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摘要 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皇寡曼皇皇皇寡皇皇皇量菖曼曼寡曼寡寡曼舅曼曼i 鼍皇曼曼曼鼍舅葛 冯赖特道义逻辑研究 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法清 指导教师何向东教授 摘要 本文旨在对冯赖特道义逻辑作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明确冯赖 特被称为“变色龙”的缘由,厘清他创建道义逻辑的原因及其主要思路,着重介 绍冯赖特的四种道义逻辑系统,分析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中存在的( 如:语 义学、道义悖论等) 问题,试着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方案,并对冯赖特道 义逻辑作一个简要的评述,以加深我们对这位当代著名学者的哲学思想的了解, 推动我国学术界对冯赖特哲学思想和道义逻辑两方面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三章: 第1 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的理论概述。主要是介绍冯赖特道义逻辑产生 的历史背景,探讨冯赖特道义逻辑产生的过程,指出对冯赖特道义逻辑进行 深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2 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的系统研究。主要是介绍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 分析道义逻辑系统存在的价值,指出这道义逻辑系统存在的缺陷,构造出形式化 的道义逻辑系统。 第3 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主要是分析冯赖特摒 弃道义逻辑语义系统的缘由,探讨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中悖论的成因,指出现 有解决悖论方案的缺陷,为解决冯赖特道义悖论提供初步方案。 关键词: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道义悖论;语义学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v o nw r i g h t m a jo r :l o g i ca u t h o r :f a q i n gz h a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x i a n g d o n gh e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i m sa t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v o nw r i g h t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y s t e m a t i c , t h o r o u g hc o m b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 ,c l e a ry o n w r i g h tc a l l e dt h e ”c h a m e l e o n ”o fr e a s o n ,t o c l a r i f yt h er e a s o nh ec r e a t e d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i t sm a i ni d e a s ,f o c u s i n go ny o n w r i g h t sf o u rk i n d so fm o r a ll o g i cs y s t e m ,a n a l y s i so fy o nw r i g h t ,d e o n t i cl o g i c e x i s t ( s u c ha s :s e m a n t i c ,m o r a lp a r a d o x ,e t c ) p r o b l e m s ,w et r yt oo u t l i n eap r e l i m i n a r yp l a n t oa d d r e s st h e s ei s s u e s ,a n dy o nw r i g h t d e o n t i cl o g i ct om a k eab r i e fc o m m e n t ,i n o r d e rt od e e p e no u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w e l l k n o w ns c h o l a r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 p h i l o s o p h y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p r o m o t eo u ra c a d e m i cl a i t ez h ef e n g 。t h o u g h t a n d m o r a la s p e c t so fl o g i c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1 :r e vw r i g h t a no v e r v i e wo f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t h et h e o r y i st o i n t r o d u c e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v o nw r i g h t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m o r a ll o g i c o fv o nw r i g h t t h ep r o c e s so fp r o d u c t i o n ,t h a tt h em o r a ll o g i co ft h ev o n w r i g h t - d e p t h s t u d yo ft h e o r e t i c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c h a p t e r2 :v o n w r i g h t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t h es y s t e m i s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y o n 。 w r i g h td e o n t i cl o g i cs y s t e m ,l o g i cs y s t e mo fm o r a lv a l u e se x i s t ,t h a tt h i sd e o n t i cl o g i c f l a w s ,m o r a lc o n s t r u c tf o r m a l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 c h a p t e r3 :y o nw r i g h t ,d e o n t i cl o g i c p r o b l e m so f m a i n l yo fv o n 。w r i g h t a b a n d o n e dt h ed e o n t i cl o g i co ft h e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mo fr e a s o n ,o fv o nw r i g h t ,d e o n t i c l o g i c p a r a d o xo f t h ec a u s e so ft h ep a r a d o xo fp r o g r a m st h a ta d d r e s st h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 o fe x i s t i n g ,t or e s o l v et h em o r a lp a r a d o xy o nw r i g h t 。p r o v i d eap r e l i m i n a r yp r o g r a m k e yw o r d s :v o nw r i g h ;d e o n t i cl o g i c ;s y s t e m ;d e o n t i ep a r a d o x ;s e m a n t i c s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墨戆挂道墓量辑盈壅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作及l 义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川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l - 已加 了特别标注。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j j j j 友、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i 刃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张法清签字日期:夕户年中月2 o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e p f i 矛h 磁儡,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鸯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刚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致纭嘱 签字日期:二。卜年铲月以日 锄鲐删、 签字e l 期:莎矗年驴月莎日 堂堂堡主兰何论文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知名的芬兰逻辑学家、哲学家冯赖特( g e o r gh e n r i kv o n w r i g h t ,1 9 1 6 2 0 0 3 ) 的道义逻辑。冯赖特是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继 任者,是其三位遗嘱执行人之一。先后任赫尔辛基大学教授、美国康奎尔大学教 授、芬兰科学院教授、院长等职。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极为广泛,具体涉及归纳逻 辑、伦理学、哲学逻辑、文化哲学、行动理论、心智哲学、和维特要斯坦研究等 众多领域,并大有建树。其在哲学领域更是做了许多开创性和性工作,因而成道 义逻辑、优先逻辑和行动逻辑的创立者和奠基人。b 3 k 睨1 9 8 9 年,美国在世哲学 家文库出版了冯赖特哲学卷,此书编者指出:“本丛书的冯赖特哲学卷 不需要任何辩护,在过去几十年中,冯赖特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哲学家关注的 中心 。 c i 叫 c l 、p 一一q 是公式 ( 4 ) 仅有满足是以上三条规则的才是公式 在初始符号中我们给出了逻辑常项:一、八、v 、一、一一为了减少系统运 算,我们可以只用一和专来定义其他的逻辑常数:八、v 和一一 d 八 p a q = 。,一( p 一一q )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d v p v q = d f p q d 一一 p 一一q = 。f ( p q ) 八( q p ) 接着,我们用道义算子p 来定义冯赖特未加定义的两个算子 d 0 o p = 。f p p i - o f f p = 。,p p 另外,冯赖特还运用道义算子p 来定义道义中立( 若p 命名的行动是中立 的,则用道义符号p 定义为:p p 八p 1 p ) 和道义上的不相容( 若p 和q 命名的两 个行动是道义上不相容的,则用定义符号p 可定义为:一p ( p a q ) 最后,冯赖特对辅助符号的使用,采用以下约定:符号八比符号v 、一、 一一更具约束力,这是由强到弱依次排序的。 2 1 2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的系统 2 1 2 1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的系统的公理 ( 1 ) p c 公理: ( a 1 ) :p 一( q p ) ( a 2 ) :( p 一( q r ) ) 一( ( p q ) 一( p r ) ) ( a 3 ) :( 一p 一一p ) 一( q p ) ( 2 ) p 公理 ( a 4 ) :o p 一一一p p ( 定义) ( a 5 ) f p 一一一p p( 定义) ( a 6 ) p p v p p ( 准许原则) ( a 7 ) p ( p v q ) 一一p p v p q( 道义分配原则) ( a 8 ) o ( p v - q ) 和一p ( p a q ) 不是有效的 ( 道义逻辑偶然性原则) ( a 9 ) ( p 一一q ) 一一( p p 一一p q ) ( 外延性规则) ( a i o ) o p 一一f p ( 边沁法则) ( a 11 ) :0 p p p ( 凡是有义务去做的,必然是允许做的) 2 1 2 2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的推理规则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曼量曼詈鼍曼葛量鼍曼曼! 蔓曼皇曼舅舅皇曼毫量曼曼鼍寡i 。 i i 一。 i 皇皇寡毫鲁量皇曼皇童置鲁曼鼍寰鼍量皇皇寰曼皇曼曼曼舅曼曼皇曼曼皇 r 1 :分离规则m p 从p 和p 一一q 可推出q : r 2 :替换规则( 略) 注:冯赖特不允许有叠置算子的出现,不允许有真值联结词的道义公式和 无道义词的真值公式这两类公式联结在起,所以在冯赖特构建的系统罩,没有 应当规则p p q ,也没有如p a 0 q 这类公式。 2 1 2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的定理 定理1 :p p 一一0 一p 证明: ( 1 ) p p 一一一一pp c 定理 ( 2 ) p 一一一一p p c 定理 ( 3 ) p p 一一一一p 一一p( 1 ) 等值替换 ( 4 ) p p 一一一o p( 3 ) 0 的定义 定理2p p 一一 f p 证明: ( 1 ) p p 一一一一p p p c 定理 ( 2 ) p p 一一一f pf 的定义 定理3 :o p 一一f p 证明: ( 1 ) 0 p 一一一p p a 4 ( 2 ) f p 一一一p a 5 ( 3 ) o p 一一f p( 1 ) ( 2 ) 替换规则 定理4 :0 ( p a q ) 一o p a o q 证明: ( 1 ) p ( p v q ) 一一一( p p v p p ) ( 2 ) p ( p v q ) 一一( p p v p p ) ( 3 ) 一p ( p v q ) 一一p p 八- - , p q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 章7 l 5 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 4 ) 一p ( p v q ) 一一一p p 八一p q ( 5 ) 一p 一( p 八q ) 一一一p p 八一p q ( 6 ) o ( p 八q ) 一一o p 0 q 定理5 :( 0 p v 0 q ) 一o ( p v q ) 证明:略 定理6 :p ( p a q ) 一p p a p p 证明: ( 1 ) 0 p v 0 q - - , - 0 ( p v q ) 定理5 ( 2 ) o p v o q 一0 ( 一p v q )( 1 ) 替换规则一p p ( 3 ) ( o p v o q ) 一0 ( 一p v q ) 一 ( 一0 ( 一p v q ) 一一( 0 一p v 0 一q ) ) 重言式 ( 4 ) 0 ( p v q ) 一( 0 一p v 0 一q ) ( 2 ) ( 3 ) m p ( 5 ) 0 一( p a q ) 一一0 一p 八一0 一q ( 4 ) d e m ( 6 ) ( p a p ) 一p p a p p ( 5 ) p 的定义 定理7 :o p 入o ( p q ) - - 一o q 证明: ( 1 ) p p v p p v p q a 6 ( 2 ) p ( 一p v q ) v p q ( 1 ) * a 7 ( 3 ) p ( 一p v ( p a q ) ) v p q ( 2 ) 八+ ( 4 ) p p v p ( p a q ) v p q ( 3 ) a 7 ( 5 ) 一( 一pp 八一p ( p 八一q ) ) v p q ( 4 ) d e m ( 6 ) 一p p 八一p ( p a q ) ) 一v p q ( 5 ) 一 ( 7 ) 0 p a - - p ( p a - - q ) 一0 q( 6 ) 0 的定义 ( 8 ) 0 p a p 一- ( p a q ) - - 一0 q ( 7 ) 替换规则 ( 9 ) 0 p 八。一( p a - - , q ) 一0 p( 8 ) 0 的定义 ( 1 0 ) o p a o ( - p v q ) - - * 0 q ( 9 ) d e m 1 0 两南人一f - 硕十学何论文第:章 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 1 1 ) 0 p 八0 ( p v q ) - - 0 q ( 1 0 ) 一 定理8 :p p a 0 ( p q ) 一p q 证明: (1)ppa0(pq)p ( 2 ) - - - p q p ( 3 ) p p 八- - 1 p ( p q )( 1 ) 0 的定义 ( 4 ) p p 八一p ( p a q ) ( 3 ) d e m ( 5 ) p p 一pp a p q( 4 ) 定理6 ( 6 ) 一p q( 5 ) p p 八一p p = i ( 7 ) 一p q 八一p q 矛盾 ( 8 ) 此定理可证 定理9 :一p q 八0 ( p q ) - - p q 证明: (1)01pqao(pq)p ( 2 ) p p p ( 3 ) 0 - q a o ( p - - q ) ( 1 ) p 的定义 ( 4 ) 0 ( 一q a o ( p q ) ( 2 ) 定理4 ( 5 ) o p( 4 ) 否认后件,否定前件 ( 6 ) - - - , p p ( 5 ) 0 的定义 ( 7 ) p p a p p 矛盾 ( 2 ) ( 6 ) 八+ ( 8 ) 此定理可证 定理1 0 :o ( p - 一q v r ) 八一p q 八一p r 一一p p 证明:略 定理1 1 :一( 一( 0 ( p v q ) 八一p p 八p q ) ) 证明: ( 1 ) o ( p v q ) 八 - p p a - - - p q p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 2 ) o ( p v q ) a o - - 1 p a o - - , q ( 1 ) 经分析。p ( 3 ) o ( p v q ) a o ( 一p 入一q ) ( 2 ) 定理4 ( 4 ) o ( p v q ) 八。一( p v q ) 矛盾 ( 5 ) 此定理可证 定理1 2 :o p a o ( p a q - - r ) 一0 ( q r ) 证明: (1)0pao(p八qr)p ( 2 ) 一o ( q r ) p ( 3 ) o p a o ( q r ) a o ( p - - r ) ( q r ) p c ( 4 ) o p a o ( p - - r ) a 0 ( q - r ) ( 3 ) 定理:4 ( 5 ) o ( q - r ) 4 ) 八一 ( 6 ) 一0 ( q r ) 八0 ( q r ) 矛盾 ( 7 ) 此定理可证 定理1 3 :o ( 一p p ) 一o p 证明: (1)o(一pp)p ( 2 ) 一o p p ( 3 ) 一p ( 一p p ) ( 4 ) 一p ( 一p 八一p ) ( 5 ) 一p p ( 6 ) 一p p ( 7 ) 一p p 八一p p 矛盾 ( 8 ) 此定理可证 定理1 4 :o p 一0 p 证明: ( 1 ) o p 1 2 ( 1 ) 0 的定义 ( 3 )d e m ( 4 ) 八 ( 2 ) 0 的定义 ( 5 ) ( 6 )a + p 两南大学硕十学f 7 :论文 第_ 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曼曼寰曼皇曼皂曼曼曼曼曼曼黑= 1 1 i i -i=m= i 鼍皇曼甍曼曼曼曼曼皇曼曼鼍曼曼曼皇曼皇皇皇曼鼍 ( 2 ) 一0 pp ( 3 ) 0 p 八一o p = o ( 4 ) 此定理可证 定理1 5 :o ( p q ) 一( o p 一0 q ) 证明: ( 1 ) 0 ( p q ) ( 2 ) 一( o p - - o q ) ( 3 ) 一p ( 一p q ) ( 4 ) 一p ( p 一一q ) ( 5 ) - - - 1 p p 八一p p ( 6 ) o p 八- o p ( 7 ) 一p p 八p q ( 8 ) ( 一p p 一p q ) 八( 一p p p q ) ( 9 ) 此定理可证 p p ( 1 ) 0 的定义 ( 3 ) d e m 定理6 ( 2 ) d e m ( 6 ) 0 的定义 ( 5 ) ( 7 ) 八+ 上述定理( 1 ) ( 1 5 ) 共1 5 条定理,其中定理( 1 ) ( 3 ) 和公理0 p p q 是关于允许和义务以及义务和允许的关系的四个规则;定理( 4 ) ( 6 ) 和公理 p ( p v q ) 一一p p v p q 是在马利系统中无法准确推出却符合直观的道义算子的 四个规则;定理( 7 ) ( 1 5 ) 是关于承诺的九个规律,其中定理( 1 0 ) 和定理 ( 1 1 ) 是对于有关应该的行为和“可选择 的承诺行为的四个定理,据冯赖 特考证,定理( 1 0 ) 恰好对应于阿奎那行为意向的“咎由自取的无所适从”定 理( 1 1 ) 相对应于阿奎那那行为意志的“平白无故地无所适从”。所有的这些规 律的有效性( 真) 都是从冯赖特关于0 和p 概念的直观推导出来的。以定理 ( 8 ) p p a 0 ( p q ) 一p q 为例,它在直观上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其中的0 ( p q ) 表示一个承诺,这意味着p 的实施要一个人对实施q 做出承诺。换句话说, 如果我们随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就得承诺去做另外的某件事情,那么,这个新 承诺也是我们可以随意去做的事情。换而言之,做允许的事情绝不是我们承诺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去做某件被禁止的事情。然而,并不是所有这些规律都是直观上的明显的,而 且,在这些规律的某些情形中,它们的有效性究竟( 真) 究竟是逻辑问题还是 道德指令问题,这些在直观上并不清晰。这表明,冯赖特所解释的道义逻辑 判断是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某种哲学意味。 2 1 3 冯赖特元道义逻辑系统存在的问题探析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 经典系统) 为道义逻辑奠定了坚实基础,促 成了道义逻辑系统的产生,鼓舞了逻辑学家对于道义逻辑的探索,但由于冯赖 特经典系统具有草创性而带有缺陷,其主要表现在: 2 1 3 i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冯赖特一元 道义逻辑系统所处理的0 、p 和f 这几个道义算子的规范性只涉及命题或行为动 词,没有涉及任何先决条件,它们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规范。换句话说,这些 规范性概念是把其当作普通性概念,当作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规范性概念来使用, 这必将导致在不同的法律或者规范系统中,无条件义务在对同一个行动者提出 了逻辑上矛盾或者对立的要求,可能发生冲突。针对此,冯赖特建立了相对 道义逻辑系统,虽然说他现在不太确信相对道义逻辑系统的价值,但是现在可 以建立更加充分更加有条件的规范性理论,使用更加简单更加方便的工具 二元道义逻辑。 2 1 3 。2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更加注重直观而缺乏类似于道义正规 系统在形式上的优美与方便。推其缘由,主要是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中 的道义算子与道义正规系统的道义算子置于命题或语句的不同置于行动名 词之前。这就要求跳出模态命题逻辑的限制,从行动逻辑的角度直观地考察道 义逻辑范畴,从规范和行动的层面上构造新系统;其次冯赖特元道义逻辑 接受了莱布尼茨法则( p q ) 一( p p p q ) ,拒绝了正规模态逻辑的必然性法则p o p :更重要的是冯赖特认为“有很大部分逻辑学家为了维护道义逻辑上 的形态美,而宁愿吞咽其在直观上的荒唐 m k 陀所以,冯赖特的系统更加侧 重于道义逻辑的直观,而缺乏道义正规系统那种形态上的优美与方便,这也是 】4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二章 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詈i i o i。 一 mm m。, 墨 冯赖特备受批判的的缘故。 2 1 3 3 冯赖特一元道义逻辑系统存在悖论。齐硕姆教授在其渎职命 令和道义逻辑一文中指出,冯- 赖特构建的道义系统不能用来处理渎职命令 这一规范概念而冯赖特在面对这一批判时也坦言:“旧系统不能用来表述渎职 命令,因为这一类命令在人的规范生活中非常重要,这种不可能就是这一类系 统的一个严重缺陷” 3 3 。也因此,导致冯赖特构建二元道义逻辑新系统 来克服一元道义逻辑系统产生极为荒唐的悖论。 2 2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 二元道义逻辑系统把握了渎职命令的一般形式和捕捉了派生义务的本义,其 构造这个系统的目的是想通过引入条件来避免一元道义逻辑系统的悖论,为此,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的初始概念是有条件的,p ( p r ) 我们解释为:“在 条件r 的情况下,允许使得p 成立,也正是从这个概念开始,我们对冯赖特 道义逻辑进行研究。 2 2 1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诤蛳的形式语言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的形式语言是由初始符号和形式规则两部分构成: 2 2 2 1 初始符号: ( 1 )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初始符号;( 请见2 1 1 1 初始符号) ( 2 ) 新增符号:“”如0 ( p r ) 表示“当r 时,人们有义务实现p ”,其中p 和r 可以表示合式公式,也可以是原子公式。 2 2 1 2 形式规则: ( 1 ) 若q 和p 是命题演算的合式公式,则p ( p q ) 、0 ( p q ) 、f ( p q ) 都是 本系统的合式公式; ( 2 ) 若p 和q 是合式公式,则一p 、p a q 、p v q 、p q 、p 一一q 是合式公式; ( 3 ) 仅有满足以上二个条规则才是本系统的公式。 在这里,冯赖特确信:新增符号:“”左右两边的变元或变元之间的联接 1s 两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词的连合。也是描述两种可能的普遍事态的模式,其中当世界如同“”右边所 描述的那样时,左边的描述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另外,冯赖诗在道义逻辑的一个新系统文中并没有义务和禁止算子, 所以把义务和禁止算子引入那么就有以下几个定义: 定义l :0 ( p r ) = d f p ( - 1 p r ) 定义2 - f ( p r ) = d f p ( p r ) 定义3 :p ( p r ) = d f o ( 一p r ) 定义4 :f ( p r ) = d f o ( 一p r ) 最后冯赖特对于“”左右两边相对独立的辅助符号的使用采用2 1 1 一致 2 2 2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是其在道义逻辑和导出应该的一个笔记和后 来的道义逻辑的一个新小统中构造出来的。 2 2 2 1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的公理 ( 1 ) 道义逻辑和导出应该的一个笔记中的公理 b 1 :p ( p r ) vp ( 一p r ) b 2 :p ( p 八q r ) r - 一p ( p r ) 八p ( q r ) b 3 :0 ( p r ) 一一一p ( 一p r ) ( 定义1 ) 公理b l 和b 2 蕴涵着b 4 b 4 :,p ( pvq r ) 一一p ( p r ) vp ( q r ) ( 2 ) 定义逻辑二个新小元中的公理 c 1 :0 ( pv 一r )( 排除空的系统) c 2 :一( 0 ( p r ) 八0 ( p r ) 八0 ( 一p r ) ) c 3 :0 ( p 八q r ) 一0 ( p r ) 八0 ( q r ) c 4 0 ( p rvs ) 一0 ( p r ) 八0 ( p s ) c 5 :p ( p r ) 一一0 ( 、p r ) c 6 :f ( p r ) 一0 ( 一p r ) 1 6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_ m m mmmm_mm m 公理c 卜c 3 告诉我们,当环境r 不变时,条件义务概念满足冯赖特一元 道义逻辑系统的原则,而c 4 则是条件义务所特有的。 2 2 2 2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推理规则 冯赖诗认为,新系统的推理规则与旧系统的推理规则( r 1 一r 4 ) 相同哺k 驺, 但为了证明方便,由( r 1 - r 4 ) 规则中可以导出派规则: r 5 :如果p q 是命题演算的重言式,那么0 ( r q ) 一0 ( r p ) 是道 义系统定理; r 6 :如果p q 是命题演算的重言式,那么0 ( p r ) 一0 ( q r ) 是道 义系统定理。 2 2 2 3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系统的定理及证明 定理1 :0 ( p q ) - - 0 ( p v - - - p q ) 证明: (1)0(pq)p (2)0(pvpq)p ( 3 ) p 一( p v p ) p p c ( 4 ) o ( p r ) 一o ( ( p v p ) a p q ) ( 3 ) r 1 ( 5 ) 0 ( ( p v - - * , p ) a p q ) ( 1 ) ( 4 ) m p ( 6 ) o ( p v p q ) a o ( p q ) ( 5 ) r 3 ( 7 ) o ( p v - - p q ) ( 6 ) 八一 ( 8 ) - o ( p v - p q ) 八o ( p v - - p q ) 矛盾 ( 9 ) 此定理可证 定理2 :0 ( p q ) - , - 0 ( p q a q ) 证明: (1)0(pq)p (2)一o(pqaq)p ( 3 ) q 一( q a - - , q ) v q p c 1 7 两南火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一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 4 ) 0 ( p q ) 一0 ( p ( q 八一q ) v q )( 3 ) r 5 ( 5 ) o ( p ( q a q ) v q ) ( 1 ) ,( 4 ) 八一p ( 6 ) 0 ( p q a q ) 八o ( p q )( 5 ) ,c 4 ( 7 ) 0 ( p q a q )( 6 ) 八一 ( 8 ) 0 ( p q a q ) 八一o ( p q a q ) 矛盾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3 :0 ( r p ) - - 0 ( r p a q ) 证明: (1)0(rp)p ( 2 )一o(rp八q)p ( 3 ) 0 ( r ( p a q v p a q ) ) 外延性规则 ( 4 ) 0 ( r p a q ) 八0 ( r p a q ) ( 2 ) ,c 4 ( 5 ) 0 ( r p a q ) ( 3 ) 八一 ( 6 ) 0 ( r p a q ) 八一0 ( r p a q ) 矛盾 ( 2 ) ,( 4 )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4 :- 0 ( - p q 八r ) 一一o ( - p r ) 证明: ( 1 ) 0 ( - 1 p r ) 一0 ( - p q a r ) 等价 (2)0(一pr)p (3)0(-pq八r)p ( 4 ) 0 ( - p r a q v r a - - q )外延规则 ( 5 ) 0 ( - 1 p r a q ) a o ( - p r a q ) ( 3 ) c 4 ( 6 ) 0 ( - p q a r ) ( 4 )入一 ( 7 ) 0 ( p q a r ) 八一0 ( - - p q a r ) 矛盾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5 :0 ( q p ) - - 0 ( q v r p )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证明: ( 1 )o ( q p ) ( 2 ) 一o ( q v r p ) ( 3 ) q q v ( r a r ) ( 4 )q 一( q v r ) ( q v r ) ( 5 ) 0 ( q p ) 一0 ( ( q v r ) 八( q v r ) p ) ( 6 ) 0 ( q v r ) 八( q v r ) p ) ( 7 ) 0 ( q v r p ) 八0 ( q v - r p ) ( 8 ) 0 ( q v r p ) ( 9 ) 0 ( q v r p ) a 0 ( q v r p )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6 - 0 ( p q k r ) 一一o ( - p q a r ) 证明: ( 1 ) 一( o ( p r ) 八0 ( - 1 p r ) ) ( 2 ) 一( 0 ( p q a r ) a o ( 1 p q a r ) ) ( 3 ) 一o ( p q 八r ) v o ( - 1 p q 八r ) ( 4 ) 0 ( p q a r ) 一一o ( - p q 八r )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7 :0 ( p q ) 一一o ( - 1 p q r ) 证明: ( 1 ) 0 ( p q ) ( 2 ) 一0 ( 一p q a r ) ( 3 ) 0 ( p q ) 一o ( p q a r ) ( 4 ) 0 ( p q 八r ) ( 5 ) 0 ( p q a r ) 八0 ( 一p q 八r ) ( 6 ) 一( 0 ( p q a r ) a 0 ( - 1 p q a r ) 1 9 p p c 2 ( 1 ) 定理3 、4 ( 2 ) d e m ( 3 ) 专定义 p p 定理3 ( 1 ) ( 3 ) 肯定条件式 ( 2 ) ( 4 ) a + c 2 律 制 姚 捌 奠 卜 姗 r 燃 卜 循 阢 ”矛 两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第二章 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研究 暑皇曼暑舅曼皇曼葛曼皇曼舅黑皇皇曼皇曼i i mm mmm - - mmm :i 曼皇皇皇舅曼曼舅舅 ( 7 ) ( 0 ( p q 八r ) 八0 ( 一p q 八r ) ) 八一( o ( 一1 )矛盾 所以此定理可证 定理8 :0 ( p q ) 一一0 ( p r ) 证明: ( 1 ) 0 ( p r ) 一0 ( - p q a r ) )定理7 ( 2 ) 0 ( 一p q 八r ) ) 一一o ( 一p r )定理4 ( 3 ) 0 ( p q ) 一一0 ( 一p r )( 1 ) ( 2 ) 三段论 所以此定理可证 从上述定理3 一定理8 的证明中,我们可以看出,冯赖特建构的二元道义 逻辑系统是存在反直观,如定理1 。其解释显然是反直观,不合理和荒谬。然而, 在冯赖特看来只有包含着彼此不一致的绝对义务的规范系统在逻辑上才是不可 取的,而像定理8 在逻辑上是可取的。然而,汉森针对冯赖特的思想,进行了 严厉的批判,并明确指出了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的悖论,又产生了新的缺陷。 2 2 3 冯赖特二元道义逻辑存在的问题探析 冯赖特在其后的论文道义逻辑新系统的一个改进中二元道义逻系统做 了相应的修改和论证,但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存在的缺陷没有注意到条 件义务和反条件义务的表达问题,错误地把条件义务处理为实质蕴涵:系统旱存 在一些不合理的、荒谬的定理;更重要的是二元道义逻辑并不能更好地解决道义 悖论等,都阻碍道义逻辑的发展,直至,本汉森建立起道义逻辑语义系统,才能 给条件道义逻辑系统提供一个健全而又合乎直观的基础,到此,冯赖特草创的 二元道义逻辑在本汉森的助力推动下,终于走上了正轨。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二章冯赖特道义逻辑存在的问题探析 暑鼍鼍i i,i i 一曼一i 量曼量皇曼蔓 第三章冯赖特道义逻辑存在的问题探析 冯赖特自1 9 5 1 年创立第一个现代道义逻辑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相继建 立绝对道义逻辑、相对道义逻辑、条件道义逻辑和道义谓词逻辑系统,取行了丰 硕的成果,被世人称为“道义逻辑之父”。但是迄今为止,在这个领域还存在着极 大的争论与不一致,尤其对现实应用价值较少,甚至谈不上应用问题。鉴于此, 逻辑学家陈波教授提出放弃必然性规则、摒弃模态词相互定义、构建相对道义逻 辑系统等,换句话而言,冯赖特道义逻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非是要对原有的各 种系统进行修补,而是要立足于重建冯赖特道义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模 型,重建能容纳道义逻辑悖论的系统,重新探讨道义逻辑的哲学问题以最终解决 冯赖特道义逻辑的根本问题。 3 1 重建冯赖特道义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 道义逻辑如果只用直观上明确的考察方式去论证定理的有效性,而缺乏合适 的语义学理论,那么道义逻辑就无法建构下去而堕落成一种形式游戏。可遗憾的 是冯赖特在构造道义逻辑系统时,首先注意的是直观哲学背景上的合理与有效 而不是技术的完美与方便,据此,逻辑学家陈波教授推测:“冯赖特甚至可能还 不知道现代模型论的那一套概念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也就不可能发展出像可能世 界语义学这样抽象的形式语义理论b 3 k 叭d 当然,这些的确是冯赖特道义逻辑理 论研究的缺陷所在,可冯赖特没有建构可能世界语义学真的如陈波教授所推测 的那样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们设计过各种各样公理系统的道义逻辑之 父,为什么就不尝试发展道义逻辑的可能世界学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防假设冯赖特已经知道并且十分了解现代模型论的那 一套概念、方法和技巧,那么,冯赖特选择避开可能世界语义学就只有的可能, 就是冯赖特对语义学进行研究不仅会揭露道义逻辑中的歧义性,还会迫使冯赖 特放弃规范命题逻辑而选择描述性道义逻辑。如果这个假设为真,那么,我们可 2 1 两南人学硕十学何论文第二章 冯赖特道义逻辑存1 ,l :的问题授忻 以解释冯赖特从语义学上建立道义逻辑所保留的态度“冯赖特想或是给 一般的规范解释以优先地位,或是为他的道义逻辑体系保留规范解释的可能。可 是只要冯赖特试图从语义学建立道义逻辑,这种可能就幻灭了。 h 水九5 驴我们可 以想象得到,一个道义逻辑规范解释的彻底拥护者,由于以语义学为基础建立一 种被称作道义逻辑体系的道义逻辑而受到尖刻的批评说这个体系用错了 名称,且必须用没有道义逻辑体系来替代,这是任何一位逻辑学家都无法容 忍的事情;再者,恰恰是由于冯赖特十分了解现代模型论,他才在肯定j 辛迪 卡、b 汉森、克里普克、康格尔、蒙塔古等逻辑学家建构的语义学,承认对推动 道义逻辑的发展作了重大贡献,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冯赖特也看 到了j 辛迪卡等逻辑学家们借助可能世界模型建构的道义逻辑系统是有缺陷的。 针对此,我们只好说,冯赖特没有发展语义学并不是如陈波教授所猜测的“他 不知道”,而恰恰相反,正是冯赖特他知道甚至过于了解语义学,才使得他出于 “道义逻辑之父”的无奈,放弃语义学,苦苦去追寻公理系统中的合理性,而最 终禁锢了自身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冯赖特道义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进行重 构,以完善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消除其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我们要重建冯赖特道义逻辑语义学系统,就要避免照搬j 辛迪卡等逻辑学 家默认的借助于可能世界模型,在模态逻辑中添加道义算子的建构模式。这主要 是因为,冯赖特道义逻辑在模型论上与模态逻辑不同并且与两者的哲学渊源相 悖,更重要的是道义概念的推衍与模态概念不同等,使得冯赖特道义逻辑不可 能借助于可能世界模型扩张。换而言之,我们要重建冯赖特道义逻辑语义系统, 就要重新定义这个模型理论内部冯赖特各个道义逻辑系统之间的“通达关系” 等;就要重新建构一个诸如康巧茹从哲学渊源上建构出“权理论,从而构建出 实用性很强的道义逻辑语义理论一样,可取代可能世界作为道义逻辑建构的模型 理论。至于重建冯赖特道义逻辑语义学的具体模型和可操作性系统,由于本人 的水平和时间所限,有待阅读大量中外文献,深入探索冯赖特道义逻辑存在的 问题之后,才能形成比较成熟的语义学模型理论,所以,在此只好先行搁置。 - 两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笫= 章冯赖特道义逻辑存在的问题探析 3 2 冯赖特道义逻辑悖论研究 冯赖特在非自谓悖论文中指出:“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比在本世纪转 折关头所发现的各种集合悖论,以及随后对这些悖论和其它悖论的讨论,对现代 逻辑的发展产生了更富有刺激性的影响”。3 m 5 5 这强调,悖论一度成为时髦,但 是究竟什么是悖论? 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存在道义悖论又是怎样产生的? 冯赖 特是怎样试图解决道义悖论的? 下面我们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对冯赖特道义逻 辑悖论进行探究。 3 2 1 冯赖特道义逻辑悖论的产生的缘由 悖论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早在公元前6 世纪古希腊的一些学者就对悖论产生 了深厚的兴趣并加以研究;直至今天,学者们所谈到地悖论,往往都是从多个层 次、不同的角度来使用悖论这一概念,如:奎因认为悖论是听起来荒谬却有论证 去支撑的系统;苏珊哈克认为,悖论是从无懈可击的前提出发,通过无可非议的 推理,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国内悖论研究专家张建军认为,悖论指在一种理论 事实或状况,在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下,通过准确无误地逻辑推导,可以合乎逻 辑地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本文认为,悖论是前提合理,推理过合乎逻辑,推理 结果却自相矛盾的命题。 道义逻辑作为广义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但自道义逻辑 诞生之日起,便和悖论结下了不解情缘,看似无辜的悖论中,隐藏着灭绝性的灾 难,一旦发现它,我们的系统就得要重建。至于,冯赖特产生的根源,张建军 教授认为,悖论产生于人类思维中进行相对与绝对的隔离;夏基松教授认为,悖 论产生于客观实在与主观思维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冯赖特道义逻辑悖论是 种特殊的逻辑矛盾,是思维患病的征兆,不治愈它就无以挽救冯赖特理论体 系,反之,如果治愈它,它将成为构建道义逻辑系统的动力来源,为此,我们必 需认真分析冯赖特道义逻辑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悖论,想办法让其消失或至少将 其隔离、或者重建能容纳悖论的道义逻辑系统,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去实现道义逻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章冯赖特道义逻辑存n i 的问题按析 曼鼍曼量曼皇暑薯量曼暑曼曼皇舅冒鼍皇暮| 一i i i i 一一i i l i 皇皇曼曼舅曹量皇皇皇罾皇皇皇曼曼曼曼皇寰 辑的价值。 3 2 2 冯赖特道义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厅节日促销活动方案
- 车展创意活动方案
- 自制故事盒活动方案
- 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贵州选调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中电气考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教学教案设计:比高矮比长短测量概念启蒙
- 企业资产追踪及使用记录标准化模板
- 服装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那一次我真感动八年级作文(8篇)
- T-CACM 1560.1-2023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推拿
- 护理美学-第三章 护士审美修养
- 篮球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 (高清版)JTG 5211-2024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人教精通版6年级上下册重点单词和句型默写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修改版)
- DB32T4062-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正式版)JBT 14897-2024 起重磁铁安全技术规范
- 三D打印公开课
- 西方节日-英文介绍
- 动车组列车员(长)(职业通用)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