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春兰:民问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 中文摘要 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图像符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内涵。它的艺术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具有朴实、优美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 受到广大民众的喜欢,从而它也反映民众的思想和审美情趣,是不可忽视的民间艺术瑰宝。 本文就以这一典型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第一章旨在对钟馗 形象进行溯源,把不同时期的钟馗形象的演变与傩祭相联系进行阐述。在此分析基础上进 入本文论述的主题,第二、第三章分别对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民俗表达和钟馗图像本身 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解读,从而使得人们对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演变有更深入 的分析探究。因为不同的地域风貌、人文历史、风俗信仰、审美情趣等因素对民间年画中 钟馗形象的演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最后章节以河南朱仙镇和苏州桃花坞 年画为代表,对清代地域文化在民间年画钟馗形象审美中的呈现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 究。 关键词:民间年画钟馗形象研究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 a b s t r a c t a sau n i q u ep i c t u r es y m b o li n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f o l ks p r i n gf e s t i v a lp i c t u r e ,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 p o s s e s s e s c e n t u r i e s 。o l da n da b u n d a n t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a r tf i g u r ei sd i r e c t l yp e r c e i v e dt h r o u g ht h es e n s ep o p u l a ra n d e a s y t ou n d e r s t a n d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i t hs i m p l ea n dg r a c e f u ls t y l ea sw e l la si n t e n s el o c a lc o l o r ;i t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e i d e o l o g ya n d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t h eb e a u t y a n dt h a t sw h yt h es y m b o lc o m e su n d e rl o v ei nv a s td e m o s i f sr e a l l y aa s s i g n a b l ef o l ka r tt r e a s u r e t h i sp a p e rc h o s et h i st y p i c a lf i g u r ea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w h i c ha i m e da t a n a l y s i n gt h er o o to fz h o n g k u is y m b 0 1 t h ep a p e rw i l le l a b o r a t e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i nd i f f e r e n t p e r i o d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e x o r c i s es a c r i f i c e ,a n dc o m ei n t ot h et h e m ea tt h i sa n a l y s i sb a s e 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e t h i r dc h a p t e rf i g u r e sp a r t l yt h er e s e a r c ha n da n a l y s i so f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i nt h ef o l ks p r i n gf e g i v a lp i c t u r e a n du n d e r s t a n dt h e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i n t e m a l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w h i c hw i l lh e l pp e o p l eh a v eab e t t e r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i n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f o l ks p r i n gf e s t i v a lp i c t u r e t h e r ew e r e m a n yf a c t o r s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 d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u n c o n s c i o u s l yi nt h ef o l ks p r i n gf e s t i v a l p i c t u r es u c ha s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s t y l ea n df e a t u r e s ,h u m a n i t yh i s t o r y ,c u s t o ma n df a i t ha sw e l la sa e s t h e t i c s s e n t i m e n t 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a n ds e c t i o nf i g u r e st h es p e c i f i c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 e st h ep r e s e n t i n go fq 啦 d y n a s t yr e g i o nc u l t u r ei nt h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 ,s e l e c t i n gz h u x i a nt o w n ,h e n a na n d p e a c h b l o s s o mc a s t l e ,s u z h o us p r i n gf e s t i v a lp i c t u r e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k e yw o r d s :f o l ks p r i n gf e s t i v a lp i c t u r ez h o n g k u if i g u r e r e s e a r c h 林春兰: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 图版目录 图1 汉大棒打鬼图 图2战国时期玉圭 图3商代青铜器族徽文方相氏 图4汉画像石方相氏摹本 图5河南汉墓方相氏摹本 图6河南汉画像砖方相氏摹本 图7龙山文化玉圭图案 图8杨家埠年画钟馗捉鬼 图9钟馗捉鬼 图1 0镇宅钟馗 图1 1送财钟馗 图1 2打猪鬼 图1 3恨福来迟 图1 4小馗头 图1 5大馗头 图1 6福在眼前 图1 7喜从天降 图1 8喜字神判 图1 9钟馗镇宅 图2 0馗首 图2 1桃花坞年画钟馗捉鬼( 一) 图2 2桃花坞年画钟馗捉鬼( 二) 图2 3桃花坞年画驱邪降福 ( 第5 页) ( 第5 页) ( 第6 页) ( 第6 页) ( 第7 页) ( 第7 页) ( 第8 页) ( 第9 页) ( 第1 0 页) ( 第1 2 页) ( 第1 3 页) ( 第1 4 页) ( 第1 6 页) ( 第1 7 页) ( 第1 8 页) ( 第1 9 页) ( 第1 9 页) ( 第2 0 页) ( 第2 2 页) ( 第2 3 页) ( 第2 4 页) ( 第2 5 页) ( 第2 6 页)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扬州大 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 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1 形扣 签名: 日期: 林春兰: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 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回顾年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它是崎岖坎坷的。在封建社会里,年画艺术深受等级制度 的重压,为封建文人所不齿,但它是中国民间用来装饰环境、表达心愿的最为普及的一种 民间艺术样式,所以,赢得了民众的喜爱,以致越千余载而不衰亡,从而渗透到城乡各个 角落。 继民间年画中早期的发展,到唐代出现一个至今不衰的永恒题材“钟馗 ,他能 挥舞利剑,驱杀一切不祥之物。因它除尽“能耗人家喜事成忧的“虚耗鬼”,所以民间 年画中钟馗的形象很快得到普及。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的 图像符号,它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质以及地域特征,所以,在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背后必 然承载着复杂的文化和历史内蕴。在民间年画中钟馗的艺术形象很直观、通俗易懂,具有 朴实、优美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色彩,为民众所喜欢,人们将它作为自己岁时节庆、世俗 生活的精神粮食,从而也反映民众的思想和审美爱好。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 不可忽视的民间艺术文化瑰宝。在当今社会,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因其寓教于画, 成为人们认识、反思、借鉴传统的历史资料,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 面貌、思想文化、风俗民情等形象资料,对研究历史学、民俗学、神话传说学、宗教信仰 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后人学习和借鉴民间美术优秀遗产、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等 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中认识,本文选取民间年画中钟馗这一典型形象,理清该相关资料,通 过其作品分析内在的意旨、创作思维、技法和思想文化方面的传承性,说明钟馗年画作为 民间艺术的一种,虽然与传统文人绘画在审美追求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文化根基 与现实土壤让我们不得不对它重视,所以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在封建社会里,年画艺术创作者大部分是出生卑微的民间艺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比文 人画家相差甚远,所以一直受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压迫。到当今社会虽然不再受压迫,得 到充足的发展条件,但是仍没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年画艺术系统研究的著作仅是凤毛麟 角,只言片语。尤其是当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研究都已经纳入国家科研项目, 但年画的价值尚未被普遍承认。 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4 尽管近2 0 多年来冯骥才、王树村、薄松年、张道一等一大批专家学者为年画艺术的 整理与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不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如王树村编著的中国年画史、 中国门神画、朱仙镇木板年画集,薄松年编著的中国民间年画选、中国年画艺 术史、中国门神画、木板年画,张道一的中国民间美术词典、中国民间年画, 吕胜中的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等以及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论著,然而,这些著作资料中又 很少有对钟馗形象作系统全面的分析的,只是简单的提及。国外学者对钟馗也有所关注, 尤其是在日本,以五月端午的钟馗旗、守村护寨的草钟馗、把守门户的钟馗符、除病解厄 的朱钟馗、镇宅驱邪的瓦钟馗等多种形式出现。 在对民间年画钟馗形象的理论研究上,许多研究学者都忽视了其形式背后蕴含的复杂 的文化、社会、历史的流变,对它的关心程度不够。同时,对年画题材中特定的形象分析 关注较少,对钟馗形象这一题材进行系统研究的就更少,都是些零散的资料,所以,本文 通过对民间钟馗年画这独特题材在特定的时空下的传承和变化,分析挖掘其风格变化的内 在因素,试图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研究资源上:广泛利用文献资料、专著,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媒体资讯途径,查阅、 收集、解读包括文本、图片等各类直接或间接资料,对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作出系统全面 的分析研究。 研究过程中:理清与该研究课题相关的图像及其前人研究的文化资源,运用范例法、 系统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其内在意旨、创作思维以及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传承性,说明钟馗 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文化根基与现实土壤却不容我们忽视,与其它任何艺术种 类一样,长期保持和吸附历史的因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该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具 有很高的艺术与精神食粮之价值和实用价值。 林# ! r 目 自中钟馗* 象目r 第一章钟馗形象溯源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习 f 之神,以他突出的捉鬼才能受到后世广大民众的喜 爱和崇拜以至于这传奇英雄人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知名度的神祗。 因此,对于关于钟馗形象的来历这个问题,从古到今各家学者都争论不体,都给出了自己 的解释。 传统的看法认为钟馗形象的原型是从古代“终葵”谐音而得来 : 一- 一 的,这个说法是由明人杨慎等人发其端,到后来的的胡应麟、顾 炎武、赵翼等人都持有同样的观点而确定。如周礼- 考工记玉 人云:“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于服之。”注云:“终葵, 椎也,齐人谓椎为终葵。大圭”是古时候天予的仪仗,上端 形状像椎,所以被称为“大圭终葵首”。而另外今人的一种观点就 是“上古重黎说”。今人王正书在钟馗考实兼论原始社会玉 琮神像性质一文中指出:“钟馗其人及历代传其驱鬼辟邪的观念, 实起源于上古巫术,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号的重黎衍生而来 的。一王正书认为传说中的重黎形象,就是后来出现的钟馗形象 的原型,此观点与何新的观点相似。何新在诸神的起源文史 新考钟馗考中提出的,他认为钟馗本来就是人名,与所谓“椎” 或“终葵”者了不相关。何新说:“钟馗之名早见诸姓氏。殷贤相 图1 议大棒打鬼图 名仲愧,亦为钟馗之别语。”我们从中比较可以发现这两个 观点相比有致之处,只是将钟馗形象的来源更往上溯自重黎。 其实钟馗与其他的中国民间神十相比较而言,他有其相同的一 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共同的一面就是钟馗被描绘成介于天地的 人或神的一面,人敬神怕鬼,神如不能治鬼,则不能安抚民一0 ,所 以钟馗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就是他靳鬼、驱鬼、驱疫、保佑人间平 安,但却是以鬼的形象面目出现的,所以说钟馗是集人、鬼、神三 者于一身,他的形象的演变是在历代人们的崇拜和信仰过程中逐渐 完成的,而且在这一过程中,钟馗形象与傩祭形式、内容方面几次图2 战国时期玉圭 o 转引自殷伟 。转引自女0 振 。殷伟、任玫 。转引自殷伟 任玫钟馗,文物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7 页。 :;i 雾豫墓麓色攫专黠;# 触2 ”钪靴页 任玫:钟馗,文物出版社2 0 0 9 年,第1 7 页。 扬w 大 颢十研究生论文 大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对钟馗形象从不同时期的演变入手进行分析 第一节先秦两汉时期钟馗的原型 钟馗始祖文化渊源于人类远古时代,与起源于原始狩猎驱赶巫术群舞的傩文化有着密 切的联系。进入先秦时代,傩的历史有了文字的记载,夏、商、周三代是傩礼最终完善的 时期,傩完成它向政治性的宗教礼祭的转变。这种“大傩之仪、图腾崇拜”的历史文化形 式就是“钟馗扶正去邢”的始祖文化渊源之一,后来成为两汉及其后世官方傩祭的典范, 尽管其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 周礼夏官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 而时傩,以索室殴疫。”9 这里描绘了傩祭中 的主要人物方相氏凶恶丑陋的形象,因为在 远古时代“以恶制恶”和“以丑制丑”是原 始人的两种观点,人们认为带着恶鬼假面, 就可以吓鬼驱鬼,所以方相氏的“可晨怖之 貌”目的就是起到以恶制恶的作用,以期通 过这种方式把鬼吓跑。然而这两种原始人 的观点在钟馗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相貌 “丑”、“恶”是钟馗形象的一大标志,也是后 世人们描写钟馗形象的依据。 图3 商代青铜器族徽文方相氏 到秦汉时期,举行傩礼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驱鬼词,明确指出了举行傩仪的目的是驱 逐鬼疫,而在此前只是泛泛地说疫,简单提 及,并没有明确指出。蔫名的有“十二兽咒 歌”,如“甲作食怫霄食疫! 雄怕食魅, 腾简食不详”,o 这一时期出现了“雄伯 食魅”的形象。据钱葬先生考证,十二兽开 始其实就是十二种恶鬼,后来逐渐成了驱鬼 的角色,“雄伯”就是其中之一,专门吃小 鬼的大鬼。而这一形象也许可以看作是后世 的专职捉鬼的钟馗的前身。这一时期钟馗形 。转引自殷伟、任玫:钟馗,立物出版社2 0 0 9 年,第2 2 页 t 钱菇:傩俗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l 页。 图4 汉画像石方相氏摹本 韩喜兰:民目# 目中* 馗形番研究 象出现的各种条件基本具备,正是所谓的“万事俱各,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即将 来临,那就是政治混乱而思想又极度自由的魏晋南北朝。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钟馗形象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政权分裂而思想却又极度自由的时期。这一 时期的傩仪形式已经少了很多,大不如从前而且在内容方面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也有很 大改变。如三国时的学者王肃在腊议说:“冬大傩,旁磔鸡,出土牛,以送寒气。即 今之腊除逐疫,碟鸡、苇绞、桃梗之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傩仪的内容的变化,在以前 傩仪中出现的方相氏、十二兽都不见了。 有对钟馗的形象进行具体的描写,对钟馗杀鬼的传说讲述图6 河南汉画像砖方相氏摹本 的也不够清楚,仍十分的模糊。但是,他与孔子、武王二位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的一同出 。转引自刘振:钟馗信仰与钟馗戏,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9 0 0 3 年第3 页。 o 转引自刘锡诚,钟馗传说和信仰的滥觞,载中国文化研究1 9 9 8 年第2 l 期 。转引自刘锡诚,钟馗传说和信仰的滥觞,载中国文化研究1 9 9 9 年第2 l 期 扬m 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现,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有关钟馗打鬼传说的地位还是很高、很明确韵,而且形象个性十 分鲜明。说明钟馗杀鬼的形象不是作者随意捏造出来的道具,在这一时期民间已经甚为流 行,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第三节隋唐五代时钟馗形象的广泛流传 隋唐五代时期无论是官方傩还是民间傩都趋向世俗化、娱乐化,使得钟馗形象更为广 泛流传。这一时期,在除夕夜诵读以驱傩为目的的“愿文”中有许多有关钟馗的描写,从 中可以看出钟馗主要是出现在除夕之夜的驱傩仪式上,与年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敦煌写经斯2 0 5 5 除夕钟馗驱傩文对钟馗是这样叙述的:“口( 部) 领十万 熊罴,表( 又) 领铜头铁额,魂( 浑) 身物( 总) 着豹皮,口( 敕) 使朱砂染 赤,威称我是钟馗,提取浮游浪鬼。”o 从这段文字对钟馗形象的描写,如铜头 铁额、身蒙豹皮、用朱砂涂遍全身的样 子,会让我们联想到商周以至秦汉之际 古傩仪式记载中的,在傩仪中处于首领 地位的方相氏。因为方相氏最初形象也 是“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方相氏的职责是驱逐 恶鬼在禁中,钟馗的职责是捉取浮游浪 鬼,分析中发现两者的形象和功能颇为 相似。所以,我们可以推铡在傩仪中的 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正是这位“铜头 铁额、身蒙豹皮、涂着朱砂”的钟馗形 ;:鬻鑫 j 辩 j 肆近 愿 j 卷蕊 图7 龙山文化玉圭图案 象,已经取代了方相氏在傩仪中的地位,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时 期钟馗的形象丰富鲜明了许多造成了强劲的声势,达到了驱鬼逐疫、祈求平安的目的。 这也是后世钟馗逐渐民俗化的一个主要方面。 唐玄宗朝,在当时的长安地区,钟馗画也已经融入了春节的民俗中。大臣张说所撰谢 赐钟馗及历日表一文记载:“中使至,奉宣圣旨,赐画钟馗一,及新历日一轴屏祛 。转引自殷伟、任玫:钟馗,文物出版社2 0 0 9 年,第2 3 页 韩脊! e 目$ 日中钟馗象研究 群厉,绘神象以无邪,允授人时,颁历日而敬授。”。其中绘神像用来驱邪就是指钟馗。 这次赏赐大概是钟馗图的首次被赏赐,但从此形成了制度。以后在岁终春临之际,宫 中将钟馗的形象绘制成画幅,连同新日历各一轴,“奉宣圣旨”颁赐给朝廷官员,悬挂在 家里,以为“屏祛群厉”,驱除邪祟之用。这种年节悬挂钟馗画像镇鬼的做法,得到了后 世的延续,形成风俗,而且逐渐流传到了民间。 此后,德宗朝文学家、大诗人刘禹锡撰写的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一文中 记载:“臣某日,高品某乙至,奉宣圣旨,赐臣钟馗一,新历日一轴。星纪方回,虽逢_ 岁 暮,恩辉忽降,己觉春来,臣某中谢。伏以图写威伸,驱除群厉;颁行律历,敬授四时。 施张有严,既增门户之贵,动用叶( 音协) 吉,常为掌握之珍。”。文中阐述了谢词和皇帝 所赐的钟馗画,也描述了悬挂钟馗画驱邪的年俗。且与张说的时代相比已时隔百年,但奉 宣圣旨向朝廷官员们颁赐钟馗画的风俗和钟馗驱鬼的观念,在民间并没有减弱,反而更加 强,一直被重视,从而一直延续下来。 第四节宋以后钟馗形象的多样化 钟馗信仰从两晋、南北朝逐渐形成并得到广泛流传,到唐末不仅从未中断,在流传中 还愈来愈形成一定的体系。到了北宋,科学家沈括 所撰的梦溪笔谈补笔谈中首次见到了真正的 捉鬼传说,这应该也是现在学术界公认的关于钟馗 情节描写的最完整、丰富的传说了: 禁中旧有昊道子画钟尴,英卷首有唐人题记曰: “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幸翠华,还官,上不怿,因 痞作。将逾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艮。忽一夕,梦 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表蜂犊鼻,屦一足,跣一足, 悬一屦,摺一大筠纸扇,窃太真( 杨贵妃) 紫香囊 及上玉笛绕殷西奔。其走者戴帽,表蓝裳,袒一臂, 辖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唆之。上问 大者日:尔何人也? 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 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癌苦 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昊道子,告之以梦日: :割:嚣i 懈箍i i :豁然:;。转引自刘锡诚,钟馗传说和信仰的滥觞 图8 杨家埠年面钟馗捉鬼 载中国立化研究1 9 9 8 年第2 l 期 载中国文化研究1 9 9 8 年第2 l 期 扬上硕究生论! 试为朕如梦图之。道于奉旨,- 眈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日:是卿 - 5 联- n 梦耳,何肖若此哉! 道子进日:陛下- 陀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癌得犯之,果有 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固舞蹈上千万岁寿。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日:是祗应梦,厥疾 仝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固囤异状,顾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耶魅,兼 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这个故事说明了钟馗形象是因为唐明皇病患疟疾,梦中出现大鬼捉小鬼的情景,从而 诏吴道子根据梦的内容把它画出来。吴道子本身就是擅长道释鬼神的画家,于是根据唐明 争的描述创作出第一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的钟馗形象。自从钟馗这形象的出现不仅丰 富了年画创作题材,后来的文人画、戏曲、小说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可看作是钟馗信 仰传说成熟的标志。 北宋时期沈括所记载的钟馗传说,到明清时期仍在民间流传,久盛不衰。明人陈耀文 无中汜卷四引卢肇唐逸史之文日: 明皇开元,讲武骊山,翠华还宫,上不悦,固 癌疾作昼,梦一小鬼,表绊犊鼻,跣一足,履一足, 腰悬一履,缙一筠扇,盗太真绣香囊及上玉笛,绕 殷奔戏上前。上叱问之。小鬼奏曰:“臣乃虚耗也。” 上日:“未闻虚耗之名,小鬼奏日“虚者,望空 虚中盗人物如戏,耗即耗人家喜事成忧。”上怒, 欲呼武士。俄见一走鬼,顶破帽,衣蓝袍,系角带, 靶朝靴,径捉小鬼,先刳其目,然后劈而啖之。上 问走者:“尔何人也”奏云:“臣终南山进士钟馗 也。固武德中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殷阶而死。 是时,奉旨赐绿袍以葬乏,感恩发誓,与我王除天 下虚耗妖孽之事。”言讫梦觉,痛疾顿廖。乃诏画 工是道子e r “试与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 有睹,立笔成图,进呈。上视之,抚几曰:“是卿 与朕同梦耳! ”赐与百金。图9 钟馗捉鬼 这段文字记载与北宋元丰时人高承事物纪原文本记载的情节相似。文中点出了唐 高祖李渊的年号、钟馗科举失利自杀等新增的情节,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 4 转引自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第5 5 页 。转引自殷伟、任玫钟馗,文物出版社2 0 0 9 年,第4 3 页。 林春兰: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 俗话说“为了打鬼,借助钟馗。”钟馗打鬼、捉鬼,且又置身于众鬼中间。从北宋开 封市上“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 可以看出,随着钟馗的影响 越来越大,这里的钟馗已与门神并列。而在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因图状异,颁 显有司 的记载,也透露出相关钟馗传说的信息。钟馗形象流传到民间能很快普及,与当 时人民处于兵荒马乱之中而对社会和以往崇信的神灵的失望有关,所以,到民间岁时节令 之时,人们就会悬挂钟馗像,以求平安吉祥。这一现象主要是出现在五月端午节和除夕前 夕( 因这两个节日的主要目的就是驱鬼逐疫) ,并成为有着鲜明特征的民俗事象,从此以 后在民间提起钟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门神。这些可以从明清及民国时代各地的地方志 资料中得到考证,“如江苏省苏州府志五月,五日,聚百草,多合药为辟邪丹, 画钟馗贴于后户,以辟不祥”、叭浙江省临安县志岁时民俗:五月端午悬蒲剑艾 虎于门,堂中挂钟馗像 ,这些材料说明钟馗形象与民间的节令风俗结合形成一种独 特的民俗信仰,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殷伟、任玫:钟馗,文物出版社2 0 0 9 年,第4 1 页。 圆转引自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第7 1 页。 囝转引自刘振:钟馗信仰与钟馗戏,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年,第1 0 页。 。转引自刘振:钟馗信仰与钟馗戏,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年,第1 1 页。 扬m 大学硕研究生论文 第二章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民俗表达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括的体现,都反映了人们一定的思想和生活观。年j 是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民间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应该谚 它首先是生活的一种凝缩和表现;是对民情习俗的一种艺术体现。因为民间艺术是在人 大众最平凡的生活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千百年来人民大众的生活历程同步,与人 大众展现其生活意趣,抒发其生活情感的愿望紧密相连”。所咀,民俗即反映经济和社 的内容,具有传承性、稳定性、变异性的特点,是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又受群体心理 传统观念的支配和作用,潜移默化、因习传承,相沿成俗。o 民间年画中钟馗的形象正 民俗生活的缩影和反映,它与社会生活中的民俗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大众文化的浑 内涵,也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节令性的风俗习惯和信仰。 第一节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民间信仰 一、驱邪镇宅的崇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远古时候人们 没有现代人那么强烈的优越感,对自然认知的 能力较为低下,他们甚至无法将自己与自然万 物区分开来,认为自然跟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即万物有灵。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很低,物质 贫乏,生活水平非常的低下,而且人们一直受 自然灾害的侵扰。人类为了较好的生存条件而 去征服自然,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方面都 无法战胜大自然,人们不得不屈从自然,所以 在自然力面前,人类显得极其脆弱、 渺小和无助,使人们对大自然的力量感到神 秘、敬畏和依赖。 虽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遇到自然灾害、囤1 0 镇宅钟尴 疾病、凶恶的猛兽以及物质的贫乏等问题但面对这一切的无能为力并没有扼杀人们列 来生活的幻想,人们给自己找了精神寄托,虬求得大自然的宽恕和恩赐。人们崇拜的自 并不是自然本身,而是隐藏在自然物后面的那个神灵,他们认为神灵有超自然的威力, 。张道一:美术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7 0 页 。沈建东:苏南民俗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7 年,第2 页。 林眷兰:民目年自中钟形簋研究 宰天上人间的一切事物,所有的事情都由隐藏在背后的神来作决定。这种信仰促使人们寻 找各种可以给人类赐福或降祸的神灵祈求保佑,保佑自己躲避各种各样的灾难,所以,人 们将神人格化、形象化,赋予他们善良的品格,并使他们各司其职。过去不同时代的人们 都认为一切幸福生活的首要前提就是平安,这样便有镇宅钟馗形象的出现,使之降伏恶鬼, 驱杀一切不祥之物以保平安,如朱仙镇木版年画镇宅钟馗,向可以给人类赐福的神灵 祈求保佑。 二、迎福祈祥的信仰 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民间术版年画的题材更多转向迎福祈祥的 内容。在民间年画中以比喻、谐音、象征等手 法来寓意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的观念较 为普遍,即以具体的形象来指代某种抽象的涵 义或概念,或通过人们的思维活动创造出一种 新的抽象的符号来加以寄托,这与中华民族民 间的习俗、生存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己渐渐 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内容之。 在民间年画中钟馗久盛不衰的形象就已经 成为人们祈吉祥迎福瑞的象征,它迎合了人们 对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心理。所 以人们通过自己无穷的想象,把自己在现实生 活中很难遮到或精神上的寄托变成现实,以此 来弥补现实中的残缺和精神上的需求。如人们 用比喻谐音的手法将钟馗图中的柏树、柿子组 图1 】送财钟馗 台为“百事如意”,用巧妙的艺术方法赋予钟馗这一形象以吉祥的寓意。还有在福在眼 前、引福规堂等年画中,钟馗的形象都己不仅是用来驱邪镇宅,显然已经成为喜庆、 吉祥的象征,希望他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憧憬。 三、析愿多子的寄托 在远古时代,由于先天自然生活条件的恶劣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破坏成人的平均寿命 都很短,使劳动力严重缺乏。然而,劳动力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人 类繁衍,对于征服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以后,在人们 的思想中,“我”虽然是万物的中心,但是,“我”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人们无法超越死 扬 大学士研究生论文 亡的界限。所以结婚、雀葬仪式一直被受人们隆重的关注,人们希望子孙后代繁荣昌盛。 在民间年域艺术中,这种生命崇拜的意识表现得尤为突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所以,以祈愿多子为主题的年画甚受人们的欢迎。如麒麟送子、送子娘娘, 天仙送于等,人们也把祈愿多子这一形象巧妙的赋予了钟馗,将钟馗由判官的“判” 和“盼子”的“盼”进行比附,通过谐音巧妙地赋予钟馗形象以祈愿多子的功能,把一个 个活泼的小生命送给那些需要的人们,以保佑他们后世的延续,从而多子多福。就这样在 千回百转中,人们大量地繁衍后代,从而将“自我”生命的延续成为人类一种无形的规定, 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成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题材的中一个永恒主题。 第二节寄托了人们生活的审美情趣 年画的审美情趣是人们通过对年画的欣赏获得的情感与趣味的满足和愉悦,它在形成 过程中受到了社会的制约,同时却又带有很大的个性特征。在社会的不同时期、根据人们 的不同需求可以发现多种多样的民众审美情趣,诸如五谷丰登、宅第平安、子孙繁盛、辟 邪驱灾等这些冠材在年画中都所体现,从而表达了民众的情感。 民众家庭中的长幼次序、福乐安康、不同的伦理 观念和不同的审美情趣都会在张贴的钟馗形象的年 画中传达出来。首先,是表现驱邪避灾的题材内容, 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人们在生活中需求的 基础保障,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安全心理的需求。这 是钟馗形象初始的作用,张贴在大门上驱邪镇宅,以 保全家平安。然而,有关钟馗的年画不仅可以贴在大 门上,还可以贴在饲养牲口的地方,如山东潍县打 猪鬼。其次,是表现祥瑞吉利的题材内容的出现, 这点说明了年画表现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以及年画 内容变的更丰富,拓展的领域更为广泛。这些年画通 过谐音、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了祥瑞吉利的意义, 来顺应人们在生活中渴望的各种愿望。如用语意双关 的手法将钟馗与桃子组合为“多福多寿”,以表示祝图1 2 打猪鬼 老人幸福长寿,还有将钟馗由判官的“判”和“盼子”的“盼”比附谐音来表示那些已婚 人多子多福。还有发展到后来的送财钟馗,表示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虽然这些愿 。王娟:民俗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第4 4 页 林春兰: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研究 望不一定都能实现,但是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审美情趣,为人们创造了欢乐、愉快的 氛围。最后,从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式美上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趣,因为每一幅作品都 倾注了画师的身心体验和情感。经过画师的巧妙绘制使作品构图完整、均称、饱满,用色 追求单纯、明快、艳丽,用平铺的手法达到装饰性色彩效果,从而也可以浓化节日气氛, 美化年节环境。 总之,这些丰富多彩的年画作品,勾勒出中华民族近千年来世俗民风之轮廓,有如民 俗生活之图像大全,它体现了年画艺术在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传 统的伦理与美德教育,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之功效。 。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第1 3 页。 扬m 大学研究生论文 第三章民间年画中钟馗图像本身的解读 第一节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演变 钟馗的形象到唐代才具体定型,是因为驱除皇宫中的妖氛而成为驱鬼大元帅的,因此, 这一形象便成为民间年画主要表现的形象。在早期民间年画中,钟馗他降伏恶鬼,驱杀一 切不祥之物以保平安的形象是传统固定的,如镇宅钟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钟 馗的形象也随之变化,不仅承担捉鬼的任务,而且也是民间喜庆延年的代表。到宋代时民 间年画中钟馗的形象不仅为民众普遍推崇,也受到了民间画工所喜爱,民间画工通过自己 的想像,创造了许多关于钟馗的新题材,从而使钟馗的形象变得多样化和世俗化。后来民 间年画中出现的钟馗嫁妹、恨福来迟、喜从天将、盼子得子等作品,从作品中 可阻发现钟馗鬼神的形象被弱化了,人的形象被加强了,更具有人情昧了。 钟馗嫁妹,是一幅天津杨柳青于清代所作的作品。这里“钟馗嫁妹”故事是从原来 十二月应挂的“钟馗嫁魅圈”演变而来。原来的“嫁魅”就是驱除鬼魅的意思,后来因为 后人口耳相传,把“嫁魅”误认为“嫁妹”,进而演化出这样一段带有人性化的美丽传说。 作品描绘的钟馗是一副凡人的形象,身边伴有众多小 鬼,在雨中护送妹妹出嫁的情景。整个画面清新自然, 因为家境贫寒,所以钟馗妹妹的嫁妆很简单,用蒲艾 作嫁筐。但画面并没有描绘他们情绪消极,而是面目 极其安详、淡定,并未影响兄妹之间的感情。 恨福来迟,这一系列的钟馗形象在中国几大年 画的产地都有很多的制作。杨柳青年画中的钟馗为环 眼虬须,身穿恺甲,外罩红抱,腰系玉带,手执宝剑 翩翩起舞,并以手指空中飞来的蝙蝠,正上方中间各 有印章,印文为“福自天来”、“福在眼前”以蝠谐 音“福”,寓意着吉祥。苏州桃花坞年画中描绘的是元 明以后的钟馗形象,多塑造成满腹经纶,而郁郁不得 志的落魄形象,钟馗手执笏板骑在驴的背上,后面还 有一个小鬼为他撑了把破伞,迎面空中一幅是蝙蝠,象 图1 3 恨福来迟 征为福白天来,另一幅是眼睛前上方悬挂着蜘蛛,象征喜从天降。 盼子得子,随着钟馗形象的世俗化为了满足人们的心里需求,年画创新的题材 越来越多。一些地区的年画为了满足世俗的精神寄托,将钟馗手中的利剑换成了童子的形 # 眷兰b 目年i 中钟臆形象研究 象,与“判”谐音而来的“盼”寓意着“盼子得子”。还有明朝时北京地区有一幅年画寿 比南山图,画面中钟馗头戴蓝色进士巾,身穿蓝袍,外面又套一件红袍,须髯如虬,左 手握牙笛,正上方有象征长寿的仙桃,将钟馗形象与仙桃相结合,寓意着健康长寿的意思。 第二节民间年画中钟馗形象的艺术特色 “民同艺术家的创作,专注于内心意绪情感的率直表达,他们塑造形象时,往往不是 视觉印象的直接复制式模拟,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和目的,对印象本身进行改造或修饰、 规范的结果。在形象的塑造上,他们较多的是因时、园地、因材制宜,相互因借,不事虚 饰,以概括性的手法展现出物象自然、质朴的本质风貌来。”。而钟馗这一形象就在各地的 年画中都有出现,大都以威风凛凛和浩然正气的形象来描绘他,但也正是受各地文化、习 俗等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点,从而受到各地民众的喜爱。 一、造型 意象造型是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造型语言样式,这与传统的中国绘画造型审美观有着 密切的关联,但它更重视神似而不是形似。在造型上,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往往使用夸张、 变形、抽象等主要手法,准确地把握形象,配合古拙浑厚墨线、和对比强烈的色面,形成 了简练而不简单的平面感和充实感的造型, 精巧或粗犷,细腻或古拙。 朱仙镇木版年画钟馗形象的造型就是 采用的意向造型手法,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其造型质朴大方,线条简单又富有抑扬顿 挫,保留了许多早期的造型特征。从相貌、 姿态、神情上都加以夸张,造型大胆取舍、 粗犷拙朴、简练概括和庄重大气,甚受民间 的喜爱。朱仙镇的年画艺术家们就是从生活 中提炼出艺术形象,抓住钟馗的形象特征, 用以形传神的方法进行再创造,在保持形象 的完整性基础上,突出主体。采仙镇术版年 画对人物形象的处理一般是头部夸张、大而 。转引自杨振和:朱仙镇术版年画装饰艺术形态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论文2 0 0 7 年,第1 0 页 扬h 大学目究生论文 富有装饰感,体态丰健,而人物五官和身体比例不符合科学的逻辑性,但正是这种意象1 的处理手法,从视觉上看正好符合意象化的故事情节,整个画面构成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男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朱仙镇年画中钟馗的造型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与传统的中国绘画l 及西方的绘画理念都有所不同,从现存的资料发现,朱仙镇年画中钟馗脸部造型都是正1 脸,人物的面部描绘用线做主要的构成因素,人物表饰的装饰也很少,主要靠黑色的粗! 形成了富有装饰感的形式变化如作品镇宅钟馗。朱仙镇还有一种名为“馗头”的: 画,这种馗头根据开张的大小、繁简被分为“太馗头”、“小馗头”和“四馗头”等不同: 号,以证面钟馗头像的造型占据了整个画面。 我国民间年画虽品种众多,但主要分为南北两派。这里把朱仙镇年画与南方苏州桃: 坞年画做简单的比较来分析其艺术特性的异同。桃花坞年画中钟馗的造型参用西法透视 表现手法,在阴面多用排线,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写实性。相对于桃花坞年画,朱仙镇 画更注重写意,追求神似,而不是形似。朱仙镇年画钟馗人物造型较为粗犷豪放,线条 直挺拔,刀法剐劲有力,表现出北方民族特有的纯朴、厚实以及浓重的乡土气息。而桃 坞年画钟馗人物造型的线条细而有力,繁 杂且细腻,富有动感韵律,更着重于装饰, 尤其是在钟馗衣纹上的纹样应用多而细, 描绘的比较细致。 二、色彩 冯冀才先生说:“朱仙镇年画的特色一 看便知一是少大红,多用丹朱,色调柔 和古雅,大约与中卅文化渊源甚久有关。 世上民族,历史悠久者色彩和谐,文化表 浅者色调浓烈”o 朱仙镇木版年画喜欢用原色,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通常套红、橙、黄、绿、 五种颜色,其中红绿、黄紫互为补色。从 来仙镇年画中可咀发现钟馗都是身穿绿袍 圈1 5 丈馗头 这在明人天中记引唐逸史中有文献 。转引自黄燕:朱仙镇、杨柳青、绵竹三地术版年画色彩特征比较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论文2 c 年,第2 4 页。 林春兰:目年中钟尴b 象研究 载,写到在钟馗死后赐绿袍硷葬,但清代以来人们为了突出喜庆,在其他种类的年画中多 画为红袍。从朱仙镇年画镇宅钟馗中可以看出,毗桔黄和绿色两大色块配置,绿色占 面积较大,形成强烈的对比。为了降低强烈的视觉冲击,巧妙地运用了粗犷的黑色刻线, 从而以墨压色,而不是以色压墨,这就是朱仙镇年画艺人相传的“黑是骨头紫是筋”的画 诀,说明了黑色刻线的重要性,这也是朱仙镇年画区别于其他年画一大特点。从色彩上达 到完美,“以色扶形”是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古朴典雅的朱仙镇木板 年画具有和谐的色彩和完美的视觉效果,展示了木版年画色彩的民俗装饰意味。还有在作 品大馗头中,运用了黄紫这对补色,颜色厚重,对比强烈。民间常说“黄见紫,难看 死”,说明了紫色很难用,但又是不可缺少的颜色,没有它画面显得轻薄,在明度上看紫 色尾堆重的颜色,正因为这个颜色,使得门神的动态显的稳重下来。紫色在朱仙镇木版年 画里表现的很适当,非常成功,整个画面气氛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充满虚幻神秘的色彩, 所以,朱仙镇年画的色彩为后 人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认识。 从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在朱 仙镇木版年画罩还有一个不 同于周边年面的特点,那就是 在色彩上没有蓝色的出现,而 是以绿色和紫色取代了正青 色,然而,这样做避忌了阴色, 更符合了民众的审美情趣达 到更加吉祥喜庆的画面氛围。 与此相比,南方苏卅i 桃花 坞木版年画多用粉色,整个色 调更为雅致和柔和,多以成块 囝1 6 福在眼前幽1 7 喜从大降 的桃红、淡墨、黄、绿、紫为基调,色彩艳丽。桃花坞木版年画也无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黑 是骨头紫是筋”的特点,而是采用没骨法印制,只印部分墨线。从桃花坞年画骑驴钟馗 中可以看出整个画面用色清晰淡雅,多用粉绿、粉蓝、桃红等色彩。在墨色刻线上呈现出 纤细、道劲有力的墨线,局部在表现明暗阴影的时候运用大量的排线,从而太大降低了色 彩的明度,画面呈现吉祥喜庆之感,保持着朴实的古风。 扬h 人学碗研究生论文 2 。 三、构图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构图注重点、线、面在平面布列错落节奏中求得美的构成关系 “画面安排既要多变化,又要统一;既要热闹,叉要有条理,富有吸引观众魅力,才能z 观众爱不释手。从前一个题材的作品,往往有十多种样,年年重印,隔年再版,群众还j 百观不厌,自然乐于购买,原因就是张张都有它的妙处,幅幅都能打动人心。”o 一般来i 在构图上都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和统一。 朱仙镇木版年画偏重于民间审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商城合作协议书范本
- Unit3Reading1教学设计-沪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多功能果蔬混合均匀性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城市SUV多功能性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快速响应潮流围巾定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改装车底盘电子稳定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环氧地坪施工技术标准及操作流程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课我家的好邻居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2025-2026学年)
-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国人日本人礼仪不同点
- 智能科技引领未来
- 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分析
- 糖尿病治疗新进展
- 少数民族撒拉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教学课件
- 中建幕墙吊装方案
- 广东省通用安装工程综合定额(2018)Excel版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课件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 (新版)中移动初级解决方案经理认证考试复习总题库-上(单选题-上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