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宋仁宗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发展,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也较为频繁,参 加旅游活动的士大夫群体广泛,旅游活动十分兴盛。旅游者喜欢与好友或僚属同 p 游,游览对象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次之,旅游活动中有题名和记游的习惯。 与唐代士大夫相比,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规模相对减少,每次出游人数多 为三五人;旅游距离相对较近,一日或数日游居多;旅游风气相对淳朴,不注重 奢侈享乐。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在于,士大夫既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又 有较多的闲暇时间;皇帝倡导了喜好游乐的社会风气;驿馆、旅店及寺庙等旅游 接待设旖的完各,为士大夫出门旅游提供了便利。 欧阳修、范仲淹和梅尧臣,皆是宋仁宗朝士大夫中喜好旅游的典型代表,旅 游活动十分丰富并各有特点。欧阳修一生雅爱山水,以得山林之乐为宗旨,每到 一地,都积极主动探寻山水美景;范仲淹在游览观光的同时,更注重创造人文旅 游景观,造福百姓;梅尧臣官场不得志,便寄情山水,善于从自然之中寻找生活 的乐趣。 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士大夫在旅游过程中创作了 较多旅游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歌赋、游记等各种体裁:在旅游活动中开发了一 系列旅游资源,包括游览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增添了许多人文景观。 宋仁宗朝士大夫进行旅游活动,起到了增广见闻、开阔视野、放松身心、纡解烦 闷、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等作用。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景观知名 度和吸引力,促进了后世旅游文学的发展,也推动了后人旅游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 a b s 竹a c t s o n gr e n z o n gd y n a s t yi sr e l a t i v e l y s t a b l et o w a r d st h e s o c i e t y ,e c o n o m yj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d e v e l o p e d ,t h et o i l r i s t a c t i v i t i e so ft h eo 伍c i a l sa r er e l a t i v e l y 丘e q u e n t 幻o ht h e s o n gr e n z o n gd y n a s t y ,o f 五c i a l s e x t e n s i v et o w a r d st o u r i s ta c t i “t i e so f p a m c i p a t i n gi n ,m ep r o s p e r i 哆o ft o u r i s ta c t i v i t i e s t o u r i s t sl i k et o u r i l l gw i mt l l eg o o d 丘i e n d sa n do 伍c i a l s1 1 1 1 d e rs o m e ei n a u t h o r i 够t o g e t h e r ,v i s i tt h et a 唱e ta n dt a k e n a t u r a l l 姐d s c 印ea s1 :l l e c o r em o r e ,t h eh u m a nc u l t l l r a ls i 曲tt a k e ss e c o n dp l a c e ,i su s e d t oi n s c r i b eo n e 。sn a m ea n dr e m e m b e rt o u r i l l gi nt h et o u r i s ta c t i v 埘e s c o m p a r e dw i t l lo 蛳c i a l s 。t o l l r i s ta c t i v i t i e s o fm e1 a n gd y n a s 吼s o n gr e n z o n g d y n a s t yr e d u c e st o w a r d st h ed l 】1 n b e f o fp e o p l e 订a v e lo fm eo 伍c i a lr e l a t i v l y ,i ti s g e n e r a l l yt h r e eo r6 v ep e o p l e ;t h ed i s t a n c eo ft r a v e ii sr e l a t i v e l yn e a tm o s t l yo n ed a y o rs e v e r a 卜d a yt o u r ;t r a v e la 仃n o s p h e r ei sr e l a t i v e l yh o n e s t ,a n dt h eo m c j a l sd o n tp a y a t t e n t i o nt ol u x u r i o u st oi n d u l g ei 1 1m a t e r i a lc o m f o r t s o n gr e n z o n gd ”a s t yi st o w a r d st h em a i nr e a s o no f t b eo 街c i a l s 。t o u r i s ta c t i v i t i e s p r o s p e r i 吼t h eo m c i a l sh a v ec e r t a i ne c o n o m i cb a s ea 1 1 dm o r el e s u r e ;e m p e r o rs o n g r e n z o n gh a sa d v o c a t e db e i n gf o n do ft h es o c i a lc o n d u c to ft r a v e l l i n g ;i r a v e la n d r e c e i v ef h ec o m p l e t i o no ff a c i l i t i e s ,h a so f r e r e dt h ec o n v e n i e n c el :l l a tm eo 衢c i a l sc a r r y 0 nm et o u r i s ta c t i v j t i e s o u y a i l gx i u ,f a i lz h o n g y a na 1 1 dm e iy a o c h e n ,a r ea l lt h a tb e n e v o l e n c eo n eo f s o n gr e n z o n gd y n a s t yi s f o n do ft h et y p i c a lr 印r e s e n t a t i v e sw h o 仃a v e l l e di i lm e o 师c i a l s ,1 1 h et 0 1 】r i s ta c t i v i t i e so ft h e ma r ea 1 ia b u n d 锄t ,b u tm r e ep e o p l eh a v es o m e d i f 诧r e n c e si 1 1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o l l r i s ta c t i v “i e s o u y a n gx i ul o v em o u n t a i n sa n d r i v e r sa l lh i sl i f e ,i no r d e rt og e tm o u n t a i nf o r e s th a p p yf o rt h ea i m ;a tt h et i i i l eo fm e s i 曲t s e e i n gt h a tf a nz h o n g y a ni sh e r e ,p a ya t t e n t i o n t oc r e a t i n gh u m a n et o u r i s t l a n d s c a p e sr e s o u r c e se v e nm o r e ,b e n e f i tc o r m o np e o p l e ;m e iy a o c h e ni sd i s a p p o i n f e d i i t oo m c i a l d o m ,p 洫e 腩c t i o no n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g o o da tl o o k i n gf o rt 1 1 e 劬o fl i f e a m o i 坞n a t i l r e t h eo f n c i a l so fs o n gr e n z o n gd y n a s t yc a qo nm e t r a v e l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t o w a r d st h e 1 i t e r a r y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h a v e 1 e f tb c h i n dt h es u b s t a n t i a ia c h i e v 锄e n t t h e 1 i t e r 叫 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h a sc r e a t e dt h em a n yt r a v e l i n gl i t e m r ) :w o r ki nt l l et m v e l i i l gp r o c e s s , 血c l u d i i l gp o e t i y ,s o n g ,t r a v e ln o t e sa n ds oo ne a c hk i n do fl i t e r a m r es t y l e ;t h el i t e r a r y i n t e l l i g e n t s i ah a sd e v e i o p e das e r i e so f 拄a v e l i n gr c s o l l r c e si i lt h et r a v e l i 工l ga c t i v i t i e s , i n c l u d i n gt h et o u rb u i l d i n g sa n dm e m o r i a lb u i l d i n g s ,h a si n c r e a s e dm a l l yh u m a i l i t i e s l a n d s c a p e s t h eo f f i c i a l so fs o n gr c n z o n gd ”a s t yc a 吖o nt h et r a v e l i n ga c t i v i t i e st o w a r d sn l e l i t e r a r yi 1 1 t e l l i g e n t s i a ,p 】a y e di om ea u g m e n t a t j o nw h a to n es e e sa n dh e a r s ,t 1 1 eo p e f i e l do fv i s i o n ,r e l a x e dt h eb o d ya n dm i l l d ,m i t i g a t et h es o l u t i o ni s w o r r i e d ,p r a c t i c e s m o r a lc u l n l r e 目o w st h es o u l ,1 i v ea ne a s y1 i f ei n0 1 da g ea n ds oo nt h er o l e a tt h es 咖e t i m e ,a l s oh a sh a dt h ep r o f o u n d 协n u e n c e st o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e n h a n c e dt h e l a n d s c 印ew e l l k n o w n e s sa i l dt h ea t 廿a c t i 蚰,p r o m o t e d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打a v e l i l l g l i t e r a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m p e l l e d t h e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o m c i a l s t r a v e l i n g a c t i v i t i e s d e v e l o d m e n t k e yw o r d s :s o n gr e n z 0 n gd y n a s t y : o f n c i a l s ;t b u r i s ta c t i v i t i e s i i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y 9 1 0 f ;6 乏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t 动博士学住口中请。本人郑重 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 新的见南孓口创造性的见解口。据我所知,除文中加以说明、标注 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 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黄嘉( 氟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睿的学住论文在解密詹适用奉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值论文作者) 签名:嗽欠旆 z 0 06 年6 月2o 诖童:请在相应的“口”内划“”。 绪言 一、选题意义 士大夫一词,最早指居官有职位的人、将帅的佐属,后多指封建地主阶级的 文人、士族。1 在本文中,特指封建社会居官有职位的文人,即文官群体。本文研 究的是宋仁宗朝的士大夫,特指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的文官群体。有些士大夫如 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等人,虽然出生于真宗朝,但主要活动在仁宗朝,故成 为本文的研究中心:有些二e 大夫如文彦博、王安石、曾巩等人,历经仁宗、英宗、 神宗等数朝,本文只研究其在仁宗朝内的旅游活动。这些优秀的士大夫,通常是 庶民百姓心目中的楷模,其言行举止皆为天下人所瞩目,故而他们的旅游活动也 对当时社会影响巨大。 宋仁宗赵祯统治长达4 2 年( 1 0 2 3 1 0 6 3 ) ,是北宋九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皇帝。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上,与契丹通和多年,虽然中间经历了西 夏战争,但总的来说较为太平。宋人邵伯温认为仁宗朝“政化之美、人材之盛、 朝廷之尊极矣。前或未至,后有不及也。”2 被后人评为“能道嘉祜太平气象”3 的 柳永曾写道:“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4 旅游活动的兴盛与否,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宋仁宗朝相对安定的时代背景,为旅游活动的兴盛 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各阶层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士大夫阶层。 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代表着北宋士大夫旅游活 动的较高水平。研究宋仁宗一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有助于了解北宋士大夫旅游 活动的风貌,对当今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提高人们对旅游文化遗产的认识具有积 极意义。故而,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辞源,商务印书馆,】9 7 9 年修订第1 版,第6 4 0 页。 2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1 9 中华书局标点本,1 9 8 3 年。 3 黄裳:书乐章集后,转引自易蓉、陈扬燕宋代节序词研究与欣赏,中国农业出版社,2 0 0 4 年,第1 4 5 页。 4 柳永:乐章集迎新春,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二、研究状况 在中国古代旅游史的研究领域里,士大夫因旅游活动较为频繁,备受学者关 注。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极其丰富,但学界对这一群体的旅游活动研究较少, 主要集中在某些具体人物的旅游活动研究上。 ( 一) 对宋仁宗朝士大夫群体旅游活动的研究 学术界对宋仁宗朝某一人物旅游活动虽然不少,但对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研 究较为薄弱。专著方面,喻学才先生的中国旅游文化传统1 第2 章第5 节中, 对宋代旅游的发展作了概括,其中提到了不少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以及所 创作的旅游文学和产生的旅游理论,但篇幅较少。王淑良先生的中国旅游史古 代部分2 第8 章中,通过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的旅游经历,总结出宋代旅游 忧患、爱国、重理、重文的特色。 论文方面,罗耀松先生的论北宋文人与武当山的关系3 一文,讨论北宋文 人及诗文创作与武当山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研究了范仲淹、张:l 二逊、宋庠等仁 宗朝士大夫在武当山的旅游活动。莫道才先生的唐宋文人的游历与人文山水名 胜的形成4 一文,提到了宋仁宗朝欧阳修、曾巩等士大夫的旅游活动,并分析了 其对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的意义。 ( 二) 对宋仁宗朝士大夫个体旅游活动的研究 专著方面,王瑞明先生的宋儒风采5 一书的第2 章第6 节,对欧阳修在夷 陵时,以及苏轼、苏辙兄弟在嘉祜年问的游览活动略有论述。 论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下: 1 对欧阳修旅游活动的研究。孙善齐先生的身贬西陵自风流欧阳修与 三峡6 一文,研究了欧阳修景祜年间在夷陵的旅游活动及其诗歌。曹家富先生的 1 东南大学出版杜,1 9 9 5 年,第2 5 2 8 页。 2 旅游教育出版社,1 9 9 8 年第2 8 8 3 1 l 页。 3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咖0 年第4 期。 4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5 期。 岳麓书社,1 9 9 7 年,第8 51 0 5 页。 。中国三峡建设2 0 0 1 年第8 期。 欧阳修与滁州1 一文,论述了欧阳修贬守滁州期间优游山水的性好。张景孔、 赵洪胜先生的宽简优游思颖简谈欧阳修知青州2 一文,列举了欧阳修 知青州时写下的讴歌青州山川风物的诗文。高莹先生的欧阳修亭台记的游记特 色兼与柳宗元比较3 一文,认为欧阳修的亭台记具有鲜明的山水游记特色, 为题记型游记。章沧授先生的千古吟赏地琅琊堪称奇琅琊山旅游文化的审 美价值4 一文指出,琅琊山自欧阳修建亭作记以后,“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 经过数百年的骚人墨客的造景增色,成为历代游览观光的名胜之地。陈晓兰先生 的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看唐宋山水散文的发展5 一文,对欧阳修的山水散 文的创作风貌进行了研究。廉红红先生的硕士论文欧阳修山水文学作品研究, 对欧阳修的山水诗、词、游记分别加以研究,认为是贬谪生涯带给他创作的素材 和激情。 2 对范仲淹旅游活动的研究。李丛昕先生的范仲淹与安徽6 一文,沿着范 仲淹在安徽的足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广德、毫州境内范公遗迹及诗作逐一考证。 程伊权先生的范仲淹在苏杭地区行踪初探l 文,对范仲淹先后在浙江睦州、 江苏苏州、浙江越州、杭州做地方官时,在当地留下的善政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作 了一个概述。 3 对其他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研究。吴大顺先生的论梅尧臣观照山水 的基本范型8 一文,对梅尧臣的山水诗作了深入探讨,总结了梅尧臣观照山水景 物的四种基本范型。蔡厚示先生的“背郭千峰起,涵空一水横”谈蔡襄咏福 州山水9 一文,研究了蔡襄两任福州知州时的旅游活动及其旅游诗文;杨蓉先生 的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1 0 一文,对蔡襄知福州、杭州等地时所作的纪游诗做了 1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l 期。 2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 9 9 6 年第l 期。 3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0 0 4 年第2 期。 4 滁州师专学报2 0 0 2 年第4 期。 5 温卅l 师范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3 期。 “江淮论坛1 9 9 9 年第6 期。 嘉兴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5 期。 8 怀化师专学报1 9 9 9 年第6 期。 福建论坛1 9 9 4 年第5 期。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1 期。 系统性总结,但极少提及其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列北宋仁宗朝士大夫这一阶层旅游活动的研究,存在如下现状: 在研究对象上,个体研究多,群体研究少;在旅游成果上,对其山水诗文、游记 等旅游文学研究多,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少;在旅游活动的特点上,对宋代旅游的 特色用力甚多,而与前代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尚为薄弱。 三、创新之处 基于以上研究状况,本文拟从宋仁宗朝士大夫群体和个体的旅游活动两方面 入手,以点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士大夫在宋仁宗朝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概貌, 试图对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做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四 个方面。 第一,在宋仁宗朝士大夫群体旅游活动的研究上,以列表的方式,深入考察 了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概况,得出了如下结论:参加旅游活动的士大夫群 体广泛;喜欢与好友及僚属结伴同游;游览对象以自然山水为主,人文景观次之; 旅游活动中有题名和记游的习惯。 第二,将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与唐代作对比考察,得出了宋仁宗朝士大 夫旅游活动的三个特征:群游人数较少,多为三五人,大规模集体出游极少:出 游距离较短,以近距离的一日或数日游居多,长达数年的远游或边塞游极少;游 览风气崇尚淳朴真率,奢侈享乐之风较少。 第三,在个案研究上,前人对欧阳修的旅游活动多限于某一地域,如他在夷 陵、滁州、青州等地为官时的旅游活动,缺乏对欧阳修旅游活动的整体性研究。 本文全面地研究了欧阳修在仁宗朝的主要旅游活动,并总结出欧阳修的旅游思想; 前人对范仲淹旅游活动的研究,也仅限于他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旅游活动, 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范仲淹在仁宗朝的主要旅游经历,并且研究了范仲淹在旅游 资源开发方面的贡献;前人对梅尧臣旅游活动的研究较为薄弱,仅限于对其旅游 文学成就方面,本文研究了梅尧臣从初入仕途到去世的全部旅游经历,以期填补 梅尧臣旅游活动研究之空白。 第四,前人在研究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成果时,多把目光投注在山水 诗词、游记散文等文学成就上,而对士大夫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成果不甚重视。本 文除了探讨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文学成果之外,还重点研究了士大夫在人文景 观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的成就,以弥补前人研究之不足。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的材料浩如烟海,由于本人的学识和能力有限,拙文不 妥之处,敬请师长、同仁批评指正。 一、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群体研究 ( 一)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概况及特征 1 旅游活动的概况 宋仁宗朝的文官群体十分庞大,有旅游活动记载的不下数十人,如任过三司 使的薛奎、晏殊、张方平、蔡襄,任过学士的叶清臣、宋祁、胡宿、欧阳修、范 镇,任过知制诰的王安石、司马光,任过御史中丞的范讽、孔道辅,任过谏官的 范仲淹、尹洙,任过御史的文彦博、赵掠、赵概等。其中,有详实史料可考的达 3 2 人,兹列表格如下( 以出生年月为序) 。 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一览表 姓名时间职官旅游活动 材料来源 康定元年同平章致仕归乡,游武当山。携歌妓马永卿:懒真 张士逊 ( 1 0 4 0 )事,以太去洛阳看花。晚春乘安舆出南子卷4 :王巩: ( 9 6 4 1 0 4 9 ) 傅致仕 熏,缭绕都城,游金明。 闻见近录。 天圣四年知益州在成都与民嬉游,并作何处 范镇:东斋记 薛奎 ( 1 0 2 6 ) 春游好诗十首。自号“薛春 事卷3 。 ( 9 6 7 1 0 3 4 ) 游”。 景祜元年知苏卅游览了苏州泰伯庙、木兰堂、范仲淹:范文 ( 1 0 3 4 ) 洞庭山、虎丘山、闾门、灵岩正公集卷4 苏 寺、太湖、伍相庙、观风楼、州十咏。 南园等地。 景祜三年 知饶州游庐山。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 1 0 3 6 ) 卷4 游庐山 ( 9 8 9 1 0 5 2 )作。 宝元元年知润州赴任途中拜谒唐代名相狄仁杰范文正公集 ( 1 0 3 8 ) 祠堂,到任后先游茅山,又游卷6 述梦诗 甘露寺,谒唐相李卫公真堂。 序。 庆历五年知邓:j _ | 1 l 游览百花洲,重修览秀亭,筑范文正公集 ( 1 0 4 5 ) 菊台,与州人同乐。 卷2 。 天圣五年留守南京与幕僚王琪、张亢携娃游湖。孔平仲:谈苑 ( 1 0 2 7 ) 卷3 。 晏殊 不详不详赴任杭州时,路过扬州,游览吴曾:能改斋 ( 9 9 l 1 0 5 5 ) 大明寺。漫录卷l l 花 落去燕归来。 明道元年通判河南与尹洙、欧阳修、杨愈、王复欧阳文忠公 ( 1 0 3 2 ) 九府5 人同游嵩山,题名于壁、石、集附录卷5 , 月树间1 4 处。引谢绛游嵩山 谢绛寄梅殿丞书。 ( 9 9 4 1 0 3 9 )宝元二年 知邓卅 赴任时,与梅尧臣游览叶县兴梅尧臣:梅尧 ( 1 0 3 9 ) 庆精合,并题名壁间。到任后, 臣集编年校注 两人又游岐笠山、渐嘉楼、览卷9 、卷l o 。 秀亭等地。 石延年不详翰林学士骑马游报慈寺。和秘演同游繁惠洪:冷斋夜 ( 9 9 4 1 0 4 1 ) 话卷8 石学 士;文莹:湘 山野录卷下。 天圣二年 通判襄州游山简习池。宋庠:元宪集 ( 1 0 2 4 ) 卷2 。 宝元元年知扬州 游大明寺,登大明寺塔,游建元宪集卷2 、 宋庠至三间隆寺北池亭。 卷3 、卷7 。 ( 9 9 6 1 0 6 6 ) ( 1 0 3 8 一1 0 4 0 ) 皇祜三年知河南府游广爱寺、潜溪寺。元宪集卷5 、 ( 1 0 5 i ) 卷1 4 、卷1 5 。 庆历二年知湖州九月十五夜登北楼望太湖,十胡宿:文恭集 ( 1 0 4 2 ) 一月又与梅尧臣同游西余山。 卷2 九月十五 夜北楼望太 湖、卷3 5 题 湖卅西余山宁 胡宿化寺弄云亭 ( 9 9 6 一1 0 6 7 ) 记。 庆历三年知湖州 与梅尧臣游卞峰亭。 梅尧臣:梅尧 ( 1 0 4 3 ) 臣集编年校注 卷1 3 陪武平游 雅上人房卞峰 亭。 贾昌朝皇祜四年知许卅f 挈家游曲水园并题诗。叶梦得:石林 ( 9 9 8 一1 0 6 5 )( 1 0 5 2 ) 诗话卷上。 叶清臣庆历元年知江宁府游览南京钟山之岩。周应合:景定 ( 1 0 0 0 1 0 4 9 )至三年 建康志卷1 7 。 ( 1 0 4 1 1 0 4 3 ) 不详不详游水南寺、韶石、白莲庵、憩余靖:武溪集 贤亭、大峒山、龙潭、大孤山, 卷1 、卷2 ;( 清) 重游英州碧落峒,同黄宰游宝吴之振:宋诗 林精舍,登西山、灵泉山。游钞卷1 0 余靖 余靖应圣宫、寒山。武溪诗钞;清 ( 1 0 0 0 1 0 6 4 ) 修广西通志 卷1 2 4 。 庆历八年以知吉州与黄子京、摄尉唐某、进士谭余靖:武溪集 ( l 0 4 8 ) 分司南京某4 人同游广东省乐昌市泐溪卷5 同游泐溪 石室,并题名于壁。 石室记。 明道年间河南府户与谢绎、欧阳修、杨愈、王复欧阳文忠公 ( 1 0 3 2 1 0曹参军 5 人同游嵩山。又尝与欧阳、集附录卷5 , 尹洙3 3 ) 梅诸人游嵩山。引谢绎游嵩山 ( 1 0 0 1 1 0 4 7 ) 寄梅殿丞书; 王钷:默记 卷下。 天圣九年河南县主 天圣九年( 1 0 3 1 ) ,游天封观并梅尧臣:梅尧 至明道二簿 亥0 名。又陪钱惟演游嵩山,陪 臣集编年校注 梅尧臣 芷 谢缔游大字院,骑马与谢绛游 卷l 、卷2 。 ( 1 0 0 2 1 0 6 0 ) ( 1 0 3 l 一1 0 园,与欧阳修、杨愈等人游嵩 3 3 )山。 景祜二年 知建德县登北山,游水帘岩,与二三人梅尧臣集编 至五年骑马游梅山兰若、小石潭。 年校注卷4 ( 1 0 3 5 一1 0卷7 。 3 8 ) 宝元二年 知襄城县 登周襄王城,游元紫芝琴堂,梅尧臣集编 至庆历元赴任途中陪谢绛游览了叶县的 年校注卷9 、 笠 首山寺和兴庆精舍并题壁,登 卷1 1 。 ( 1 0 3 9 1 0 鲁山。庆历元年( 1 0 4 1 ) 赴湖 4 1 ) 州任时,经过扬州,独游金山 寺并题诗。 庆历二年监湖州酒与胡宿九月十五夜同在北楼嘹梅尧臣集编 至五年税望太湖,十一月又同游余山:年校注卷 ( 1 0 4 2 1 0 去青龙江观潮,谒双庙。 1 2 1 4 。 4 5 ) 庆历五年 许昌忠武 过开封古城,登等慈寺阁,远 梅尧臣集编 至七年军节度判眺嵩山,和友人泛舟西湖。年校注卷 ( 1 0 4 5 1 0 1 5 1 7 。 4 7 ) 嘉祜元年国子监直入京途径扬州,他同友人游览 梅尧臣集编 至五年讲了平山堂,路过泗州时,又同年校注卷 ( 1 0 5 6 1 0朱处仁等人游樊氏园。到达京 2 5 3 0 。 6 0 ) 城之后,游王祁公北园。 宝元元年嘉州军事赴任途中过潼关、大散关,泛 石介:徂徕集 石介 ( 1 0 3 8 ) 判官舟嘉陵江,至泥溪驿上岸,取卷2 、卷3 、卷4 。 ( 1 0 0 5 一1 0 4 5 )道剑阁进山。在剑门见贾同题 石,过飞仙岭。 9 文彦博嘉祜四年知河南府与李东之、董沔、王起4 人同文彦博:潞公 ( 1 0 0 6 一1 0 9 7 )( 1 0 5 9 ) 游龙门。 文集卷7 。 天圣九年西京留守独游香山、龙门等地,又与梅欧阳修:欧阳 至明道元推官尧臣游嵩山,入天封宫。天圣文忠公集居士 缸 九年( 1 0 3 1 ) 六月游大字院,留集卷1 ;欧 ( 1 0 3 1 1 0 名于壁而去。曾信步“至一山 阳文忠公集集 3 2 ) 寺”;明道元年( 1 0 3 2 ) 两次古录跋尾卷8 ; 欧阳修 结伴游览嵩山。欧阳文忠公 ( 1 0 0 7 1 0 7 2 ) 集庐陵欧阳文 忠公年谱; ( 清) 潘永固: 宋稗类钞卷 2 8 。 景祜三年知夷陵县初到任,即游下牢溪;由峡州欧阳文忠公 至五年上溯长江,游松门岛。与丁宝集居士集卷 ( 1 0 3 6 1 0 臣、朱处仁探三游洞并题壁,1 0 、卷1 1 :欧 3 8 ) 又游下牢溪、龙溪、黄溪,访阳文忠公集居 虾蟆碚,谒黄牛峡祠,游甘泉 士集外集卷2 。 寺、东山寺、惠泉亭。 庆历四年以右正言使河东,归途经过绎州,游览 欧阳文忠公 ( 1 0 4 4 )直除知制 绛守居园池、嵩巫亭。同年, 集居士集卷2 。 诰,知谏 又谒晋祠。 院事 庆历五年以知制诰赴任之前游庐山圆通寺。周游 欧阳文忠公 至八年出知滁州丰山、琊琊山,乘篮舆游丰乐集居士集卷 ( 1 0 4 5 1 0 亭、醉翁亭、会峰亭、凝翠亭。3 9 ;欧阳文忠 4 8 ) 游浮山华岩寺。公集居士集外 集卷4 。 庆历八年知扬州游竹西亭、昆仑台、蒙谷和大欧阳文忠公 ( 1 0 4 8 ) 明寺,携妓乘舟游北池、平山 文集近体乐府 堂。第3 浪淘沙: 叶梦得:避暑 录话卷上。 皇祜元年知颍卅f 到任次日,游颖州西湖,种植 欧阳文忠公 ( 1 0 4 9 )瑞莲和黄柳。游竹间亭。集居士集卷4 、 卷l l 。 皇褚五年南京留守游庐山,重访圆通寺。 欧阳文忠公 ( 1 0 5 1 )( 丁母 集居士集卷5 忧,居丧庐山高赠刘 于颍州)同年刘中允涣 归南康。 至和二年假右谏议出使契丹 欧阳文忠公 ( 1 0 5 5 ) 八大夫集居士集卷 月一嘉祜元 1 2 。 年( 1 0 5 6 ) 二月 张方平不详不详日游相国寺,买得菜豆两粒。孙升:孙公谈 ( 1 0 0 7 1 0 9 1 )圃卷中。 庆历年间知滁卅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登泰山张方平:乐全 太平项,游琅邪山寺、九老祠集卷3 、卷4 。 堂。惠洪:冷斋夜 话卷7 。 景祜二年 知蒙城县游蓝田悟真寺、兴庆池、太平 苏舜钦:苏舜 至四年( 丁父宫。钦集卷l 。 ( 1 0 3 5 1 0忧,居丧 3 7 ) 于长安。) 庆历元年大理评事奔母丧南下,路经苏州,过大苏舜钦集卷 苏舜钦( 1 0 4 1 ) 五 禹寺、杨州城南延宾亭。乘篮 ( 1 0 0 8 1 0 4 8 ) 月舆上兰亭。 庆历五年( 除名为 庆历五年( 1 0 4 5 ) 十月携二友 苏舜钦集卷 至八年民,贬居 游洞庭山水月禅院;游天平山、 4 、卷7 、卷8 、 ( 1 0 4 5 1 0苏卅f ) 金l u 寺、花l u 寺、害上何上等卷1 3 。 4 8 ) 地;常独游沧浪亭、乘篮舆游 山。 宝元二年右司诫出使契丹,过虎北口,登永济韩琦:安阳集 ( 1 0 3 9 ) 驿楼。 卷4 。 韩琦庆历、皇 知定卅、游开化寺,晋祠鱼池、难老泉、安阳集卷2 、 ( 1 0 0 8 1 0 7 5 ) 祜、至和年相州过金明池,骑马过隋城,上巳卷1 1 、卷1 4 。 间 晚游九曲池,登广教院阁、崔 园城上亭,过全福寺。 康定初年知崇安县 游武夷山。 赵拆:清献集 赵抹 ( 1 0 4 0 )卷5 送周古尉 ( 1 0 0 8 1 0 8 4 ) 武康。 嘉祜元年知益州与通判杨瑜游罨画池,游青城赵拆:清献集 ( 1 0 5 6 ) 山,同万州相里殿丞骑马游溪 卷3 。 西山寺。 嘉祜六年知虔卅 与通判周敦颐国博游马祖山。 赵掠:清献集 ( 1 0 6 1 ) 卷3 。 不详 不详同徐殿丞游麻姑山,登越山,李觏:李觏集 李觏 游华子岗,宜春台,东湖,太卷1 、卷3 6 、卷 ( 1 0 0 9 一1 0 5 9 ) 平州十咏亭,灵源洞等。常乘 3 7 。 竹舆游山。 景祜三年谏官 与王碱、朱师德、王子常、王蔡襄:端明集 ( 1 0 3 6 ) + 子美、杜沂6 人同游径山并题卷2 8 记径山之 二月十五名于竹。游。 日 庆历、嘉祜知福州庆历六年( 1 0 4 6 年) 孟秋与邵蔡襄:端明集 蔡襄 年间 去华、苏才翁、郭世济4 人同卷2 、卷7 、卷8 。 ( 1 0 1 2 1 0 6 7 ) 游鼓山并题名于灵源洞:游向 阳峰上的薛老亭,登乌石山, 游福州西湖,游龙华院、净明 院,陪提刑郎中、母亲去吉祥 院赏牡丹等。 至和二年右正言、 出使契丹途中拜谒了杨无敌刘敞:公是集 ( 1 0 5 5 )知制诰 庙,作诗赞之:游览燕山。卷2 4 过思乡岭 刘敞南茂林清溪啼 ( 1 0 1 9 1 0 6 9 ) 鸟游鱼颇有佳 趣、卷2 8 杨 无敌庙。 嘉祜元年知扬州 与诸公游禅智寺。公是集卷6 ( 1 0 5 6 ) 登禅智寺上 方赠同镟诸 公。 嘉祜三年知郓州兼营建东园,名为乐郊。九月三公是集卷3 6 ( 1 0 5 8 ) 京东西路 日与人同游乐郊。东平乐郊池 安抚使亭记;欧阳文 忠公集居士集 卷7 乐郊诗。 庆历七年 不详 与韩综、王冲、梅尧臣4 人泛梅尧臣集编 ( 1 0 4 7 ) 舟西湖。年校注卷17 韩绎 与道损仲文 ( 1 0 2 1 1 0 8 8 ) 子华陪泛西 湖。 景祜年问 不详 游金山上的寒穴泉。王安石:王文 王安石 公文集卷1 3 ( 1 0 2 l 一1 0 8 6 ) 寒穴。 康定二年 不详 过胥山,访伍子胥祠。王文公文集 ( 1 0 4 1 ) 卷3 5 伍子胥庙 记。 庆历七年知鄞县因公务周游浙江鄞县1 4 个乡,王文公文集 ( 1 0 4 7 ) 十 游鸡山、育王山、天童山,宿卷3 5 鄞县经游 一月 广利寺、旌教院、开善院、景 记。 德寺等。游天台山、大佛寺。 皇祜二年知鄞县赴任途经杭州,游钱塘。王文公文集 ( 1 0 5 0 )卷3 4 登飞来 峰。 皇祜三年以殿中丞游三祖寺,与道人文锐、弟王王文公文集 ( 1 0 5 1 ) 九 通判舒州安国游石牛洞,并留下题刻。卷6 4 题舒州山 月十六日谷寺石牛洞泉 穴。 至和元年自舒州赴和两位朋友、两个弟弟5 人同王文公文集 ( 1 0 5 4 ) 京,特授游褒禅山。卷3 5 游褒禅山 集贤校理 记。 至和三年群牧司判游景德寺,题诗壁上。王文公文集 ( 1 0 5 6 ) 八 卷6 4 题景德寺 月十日试院壁。 嘉祜四年提点江东游庐山。王安石:临川 ( 1 0 5 9 ) 刑狱文集卷2 9 送 黄吉父将赴南 康官归金溪三 首。 章悖嘉祜八年商州令与苏轼同游南山诸寺,抵仙游曾健高斋漫 ( 1 0 3 5 一l 1 0 5 )( 1 0 6 3 ) 潭并题名于壁。录。 嘉祜六年凤翔府签 游三游洞并题壁。游天柱寺、苏轼:东坡全 至八年 判 东湖、真兴寺阁、李氏园、秦集卷l 凤翔 苏轼 ( 1 0 6 1 一1 0 穆公墓等地。常匹马入开元寺。八观并叙等; ( 1 0 3 7 一l 1 0 1 )6 3 ) 与章悖同游南山诸寺、仙游潭。苏轼:东坡续 嘉祜七年( 1 0 6 2 ) 因公务出行,集卷1 游三 游普门寺僧阁,大秦寺、延生游洞;苏辙: 观、仙游潭等地。龙川略志卷 l :曾健高斋 漫录。 嘉祜二年知庐卅l游金陵,登蒋山,又登浮槎山。欧阳文忠公 李端愿( ? 一 ( 1 0 5 7 ) 集居士集卷4 0 1 0 9 1 ) 浮槎山水 记。 明道年问 给事中游济南城西张氏园亭之金线吴曾:能改斋 范讽( 生卒年不 ( 1 0 3 2 1 0 泉,并题诗于壁。漫录卷1 5 引 详) 3 3 ) 倦游杂录。 皇祜三年知钱唐县携一妓游西湖。( 明) 田汝成: 韩汝玉( 生卒年 ( 1 0 5 1 ) 西湖游览志 不详) 余卷1 6 。 嘉祜年间知武昌县常游寒溪西山。 苏轼:东坡全 邓圣求( 生卒年 ( 1 0 5 6 1 0 集卷1 6 武昌 不详) 6 3 ) 西山并叙。 景祜三年峡州推官与欧阳修、丁元珍探三游洞,欧阳修:欧阳 至五年下牢溪、龙溪、黄溪,访虾蟆文忠公集居士 ( 1 0 3 6 1 0 碚,谒黄牛峡祠,游甘泉寺、集卷1 0 、卷 3 8 ) 东山寺等地。 1 1 。 朱处仁( 生卒年 嘉祜元年知泗州同梅尧臣等人游樊氏园。梅尧臣集编 不详) ( 1 0 5 6 )年校注卷2 6 同朱表臣及 诸君游樊氏 园。 从上表可以看出,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活动的概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宋仁宗朝参加旅游活动的士大夫群体广泛。表中参加旅游活动的士大 夫,职位最高的是宰相,如张士逊在仁宗朝天圣、明道、宝元年间三次拜相,文 彦博也在庆历、至和年间两度拜相,范仲淹在庆历三年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相: 职位最低的是县令、主簿类的小官,如梅尧臣、欧阳修、赵抹、王安石、韩汝 玉、邓圣求等。可见,宋仁宗朝士大夫上自宰相,下到县令,均有参加旅游活动 者,士大夫群体旅游活动兴盛。 第二,宋仁宗朝士大夫喜欢与好友或僚属结伴出游。上表中指明同游之人身 份的,与好友同游的为1 2 例,占3 7 5 ;与僚属同游的为8 例,占2 5 :与家人 同游的仅为4 例,占1 2 ,5 。 第三,宋仁宗朝士大夫在游览对象上,以自然山水为主,人文景观次之。上 表中3 2 位旅游者,有2 1 人出游的目的地是山,占6 5 6 ;2 0 人出游的目的地是 池、溪、江、湖等水域,占6 2 5 ;1 7 人出游的目的地是寺庙禅院,占5 3 1 ;9 人出游的目的地是园林,占2 8 1 ;6 人游览了名人祠堂,占1 8 8 ;仅2 人游览 宫观,占6 3 。由此可见,宋仁宗朝士大夫出游,大部分停留在游山玩水的层面, 对人文景观的兴趣稍弱于自然山水。 第四,宋仁宗朝士大夫旅游时有题壁和记游的习惯。上表中,有1 0 人在游览 之处留题( 包括题名、题诗) ,占全部出游人数的3 1 3 。由表格中的材料来源可 以看出,有1 8 人的旅游活动是来自其诗文、游记,占5 6 3 ,这说明大部分士大 夫旅游活动结束后,有写诗作文记游的习惯。 2 旅游活动的特征 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与前代在旅游规模、风气和游程长短上均有不 同。唐宋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是由于两个朝代不同的文化类型造成的。“所谓 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相对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所谓宋型文化, 则是一种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1 宋代版图比唐代缩小了许 多,可供旅游的天地较为狭窄;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气概、风貌也偏向内敛、理性,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第6 3 4 页。 1 7 不及唐代文士放逸狂狷。相比较而言,宋仁宗朝士大夫的旅游活动具有如下三方 面特征。 ( 1 ) 集体出游的规模相对较小,多为三五人 唐代士大夫比起宋仁宗朝士大夫来,有更好的旅游条件。一则唐代国力隆盛, 地大物博,旅游资源和地域比宋代更多、更广;二则同样是利用休假制度出游, 得到了更大力度的政府的物质支持。唐制,遇旬日则官员休沐,称为“旬休”。1 当 时“凡曹司休假,例得寻胜地燕乐,谓之旬假,每月有之。”2 唐敬宗宝历二年( 8 2 6 ) , 京兆尹刘栖楚曾对府县官说:“诸公各自了本分公事,晴天美景,恣意游赏,勿致 拘束。”3 唐代士大夫多喜集体出游,如元和十二年( 8 1 7 ) ,自居易等1 7 人游庐山 大林寺;杨炯还记载了一次百官集体游太华山的活动:“群贤以公私有暇,休沐多 闲,忽乎将行乃相与旁求胜境,遍窥灵迹。”4 在唐代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中,官方的郊游聚宴占了很大部分,规模比较大, 而且多数由皇帝发起。唐玄宗于开元十八年( 7 1 4 ) 二月,“初令百官于春月旬休, 选胜行乐,自宰相至员外郎,凡十二筵,各赐钱五千缗。”5 天宝八年( 7 4 9 ) ,玄宗 又赏赐京官绢帛,以便春游时添置新衣。唐德宗也曾颁布诏令,正月晦日、三月 三日、九月九日这三个节日时百官旅游,国家依照官吏职位大小发放货币,予以 资助,钱币于每节前五日支付,自贞元四年( 7 8 8 ) 永为定制。唐宪宗元和二年( 8 0 7 ) , 白居易任翰林学士时,参加上巳节和重阳节的官方曲江宴后,在会状中表达了对 皇帝“赐宴于无事之朝,追欢于最胜之地”6 的感激。唐穆宗长庆三年( 8 2 3 ) 规定: “每年上巳、重阳日,如有百官宴会,每节赐钱五百十贯文,令度支支给。”7 除赐 钱外,朝廷还赐妓乐、茶果、酒脯等物,以助清欢。 唐代士大夫游宴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