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心农场透视初中音乐教学.doc_第1页
从开心农场透视初中音乐教学.doc_第2页
从开心农场透视初中音乐教学.doc_第3页
从开心农场透视初中音乐教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开心农场透视初中音乐教学我们的课堂应如何吸引学生摘要: 本文是由网络游戏“开心农场”引发的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深刻思考。结合调查问卷显现出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不喜欢课本音乐,而喜欢流行音乐这两大问题, 从摸准学生认知,搭建课本与学生间的桥梁;抓准教学中最给劲的内容,巧设问题链;晾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三个方面阐述了我们的课堂应如何吸引学生。关键词:认知 搭桥 内容呈现 成功正文:如今,“今天偷菜了吗” 这句网络用语,对于接触过网络的人而言都不陌生,甚至说非常熟悉。这句用语来源于网络游戏“开心农场”,这个游戏曾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风靡全国,走进了不同人群的生活,我们的学生也被其深深地吸引,这着实令人羡慕,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这么吸引学生该多好啊!我曾对农村普通校初一至初三186名学生进行过音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48%的学生喜欢音乐,9.7%的学生认为一般,4.39%的学生不喜欢音乐;但在对于“你喜欢上音乐课吗?”这个问题的调查中,结果却与前一结果相差甚远64.53%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22.58%的学生认识一般,12.9%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为什么会有20. 95%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或认为一般呢?问题出现在哪些? 为什么我们精心设计的课堂不能像开心农场那么吸引学生? 我认为这种现象由多种因素引起:与课本有关,课本内容本身能不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教师更有关,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不能摸准学生的认识基础,找准认知差和应激点,用最给劲的方法,设置问题链,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在音乐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谈一谈。一、 摸准学生认知,搭建课本与学生间的桥梁课本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蓝本,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互动必不可缺少的工具。课本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本中的音乐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纵观初中课本,音乐作品涉及面很广,既包括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作品,也包括世界不同音乐发展时期及亚欧地区的外国音乐作品,对于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很有帮助。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有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于课本,他们有自己的评价。一份问卷调查显示:25.77%的学生喜欢课本中的音乐,理由是:适合自己,风格各异;53.23%的学生认为一般,主要理由是:歌老、现实不符、不好听;19.35%的学生不喜欢课本中的音乐,主要理由还是:歌老、不流行。对上述数字进行综合统计,有近40%的学生由于歌老不流行而失去对课本音乐的兴趣,从这可以看出:学生的关注点主要在流行音乐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抓住学生,将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上,吸引到我们课堂上来?人们常说: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知之深。这句话很有道理。在心理学理论中,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密切联系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感过程又对认识过程具有反作用。将其引申到我们的教学上,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课本中的音乐?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的脱节引起的。如何除去这个“节”,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破解学生腔”,站在学生的角度,在课本与学生之间搭座桥梁,让学生抬起脚过桥,跨越这个审美障碍,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情境中。这个桥儿的搭法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可以投其所好,以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为引入点,挖掘流行歌曲与课本内容中的共性因素。如: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如果单纯将中国传统说唱音乐重整河山待后生呈现给学生,很难吸引学生。但若将流行说唱歌曲周杰伦的双节棍与它对比着欣赏学习,效果就不同反响了。通过对比欣赏和学唱,引领学生体验现代流行说唱歌曲与中国传统说唱音乐的异同,简单了解二者的由来及思想内涵,进而引导学生能够在纷繁的流行音乐中,明确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这样的课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说唱歌曲的认识,使学生认为学的内容对自己有用。也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一步步地很自然地引出音乐作品,缩短音乐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比较适合于时代跨越性较强的音乐作品。如:保卫黄河一课,歌曲保卫黄河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距今已跨越了70多年,尽管学生对这段历史略知一二,但感受并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将歌曲呈现给学生,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由来,但很难体验到歌曲的精髓,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因此我将一系列的日军侵华图片在凄凉的二泉映月音乐背景下逐一呈现给学生,欣赏完后,问学生“看了这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你们有何感受,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期,你们会怎样做?”让学生尽情地各抒己见,由此引出冼星海及其歌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中更深体验中华儿女誓死保卫全中国的决心。其实搭桥儿的方法还很多,再如:竞猜法、游戏法、故事法等等。“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你的方法拉近了学生与课本距离,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喜欢上了音乐作品,都可尝试。二、抓准教学中最给劲的内容,巧设问题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经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这个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而最给劲的内容,巧妙设计的问题链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所谓“最给劲的内容”,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认识基础和审美需求的前提下,找准教学内容中最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某一点,围绕这一点设计一串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进入课堂,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顺利完成目标。问题该怎么设,才能水到渠成?其一问题要能抓住学生,甚至要富于挑战性,切忌索然无味,否则学生会不屑一顾;其二问题要层次,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进“桃花源”,切忌问题难度过大,否则会引起学生与问题的脱节,牵引无从谈起;其三问题要增加限制条件,避免学生的回答过于分散。如:刘三姐对歌一这一教学内容该怎样呈现给学生,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将刘三姐整个故事都讲给学生,然后欣赏对歌一,感受并逐一分析音乐要素在人物表现中的作用。第二种方案是,将刘三姐故事的部分情节讲给学生,至于对歌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歌来猜,问题:(1) 你认为对歌谁赢了?(2)你为什么认为刘三姐赢了,而三位秀才输了?(3)对歌中哪些音乐要素体现出刘三姐赢了,而三位秀才输了?这个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说的对不对呢?教师用琴带着学生分别学唱刘三姐和三位秀才的唱句,并以师生对唱的形式进行体验,来印证学生们的想法,总结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两种教学方案加以比较,前者像一杯白开水,相对较为平淡,调不起学生的胃口,而后者相对要好很多。教学中能不能调起学生胃口,吸引学生,对于问题牵引式教学,问题设置只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师生交互中,教师神态也不可忽视,教师要亲切耐心,乐于探究,时而迷惑,时而坚定,兴致盎然。三、晾出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很多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位课堂表现差的学生,老师越是很负责任地一次次指出他的缺点,引导其改正,学生越是表现的越来越差,甚至开始从心理否定这位老师。为什么?美国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被称赞,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表扬。”中国古人也曾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但表扬要有分量,优点要突出。对于有优点的学生而言,表扬是锦上添花,但对于缺点很多的学生,表扬什么?必要时候找不到学生的优点,老师就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晾出学生的优点。如:某初二女生,由于家庭原因,该生个性突出,课上散漫,随意所为,有时还会同老师发生争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竖笛吹的很好,没有教的曲子她也能吹下来。于是一次课上,我特意让她来试吹一首还未学的曲子,吹的很好,我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儿大肆地表扬了她。后来每当学生们在某处的吹奏有问题时,我就让她来范奏,帮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该生的竟然令人不可思议地成为了优秀生。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肯定表扬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其实,除了教师个人表扬外,集体的肯定与鼓励也能让学生倍感自豪。每当课上某位学生表现出色或者整节课全班学生表现好时,我就会和全班学生一起用双手拍起“爱的鼓励”节奏2/4 . ,每当此时,我都会看到学生们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如果这种自信根植于学生心理,教师又何愁课堂会不吸引学生?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吸引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