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绩辅修学位论文题目:1946-1949年国统区和解放区货币制度及其影响比较分析学生姓名 主修学号 主修专业 历史学 辅修专业 金融学 辅修编码 99 指导教师 经济管理学院制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特此声明。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日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上,解放区政府实行“物资本位”制度,即纸币发行以物资作为准备金,货币和物资挂钩,通过物资的买卖维持币值稳定。国民政府发行的纸币,经历了“银本位制”“外汇本位制”“金银本位制”数次变革,其以外汇、黄金作为准备金,将币值和金银、外汇相挂钩。这两种货币制度,不仅特点各异,而且结果一成一败,对于两个政权的控制区域,也造成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笔者通过对二种非常态货币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两种货币制度的自身优劣,深化对于货币本质和职能的理解,同时为现代国家货币制度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字: 国统区 解放区 货币制度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government of Liberated areas conducted material standard system .That issued paper currency as a reserve with goods and materials. paper currency hooked with materials,through buying and selling of goods and materials to maintain the currency stable.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ssued paper money ,experienced silver standard system foreign exchange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silver and the gold standard system and so on. They made foreign exchange, gold as a reserves, the silver, the gold, foreign exchange currency hooked with paper currency.The two currencies system , a successful a failure,for two regime control areas, lead to the opposite result.The author compared the two nonnormal currencies system , and Cleared two monetary system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ce and function of currency ,at the same time, to mak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national monetary system.Key words: The kuomintang ruled area The liberated areas Monetary system 目 录 绪论 6 一、国统区和解放区差异的货币制度 8 (一)国统区的货币制度 8 1、法币制度的确立 9 2、法币制度的崩溃和失败的“币制改革” 10 (二)解放区的货币制度 11 1、解放区的纸币发行状况 11 2、纸币与实物挂钩的“物资本位“制度 11 二、 二者货币制度的不同造成的通货膨胀的不同结果 11 (一) 国统区纸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概况 12 1、1946年通胀的加速 12 2、1948年11月后通货膨胀的失控和经济崩溃 13 3、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影响 13 (二)解放区“物资本位”制度下的通货膨胀 15 1、解放区温和的通货膨胀 15 2、解放区通货膨胀的结果和影响 16 三、二者差异的启示 16 (一)两种非常态货币制度的优劣比较 16 1、解放区“物资本位”制度的比较优势 16 2、国统区货币制度的弊端16 (二)在通胀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体现17 1、在通货膨胀状况下货币职能的退化17 2、通胀中货币本质的体现购买力17 (三)对于现代国家货币制度建设的启示 17 1、“物资本位”制度对于现代国家货币制度的启示17 2、控制好货币量是稳定货币制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18 结语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绪 论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现在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模式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货币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就是,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国家之间的“货币战争”愈演愈烈。2011年全国CPI 指数更是高达5.4%。货币制度、币值稳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首要问题。国民政府统治大陆22 年,其对于中国近代的命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最后却落得败退台湾。在国民政府执政的最后时期,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而同样处于战时经济的解放区,也出现了因战争而导致的货币发行过多,但是解放区却没有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较为稳定,最终赢得战争胜利。很大程度而言,就是二者货币制度不同而导致的。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国统区和解放区货币制度的差异,造成了差异极大的结果。对于国统区和解放区货币制度的比较,可以深层次的了解货币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比1946-1949年二者货币制度的差异,明确不同货币制度在通胀条件下的优劣。大多学者所研究的的常态货币制度问题,而对于这种战时经济下,非常态的货币制度研究较少。对于战时国统区和解放区货币制度的研究,可以加深对非常态的货币制度的认识。 对于当代国家而言,经济的虚拟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体系稳定性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世界各国金融问题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我国通货膨胀等,这些问题无不显示着金融稳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货币制度的探讨,不但可以为各国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启示和思考,而且对国家宏观政策有着强烈的指导意义。二、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一)学界研究现状 关于1946-1949年国统区和解放区的货币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可以从国统区和解放区两个主体角度来加以总结: 第一、对于国统区的货币问题研究。国统区货币问题研究包括了货币制度和通货膨胀两方面问题的探讨。对于通膨膨胀问题,例如,杨培新先生的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国通货膨胀论,在这两本专著中其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国内的通胀问题,对于1946-1949年国统区通货膨胀问题,也作出了较为详实的分析,得出此通胀主要由于国民政府发动内争导致财政赤字引起。吴冈的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则从史料的角度对当时的爆发原因、民众生活做出较为细致的描述。 对于货币制度的探讨,包括了国统区的币制改革、货币流通等问题。例如李金铮先生的旧中国通货膨胀的恶例金圆券发行内幕初探,李金铮、徐锋华1949 年国民政府金融的最后一搏银元券发行述评,对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作出了详细的论述,认为其失败的币制改革是因为货币制度和经济实体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其结果则使得国民政府经济走向崩溃。段艳先生的1939-1949年国民政府的黄金政策评述中指出国民政府黄金政策失败使其金融稳定性进一步丧失。 第二、解放区货币问题的研究,解放区货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谈论各个分散的解放区的货币流通和稳定问题。如雷和平、雷甲平先生的解放战争时期西北解放区货币发行于货币政策初探总结了战时财政金融政策的得失。曾凌、韩雷1948-1949年解放区的货币流通对解放区的货币制度建立过程和解放区纸币流通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论述。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华中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更是对于抗战时期华中根据地的纸币制度,尤其对于“物资本位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根据地纸币的成功原因是物资和纸币挂钩等特殊货币制度。 (二)研究的薄弱环节和本文的特色 研究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货币制度的成果较多,但基本都是分开论述国统区和解放区各自的货币金融问题,而且在论述时,大都从其他政治因素、经济角度分析。而将两者进行对比,从货币制度角度切入,分析币制所造成差异及其影响很少有人涉及。 首先,本文改变以前学者的历史学等传统研究方法,通过对当时历史的梳理,结合现代金融理论和案例,利用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来对国共双方的货币制度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探求二者币制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明确两种货币制度在不同情况下的优劣和货币的本质特征。其次,大多学者所研究的是常态货币制度,或是稳定政治环境中的货币制度,而对于这种战时经济下,非常态的货币制度研究较少。对战时国统区和解放区货币制度研究,可以加深对非常态的货币制度的认识,同时为常态货币制度建设提供启示。 一、国统区和解放区差异的货币制度 (一)国统区的货币制度 1.法币制度的确立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但是各个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权利上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就是各地货币流通复杂,币种繁多,不同种类货币之间成色、重量各不相同,兑换十分不便,造成经济交易成本较高。 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统一政令和经济,完善货币制度。1927年开始改革铸银,禁止私铸袁世凯头像的银币,改以孙中山头像为正面,党旗党徽为背面的银元作为标准货币。政府认为“废两改元诚统一币制、整理财政之基础”。 国民政府档案一(2),450卷,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并于1928年提出“废两改元” 秦孝仪: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近代中国出版社,1983年版,第396页,1933政府正式颁布银本位铸造条例其中规定:“中央造币厂同时开铸,规定本位币曰元,总重26. 6971公分,银八八,铜一二,每元含纯银23. 493448公分。” 虞宝棠:国民政府与民国经济,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此处1公分相当于1克。并于该年4月实行废两改元,规定“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 1989年版,第381页。并制定了详细的银元银两兑换比率,进一步完善了银本位制。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银本位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国际银价波动很大,而这会对实行银本位制国家的金融稳定和货币发行造成冲击。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世界许多国家废除金本位制恢复经济,而美国则改变为金银复本位制,并颁行白银法案,提高银价,收购白银,以增加货币发行准本金,达到所谓“金三银一” 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1991年版,第336页。的准备金结构,国际银价迅速攀升。中国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内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萧条,出口不畅。即国民政府所谓的“自近年世界经济恐慌,各重要国家相率改定货币政策,不许流通硬币。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调敝,百业不振,而又资金源源外流,国际收支大蒙不利,国民经济日就萎败,种种不良状况,纷然并起。”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合编:中华民国金融法规选编(上),1989年版,第403页。 银本位制的弊端使得国民政府认识到建立现代货币制度的重要性。1935年,开始实行法币政策,并实行钉住英镑和美元的汇率制度。该年11月4日开始,政府财政部发布实行法币布告,主要内容为:“政府为保存全国准备金,并为改善币制与巩固金融起见,特参照各国之先例,颁布紧急法令,自本月起有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所发行之钞票,自公布日起定为法币,并集中其发行,其他银行发行之钞票仍准其流通,但应逐渐收回,代以中央银行钞票,以后各行不得续发新钞;所有各种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于法币清偿;所有金银之持有人,应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兑换法币。无限制购买外汇,以保持法币之汇价。” 魏友棐著:法币问题,美商现代中国周刊社,1931年版,第5页。国民政府完成了以三行所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作为国家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废除了金银本位制,实质采用了以英镑和美元为准备金的“外汇本位制”,并依靠国家信用和强制力保证流通,逐渐建立起了现代货币制度和体系。法币制度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流通。 2.法币制度的崩溃和失败的“币制改革”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随着战争继续,大片国土沦丧,国民政府控制的资源和领土面积不断缩小,国家战争储备和资源消耗殆尽。1938年底,日军占去了中国土地的1/3,农业生产的40%,工业生产能力的92% 张公权著:中国通货膨胀史,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 1页。多年的抗战,使得国家财政赤字日益加大,1937到1940年,财政赤字平均在74%左右,1941年赤字竟达88.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战略措施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解放战争的财政支出更加庞大,远远超过其财政收入。1945年不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政府收入,只抵得上开支的三分之一。1946年从1月到5月税收仅有25000万元,约为支出的六千分之一,巨额的财政赤字,由印发纸币来补足” 转引自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45页。 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从1939年后,国民政府开始通过发行没有任何准备金的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这种赤字性的货币发行对于经济社会的损害是十分大的,而且为了应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巨额支出,从1939-1948年法币发行量不断剧增,到1948年8月21日,累计发行6636946亿元,法币贬值400万倍,物价上涨近500万倍。 杨荫溥: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209页。物价疯涨,货币贬值,加速了货币流通速度,逐渐使法币丧失了货币的支付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经济陷入混乱之中。而政府通过出售黄金和发行政府债券,回笼法币的努力也因法币供应量太大而失败,民众渐渐对法币失去信心,法币制度随之崩溃。 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进行了又一次“币制改革”,即推出金圆券以代替法币。推出所谓“黄金本位制”的金圆券,规定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 限11月20日前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东北流通券3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的比率,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限期以金圆券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并且推行限价令,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曾取得一定效果。 1948年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而且发行量不断攀升,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多万亿元。金圆券无法足额兑换到外汇和黄金,导致金圆券与黄金并无实质联系,购买力不断下降,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国民和政府机关都拒收金圆券,这一次“币制改革”失败。 1949年7月,当时李宗仁政府又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发行银元兑换券,取代金圆券。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银圆及银圆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国币以银圆为单位,自即日起恢复银本位制,银圆1元含纯银23.493448克,所发银圆券可十足兑现银圆,在银圆未铸造充分时,银圆券得以用黄金兑现,各种银圆一律等值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2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8页。银元券在当时国民政府还统治的两广和西南地区流通,但是政府缺乏白银,渐渐银元卷无法实现兑换白银,银元券的流通陷入僵局,最后各方拒收,此货币亦随之失败。 (二)解放区的货币制度 1.解放区的纸币发行状况在近代史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许多根据地。根据地要和周围的敌人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残酷斗争。为了保持经济上的独立就必须进行自立更生的经济建设,为了保持政权上的独立就必须建立民主政权,为了金融独立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专属银行,发行在根据地流通的货币。 抗日战争中,各大根据地都依照经济规律,建立各自的“中央银行”,发行自己区域货币,货币发行数量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在区域内驱逐其他货币,严格控制贵金属的买卖,对于法币和金银由边区政府统一收兑,确立区域纸币的主导地位。在抗日战争时,陕甘宁边区发行了陕甘宁边区银行券,晋绥边区发行的西北农民银行券,晋冀鲁豫边区发行冀南银行券,晋察冀边区发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券,山东区发行北海银行券,华中区发行华中银行券,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发行的银行券。这些纸币在解放战争时期继续流通。1946年后,在新解放区也新增了一些区域货币,如中原解放区的中州农民银行券等。而各个解放区的纸币之间可以通过固定比率进行兑换,从而促进各个解放区之间的经贸交流。各个根据地纸币的发行不但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原则,而且还在和法币和其他货币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解放区的纸币取得了民众的认可,成为区域内商品货币流通的主要媒介。 2.纸币与实物挂钩的“物资本位制度” 解放区和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发行采用严格的“物资本位制度”。即纸币的发行必须要以根据地内的实物做基础。根据地内的粮食、棉花、盐、纸张、布匹、烟草等产品都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黄金、外汇辅之。这适应了农村经济的特点,同时实物本位稳定了币值,对于法币和伪币拥有绝对优势。关于这种本位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黄如之提到:“抗币是革命根据地的本位币, 它的使命是保卫根据地的物资, 驱逐伪币, 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抗币作为革命根据地的本位币,要求一切商品的标价和交换,一律用抗币计算, 其它的货币只能按折合率折成抗币计算。抗币采用“物资本位”制, 以雄厚的物资作后盾, 保证币值的稳定。抗币以物资作为发行基金, 每发行一万元抗币, 至少有五千元用来贮备粮、棉等。如果物价上升,就出售这些物资回笼货币, 平抑物价。反之, 一物价下降, 就增发货币, 收购物资。由于抗币以物资为本位做后盾, 它又是根据地独立自主的货币,摆脱了与伪币的直接联系,不受伪币贬值的影响, 因而它是人民的货币, 受到人民的关怀和爱护, 它的信用是非常高的。”黄如之:回忆华中解放区的货币斗争,人民银行江苏分行,金融史料。同时在区域外部交流时,也严禁带入“外币”,实行以货易货的方式,保证物资的充足。 解放区纸币的发行数量也被严格控制,对于财政采用量入为出,分散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财政支出以税收为基础,减少赤字,解决了战争中通过发行纸币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的问题。同时货币发行必须以物资做本位,等于控制了政府任意发行货币的行为。货币投放也主要为购买农产品和贷款。194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时,中共中央的新华通讯社发表社论说:“发行人民币预告着解放区货币的进一步巩同和解放区经济的繁荣。我们的货币统一完全是为了货币制度更加巩固和简单;为了便利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完全是从人民利益出发”。赵秀山等编:华北解放区财经纪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615页。“社论列举国民党货币与冀南、北海货币币值升降情况,日本投降时,法币与北海币比值1:5,法币与冀南币比值1:2。到1948年9月,法币与北海、冀南二种币的比值已变成10000:1。伪金圆券初发行时,每元折合北海、冀南币3000元,仅三个月就跃到300元,有的地方跌到100元。社论指出,这是因为人民币有比金银更可靠的粮食、棉、布及其他生活的必需的重要物资作保证。因此,我们的货币很稳定。”赵秀山等编:华北解放区财经纪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615页。二、 二者货币制度的不同造成通货膨胀的不同结果 (一)国统区纸币制度下通货膨胀概况 1.1946年国统区通胀的加速 长达八的年抗战,中国大半江山沦丧,经济损失巨大。国统区乃至全国因巨大的战争支出而陷入日益破败的经济形势,使得从1942年后,出现经济危机,农业、工业、金融等领域日益出现全面衰败的迹象,经济实体和基本面不断恶化,到抗战结束时,中国的经济已然到了最虚弱的时候。农业极度虚弱,农民生活日益贫困,产量不断下降,种植面积萎缩。工业消耗更大,抗战的战乱和经济统治、苛捐杂税、通胀等问题使得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从1942年后纺织业1944年,纱锭仅不到20万枚,仅为1936年的十分之一 ”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68页。加之抗战胜利初期对日占区的疯狂接收,使得工业几近崩溃。 法币发行统计表(1935年11月-1948年8月) 萧清编: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9页。时间法币发行额(单位:10亿元)法币发行指数1937年,6月=1时间法币发行额(单位:10亿元)法币发行指数1937年,6月=11936121937 612 1938 6121939 612 1940 6121941 6121942 6120.9481.1411.641.732.312.704.296.067.8710.0715.124.934.41.001.161.231.641.913.044.305.587.5910.7117.5624.401943 6121944 6121945 6121946 6121947 6121948 68 2149.975.4122.8189. 5397.81031.92,112.53,726.19,935.133,188.5196,520,3663,694.635.3863.4887.07134.36282.04731.621,497.762,641.807,096.5323,537.04138,376.09 资料来源:杨寿标:中国财政统计大纲中华书局,1946年版,第39页。 1946年后,国民政府不顾经济的虚弱,在美国援助下,企图短期内结束战争,但是战争不断延期,消耗巨大,“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占岁出的百分数也急速上升,1946年为70. 2%,1948年上半年则高达76. 5%” 杨荫溥编:民国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版,第172-173页。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政府不断发行纸币。从1946 年6月到1948年法币崩溃,短短两年时间里,法币从21125亿增加到663,694.6亿元,货币供给量增大300多倍。发行速度比抗战更快,增加额比抗战八年的总和还多。大量的货币的发行,使得1945年6月到1948年8月19日物价上涨14000倍,而粮食价格则上涨比战前上涨了400万倍 杨培新著: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6页。 货币供给量的不断扩大,纸币不断贬值,加之实体经济的恶化,加速了物价水平的上升。许多工业资本被逼转入流通领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转为商业资本,加速了物价的进一步上升。 2.1948年11月后通货膨胀失控和经济崩溃 国民政府为了缓解国内经济的困境,维持币制稳定,抑制物价飞涨,政府采用改革币制的方式,试图通过政府限价和金圆券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从8月19日政府以行政强制干预,取得一些收效,但是当年11月后,随着政府管制的放松,财政性的货币发行不断,金圆券的发行额打破限额,发行额一日千里,票额出现50万、100万的钞票,金圆券的信用逐渐崩溃。 物价随着政府限价令的结束,也开始疯狂上张,经济陷入恶性的通货膨胀。就像怀特所言“当公众具有适应性预期,并且政府试图得到过高的铸币税水平,以致需要持续不断地制造超出公众预期的基础货币增长率时,恶性通货膨胀就产生了。”(美)劳伦斯H怀特著:货币制度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恶性的通货膨胀此后到达顶峰,此时已不是金圆券的失败,而是整个经济秩序的全面崩溃。各地爆发“抢购风潮”,物资极为短缺,民众生活日益困苦,政府和货币信用至此丧失殆尽。“贬值速度已经不是早晚市价不同,而是按钟点计算了。机关职员领工资拿到金圆券后,马上就换成银元、美钞或黄金,如果稍有延迟,即要蒙受贬值损失。” 詹特芳:蒋介石盗取黄金、银元及外币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从此国民政府财政和金融崩溃。1949年徐堪在给阎锡山的报告中言:“近月来,度支失调,金融紊乱,人民对纸币失去信心,不仅政府收支无可凭借,工商买卖亦因媒介缺乏,陷于瘫痪停顿之困境” 杨培新著:旧中国的通货膨胀,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3.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影响 国统区的恶性通货膨胀影响极其恶劣,不但造成正常经济发展的紊乱,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而且对于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士农工商皆在涨的环境中谋生活”。生活的曲线,大公报,1947年1月13日。重庆物价指数在1945年到1947年12月翻了25倍,比1937年翻了4万倍。表24 上海、 重庆、基要商品零售物价指数 萧清编: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1页。 (1930-1949) (1937年1-6=1)日期上海物价指数重庆物价指数日期上海物价指数重庆物价指数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6月 12月1938年6月 12月1.090.941.040.840.890.951.050.991.241.091.150.970.881.031.041943年6月 12月1944年6月 12月1945年6月 8月 9月 12月1946年6月 12月1947年6月 12月1948年6月1949年5月73.68176.02675.742,508.7132,300.5886,400.00345.99885.443,723.755,713,1929,931.083,796.0884,800,02,102,000.0112.50200.33544.70548.601,553.001,795.001,226.001,404.481,716.452,687.639,253.4040,107.00445,040,00456,1000.00资料来源:吴冈编: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54163页,165-173页。 随着民众手中纸币购买力不断贬值,最后成为废纸。在城市中的市民生活日益困难,他们所得到的金圆券已经无法购买到多少粮食和生活物品了,因此又引发抢购风潮,使其生存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青年学生和教师行业,也了生机四处奔波,兼几份工作,更有甚者,如北平法学院教授宁协万,因为生存问题而自杀。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因为工资上涨已经跟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生活也是朝不保夕,这加剧了政府人员的腐败行为。生活上的绝境使得民众关心物价和生存问题,已经远远超过国共双方的战事和国家前途的思考。“万千家无宿粮的为人夫为人父的薪水阶级及穷苦群众陡然色变, 心头像压着万斤重的铅块。神经脆弱的人互相在探问: 天不会快塌了吧。”地方通信:太原涨风愈吹愈凶,大公报,1948年06月25日。 战争使得农业和工业不断萎缩,随着金融的崩溃而导致了经济的全面停滞,不断减产,加剧物价上涨,进一步迫使政府的财政性货币发行,从而经济形成了恶性循环。大量的民众处于死亡的边缘。这种经济形势损害了薪金阶层对政府的支持,主要是知识分子、市民阶层。学生爆发大量的反战游行。国民党在经济上的无能,也深深伤害了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政府的政府信誉和威信降到历史最低点,国民政府开始处于空前的孤立。“经济上的不稳定终于导致了政治上和社会道德上的崩溃”张公权著:中国通货膨胀史,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败亡。 (二)解放区“物资本位”制度下的通货膨胀 1.解放区温和的通货膨胀 解放战争初期,因为战争和政权建设的巨大消耗,许多解放区政府出现财政赤字,被迫向边区银行透支。“到1945年11月,据冀晋、冀察、冀中3个行署统计(冀热辽区无报告末统计在内),1945年共收入23854万石粮,而支出却达到40843万石粮,结亏17348万石粮。据边区银行统计,从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到1946年8月,一年间边区银行用于弥补边区财政的透支,即占到同期纸币发行总额的9058。这就是说,绝大部分的货币发行是用于支援边区财政了。”“晋冀鲁豫边区,也没有全边区的预决算执行情况边区政府驻在太行区,一切军政民财粮供给均依靠冀南银行。至于边区的经费亏空,就只能依靠向银行进行透支。据冀南银行统计,1946年冀南银行(包括鲁西银行)用于财政透支的发行,即达2104亿元,占到了当年货币发行的5949。”赵秀山等编:华北解放区财经纪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这种财政性货币发行加大了市场货币存量,加之假币的流入,解放区的战争破坏,解放区也出现了通货膨胀。但是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加深,对货币发行严格管理。例如在中原解放区发行中州钞时,政府规定“投给各区之中州钞均作为该区工商银行资金。任何财政透支,均须请示中央局批准”。王礼琦编:中原解放区财政经济史料选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445页。政府对金融控制更加稳固,假币、伪币均被逐出。同时解放区在原有的根据地和新解放的区域,迅速恢复经济,囤积物资。对于缴获物资,政府规定:“关于没收敌伪物资之处理,凡属敌伪之军用物资,交军队处理。其他没收之一切物资,如棉花、布匹、盐、粮食、金银、钞票、货物等,统统交由军政委员会或政府统一处理,不得自行处理。赵秀山等编:华北解放区财经纪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这就无形中积累了各地纸币的实物准备金,使得解放区的货币发行的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资保障。 2.解放区通货膨胀的结果和影响 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经济的恢复,各个解放区逐渐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解放区的通货膨胀也限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物资本位制”的纸币和政府强有力的金融监管,使的解放区发行的纸币信用很高,稳定了其货币制度和流通。民众对解放区纸币的信心逐渐加深,解放区的经济社会生活开始有条不紊,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二者差异的启示 (一)两种非常态货币制度的优劣比较1.解放区“物资本位”制度的比较优势解放区和国统区的货币制度,其都是在战时环境中的货币制度,或者说是一种非常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货币制度都是在战争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了作用,然而解放区的货币制度在当时的战时环境中更具有相对优势。纸币在发行时,必须要有准备金,以方便政府维持币值稳定。现代国家而言,其准备金主要是黄金外汇或者流动性强的证券。解放区“实物本位”制度,其以物资作为准备金,政府通过掌握大量物资,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时,政府抛售物资回笼货币,稳定物价。物价开始下降时,政府通过购买物资,投放货币,保护生产者利益,同时使得物价稳定。解放区将物资与纸币相挂钩,有多少物资就按比例发行多少纸币,通过物资制约货币量,随着“物资本位制度”的固化,也避免了货币的财政性发行,尤其解决了战争环境中政府为了弥补战争支出,滥发纸币的行为。 这种“物资本位”制度的作用,其实质作用而言,跟黄金和外汇等准备金基本相同,都能维持币值和物价,稳固纸币信用。但是“物资本位”制度,却可以更加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因为实物跟纸币挂钩,纸币可以买到物资,这就稳定了货币之根本的职能,也稳定了民众对纸币的信心,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也十分有利。实物作为本位制度,其本质就是纸币跟经济发展挂钩,经济发展越好,其纸币信用越好。避免了在战时环境下,黄金和外汇不易获得,或是外汇和黄金不足时,纸币信用会受到损害,并因此引起经济动荡的情况。这种制度成本较低,十分便利和简单,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的农村中,实物远远比黄金等资产更具有可行性,也更易被接受。 2.国统区货币制度的弊端国统区货币制度经历了“法币制度”“金圆券制度”“银元卷制度”,纸币的发行了经历了外汇本位、黄金本位、银本位的变革。国统区将金银、外汇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通过金银、外汇来调节和稳定币值。然而国统区的货币制度有着很大缺失,以黄金、外汇等作为纸币的准备金,就要求货币发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黄金、外汇,否则政府纸币发行量扩大,则会造成币值难以稳定。而国民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忽视自己的货币制度,不断发行没有准备金的纸币,造成了货币供给量不但扩大,但是外汇、黄金相对较少,纸币难以按原有比例兑换黄金、外汇,币值开始不稳,最终导致货币制度的崩溃。综合而言,国统区货币制度在战时环境中,存在诸多弊端。首先,货币制度本身无法限制战时环境中财政性货币发行。其次,战时环境中,国家为了维持战争,采购国外资源,往往当黄金、外汇不断减少时,就缺乏稳定币值的手段。最后,缺乏稳定的货币制度和政府信用,造成了民众对于纸币信心不足。 (二)在通胀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体现 1.在通货膨胀状况下货币职能的退化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伴随着货币的发展而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五种职能。当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货币所发挥出来的职能是不断减少的。在不兑现的纸币制度下,随着纸币的不断贬值,会加速货币的流通速度,民众不愿意持有和接受纸币,更多愿意接受实物或是外汇、黄金等。货币的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丧失,而且在与国外金融往来中,因货币贬值而失去世界货币的职能,不能充当世界市场的一般等价物。在通货膨胀中,货币职能会退化到其最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随着通胀的恶化,货币的最基本职能也会逐渐丧失。国统区的通胀问题使得货币职能不断丧失,最终连货币最基本的流通职能都不能保证,货币制度随之崩溃。 2.通胀中货币本质的体现购买力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本质就是现在或者潜在的购买能力。无论是在信用本位制度还是黄金本位制度下的纸币而言,货币价值的表现就是其购买力水平的变化。在通货膨胀中,随着物价的上涨,货币的贬值就体现在其购买力的不断下降。故而现代国家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原因就是其纸币具有购买力,纸币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发展保证其充足的购买能力。1946年到1949年两种货币制度对比,展示出物资本位或者说纸币发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货币制度,更具有优越性,因为这种形式的纸币发行更有物资基础,更能满足人们持有货币的初衷,更能为货币购买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 (三)对于现代国家货币制度建设的启示 1.“物资本位”制度对于现代国家货币制度的启示 解放区的“物资本位”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货币制度也为我国后来人民币发行提供了重要经验。“物资本位”制度其实质就是将纸币发行和社会生产能力、坚实的经济基础相挂钩。 现代国家实行的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它的流通必须要有政府信用或者经济基础作为保证,也就是说纸币发行是基于实体经济。信用本位制度有利于现代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但是发行这种不兑现纸币的基础是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完善的政府、市场信用,当政府信用出现问题或是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会危及人民对于纸币的信心,继而危及纸币制度的稳定。故而对于现代国家而言,不断加强实体经济、完善市场信用才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货币制度和金融环境的根本之道。 2.控制好货币量是稳定货币制度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国家大多实行信用本位制度,然而这种制度下,纸币发行很可能沦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导致政府为了解决财政支出问题,而大量印发纸币,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导致纸币贬值。从而进一步危及货币信用和制度稳定,形成恶性循环。我国2011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85.2万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72人三(本科及以上学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合肥肥西县中医院项目工作人员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安全培训表扬课件
- 2025广东官洲街道环监所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研究室负责人竞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文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中心卫生院招聘药师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安全培训获取课件
- 2025年鹤壁黎阳中学招聘教师若干名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北恩施来凤县星熠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品质部IQC进料检验标准培训
- 山体公园施工方案
- DL-T 5876-2024 水工沥青混凝土应用酸性骨料技术规范
- 【MOOC】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节约集约建设用地标准 DG-TJ08-2422-2023
- 老年人体重管理策略研究
- 捷联惯导算法与组合导航原理讲义
- 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策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 挂靠合同协议书版模板
- 100部医学电子书(PDF EXE)下载地址
- DB34-T 4868-2024 智慧医院医用耗材院内物流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