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宋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的朝代,繁荣的经济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制 度作保障,锁院制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国家保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 面。宋代锁院制度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具体可分为撰麻锁院、科举锁院和其 它重要考试中的锁院。宋代要求学士锁院撰写的诏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撰麻 锁院的程序很规范。为了保证锁院人员的健康,锁院时有医官跟随看护。同时锁 院人员有很可观的润笔之费。宋代科举锁院制度渊源于唐末五代,但又具有自身 的时代特点,比如锁院官员的品级升高、试官任命后即刻入住贡院以及普遍施行 于各级考试等。不仅如此,科举锁院与撰麻锁院一样也有很规范的程序。当锁院 制度在科举中成功实施后,又推广到太学补试生员和召试官员等重大考试中,并 且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尽管宋代锁院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实施过程中 也是弊端百出,这并不能否认锁院制度在保密方面所做的贡献。 关键词:宋代;锁院;撰麻;科举 a b s t r a c t a sap r o s p e r o u sd y n a s t yi no u ra n c i e n ts o c i e t y , s o n yd y n a s t yh a sp e r f e c t s u p e r s t r u c t u r e s u oy u a ns y s t e mi sa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p a r ti nt h es u p e r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s e c u r es y s t e mo fs o n gd y n a s t y 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s u o y u a ns y s t e mw a sw i d e l yu s e di nm a n yf i e l d s ,w h i c hm a i n l yu s e di nz h u a nm a , 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a n do t h e ri m p o r te x a m i n a t i o n s t h ei m p e r i a le d i c tt h a tw a s w r i t t e nb yi m p e r i a lb a c h e l o rd u r i n gt h es u oy u a np e r i o dw a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 , m e a n w h i l e ,t h ep r o c e d u r eo fz h u a nm as u oy u a ni sv e r ys t r i c t t om a k es u r e h e a l t h yo fi m p e r i a lb a c h e l o bi m p e r i a lp h y s i c i a nw a sa s s i g n e dt os u oy u a n t h e a s s i g n e di m p e r i a lb a c h e l o ro fs u oy u a nw i l lg e ta c o n s i d e r a b l es u mo fd o u c e u ls u o y u a ns y s t e mo f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w a sd e s c e n d i n gf r o ml a t et a n ga n df i v e d y n a s t i e s ,w h i c hh a se p o c h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s o n gd y n a s t y , h i g hr a n ko f f i c i a l s t o o kp a r ti nt h es u oy u a ns y s t e m ,a f t e ra p p o i n t m e n t ,t h ea s s i g n e do f f i c i a l sw a s i m m e d i a t e l ye n t e r e d i n t oe x a m i n a t i o nh a l l ,e t c m o r et h a nt h a t ,i m p e r i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a l s oh a ss t r i c tp r o c e d u r e w h e ns u c c e e di n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s u o y u a ns y s t e mw a sw i d e l yu s e di no t h e ri m p o r t a n te x a m i n a t i o n s ,w h i c hp l a y e da n 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t h e m t h o u g hs u oy u a ns y s t e mh a si t s o w np r i o r i t i e s ,i n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p r o c e s se x i s tm a n yp r o b l e m s ,b u tw ec a n n o td e n y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s u oy u a n s y s t e mi ns e c u r es y s t e ma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 i t k e yw o r d s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s u oy u a n ;z h u a nm a ;i m p e r i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i l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暖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烈! 鏊莓、 2 0 易- 年- c , l , 互j0 2 目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霉p 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住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翌厶篷盈 2 0f 矽年口舌月d 2 曰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釜名: 2 0 , 一、选题意义 绪论 宋代锁院制度具有深入研究的巨大空间,且研究意义重大。 1 、宋代锁院制度应用广泛。 两宋处在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是处在 唐宋变革的完成阶段。在此阶段,宋代各种制度都得到了逐步完善,尤其是发端 于唐末五代的锁院制度,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学士院学士撰写制书与科举考试之 中。宋人赵异云:“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宋代众多 的法津、禁令,对官员来说,很多都形同虚设,但只有锁院制度却执行得颇为严 格。这就需要从深层次去探索锁院制度得以严格贯彻执行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 响。 2 、弥补宋代锁院制度研究的不足,丰富宋代制度史研究的内容。 宋代锁院制度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二些成果,然而,学术界对这个领域的 研究还不够重视。宋代锁院制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具体程序、实施的范围、在 当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本身的优越性和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尚无进入 深入、系统的研究。当前的这种研究工作状况,使我们无法准确把握宋代锁院制 度的全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这些研究的不足。同时还能丰富宋代制 度史研究的内容。 3 、为当今保密制度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锁院,从字面上理解,即是锁闭院门,隔绝与外界的联系。很明显,锁院就是 为了防止机密外泄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它主要运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士撰写 重要的诏书时,将其锁闭于学士院,直到第二天宣麻结束,学士才出院。二是科 赵舁朝野类要卷1 锁院,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2 9 页。 l 举考试中为防止考官作弊,将考官锁闭于贡院或其它场所,直到考试结束才允许 出院。盛行于宋代的锁院制度,不仅涉及领域广,而且动作方法灵活,是宋代保 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系统研究宋代的锁院制度,为我国完善现代保密制 度提供历史借鉴,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二、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宋代锁院制度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朱瑞熙 先生的宋代政治制度史研究评述一文中,全面总结了2 0 世纪以来学者对宋 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情况,但对锁院制度却未提及。张希清先生的宋代典章制 度留对宋代科举考试过程中存在的锁院制度作了简要介绍,然而对撰麻过程中存 在的锁院情况,没有涉及。杨果先生的中国翰林制度研究 一书,全面细致地 论述了唐至清的翰林院的沿革以及翰林学士权力的变化。此书是笔者迄今为止见 到的论述翰林制度最深入和最详细的著作。在此书的第四章第三节把翰林学士入 值锁院作为一个子目录,进行了简要论述。此节将翰林学士入值学士院的程序分 宣召锁院、连夜起草制书,次日宣读制书后开院三步,给笔者很大启发。然对锁 院的范围却记述得较为简略,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当然对科举考试中的锁院情况, 限于主旨,只字未提。祝尚书先生的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锄是一部将近四十万 字的专题论文集,其中在宋代科举省试制度考论一文中,用三个自然段分析 了省试锁院的时间、锁院试官的任命等几个方面,其中多有笔者借鉴之处。但对 科举锁院程序,本身所有的特点以及科举锁院的弊端,却没有着墨。除此之处, 何忠礼先生的科举与宋代社会一书中,宋代省试制度述略、宋代殿试制 度述略、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三篇文章,都讲到在科举考度中要实行锁院制 度,尤其是宋代省试制度述略一文,论述了锁院制度在宋代执行颇为严格的 包伟民主编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版。第6 4 - 9 2 页。 张希清宋代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1 9 6 1 9 7 页。 杨果中国翰林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5 9 - 1 6 2 页。 祝尚书宋代科举j 文学考论,大象:f j 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5 4 6 页。 何忠礼科举与朱代社会,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第3 卜3 3 贞。 2 原因,分析了造成礼闱取试不公多方面的因素。作为专门论述科举制度的著作, 其地位是不容取代的。但何忠礼先生对锁院的费用来源、锁院人员的日常生活却 未多着墨或未着墨。而且由于主题所限,对撰麻锁院无从提及。因此笔者认为其 中具有很广阔地操作空间。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专著外,还有很多关于锁院制度的重要论文。其中关于撰 麻锁院的论文首推唐春生先生的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制度,本文从宿直、傣 直、宿直的员额、锁院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宋代翰林学士的宿直之制。文章的第 四部分以锁院作为小标题,讲述了宋代翰林学士锁院的概况,使我们看到了翰林 学士锁院的一个大致轮廓,但不够细致,而且有些论述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除此 之外唐春先生还写有宋代学士院与馆职之选拔的文章,指出对学士馆职人员 的选拔考试前一日,对试官实行严密的锁院制度。朱锡光先生的宋代学士院翰 林学士初探,就翰林学士的起源及其供职机构,翰林学士的选拔和员额、职掌, 以及它与翰林侍读、侍讲学士及诸殿阁学士的区别等几方面作了初步探讨。此文 虽然也没有提及锁院,但笔者在写撰麻锁院的主体时,曾作参考,所以在此一并 列出。另外徐茂明先生的宋代翰林学士院诸制度述论 指出锁院是国家为防止 机密外泄而采取的_ 种措施,是国家保密制度的一部分。只是论及此的行文比较 简单。赵小军先生的宋代翰林学士承旨述论,认为翰林承旨与翰林学士一样, 为便于皇帝随召,也参与宿直,但没有提到锁院的情况。 在科举锁院的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如:何忠礼先生的北宋礼部贡院场所考 略一文,从宋太祖朝、宋太宗至宋哲宗朝、宋徽宗朝这三个时期入手,探索了 当时礼部贡院场所的变迁情况。笔者认为,尽管此文没有涉及锁院的内容,但对 本文的写作也起到了借鉴意义。此外他的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在叙 述科举改革的重要措施时,用两小段概述了对考官实行锁宿之制,但没有展开论 唐春生宋代翰林学i :的宿直制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2 期。 朱锡光朱代学l :院翰林学- :初探,浙江大学学报,1 9 8 8 年第2 期。 徐茂明宋代翰林学士院诸制度述论,苏州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赵小军宋代翰林学士承旨述论,晋阳学刊,2 0 0 3 年第4 期。 何忠礼北宋礼部员院场所考略,河南大学学报,1 9 9 3 年第4 期。 何忠礼0 4 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河北学刊,2 0 0 8 年第5 期。 3 述。金滢坤先生的试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度,认为唐五代之时锁院制 度就已确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没有实体论述唐五代科举考试锁院制度的具 体执行情况。陈雪芬先生的论科举考试中的防弊措施及启示,固王炳照、周慧 梅先生的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固张利先生的宋代科举考试防 弊措施、黄登纪、夏时华先生的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 陈峰先生的宋 代科举考试制度、 王德毅先生的宋代的科举与士风、河边漫谈科举考试作 弊等文章中,都或多或少提及锁院制度,但大都没有展开论述。 回顾上述研究现状,有利于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地研究宋代 的锁院制度,从以上回顾的研究现状来看,宋代锁院制度尚缺乏全面的、整体性 的研究。所以笔者认为,宋代锁院制度有深入研究的重大意义。因此,笔者将此 课题作为学位论文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宋代制度研究有所裨益。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1 、历史比较法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史学研究中采用比较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历史 事的特征,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提出新观点。宋代锁院制度研究也是如此,通 过宋代与唐末五代时的锁院进行比较,揭示锁院制度在特点及发展方向。 金漾坤试论唐五代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度。西北师大学报,2 0 0 5 年第1 期。 陈雩芬论科举考试中的防弊措施及启示,考试研究,2 0 0 7 年第1 l 期。 王炳照、周慧梅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教育与考试,2 0 0 7 年第4 期。 张利宋代科举考试防弊描施,河北大学学报,2 0 0 7 年第1 3 6 期。 黄臀纪、夏时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特点探析,广两教育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6 期。 陈峰宋代科举考试制度。历史教学,1 9 9 8 年第l 期。 河边漫谈科举考试作弊,中国考试,2 0 0 6 年第9 期。 4 2 、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宋代锁院制度的研究既要有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借鉴法学、哲学的理论, 走交叉学科的道路,有助于使这一课题更加丰满。 ( 二) 创新之处 1 、对撰麻锁院的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从中总结出有些撰麻中使用锁 院,并不仅仅是为了保密,而是为了表达阜帝的重视。这是以往的学者没有论及 到的。 2 、宋代锁院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弊端问题,虽有学者提及,但并未具体概括出 哪些方面,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拓展,具体概括了其优越性及其弊端。 3 、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锁院与唐木五代的锁院相比较,总结出锁院制度在宋 代的特点。这些问题是以往的论著尚未涉及的。 第一章宋代锁院概说 锁院是宋代统治者为保守机密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项措施被广泛运用 于白麻诏命和各类考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锁院的涵义 汉语大词典中对锁的解释为“拘系;束缚。后引申为“封闭,封锁”。 “院”指庭院,即场所。“锁院”从字面理解即为封锁院门,断绝来往交通,以防 泄漏秘密。有名的大词典对“锁院”的解释各不相同,现分录其下: 权威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中“锁院 一词的解释有五种:一指宋代翰林院 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二指翰林院。 三指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考生入试场后即封锁院门,以防范舞弊。四指科举考 试。五指科举考场。其中第一种解释和第三种解释是宋代锁院的涵义,但第三种 解释的后一句即“考生入试场即封闭锁院门,以防范舞弊”是错误的,宋代锁院 是科举考试的一种措施,但它主要是为防止考官作弊,锁院的对象是考官而不是 举子。第三第四和第五种意思则是在宋后慢慢延伸出来的。 郑天挺、吴泽、杨志玖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词典对“锁院 的解释为:科 举考试中防止考官作弊的一项措施,宋代始行之。圆这种解释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 在宋代锁院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运用,而且在翰林学士撰写比较重要的诏书时也要 使用。 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对“锁院”的解释为:宋贡举考试过程中为防 止考官作弊而实行的一项措施。 辞海中“锁院”的解释为:宋代殿试前三日,试官到学士院锁院,然后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火词典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ll 册,第1 3 6 7 1 3 6 8 页。 郑天挺、吴泽、杨志玖主编中国历史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0 年版,下册,第2 9 0 0 页。 邓广铭、程应谬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朱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6 5 页。 6 陪同考生赴殿对策。此处将锁院仅仅局限于殿试中。 辞源中对“锁院 的解释是为:保守机密而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交通。 又试士又行锁院。这是目前为止有关锁院较为全面且正确的解释。 通过参考以上各类工具书中对锁院的定义并结合所查阅的史书情况,我们可 以对锁院作以下定义:锁院是指朝廷为防止机密外泄,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相关 人员被锁于指定地点,断绝他们与外界的所有联系。由于锁院人员晚上要住在指 定地点,故也称为锁宿。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考试和翰林学士撰写重大诏令 的过程中。 二、锁院的类型 宋人赵异日:“凡言锁院者,机密之谓也。故试士、撰麻皆如此”。由这则材 料我们可总结两点:一锁院是为保守机密而设;二锁院可分为两大类,即科举锁 院和撰麻锁院。后来,锁院制度又普及到其它重要考试中。 ( 一) 撰麻锁院 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撰”指“著述;写作”;“麻”指造纸的材料、纸张 的质地。纸张质地的不同反映了制书礼仪的轻重与高下。“纸以麻为上,藤次之, 用此为重轻之辨 。 麻纸根据颜色的不同,又有黄、白之分,白麻重于黄麻。“惟 除拜王公将相则用白麻纸书自制书已下至发日敕,则用黄麻纸书之若降 敕旨谕事及敕牒,则用黄藤纸,其礼又降于黄麻矣。 因此从礼制上来说白麻的 重要性远非其它诏书可比。有些白麻制书事关机密,在草诏时要求撰写人员锁院, 以防机密泄漏。因此我们可将撰麻锁院定义为撰写白麻制书时,为防止机密外泄,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8 7 2 页。 辞源,商务日j 书馆2 0 0 6 年版,下册,第3 2 0 8 页。 赵异朝野类要卷1 锁院,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2 9 页。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3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7 页。 程人昌演繁露卷4 黄麻白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 5 2 册。第1 0 1 页 7 将撰麻人员锁于固定的场所的一种制度。 锁院撰写制书的范围是特定的,即下达任免与皇帝有着极其密切关系的内亲 和直接影响国家政柄的将相重臣时使用。唐人李肇曾说:“凡赦书、德音、立后、 建储、大诛讨、免三公宰相、命将日制,并用白麻纸凡慰军旅用黄麻纸。 宋 代沿用此制:“除拜王公将相则用白麻纸书。” 立后、建储、拜相等都是事关国家 生死存亡的大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流血事件,因此像这样重大的诏书撰写 时用白麻,并要求锁院进行。正如宋人赵异云:“试士、撰麻皆锁院也。 “白麻” 也成为所草重要制书的代称。 撰麻锁院的对象由撰麻主体决定。唐朝建立之初,无论白麻制书还是黄麻制 书均由中书舍人草诏。“故事,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辨。”后来,随着君 主专制的加强,中书舍人的草制权逐渐被翰林学士分割;而且自从翰林学士出现 后,诏诰词命被分为内、外两部分,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掌外制,五代时 正式将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为“两制”。 宋代沿用“两制 之制,“翰林学士 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 宋初,中书舍人 “为所迁官,实不任职,复置知制诰及直舍人院,主行词命,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元丰改官制,废舍人院,“始正除中书舍人”。 中书省“掌天子之诏旨及中外取 旨之事 ,恢复了中书舍人的职权。但是,翰林学士仍沿置不废,职权没有变动。 此后,中书舍人和翰林学士共同起草各类诏诰。显而易见,宋代的白麻诏书当属 于内制,为翰林学士撰写,因此锁院的主体即为翰林学士。朝廷一经宣布锁院, 待诏翰林学士必须立即进入内殿,接受皇帝的旨意后,由内侍护送归学士院,学 士院门即封锁,不许任何人出入。 李肇翰林志,文渊阁叫库全书本,第5 9 5 册,第2 9 7 - 2 9 8 页。 程大昌演繁露卷4 黄麻臼麻,文渊阁叫库全书本,第8 5 2 册,第1 0 1 页 赵舁朝野类受卷1 锁院,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2 9 页。 王溥唐会要卷5 7 翰林院,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4 6 页。 王溥五代会要卷1 3 中书舍人,上海古籍f l j 版社1 9 7 8 年版,第2 2 8 页。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5 ,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第8 2 页。 脱脱宋史卷1 6 1 职宫忐l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2 册,第3 7 8 5 页。 徐松来会要辑稿职官3 之1 3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2 4 0 4 页。 徐松宗会要辑稿职官3 之3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2 3 9 9 页。 8 ( 二) 科举锁院 自隋朝开创了科举考试后,它就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时至宋代 科举更为盛行,科举的次数和录取的人数都远远多过隋唐五代。然而科举考试的 盛行,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作弊的盛行。元人就认为科举极弊于宋。宋代统治者 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弊措施。其中科举锁院制度就是针对科考中考官泄题给举 子而订立的。 科举锁院是指在各级考试前数日,临时任命的考官必须同时入住贡院,关闭院 门,开始拟题、收领试纸、排定举人座位、考校举人试卷,然后定出等第,最后 考官才能出院。在此期间都是锁院时间。锁院期间考官与外隔绝,专心考校。科 举中实行锁院,在唐末五代时已有雏形,但还没有形成制度。宋代将科举锁院制 度广泛推行于各级考试中,并拨专项费用,考官锁院期问生活相当优越。 ( 三) 其它重要考试中的锁院 宋代锁院制度不仅在科举和翰林学士撰写重要诏书时运用,在其它各种重要 考试时也使用。比如太学补试生员和召试官员等,学官或试官也须赴指定处所锁 院。 太学作为宋代的最高学府,历来是学子们趋之若骛之地。读书人之所以竞相 进入太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太学课程与科举考试的要求完全吻合。况且, 学校地处京都,既有名师授业,又可获得考试的最新信息,故是学子寄应的最好 场所。二是太学解额远较州郡为优。如庆历中,州郡一般须数十人才能解送一人, 而太学生是“每十人与解三人”。而且上舍生成绩优异者,可直接释褐除官,次 优者可免去省试,一般者可取得免解资格,这对士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 太学“三舍法”的实行,对众学子来说,无疑找到了一条通往仕途的捷径。因此 脱脱宋史卷1 5 7 选举志3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1 册,第3 6 5 9 页。 9 太学在进行补试生员的考试时,为保证考试公平性,也要求学官或试官锁院。召 试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直接由朝廷诏召应试。为了体现国 家对召试人员的重视,防止官僚之间相互请托,召试官员考试时,相关人员也要 锁于指定地点。 第二章宋代的撰麻锁院 一、宋代撰麻锁院的主体、场所及时间 ( 一) 撰麻锁院的主体 宋代撰麻锁院的主体为加知制诰衔的翰林学士。翰林学士这一职官称号确切 地说创始于唐玄宗时:“玄宗以四陕大同,万枢委积,诏敕文诰,悉由中书,或虑 当剧而不周,务速而时滞,宜有编掌,列于宫中,承遵迩言,以通密命。由是始 选朝官有词艺学识者,入居翰林,供奉敕旨至( 开元) 二十六年,始以翰林 供奉改称学士,由是别建学士院,俾掌内制。可见翰林学士创建之初的目的即 是出纳密命,将皇帝旨意快速下达,其主要职责是出入侍从,草诏书,备顾问, 这决定了翰林学士必须是博洽古今的人才能胜任。所谓“学士职清地近,极天下 文章之选,非深厚尔雅不足以代王言,非直谅多闻不足以备顾问。”但并非所有 的翰林学士都可以代王言,掌司内命。 起草制书者,都有一到二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加以“知制诰”衔后才可 起草内制诏书。李肇云:“常参官二周为满岁,则迁知制诰。 固欧阳修也说学士“入 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不作文书。 宋承唐旧制,翰林学士也必须带上“知 制诰 三字,才能起草内制。“翰林学士,祖宗时,专典内制,则必带知制诰 千溥唐会要卷5 7 翰林院,上海古籍 l j 版社1 9 9 1 年版,第1 1 4 5 页。 綦崇礼北海集附录上给事中可除翰林院学士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l1 3 4 册,第8 1 0 页。 李肇翰林志,文渊阁四库令书本,第5 9 5 册,第2 9 9 页。 欧阳修新庸书卷4 6 百官志1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4 册,第1 1 8 4 页。 l o 三字,此不易之制。 否则,翰林学士只是一种荣誉头衔。元丰改制前,翰林学 士有兼权知开封府、三司使等职事,并不归学士院草制,此种翰林学士挂衔,可 视为贴职。凡带“知制浩”之翰林学士通称“内制”。明代人陆深说:“宋制以翰 林学士带知制诰谓之内制。”可见翰林学士只有带上“知制诰”衔,才有起草诏 书的权力。 ( 二) 撰麻锁院的场所 撰麻锁院的场所为学士院。北宋初年的学士院没有设在禁中,而是在皇城之 外。学士院“院在宣徽院北”。宣徽院与枢密院同在中书省之北,而中书省“在左 掖f - j # f 西面北廊”, 左掖门是东京大内南面三门之一“南三门,中日宣德东 日左掖西日右掖。”可见,宋初学士院在皇城外东南角,与宣徽院、枢密院 相邻。宋初学士院之所以设在皇城之外主要是因为皇城规模很小,周围不过5 里, 面积仅是唐代长安宫城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北宋的中央官署一部分在宫城内, 一部分则在外,不如唐代长安那么集中。学士院在外,君主宣召学士则常在内东 门小殿,入侍之地与待诏之所有一定距离。学士院与内东门小殿一外一内,宣召 起来不方便,由此导致元丰以后学士院址的变动。“元丰既新官制,建尚书省于外, 而中书门下省、枢密院、学士院设于禁中 元丰改制后,将枢密院设在了禁中, 而学士院移院于“枢密院之后”,也迁往了禁中,并与枢密院“腹背相倚,不可南 向 。 南宋初年,“高宗自建康如临安,以州治为行宫”,虽然宋高宗政权处于风雨 飘摇之中,但为皇帝草诏、顾问的翰林学士却不可一日没有,因此始设行宫就设 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 之5 3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2 5 2 3 页。 陆深俨山外集卷1 1 玉掌漫笔卷上,文渊阁网库全书本,第8 8 5 册,第6 l 页。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5 1 职官考5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4 6 3 页。 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 之2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7 3 1 9 页。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4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5 6 页。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7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9 6 页。 脱脱宋史卷8 5 地理志i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7 册,第2 1 0 5 页。 l l 有翰林学士院。学士院“在行宫和宁门内”。叫由于南宋宫城规模更有限,官署有 许多在北门和宁、南门丽正之外的某坊、某巷、某岭、某山,比北宋时更为分散。 北宋时原在禁中的一些机构也不得不迁出宫外,如“罔门、客省、四方馆右在和 宁门外”, 只有学士院仍然设在宫内,保持了与皇帝比较亲近的关系。翰林学士 在受旨撰麻时就锁于学士院内草诏。之所以把撰麻锁院的地点设在学士院,不仅 是因为学士院是翰林学士办公的场所,也在于学士院本身就有严格的保密制度。 “学士院门户森严,非本院人,虽有公事,亦先铃索。” 遇有文书下达,必须先 由内臣在学士院门外拉响特置的铃索,院内小判官出门领受词头,回院交给院使, 然后再由院使交给学士起草。 ( 三) 撰麻锁院的时间 宋代撰麻锁院时间多在黄昏或夜间。夜间锁院撰麻的史料我们可以找出很多: 拥立宋徽宗有功的宰相曾布,为奸人蔡京攻击而罢相的制书就是晚上所草“是晚 锁院,宣翰林学士郭知章草免( 曾) 文肃相制。 开禧三年( 1 0 2 7 ) 十一月乙亥 ( 三日) ,“晚,召直院章良能锁学士院。 草诏除拜枢密院长官。乾道七年( 1 1 7 1 ) 二月七日,“是夕,锁学士院,命直院郑闻草皇太子”加封之制书。睁著名的诗词 家、文学家王琏也有诗词说:“黄昏锁院听宣除,翰长平明趁起居。”由此我们可 以看出,撰麻锁院的时间多在黄昏。由内廷遣“走隶家”这类小吏通知,学士入 学士院锁院,院门封闭,与外界隔绝,直到第二天“朝退宣麻讫,学士仍得归。” 至此锁院才被解除,这一段都属于锁院的时间。 撰麻锁院的时间多在夜间与翰林学士院的宿值制度有很大关系。翰林学士作 周必大玉堂杂记卷下,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日,文渊阁四库令书,第5 9 5 册,第5 7 0 页。 周淙乾道临安志卷1 内诸司,文渊阁l 几| 库全书本,第4 8 4 册,第5 9 页。 叶廷琏海录碎事卷4 下铃索,文渊阁四库伞书本,第9 2 1 册,第1 6 0 页。 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6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1 5 6 页。 佚名两朝纲日各要卷l o 乙亥韩饨胄伏诛,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第1 8 7 页。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 己酉传位录,中华书局2 0 0 0 年版,第5 2 1 页。 王琏华阳集卷5 宫词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6 1 页。 周必大玉堂杂记卷中,乾道七年十二二月辛酉,文渊阁凹库全书本,第5 9 3 册,第5 5 9 页。 1 2 为“天子私人 ,为了便于皇帝随时召见,顾问草词,“翰林学士分日递直,夜入 宿”,吼实行宿直制度。宋太宗时,沿唐习惯,每逢双日下达内制,内制中包括要 求学士锁院撰写的麻制。内制由翰林学士连夜于院中起草,所以学士“每双同夜 直,只日下直”。罾靖康罹难后,宋室南迁,各项制度草创,学士宿直没有统一规 定。至宋孝宗隆兴元年( 11 6 3 ) ,重新订立宿直制度,诏令翰林学士与经筵讲读官 每天轮流直于学士院,“稍复祖宗故事”。 此后,学士大体“夜直有常”。眇当然学 士宿值期间撰写的诏书并非全部要求锁院,只有那些非常重大的,事关机密的白 麻制书才锁院。 宋代撰麻锁院的范围 学士院撰写的诏令文书名目繁杂,“拜免王公将相妃主日制,赐恩宥日赦书、 日德音,处分事日敕榜,大号令日御札,赐五品官以上日诏,六品以下日敕书, 批敕群臣表奏日批答,赐外国日蕃书,道醮日青词,释门日斋文,教坊宴会日白 语。” 如此多的诏令、文书在撰写时并非全部需要锁院,需锁院的主要是除授罢 免官职的白麻制词,表疏、青词、斋文等则不必锁院。赵异日:“自元和初,凡赦 书德音、立后建储、大诛讨、拜免三公宰相、命将,日制书,并用自麻”, “白 麻”就成为所草重要制书的代称。翰林学士在起草白麻诏书时,宋制要求锁院撰 述。那么哪些制书要求锁院用白麻撰写呢? 下面分述之。 ( 一) 册立皇后 皇帝的嫡妻称皇后。皇后的废立是影响朝政的大事,不仅是皇帝的家事,更 是国事。因此宋代对册后制词,一直都锁院撰写,在宣布之前严格保密。如宋哲 洪遵翰箢群书卷1 2 翰苑遗事,文渊阁四库伞书本,第5 9 5 册,第4 0 9 页。 洪遵翰苑群书卷8 翰苑遗事,文渊阁四库伞书本,第5 9 5 册,第3 7 8 页。 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 之5 8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2 5 2 5 页。 吴泳鹤林集卷1 9 论今 j 未及于孝宗者六事札子,文渊阁p q 库全书本,第1 1 7 6 册,第1 8 1 页。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2 9 制词异名,上海吉籍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3 6 3 页。 赵舁朝野类要卷4 臼麻,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8 4 页。 1 3 宗孟皇后以“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宋哲宗死后宋徽宗即位, 孟氏被迎回宫,“瑶华以犊车四还禁中。至内东门,太母遣人以冠服令易去道衣乃 入。是夕,锁院降制。 孟氏再次被立为皇后,尊为“元祜皇后”。淳熙三年( 1 1 7 6 ) 八月,“德寿宫遣大哨张去为至都堂传口,立翟贵妃为今上皇后乙酉晚, 快行家来宣锁院”, 起草立后制书。撰写皇后制词不仅是保密的需要,更重要的 是礼节上的要求,“册皇后仪,先一日宣押翰林学士锁院草册后制词”。举行册立 皇后的仪式时,要提前一天宣召翰林学士锁院撰写立后制词。 ( 二) 立太子及加封 太子作为储君,是关系国本的大问题。唐代人宋务光云:“太子者,君之贰, 国之本,所以守器承祧,养民赞业。” 因此,册立太子,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严肃 的问题。所谓:“国在立太子者,防篡弑,压臣子之乱也。 显然,择立皇太子、 培养皇太子,并保证传位的顺利完成,确是一个关涉国家根本的重大政务。“预 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 然而皇帝这个富有天下、贵极人寰的 位子太诱人了,宫阃之中,兄弟子侄之间,为了抢班而骨肉相残、腥风血雨的事 史不绝书。为了尽量避免流血事件,学士院在撰写立太子的诏书时是严格保密的。 宋代对皇太子的设立严格体现了“帝与士大夫同治天下”的基本国策。立哪 位皇子为储君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皇帝必须与大臣们商议,得到认同后再有 中书省下“熟状给学士院锁院撰麻。“故事,建储皆大臣议定,召学士锁院 既而文定承顾命,遂归院草制,立颍王为皇太子。 这是颍王赵顼被立太子时的 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2 8 上哲宗论瑶华之狱不当付阉宦之手,上海吉籍:l 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7 2 页。杨仲良撰,李之亮点校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 1 3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9 8 2 页。 于明清挥麈录后录卷1 ,中华书局1 9 6 1 年版,第5 9 页。 周必大玉堂杂记卷中,淳熙三年八月庚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 9 3 册,第5 6 0 页。快行家亦称“快 行客”,是宋代宫廷中供奔走传达命令的吏役。 周密武林i | 1 事卷8 册皇后仪,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1 3 1 页。 欧阳修新唐书卷1 1 8 宋务光传,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1 8 册,第4 2 7 6 页。 班固自虎通卷上封公侯,文渊阁叫库全书,第8 5 0 册。第1 9 页。 冯奇、冯瑗经济类编卷1 5 太子,文渊阁旧库全书,第9 6 0 册,第4 7 8 页。 王巩闻见近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 0 3 7 册,第1 9 2 页。 1 4 记载,制书由张方平锁院草撰。 关于太子加封诏书锁院草撰的情况,南宋人李心传记载:乾道七年( 1 1 7 1 ) 二月七r ,“是夕锁学士院,命直院郑闻草皇太子加封之制书。南宋既然太子加 封制书都要求锁院撰写,就更别说是立太子的制书了。由此我们可知无论北宋还 是南宋,太子的任命制书都要求学士锁院撰写。 ( 三) 除拜宰相 宰相“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是 非常大的。有宋一代,宰相的除拜制词都要求锁院撰写。宋初就有这样的规定“凡 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而谕,给笔札书所得旨。禀 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 这是一条任命宰相要求锁院的笼统规定。具 体如奸相蔡京崇宁中被罢后,“张康国将有入相之命,未锁院f j f 一夕薨。 虽然张 康国因瘁死而未能如愿,但我们能从中看出,立相是要锁院的。具有“处大事毅 然” 之称的叶颐,南宋初被命为宰相,“有诏锁学士院,拜公尚书左仆射、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乾道八年( 1 1 7 2 ) 二月庚午,宋孝宗欲除虞允文左丞 相,梁克家右丞相,“酉后,忽宣入选德殿”,“袖出亲札”,御药“秉烛锁院,盖上 意欲其密”。有宋一代除拜宰相锁院的例子不胜枚举。 ( 四) 任命使相 使相在宋代并非真正的宰相,系高级阶衔。“凡以检校官兼中书令、侍中、同 平章事者,并谓之使相。元丰改制,易“开府仪同三司带节度使为使相”。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 己酉传位录,中华书局2 0 0 0 年版,第5 2 1 页。 脱脱宋史卷1 6 1 职官志l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2 册,第3 7 7 3 页。 脱脱宋史卷1 6 2 职官忠2 ,中华书局1 9 7 7 版。第1 2 册,第3 8 1 2 页。 方勺泊宅编卷中,中华书局2 0 0 7 年版,第8 9 页。 脱脱宋史卷3 8 4 叶颤传,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3 4 册,第1 1 8 2 2 页。 杨万里诚斋集卷1 1 9 宋故尚书左仆射赠少保叶公行状,四部从刊,第2 8 册,第1 3 页。 剧必大玉堂杂记卷中,乾道七年十二月辛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 9 3 册,第5 5 9 页。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7 ,开宝九年二月庚戌,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l 册,第3 6 4 页。 1 5 史对使相的定义为:“以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皆谓 之使相,以待勋贤故老及宰相久次罢政者;随其旧职或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大藩, 通谓之使相。元丰以新制,始改为开府仪同三司。”固这一定义是比较全面和正确 的。 使相作为文臣寄禄官最高阶虽没有实权,但与宰相相比,其俸禄高出很多, 正如富弼所说,“使相者,文武中并是第一等俸禄”。学唐末五代方镇割据、武人专 权,宋代收兵权,于前代节度使多授以使相之衔,品秩虽崇,但并不赋予宰相的 职权,而是在俸禄方面特别优厚,以抚慰之,等于一种“赎买”政策。 宋代对使相的任命也要锁院。比如淳熙三年( 11 7 6 ) “九月二十五日,锁院, f 付下中书门下省熟状,赵伯圭除使相、提举洞霄宫。” 陈瑾曾对宋徽宗说道:“乃 者还政以前,陛下欲除向宗良等开府仪同三司,将锁学士院矣。”可见,除拜使 相要锁院进行。写到这里我们不禁疑惑,使相任命虽涉及俸禄的多少,但不能算 为机密,为何还要锁院? 笔者认为,之所以对其锁院,是为了表明对其重视。宋 时有些东西虽徒具形式,因能表明身份,故仍为人所看重。时人所看重的东西, 宋政府也会极力迎合,因此才会出现那些看似不是机密,却还要锁院。只是为了 表明朝廷对其重视,也是朝廷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 ( 五) 任命重要的军政要员 重要的军政要员指宣抚使、枢密使、节度使之类的官员。宣抚使北宋时或传 诏抚绥边境、宣布威灵,或统兵征伐、安内攘外,事毕即还罢使。南宋时宣抚使 多为前线划区防守大军主帅,措置军事,节制将帅,督视军旅,辟置僚属,统兵 作战,为朝廷捍御边防重责所寄。 宣抚使掌握着军队,军队对一个王朝来说至关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6 4 职官考1 8 ,中华书局1 9 8 6 年版,第5 7 5 页。 脱脱宋史卷1 6 6 职官志6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3 9 4 6 页。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 0 5 ,治平二年七月壬戍,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8 册,第4 9 7 6 页。 岗必大玉堂杂记卷中,淳熙三年九月二十日,文渊阁p q 库全书本,第5 9 5 册,第5 6 1 页。 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卷3 0 ,上海古籍 i 版社1 9 9 9 版,第3 4 7 页。 徐松宋会婴辑稿职官4 l 之2 4 3 5 ,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第3 1 7 8 一一3 1 8 4 页。 1 6 重要。因此朝廷对宣抚使的任命相当谨慎,任命诏书锁院拟定。南宋绍兴六年( 1 1 3 6 ) 三月,湖北、襄阳两路宣抚使岳飞,因母亲病故,自解职务以处理丧事。后朝廷 要求其起复,同年四月“初八日进熟状,锁院,初九日降制。 除此之外,枢密使的任命也要锁院。宋代掌管军事的机构为枢密院,“枢密院 与中书号称二府,掌兵符、武官选拔除授、兵防边备及军师屯戌之政令”。枢密 院长官为枢密使,宋代对枢密使的任命要求翰林学士锁院撰写白麻。宋高宗绍兴 十一年( 1 1 4 0 ) 年,朝廷担心岳飞、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兵权过重,尾大不掉, 决定“锁院,皆除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084-1:1991/AMD1:1993 EN-D Amendment 1 - Cable trunking and ducting system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通管局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测量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驾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华大基因面试题及答案
- 四川土壤试题及答案
- 军人专升本考试题及答案
- 断路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网购药材测试题及答案
- 慢性胃炎试题及答案
- 助产专业介绍
- 工程项目招投标流程及风险防控措施
-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件(共十一章)
- 民宿合伙协议书范本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GB/T 2794-2022胶黏剂黏度的测定
- GB/T 41365-2022中药材种子(种苗)白术
- GB/T 31717-2015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环境治理蚊虫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表格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收益还原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