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 摘要 正如宗教的终极关怀是通过教义或者说文本来对人产生作用一样,江南山水 的终极关怀是通过江南山水审美对人的情感产生作用来实现的,这种作用的产生 来源于江南山水的诗性文化地位。从江南自然结构上说,它有着诗性文化产生的 深厚的审美潜力;从江南历史层面上说,它有着从江南历史陈迹中开掘出来的丰 富的审美价值。江南山水自然结构的审美潜力表现为江南山川色泽、天籁之音、 自然态势对入的情感影响;而江南历史性表现中的审美价值,在完成了对历史理 性的审美反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否定历史曾经的存在状态,来开掘出江南 历史对当下和未来的指导意义,示谕世俗名利在人追寻终极的过程中的阻碍作 用,而卸除世俗名利的负累则能在小舟悄逝中走向新的天地。 从理想层面上看,江南山水实现了对人精神的启蒙、理想的关怀。江南民事 生活中的娱情色彩,关怀着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而江南民间对英雄人物的崇仰 纪念,关怀着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从江南山水生态的品性解读及其与人人格吁 求的对应,关怀着人对理想人格的吁求。 从彼岸世界角度看,江南山水关怀着人从此岸世界向彼岸世界的精神过渡。 江南民俗活动中娱神仪式与娱人本质的互渗融合,以及由此催生的酒文化和民间 和谐氛围,成就了江南幸福美满的生活,也成就了江南作为人间天堂的内质。宗 教在江南的布局显然有着独特的彼岸世界性质。它依托凭借江南山水、采用江南 特色的建筑材料、综合利用艺术手段,在江南大地上耸立起一方神圣的天空,关 怀了人对彼岸世界的向往追求。 同时,江南山水又实现着对以不同形式存在懂。括以个人形式、民族形式、 人类形式存在的人的关怀。从个人角度上说,其终极关怀体现在江南山水对 人本真生命的眷顾、江南家园对入飘泊灵心的安抚上。江南山水的本真自然为个 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之生成大我、走向无限、与自然相融,而江 南家园则以其“园之形态对人的迎合、“宅”之人伦对入的乐趣、“归 之情感 对人的体爱实现着对个人的关怀。从民族角度上讲,江南山水完成了中华民族的 路径指向,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进取姿态,赋予了中华民族以信仰理想。而从人类 集体角度上看,江南山水其登高临川开拓出的精神张势、与天地精神内在的相融、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生世相的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后产生人类整体精神 的超拔,都深深的滋养着整个人类的精神心田。因而,江南山水构成了多向度终 极关怀的载体。 从地理的角度来尝试探讨江南山水与终极关怀的关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同 时辅之以原型批评的方法来具体分析江南山水意象的内涵,使江南山水对人产生 终极关怀这一结论既有具体性、又含科学性。 关键词:江南山水:终极关怀;理想;彼岸世界;多向度 j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a n dt h eu l t i m a t e c o n c e r n a b s t r a c t a st h eu l t i m a t eo o n c e r no fr e l i g i o ne f f e c t so nh u m a nt h r o u g hd o c t r i n eo rt e x t , t h a to f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t h r o u g hi t sa e s t h e t i c ,w h i c hc o m e sf r o mi t sp o e t i cc u l t u r a l s t a t u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n a t u r a ls n u c t l eo fj i a n g n a n , i th a sp r o f o u n d a e s t h e t i cp o t e n t i a lf r o mp o e t i cc u l t u r e ;f r o mt h ep o i n to fv i e wo fj i a n g n a nh i s t o r y , i t h a s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d u go u tf r o mt h ev e s t i g e so fj i a n g n a nh i s t o r y t h ea e s t h e t i c p o t e n t i a lo ft h en a t u r a ls 觚c t u r eo f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i sp e r f o r m e da st h eb e a u t i f u l s c e n e r yo f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 , t h em e l o d i o u ss o u n do fn a t u r ea n dt h ee m o t i o n a l i m p a c tf r o mn a t u r a lp o s t u r e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 l y , t h e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o ft h ej i a n g n a n h i s t o r yd i g so u ti t sd i r e c t i o na n dl o c a t i o nt ot h ep r e s e n ta n df u t u r et h r o u g ht h e n e g a t i o no f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h i s t o r ya st h ec o m p l e t i o no far a t i o n a la e s t h e t i cb a c k w a s h o fh i s t o r y ns h o w st h ei m p e d i m e n to fw o r l d l yf a m ea n dg a i n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h u m a n su l t i m a t ep u r s u i t ,b u tr e m o v i n gi t sb u r d e nc a l lb r e a kt h en e wg r o u n di nt h e 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l i t t l eb o a t f r o mt h ei d e a ll e v e l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b r i n g sa b o u ts p i r i t u a l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n di d e a lc o n c e r n s t h e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i nt h el i f eo fj i a n g n a nc o n c e r n sp e o p l e s y e a r n i n gf o ra ni d e a ll i f e j i a n g n a np e o p l e sa d m i r a t i o na n dc o m m e m o r a t i o nt ot h e h e r o e ss h o w ss o l i c i t u d ef o rp e o p l e sv i s i o no fi d e a ls o c i e t y t h em o r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t h ee c o l o g yo f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a n di t s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t ot h ep e r s o n a l i t yc a l l s f o rh u m a n si d e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f r o mt h eo t h e rs i d eo ft h ew o r l d sp o i n to fv i e w ,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c o n c e r n st h e s p i r i t u a l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h ew o r l dt o t h eo t h e rs i d eo ft h ew o r l d t h em u t u a l i n f i l t r a t i o na n di n t e g r a t i o no ft h ec e r e m o n yo fd i v i n ew o r s h i pa n dt h en a t u r eo f a m u s i n gh u m a nb e i n gi nt h ef o l ka c t i v i t i e si nj i a n g n a na sw e l la si t sw i n ec u l t u r ea n d ! i i a t m o s p h e r eo fc i v i lh a r m o n yl e a dt ot h eb l i s s f u ll i f ei nj i a n g n a na n dt h ef e a t u r eo f j i a n g n a na s t h ee a r t h l yp a r a d i s e ”a p p a r e n t l y , t h el a y o u to fr e l i g i o ni nj i a n g n a nh a s t h eu n i q u en a t u r eo ft h eo t h e rs i d eo ft h ew o r l d r e l y i n go nt h e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 , t h eb u i l d i n gm a t e r i a l sw i t hs o u t h e r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t h ea r t i s t i cm e a n s ,i ts t a n d so u tas a c r e dp i e c eo fs k ya n dc o n c e r n sh u m a n sl o n g i n g f o rt h ep u r s u i to ft h eo t h e rs i d eo ft h ew o r l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c o n c e r n sh u m a nb e i n g so n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 d i f f e r e n tf o r m s ,i n c l u d i n gt h a t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t h ep e o p l ea n dt h em a n k i n d s p e a k i n gf r o map e r s o n a lp o i n to fv i e w , t h e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r n i sr e f l e c t e di n j i a n g n a n 1 a n d s c a p e sf a v o ro fh u m a n st r u el i f ea n di t sa p p e a s e m e n to ft h e i rd r i f t e ds o u l t h e r e a ln a t u r eo f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p r o v i d e s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ap e r s o n sl i f e 、;l ,i mab r o a d s p a c e ,m a k i n gh i mb e c o m eg r e a t e r , g ot ot h ei n f i n i t ea n db l e n dw i t ht h en a t u r e j i a n g n a nh o m ee x p r e s s e si t sc o n c e r n sf o rh u m a nb e i n g si nt h ec a t e r i n gf o rt h e m t h r o u g ht h ep a t t e mo fi t s “g a r d e n ,i ni t sp l e a s u r eo fh u m a nr e l a t i o n so fi t s h o m e a n di ni t sa f f e c t i o no f r e t u r n i n g f r o man a t i o n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 h a sp o i n t e dt ot h ep a t ho f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 s h a p e dt h ea g g r e s s i v ea t t i t u d eo ft h e c h i n e s en a t i o na n dg i v e nh e rb e l i e fa n di d e a l f r o mh u m a n i t y sc o l l e c t i v ep o no f v i e w , i td e e p l yn o u r i s h e dt h es p i r i tf i e l do ft h ee n t i r eh u m a nt h r o u g hi t ss p i r i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c r e a t e db yi t sh i g h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t h r o u g ht h ei n h e r e n ts p i r i t u a l b l e n d i n go fh e a v e na n de a r t h ,a n dt h r o u 曲t h ep r o f o u n dm e d i a t i o no nt h eh u m a n n a t u r et h ew h o l es p i r i t u a lr a p t u r eo f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a f t e rat h o r o u g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t h u s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b e c o m e st h ec a r t i e ro fa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v e c t o ro f 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r n o n eo ft h em a j o rf e a t u r e si nt h i sp a p e ri st h a ti tt r i e st oe x p l o r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a n dt h e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r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g e o g r a p h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a r c h e t y p a lc r i t i c i s mi sc o m p l e m e n t e d t om a k ea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 s i so ft h em e a n i n go fi t si m a g e r y , w h i c hm a k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j i a n g n a n l a n d s c a p e s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r nf o rh u m a nb e i n g ss p e c i f i ca n ds c i e n t i f i c k e yw o r d s :j i a n g n a nl a n d s c a p e ;t h eu l t i m a t ec o n c e m ;t h ei d e a l :t h eo t h e rs i d e o ft h ew o r l d sp o i n t ;a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v e c t o r i v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同步磅 日期:2 0 0 94 月1 7e t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浙江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浙江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 媒体上发表、传播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乒飞丐谚 导师签名:昊j 易彦期:2 。9 年4 月。7 同 5 7 绪论:关于终极关怀的概念界定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 一) 关于本文终极关怀的概念界定 从字源上分析,终极,意即穷尽、最后的意思。说文解释为:“终,多求 丝也。”段五裁说:“按乡求字恐误。广韵云:终,极也、穷也、竟也,其义 皆当作冬。冬者,四时尽也,故其引申之义如此。 从造字的先后言,有冬而后 有终。终有极、尽的意蕴。极,说文:“栋也”。段五裁说:“凡至高至远皆谓 之极。 引申到人文文化意义中大体有四层涵义。其一,是指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是最直接的涵义;其二,是指人生中最为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某种价值或某种目 的;其三,上升到哲学思维上,是指世界和事物存在的时间一维性的最终状态; 其四,是世界和事物共时态的空间存在状态的最深刻的唯一的“本质 。这四种涵 义都被人们在不同的文化界域中使用。现在本文使用的这个范畴,更多的是指人 生最高的意义和人生最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意义 和“价值”,不被视为一 个静态的点或单一的对象物,而更多的被视为一种过程,一种状念,一种境界。这 种过程、状态、或过程之所以能产生对终极的关怀作用,在于这种过程、状态、 或境界的存在体现了对人精神、行为的主导性,并终其一生。用德国宗教伦理学 家蒂利希的话说,即是“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紧紧掌握住这个人的东西 ,而“凡 是一个人情愿为其受苦甚至牺牲性命的东西,就是这个人的终极关怀”。从这 个意义上讲,本文所说的终极关怀,是某种过程、状态、或境界关怀并满足着人 的精神世界对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渴望,以及对生命存在意义做出的一种关切 姿态,并引导人形成对宇宙、人生进行形而上学思考。 d ( 英) 寅克莱:理想的冲突两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商务印书馆,1 9 8 3 年版,第2 9 7 页。 l 绪论:关丁终极关怀的概念界定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 二) 本文研究的意义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在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 区域的地理环境。虽然该思想的绝对性已为人们所否定,但是它所探讨的地理环 境因素对于当地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能产生作用的论断,已为人类批判地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看江南山水,这片深具独特诗性文化区位特点的区域无疑也是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区域之一。这一作用发生并得以持续展开,无 疑受制于江南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因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观来看,江南山 水是影响制约人们精神发展的物质基础,因而也进一步影响和生成着对人的终极 关怀。 很显然,江南山水显示给人的远不只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它以文本的方式作 用于人,对人提出一个又一个司空见惯却又未及深思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与人精 神交流的联系。同时,这份文本又兼具过程、状态、境界的特点,需要人积极地 加以解读,在人与山水或者说读者与文本的互动交流中,积极地关怀着人的终极。 从文本角度看江南山水文化,我们可以探知,江南山水存在着显在的自然结 构和隐在的历史文化,这两种性质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作用,它们分别侧重于指向 精神的彼岸和世俗的理想,但在终极意义上,共同生成着对人的终极关怀。 从接受角度看江南山水对人的终极关怀,我们可以探知,江南山水对终极的 关怀作用实质性地影响到我们人的精神生活,包括作为个人、作为集体和作为类 的人的生活,并主导着人类对生命、宇宙、时空、意义、价值等的定位。+ 从江南山水终极关怀“从一个人的人格中心能紧紧掌握住这个人 ( 蒂利希 语,引文见上页) ,这一点出发,我们能用新的眼光解读这一片具有着独特诗性 魅力的区域何以对个人、民族及类意义上存在的人有着如此巨大的魅力,产生如 此魅力的所具有的特性、以及形成这些特性的生发点,从而更理性地厘清江南文 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建设江南、为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藉 此,本文将对江南山水生成终极关怀作一初探。 2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维柯有一基本思想:一种东西的本性就是它的起源。西方1 9 世纪的人类学 家也认为:“一切都继续存在着,唯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个事物的起源决定了它 的本质。 对于江南山水来说,一切内在结构与外在形念,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在 其起源处就已经被决定。在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历程中,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 原文明,其理性实用主义精神开始萌芽、发展,与此同时,江南诗性浪漫的山水, 以自身的自然结构和审美价值,完成的是对中国诗性文化的育化。 ( 一) 江南山水自然结构的审美潜力 江南山水的山川色泽、天籁之音、自然态势,显示的是江南山水自然结构的 审美潜力。 1 首先,江南山水呈现给人的是大自然的本真色泽,渗入人的是强烈的生命本 真存在意识。 江南山水展现的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给予人的是生命本真状态下的丰富的 视觉感受。在江南,生命本真存在意识是源于自然山水包孕人的情感产生的一种 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还原了大自然的原初本色,“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 色齐。 ( 曾巩城南) 暮春时节,桃李花开尽,正是万物聚集能量向着夏天靠 近的时候,江南大地上的草色,已经是浓郁到浓得化不开的时候,不由人不深受 生命勃发意识的感染。“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 阴悭渡青草湖) ,一派水 天相接的碧蓝,日光也在波上跳跃,这不仅仅是色彩沁入心田,还有那浑然一体 的天地之间的跃动,牵动人作为万物骄子的心。 夏季到来,江南到处呈现繁花似锦蓊蓊郁郁的生命气象,光与影相逐相依, 花沿着山形延伸,人不由得感叹自己进到花的海洋、进到仙山佛境:“岚光花影 绕山阴,山转花稀到碧浔。 ( 李绅若耶溪) 夜晚,一切又都处于一种静谧的 ( 德) 米夏埃尔兰德曼著。张乐天译:哲学人类学。 :海译文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1 6 8 页 3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和谐之中,如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 其一) 云: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同样是山环水绕的氛围中,只有山水,夜空中是微风拂面夹杂而来的荷花的 清香,只有月色,万物沉寂在皎洁的天宇之下,山、水、风、光、香,在人 迹不至的地方,水天一色、香满人寰,一望无际的荷花,何等清空的世界! 清风 明月,统筹成一方世外天地,还有着一种触摸到自然深处的清凉,满贮宇宙的清 气,冲涤世俗的燥气。而“清凉一语,佛家寓指生命摆脱尘俗杂念的无烦恼境 界而趋向本真。这种天人和谐,带领人走向一种远离喧嚣、远离尘世,从而进入 自然的本真境地。 江南山水同样为人创设了一方澄澈天空,人能摆脱现实羁绊、获得心灵的自 由,与江南山水的澄澈是分不开的。“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 虚舟) 的李白经常能发现江南山水这种融人于山水的内涵:“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人乘海上月,帆落湖中衣 ( 寻 阳送弟昌峒鄱峒司马作) ;“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下寻阳城,泛彭蠡, 寄黄判官) 关于水的特点,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水,由于它的形状而显出美。辽阔 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水还由于它的灿烂 的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的是水的形象特 点。除此之外,在水的意象中,水有着洗涤、除去杂质、附着物的功能,因此, 李白好游的动力,与他逃避社会的羁绊相照应的,是自然山水中,那种能渗入生 命深处,除去物累而进入无牵无挂的境地。而水还有着另外的特点,遇击而起, 动激飞升,本就有的澄澈通透,再加上灵动飞扬,渗入到人心灵里的,是不是也 是这样的清爽飞扬? 所以,张九龄看庐山瀑布写道:“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其空水氤氲的状态与他回复于自然本真状态是 联系在一起的。 江南山水不仅以物象的形式在人心头涌动,更多的是它将人整个身心纳入到 其自然结构中去,在自然中化合、共生,形成一团浓得化不开的山水天地。如清 车尔尼雪犬斯幕论文学( 中) ,扛海译文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0 3 页 4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代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上阕云:“两岸蒙蒙空翠合,琉璃镜里一帆行。一 “空 是相对于人来说,“合 则涵盖着人被包容于其中的意味,当人被接纳于 山水中的时候,人与山水合而为一的状态就出现了,人的行舟被归于同一宇宙自 然,因此没有了人与山水的分割独立;下阕云:“浓似春酒淡似天,参差绿到大 江边。 从视觉上看,两岸的绿树所映入人心f f l 的应该是一团或浓或淡的绿色, 它融化在人的心头,胜似春酒,令人陶醉,又仿佛什么味道都没有,让人回归于 自然、杳无自我痕迹的状态中去。而对于绿的感染,林庚先生说过:“绿的本色 更在于笼罩万有而又新鲜得不着形,都把绿色点染了一切。我们这里乃解得 一种丰富的心情,一种轻松的美意。 山水对人的本真意识的滋养早为人所认识,东晋时王司州( 修龄) 至吴兴印 渚中看,就叹说:“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r 月清朗。 (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 语) 王羲之也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 同上) “一片自然风景是一 个心灵的境界,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古人摆脱身心烦恼,进入到一份诗性的本 真境地,其喜悦是难以想象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就说:“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得失,叹万物之行休。 眼前的美景唤起的是对昔r 的 仕宦迷途的追悔以及当下对江南山水的格外珍爱,历代人对此都有者共同的感 受。宋代赵师侠江南好就写道:“人与景,人景古难全。 所以,不必去在意 那逝去的时光,而应该好好珍惜美景中快乐的时光,“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 处景应妍。 ( 赵师侠江南好) 江南山水自然美的感受更多的是只可意会:“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 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那是一种人与自然相融一体、无法言表的感 觉,袁山松宜都记也说:“及余来践跻此境,其叠蚂秀峰,奇构异形。 固难以词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 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也有。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 己与千古矣 ,在和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中,人甚至观照出神性感觉,这种感觉使 人惊知己 、“惊千古 ,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传达出生命自然的本真属性。从 功能上看,江南山水,开拓人的精神世界,为人进入生命的本真层面提供了良好 环境。 o 林庚:唐诗综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3 3 页。 。宗自华:宗臼华全集( 2 )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2 9 页。 5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2 江南山水提供给人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赋予人以生命原初的感动。 江南山水之美,也在清音泠耳。江南大自然那些跃动的生命,往往在最不经 意间向人入耳注心地传达心灵最深处渴望着的清新灵动。以黄鹂声为例:“叶底 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 王十朋咏柳) 烟雨朦胧中、浓阴里的莺声, 具有一份化裱丽为华滋,化单纯的感官享受为内在的精神愉悦的意味,小乌在树 林中跳跃,影影绰绰地闪烁,浓酒般的烟雨中的一声清脆,有着“云水醒心鸣好 鸟”( 曾巩凝香斋) 表达的韵味。又如郭功甫的金陵: 洗尽青春初变晴,晓光微散淡酒横。 谢家庄上无多景,只有黄鹂一两声。 此一小诗,也含有一份有裱丽中沉淀下来的丰腴之美。清丽的早晨,蕴藏着 山水自然清丽的诗心,涌动着生命跃动的灵光: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苏舜钦夏意) 在半梦半醒之间,诗人睡眼微睁,慵懒中还带着倦意,而黄鹂带来的是浓透 生机中的一份清莹之声,有着一份“沦肌浃髓”之美,这份“沦肌浃髓之美, 正在于鹂声不仅入乎耳,而且注乎心。曾巩诗“云水醒心鸣好鸟”则正是此意。 大自然的音响能带给人以生命原初的感动也已为古人所认识。明人倪允昌就 说:“听瀑布,可涤蒙气;听松风,可豁烦襟;听檐雨,可止劳虑;听禽鸣,可 息机心;听琴弦,可消躁念;听晨钟,可醒溃肠。 ( 倪允昌光明藏) 南朝作 家吴均与朱元思书也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 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同样,袁中道爽籁亭记也叙述了这种感受:“予来山中,常爱听之。泉畔有 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 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 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昆鸟弦铁拔,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出。泉之 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冷然,浣濯肺腑,疏沦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 死生。 袁中道显然已经深深体会到自然音响的奥妙之处,经过三个阶段,最后 达到“入吾耳,而注吾心 的境地,其“疏沦尘垢”,忘却身世和生死的境界比 之吴均“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效果更深一层。这些天籁之音,显然已深深 6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融注于人的灵魂深处,熨帖着生命的萌动。 3 江南山水展示了其山环水抱的优雅态势,让人产生回归母体、融于母体的赤 子情感冲动。 山环水抱的自然态势下,从高处看风景,诗人能飘瞥四方,一目千里,观照 的同时,也是人在四方天宇中俯仰自如、优雅自适地展现姿态的过程。如:“俯 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 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 “俯濯 、“仰看,诗人伸展自如,除此之外,谢诗中还有大量这样的字眼,如 “极目睐 、“回顾眺( 谢灵运登上戌石鼓山) ,“侥视”、“仰聆 ( 谢灵运于 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倚 、“面”( 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楦) ,“西顾 、 “北眺 ( 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平原侯植) ,“仰视 、“俯瞰( 王羲 之兰亭诗) 流动着飘瞥四方的背后,是人眼中的江南山水呈现出的动态的、 流走的山水自然结构。 在人与山水诗意接触的过程中,鲜活灵动、元气淋漓、生机游漫且广大和谐 的宇宙情怀开始熔铸于人的心头,人用与自然相契的赤子之心,体会到的是一片 和谐的、有生意的江南自然。“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 谢灵运过始宁墅) , 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石头,岸边的细竹与水中的清涟,相亲相依,一“抱 一“媚, 大自然特有的母性特质在人眼中彰显出来。“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 映蔚,蒲稗相因依(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当树林与云霞达成了休憩的默契时, 芰荷们尽情掬取最后一线霞光,而野草则偎依耳语着进入梦乡这分明是生命 重回母腹的原初时刻才得以享有的安宁和静谧。 ( 二) 江南山水审美价值的历史性表现 江南山水作为诗性文化的承载负体,远不只由其自然结构的本真审美状态加 以显现,其蕴藏的深厚的诗性文化魅力更来自于那些点缀在江南山水间的历史陈 迹的审美层面,它们汇通过去与现在,并指向未来,以个案的形式传达着普泛的 意义,在消逝的历史尘烟中显现其诗性存在的审美价值。 1 从审美指向看,江南山水的自然审美价值是对历史理性的审美反拨。 江南山水以肯定自身存在的形式指向对历史理性的反拨,这种反拨是建立在 7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山水审美基础上的。反过来说,江南以历史反映现实,在与现实的对比中,江南 历史实现着对于自然本真存在的审美价值的强化。由于江山风物的存在是为了说 明古人功名事业的不常在,因此,它的历史意义是指向对世俗功名的否定。如: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杜牧金谷园) 往日的繁华随着芳香 的尘屑消散无踪,而金谷园景物无情,不管人世间的沧桑,且看水自流逝、草自 芬芳,都还独自表现春色。又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岑参 山房春事二首) 庭树生花的景象谕示着,无论历史以何种面目表现于当下, 江南的自然依然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展现它的天然之美。“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 江山如许。 ( 陈子龙( - - 郎神清明感旧虽然一切都已颓败,昔人也早已逝去, 但草木仍绽放出当年的繁花。且看江南,山色依旧青青,河水依旧长流,柳色照 样青,山花照样开,明月照常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韦庄 台城) “最是多情汴堤柳,春来依旧带栖鸦。( 曾綮维扬怀古) 人世价值 转瞬即逝,而自然山川千秋永在,无论多少功名利禄,到头来,“弦管变成山鸟 弄,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踪迹,风雨惟知长碧苔 ( 李远听人话丛台) , 永远敌不过大自然的存在状态。 正是山水中的历史文化消解了人与世俗名利的对立,因而能超越现实人生的 种种精神束缚,使人重返始源,认识自然的本真审美存在,彻悟到宇宙、生命的 真谛,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大自由、大解脱和大智慧。 2 从审美情感角度看,江南山水注重其文化内蕴上时空的拓展,从时间上说, 江南历史的关怀性透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等展示其厚重的氛围,使 时人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江南这一当下的平台上对话,通过山水之间建立的 人与历史文化的联结,形成对人、事、地的感伤与悲悯情怀。 我们知道,山水对于古代士人来说,不仅有着娱目赏心、极目骋怀的游览 意义,而且也往往具有触景生情的生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江南山水中丰富 的历史文化古迹,作为历史的见证,默默传达着山水审美的超功利性:为什么存 在最终都成为不在? 既然过去的存在都已不在,那么,今天存在的价值在哪里? 江南山水间遍布着古战场、历史名城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把人带到远古的 过去,展示其厚重的感伤氛围。如:“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 ( 白朴沁园春金陵风凰台眺望) 面对着融注深层历史意味的长江,这种感 8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伤“不只是对现实社会、国家、命运的悲哀,也不限于对个人生不逢时的哀悼, 而是人的觉醒造成的生命意识的强化和主体价值要求张扬,却得不到强化和 伸展,看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何在的深沉感伤。它已经上升为一种融社会、 人生、自然、历史、现实以及作为类的形式存在的人的哲学思考。 这种“人 的觉醒 促使人对人存在的历史做出思考并期冀得到解答。如:“阅景无旦夕, 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 这种感伤是 阅览了种种人间的经历之后提取出的一种悲情,这种悲情甚至有种永恒的意味, 于是那前山、春雨,不仅是当下的空间存在态势,也具有了时间上的无限,转化 成了万古苍苍的感伤。 江南山水历史文化当中也融入了人类集体形成的悲悯情怀。陶东风这样论及 悲悯情怀:“悲悯的情怀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深刻认识, 对于人性的复杂性的洞察;其次是对于人性的弱点与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最后是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对于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同情的理解与理解的同情。 这种 “对于人类的悲剧性命运的同情的理解与理解的同情”多以江南山水审美中审美 主体的“伤 、虬恨 、“泪 、“愁”、“空”、“亡”等表现出来。如:“南朝无恨伤 心事( 明王燧题赵仲穆画) ,“恨西风不庇寒蝉 ( 张炎长亭怨旧居有 感) ,“山雨兴亡泪 ( 任昱清江引) ,“吴山秋,越山秋,吴越两山相对愁, 长江不尽愁”( 章丽贞长相思) ,“繁华往事空流水 ( 余怀桂枝香) ,“二江 江水阅兴亡 ( 董元恺忆王孙江上) 江南山水的历史陈迹融注了太多的 人类的痕迹,而最终一切都飞灰湮灭,从个人角度看待人类的这一结局命运,并 由此生发出深沉的悲悯情怀,是江南山水启发了人的人性自觉。这种自觉不同于 个人对失去财富的功利性的心理,它源自于人的生命与奋斗在历史大浪淘沙的伟 力作用下了无痕迹而作为一个个体却又无可奈何无法逆转的沉重伤怀。 3 从审美传达的普泛意义看,遍布于江南山水中的历史陈迹,在当下与过去形 成的巨大的比对变迁中,揭示出人世间的热闹繁华只是历史一瞬,通过展示过往 云烟后寂寞荒凉、空幻一场的世相,推动人们以诗化的方式进行历史寻根,以期 关怀人的现实与未来的定位。 江南山水间的历史陈迹,展示着时代巨大的变化。如城市景象的变化:“锦 田耕宇:唐音余韵,巴蜀书社2 0 0 1 年版,第1 3 页。 陶东风:破镜与碎影,云南人民h l 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4 6 页 9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 蒋超金 陵旧院) 以眼前所见的江南山水中的废殿、荒台、颓垣、断墙、枯草等寥寂无 人的凄凉景色来隐示:昔日繁华热闹的美人如玉、莺歌燕舞,都已经随着时光远 去,消逝得无影无踪,即使是一丝痕迹也不曾留下。在今昔盛衰的对比中,得出 一切皆虚幻无常、不能把握的结论,尤其是“独占秦淮旧日春 ,其中所透露出 的今昔对比而产生的令人如梦如幻之感,更可谓是江南山水在匆匆流逝的时光中 用来警谕后人的存在境况。又如:“六朝人物随烟散,金舆玉几安在哉! ( 王安 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 六朝的英雄们转瞬即逝,繁华的楼台、皇族的车马 也已如过眼云烟,当下与过去的人、事、景的巨大变化,折射出江南山水丰富的 历史审美意蕴。它警醒人们:眼前这一片苍凉荒芜的寝园废台,曾经是极为热闹 繁华的歌舞风流之地,其隐语却是:那么,今日的热闹繁华、风流欢娱之地,未 来又将如何呢?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 从时间 视角上看,富贵荣辱,随着时间的流失都将不复存在,从终极意义上审视,这些 都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旋生即灭的浪花,是茫茫尘世的空幻云烟。 江南山水历史变迁的审美意蕴,揭示的是人世人生的虚幻无常,不可把握, 不能长久。如:“曾从建业城边过,蔓草寒烟锁六朝。 ( 吴均秋色) 江南历史 上的舞榭歌台遗迹虽然都在,而那些轻歌曼舞、玉容花貌却早被历史的风风雨雨 吹沈干净,只留下荒村野草、暮云枯树,成了世事空虚、人生荒幻的说明。江南 山水的审美意蕴引领人以笼括一切的大气来俯瞰千古兴亡之历史画面,进而窥视 浮世人生的规律,告诉人们,所有的历史都不过是在强调人世兴亡的空幻,现实 既是由“空”所幻化,也必将归结于幻灭:“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 既然千古往事最终只是一场空幻,那么,人世的荣枯、荣辱、得失、成败, 其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所谓“浮世荣枯万古同”、“百年荣辱尽堪愁”,从时间意 义上审视人间的荣华富贵,无论是荣也好,枯也好,辱也好,随着时间的流失变 迁,都将随风烟远去。从终极意义上审视这历史理性的运行规律,人世的荣桔荣 辱,都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转瞬即逝的烟云,倏忽破灭,转瞬消失,毫无意义可 j 一 口0 细究起来,士人对国与家的消亡、事业奋斗的结局最终归于尘埃的感伤悲慨, 1 0 一、江南山水:中国诗性文化的地理根据 其根源来自于江南天地自然的“不变 ,与人世社会的“变 之间的对比,而这 一对比,也显现了这一真相:宇宙自然了无时间伤害的痕迹,而人世社会往往让 时间踏的遍体鳞伤,即让人意识到人生是梦、浮世若梦、今昔如梦、当下即梦、 千古一梦、荣枯皆梦的主题,从而唤醒人们不要再为世俗风烟、荣辱是非这些虚 幻不实之物而操心劳累。换言之,只有潜心静气、冥心摄性,回复生命本真,才 是对人生烦恼的彻底解脱。 江南山水的审美意蕴引领人以江南山水中遍布的、目睹了盛事繁华的历史遗 迹为视点,了解其繁华变迁的历史,了解追求世俗名利最终结局的空幻。如以身 后事的一致来道尽生前名的空幻:“吴亡甘已矣,越胜今何处。当时二国君,一 种江边墓。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较量曾作为一对胜败兴衰的例子影响着后世, 然而,眼前荒原上的国君墓地,又无疑不是在告诉后人:当年那种为国为家奋勇 杀敌,奔波劳碌,其付出的打拼奋斗都是毫无意义的。即使最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