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朱砂红与古代中国视觉文化.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l l | l l i f 1 1 i | i i | 1 1 1 l i | l i | f | | 1 1 0 y 19 0 2 711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m a s t e r sd e g r e e2 01 1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 10 2 6 9 s t l l d e n ti d :510 8 2 4 0 0 0 2 3 eastch i nano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i n n a b a rr e da n dt h e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u l n n a b a rr e da n dt n ea n c l e n tl n l n e s e v i s u a lc u l t u r e s c h o o l : m 旬o r : f i e l d : s c h 0 0 1o f a r t f i n e a r t s c o m p l e t e d i na p m ,2 01 1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朱砂红与古代中国视觉文化,是在华东 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 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雄 日期:,年j 月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朱砂红与古代中国视觉文化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 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 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 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 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掌, 于年月曰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逸! 塾 气 本人签名至尊筮一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 伽i f 年b 月 日 过的学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 为有效)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王立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张晶副教授华师大设计学院主席 陈心懋教授华师大艺术学院 钱初熹教授华师大艺术学院 韩峰教授上大美术学院 彭莱副教授上师大美术学院 论文摘要 朱砂是天然矿物颜料之一,其化学结构为硫化汞( h g s ) 。我国利用朱砂作 颜料拥有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墓葬中就已经发现过朱砂;古代漆器中朱漆的红 色即由朱砂色而成;众多壁画、帛画、绢本纸本绘画均大量使用过朱砂红;并且 出现自成一格的朱砂画,这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反映。朱砂也用于制作印泥和建筑 彩绘。与此同时,朱砂又是矿物中药,据历代中医典籍记载,朱砂有安神驱秽、 防虫防腐的功能;朱砂也是古代道教炼丹术的一种重要原料。在艺术活动中,朱 砂红的出现有些是与其多种功能相联系的。本文结合美术学、宗教学、医学、艺 术人类学等多方面的相关资料,主要阐述中国古代绘画从以暖红色调为主到以青 绿冷调为主的变迁过程中,观念与材料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通过重点研究朱砂 红与古代中国视觉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美术史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朱砂红,古代中国视觉文化,美术,银朱,红色 i s 1 n 1 y u s e di n1 a c q u e rp a i n t i i l g s ,m u r a l s ,p a i n t i n g so ns i l k ,p a i n t i n g so nx u a i lp 印e r ,e t c c i n l l a b a ri sa l s ot h em a i nc o m p o n e n to fc i n n a b a rs e a l - i n k ,al ( i n do f 仃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a 1 1 di st h ep m c i p a lo r eo fm e r c u 彤1 1 1 ec h a r a c t 甜s t i c so fc i r m a b a r i n t e r a c t e di n 锄c i e n tc h i n e s ea na c t i v i t i e s m yf a d u a t i o nd i s s e n 撕o nf o ra m b a u s c d o nt h ef l a c tt 1 1 a tt h et o n e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v i s u a lc u l n l r et l l mt oc 0 1 dc 0 1 0 r s6 i o mr e d a n dw a n nc 0 1 0 r sa r e rh a l ld y n a s 谫iu s ea 1 1l ( i n d so fm e t h o ds u c ha so b s e n ,a t i o n , a n a l y s i s ,g e l l e r a l i z a t i o n ,s u m m a 巧t os t u d ya n dr e s e a r c hp a i n t i n gm a t 谢a l se s p e c i a l l y c i i u l a b 鸥m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b 咖e e nc i 彻a b a ra i l dt h ea n c i e l l tc h i i l e s ev i s u a lc u l t u r e 1 w i s ht h i sh n do fr e s e a r c hc a ns u p p l yab e t t e ru i l d e r s t a i l d i n gf o rr e l a t e di s s u e si 1 1 耐 h i s t o r y k e yw o r d :c i n n a b a r i n e ,a n c e i n tc h i n e s ev i s u a lc u l m r e ,f i l l e a r t s ,p a i n t i n g s ,r e d i l 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1 ( 一) 研究缘起1 ( 二) 研究意义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3 ( 一) 研究对象3 ( 二) 研究方法3 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思路3 第一章朱砂概说5 第一节朱砂、水银、银朱。5 一、朱砂5 二、水银7 。三、银朱8 第二节朱砂产地与朱色艺术品分布9 一、现代的朱砂矿产分布9 二、朱砂在我国古代的出产情况9 三、我国古代朱色艺术品分布简况1 0 第二章朱砂红的视界上古时期1 3 第一节上古时期的艺术现象1 3 一、原始时期1 3 二、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1 4 第二节上古艺术品红色为主的原因2 5 一、红色本身的色彩学特征2 5 二、原始崇拜与巫术的影响2 5 三、政权与色彩2 8 四、官营手工业为主导2 9 五、其它3 0 第三章朱砂红渐衰中古时期3 1 i i i 第一节中古艺术品色调状况3 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3 1 二、隋唐时期3 3 三、山水画3 4 第二节红色递减的原因3 7 一、政治因素官方力量发生变化3 7 二、由巫术到宗教信仰有所变化3 8 三、朱砂颜料价格昂贵4 4 第四章朱砂红的影响五代两宋及以降4 9 第一节关于朱砂的文献资料5 0 一、关于炼丹术方面的记载5 1 二、关于医药方面的记载5 1 三、绘画类书籍中的记载5 1 第二节工艺美术与壁画的基本用色5 3 一、建筑5 3 二、壁画5 3 三、漆艺5 5 四、红釉瓷器j 5 6 第三节朱砂与绢本、纸本绘画5 7 一、五代、两宋时期5 7 二、元明清时期5 7 结章6 3 一、关于中国红的问题6 3 二、视觉艺术品主色调的变迁问题6 3 三、新形式产生不意味旧形式消失6 5 四、展望6 5 附录6 7 参考文献6 8 后记7 2 绪论 本文主要研究朱砂颜料在视觉艺术中的发展问题,由于朱砂色属于矿物颜 料,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谈论朱砂色或其它矿石颜料,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 到绘画材料从矿石质颜料到水墨的转变,也需要略谈及植物质色彩的问题。本 文认为这种转变首先是文化观念的影响,但观念随不同社会情境有所变迁,同 一种现象可能是多种观念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在认同观念引导变革的同时, 也着力探讨绘画材料本身为产生变革所提供的可能。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天然矿石颜料的使用,无论是在源起于华夏大地的漆画、工笔绘画、陶瓷 艺术中的彩绘以及寺观壁画、墓葬壁画,还是在诞生于欧洲的丹培拉绘画、油 画、壁画等古今中外绘画作品之中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朱砂是天然矿石颜料之 一,其化学结构为硫化汞( h g s ) ,天然矿石的色相主要为大红和朱红,也有少 量呈黑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这种矿物性质较为稳定,色彩纯正艳雅, 在古代很早就已经作为颜料而使用。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朱砂一 直是红色颜料的首选。红色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色彩之一,有研究认为原始人与 儿童更加钟爱红色,是由于人类眼睛的感光系统、红色的波长、以及关于血与 火的赞美与崇拜等综合因素作用而造成。在原始墓葬、原始壁画中曾发现使用 氧化铁为红色颜料,这种红色矿物分布广泛,易于开采。但人们对红色的追求 随着矿产开采能力的提高而发展了因为人们发现了朱砂,一种更为纯正耀 眼、在色相上更加接近火与血的颜料! 从原始时代至今,应该说朱砂在绘画史 中不同领域内所受到的欢迎程度在起起落落,这个兴衰起伏的过程与天然矿石 颜料的兴衰基本一致。民间美术的彩绘、彩塑等由于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往 往使用较为廉价的土质颜料进行绘制。唐代,植物质染料、颜料的使用率得到 大量提高,宋元之际渐在文人画中处于主要地位;而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西 洋文化的漫延,现代化工染料、颜料获得市场主要份额。清朝时期,西洋化工 颜料进入我国市场,“到了1 9 2 0 年前后,民间绘画如年画之类的,也全部使用 洋红洋绿。州在天然矿石颜料、植物颜料集体疏离绘画领域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朱砂以红艳的色质、本身的药性与神秘的巫术力量保有一个狭小的空间朱 砂画与朱砂印泥。其绘画余迹,不管是至今艳丽如初,还是因为保存环境不善 而发生色彩的变化,简要回顾一下朱砂作为染料与颜料的历史就显得并非多余。 中国历来有注重色彩文化的传统。历史上,尤其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完善之 后,不同朝代都曾经有一套繁缛的色彩制度。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与积淀, 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色彩习惯。在这丰富的色彩文化内容中,中国红 更是令世人瞩目的一个现象。在经过历史的变迁之后,许多具体的色彩制度早 已被时光磨灭,但对红色的喜爱仍深深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中国红,也是异 域人士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不过,通过相关文献的追寻可以 发现,关于中国红历史渊源的研究尚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而这种现象实在值 得我们探讨。本文试图从艺术史的角度,从绘画材料入手,对朱砂在我国色彩 文化方面的意义进行梳理,希望能够把代表了中国红的朱砂色在中国古代视觉 文化之中的作用较为清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 二) 研究意义 本文就朱砂在绘画史上的一系列现象来揭示潜藏于这些现象背后、关于朱 砂这种颜料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认为对中国画的研究不仅仅是视 觉、构成等方面的分析,其中也包含古代思想理论、宗教、医学等多方面的影 响,需要综合人类学等多元角度进行研究,这在美术史研究方法方面增加了一 个新的方式。这在目前比较有研究价值。 1 于非阉: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朝华美术出版社,1 9 5 5 年,第2 3 页。 2 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 二) 研究方法 彩文化之间的关系,包括朱砂红与中国红的渊源。 暖调为主到青绿冷调变迁过程中,观念与材料等 此论文将采用定性分析研究方法,适量借鉴大众文化的研究方法,对绘画 材料、作品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等。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书籍、学术期刊、网络等方法搜集古今中外关于中 国绘画等视觉艺术作品、朱砂红相关的信息。 2 、跨学科研究:运用美术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结合有色金属、宗教、 医药学领域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研究。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国内研究现状:在美术与方术之间的关系问题、有色金属领域、药物学领 域,分别有一些关于朱砂的研究成果。不过,关于朱砂红与中国古代视觉文化 的综合研究尚属空白。 研究目标:研究朱砂在历史上的应用,探讨它作为颜料、矿物质药材、有 色金属矿藏的同时,这种多重身份使它在美术史上起到了特殊作用。 特色:通过对朱砂色这种绘画材料的多重身份进行解读,揭示蕴藏在画学 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微妙的联系。通过对这种关系的解读, 可以更好地理解美术史上的相关问题。选取典型案例,通过对朱砂在历史上使 用情况的分析,借鉴艺术人类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揭示美术学现象与中国文化 思想变迁之间潜在的联系。 3 4 第一章朱砂概说 朱砂是硫化汞( h g s ) 的天然矿物,炼制水银的原料即是朱砂。在历史上, 人工通过合成硫与汞而得到的硫化汞,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银朱,以区别于天然 朱砂。朱砂在世界上分布广泛,我国的朱砂矿储量占世界领先地位。在历史上, 我国是最早使用朱砂的国度。通过对我国朱砂矿产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看到, 我国早期运用朱砂制作的艺术品,其分布图与矿产分布有一定的对应性。 一、朱砂 、i 、m 第一节朱砂、水银、银朱 朱砂是汞与硫的天然化合物,是红色的固态矿物,化学成份为硫化汞( h g s ) 。 优质的朱砂呈晶体状,晶形属三方晶系,常呈菱面体或板状。另有呈块状、粒 状、粉末状等形态,质量等级有所不同。具体色彩有鲜红、暗红及黑色。在我 国历史上它曾有很多别名,如丹砂、辰砂、赤丹、丹粟、汞沙等。淘制朱砂时 产生的最细颗粒,被称为朱膘,也曾被写作朱标、朱磲等。朱膘的颗粒极其细 腻,色度与朱砂有一定差异,呈浅橘红色,可以当作透明色使用。制备的时候, 一般用胶将其收成膏状,这样可以直接蘸水取用。 朱砂在我国,很早就由于其红色的色相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被应用到生 活与艺术创作中去。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否曾经使用朱砂等矿石质颗粒、粉末进 行面部或身体的“彩绘”,具体又呈现怎样的图案等情况,已经无法得知确切 的信息,但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朱漆文物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层 文化的木胎漆碗,出土时红光闪闪,光谱分析其成分与长沙马王堆漆器相 同2 。也就是说,我国至少在约6 ,0 0 0 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朱砂来进行装 饰。另外,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所发现的玉器和铜器都收裹在朱砂里面, 有几个坑底也保存有大量的朱砂。朱砂被大量运用在墓葬中应该与其防腐功 2 邵九华:河姆渡遗址主要考古成果,浙江学刊,1 9 9 4 年第4 期。 5 能相关。由于朱砂具有独特的鲜红色彩与药用价值、防腐效果等,朱砂也 被应用在巫术活动中。商代祭祀活动中也曾出现涂朱甲骨( 图卜1 ) ,或者用 朱砂书写甲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也有使用朱砂涂敷的现象( 图 卜2 ) ,此件青铜鸟首,其口部、眼部都被涂以朱砂。我国早期文献也有一些关 于朱砂色的记载,如山海经中所记录的“丹粟”就是关于朱砂的较早记录。 其中提及了十处丹粟的产地,三处为山峦,六处出于水中。周礼考工记记 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3 这里所说的“朱 指的就是朱砂。 图卜l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 局部)图卜2 四川广汉三星堆涂朱青铜鸟头 由于很多绘画材料同时兼有药物的功能,所以大多颜料都可以在我国古代 药典中寻找到相关记录,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明朝李时珍编撰 的本草纲目对朱砂有较为详细的总结与记录。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 整理了许多关于朱砂的史籍资料,非常值得参考。如:“丹砂大略二种,有 土砂、石砂。其土砂复有块砂、末砂,体并重而色黄黑,不任画,用疗疮疖亦 好然可烧之,出水银乃多也。其石砂有十数品,最上者为光明砂。其 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无杂,名马牙砂, 一名无重砂,入药及画俱善。”4 这条记录区别了朱砂的不同质地、等级,在前 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不同成色朱砂的性质分析的相当透彻。根据朱砂矿的 具体特质、等级,发挥相应的效果,如入画与入药内服的朱砂要求都较高,而 3 参见吕友仁译注:周礼译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 0 0 4 ,第5 9 1 页。 4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校点本) 第一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7 5 年1 2 月,第5 1 7 页。 6 的可以降低一些要求,最为平庸的贫矿则用以烧炼水银。作为一味中 药,朱砂有镇静、安神、解毒、明目的功效,多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烦和外 用治疗疮毒肿痛等症。本草纲目称其“甘,微寒,无毒。入火则热而 有毒,能杀人,物性随火而变。5 ,朱砂的药性在明朝已经被较好认识,李时 珍接受先贤的观点,承认朱砂药性会随火发生变化,火煅时容器密闭不佳会产 生剧毒的氧化汞,可以致命。在绘画方面,我国早期作品多为矿物质色,其中 红色主要为朱砂。 二、水银 水银:即汞,这种银白色的液体金属,英文名称为m e r c u r y ,化学符号 为h g 。汞本身独特的属性使它可以溶解多种金属,如金、银、钾、钠、锌 等等,溶解以后便形成了汞与这些金属的合金一一汞齐。人们利用汞齐对 金银等贵金属进行提纯,并掌握镀金、镀银的方法。具体是首先将金溶于 汞中成为金汞齐,涂于其它金属器物的表面,然后加热烘烤,表面合金层中的 汞被蒸发,得到的就是镀金器物,镀银方法与此相类。 我国古代在春秋时期已经能够烧制出大量水银。关于汞的提取,历史上用 焙烧朱砂和冷凝汞蒸汽的方法制取汞。由于汞是唯一液态的金属,可以融化金 银等贵金属,而且与鲜红如火似血的朱砂有着独特的关系,而朱砂与汞也确实 具有一定的药用效果、防腐功能,所以古代的人们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认为朱砂与汞都具有神奇的功能。朱砂与汞是炼丹的主要原料,古人对丹药的 倾心,使他们即使发现汞有毒,仍然坚信它象征着生命,认为可以通过服用此 类“仙药”而获得长生或者“羽化飞升”的效果。 汞也如朱砂那般,往往被用于墓葬。据括地志记载:“齐桓公墓在临 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上,晋永嘉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6 另据东 汉赵晔所著吴越春秋,曾提到春秋时吴王“阖庐死,冢池四周,水深 6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校点本) 第一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7 5 年1 2 月,第5 2 0 页。 。【唐 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 9 8 0 年,第1 4 0 1 4 1 页。 7 丈余,椁三重,倾水银为池,池广六十步”7 。可见春秋时期,沿海地区已经掌 握了采用朱砂炼制水银的技术,并且应用到墓葬中去。秦始皇的骊山墓“以水 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8 这也是朱砂灵妙观念在水银上的延续。宋代,皇帝有赐 水银给大臣入葬的礼制,主要用途为防腐。 三、银朱 一、k i 、 银朱:也写作碾朱,在我国古代又名银砂、灵砂,猩红、紫粉霜,是人工 制造的硫化汞。西方绘画颜料中,并没有由于朱砂是天然或人工而进行名词上 的区别。银朱与天然朱砂相似,都是红色的颜料,可作为印泥、朱漆的色料等, 是天然朱砂的人工替代品。其制备方法在古籍丹药秘诀、天工开物、本 草纲目中都有叙述。炼制银朱,需要使用汞与硫黄,方法是“用石亭脂二斤, 新锅内融化,次下水银一斤,大火锻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 者为丹砂。”9 是指将二斤硫磺融化后加入一斤水银,经过火煅可以得到银朱。 李时珍认为:“银朱乃硫磺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今厨 人往往以之染色供馔,宜去之。”1 0 他认为银朱的确具有性质燥烈等问题,厨师 用银朱为食品染色实在不妥。与天然朱砂相比,银朱的色相较为鲜明,在绘制 作品时更容易着染均匀,但时间久了或经太阳照射后容易变黑。 7 东汉 赵晔原著,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 0 0 6 年,第2 9 6 页。 8 西汉 司马迁:史记,卷6 秦始皇本纪,四库全书本。 9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校点本) 第一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 9 7 5 年1 2 月,第5 3 1 页。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金陵版排印本) 第一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4 年6 月,第4 2 2 页。 第二节朱砂产地与朱色艺术品分布 一、现代的朱砂矿产分布 在现代矿产中,关于朱砂的讨论往往放在汞的条目之下。汞在自然界分布 广泛,但地壳中仅有0 0 2 的汞才集中富集成为矿床,9 9 8 的汞均呈分散状态 赋存于各类岩石之中,其中大部分是朱砂1 1 。汞矿在世界上分布广泛,遍及六大 洲。国外绝大多数主要类型的汞矿床局限于环太平洋成矿带和地中海一中亚成矿 带。前者包括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秘鲁等地的汞矿床;属 后者的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的汞矿床1 2 。 我国汞资源丰富,但贫矿多、富矿少。全国十三个省( 区) 有汞的产出:分 布在武陵成矿带( 川鄂湘桂成矿带) 、昆仑一秦岭成矿带( 陕甘青成矿带) 和三江成 矿带( 川滇藏成矿带) ,集中产于川鄂湘黔桂及陕西、青海等省,但更集于贵州。 全国己探明储量的产地近9 0 处,其中贵州产地4 2 处。目前贵州省汞矿保有储 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 5 ,根据成矿远景区划工作的研究和预测,初步估计国内 尚有一定的潜在资源量”。 朱砂的现今产地有贵州的铜仁、万山、务川、开阳、丹寨、玉屏、册亨、 松桃、黄平、独山,湖南的凤凰、新晃、保靖、衡东、新田、嘉禾、资兴,重 庆的酉阳、秀山,四川的盐源、雷波,广西的南丹和云南的巍山、昌宁、滕冲、 蒙自、永平等地h 。 朱砂在我国古代的出产情况 朱砂的开采,总体是随着探矿能力、生产能力发展而逐渐扩大产量与开采 范围。禹贡曾记载先秦时荆州进贡过丹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 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1 5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 “参见重金属一汞,中国有色冶金,2 0 0 5 年第4 期。 1 2 参见曾若兰等著:中国汞矿,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8 8 年,第1 页。 ”曹鸿水,韦天蛟:我国汞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中国地质,1 9 8 6 年第4 期。 “刘艽,吴家荣:本草朱砂产地的考证,中药材,1 9 9 9 年第1 2 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卷1 2 9 ,四库全书本。 “丹,巴越之赤石也。1 6 可见秦汉之际,丹砂主产于巴越之地;汉代主要产于 涪陵、谈指( 贵州桐梓) 。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认为“( 朱 砂) 乃出武陵、西川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巴砂。”1 7 图卜3 中国汞矿资源情况及分布示意图1 8 唐代时,因为丹砂主产于湖南辰州,所以也称为辰砂。并且湖南、广东、 广西等省也有出产。北宋朱砂产地比较广泛,可谓分布于九州。明初,我国最 大的贵州万山汞矿已开始开采,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初惟贵州大万 山长官司有水银、朱砂场局。1 9 李时珍认为,辰州、锦州所产的丹砂质量上乘, 地属古锦州的麻阳出产的朱砂最优质,为箭镞砂。 三、我国古代朱色艺术品分布简况 上古时期的漆器主要色彩为红和黑,其中红色即朱砂色。从西周至春 秋时漆器的出土地点,大体可以勾画出这一时期生产和使用漆器的范围: 西起陇东,东至鲁中,北抵燕山,南达长江两岸。除和商代一样,在棺椁、 车马器和武器柄部、盾牌涂漆外,日常生活器具中的漆器明显增多,质量 “ 东汉 许慎撰, 清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中州吉籍出版社,2 0 0 6 ,第9 页。 ” 粱 陶弘景撰,尚志钧辑校:本草经集注,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 9 8 5 ,第1 6 4 页。 “参见中国金属新闻网:h t t p :删m e t a l n e w s c n y s s h o w 一3 7 4 3 4 0 1 h t m l 1 9 清 张廷玉等撰:明史,卷8 1 ,四库全书本。 l o 璃河出土的漆器保存较好。器表多有彩绘, 多为朱地褐彩或褐地红彩2 0 。 江南地区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发现最早漆器的地区,时间为新石器时 代前期,地点有两处,第一是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和缠藤篾朱 漆筒形器,距今约7 ,o o o 年左右,第一是江苏常州好墩出土的漆筒形罐 和喇叭形漆器等,距今约5 ,5 0 0 年左右。 图卜4 战国漆器出土地点分布图。 战国时期的漆器除了楚国、蜀地、秦国的以外,还有山东栖霞出土的战国 漆篾片等。北方所出漆器寥寥的状况,很可能是漆器制造业不很发达的真实反 映2 2 。 秦代漆器的制造,仍以长江中游出土的遗物为代表。如湖北云梦睡虎地秦 墓群、河南泌阳官庄村、广州西村秦墓等。西汉早期漆器在偏远地区也有发现, 如昆明小板桥羊甫头村出土漆器、贵州罗泊湾、广州三元里与黄花岗汉墓等。 “参见陈振中:先秦手工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8 年3 月,第6 2 6 6 2 7 页。 2 1 马文宽:略谈战国时期的漆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 9 8 1 年0 0 期。 2 2 邵学海:先秦艺术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1 0 年3 月,第3 5 7 页。 西汉中期的漆器,以江淮间出土最多,特别是扬州最为集中。传播范围扩大, 今广西、贵州、甘肃,乃至朝鲜平壤均有汉代漆器出土2 3 。西蜀成都、广汉郡, 是汉代生产漆器的中心,三国时期生产仍然延续2 4 。 通过对朱砂产地和以朱砂为主要颜料的艺术品分布地区进行研究,可以看 出朱色艺术品在朱砂主产区分布较为密集,不过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 朱砂颜料与相关艺术品也进入其它地区。 ”参见邵学海:先秦艺术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1 0 年3 月,第3 7 5 3 7 9 页。 “参见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6 3 页。 1 2 第二章朱砂红的视界上古时期 朱砂早在原始时期即已经为人们用作红色颜料,与红色本身的波长以及神 秘信仰相关,可以说是一种共通的色彩本能。但后来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 划分为三条线索,一是因为它红色的色彩与血色联系起来而与生活饮食器等工 艺美术、人物绘画、墓葬艺术以及医药结合;二是因为它本身的红色因素与火 色联系起来,而被纳入到我国古代产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去,与不同朝代崇尚 的主要色彩相关,并因此影响人们服饰用色、礼器用色、生活用品等工艺美术。 三是由于朱砂本身有一定的防腐效果,所以在墓葬艺术中几乎不问断地可以见 到它的形影。另外,由于朱砂本身还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炼烧出水银,这种属性 使它与医学、道教炼丹术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绘画 的用色等方面。 我国的绘画等视觉艺术,自从上古直到汉朝,一直以红黑为主色,黄白蓝 绿等色彩居于少数,总体色调偏暖。诚然,红色在原始时期曾经是世界多地原 始人类共同的色彩取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地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存 状态以及文化、制度等原因而产生分化。我国的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中,应用 最为广泛的红色颜料从远古的赤铁矿粉转变为朱砂,并且延续了相当悠久的历 史时期。 一、原始时期 第一节上古时期的艺术现象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红黑两色是人类最先使用的色彩。从史前时代 到旧石器早期,世界各民族皆有在死者遗体周围撒放红色矿粉的习俗。如 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发现有赤铁矿粉,在人骨化石胸部发现有赤铁矿块,还有涂 着赤铁矿粉末而成砖红色的石灰岩砾石2 5 。当人们发现艳红的丹砂后,则把朱砂 ”参见贾兰坡:山顶洞人,龙门联合书局,1 9 5 1 年。 1 3 同某种永恒的观念发生联系。龙山文化陶寺类型的墓葬,往往把朱砂撒遍全身2 6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i 区发掘的m 2 ,墓底铺垫的朱砂竟然厚达6 厘米2 7 。商代 与西周的高规格墓葬情况也往往有朱砂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我国,世界 上诸多地区的早期墓葬都有类似现象,如美洲玛雅文化也有朱砂涂壁的现象。 可见朱砂与墓葬的关系,其发源极其久远。 我国漆艺使用朱砂颜料具有悠久的历史,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文 化层中出土的木胎漆碗( 图2 一1 ) 迄今已有六千多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的女神头像,出土时颜面呈鲜红色,眼眶、面颊显著,唇部涂朱。这说明,至 迟在红山文化时期便已出现了唇部涂朱的现象,年代距今约5 ,5 0 0 年一5 ,0 0 0 年左右。女神庙中,还曾发现绘有赭、红、黄、白色交错几何形纹饰的壁画残 块2 8 。 图2 1 河姆渡文化朱漆碗 二、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 夏商周三代把朱砂色与血液的色彩相联系,既用做祭器、生活用器的红色 颜料,也应用在墓葬之中。朱砂与墓葬之间的联系在后世中不断被流传、演变。 具体形式由抛撒粉末发展到使用朱砂来进行艺术品的制作,如棺椁的漆绘、荒 帷的染色、帛画的绘制等。 ”参见高天麟,张岱海: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 9 8 0 年第1 期。 ”杨国忠, 刘忠伏:1 9 8 0 年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 9 8 3 年第3 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 9 8 6 年 第8 期。 1 4 ( 一) 墓葬、器物染色 夏商周时代的墓葬中,有用朱砂撒盖逝者的考古实例。河南安阳殷墟发现 的甲骨文字中有用朱色和黑色书写的文字;经化验,在甲骨上书写的文字,红 色是朱砂;殷墟妇好墓出土一套臼柞,为研磨朱砂的用具。显示“淘澄飞跌”2 9 一整套研磨加工方法很可能在商代之前便早己形成,使用朱砂的范围也日趋扩 大3 0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质剑饰器,表面覆盖着厚薄不一的朱砂。 图2 2 二里头文化夏代涂朱玉璋 我国甘肃地区出土的石器时代墓葬中即发现有丹砂、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 青海乐都柳湾原始墓地中也发现有朱砂。与这种红色矿物相联系的神秘信仰一 直流传到后代。西汉时代的墓葬,如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棺液中都 发现有固体丹砂。古人迷信朱砂、水银、玉器的防腐作用,往往把朱砂填塞在 存放玉器的箱盒中,或者用朱砂染成的红色丝绢包裹玉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 址出土的夏代玉璋,器形一般有多组扉齿,多刻有细线纹饰。现藏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一枚玉璋( 图2 2 ) 形体较大,表面涂有朱砂,有着浓厚的 宗教意味。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时期的宫殿遗址中,发现许多玉器和铜器被 裹在朱砂里,还发掘了三个铺有大量朱砂的坑,可见当时已大量开采朱砂;同 时出土的龙纹陶器,线条内也涂有朱砂色,证实早商时期已用朱砂作颜料。 ( 二) 漆器 2 9 淘澄飞跌:指备置矿物颜料的方法。“淘”,即将原料研碎,用水洗去泥土:“澄”即用乳钵研细,兑胶 后候其沉淀;澄清之后,浅淡的色彩上浮,把它吹漂开去,叫“飞”:“跌”即针对飞后留在中部和底部 的重色,再把碗盏跌荡,留下重色。 ”王进玉,王进聪:中国古代朱砂的应用之调查,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 9 9 9 年5 月。 “礼制艺术一重要的特点是,每当中国古代有一种新材料或新技术创新, 它总是毫无例外地被吸收到礼器传统中来,并成为其专有的“财产。”3 1 漆器也 如玉器、彩陶、青铜器那样,在创制之初即凭籍优秀的品质而被统治阶级运用 到礼器中。 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道:“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漆 其外,而朱画其内。”3 2 彭德教授认为漆器外黑内红的色彩配置是在使用原始祭 器祭祀时发现的色彩效果,认为祭器盛放血液献祭,器身表面的血液凝固后呈 黑色,而内部盛放新鲜血液,所以外黑内红3 3 。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从周朝 到秦汉的漆器大多以红黑色为主色,色调暖红。除了朱砂红与血色确有相似性 之外,漆液本身凝固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品质良好的天然生漆为乳白色粘稠 液体,用它髹涂物体后的成膜过程中,其色彩会渐渐变红、变紫,并成为坚硬 的黑色漆膜层。所以,人们对生漆有“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 的描述,而 这与血液变黑也有一定相似性。 当古代的人们能够很好的利用漆这种黏稠的物质之后,就把漆与朱砂结合 起来。漆可以保护器物,尤其是木制品;同时漆也可以使朱砂更好地附着在器 物的表面,不会轻易脱落,同时使漆色摆脱了以往的单色性质。 大禹时代的漆器首先是作为祭器使用的,由于年代久远,实物罕见。后来 随着生产的发展才用作饮食器、日用品。商代初期,我国使用鲜艳、稳定的朱 砂作颜料已比较多见,漆绘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如河南安阳西北岗发掘的四 个殷墟大墓中,发现数量颇多的雕花木器皿、涂朱花土,印痕上是鲜丽的 朱红色。花土是由于木制器物已经无存,只剩存薄薄的一层漆皮,所以要连带 周围的土壤一起保存。从花土的印痕上可以看出器形有棺板、豆、彝、鼓、 盾等,其中鼓的漆饰为红底黑纹。南京博物院藏虎纹花土( 图2 3 ) 为虎的 侧面图像,纹饰精美,具有商代晚期花纹图案的典型特征,色彩为朱砂红。在 长安斗门镇普渡村发现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做镶嵌装饰用的蚌泡上下围有朱漆 3 1 美 巫鸿著,李清泉、郑岩等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8 年, 第1 2 页。 ”陈明,王青译注:韩非子全译,巴蜀书社,2 0 0 8 年,第7 l 页。 ”彭德:中国美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第6 2 页。 1 6 图2 3 殷墟虎纹花土 气 加以涂朱,北京 胎已朽,螺钿周 图2 4 西周兽面凤鸟纹漆器花土图2 5 长沙出土战国人物漆奁 周朝的墓葬,尤其是东周有较多的漆器出土。如湖北江陵雨台山发现的东 周楚墓中,一件随葬漆豆的盖与盘合成一只形成生动的鸳鸯,各部分都用朱、 金、黄等色描绘。在洛阳中州路发掘的春秋初期墓葬,有一件竹筐漆盖,器 盖有一层纤维织物,上施红黑两色彩绘。朝战国时期,中国的漆艺出现了一次 兴盛的高潮,尤其集中在楚国。楚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制漆工艺所需要 的材料,如调漆用的油,调色用的朱砂、雄黄以及制胎用的布,所以手工 艺和商业都比较发达。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精美漆棺,棺木外面漆层为黑底 朱表,髹漆很厚,约如铜钱的厚度,朱漆表面描绘四层花纹,除了红黑二色, “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1 3 页。 还包括了蓝色漆和紫色漆。画面色彩鲜艳,线条秀丽,极为华贵,当属于彩画 的朱寿器,沈福文先生认为,这种制度影响了汉代少府监东园秘器中的朱画制 度3 5 。 河南信阳、湖南长沙都出土大量战国漆器,内容包括祭器与酒器,日用家 具、器具,乐器,车马漆饰,金银彩绘棺板等。战国时期漆器的色彩,大多是 在黑漆地上,描绘粗细朱红漆的花纹,有的是朱红漆地描绘黑漆花纹等方式, 显得鲜明温暖、壮丽大方。但在奁、盘、羽觞等物品中入漆色彩更加丰富而又 和谐雅致。彩绘内容情节生动,图案复杂美丽。长沙楚墓群出土了很多漆木棺, 杨家湾与广济桥的最完整,外髹黑漆内髹朱漆3 6 ,与夏禹时代的祭器色彩模式相 同。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也是丰富多样,发现的漆棺,外棺外表以黑 漆为地,绘朱漆、金黄色涡纹、云纹,内壁髹朱漆。内棺( 图2 6 ) 外表以朱 漆为地,遍饰黄、黑色花纹,内壁髹朱漆。漆绘对于楚人来说远不止于保护与 装饰器物的作用。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的特征,与楚国崇拜太阳,自称 火神后裔,以及浓厚的巫文化相关。比如其棺壁的漆画内容与繁缛的纹样、升 腾的动感体现出生命的律动和宇宙的渺茫神秘。 图2 6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漆棺及局部彩绘 ”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1 4 页。 ”参见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2 2 、2 8 页。 1 8 图2 7 云梦睡虎地秦墓彩绘风鱼纹漆盂 竹胎、 鸟纹、 ) 就是 的凤鱼 汉代承袭楚国重丧葬的风俗,而且亲王贵族死亡,常有东园秘器的赠 予,内中的朱画云气棺,即漆棺加朱绘花纹3 7 。两汉漆工艺的制作也承继楚 国漆器的传统,精益求精,趋向华丽的髹饰,而且有完整的工序与制作的 记事铭文。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使用了类似沥粉贴金的作法使用 油彩描绘花纹,其绘制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黑底彩绘棺使用了灰、 粉绿等偏冷的间色及带有间色的暖色调子;朱底彩绘棺( 图2 8 ) 则内外 通髹朱红色漆,主体花纹使用黄、棕黄、褐、棕等偏暖的色彩进行绘制, 图案为云气流转中的奇异图景。马王堆汉墓也出土了许多生活用器,云纹漆 具杯盒( 图2 9 ) 为椭圆形斫木胎,器内和盖内均髹红漆,器身与器盖则在 黑褐地上以朱漆和黑漆绘制云纹、漩涡纹与几何图案。上下口沿均红漆书 “软侯家”三字,耳杯内部中心的红地上有黑色“君幸酒”三字。这件具杯盒 不仅色彩鲜丽,漆绘精美,而且整套酒器的设计也非常巧妙,漆盒里面放置七 件耳杯,六件顺叠,一件反扣,尺寸合宜,收纳方便。云纹漆案( 图2 1 0 ) , 出土时案上共置5 个盛有食物的小漆盘、2 个漆卮和1 个小耳杯,耳杯上是1 双竹筷,模仿了墓主生前用餐的陈设。 ”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第3 3 页。 1 9 图2 8 马王堆1 号汉墓朱底彩绘漆棺盖纹饰 oo 0o 图2 9 马王堆汉墓云纹漆具杯盒 图2 1 0 马王堆汉墓云纹漆案鹪 3 8 图2 8 、2 一1 0 见沈福文编著:中国漆艺美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5 月。 2 0 ( 三) 壁画 关于宫室壁画,1 9 7 5 年殷墟小屯村发现建筑壁画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 墙皮上绘出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3 9 。根据商朝早期已经掌握精致的朱 砂研磨技术以及古人对红黑组合的偏爱来看,这种红色很可能即是朱砂。孔子 在周代明堂也见到有一些壁画。秦代宫廷壁画车马图现存于陕西秦都文物 管理委员会。这幅壁画为泥底设色,残高1 0 8 米。以墨线勾勒轮廓,用笔简 洁流畅,造型生动;设色方面采用平涂与晕染相结合的方式,所用颜料为饱和 度很高的钛铁矿、赤铁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瑰丽明艳。 壁画也是两汉时代很普遍的艺术形式,但宫室壁画已经随着建筑本身的消 失而漫灭无存。我们目前可知的汉代壁画,一般多指墓室壁画。从汉代起的历 代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赭、黄、大红、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的 大量运用,可见当时人们对颜料的发现、开采、研磨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汉墓 壁画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毛笔是主要的绘画工具,朱、绿、黄、橙、紫 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性质比较稳定,因而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在发现之时一般 都能保持鲜艳的面貌。西汉前期的南越王墓前室顶部及四壁,有朱墨彩绘的卷 云纹壁画,图案弯曲缭绕,装饰效果颇佳4 0 。辽阳金县营城子东汉墓室壁画,以 墨线勾勒,再采用青、黄、朱、白、赭等矿物色平涂施色。嘉峪关汉墓画像砖 也有朱砂画面。东汉绘画仍然以红为主色,色彩趋于丰富,冷色出现已经较多。 1 9 6 0 年发现于河南的密县打虎亭二号东汉晚期墓,壁画内容丰富,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秋服装搭配培训
- 父母快乐成长课件
- 有趣符号的认知与应用
- 家长小讲坛课件
- 办税大厅礼仪培训
- 课件更新Office问题
- 课件显示框教学课件
- 礼服乐理考试题及答案
- 劳务派遣考试题及答案
- 朗诵艺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玉米收获机械技术课件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件
- 2025年中航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B54∕T 0275-2023 民用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 办公室设备领用管理制度
-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内嵌视频)
- 多发性结肠息肉的护理查房
- 2025至2030年中国环保胶黏剂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
- 自动生成的文档-202504081202-7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