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学专业论文)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坎坷的浪漫冯虿文学历程新解 中文摘要 坎坷的浪漫 一一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中文摘要 冯至是深受德国浪漫主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他也是中国现当 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理念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创作之路是坎坷的,先后经历了 几个阶段,首先是对浪漫主义的尊奉,在德国浪漫派的影响下,其创作方法遵循了浪 漫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创作精神紧紧围绕浪漫主义的核心,他在这一时期写出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名篇。随后,由于社会的和自身的原因,他背弃了浪漫主义的创作之路, 走向浪漫主义的反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创作迷失了方向,甚至牺牲自己的思 想以迎合一时的意识形态的需要,这不仅是冯至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而且也 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最后,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深刻反思自己一生 创作的基础上,又重新回归到浪漫主义的传统之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同时,他 在晚年开始重新关注自然,并积极思考人与自然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思考具有一定 的精神生态意义。但是,冯至最终的回归毕竟为时过晚,这次回归并没有能够在他一 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键词:冯至;浪漫主义;复归;精神生态; 作者:卢婕 指导教师:鲁枢元 a b s t m c t f m s t m t ei 沁m 柚t i c :n e we x p l a i n a t i o no nl i t e r a t u r ej o u m e yo f z h i f e n g f r u s t r a t er o m a n t i c : n e w e x p l a i n a t i o no nl i t e r 咖r ej o u m e yo f z h i - f e n g a b s t r a c t z h i - f e n gw h oi s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 b yg e m a l lr o m 觚t i c i s mi sa i li i i l p o i r t 锄t 而t e ri i l m el l i s t o 巧o fc m n e s el i t e r a n 聆h ei sa l s oo n eo fm ep i o n e e ro fr o m a l l t i c i s ml i t e r a t l l r e c r e a t i v e l e o r ) ,i nc l l i n e s em o d e ml “e r a t u r e h i sl i t e r a t i l r ej o u m e yi sf i m s t r l t e t h e r ea r e s e v e r a l s t a g e so n ea r e ra n o t l l e r f i r s t l y ,e n s l l l i n er o m a n t i c i s m u n d e rt l l e砌u e n c eo f g e 肌锄r o m a i l t i c i s m ,h i sw o r k sf o l l o wt l l eb 嬲i cp r i n c i p l e so fg e m a l lr o m a n t i c i s m t h e s p i r i to fl l i sw o r k si sa j s o 锄o n gt l l ec e n t r a lt l l o u g h to fr o m a n t i c i s m i n “sp e r i o d ,h e f i n i s h e sm a l l yp o p u l a rw o r k s t h e n ,硒s o m er e a s o i l so fs o c i a la j l dl l i s o w n ,h eb e t r a y s r o m 觚t i c i s m l e o r y ,a i l dg ot ot l l en e g a t i v eo fr o m 锄t i c i s m i i lal o n gp e r i o d ,h el o s t sh i s d i r e c t i o na n de v e ns a c r i f i c el l i st h o u 曲t st 0c a t e rt om en e e do fi d e o l o g y i ti sn o to i d y 趾 i r n p o r t a n t 删n gp o i n to f1 1 i sl i t e r a _ t u r e ,b u ta l s oag r e a tl o s s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a tl a s t ,i n t h e19 8 0 sa n d19 9 0 s ,o nt 1 1 eb 硒i so fr e f l e c t i n gl l i sw r i t i n g ,h er e t 啪st 0t h et m d i t i o no f r o m a i l t i c i s m ,a n dc o m p l e t e ss e l f - r e d e m p t i o n a tt h es a l l l et i m e ,h ei sa l s oc o n c e m sa b o u t n a t u r ei no l d a g ea i l dp o n d e r ss o m eb a s i cp r o b l e m sa b o u th 啪a l l 绷dn a t i 鹏t h em o u g h t s h a v eal i t t e rs i 咖f i c a n c eo fs p i r i t 砌e c o l o g y h o w e v e r ,t h el a s tr e t l l mw h i c hi st o ol a t ei s n o ti m p o r t a n ti nh i s 、o r k sd u r i n gm sl i 矗暑t i m e k e yw o r d s :z h i - f e n g ;r o m a i l t i c i s m ;r e n i m ;s p i r i t u a le c o l o g y l i w 订t t e n b y :l 坷i e s u p e r v i s e db y :l u s h u y u a n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引言 引言 作为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奇葩,冯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之 一。他继承了德国浪漫派文学传统的精神。在此基础上,他凭借其对浪漫主义的理解 进行文学创作和文艺研究,对中国文学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导言中给予了冯至“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的评价,这荣光伴随着冯至几乎横跨了他的整个生命。如果从西方文学理论的定义来 看,冯至可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罕见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由于早年对德国文学 的热爱,加上后来留学德国,深入到德国文化传统当中,因此,冯至的诗歌创作曾受 到德国浪漫派的深刻影响,他几乎是对这一传统的中国式延续。 国内对于冯至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不仅有多个版本的冯至传记,而且还有 大量关于他的研究论文,他也曾经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过广泛关注。其中,无论是 批评家还是传记作者,都对他人生当中的几次转变最为重视。尤其是他在创作道路上 的反复,也成为中国近代文学是上的经典案例。他从浪漫主义走向其反面,再回复到 浪漫主义的过程是研究者们共同思考的问题之一。冯至在其创作中经历过较大的转 折,在这些转变的背后藏匿着深刻的历史、社会以及思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值得 研究和思考的。 众所周知,浪漫主义兴起子1 8 世纪后期,起源于德国,随后发展至英美,成为 一股风靡全欧的文学思潮。与启蒙主义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反,它厌恶工业文明和科技 文明以及现代性所崇尚的理想,它热爱自然,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并希望寻回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旧梦。它对当时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现代工业思想基本上持批判的态 度。浪漫主义诗人里尔克曾说过“寻找自然,也就是寻找自己”1 ,后来的德国浪漫 派作家则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回归传统、回归乡土、回归自然、崇尚真挚心灵的 强烈愿望。由此看来,当代生态主义文学也是继承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 可以说,浪漫主义对冯至的影响深远。从早期对浪漫主义的醉心与痴迷,到中期 对浪漫主义的遗弃与背叛,再到晚年时对浪漫主义的再度信奉与回归,冯至在他的文 1 鲁枢元主编: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的学术资源库,上海,学林出版社,2 0 0 6 年半,第5 3 l 页。 l 引言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轨迹。浪漫主义是浸没于冯至内心深处的精 神,而非仅仅是存在于他创作中的表象之中。浪漫主义本身已经成为他潜意识当中某 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并且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他的创作,甚至是他对整个世界的观点。 即使是在1 9 世纪4 0 年代后期,他逐渐背弃浪漫主义道路的时候,仍然能够在他的很 多作品中看到浪漫主义的影子,只是他自己不愿承认这种影响。但是这并不能抹去浪 漫主义在他心中刻下的烙印。 所以,到了7 0 年代末期以后,他又再次回归到浪漫主义的传统之中,如同经历 了一场洗礼,这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再次回到浪漫主义的情感世界。并且多了几分理智 和思想。虽然他无法再把这种回归的情愫完全转化为创作实践(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 遗憾) ,但是最后的回归更加证明浪漫主义在他灵魂深处留下的永恒印记。而且,在 最后的回归中,他的思想和创作还向生态和自然靠拢,他在作品中尽可能地表达出某 种理性的、掺杂着浪漫式的情怀的思索。 最终,冯至在自己的坎坷的创作之路上,勾勒了一副动人的图景。其中并非全都 是艳丽的鲜花,而且还充斥着荆棘与顽石,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让这位浪漫主义诗人 充满了令人着迷的色彩,对他的评价也充满着矛盾和困难,他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反 思之处。所以,对冯至的评价也具有某种内在的复杂性。 2 坎坷的浪漫冯罕文学历程新解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与其说浪漫主义对冯至的影响在他心底留下了永远难以擦去的印记,倒不如说这 是冯至灵魂深处对浪漫精神天生信仰的呈现。 在他眼里,浪漫主义充满了令人迷醉的芬芳。他心甘情愿地拜倒于浪漫主义所创 造的奇幻世界。在那里,他能够感知自然正在向他倾诉最真挚的热情,他的灵魂驰骋 于最纯真的宇宙。一旦浸没于真正的浪漫主义的境界之后,他便看到了自己的意象, 那是抛却污浊与泥泞之后的纯真,自然向他展开了最完美的华丽。 第一节,德国浪漫派的精神特质 如勃兰兑斯所言,德国浪漫主义的创作观是一种心理学意义上的文学观。注重对 心灵世界的探索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德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们往往用质朴的、 纯真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对自然和整个世界的理解。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来看,德国浪漫派从自然中重新发现人类心灵和精神的抒 写方式,即“从矿石中重新发现人类心灵的力量”1 ,也可以被视作一种推动人类心 灵重归自然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还可以被理解为探索人类灵魂深处埋藏着的真实 内宇宙与自然精神的过程。正如德国浪漫派诗人施勒格尔所说: “浪漫诗是渐进的汇总诗。它的使命不仅是要把诗的所有被割裂开的体裁重新统一起 来,使诗同哲学和修辞学产生接触。它想要、并且也应当把诗和散文、天赋和批评、艺术诗 和自然诗时而混合在一起,时而融合起来,使诗变得生气盎然、热爱交际,赋予生活和社会 以诗意只有浪漫诗能够替史诗充当一面映照周围整个世界的镜子,一幅时代的画卷。也 只有它最能够在被表现者和表现者之间、不受任何现实的和理想的兴趣的约束只有浪漫 诗才是无限的,一如只有浪漫诗才是自由的,才承认诗人的随心所欲容不得任何限制自己的 法则一样”2 可见,浪漫主义的基本理想便是在文学、人以及自然之间找到一个更完美的平衡,最 1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 ,刘半九译,北京,人民文学f l j 版社,1 9 8 1 年版,第1 3 页。 2 【德】施勒格尔:浪漫派风格一施勒格尔批评文集,李伯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7 l 页。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诗意、自然的诗意以及人与自然相处时的诗意。诗人能够在这种自 我与自然的平衡中驰骋,并实现精神的自由之境。 首先,在心灵回归自然这个层面上,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同他们的哲学家一样, 从一开始就肩负起某种重任。对于诗人而言,他们的责任就在于从人类心灵这座巨大 的矿坑中挖掘出最原始、最天真的元素,并使其对应于自然界的万物。尤其是,当他 们把人类精神中最为炽烈的部分还原到自然当中的时候,他们诗篇所表达的感情也同 样达到高潮。激烈的情感让心灵同自然胶着在一起,让尘封于心灵之上的污垢被剥离 开。 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描绘自然、赞美万物的时候,通常饱含着极大的热情。在 对自然的追溯上,他们往往怀有强烈的渴望,甚至表现出极其迷乱的、痴狂的心理状 态,在自然之神的感召下,诗人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一般充满“斗志 。无论是积 极的浪漫主义或是消极的浪漫主义,在回溯自然这个问题上,他们所展现出的是相似 的心理特征。 因而,德国浪漫派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便是将人类心灵还原于某种自然状态,并 从中发现人类精神的真正面貌。在奇美、瑰丽的自然万物之下,找到人类心灵的最佳 栖息地。 除此以外,德国浪漫派对内在人性的发掘也指向自然,他们习惯于将人们内在的 心理世界同外在自然相互沟通,不仅在外部世界中寻求精神的平衡点,同时也在内心 深处找到那些被遮蔽的纯真。他们让这些被遮蔽的东西在诗歌中闪现出光辉,无论是 荷尔德林、施莱格尔还是诺瓦利斯,他们诗歌中放射出的光彩,全都昭示自然在心灵 深处刻下的烙印。文字所表达的并非仅仅是字面意义,更确切地说,诗人用文字勾勒 其心中最完美的自然和宇宙。 受这种创作风格的影响,德国浪漫派诗歌几乎无一例外地将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在 自然与心灵之间架设起桥梁,桥梁的一端连接着广袤自然,而另一端则直至灵魂深处 的幽暗之地,在那玄妙、空灵的世界,诗人能够感悟到最原初的自然,他们摆脱某种 矫揉造作的观念和市侩理性的社会,勇于“逃向非理性的精神家园:“他们渴望从 当时人为的社会结构中逃出来,逃向自然去。1 无论最终是借鉴于古希腊的文学传统, 1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 ,刘半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4 7 页。 4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还是依托在民族无意识精神的领域,这些浪漫派诗人都最终走进灵魂的渊薮,这也是 他们最初的目的,即从心灵的最深处查明人类迷失自我精神的原因,并将不断堕落的 人类精神从幽秘、被遮蔽的状态中拯救出来,走上通往自然之路。 所以,德国浪漫派诗人的另一个精神特质便是力图从人类灵魂深处将某种本真的 情感挖掘出来。这也可以被视作他们所背负的责任。诗人的自我价值也是在这个层面 上得以升华的,他们的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某一民族象征,其原因也恰在于此。否则, 他们所创造的诗篇就只能被当作低级的宣泄、或是苍白的口号。也正因如此,德国浪 漫主义诗人的抒情气质往往带有某种拯救的意味,就像浮士德博士所追求的那样,他 们希望最终完成某个壮举,看似消极的态度却蕴藏着不可抵挡的激情。 正因如此,对自然的向外追溯和对心灵的向内探寻,成为德国浪漫派诗人的两个 重要的精神特质。一方面,回归自然让诗人从惶惑中找到超越自我灵魂的方式,并且 让他们重新看到人类精神的出路;另一方面,发掘心灵深处最质朴、最原始的情感, 则是为回归自然之意找到最为充分的证据。最终,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永恒的自 然”1 ,并以此来唤醒那些失落的人类的精神,以及被隔绝的心灵与自然的通融。 第二节,冯至对浪漫主义的理解 德国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影响了其后无数文学家的创作,这其中就包括当代中 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冯至。 冯至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的理解,集中地体现在他对诺瓦利斯的认识中。冯至留学 德国时期,就读于海德堡大学,他的博士论文正是关于诺瓦利斯的:自然与精神的 类比诺瓦利斯的文体原则。现在看来,这本博士论文虽然并非是一篇上乘之作, 但是,对于中国当代诗人和批评家而言,这已经是较早、较为完整且较为系统的对外 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阐述和研究。在这本论文中,冯至对诺瓦利斯及其所 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自然精神推崇备至,在他看来诺瓦利斯既是诗人同时又是哲学 家2 ,他将自己的诗歌同对人与自然和宇宙关系的哲学式的思考结合起来:“作为一个 1 【丹麦】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 ,刘半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4 7 页。 2 冯至:冯至全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页。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诗人,诺瓦利斯并不满足于单独地写诗,而是更多地企求把科学和世界加以诗化。1 诺瓦利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康德以及费希特等哲学家的影响2 ,他的诗歌也充满着 哲学般的思考。但是他并不完全因袭这些前辈在哲学方面的观点,相反,他更愿意相 信某些先验的、同感觉有关的东西,尤其是在诗歌中时时涌现出的难以言说的神秘感 觉。 因此,冯至认为,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首要特质便是将诗歌的抒情性同哲学 对人与世界的思考结合起来,这些诗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化的情感及其对世界的 体验,更注意从哲学和思想的深度对人类与世界做出解释,他们的创作则像是以诗的 形式来表达丰富的哲学思想:“诺瓦利斯感到,他的使命是构建一个原初的世界,对 一切科学都追溯到最终统一的源头,召唤黄金时代的到来,并建立一个新的宗教。所 有这一切皆依凭于他诗意的“心灵”的力量。”3 准确的说,冯至眼中的诺瓦利斯更像 是一个柏拉图式的哲学家。诺瓦利斯是将哲学命题用诗的语言来表达的,从诺瓦利斯 的诗篇中,冯至看到的是他的思想轨迹和生命追求,他的更能够引起人们对人与宇宙 问题的思考,是一种超越美学范畴之外、对生命本真问题的思考。正如韦勒克所评价 的那样:“诺瓦利斯关于诗歌,还是谈出一些一己之见;谢林理论,他添上一层较为 神秘的意味,而且更明显地将它同诗歌为梦境和童话的特殊诗歌概念联系起来。 4 这 也是对浪漫主义的一个相当形象的描述,表现了浪漫主义的内在激情。 冯至对诺瓦利斯思想的理解,概括了他对整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解。他从诺 瓦利斯身上看到了整个德国浪漫派文学的创作思想和风格特征。例如,在文学同神秘 主义之间的联系方面,诺瓦利斯的诗让冯至超越诗歌本身,在诗意所构筑的世界之外, 冯至将他对浪漫主义的理解驰骋于广袤的宇宙,他看到诺瓦利斯诗歌中隐藏着的浪漫 主义者对时间、空间以及整个自然的诠释。冯至看到,诗歌中所表现的绝不仅仅是诗 人个人的体验,还包括更为深广的思想,从德国浪漫派诗篇中,他所读到往往是沉重 的、带有强烈思辨性、哲理性的东西。他甚至将诗人与思想家相并列:“这种观看、 这种情感和思维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其他许多思想家,例如在赫拉克利特、圣保罗、 1 冯至:冯至伞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页。 2 参见,j 觚ek n e l l c r :n o v a l is o t l l e rw 时o u t n i k o l a sk o m p r i d i s 【e d )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b m 柚t i c s l t i ,r o u t l e d g c ,2 0 0 6 , p 1 9 8 1 9 9 3 冯至:冯至伞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4 页。 4 【美】雷纳- 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1 0 6 页。 6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老子和中世纪的神秘主义者的作品中看到”1 ,如此一来,诗人便不再仅仅停留在感 性的、自我意识的层面,诗歌所表现的意象和思想同思维、逻辑等联系起来,并且以 某种神秘主义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 超越个人性的诗歌创作,并非德国浪漫主义的全部精神,冯至看到,德国浪漫派 诗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还伴随着对内在心灵世界的探索。走向内在灵魂和心灵,是 冯至对德国浪漫主义的更深层的理解。 在冯至眼里,诺瓦利斯最终走向了魔幻般的内心世界。他认为,诺瓦利斯对内心 世界的回归,同他对自然的追溯是同一个过程:“通往自然的道路也就是走向内心之 路 2 ,诗人眼中的自然是一种“超验的自然”3 ,自然与诗人的心灵处在同一个层面, 自然本身浸润于诗人的内心和灵魂深处。 浪漫主义走向内心和回归自然的创作精神,也影响了冯至本人的创作。他对诺瓦 利斯的理解决定了他一生最基本的创作思想,这也成为冯至内心深处某种根深蒂固的 创作基石。从他写就博士论文起,冯至便走向对浪漫主义的尊奉之路。在他早期的作 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查知浪漫主义精神对冯至心灵的影响。 冯至在他著名的十四行集序言中讲到:“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4 正 是对心灵与自然和宇宙之间关系的体验,这句话既出自德国浪漫派文学思想,同时也 是出自于冯至内心深处。尤其是在冯至的早期作品当中,冯至的作品充满了对精神和 自然的体验。例如,他在十四行集第一首的结尾中就喊出这样的声音:“我们整 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5 在冯至眼里,人的生命与自然界的一切现 象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人类生命所承接的精神力量,自然万象连结着人类心灵的 跳跃。冯至的诗歌则表现他对心灵和宇宙的深层理解,其来源则是德国的浪漫精神。 总的来说,冯至对德国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其尊奉的基础上的, 甚至可以说,他的创作本身也充盈着浓郁的浪漫激情。 1 冯至:冯至伞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f ;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页。 2 冯至:冯罕余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l l 页。 3 冯至:冯虿全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l l 页。 4 冯至: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1 5 页。这首诗出自他的诗作深夜 又是深山中的最后一句,是根据歌德的诗句修改成的。 5 冯垒: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1 7 页。 7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第三节,冯至心中的浪漫精神与自然精神 冯至对德国浪漫精神与自然精神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引自然 与精神的联姻是诺瓦利斯和浪漫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思想。 1 从这句话来看,冯至对浪漫主义的理解已经达到一个很深的层面。首先,从文学 创作的角度来看,从创作初期开始,冯至的作品几乎承接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全部精神 内核。这一传承最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早期作品十四行集当中,如等待一诗 所描绘的: 在我们未生之前, 天上的星、海里的水, 都抱着千年万里的心 在那儿等待你 如今一个丰饶的世界 在我的面前, 天上的星,海里的水, 把它们等待你的心 整整地给了我。2 当诗人的心灵同整个宇宙相连接的时候,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像情诗的篇章都似乎在宣 扬某种思想。就像“千年万里 这样的词汇所表达的意境那样,冯至习惯于将空间与 时间放置在同一个层面宇宙这个层面,让心灵不断超越某个时间或空间的局限, 直达最广袤的宇宙,并且隶属于一个丰富的自然世界,诗人的感情同自然物不可分割, 诗人的炽烈的情感全都来源于自然。 冯至对德国浪漫主义的接受集中体现在他早期的创作当中,尤其是二、三十年代 的诗歌作品。由于在北大求学的缘故,他的诗歌的早期创作也更接近学院派的风格, 他习惯于从民间传说、童话故事当中汲取养料,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诗歌创作。例如, 在蚕马一诗中,冯至将干宝搜神记中的一则故事转化为诗歌,以温婉和浪漫 1 冯至:冯至全集( 第七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 n 版杜,1 9 9 9 年版,第1 8 页。 2 冯至: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4 3 页。 8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趸 的笔触来摹写少女与马之间的爱情纠葛。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加入对自然的 描绘,将人与动物的感情放置于自然的广袤世界,在这篇组诗每一部分的开头,都首 先是对自然的描摹: 溪旁开遍了红花, 天边染上了春霞。 我的心里燃起火焰。1 从自然走向内心,这一创作特点突出地显示了冯至对德国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继承。 自然的出场似乎成为诗歌的背景,然而它并非如传统的文学作品那样只作为背景而出 现,它由人的内心深处而生,并又不断回复到人的心灵深处。读者不可避免地被诗歌 中的自然所感动,这种感动又与诗篇所表达的人的情感相连通,从冯至的诗歌中,似 乎能看到诺瓦利斯和里尔克的影子。 冯至的诗歌创作透射出他对浪漫主义理想的尊奉。他的诗歌几乎是诺瓦利斯、里 尔克等浪漫主义诗人所创造的伟大诗歌作品的翻版,是一种中国式的翻版,他将中国 传统文化、古代思想转化为浪漫主义式的诗的语言。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通过浪漫 主义的视角来完成的,他的理解体现的是他内在的精神气质。最终,德国浪漫主义已 经沉淀为他灵魂深处所固有的东西。 因此,冯至不仅仅在创作的层面上接受了浪漫主义,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在心灵 已经完全融化在德国的浪漫主义精神当中。正像他在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 一文中所表达的对德国浪漫精神的热爱:“他( 里尔克) 开始观看,他怀着纯洁的爱 观看宇宙间的万物。他观看玫瑰花瓣、罂粟花;豹、犀、天鹅、红鹤、黑猫;他观看 囚犯、病后的与成熟的妇女、娼妓、疯人、乞丐、老妇、盲人;他观看镜、美丽的花 边、女子的命运、童年。”2 里尔克对世界和宇宙的谦恭与敬爱,深深影响了冯至的心 灵,他在不自觉中将其当作是自我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事实上,冯至本人在其诗歌 中也尽可能地如里尔克般对世间的一切表现出强烈的关怀。尤其是在他一些早期的诗 歌创作当中,这种影响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这些前期作品是最能够显现出冯至内 心深处对宇宙和自然的执着的爱,也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他灵魂深处的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精神成为冯至的内在精神气质,这为冯至日后的回归打好了基础。也正因如 1 冯至: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0 4 页。 2 冯至:冯至全集( 第四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4 页。 9 第一章,浪漫精神影响下的冯至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此,冯至才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叛离之后,再重新回到浪漫主义的精神当中,并最终 使其完成对浪漫精神的追溯。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德国的浪漫派充满了对自然的崇尚、热爱以及强烈的溶于 自然的激情,这一点,在冯至对诺瓦利斯的理解中随处可见,他认为诺瓦利斯眼中的 “关联性”也就代表了整个德国浪漫派的思想,即认为自然是一个由无数关联性组成 的同一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一思想正是符合生态思想的。 因此,冯至对自然与精神关系的思考,甚至也显露出某种生态思想的痕迹。这一 思想反映了他心灵深处所蕴藏着的另一种精神,即自然精神。这同浪漫精神是不可分 离的,自然精神作为浪漫精神的核心内容,不断地在冯至的诗歌作品和文学理论所表 达的浪漫精神的基础上深入,成为影响冯至一生创作思想历程的内在因素。 1 0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第一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从1 9 世纪4 0 年代末期之后,冯至的创作之路开始发生偏斜。由于社会的、个人 的种种原因,他开始反思自己f j 期的创作。他不仅放弃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而且 对浪漫主义的传统进行抨击,最终离开了浪漫主义的道路,走向其反面。冯至在这一 时期完成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与浪漫主义传统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其艺术成就 也无法同4 0 年代f j 期以及更早的时期相比。 冯至对浪漫主义的置疑和摈弃可以被视作是他对自我的否定,这也是他创作生涯 中的一次重大转变。在他的作品中已经很难再找到浪漫主义的影子,相反,却充斥着 意识形态的令人昏昏欲睡的说教。这也是他创作的低谷时期,虽然他在这一段时间内 获得了较高评价,但是这些主要还是对他前期所取得成就的肯定。 第一节,从“尊奉 到“叛离 冯至对德国浪漫精神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早期创作,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期的 作品来看,他基本上走了一条对德国浪漫主义的“尊奉”之路。 1 9 2 0 年,冯至考入北京大学德语系,攻读德国文学。他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的接 受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求学期间,德国的浪漫精神人对他的心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歌德到里尔克,从施莱格尔到诺瓦利斯,浪漫主义者们的诗歌往往充满着对生命的 赞誉与憧憬,同时又富含朝气与激情,这些都感染着一个文学朝圣者的心: 1 9 2 6 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知道里尔克( r i l k e ,1 8 7 5 ,1 2 ,4 1 9 2 6 ,1 2 ,2 9 ) 的名 字,读到他早期的作品( 旗手( c o f n e t t ) 这篇现在已有两种中文译文的散文诗,在我 那时是一种意外的、奇异的得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铿锵,从头到尾被一种幽郁而神 秘的情调支配着,像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像一片深秋夜里的铁马风声:这是一部神助 的作品,我当时想;但哪里知道,它是一个风吹云涌的夜间,那青年诗人倚着窗,凝神 望着夜的变化,一气呵成的呢? 1 起初,在冯至眼里,浪漫主义诗歌是一种充满了青春与蓬勃之气的创作,这也正符合 1 冯至:冯至全集( 第四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8 3 页。 l l 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他当时的心境。可以想象,一个青年诗人在初读符合其内心向往与追求的诗歌时内心 的激动,他对自己所阅读的对象怀有热切的崇拜之情,在他心里,德国浪漫诗人即是 其精神导师,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是对灵魂深处某种记忆的描绘。 因此,冯至早期对德国浪漫主义的尊崇,导致他在文学创作过程当中完全遵照浪 漫主义的风格,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活动也可被理解为是对浪漫主义的“尊奉”。如 他早期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同歌德、里尔克、诺瓦利斯等人的作品 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首先,就冯至所推崇的诺瓦利斯而言,他的诗歌中处处表现出很浓郁的宗教情怀, 尤其是在他的夜颂、虔诚之歌等篇目中,诗作几乎从头到尾表达了对上帝的膜 拜与崇尚,如虔诚之歌结尾所歌唱的那样: 哦,那时上帝会垂顾我们, 他的爱潜近我们身边, 我们渴望踏上规程, 一位天使出现在眼前, 携来了金杯盛满新生命, 给我们注入安慰和勇气; 我们也祈祷,为我们的爱人 他们即将得到安息1 上帝、天使、金杯等意象构筑了诗歌的整体语境:在上帝指引下,芸芸众生方得超脱, 正是上帝以他无限的爱垂青并赐予人以勇气和精神。诗歌给人以一种教堂般庄肃、沉 穆的气氛,在这气氛中,诗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在上帝的启示与感召下完成自我超越。 虽然冯至在他关于诺瓦利斯的论文中并没有详尽阐释诺瓦利斯浪漫的宗教情结, 而只将其落实在神秘主义的理解层面,但是,冯至在创作中却不自觉地受到了诺瓦利 斯宗教情怀的感染,很多作品中充满了西方宗教式的关怀: “上帝给我们, 只这一杯酒啊! ” 这么一杯酒, 1 【德】诺瓦利斯: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一诺瓦利斯选集( 卷一) 刘小枫编,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7 年版,第7 3 页。 1 2 坎坷的浪漫冯车文学历程新解 第- 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我又不知爱惜一一 走过一个姑娘, 我就捧着给她喝1 这首诗是在抒写爱情,却在开始就从宗教主题入手,这是冯至诗歌对诺瓦利斯接受的 一个突出表现。对西方思想的接受加上对诺瓦利斯宗教诗的理解,让冯至在创作中不 自觉地表现出宗教情怀。在诗歌中引出上帝,并以此来象征对世界的宗教式思考,这 也成为冯至的一个重要的创作风格,如雪中一诗中,开头便写道:“感谢上帝呀, 画出来这样的画图 2 ,再如,秋战一诗中,则在结尾表达了对上帝的企盼:“神 啊,我却永远望不见望不见十字架上的光灿 3 等等。因此,如果从宗教精神这 个角度来理解的话,这些诗歌所表达的冯至对诺瓦利斯所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的尊 奉,也充满着某种宗教式的信仰和情结。 显然,冯至对浪漫主义的尊奉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正如他自己所领悟的那样, 德国浪漫主义本身就包涵着丰满的象征意义,而他自己的作品也难免带有德国浪漫派 的烙印。 其次,除了宗教情结之外,冯至早期作品对浪漫主义的尊奉还表现在他对宇宙和 自然的思考上。由于本人思想上的局限,冯至对宗教的理解并没有能够达到诺瓦利斯 所代表的德国浪漫派的层面,但是他在作品中依然或多或少地表达了他对宇宙和世界 的关照: 天上啊,人间! 我望遍 东西南北, 天上沉寂, 人间纷纭一一4 浪漫主义对冯至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也让诗人得以超越自我,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并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观察宇宙和人世。 一lo 页蛳页页 m b 舳:2 第第第第版版版版年年年年 鲫鲫盼盼 9 9 9 9 社社社社版版版版育育育育教教教教 北北北北河河河河庄庄庄庄家家家家石石石石卷卷卷卷 一一一 第第第第 ( ( ( ( 集集集集全拿伞全至争至至冯冯冯冯至至至至冯冯冯冯 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最后,冯至在创作领域对浪漫主义的尊奉可以从一些诗歌意象中体现出来。例如, “永恒 一词在诺瓦利斯的诗歌中多次出现,它是诺瓦利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并 且不断复现的意象: 这爱的享受就这样延续 从永恒到永恒。 一一颂歌1 那里永恒的春天不曾在静静的原野 播撒五彩的生命? 向我们赞美永恒的安眠, 赞美永恒的夜。 一一陌生者2 一一( 夜颂3 诺瓦利斯不断地在其诗歌中表达出对“永恒 的亲睐,一方面同他的宗教情结有关一 一宗教所宣扬的爱上帝即可得永恒的信念,另一方面,也联结着诗人对世界的思考, 渴求心灵能够获得某种永恒宁静的精神。受其影响,冯至也经常在他的诗歌中抒写类 似的意象: 我若是个印度人, 便迈入了浓密的森林; 我若是个俄国人, 便踏上了冰天雪地: 因为它们都是永久的, 在南天,在北极 1 【德】诺瓦利斯: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诺瓦利斯选集( 卷一) 刘小枫编,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7 年版,第1 3 页。 2 【德】诺瓦利斯: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一诺瓦利斯选集( 卷一) 刘小枫编,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7 年版,第2 3 页。 3 【德】诺瓦利斯: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诺瓦利斯选集( 卷一) 刘小枫编,林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7 年版,第4 3 页。 1 4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我呀,我生在温带的国里, 没有雪地没有森林一一 我追寻我的永久的, 我的永久的可是你? 但是我怎样的走进呀, 永久里,永久里? 一一永久1 冯至的“永久 同诺瓦利斯的“永恒 是相通的,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自 我的思考。这意象也正象征了冯至对浪漫主义的尊奉心灵中永恒的尊奉。诗人在 潜意识中从对浪漫主义的理解走向宗教式的膜拜与尊奉。 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冯至的“尊奉”并未能延续很久,进入四十年代末期,冯 至甚至完全背离了浪漫主义思想。身处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受当时社会政治因素的 影响,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也发生在这个时候,正 如他所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得到新生,每 个人都感到自己的生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又开始写诗,歌颂毛泽东,歌颂共产党, 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2 。他开始从浪漫主义对内在精神的关注转向为对外界现 实的抒写。尤其是建国后,为迎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要在那样的环境中生 存下去,保全好自己,就必须舍弃掉小我,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归顺主旋律,唱 出和谐一致的曲调: 我理会到一种从来没有这样明显的严肃性:在人民的面前要洗刷掉一切知识分子狭 窄的习性。这时我听见一个从来没有这样的响亮的呼唤:“人民的需要! ”如果需要的是更多 的火,就把自己当作一片木屑,投入火里;如果需要的是更多的水,就把自己当作极小的一 滴,投入水里。3 这是冯至于1 9 4 9 年7 月2 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则短文,说出了他在参 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之前的感受。“人民的需要 在这里成为诗人 最大的关切,“木屑”和“水滴”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决心将自己溶入“人民 冯虿: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7 2 页。 2 冯至:冯至伞集( 第十二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 l 版社,1 9 9 9 年版,第6 1 0 页。 3 冯全:冯至全集( 第五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4 l 页。 1 5 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 的一个宣言。在这充满激情的表达之中,我们不难感觉到诗人要求融入群众中的强烈 渴望。但是,当我们回过头看他在四十年代初期时的随笔,却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公众把一切的“个人”溶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是最靠不住的,最不负 责任的,因为它任什么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一个“个人”,都是一些 把握得到的具体,所以它们能够有责任心、惭愧心、忏悔心一一这些,公众却都没有。1 这前后截然不同的观点、反差强烈的叙述,如果不是出现在一本全集中,让人很 难相信它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关注个人对自然和世界的内 在体验走向迎合人类集体征服自然的观念,冯至背离了浪漫主义崇尚自然、崇尚个体 的精神,走上了一条自我背叛的坎坷之路。 思想上的变化导致冯至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彻底转变。他在文学创作活动上的第 一次转变由此开始。 冯至在四十年代的代表作便是他著名的十四行集。除了附录之外,这本诗集 基本上收录了他从1 9 4 1 年到1 9 4 6 年的诗歌,同四十年代早期相比,中晚期的诗歌在 风格上明显改变了很多。十四行集中最早一首诗是歌德,原载于1 9 4 1 年6 月 的文艺月刊2 ,这个时候的冯至还沉浸在浪漫主义的精神之中,然而,到了1 9 4 5 年,在鲁迅一诗中,冯至的诗歌就已经开始远离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并开始走 向现实,他的作品也更多的引入对时政的关注。 同二、三十年代的作品相比,十四行集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弱了很多,尤其是 同冯至早期所接受的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相疏离。因此,就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标 准以及冯至对浪漫主义的理解来说,十四行集并不能够代表冯至诗歌的最高水平; 从冯至个人的创作转变这个角度来说,这本诗集最多代表了他的第一次转型:象征一 个浪漫主义作家从对浪漫精神走向它的反面带有功利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反浪 漫主义之路,亦即,从“尊奉 到“叛离”。 在十四行集中,我们很少能够看到冯至在其创作初期的浪漫主义式的激情, 反而感觉到某种激情过后的平静,尤其是再版之后,冯至的诗歌中个人和世界之间关 系的体验越来越少,诗歌更趋于平缓,甚至单调。如蔡元培、鲁迅、杜甫等 诗,更多的是关注于时弊。诗集附录中的最后一首招魂,更是象征冯至彻底走向 1 冯至;冯至全集( 第八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4 6 页。 2 参见,冯全:冯至全集( 第一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2 2 8 页,注解。 1 6 坎坷的浪漫冯至文学历程新解第二章,对浪漫主义的背叛 对浪漫主义的“叛离。 冯至对浪漫主义的“背离 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从一个激情澎湃、才华四溢 的浪漫主义者,变成从属于意识形态并屈从于政治环境之下的文人,他的诗歌不再有 肆意激荡之感,甚至很少能够创作出富含激情的诗篇。 因此,从四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冯至的创作趋向于写实,并以散文、杂记、时事 评论等文体居多。如他在山水散文集后记中所说的那样:“如今回到北平,眼前 的种种陷入比战时更为纷纭的状况,终日坐在城圈子里,再也没有原野的风流栉我的 心灵,而昆明的山水竞好像成为我理想中的山水了。”1 远离的诗意,就像是被关在城 门之外的记忆,不再能够为诗人所把握,由于社会政治的种种变化,让一个原本可以 走向纯真与伟大的诗人不得不屈就于现实的压力。而且,他也逐渐不再能够自由地表 达自己对世界和宇宙的切身感悟。 于是,冯至心中的浪漫精神也像那被拘束于城池中的状况一样,从四十年代末开 始,直到几十年之后,他才得以回复到那种状态,遗憾的是,他却也错过了创作最好 的年华。对于一个对浪漫主义怀有深深信仰的诗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悲剧。 最能够代表冯至在四十年代这一时期散文创作水平的是山水,通过这本散文 集,冯至集中表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和宇宙关系的“新 的认知。例如,在人的高歌 一文中,冯至一反对浪漫主义式的对自然的热爱,开始走向人类征服自然的歧路,在 文章的结尾,他甚至这样感叹: “方才我说完那段石工的故事,m 先生曾经说,这类的故事恐怕当时在云冈,在敦 煌也不少了吧。我这时也觉得,在深山,在大海,在许多穷乡僻壤,也总少不了与这建 塔者类似的故事。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作出来一些足以与自 然抗衡的事业。”2 事实上,以此文为代表,除了他在三十年代所做的少数篇章之外,整本散文集几乎从 头到尾都讲述了一个主题: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从散文集的题目来看,它是表达作者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在这片青“山绿“水 中,读者看不到冯至对自然的描 绘,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作者对人类的歌颂,尤其是对人类在征服自然之后所创造 的“奇迹”的歌颂。与之前二十年代的诗歌相比,在这些散文中几乎完全见不到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用药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月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洪水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旅游商业地产商铺返租与全域旅游经营管理合同
- 股份代持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企业员工集资共建职工餐厅协议
- 老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消防安全演习培训内容课件
- 2025至2030节能建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愚公移山翻译工作总结
- 生物医药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 煤矿关联交易管理制度
- 器械UDI码管理制度
- 印章管理工作培训
- 园林养护班组管理制度
- 矿业公司股权转让与资源开发合作协议
- 司马懿的课件
- 2025年餐饮系统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3专项复习: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解析版)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资金过账协议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