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试卷.doc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试卷.doc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试卷.doc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试卷.doc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中考语文盘点-文言文篇(二)阅读曹刿论战(节选)和子鱼论战(节选),完成1216题。(共13分)(镇江卷)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三)(14分)(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文)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21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1分)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译文: 23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24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20倒下 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 助词,无实义 就21虏 众 盛 而 范 兵 不 敌。22(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 (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23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分)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2分)24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不可具状 具: 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烟云竹树而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 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竹工破之 子声丁丁然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9.求:探求。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具:全,都。被:通“披”,披着。(2分。每词0.5分) 10. B(2分。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竹子。D代词,这样;助词,表状态) 11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四、综合阅读,心灵世界的对话(共50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节选)【2】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10.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实词的含义:不亦说乎? 李生说之曰学而不厌 王生益愠11.下列句中黑体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C. 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1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不思则罔 B. 可以为师/矣C. 盖/学贵善思 D. 请铭之坐/右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1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9、(1)海水、山岛、树木、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2)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10、(1)高兴(2)劝说(3)满足(4)恼怒11、B12、C13、(1)(2)善于学习的人不认为向知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的事情,选择别人的长处来学习,希望懂得好的真理。14、善学者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一)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的词。(2分) 以头抢地耳 长跪而谢之 19、下列句中加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渔人甚异之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公将鼓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二)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选自说苑卷六复恩)【注释】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不饮酒者杀人:不喝酒会死人的。次:次序。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惠公:晋国国君。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2分) 秦 穆 公 尝 出 而 亡 其 骏 马 自 往 求 之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方 共 食 其 肉 。23、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亡其骏马(死亡) B、是吾骏马也(这) 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 D、遂溃围(冲破) 24、下列句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方共食其肉 即以次饮之酒 A、方七百里 B、 必以分人 晋攻秦穆公,围之 此德出而福反也 C、 何陋之有 D、 温故而知新 25、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2分) (一)18、撞 道歉(2分。每格1分。) 19、C(2分) 20、韩、魏灭亡了,安陵却凭五十里地保存了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关键词“以”、“徒”、“以”各0.5分。)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二)22、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2分。划对一处不得分,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 23、A(2分) 24、D(2分) 25、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2分。施恩与回报各1分,大致意思对即可。)三、古诗文阅读(25分)16.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得分评卷人 (一)(4分)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释】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浦树:水边的树。含滋:湿润,带着水气。 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2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得分评卷人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注释】凛然:稳重的样子。 指:同“旨”,主要意思。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华靡:奢华。 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20.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1) 退为家人讲( ) (2) 光持石击瓮破之( ) (3) 同列语之曰(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乃簪一枝(于是、就)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3分) 16.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评分标准:第题2分,共五种景物,写出其中两个即可得满分,只写其中一个得1分。第题2分,写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可得1分。(三)(11分)20.回家(回来、回去) 打破(击破、敲破) 告诉评分标准:3分。每词1分。21.A 评分标准:2分。22. 从此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或从此勤奋读书),到了不觉得饥渴寒暑的程度。评分标准:3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不一定要逐字翻译。23.喜欢读书(勤奋好学) 聪明机智 生活朴实(不喜奢华) 评分标准:3分,写出一点得1分。第点如答“乐于助人”也对。请认真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825题。(一)山中与幽人对酌唐 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注释】幽人:指隐居的高士。卿:对好朋友的称呼。18、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4分)(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有什么好处?(2分)(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锅巴救命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注释】铛:铁锅。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伫录:贮藏。遗:赠送。未展:来不及。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 (2)恒装一囊(3)战于沪渎 (4)逃走山泽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2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18、(1)“极写饮酒之多”或“极写饮酒之痛快”。(2)“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之情”或“朋友之间的深情”。(三)23、(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24、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25、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足肤皲裂而不知_ (2)久而乃和_(3)同舍生皆被绮绣_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29翻译下面句子。(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文:_30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_31末句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并根据你对作者的了解谈谈你的感受或从中受到的启发。(3分)答:_32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2分(四)28却(可是,但是) 才 通“披”,穿 破29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30求学路途艰难;衣服破旧;食物粗劣。(每点1分,意近即可)31无统一答案,可从作者刻苦勤奋历尽艰辛后,终获知识,成为饱学之士的事例,想到要成功必须刻苦勤奋学习的道理;也可只谈自己如何向作者学习的一些想法,等等。32悬梁刺股(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映雪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选自晏子春秋)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 (3)生于淮北则为枳( ) (4)使者反(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 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 译文: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12(1)犯罪,(2)它的果实,(3)在,(4)同“反”,返回13是寡人之过也14(1)齐国的人本来善于偷窃吗?(2)景公派使者到了。15机智、善辩、清廉、简朴。(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8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21.翻译句子。3分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20. C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22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解析:20、21、22是对课外文言知识的考查,对于负荆请罪中的廉颇和蔺相如考生并不陌生,课内也读过白话小故事,解答此题一定要注意同已往所学的知识相联系。第20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属于选择题,注意要用排除法。第21题考查了对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可参考18题的解析。第22题是中考中的拔高题,也是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1分)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 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710题。(11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分)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一)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达到了_的程度;二是_,达到了_的程度。(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6(1)降职或远调 (2)不用说 (3)平民 (4)通“德”,感激。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910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10、翻译与理解。(6分)(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分)(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3分)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明月别枝惊鹊: 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是虚指,表“很多”之意)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1分)(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1分)。11、(7分)(1)另一个树枝,出现(2分,每句1分);(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1分;叙述有条理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19题(9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