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社会,关系的运用与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大学生求职这一相对微观的领域也不例外。已有研究承认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 求职的重要影响,但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和求职过程的动态属性,使得 研究结论缺乏普遍的解释力。 论文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把大学生 求职过程划分为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在一个二元的、动态的分析框架 内,以湖南省为个案,在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大学生社会资本数 量与质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接着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和求职结果 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时域与机制进行了 分析。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 ) 大学生社会资本在数量上与质量上普遍不高,家庭 背景是其主要来源与决定性因素;( 2 ) 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一个 重要因素,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大学生,越有可能选择非正式渠道进行求职;( 3 )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有着重要影响,社会资本越丰富的学生,越有 可能在求职中获得就业机会,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起薪没有影响;( 4 ) 社会资本 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呈现较大的时域差异,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不同求职阶段, 起强影响的社会资本类型不同,这与社会资本通过收集信息与施加影响两条途径 对大学生求职起作用的机制相关。基于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求职渠道;求职结果;影响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i sa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c e n t e r e ds o c i e t y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n di t s i n f l u e n c eh a si n f i l t r a t e di n t oe v e r ya s p e c to fd a i l yl i f e i ti st h es a m eo nt h ei s s u eo f g r a d u a t e se m p l o y m e n tw h i c hi sr e l a t i v e l ym i c r o t h ee x i s t e dr e s e a r c h e sr e c o g n i z e d t h a tt h es o c i a l c a p i t a l h a s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e n c eo n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j o b h u n t i n g h o w e v e r ,t h e yo v e r l o o k e dt h el a b o rm a r k e t ss e g m e n t a i o na t t r i b u t ea n dt h e j o bh u n t i n g sd y n a m i ca t t r i b u t e ,w h i c hm a k e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 t h es t u d yl a c ko f t h e s t r e n g t ho f g e n e r a le x p l a n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t h el a b o rm a r k e ts y s t e mi n t od o u b l el a b o rm a r k e t s ,a n d d i v i d e sg r a d u a t e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c e s si n t ot w os t a g e - - - 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l l e c t i o ns t a g e a n dj o b - s e a r c hs t a g e i nt h eb i n a r ya n dd y n a m i ca n a l y t i c a lf r a m e w o r k ,t a k e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a sac a s e a tt h eb a s eo fs u r v e yd a t a ,t h i sp a p e rf a s ts t a t i s t i c l yd e s c r i p e st h e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sq u a n t i t ya n dq u a l i t yo ft h eg r a d u a t e s ,t h e ne m p n c a l l ys t u d i e st h e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si n f l u e n c eo ng r a d u a t e s j o bh u n t i n gc h a n n e l ss e l e c t i o na n dr e s u l t s , f i n a l l ya n a l y z e dt h et i m e d o m a i na n dm e c h a n i s m s t h ee m p i r i c a l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t h a t :( 1 ) t h eg r a d u a t e s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i nt e r m so f q u a n t i t ya n dq u a l i t yi sn o tv e r yh i g h ,a n df a m i l yb a c k g r o u n di si t sm a i ns o u r c ea n d d e c i s i v ef a c t o n ( 2 )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f a c t o rw h i c ha f f e c tg r e d u a t e s j o b h u n t i n gc h a n n e ls e l e c t i o n ,t h er i c h e rs o c i a lc a p i t a lt h eg r a d u a t e sh a v e ,t h em o r e l i k e l yt h e yu i n f o r m a lj o bh u n t i n gc h a n n e l ( 3 ) t h eg r a d u a t e s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h a sa n i m p o r t a n ti n f l u c e n c eo nt h e i re m p l o y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 ,t h er i c h e rs o c i a lc a p i t a lt h e y h a v e ,t h em o r el i k e l yt h e yg e te m p l o y m e n to p p o r t u n i t y b u tg r a d u a t e s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h a sn oi n f h i c e n c eo nt h e i ri n i t i a ls a l a r y ( 4 ) i nd i f f e r e n tl a b o rm a r k e ta n dd i f f e r e n tj o b h u n t i n gs t a g e ,t h et y p eo fs o c i a lc a p i t a lw h i c hp l a y sas t r o n gr o l ei sd i f f e r e n t t h i si s r e l a t e dt ot h em e c h a n i s m st h r o u g hw h i c hs o c i a lc a p i t a la f f e c tt h e g r a d u a t e s j o b - s e a r c hb yc o l l e c t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e x e r t i n gi n f l u e n c e a tt h eb a s eo fe m p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u g g e s t i o n sa n d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a r ep r o v i d e d k e y w o r d s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g r a d u a t e s ;j o b s e a r c hc h a n n e l ; j o b - s e a r c hr e s u l t ;i n f l u e n c e l j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南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掰云 i 时间:2 。0 7 年月哆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湖南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 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钟云 时间:2 6 罗年钼细 导师签名:乞易时间:2 。多7 年月房日 第一章导论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1 问题的提出 2 0 世纪9 0 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和大学生就业机制的 转变,大学生就业难已是摆在大学生、家庭和政府面前一个残酷而客观的事实, 大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激烈的求职竞争。 那么在大学生求职中,何种因素决定着其求职成功与否呢? 已有的研究表 明,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力资本已成为决定大学生求职成 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社会资本仍起着巨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的条件 下,社会资本的作用还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中国社会调查所通过问卷调 查发现,5 3 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能力与关系相比,后者对求职的影响更重要,2 4 的毕业生表示与自己喜爱的工作无缘,是因为自己没有关系,从而得出社会资本 是造成大学生求职的壁垒的结论。云南教科院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的受教 育水平和职业层次越高的家庭,其子女的就业率越高。1 。北京师范大学一项针对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研究也显示,社会资本水平高的大学生求职信心更强,他们 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少,而落实工作的概率相对较高。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劳动力市场远未 发育成熟,而同时“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国家”州,中国人历来重视“关系”, 关系的运用与作用渗透到中国人同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求职这一相对微 观的领域也不例外。大学生花多长时间与多少成本进行求职、求职渠道选择如何、 求职成功与否、起薪怎样,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关系本位的中国,就社会资本对大学 生求职的积极影响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 义。 1 2 研究意义 大学生求职作为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及家长和政府都感兴趣 的一个问题,迫切需要相关研究者做更多、更深入和更细致的研究。这是因为求 职不仅对于大学生个人和家庭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饭碗”的获得已成为 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前提;而且就业对于国家而言同样非常重要比较充 分的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各国政府追求的最重要 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文的理论意义表现为:第一,将形成社会资本的社会关系视为大学生求职 过程中的结构性因素,为研究大学生求职提供了一个微观社会结构的视角;第二, 由于社会资本和“特殊主义”规则在正式制度和“普遍主义”规则缺位或不完善 的社会转型期发挥着替代的作用,正确评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普遍主义”规则的最终确 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随着扩招的持续实行,大学生人数激增,使得大学生 就业由“精英教育”时代的“皇帝女儿不愁嫁”交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灰 姑娘”,因而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的响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更准确、更深 入和更细致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为有 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奠定基础,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 会构建。 2 社会资本对个体求职影响的已有研究 2 1 弱关系对个体求职强影响的已有研究 格拉诺维特首先从关系强弱影响求职的角度对社会网络因素在职业地位获 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1 9 7 3 年他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了根据 他在波士顿郊区针对职业劳动者的一项调查结果写成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 被认为是社会网络因素与求职过程、职业地位获得关系研究的一篇重要文献。他 在文中提出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对当时的职业地位获得分析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此学者们开始关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起作用的结构性因素社会网络因 素。格拉诺维特在文中所说的关系是指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 而实际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这种关系与传统社会学分析中所使用的表示人们属 性和类别特征的抽象关系( 如变量关系、阶级阶层关系) 不同,它相当于后来所说 的社会资本。格拉诺维特在此第一次提出了关系力量的概念,将关系分为强和弱, 认为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其分布范围狭小;而弱关系在群体、 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其分布范围较广。在职业地位获得过程中,由于群体 内个体所了解的事物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取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较 高,价值不大;而与异质性较强的群体外人交往却可以使人们获得其圈内人所无 法得到的、对个体职业地位获得有帮助的信息,因此,弱关系比强关系更能充当 跨越群体社会界限去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为人们创造例外的职业流动的 机会瞄。 在格拉诺维特( 1 9 7 3 ) 提出“弱关系力量假设”之后,林南( l i n ,1 9 8 2 ) 遵循 着格氏的思路,扩展并修正了弱关系假设,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这一理论赞 同格氏论述的一个基本点,即认为在职业地位获得中,由于强关系联系的是阶层 相同、资源相似的人们,而类似资源的交换并不重要,不具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所以强关系的作用并不大;相反,弱关系连结着不同阶层拥有不同资源的人们, 只有通过弱关系纽带才能对人们职业地位的获取有帮助。与格氏理论认为弱关系 的作用只是沟通信息不同的是,在林南的论述中,弱关系不仅具有信息沟通的作 用,它还使得关系的拥有者可以通过弱关系纽带来进行资源的交换、借用、涉取, 从而对职业地业获得产生积极影响。林南社会资源理论的一个重大的贡献就是打 破了传统中认为资源只有占有才能使用的观念,第一次提出,资源不但可以为个 人所占有,还可以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通过关系网络为人们所摄取。林南认为, 弱关系在职业地位获得中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人们摄取社会资源的有效渠 道,为此他提出社会资源效应假设,即社会资源越多则工具性行动的成功率越高。 此后7 0 年代由林南主持的奥本尼研究、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主持的底特律 地区调查等经验研究都验证了林南社会资源理论的观点:职业地位获得中当关系 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更高的社会地位时,“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人们带来更 多的社会资源。 与格拉诺维特和林南不同的是,科尔曼和博特都没有将关系的强弱与社会 资源、社会资本的多少以及社会资本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必然地联系起来。科尔 曼本人并未考察过社会资本与职业地位获得的关系,只是因为后来林南探讨了社 会资源在职业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同时又进一步论述了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本的关 系,科尔曼的社会资本概念才与职业地位获得间接地联系起来。博特关于社会关 系网络因素功能的论述没有涉及关系强度,根据他构建的结构洞理论,认为要在 经济竞争等工具性行动中取得成功,不但要具备资源优势( 如有权、有钱、有地 位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具备关系优势m ,。 2 2 强关系对个体求职强影响的已有研究 在关于职业流动和职业地位获得的实证研究中,中国学者边燕杰提出了对 格拉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具有证伪效应的研究发现”1 。边燕杰指出,上 述7 0 年代的奥本尼研究虽然证实很多人在改变职业时使用了弱关系,但并未发 现使用弱关系必然会流向较好的职业,确切地说,研究只证明了弱关系的作用 是导致优厚的社会资源,而社会资源才是职业流动目标达成的直接原因。1 9 8 8 年,边燕杰等人在中国天津进行了一次求职过程的调查,对格拉诺维特和林南的 弱关系假设加以检验。在对天津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时边燕杰提出了与弱关系假 设完全相反的“强关系假设”。强关系假设认为,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社会条 件下,求职者不但要利用关系网去收集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利用关系网去获得 对用人者决策的影响,而在决定工作分配的用人者决策环节,人情关系的强弱起 了关键性作用,研究发现,人情关系越强,最终帮助者越可能提供最大帮助,求 职者实现目标的成功率就越大。强关系假设提出之后,边燕杰和宋安( s o n g h n g ) 在新加坡的调查中印证了强关系假设,1 9 9 8 年,强关系假设在边燕杰主持的香 港调查中再次获得支持“。 除了边燕杰,还有许多学者对中国当前职业地位获得中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行 了探讨,许多研究证明,在进城农民工的求职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过程中,社会 资本都发挥着提供信息和信誉保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舶小“1 n 小”“”1 ;此外,张 宛丽从地位获得机制的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关系网络在职业地位获得中的 作用,她认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关系网络二者正好构成现阶段中国社会中 的两种地位获得机制,即制度安排机制和非制度安排机制,在当前中国职业地位 获得中,非制度安排机制与制度安排机制一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机制“”。 2 3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已有研究 2 1 世纪初,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当代中 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具有了一定理论基础与实现动力。沈悦萍( 2 0 0 3 ) “、李 展( 2 0 0 4 ) ”1 、陈成文( 2 0 0 4 ) o ”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有助于其 收集就业信息、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减少求职成本、获取创业资金。王国枫在 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指出:社会资本在大学生求职中的作 用主要表现为扩大求职者的信息占有量、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大学生自主就 4 业奠定基础和节省求职成本四个方面。可以说,大学生个人的社会资本在一定 程度上决定其人力资本所能发挥作用的张力,无论运用人力资本获得职业地位多 么成功,都不能掩盖社会资本在求职中的运作空间。郑晓涛在社会资本和人力 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文中认为网络内弱联系越多,越可能通过关系来获 取工作;而人力资本的质量不影响工作获取方式,也即人力资本越高,并不偏向 于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取工作;在通过关系获取工作的大学生中,人力资本越高, 工作满意度越低;网络联系强联系越多,收入水平越高;网络资源跨度越大,收 入水平也越高”1 。徐晓军( 2 0 0 2 ) 则分别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就业实 现模型,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这一理论工具,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就业过程 中的双重机制,认为以人力资本积累的本科毕业为临界值,在本科以下,由于社 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大,社会资本的就业贡献率大于人力资本,而在本科以上则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小而刚好相反,本科水平本身则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 本双重并重的状态1 。桂勇认为大学生如果借助于人际关系来寻找工作,有时则 会更有效率,因为关系网络一方面能够给求职者免费提供有关工作岗位的信息, 另一方面也能充当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中介桥梁,为双方提供必要的信任感”“。吕 卫华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的具体路径在于夯实人力资本和积累社会资本。积 累社会资本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积累社会资本过程中, 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即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则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2 4 对已有研究的评论 社会资本对个体求职影响的以往研究,充分考虑了非经济因素对求职的影 响,不仅把人看作为资源要素,更把人看作为运用资源要素的主体,不再把人看 作是纯粹的“经济人”,而是把人看作是有着理性和非理性追求的“社会人”, 把握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对影响个体求职成功的因素及求职 过程本身有了更深刻和更细致的理解,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相当深厚的理论基 础,成为后来研究者进行研究的基点。 但是,已有研究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属性。以往研究把劳动力市场假设为一元的而不是二元的、是统一的而不是分割 的,忽略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而实际上不管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市 场经济不发达国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格拉诺维特曾批判了布 劳和邓肯的研究假设,强调了劳动力市场的非竞争性,但却没有注意劳动力市场 的分割性。边燕杰探讨了在再分配经济、双轨制经济和转型经济三个经济时代下 社会资本对个体求职的效用与机理,具有纵向和动态的视角,但在横向角度,仍 然没有把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个因素考虑在内。第二,忽视了求职过程的动态属性。 以往研究把求职视为静态行为,而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而没有对求职进行动 态划分。但对个体求职进行细致地观察可以发现,求职包括了信息收集和面试等 多个环节,它不是一个静态行为而是一个有着较长时间的动态过程。研究者应对 这个动态过程进行划分,从而探讨不同求职阶段社会资本对求职的影响是否存在 差别:第三,忽视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以往研究者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求职进行 分析时充分考虑到了求职是“嵌入”社会之中的,从而把许多非经济因素作为因 子来解释个体求职,过分强调了社会资本的作用,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力资 本的作用,这是一种格拉诺维特所言的“方法学的个人主义”。这和经济学中一 些研究只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忽视社会资本作用的“方法学上的个人主义”一 样,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第四,忽视了劳动力的需求方。以往研究 无论是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边燕杰的强连带修正理 论还是博特的结构洞理论,只对劳动力供给方进行分析,未曾将雇主纳入到分析 范围之内,忽视了劳动力的需求方。而求职成功与否,不仅与求职者相关,也与 雇主相关。求职者使用强关系、弱关系与市场信息寻找职位,而雇主也在使用强 关系、弱关系与市场信息寻找员工。 3 基本概念界定 大学生求职:本文所言的大学生是指应届毕业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生,不包括 应届毕业的中专生、高职生和研究生。本文所指的大学生求职是应届毕业生在毕 业前后的第一次求职。这是因为随着求职次数的增多,大学生面l 临更多的不可把 握性,其运用社会资本的机会就增多,而在这方面对其进行跟踪调查难度太大。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训练、移民和信息获 得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与物质资本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与其所有者不能 分离1 2 ”。在人力资本中,对正规的教育和职业训练( o n t h e - j o bt r a i n i n g ) 的投资是 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个体来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使之更好地把握机会,不断 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不但能够为拥有者增添求职竞 争力,而且是拥有者得到任用和职务晋升的制度化手段和必要静提。在本文中, 我们用学历层次、专业、学习成绩、个人能力、工作经验等指标对大学生的人力 6 资本加以测量。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理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不 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目的、研究角度出发对社会资本下了不同的定义。本文 考虑到中国关系本位、传统文化背景与大学生本身特点等因素,采用科尔曼 ( 1 9 9 7 ) 对社会资本的定义。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些行动者的利益部 分或全部处于其他行动者的控制之下,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 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 种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资本1 2 8 1 。根据以住的研究经 验【7 】,本文进一步把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划分为“拥有的社会资本”和“动员的社 会资本”两种类型。“拥有的社会资本”反映大学生个人对社会资本拥有的情况, “动员的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在求职中所实际运用的社会资本。“拥有的社会资 本”是“动员的社会资本”的背景状态,前者经工具性利用成为后者。 强关系与弱关系:格拉诺维特从四个维度来测量关系的强弱:一是互动的频 率,互动次数多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联系;二是感情力量,感情较强、较深为 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三是亲密程度,关系密切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 四是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为强关系,反之则为弱关系1 2 9 】。按照他的观点, 强关系一般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 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因为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 经常是同质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有很多重复。弱关系则是在社会 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由于弱关系分布范围较广,它比强关系更 能充当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可以获取其他群体的、对 个体求职有价值的信息。本文采用格拉诺维特的关系划分法,把社会关系划分为 强关系和弱关系。具体而言,强关系指的是求职者与帮助者是父母家人、亲戚、 朋友等关系,而弱关系则指求职者与帮助者关系是一般的熟人、老师、同学以及 父母或亲戚的朋友等关系。 政治资本:撒列尼等人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市场转型国家,存在着“政治资 本”,它使干部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治权力拥有者可以将原有体制中的资 源转化为新的市场环境下的可用资源1 3 0 j ,国内学者李路路办称之为“体制资本” 或“政治资本” 3 1 l 。本文把政治资本具体操作为学生会干部和党员两个变量。 个人先赋性因素:大学生年龄相差无几,本文以来源地、性别和父亲的社会 阶层作为个人先赋性因素的可操作化变量。 7 4 研究框架 “我国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尤其是体制性分割程度较高” 1 3 2 1 1 1 1 3 4 1 。针对以往研究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属性的不足,本文把大学生求 职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前者主要以政府 机关、国有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为代表。之所以选择这类单位作为体制内劳动力 市场的代表,是因为这类单位尽管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这类单位的资源 配置仍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国家对资源的控制程度高导致职业地 位获得中信息不对称;后者主要以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代表。随着 改革开放的进行和经济的发展,这类单位已成为接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用人实 体,并且处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市场化程度较高,资源的配置大多遵循市场的 规则来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利于打破资源垄断,消除信息不对称1 3 5 1 。 同时考虑到以往研究都把求职视为静态行为,而不是一个动态过程的不足, 本文把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分解为信息收集和求职进行两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主 要指的是求职者通过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打听哪些单位招人、招聘单位的基本 情况、招聘职位、职位的应聘条件、待遇、求职人数、求职者基本情况、竞争程 度、其他求职者的背景、主管人是谁、找谁帮忙有用等一系列广义上的信息,从 而尽可能“知己知彼”,为自己的行动决策提供依据。求职进行阶段是指求职者 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和考察,进而用人单位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的过程。把以上 两种划分结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一个在空间上是二元的、在时间上是动念的分析 框架,如图1 。1 。 t ( 时间) t 求职进行阶段 信息收集阶段 i i i l im 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体制外劳动力市场 s ( 空间) 图1 1 大学生求职的二元动态分析框架 f i g 1 1 :t h eb i n a r ya n dd y n a m i ca n a l y t i cf r a m e w o r ko f g r a d u a t e s j o b - s e a r c h 在这个分析框架内,论文首先分析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与质量的影响因素; 其次对不同劳动力市场与不同求职阶段,大学生求职渠道的选择情况进行描述分 析,并对不同求职阶段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异同及相同 因素的显著程度是否有差别等问题进行实证分分析;接着就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 职结果的影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的时域与机制两个问题进行分析;最 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并对以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 1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本文对大学生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不同求职阶段求职渠道选择 的状况及影因素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把大学生在不同的劳动力市 场上、不同求职阶段是否选择非正式渠道作为因变量,把社会资本、人力资本、 政治资本和个人先赋性因素分解为一系列自变量,运用l o g i s t i c 回归探讨上述自 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个体求职中社会资本影响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 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并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5 2 数据来源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2 0 0 6 年5 至6 月对湖南省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 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 所本科院校,湖南民政学院、 湖南生物机电学院等5 所专科院校的工、管、法、理等多个学科的8 0 0 名应届毕业 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了解调查对象的 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来源、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拥有情况:第二部分主 要是了解大学生求职渠道的选择、求职结果等情况。此次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概 率抽样的方法,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发出问卷8 0 0 份,回收有效问卷6 0 0 份,有效回 收率为7 5 。对部分典型的被调查者进行的深度访谈也为研究增添了必要的补充 或佐证。 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 t a t a 9 1 对样本做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分析。通过对样本的描 述性统计,得到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来源分布、专业、潜在帮助者人数、潜在 关键帮助者行政级别、父亲的社会阶层、父母最高文化程度、学历层次、学校声 望、专业、学习成绩、是否获得奖学金、个人能力、工作经验、是否干部与党员 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如表1 1 : 9 表i i 样本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表 t a b l e1 1 t h ed e s c r i 甜v es l a t i s f i e st a b l eo f s a m p l e s b a s i cc o n d i t i o n s 注:表中除特别说明外,样本容量n 均为6 0 0 6 可能的创新之处 论文在考察已有的社会资本对个体求职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把劳动力市场分 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与体制外劳动力市场、把大学生求职划分为信息收集与求职 进行两个阶段,在一个二元的、动念的分析框架内描述大学生社会资本及其影响 因素,系统分析了不同劳动力市场、不同求职阶段大学生求职渠道选择的情况及 1 0 其影响因素,实证论述了社会资本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时域差异与机 制。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是: 第一,已有的研究承认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重要影响,但忽视了劳动 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和求职行为的动态属性,使得研究结论缺乏普遍的解释力。而 在本文中,在空间上把大学生求职的劳动力市场横向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劳动 力市场,在时间上把大学生求职纵向划分为信息收集与求职进行两个阶段,横向 划分和纵向划分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一个空间是二元的、时间上是动态的分析框 架,在这个分析框架内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科学的分析框架使得我们的研究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已有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了社会资本的作用,忽略了人力资本 的作用,这和只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忽视社会资本作用的错误一样,是同一个 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都是一种格拉诺维特所言的“方法学的个人主义”。本文 是在承认人力资本是大学生求职中关键因素的前提下,在空间是二元的、时间上 是动态的分析框架内,探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作用,并在必要的时候借助 于人力资本这个分析工具。 第三,以往研究都没有把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的雇主纳入分析框架,而个体的 求职与作为劳动力需求方的雇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求职者使用强关系、弱关 系与市场信息寻找职位,而雇主也在使用强关系、弱关系与市场信息寻找员工。 本文在二元的、动态的分析框架内探讨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时,从求职 者与雇主二个角度都做出解释与分析。 ” 第二章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及其影晌因素 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及结果与其社会资本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大学生社会 资本的数量与质量如何? 与一般人相比较,他们有着怎样的社会资本? 这一特殊 群体的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获取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何种因素对大学生的社 会资本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他们的社会资本有什么样的特征? 这些问题的回答 是我们在下章中对大学生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不同求职阶段求职渠道选择情况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前必须解答的。 l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拥有现状 根据第一章的概念界定,我们这里所指的社会资本是对大学生求职有潜在 作用的“拥有的社会资本”,它是未被大学生所使用的社会网络资源。当然,只 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种社会网络资源就能被大学生工具性利用。一般而言,社 会网络资源越丰富,个体拥有的对求职有潜在作用的社会资本也越多。它由网络 规模、网络顶端、网络成员的职业类型数等指标来反映。考虑应届大学生的活动 空间一般限于学校和家庭,交往的对象主要是老师、同学和父母亲戚,我们以潜 在帮助者人数、潜在帮助者与调查对象的关系和潜在关键帮助者行政级别三个变 量作为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的操作化指标。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测量调 查对象的潜在帮助者入数来反映调查对象的社会网络规模( 社会资本数量指标) 而“在当今中国,个人的职业地位和所担任的职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拥有的 社会资源情况” j 2 1 1 4 1 3 h ,因此,将帮助人的行政职务级别作为衡量大学生拥有 的社会资本的网络顶端( 社会资本质量指标) ,从而反映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拥有 情况。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相关问题:“您认为对您找工作有帮助的人有多少个 ( 共设7 种数日) ”、“对您找工作有帮助的人与您是什么关系( 共设父母亲戚等 9 种类别) ”、“对您找工作可能有关键帮助作用的人的行政级别是什么( 共设四 个级别) ”三个问题,填答结果整理后绘制成下列表格。 从表2 1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不丰富。调查对象的潜在帮助者为1 人、2 人和3 人三个区间居多,分别占2 2 4 、2 0 ,6 和1 7 7 ,网络规模在1 3 人之间的共计3 6 3 人,占了6 0 5 ;社会网络规模为0 人者,共6 1 人,只占1 0 ,2 ; 社会网络规模在5 人及5 人以上者为1 3 6 人,占2 2 6 。由此可知,大学生社会 网络规模的分布基本呈“两头小,中问大”的格局,大学生求职没有潜在帮助者 或潜在帮助者很多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的调查对象的潜在帮助者保持在1 3 人 的规模之内,对求职有潜在作用的社会资本不丰富。 表2 1大学生求职潜在帮助者人数袭 t a b l e 2 1 :t h e g r a d u a t e s j o b - s e a r c hp o t e n t i a lh e l p e rn u m b e r t a b l e 从表2 2 可以看出,对调查对象求职有潜在帮助的人大部分是其父母、亲戚 或父辈和亲戚的朋友,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家庭。在我们的调查中,潜 在帮助者与被调查对象是父母、亲戚以及父母与亲戚的朋友等强关系的,分别为 9 t 、2 9 7 、 5 0 、8 3 共7 2 1 人次,是熟人、老师、同学、朋友和其他弱关系的分别 是3 2 、8 l 、7 8 、1 0 7 、8 共3 0 6 人次。对大学生求职有潜在帮助的人主要是其父母、 亲戚,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认识的老师、同学朋友及熟人中对其求职有帮助的人 相对而言不多。这与大学生的活动空间一般限于学校和家庭,交往对象主要是老 师、同学和父母亲戚,与社会上拥有一定资源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有关。 表2 2调查对象与潜在帮助者的关系分布表 t a b l e2 2 :t h et a b l eo fd i s t r i b u t e dt i e sb e t w e e ni n f o r m a n ta n dp o t e n t i a lh e l p e r 在当今中国,个人的职业地位和所担任的职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拥有的 社会资源情况f 1 4 】。因此,将帮助人的行政职务级别作为衡量大学生拥有的社 会资本质量指标都是比较可信的。表2 3 说明,大学生“可接触社会资本”网络 顶端都不是很高,大学生的社会资本的质量不高。调查对象的潜在关键帮助者的 行政级别无行政级别的有4 7 3 人,占7 9 2 ;有行政级别的总共为1 2 4 人,占 2 1 8 ,其中行政级别为科局级的入最多,为7 5 人,占1 2 6 ,处级及处级以上 为2 9 人,仅占4 9 。+ 表2 3 大学生潜在关键帮助者的行政级别表 t a b l e 23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l j v e - l e v e lt a b l eo fg r a d u a t e s p o t e n t i a lk e yh e l p e r 2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积累与获取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何种因素对大学生 社会资本状况起决定性作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1 3 1 1 3 6 1 和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 的特点,我们分别考察个人先赋性因素( 性别、来源和父亲的社会阶层) 、政治 资本( 党员和学生会干部) 和人力资本( 学历层次、专业和学习成绩) 三组因素 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 2 。1 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的影响因素 网络规模反映了个入社会网络所涉及的范围,它是代表着个体社会资本数量 方面的指标。科尔曼认为,如果个人的社会网络大而广,其社会资本就丰富f ”1 。 博特同样认为,网络规模与社会资本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网络规模越大,网 络成员占有结构洞的机会越多,因而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也越丰富8 1 1 3 8 】1 3 9 1 。故在本 文中以网络规模这个变量做为社会资本数量的替代量。 那么,个人先赋性因素、政治资本和入力资本中究竟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 社会网络规模即社会资本的数量昵? 为了清晰分析以上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资本 的数量影响,我们列出不同性别、不同来源和不同家庭背景等的社会网络规模情 况,并对这些因素与大学生社会网络规模数作相关系数分析。如表2 4 。 ( 1 ) 先赋性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的影响 从表2 4 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潜在帮助者人数基本没有影响。女大学生潜 在帮助者平均人数为2 8 2 个,略高于男性的2 6 6 个,但性别与潜在帮助者数目 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 0 4 2 的弱相关。 来源因素对大学生的潜在帮助者平均人数影响较大。来源于城市的大学生潜 在帮助者平均人数为3 1 9 个,来源于城镇的为2 6 5 个,来源于农村的为2 a 3 个, 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来源与潜在帮助者数目两个变量自j 的相关系数达到了 o 1 7 2 ,两个变量之间有着较高的正向相关性,来源于城市的大学生的社会资本 在数量上要大于来源于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的社会资本的数量。这可能一是城市 人口集中,人们交往的空问与机会也多,使得城市大学生的社会网络规模本身要 比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的网络规模要大;二是大学生的初次求职绝大多数都是在 城市劳动力市场进行,社会网络的作用域有着一定的空间限制,尽管来源于农村 和城镇的大学生社会网络规模可能很大,但是能够在城市求职时为其所利用的社 会网络资源可能很少。 大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 在这里我们以父亲的社会阶层为操作化指标) 对其 社会资本影响最大。随着父亲社会阶层的增加,大学生潜在帮助者平均人数由 2 3 4 增加到4 8 0 个。父亲是领导干部的大学生潜在平均帮助者人数( 4 8 0 ) 是父亲 为工人、农民和服务性人员的大学生潜在平均帮助者人数( 2 3 4 ) 的两倍多。父亲 的社会阶层与潜在帮助者数目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达到了0 ,4 5 8 ,为正向强相关。 说明父亲的社会阶层每提升一个档次,其潜在帮助者平均数就会提高o 4 5 8 人。 可以说,父亲的社会阶层是决定大学生社会资本数量的关键性因素,用另一句话 来说,大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是其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父亲社会阶层较高的大 学生,有着父辈的荫蔽,天然的优势使得其社会网络规模较大。这个研究结论与 郑洁对大学生社会资本作调查分析时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p j 。 表2 4 不同因素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数量影响表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