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国花鸟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绘画艺术,在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 断地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世界画坛上一朵瑰丽的奇葩。花鸟画作为- - f - 视觉 艺术、造型艺术其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在整个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 的演变成熟,从而使其艺术内涵以及立意、审美、意境、气韵、风格笔墨等逐 渐走向完善与丰富。中国花鸟画的形式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它随着时 代、生活内容以及审美标准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 我们在追求绘画形式美时,既要立足传统又要站在时代的基点上,发展新的艺 术形式。全文分成三个章节来阐析中国花鸟画的形式美;第一章节以中国花鸟 画形式美为切入点,以时间为顺序,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 论及中国花鸟画由装饰纹样到绘画形式的演变过程;以及花鸟画从自然形提炼 到形式美的过程。第二章节对影响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内外两方面因素,包括 对虚实的结合、节奏的律动、开合的气势、线条的穿插、笔触的力度、墨色的 对比以及诗书画印的融合等具体的形式因素,做了较深入的探索,并通过相应 图例的分析来阐明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建构。从而给当代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 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章节着重阐述了我在探索当代花鸟画形式中获得的 一些经验与体会。并通过相应的例子直击当代中国花鸟画,对形式美风格的传 承与创新上所作的探索和贡献。 关键词:中国花鸟画,形式美,形式,发展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 s ,a sas e p a r a t ea r t ,au n i q u en a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n u r t u r e d b yt h es p i d to f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e l f - i m p r o v e m e n ta n db e c o m et h e w o r l d sam a g n i f i c e n tp a i n t i n go ft h ew o n d e r f u lw o r k f l o w e ra sav i s u a la r t s ,p l a s t i c a r t so ft h e i ru n i q u ea r tf o r m ,i nt h ew h o l ec o u r s e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nc o n s t a n te v o l u t i o na n dm a t u r i t y , m a k i n gi ta r t i s t i cc o n t e n ta sw e l l a sc o n c e p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s ,m o o d ,r h y t h m ,s t y l ei n kg r a d u a l l yb e c o m ep e r f e c ta n d r i c h c h i n e s eb i r da n d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i nt h ef o r mw i t ht h et i m e sa n de t h n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i sw i t ht h et i m e sa n dl i v i n gs t a n d a r d so fc o n t e n ta n da e s t h e t i c c h a n g e si ne v o l v i n g i st h es o c a l l e d ”p e na n di n ka sw i t ht h et i m e s ,w ei nt h e p u r s u i to ff o r m a lb e a u t yp a i n t i n g ,t h e yn e e dt ob a s e d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b u ta l s ot h e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t h et i m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n e wa r tf o r m f u l l - t e x ti sd i v i d e d i n t ot h r e es e c t i o n st o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t h ec h i n e s eb i r da n d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o ft h e f o r m a lb e a u t y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ec h i n e s eb i r d - a n df o r m a lb e a u t ya sa ne n t r y p o i n ti nt i m eo r d e r , w i t hc h i n a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h e a v e na n dm a n i d e o l o g y - b a s e d d i s c o u r s eo nc h i n a sb i r d a n db yt h ed e c o r a t i v ep a t t e r n st o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a r tf o r m s ; a n df l o w e r sa n db i r d sp a i n t i n gf r o mn a t u r es h a p e dt h e p r o c e s so fr e f i n i n gt h ef o r m a l b e a u t y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o nt h ei m p a c to fc h i n e s eb i r da n d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b o t h i n s i d ea n do u t s i d et h ef o r m a lb e a u t yo ff a c t o r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a c t u a l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r h y t h m i cm o v e m e n t s ,o p e n i n ga n dc l o s i n go ft h em o m e n t u mo ft h e i n t e r l u d e sl i n e s ,b r u s hs t r o k e so ft h ei n t e n s i t yc o n t r a s t ,a sw e l la si n kp a i n t i n ga n d c a l l i g r a p h yp o e mp r i n t e di nt h es p e c i f i ci n t e g r a t i o nt h ef o r mf a c t o r , h a v ed o n ea m o r ei n - d e p t h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l e g e n d st o e x p l a i nt h ef o r m a lb e a u t yo f t h ec h i n e s eb i r da n d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u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o r m a lb e a u t y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b i r da n df l o w e rp a i n t i n g p r o v i d e s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e m p h a s i so ni nm o d e mp a i n t i n gf o r s o m ef o r mo ft h ee x p e r i e n c eo n a n dt h er e l e v a n te x a m p l ei nm o d e mc h i n a ,t h e p a i n t i n gs t y l et r a d i t i o no fi n n o v a t i o nc a t a l o g u ew i mas e a r c hf o r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c h i n e s ef l o w e r sa n db i r d s ,b e a u t yo ff o r m ,f o r m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i 。年丁只? 踟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研究生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 、 又。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甏玖切口年厂月肠 导师张豸纫2 口脾歹月,参日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引言 纵观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各个时期,每一阶段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自 身独特的形式和个性,较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要求和时代特征。形式是 中国画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如何体现画面的形式美,是绘画创作的目的所 在。花鸟画形式美的建构,是美术创作从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的重要环节, 是作者将主观意象、思维转化成视觉形式的过程。任何审美活动,不论是审 美感受还是审美创造,都是借助感性形式来完成的。这种感性形式包括了点、 线、面、体、色彩、质地等组成的复合体,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可以感性 直观的物质存在,亦是形象传神的基本因素。花鸟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无 论是表现客观自然,还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其形式语言,是作品具有艺 术价值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于画面形式美的经营,对绘画形式构成的追求, 是视觉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历代艺术家不懈追求和努力探索的。英国美术 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的本体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进 一步解释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 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 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可见,艺术的本体是形式。形式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特殊形态,它是从具体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形式, 作为绘画构成的因素,是有一定的独立存在价值的。形式美之所以具有独立 的审美特征,是因为它能独立的展现出形式所具有的朦胧、自由、宽广的意 蕴。 硕士学位论文 里德曾说过:“艺术作品的任何表现力都起源于形式。”对于形式,中 国人有着独特与深刻的体会。从远古时期的陶器,青铜器上那具有形式美感 和图腾崇拜的图案,到后来兴盛的书法、绘画都充溢着相当丰富的形式创造 力。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花鸟画需要变革 ,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声音,那么 究竟从哪些方面来变革花鸟画呢? 成了众多新生代艺术家们不断思考和探 索的问题。花鸟画的形式美,至关作品的精神和时代脉搏,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康定斯基说:“画家创造一幅画,就是创造一个世界。”而这个“世 界 的面目,通过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在8 5 新潮中吴冠中先生大力提倡 绘画的形式美,他说:“美术作品唯一的表现手段就是形式,切思想,感 情的表达只能依靠形式来体现。形式,它主宰了美术。 当今中国画坛,以 吴冠中等一大批强调绘画形式语言的艺术家为代表,创造了花鸟画的新样 式:林若熹将现代设计的技法和原理融入工笔花鸟画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 装饰意趣;苏百钧以新颖的构图方式与富有韵味的斑斓色彩相结合,形 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格调;江宏伟在继承了文入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着 力于发掘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其作品表现出了现代式的古典情怀等这一 大批当代艺术家们通过各自的探索和研究,使得绘画形式语言问题成为花鸟 画走向现代的聚焦点,为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向前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 据和实践基础。 【英】克莱夫贝尔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e m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 9 8 4 年版 姜今中国花鸟画发展史【m 】广西美术出版社2 0 0 5 年版 2 0 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书系吴冠中画论 m 】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7 月版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第一章花鸟画形式美探源 形式美感的形成与人的心理、观念、情绪诸多因素有关。同样人对形式 美的感受有继承性,共同性,也有个人、民族和时代的差异性,它是随着社 会生活的不断演变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摩尔曾经说过:“形式的意义和 重要性可能是人类历史中数不清的联想为基础的。例如,圆形使人联想到丰 收和成熟,这也许因为地球是圆的吧,女人的乳房和大多数的果子也是圆形 的。这种形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我们的观察习惯中有这样的背景。 这 说明了形式源于人类在长期的艺术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内在心理结 构。中国花鸟画发展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追溯到花鸟画的前身 装饰画的混合形式来探讨,那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形式美的演绎 发展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哲对于“形式美” 这一哲学问题所做的理性思考给中国花鸟画工写样式的演绎和拓展提供了 一个审美上的指导。关于花鸟画形式美的产生,我们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史料记载原始先民们会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 子上,可能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勇敢,力量或祈祷神灵庇佑的象征,但长此 已久,这种形式慢慢地脱离了它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了心理上的积淀。 那么当人们再看到它时就产生了一种非实用的愉快情感,即形式美感。其实 这个从实用向审美的转化过程就是形式美最初的雏形。 贾涛中国画论【m 】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0 5 年版 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从装饰到绘画 远古时期,人们便对美好形象有了一定关注,某些事物或某种形式,喜 欢的人多了,便自然成为美的,相反那些令人讨厌的便成为了丑的。随着人 类心理,观念的成熟,便逐渐形成了对事物的特定看法,美便在其中悄然而 生,美的标准亦随之形成。可以说美的观念和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人们 在生产劳动中逐渐形成的。在工艺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 鸟画的形式美便在其中开始孕育了。中国彩陶、青铜器上的鱼、鸟、蛙、羊 以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案等许多纹饰都是源于先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当然 有的与实用功能相关,有的则是源于精神活动。先人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 为了使其放置平稳,逐渐认识到要把重心放在中轴线上,造型要保持下部分 体积较大。逐渐形成了稳定、均衡的形式法则。同样的在汉字构成中,稳定、 均衡的形式法则得到普遍运用,也成为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原始彩陶由于生产规模,速度和社会条件的简陋,不可能精细雕琢,因 此对自然形态的花鸟必须变形、简化。于是,彩陶抽象几何纹出现了,其装 饰的题材有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 几何纹等等。这些装饰纹样有的是氏族 部落的识别标记:有的是对劳动、生活 的直接表现:有的则是反映了对自然、 神灵的崇拜。其实,我们从仰韶彩陶和 马家窑彩陶的一些几何纹样中可以清 圈( 1 - i )新石目代人面自纹彩离盏牧 楚的看到,它们是从写实具象的动物形象中逐渐演变为象征性、抽象化的。 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符号化的的过程,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 淀过程。人们不自觉地培育和创造了比较纯粹的美的形式和审美形式感。也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洼析 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 便逐步掌握了节奏、对称、重叠、反复、交叉、韵律、间隔、疏密、一致、 变化、统一、均衡等各种形式规律。由此可见,彩陶上几何纹样的装饰形态 是中国花鸟艺术形式美的开端,是中国花乌画最初的雏形。 相对于中国人物、山水画来说,花鸟画是独 立成科的比较晚的一门 鸟画却是出现得最早的 件绘有鹳鸟石斧图的彩 的富有意境且较完整的 类,但很有意思的是,花 一科,河南临汝出土的一 缸,是被公认的中国最早 绘画。原始社会向奴隶社 会发展阶段,由于受到 图 1 2 ) 青锕罂四羊方尊 “成教化”、“助人伦”思 想的影响,人物画被大力提倡并逐步发展起来,而花鸟在人物画中则起着装 饰、衬托的作用。到青铜时期,主要出现了风和夔,殷周时代,龙风占据了 主要位置,在青铜器和墓室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龙风,还有朱雀、玄武、青 龙、自虎等神化的动物。龙风作为对美好事物的象征,在青铜祭器上被广泛 绘制,成为了一种装饰,到后来便成为帝王权贵的象征。南北朝时期,己渐 渐出现了描绘花和鸟的绘画作品,并且有画家开始专门描绘花草、鸟虫和走 兽。如顾景秀画蝉雀于扇,谢赫画品称“画蝉雀骏之始也”。顾恺之女 史箴图的第三段,专门描绘了鸟与山石。到秦汉时期,绘画彻底的从工艺 美术中脱离出来,成为中国独立的审美 艺术,这是哲学、文化、艺术思维发展 的必然结果。这时的花鸟画注重写生, 出现了崇尚自然的形式,写实之风一直 延续到唐代仍比较浓厚。唐代是中国封 五代黄笙写生珍禽圈; 硕士学位论文 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开明的政策、相对自由的学术氛围,给绘画以繁衍生长 的契机。出现了一大批花鸟画家,如边鸾、韩混、刁光胤、韩干等。唐末五 代花乌画风上出现两种不同审美取向。一派是以黄荃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 面追求写“真”的形式美感;一派则是以徐熙为代表的意笔花鸟,画面追求 的是写“意”的形式美感,后人称之“徐黄异体”。他们的画面各自呈现 了不同的形式美感,形成了花鸟画“工笔”和“写意”各具形式美特征的 发展基础。花鸟画发展到宋代,形式美的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白描 形式、没骨形式、淡彩形式、重彩形式、兼工带写形式等,而在这一时期工 笔花鸟画达到了一个顶峰。宋人沿袭五代一丝不苟的绘画风格,画家们深入 细致地观察生活,运用高度的写实制作技巧,表现了一种神妙而富丽的图式。 元代是花鸟画从工笔向写意转化的转折点,而在形式上的突破便是以墨代 色,花乌画笔法和墨法都得以拓展和丰富。花乌画逐渐由“以形写形”开始 向“以意写形”的形式转变。“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不施彩,而纯以墨色者”,都体现了元代画家对 花鸟画形式美的追求。明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花 鸟画呈现出诗书画印完美融合的形式,使得花鸟画 形式美得以完善。明代后期的花鸟画彻底完成了由 “以形写形”到“以意写形”的转变,标志着文人 写意花鸟画的统治地位正式确立。写意花鸟形式以 压倒性的优势占据了整个花鸟画坛直至明清、民国 时期。 聊以写胸中逸气” 圈 圈( 1 4 ) 五代绦熙豆花蜻蜒圈,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第二节从自然美到形式美 人们感知到形式美,总是因为色、形、意等因素的形式美特性作用于 人,使人产生审美感知。 一切美的东西都源于自然,自然中的花鸟、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就是所 谓的自然美。自然美是形式美的源泉,画家取材于自然,自然是绘画的摹本, 自然之物又可分为两大类,一属天生之物,如山石、树木、河流;另一类是 人造之物,如屋字楼阁、凉亭桥渡。画家所描绘的无论是天生之物还是人造 之物,都并非真实的自然之物,是画家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内在精神的真实, 是经艺术家主观加工的自然的表现,是人化的自然。正如康定斯基所言“造物 创造一世界,画家又创造另一世界。而这个“世界 的面目,是通过画面 的形式令人一目了然。中国人以为“人为万物之灵 ,将人与自然“合而为 一”而西方人以为“人为万物尺度 ,将人与自然“主客二分”,故其艺术 流于对自然之模仿,追求客观现实的科学真实性。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的中 国画不作自然皮相之模仿,其艺术成为理想之现实。六法中的“经营位置”, 就是要求画家将自然之物适当剪裁与组织,布置自然万象于尺幅之中,使自然 之境界成为艺术之境界。我们看宋人花鸟小品,能在寥寥数笔中,写出无尽 的自然,生意盎然。宋人董迪在广川画跋中说:“观物者必先穷理。理 有在者,可以尽察,不必求于形似间也。”“应物象形也不是对自然的 一味模仿,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 。所以“应物”是以心照物,不是 对自然简单的再现,花鸟画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似,而讲求“以形写神。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正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中华学术丛书f m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硕士学位论文 是阐述了人面对自然所产生的艺术冲动。彩陶和青铜器以及大量远古时期遗 留下来的洞窟壁画都证明了人类在学识之前,早就学会了以画画的形式与自 己生活的自然做交流。自然美是自然的,非形式化的,在自然美与形式美的转 化过程中,画家应孜孜不倦的是,创造一个源于自然而又更为真实与微妙的 “自然”。在花鸟画中,不论工笔或意笔,也不论写实或写意,在其各种形 式因素中,都贯穿着重抒发、重写意的创作精神。人们按审美的要求在艺术 中改造自然,写意就是画感情中的世界。在花鸟画中,我们可以颠倒春秋、 移花接木。可以用意象造型替代具象造型,用感情色替代自然色,所以便有 了“笔不周而意周”、“意足何须颜色似”、“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的精 到见解。花鸟画发展到大写意时,关键在于形向意的转化,虽从形象来,却 向意象转变,花鸟画的实质已不再是自然的形,所以似与不似都不是花鸟画 的目的。正如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文字由“象形”转化到“会意”, 是艺术境界的升华,从甲骨文、钟鼎、小篆,发展到隶、楷、行草,特别是 草书,完全是抽象化的意象了,它依赖于客观物象 而存在,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这种“形”的创造, 不表现任何物象,而是传达作者的主观“意境”、“意 象”、“意笔”,形成书法抽象的美。一千多年来,我 们都只是在自然形上争论不止,而它的实质是形向 意的转化发展。八大有时画的花不知是什么花,鸟 不知是什么鸟,可见他已不是对花乌的再现,而是 其思想情感的人格化,追求的是一种主观意志与情 感,这也是顾恺之的从“实对”发展到“悟对”的 罔( 1 1 5 ) 唐代张旭心经 阶段,实际上就是花鸟画的“以形写神”。画家“以逸趣自写其胸中,心营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神构,不必尽取之于现境。 传统花鸟画尤其强调写生,注重抒发作者的主 观情趣。明代莫是龙云:“画品惟写生最难,不独贵其形似,且须贵其神彩。” 才能达到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花鸟画讲究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所追求的真、善、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内容和形式高度地统一在一 起。自然美是客观对象,形式美是触及心灵再生的美。画家笔下所描绘的山 石、走兽、花鸟、鱼虫,都是充满生命的动,都有自然的美,是自然美与形 式美的完美结合。万象自然,经画家的处理和再创造,单纯的自然美便上升为 形式的美。当艺术家将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美的价值便具 有了超越性。 第二章花鸟画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依存而又互相转化的,任何事物都有作为 表现内容的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各种形式因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形成 了艺术作品的形式。中国花鸟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造型艺术,它是通过一 定的艺术形式因素及其组合关系所构成的艺术美作用于人的感观,使人们通 过花鸟画的形式来认识内容的意蕴情思,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一幅作品的形 式美感,包括了内形式与外形式中各种形式因素所构成的整体美,这些因素 对花鸟画形式美的体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李戏鱼中国画论【m 】中国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9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内形式 美国的亚瑟道曾说过:“画面的空间一定要用美的形式去构成。正所 谓“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长短,俯仰断续,齐而不齐,是为内美。 内形式作为艺术创造的标志,它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创作意图和精神追求。线 面的节奏,用笔的力度,起伏的情势,虚与实的渗透、流淌、融汇成为花鸟 画特有的一种律动形式。评论家王朝闻在审美谈中说过:“艺术,不论 是企图引起人们对肯定人物的同情,还是企图引起人们对否定人物的憎恨, 都要求它的形式是美的。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画家是先把握住了画面的内 形式,才能产生外形式。即先有了精神理想中的“胸中之竹,才有形式技 法下的“手中之竹 。而从欣赏者的角度看,则是先感觉到了外形式的魅力, 才能迸一步的了解内形式。对花鸟画家来说,内形式不仅是画家对客观事物 多种形式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艺术乃至人的经验的一种重构。画家可以在 笔走蛇龙之际,将活跃的、富有生机的意识潜伏于内形式的建构之中。 1 乾坤之道 宗白华先生说:“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 到满幅是水。可见八大通过虚去了水变成空白,突出画面的实景,不画水 却似有水,让人凝神观赏,尽情享受。黑与白、实与虚的对立统一,是中国 画形式美的主要因素。以虚衬实,以白衬黑,能使画面主题更突出,更明确。 中国传统哲学与绘画讲究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正是因为有了虚景才 体现出实景之美,虚是相对于实而产生的。恽寿平说:“人但知有画处皆画, 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 他所说的“无画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 m 】 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年版 朱良志曲院风荷【m 】 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拽析 处皆画”,就是指虚实相生的辩证关系,这种艺术效果正是通过有画处与无 画处之间相互呼应和疏密交错的内在联系而产生的。苟子说:“不全不粹不 足以谓之美。”运用到花鸟画形式美就是说:画面不仅要全面形象地表现自 然与生活,还必须提炼、集中、去粗取精,以表现更具普遍性、典型性的自 然与生活。中国艺术善于利用舞蹈形式,将全与粹、虚与实辩证的统一起来, 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融汇于各种艺术之 中,小到印章,大到建筑,都是利用了虚实相生的审美方式来处理,从而表 达出一脉相承的气韵。 虚实观最早出自于老子。老子认为,先天地之生,有一个浑然天成、 万物根本的东西叫做道。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负阴而抱阳。”。老子说:“知其自,守其黑。”o 讲的就是虚实相生,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计白当黑”,这里的“白”是指虚白的空 问,“黑”是指笔墨色彩。花鸟画十分注重画面的取舍, 画面要求主体突出、清楚、明确,而次要的物体和背景 可以适当的省略。这种虚实结台的表现形式,使得中国 花鸟画在表现上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可以使所要表 现的主体得到明确突出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花鸟画不同于人物与山水,它不讲求空间意识,基 本属于平面构成。我们可以从宋元花鸟小品以及明清意 笔花鸟中看到,画面集中突出了主体的花鸟、草虫、山 图( 2 - 1 ) 清吴昌硕基荷罾石,而其他地方则基本是平面的空白。艺术家们运用虚 实相生的形式语言将画面处理得既单纯明确叉丰富多样。然而画面的虚实是 蓦| ;嚣i 蓑篇;婺i 般德;:装 硕士学位论文 相对的,相互转化的。黑不一定是实,而白也不一定是虚;实到一定程度是 虚,虚到一定程度是实。这正如自然的变化,互生、互存、衍变、转换构成 了画面中的节奏与韵律。我们可以从吴昌硕的墨荷图中看出,画面以左 下方为主要的墨块分布点,成为了画面中的大实,与左上方款识部分的小实 及背景的大虚,形成了画面基本的虚实关系,变化丰富,节奏分明。现代画 家潘天寿的菊竹图轴,此画虚实相生,相互转化,疏密关系处理得相当 精到。菊花的大密与空白大面积的虚以及叶子中间保留的小虚形成对比,空 白处无一雷同。小菊花、野竹、芦草的穿插透叠同样妙不可言。画面确有“实 中有虚,虚中有实”的意境,凭借这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节奏变化,成功 营造出了画面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传统花鸟画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 “有”、“无”的阴阳哲理在绘画中的运用。 2 韵律之美 节奏最初是音乐的术语,用在绘画构成中是指各种因素有连续性、重复 性、条理性的律动形式。从明代画家徐渭的驴背吟诗图,我们似乎听到 了驴蹄滴答滴答的声音,令人产生了一种驴蹄行进的节奏感。现代林风眠的 秋叶小鸟,画面 变化,它犹如一个 中重复交替出现, 画面构图疏密有 在欣赏作品时好像 上小鸟形象在统一中求 跳动的音符在方形构图 似乐曲中的旋律,整幅 致,条理清晰,使我们 听到了阵阵鸟鸣。南齐 谢赫将“气韵生动” 图( 2 - 2 )现代林r 皖载叶小蛳 放在“六法”的首位, 所谓“气韵”就是指宇宙万物中“气”的节奏与和谐。它要求创作者不能只 是“模仿自然”,还须进一步表达出形象内部的生命。苏东坡用“瘦竹如幽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来抒发绘画中表现的节奏风韵。 作品的形式构成所形成的视觉节奏感和视觉重心,成了直接影响和打动欣赏 者的第一要素。如果说平衡和重力构成了画面内部的基本框架,那么韵律则 是贯穿于框架之中流动的血液。从当代画家吴冠中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 到深刻的节奏形式,看到“隐藏的内容,强化的形式”。在他笔下那充满诗 意的水田、风筝、荷花、老墙形成了点、线、面的自由构成,运用韵律、节 奏之美完全传达出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同时吴冠中在中国画中成功的融入了 西画的体块,色彩,强化了节奏之形式美法则,在他的作品中节奏成为了形 式表现的主旋律。而画家田世光先生则常用工写对比,他以工笔形式描绘花 和鸟,而山、水和树石则以小写意的技法来表现,这种不同技法的表现形式, 同样地构成了画面丰富的节奏与韵律,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节奏美作为形式美的一种因素,无处不在,它的魅力是永恒的,普遍的。 自然界中鸟虫、树木、花草的活动都有节奏。唐代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从 剑锋点划迂回的节奏中理解到抑扬顿挫、松紧快慢的书法用笔,其草书犹如 惊涛骇浪一气呵成。徽州民居参差层叠的白墙黛瓦;肖邦幻想曲中激情 澎湃的律动音符;波拉克自由泼洒的色彩,其中无不蕴藏着变化丰富的节奏 美。对于花鸟画来说,在色彩、轮廓、光与影之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节奏。 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可以令人感受到如同诗歌和音乐般的韵律,而这里的韵律 就是画面的节奏。花鸟画的节奏作为形式美的一种因素,主要体现在画面的 布局、用笔和墨色等方面。画面明暗的强弱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形象的 尖锐与圆润对比,形式的大与小、方与圆、疏与密,聚拢与扩散等多种对比 形成了画面变幻莫测的节奏。我们可以从汉代画像石和敦煌飞天壁画中看 到,有些线条不一定是客观实在的,而是画家情感与构思要求的一种有节奏 1 硕士学位论文 的联系,同时能更深一层的体现内容的内部节奏。 3 起伏之势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论及花鸟画的势的问题时说:“起笔无论正反 虚实,皆需贯摄一切,然后以接转收合回之。 可见,画面之势完全体现在 物象的顾盼呼应之中,最终总要将各种物态所造之“势 ,全部收拢到画内, 使气回流。中国花鸟画所讲究的起、承、转、合四法,囊括了画面构图中各 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其目的就在于得势存气,使其产生视觉上的张力, 以彰显空间。“得势则随意经营,一偶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皆非。” 可见取势决定着花鸟画构图的成败,是构成画面形式美的视觉着眼点。如清 人王原祁所说:“画中龙脉开合起伏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 局部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显,谓之体也。开合从高至下,宾主历然 起伏有远有近,向背分明,有时高耸,有时平修,照应山头、山腹、山足, 熟两悉称者,谓之用也。 “势”是一种隐藏的力量,是构成画面形式美各种因素努力的方向,以 达到立象以尽意的目的。清沈宗赛在芥舟字画编中云:“统乎气以呈现 其活动之趣者,是即所谓势也。” “势 往往是无形的,它所涵括的不仅仅 是所绘物象的一种运动趋向,“势 还是可以引导欣赏者感受画家心理气韵, 即“贯气”。它是通过有形的“象 传达出的一种无形体验和感受,与其说 “势 被看到,不如说是被感受到的。要从“势”中去体会画面的“立意”, 从而这种“势”在花鸟画构图中的运用是意与形的结合,“意、“形、 “势”三者统一安排达到构图的完美。所谓“势因情生,势因境生 。“形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李戏鱼中国画论【m 】中国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 】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6 年版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的体态走势到“意”的产生是一个触发深化的过程,花和鸟的美态长势触发 了画家的情思,而这情思的表达又依赖着花和鸟的态势去体现。花鸟画的取 势包括章势、笔势、形势、气势与情势,这一点比人物画更为鲜明,人物画 的取势主要取决于情节的调整。我们看八大的画之所以显得雄伟,有气势, 主要是构图取势的得当。如其作品鱼乐图,左边巨石上升至顶端,画几 条小鱼在对立的小石间游戏,形成了上仰下俯之势,气势磅礴,这种对立统 一的构图取势法,扩大了画面的空间,抹灭了天与水的界限,是花鸟画一种 特有的形式美。 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生动”就体现在画面的势态上。东晋顾恺 之提出的“置陈布势”,“势”是指章法的起伏节奏,是画面上咀主体精神 所营造的运动倾向。其中“布势”就如同作战之阵势,包括了物象的“布”, 更着意于取“势”。“取势”传达的是花鸟画的情势气韵形式美。取势与构 成是紧密结合的,构成取象,造型取势,象中蓄意,势中传情。刘勰文心 雕龙中说:“因情主体,即体成势”,以“情”、“势”来达意。“形生 势成”,其“势”应像射箭一样有力,像溪水一样曲 折变化。这种情势气韵美可以用“起”、“承”、“转”、 “合”四法来实现。这四种法则主要包括主与宾、奇 与正、藏与露、出与入、收于放、起与伏、聚与散、 呼与应、疏与密等等,这些矛盾关系在画面形成对立 与统一的节奏感,赋予画面形式美感。受易学“太极 阴阳图”的影响,画面的开合一般都是曲折用意,而 非一味直冲或平铺直叙的。这种意昧深长的布势给人 以跌宕起伏、移步换景的趣味性形式美感,以至画面 图( 2 - 3 ) 现代潘最寿t 朱荷 豫笾 0;、j_鼍进 硕士学位论文 不会板纳呆滞。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说:起一伏则有势”,在中国 花鸟画中主宾、尊卑这些因素,更多的是利用开合、起伏造势。所谓开合即 指景物之问的艺术信息的序列对应,也就是主体与协从同时在画面上的呼应 关系。所以有“画花卉全以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穿; 花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有条畅,不去常理;叶得势,虽疏密交错 而不紊乱。”画家潘天寿,十分善于因势利导,他多采用四方构图的格局, 方的形式感是正,能使人感到庄严,稳定。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中 国的建筑、器物也多用方,显得安定、雄伟。所以潘天寿的作品,“造险得 势”、“取势传情”,以气势雄伟,魄力惊人取胜。 4 空白之境 空白具有含蓄的魅力,它是画中之画,也是画外之画。一些形式因素, 如疏密、黑白、虚实、对比的强弱和构图中的比 重及构成都决定着画面的形式美感。宗白华先生 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画的空白在画的整 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 流动之处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 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空 白虽然是一个没有物象存在的空间,但作为视觉 度量空间也有大小的标准,这使空白之空间似乎 有了一种无限容量的意义。由于它具有无可限量的伸缩能力,似乎包含着一 切可能存在的信息,又是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无限的有,并使人在潜意 识中无法摆脱对其存在的感觉,这就是中国画中空白手法难以言传的高 李戏鱼中国画论【m 】中国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1 6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妙。 中国文化一直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特别是道家的虚无思想,可以说已 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血液之中,类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言 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些都是道家虚无思想的具体表现。于是绘画之境贵 在简化有序,以一当十,以规律性的符号语言概括自然界的复杂和繁芜是中 国花鸟画发展的必然要求。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也就是说宇宙万事万物皆生于无,也即皆生于“道。传统中国画基本在白 纸素绢上作画,着墨为黑,黑为实;留空为白,白为虚;虚实相生,黑白相 辅相成。 中国花鸟画传世名作中接近完美的空间分割就是建立在对画面白的充 分利用基础上的。中国花鸟画对空白分割的完美性追求使其与人物画和山水 画拉开了距离。因此,空白是构成花鸟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花鸟画 的一种特殊的构图形式,它亦不同于西画,西画一般喜欢在画面上涂满颜色, 而中国画则善于留白。讲求“计白当黑”,这在中国花鸟画中表现得尤为突 出,山水画中的“白”也许是山,水,天或地,而在花鸟画中,“白 是一 种气,是令人想象的空间。空白在画面中是最彻底的虚,在画面上无笔墨处 的空白与白纸素绢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留白看成是无,而是“此时 无声胜有声 ,是画面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正是这种空白,使得花鸟画形 成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绘画风格。对于留自在画面中出现的形式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我们可以将之归纳成两类。一类是具体形象的境中之白,或是天, 或是烟,或是云,或是雾,或是水。如李苦禅的水禽,画面中的大块空 白,使得江天辽阔,寒意萧瑟的气氛油然而生,空灵深远的感觉迎面而来。 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9 年版 老子陈忠评译道德经【m 】吉林文史出版社2 0 0 6 年5 月版 1 7 硕士学位论文 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在空白之中。另一类留白没有具体形象的,清代蒋和在 学画杂论中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这类留白是画中表 现形象不可缺少的,它能使画中所描绘的主体更加突出。我们在看齐白石的 画时,通过他画中形状不一、大大小小的留白,亦能读出他画中的节奏。没 有具体形象的白,在中和画面,衬托主体的同时,能够实现画面形块的分割 与组合,这与现代平面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交织成画面的节奏感与形式 美。在折枝花鸟画中亦表现得尤其突出。如吴昌硕的古雪,霍春阳的一 枝蔷薇满院香。当代画家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作活眼,活眼 越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 即“画中之虚 也就是指这些空白在画 面上的作用。在意到笔不到的的布白中,将白融入整幅画面的意境中,可以 说是在空白的四通八达中“疏能跑马”,也可谓是在处处有物是气象贯穿中 “疏不透风。“计白当黑 作为一种形式美的理念,是中国画形式美中 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空白的氛围中,能使人对具象的鸟、花、树丛及田 野山庄四周的环境产生出抽象之中含具象的“悬念”感,从而营造出一种含 蓄深远的意境。既丰富了笔墨的层次,又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使画面产生 节奏美。 第二节外形式 在艺术符号中,形式是指构成绘画作品的线、形、墨色、体积、空间等 各种元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审美产生的角度来看,形式美是事物的外 形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当的思想渊源和 文化背景。中国花鸟画在历经了千年历史内涵与文化沉淀之后,形成了相当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 中国花鸟画形式美浅析 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形式美感。笔墨交织的东方情愫,色墨相融的优雅诗 韵,个性强烈的技巧语言,变化微妙的形式构成,黑白相间的意象境界,深 邃内敛的思想内涵,这一切使花鸟画以独特的形式美屹立于中国画之林。这 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长期发展的河流中奔腾不息,自然有其生趣盎然、青 春永驻的生命。形式的传承和转变不断推进着花鸟画形式美的向前发展。而 构成花鸟画形式美的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这一章节我将从花鸟画的章法、 线条、色彩、笔墨以及款识等几个方面对构成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各个因素 逐一进行分析,理清脉络,给现当代中国花鸟画形式美的拓展提供一个理论 依据。 1 布局的法式 在花鸟画的构图中,形式美方面存在着如均衡稳定,对立统一的诸多矛 盾因素,如果没有这些不同因素的互相依存与构成,就不会产生其构图的形 式美。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在扇面和团扇上描绘的院体花鸟画,物象组织有 严谨的形式,这些适合纹样极具装饰性,形式感非常强。清代金农的:山水 册页基本在画面上只画一角,与南宋画家“马一角”有异曲同工之妙,这 种夸张的布局往往形成了画面有趣味的形式构成。近代大师齐白石的作品经 常运用墨与色、工与写、繁与简的对比,形成了独特的装饰构成,形式感极 强。 唐张彦远语“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开合聚散之理 ,这些都 强调了构图在经营画面形式美中的重要性,它作为视觉艺术的美,统摄了中 国画的造型、笔墨、设色等其他形式要素,从而体现一种美感追求与作者主 观情趣、意旨的表达。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经营位置”,就是将自然万 物合理的布置于尺幅之中,使自然之境界成为艺术之境界,从而给人以审美 硕士学位论文 享受,这种美的秩序和结构是和谐的、协调的、令人愉快的。布局的过程就 是运用美感形式法则的过程。当艺术家开始运用平面、解构、分割、叠加、 交错、或不和谐因素时,绘画它就不仅仅是对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解读
-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点及答案
- 2025招聘员工合同
- 2025终止劳动合同告知书(工会)
- 2025混凝土供应合同
- 2025企业实习生劳动合同范本
- 五一前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签订版权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 智能家电产品采购供应合同协议
- 商务会议计划与组织标准模板
- 2025至2030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乡镇文旅部门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必-备知识点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法学硕士专业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GB 26488-2025镁合金压铸安全生产规范
- 森林消防队森林火灾扑救知识培训考试题库题库(附含答案)
- 焦虑症的课件
- 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 2025年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新闻类)押题卷
- VOCs治理设备培训
- 2025年招聘面试技巧指南面试官角度下的面试题预测与应对策略
- 答案时代:AI顾问式电商崛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