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蓦6 6 3 6 1 4 人的二元冲突问题自古就贯穿于西方人的精神之中,势必通过 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等各个领域体现出来。浪漫主义音乐尤其能 反映人的这种精神冲突,因为浪漫主义音乐家具有超乎常人的敏 锐,而倍受精神二元冲突的折磨,这必然通过创作折射至i 其作品中, 因此只有深刻理解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才能更深层次 的把握浪漫主义音乐的思想内涵。本文拟从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 深入剖析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音乐观念,希 望对真正理解浪漫主义音乐有所帮助。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阐明了此课题研究 的动机和意义。正文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浪漫主义的 内涵和浪漫主义艺术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浪漫主义音 乐家精神二元冲突的表现及其导致的音乐观念,第三部分从历史和 文化两大方面说明二元冲突产生的原因。结语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 容。 关键词:浪漫主义 音乐家二元冲突 a b s t r a c t t h eq u e s t i o no ft h e 斜o _ s i d ec o n f l i c ti nm i n da l w a y sl i e si nt h e s p i r i to f t h ew e s t e r np e o p l e ,w h i c ha b s o l u t e l yp e n e t r a t e si n t or e l i g i o n , a r t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o n f o r t h em u s i c i a n so fr o m a n t i c i s ma r em o r e s e n s i t i v et h a no t h e r s ,t h e ya r ee a s i e rt ob ed i s t r e s s e dw i t ht h et w o s i d ec o n f l i c ti nm i n d w h i c hi s c e r t a i n l y r e f l e c t e di n t ot h e i r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t h e r e f o r e ,o n l yb ym e a n so fd e e p l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 c o n f l i c tl i e di nt h em i n do fm u s i c i a n so fr o m a n t i c i s mc a nw et r u l y c o m p r e h e n dt h e i rc o m p o s i t i o n s 。s ot h i st h e s i s ,f r o mt h ea n g l e o f a e s t h e t i c sa n dp s y c h o l o g y , a n a l y z e st h et w o s i d ec o n f l i c ta n dt h e m u s i c a lc o n c e p tr e s u l t e df r o mt h ec o n f l i c t t h et h e s i sc o n t a i n st h r e e p a r t s o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e x t 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c l a r i f i e st h em o t i v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t h e q u e s t i o nf o rs t u d y t h em a i n t e x t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p a r t sa sw e l l 1 1 1 e f i r s tp a r tr e v e a l st h ee s s e n c eo fr o m a n t i c i s ma n d 也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a r to fr o m a n t i c i s m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e x p o u n d s 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t w o s i d ec o n f l i c ta n dt h em u s i c a lc o n e e d tr e s u l t e df r o mt h e m t h et h i r dp a r t e x p l o r e s ,f r o mt w oa s p e c t so f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 ,t h er e a s o n s w h i c h r e s u l t si nt h et w o - - - - s i d ec o n f l i c t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g i v e sas u m m a r y f o r t h et h e s i s k e y w o r d s :r o m a n t i c i s m m u s i c i a n st 、v o s i d ec o n f l i c t l i 引言 人永远意教着和期望暑思考_ 着和想象蓍感觉着和信仰着为 自己的生命担忧着。在这些活动中,人不断认识自身的完美性与迭 到它的可能性之间的距离。 普列斯纳 思想是人与万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人作为宇宙中唯一具有自 我意识的生物,自出现之日起,就处于一种二元冲突的状态中。二 元冲突是人的精神二重性,即指理想的完美与现实的残缺,无限与 有限的对立,情感的放恣与理性的束缚等等。 在人类历史中,人一直力图在二元冲突的世界中寻求统一,可 是宇宙、社会是无限的客体,人只是有限的认识主体,人的认识无 法也不可能穷尽无限的宇宙和社会,由此便造成一种对立与冲突, 而正因为这些对立与冲突,宗教才成其为宗教,艺术才成其为艺术, 精神才成其为精神。可以说,它们是精神存在和发展的永不枯竭的 主题。它们一方面在人们心中引起无限冲突,生出无穷烦恼;另一 方面却丰富了人的个性,发展了灿烂的文化,因为人们正是希望在 文学艺术中超越这些冲突和对立,获得统一,达到自由和永恒。 音乐家作为社会的特殊成员,以超乎常人的敏锐感受到人类社 会存在的种种矛盾,以及带给人们的沉重苦难和无尽悲剧,为此他 们用自己的心灵去苦苦思索,寻找出路,并试图通过音乐来求得精 神的超越,但是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他们常感到无能为力, 而陷入精神的二元冲突之中。西方历代音乐家都为这种冲突困扰 着,且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必然不 可避免地在他们的音乐中得以不同程度地反映。巴洛克时期巴赫的 作品中,音乐并不完全服从自我,更多的是作为个人与上帝沟通的 桥梁,所以在其作品中个人精神挣扎的痕迹总是若隐若现,若明若 暗。古典时期在启蒙精神的感召下海顿和莫扎特具有了更多的自我 意识,因而也就承受着更激烈的精神二元冲突,但是在他们的作品 中依然没有得以尽情地宣泄。如莫扎特的生活经历极端艰辛,三十 五岁逝世后甚至被葬于公墓,但是在他的音乐中却洋溢着诱人的生 活乐趣,这是因为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并不完全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写 照,尽管在a 小调钢琴回旋曲和g 小调交响曲中曲折迂回地表露出 他精神上的苦痛。如果说莫扎特还仅仅是作为一名作曲家的不自 由,那么浪漫主义音乐家明显是作为一个人的不自由,而使他们的 音乐具有突出的自传性。所以他们的音乐首先是一种凭借音响的自 述,是一种独特的交响乐,声乐或钢琴音乐的日记,甚至浪漫主义 音乐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音乐家自己,可以说不了解浪漫主义音乐家 的精神冲突,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浪漫主义音乐作品,这就是本文选 择浪漫主义时期,对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作分析的重要 原因。 _ 正因为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应注重作品与音乐家主观世界 的构成关系,把寻找和昭示音乐家的心灵秘密作为一条开掘作品深 层隐义的路径,所以倘若本文真正切实的做到了这点,不仅可以深 刻的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深层意蕴,揭示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内在 生命,而且对理解浪漫主义时期以后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及其作 品有重要借鉴意义,因为浪漫主义音乐预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十世纪的现代音乐大潮的到来。 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 浪漫主义艺术概述 一、浪漫主义的内涵 浪漫主义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三十年横扫欧洲文 明的各个角落。当时欧洲的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宗教 运动以及哲学、文学、音乐等文化艺术领域都受到浪漫主义的巨大 冲击,且从中获得极大的启示和力量。 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罗曼语,原指中世纪罗曼文学中的诗歌和 传说故事,这些作品主要描述中世纪骑士的神奇和冒险故事,其中 有侠义骑士的爱情以及神秘莫测、异想天开的传奇故事。那么什么 是浪漫主义,抑或浪漫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许多西方学者对此进行 了阐述,但至今尚未有人能给出一致认回的界定。伯恩鲍姆在浪 漫主义运动指南一书中收集各种各样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这里 摘要引述,以便从中看出浪漫主义的内涵如浪漫主义是病态的, 古典主义是健康的。( 歌德) 是以一种想象的形式描述情感。( 施 莱格尔) 浪漫主义是想象,谬误的狂涛,一种文学自我中心的盲 目思潮。( 布吕内蒂埃) 回归自然。( 卢梭) 从外界经验的退缩 而集中于内在心灵的探索。( 阿伯克龙比) 生命于中世纪的觉醒。 ( 海涅) 是情感而不是理性,是心灵而不是智力。( 乔治、桑德) 想象力的巨大拓展。( 赫福德) 尽管有如此多对浪漫主义的解释, 新的解释仍然在逐年增加。1 7 8 9 年出版的法兰鼯学院大词典中 浪漫一词的解释是“一般用于诗歌或小说中描述想象中的地方和自 然风光”。这标志当时人们从想象和情感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一种 心理变化。正由于某一社会背景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赋予 言语以新的意义和内容,“浪漫主义”一词才逐渐承载了各种不同 意义,但总的说,浪漫主义的明显标志可以说本能超越理智,想象 超越形式,感情超越理性,狄奥尼索斯超越阿波罗。如果说古典主 义是以启蒙思想为核心,标榜理性权威,那么浪漫主义兴起之后, 诗、想象、灵感、梦幻、怪异等这些被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巴洛 克文化推崇的原则,在被冷落了近两个世纪之后,重新成为文艺创 作的基本价值因素,并且获得了新的内容。正如海涅所说:“浪漫 派不是别的,就是中世纪文艺的复活,这种文艺表现在中世纪的短 歌、绘画和建筑物里,表现在艺术和生活中。”“这种文艺来自于基 督教,它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 总之,浪漫主义被视为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法 国古典主义相对立,在思想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 的要求,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高潮时期的产物。 二、浪漫主义艺术的总体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各门类艺术联系非常紧密,寻求相互的沟通,在 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诗人作画,画家做音乐,音乐家画画并写剧本 不足为奇,因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征有许多相同之处。 首先它们都是对十八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动。十八世纪对 古典主义的复兴达到巅峰,以尊重权威、崇尚理性、克制情欲为宗 旨的新古典主义统治了整个欧洲。这种贵族艺术是超越个人情感的 阶级意识的表现形式,这个阶级的行为准则是基于礼仪和风雅之上 的,一切真挚的个人情感都必需接受理性的束缚,但是由于精神的 本质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它必然地要求超越外在的理性事物的束 缚,表现为自由,“因而追使精神离开它与肉体的和解,而回到精 神与精神本身的和解。”罾这种精神向自身的回归,导致了古典型艺 术完美的统一被破坏,使得这统一体分裂成两个各不相干的世界: 一个是独立自在的精神世界的主体,即人的思维世界,另一个是外 在现象世界。浪漫主义者竭力想撇开外在物质世界而转回自身的精 神世界,沉湎其中,追求自身精神与绝对真理的融合。并且在同绝 对精神的融合中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本质,认为只有离开外在世 界,返回自己内心世界,并经过自身的思维,才能够认识自身的真 实性和外在世界的真理。因此浪漫主义艺术极力想摆脱古典主义的 束缚,追求自由、运动、激情和不受约束的表现形式。在当时,艺 海涅:论浪漫派,人民文学出版,第5 页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二卷27 4 页 4 术的自由为时代的第一要求,并为浪漫主义艺术定义为“艺术中的 自由主义”。 其二,浪漫主义艺术依然以人为表现形式,但它不再象古典艺 术那样,以人的自然肉体和外表为显现方式,而是通过表现人的丰 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即人的“具有活泼的内心生活的实 际的个别的主体才得到无限的价值”。国“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 是绝对的内心生活,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o “内 容全部集中到精神的内在生活上,亦即集中到感觉、想象和心情上。” 也就是说,这内容是人类自己的精神。所以浪漫主义艺术就必须 把主体的内心生活展示给别人看,做到心灵对心灵,精神对精神的 交流感染。而且它所表现的人是“本身含有神性”的人。这种人不 仅仅局限于个别人的性格,狭隘的情欲及有限的目的,而是显现为 能够领悟普遍真理和自身的人。“浪漫型艺术把这种内容表现在基 督,圣母,信徒们以及凡是受到圣灵鼓舞而具有完整神性的人们的 生命史里。”固这些人心怀博爱,希望使普遍的神性和个别的爱心完 美的统一起来。但是只有在精神摆脱它的直接存在的有限性而上升 到无限时才能实现,因此精神如果要获得完整与自由,就必须把自 己分裂开来。这就是说,浪漫主义艺术所表现的“神性的人”,是 把灵魂与肉体,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区分开来的人。总之,浪漫主 义艺术的内容是紧紧地围绕着人的内心世界展开的,对外在客观世 界的表现再也不是艺术的任务,艺术只指向人的精神,心理体验和 情感表现。 其三,浪漫主义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倾向就是从所谓的“黑暗时 代”的中世纪艺术中获得灵感,表现出对神秘、奇异的崇尚。歌特 风格是这一倾向的完整体现,它代表一种粗俗、尚未开化和带有情 感色彩的风格,常常把人们引入一种超自然的恐怖之域,艺术家蓄 意将大都市想象成能吸人血和脑髓的恶魔,宁愿从现代生活和现代 资本主义大都市逃到中世纪中去。古城堡、大教堂、宝塔、废墟瓦 砾及身披钢铁铠甲的英雄成了浪漫主义艺术家所青睐的主题。以描 写阴森恐怖和焦虑悬念情景而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艺术风格大为 盛行,隐喻、象征和暗示代替明确的陈述,有意造成朦胧暖昧的艺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二卷2 7 7 、2 7 6 、2 8 3 、2 7 9 页 5 术意境,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情的表达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因而精 神情感上独特的艺术个性的自由表现,优美的诗意和和哀婉的感伤 揉和一起的月光浪漫主义普遍盛行。象征生命短暂的墓地、日暮黄 昏的景象都用以烘托一种孤寂、肃穆的氛围,通过微妙朦胧的意象 引发一种空灵的诗意和想象,其中回荡着情真意切的情感之流,所 以这些艺术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颓废、悲观、消极的,实际上其中 深藏的是它的反面,即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 眷恋。 另外,随着卢梭一声“回归自然”的嘹亮号角,浪漫主义艺术 纷纷举起向人的进步、文明挑战的大旗,要求投入人迹罕至的大自 然的怀抱,领略那原始蛮荒的粗犷之美。这种思潮把法国巴比松派 和英国风景画家的作品挂在公寓或市内住宅中,贝多芬的田园交 响曲和瓦格纳的山林低语以及其它许多钢琴曲中都回荡着田 园牧歌那令人惬意的旋律。在回归自然和原始蛮荒思潮冲击下,神 话和对神话的研究激起了艺术家们极大的兴趣,且成为他们崇敬的 对象,神话被看作人类文化的主要源泉,艺术、历史、语言、诗歌、 都源于神话。卡西勒说:“浪漫主义哲学家和诗人们首先从神话的 魔杯中饮酒,这使他们感到恢复了活力。从此以后,他们以一种新 的不同的态度去观察事物。对于那些真正的浪漫主义者,神话同现 实不再存有任何区别,如同诗与真实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别。诗与真 实,神话与现实相互渗透,相互重合。”因此在利用神话题材进 行创作中超越现实成了浪漫主义艺术所共有的特点。 总之,浪漫主义艺术总的特点是自由、独特、感伤、注重情感 的表现,崇尚自然之美和奇异荒诞。但是无论如何又不能简单地归 结为这些特点,应该看到凌驾于这些特点之上的浪漫主义艺术的矛 盾性,那就是“对未来满怀向往混合着对过去的魂牵梦萦;要坚决 推翻旧世界同时又迷恋于它的秩序和平衡;热烈追求人们之间的兄 弟情谊但又标榜个性;矜持的孤芳自赏而又怀有强烈的孤独感;确 信人类能够自立但又苦于失去上帝。”学浪漫主义艺术的这些特征正 是浪漫主义艺术家精神二元冲突的产物,陷入深深地二元冲突中无 转引自卡西勒:国家的神话耶鲁大学出版社,第5 页 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人民音乐出版社,第9 2 页 6 法自拔的艺术家永远难以摆脱这种境况,那么精神二元冲突到底表 现在哪些方面? 它又导致了什么样的音乐观念呢? 浪漫主义音乐家精神二元冲突的 表现及其导致的音乐观念 二元冲突问题是西方精神的一个基本主题,许多重要问题如人 与神,人与天,人与绝对、永恒、无限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客体, 感性与理性,世俗与宗教,事实与价值,理想与现实,必然与自由 等,都与此密切相关,西方几千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 这些问题的展开。 作为有思想意识的人来说,既有精神的一面,又有物质的一面, 这个看法自古就被各民族的人们所认同。早在古希腊城邦文明兴起 的两千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了这种看法,后来才传到古希腊。在古代 中国和印度,这种观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里所谓的二元冲突实 质是人的精神二重性,或人的精神与物质( 或精神与存在) 的矛盾。 西方人在这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认 为精神和存在是对立的两极,相互冲突,难以调和。人一心想超出 自身肉体存在和有限需求,追求那更高更纯净和有价值的东西,追 求绝对、完美、无限和不朽,但现实的存在又时时纠缠不休,把人 拖回世俗领域,沉迷于有限事物之中。于是人为此烦恼,为此痛苦, 为此内心斗争不已。人与自然,人与天或人与神,以及有限与无限, 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久在他们那里永远是分裂着的。尤其到了浪 漫主义时期,情感异常敏锐丰富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倍受这种精神二 元性的困扰和折磨,且通过创作折射到他们的作品中,极大地影响 了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念。 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性主要表现在理想的完美与现实 的残缺,无限与有限的对立,情感的放恣与理性的束缚等方面。 一、理想与现实 人生在世,一方面要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又不能只做现实的奴 隶,必须发展自己,拥有理想。人存在的二重性,即人的自然性与 超自然性,生命本性与超生命本性,说到底都是本源性的存在与人 的理想的冲突,因为超越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 渴望是蕴含在人类本性中的永恒冲动。 人生活的世界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总是生活在理想的世界 中,总是向着可能性前进,希望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的”, 把“可能的”变成“现实的”。人生总是处于“途中”,总是处在不 断向着“理想”和“应是”行进的途中,而理想就象一根标尺,总 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上,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和追求,作为生命的本 真和渴望,导引着人类的现实生活。可实际上,人永远不可能达到 一种彻底的符合目的性的生活秩序,我们达到个目标又设定了一 个新的目标,无穷无尽0 0 0 t 1 人生活在事实的世界中,然而却总是不 断地否定现实,向理想的存在状态迈进,这一过程是无止境的,就 象不断退却的遥远地平线,永远在前方却又永远不可能达到。因此 在人的最内在的本性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分裂,即“理想”与“现实”, 也可以说“是”与“应是”的矛盾冲突,在理想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人所关注的不是现存世界“是如何”,而是世界“应如何”。怎样超 越现实而奔向理想,就成了人之生存的根本问题,人注定在理想与 现实的鸿沟之间挣扎,为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而殚精竭虑。 1 9 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正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 扎难以自拔的群体,而且这种矛盾呈愈演愈烈的趋势,极大的影响 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逐步演变。早中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家虽然也 表现出悲观、失望、叹息和痛苦,但是仍始终不渝的期待和憧憬着, 如舒曼的心灵所看到的世界虽然要比现实世界更为纯净美好,可在 无奈中他认为,音乐家应该在理想世界中生活,为现实世界工作。 门德尔松的传记作家写道:“现实世界同他理想中的观念开始相互 敌对。那种沉默的悲痛情绪,那个对正在逐渐消失的理想的忧郁烦 恼扩散而进入了他的个性,但他仍迫切而又满怀希望地渴望矛盾得 以解决。”正如丹纳所说:“法国大革命以后,人们摆脱了专制,另 一方面野心和欲望开始抬头,所得幸福越多就越苛求,而所求竟远 过于所得。同时他们是怀疑派,宗教与社会的动摇,新事物的出现, 逼得他们年纪轻轻就东闯西撞,离开父辈听凭传统与权威指导一向 走惯的路。好奇心漫无边际的发展,只顾扑向绝对的真理与无穷的 幸福。凡是尘世所能得到的都不能满足他,享受也是空虚,反而把 没有节制的欲望刺激得更加烦躁,使他对自己的幻灭灰心绝望,但 疲劳困顿的幻想也形容不出他一心向往的“远处”是怎么一个境界, 得不到而“说不出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此时期的音乐家只好用 游离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忧郁和惶惑浇灭了启蒙运动以来持续澎 湃的热情,不再喜爱古典乐派青睐的大型器乐套曲,而对艺术歌曲 和无词歌等与文学体裁关系甚密的小品式创作倍感亲切。到十九世 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家精神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得更为激 越敏感,他们期望通过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洁净文化来达到人的 理想境界,可是理想终归是一场梦幻,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乌 托邦”。这样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家普遍表现出理想破灭之后极度的 悲观失望,以至于对人生的终极目标提出质疑,这时候一种哲学式 的思维理念悄悄潜入浪漫主义晚期的音乐风格中,“他们必然本能 地去突破旱中期的传统,尝试用一些标新立异的音乐结构,光怪陆 离的和声语言,扩张交叉的调性思维,以及新的旋律发展手段和变 形交错的节奏来表达愤懑的发泄,或种叛逆情绪的尽情释放。” 如果说舒伯特的音乐由于文学诗歌的渗透而具有抒情性,门德尔 松的音乐具有绘画性,舒曼的音乐具有幻想性,那么随着浪漫主义 音乐家精神上理想与现实的裂痕日益扩大,到浪漫主义晚期瓦格纳 的音乐则具有明显的哲学性,他抛弃了早中期音乐家的诗歌和文学 的局限,以哲学思维来表达对生活本质的认识。总之,浪漫主义音 乐艺术开始转向“自我本体”,在游离子冷漠的社会现实里的“自 我本体寥中寻找题材,于是内省性与幻想性成了浪漫主义的代名词, 这种“内省”与“幻想”使音乐家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 因此处于此时期的音乐家不可避免地一生都在精神的放逐之 中,寻找那说不出道不明的理想,他们落脚于污秽的深渊,却始终 仰望着头顶上澄碧纯净的蓝天。这种内心顽强的“自我主义”的道 德理想,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浪漫主义音乐 丹纳: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第9 8 页 凌宪初:论欧洲浪漫时期音乐风格的变异载于黄钟2 0 0 0 年第二期 9 家们忧郁的气质。他们一味地沉醉在自己内心的温馨梦幻中,沉醉 在被自己奉若神明的纯粹理想中,所以对外界的一切误解和迫害都 能置之度外,从而在内心保持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康德曾精辟的 指出:“具有忧郁气质的人很少关心他人的判断,对他们所谓善和 真的意见不加理睬,他仅仅相信自己的主见。对于人性的尊严, 他具有一种崇高的感情,他自尊自重,并把人看作一种值得尊敬的 生物。他不堪忍受卑下的奴性,呼吸着自由高尚的气息。他痛恨一 切桎梏,且经常对自己和世界都深恶痛绝。” 由于复杂的社会环 境与个人的价值实现具有某种不可调和性,必然造成浪漫主义音乐 家内心的极端孤独,以及现实与他们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之间的极 深二元性。因此浪漫主义音乐家大都成了个人主义者,他们企望按 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世界,可世界并不那么顺从,他们只好远远躲 在一角,以绝望和蔑视的眼光看着这个令人无奈的世界。他们甚至 认为既然残存于心中的那一线希望破灭了,那么生活在孤寂中要比 在人群中幸福百倍。长此以往,音乐家们觉得在孤独忧郁中自己是 高贵目优越的,所以“忧郁对他们成了种宗教,种精神安慰”。 对忧郁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们来说,自己心中贮藏的诗意化了的 意象往往与眼前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音乐家布鲁克纳写道: “我生活在上帝与魔鬼,生与死,善与恶,天国与地狱,光明与黑 暗,失败与胜利这样相互对立的世界中。” 这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 就是逃避现实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题,那么他们究竟想逃往何处 呢? 第一条道路逃往大自然中。在孤独忧郁的音乐家眼里大自然特 别富于人情味。当音乐家博大深沉的爱在社会得不到肯定时,当他 与人类交流感情的欲望得不到实现时,往往会热切地希望回归自 然,大自然越是在蒙上一层晚云的面纱,或变得一片荒凉时,就越 使他们着迷,“这时,浪漫主义者披着黑色的斗篷,垂下眼睛,走 到一座荒废的山村,一个乡村教堂的墓地,或是一片孤寂的树林, 沉思默想着坟墓,回味那已经失去的爱情,或者以哀伤的诗句吟咏 康德全集第二卷,第26 1 页,转引自卡西尔:卢校康德歌德三联书店l9 9 2 年版,第14 15 页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 0 9 页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1 9 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 2 2 页 l o 那些不幸而遥远的事情。他怀着懊悔和悲伤回顾过去,又带着绝望 的心情瞻望将来,然而在他那闪着泪花的眼里,又时常射出一线欢 乐而幸福的光芒。”他们之所以喜欢大自然阴沉的样子,是因为 这种景象才与他们心中的忧郁更为和谐一致,但是大自然只是暂时 使他们忘却痛苦,并不能从根本上排遣浪漫主义音乐家,或者他们 作品中主人公心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忧郁情绪,一切大自然与人有着 深邃的矛盾,大自然对人类的苦难是严峻冷酷和漠不关心的,因此 在那秀丽而宏伟的大自然背景中,见到的依然是惶恐不安的拜伦式 的人物。比如柏辽兹的交响乐哈罗德在意大利的主题就是这样, 哈罗德表面上是置身于愉悦的,阳光普照的美丽意大利,然而那样 的自然环境只不过更加明显地衬托出哈罗德内心的空虚罢了。柏辽 兹在这首乐曲中通过一把独奏的中音提琴与乐队的鲜明对比使作 品的内容形象化,当他把自然界的安宁与美好 和正在虔诚祷告的朝圣者内心的宁静 与作品中主人公的不幸相对比时,主人公的痛苦与沮丧就更显露无 疑了。所以浪漫主义式的主人公即使处于风光旖旎的大草原,或是 雄伟险峻的山脉中,还是不能战胜其根深蒂固的精神二元性和孤独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第2 0 8 页 1 l 感,对于人类的苦难,大自然倒成了一幅特殊的衬景。即便如此, 崇拜大自然还是成了当时的一种新的风气,音乐史上从未象此时期 一样,出现了这么多描写自然的作品,舒伯特大部分的抒情诗意来 自大自然,从何往? 或湖上那样简朴的歌曲,及至颂歌般 的静静的海洋,无不如此。门德尔松更是一位热情歌颂大自然 的诗人,一位善用虚灵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音乐家们正是通过对 自然的描绘,使他们的作品增加了绚丽的色彩,进一步丰富了音乐 的表现力。 第二条道路逃往异国他乡。资产阶级的工业文明使音乐家们的 幻想破灭,因而郁郁寡欢,对现实和人生产生悲观厌倦情绪。他们 哀叹周围鳞次栉比的宅第中,自己竟少有知音,觉得在祖国比在异 域更孤独,于是离国出走,到那尚未被资本主义毒素侵蚀或侵蚀程 度轻微的国家去,在那里甚至还盛行着中世纪的作风,风俗,习惯 和装束。所以浪漫主义音乐家对西班牙颇感兴趣,就象比才的歌剧 卡门一样许多歌剧作品的背景都是在西班牙,他们倾心于西班 牙以往遗留下来的一切:华丽的奇装异服,鲜红的玫瑰花,大型的 镶花的头饰,目光闪烁的西班牙女郎和致命的情欲,以及巴斯克民 族一贯具有的尚未被都市文明冲淡的气质一极端的野蛮,易怒和强 烈的爱情。在这一切奇异的东西背后,蕴含着音乐家对现实生活中 专制制度的憎恨和反叛。 第三条道路逃遁到既往的中世纪中去。因为在浪漫主义音乐家 心中所引发的,往往不是一种乐观情绪,而是一种深深的挫折感和 失落感,这种感觉使他们无法与社会现实和谐相处,正如浪漫主义 思想史家马丁亨克尔说的:“浪漫派那一代人实在无法忍受不断 加剧的整个世界对神的亵渎,无法忍受越来越多的机械式的说明, 无法忍受生活的诗的丧失。”国于是,他们就掉转头去,“转向过去 的中世纪和乌托邦,转向潜意识和幻念,转向不可思议和神秘,转 向儿童和自然,转向梦境和放肆。” 那么中世纪里吸引音乐家的 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是中世纪人的形象与现代人的对照吸引了他 们,这就是穿着铠甲的巨人,具有铁一般意志的,精力充沛的人, 格奥尔格克内普勒:9 1 9 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4 1 2 页 豪塞尔:艺术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第5 5 页 1 2 盲目信仰的人,能够到天涯海角去夺回耶路撒冷的人这种人在 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心目中是英雄的形象。然后是与追求薄利的卑污 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理想化的骑士典型。 第四条道路就是沉溺于纯虚构和幻想的世界中。这是一条音乐 家在精神幻象中隐居的道路。当音乐家的强烈欲求在现实生活中无 法满足,处于严重的缺失状态时,只好在自己的幻想中寻求安慰和 满足,“梦幻世界就成为摆脱严苛的和排斥自我的物质世界的避难 所”,叫他们在孤独幻想中为自由和尊严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幻 想曲成了浪漫主义音乐家所青睐的创作形式。如音乐家柏辽兹在他 的幻想交响曲中描绘了一个多愁善感丽又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 年音乐家,受到失恋的打击,服鸦片自杀。由于药力过弱,未能致 死,恍惚中他不停地幻想着,这时那个被爱的女子本身形成了一个 旋律,一个无论在哪儿都萦绕着他而不断出现的主题( 固定乐思) l i 5 嘈o a 占i t a t oe a :l m s s i o n a t o a s s a i a # i s 2 ) ) 这首交响曲就是资产阶级社会里音乐家的内心写照,表现了音乐家 在现实社会中失意后,只好在沉浸在幻想中品味自己的不幸与孤 独。舒伯特的声乐套益冬之旅中有一首歌曲春梦,其中以 巨大的感情反差表现了幻想中主人公痛苦的内心世界。a 段描写美 好的“梦幻”。内容包括歌者梦见了明媚的春光,美丽的少女,纯 洁的爱情等各种美好的事物。 转引自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 9 6 6 年版,第1 7 6 页 1 3 器镝离雨窆画虿霸雉翮蓼莉耋嘲至圈 ” 我彗见丁无戥衅化,开敢兰要月的原野, 拽梦见丁荚丽的 孥萋遮挪渤茬囱帮瓣群等 草墨:艘一曼堡竺! 、墼。娶和一兰酾苎j 、! 婴喟 b 段描写残酷的“现实”。表现主人公从幻想中惊醒后的心情,到处 是黑暗寒冷,乌鸦的叫声,此时音乐急速,和声动荡不安,直 抒一种不安和极其憎恶的情绪。 厦。户内外塌暗率睁盛糖上有乌聘喧骠户 挚隼霉墓霉蕈蠢萎疆鹁楚淫曲等 内外黑暗寒冷 豫持上有乌鸦喧嚷 除此之外,舒伯特其他的作品,如路标和二重人以及未 完成交响乐中,他更是深入到幻想和幻象界的底层,抒发自己内心 深处的孤独和失落。舒曼同样是一位多愁善感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者, 对他来说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虚无的梦幻,所以他的精神极易在理想与 现实中动荡,诚如他自己所说:“弗洛列斯坦与约瑟比乌斯代表着我的 双重性格。”弗洛列斯坦代表他性格中自由奔放,热情冲动而又高傲 孤僻,甚至愤世嫉俗的一面,这一面使他永远象一位满腔热情的生活 斗士,向庸俗不堪的社会发起猛烈进攻。而约瑟比乌斯则代表沉静充 满无限幻想的面,每当弗洛列斯坦在生活的战场上血淋淋的败下阵 时,他就沉缅于约瑟比乌斯的主观幻想中自得其乐,自我欣赏,以抚 慰那颗受伤的心灵。在舒曼的钢琴作品中经常有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 乌斯双重性格的交替出现,体现了他的精神中难以调和的二重性。 二、无限与有限 人优越于宇宙中一切生物之处,就在于人是能意识到无限的有 限者。无限性就是神性,它表现为一种不问断的超越现实的活动, 一种不断趋近于神的过程。作为精神个体,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 限的。有限在这边,无限在那边,前者属于现象界,后者属于本体 界,但是作为“有限”的现象界和“无限”的本体界永远是分离矛 盾的。 一方面,有限主要体现在自我的事实性存在或当下处境,因为 人的有限不是抽象物,它恰恰是人的种种实在的事实性,比如,人 从宏观方面受制于自己的社会,种族,国家,文化和政治,从微观 上受制于性别,个体经验,情感意志,才能和兴趣等等,这些限制 决定了个体的“有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有限性决定 了人的存在方式。但是如果人沉溺于有限存在中,就会庸庸碌碌, 对无限感到绝望,另一方面,如果在虚幻中摆脱有限,则会失掉根 基,时刻都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这表明人不可能既要在世, 又要摆脱有限。 1 9 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家就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精神境况,受 制于有限存在中。音乐家由于创造了一些反映人们心声的作品,如 舒曼在听到来自柏林的革命消息后,在日记中写道:“政治上的自 由也许是哺育诗文的真正保姆。在农奴制奴役的状况下,真正的作 品是不可能在灵感中孕育成长”。他在1 8 4 8 年谱写了许多歌颂自由 的合唱曲,随后因创作了革命的钢琴进行曲而受到当局的监视。在 德国的李斯特也因为一个工人歌咏团体写了一酋合唱作品而不能 自由。瓦格纳更是因为在相当程度上把自己与革命视为一体,而遭 到通缉,不得已流亡国外。所以浪漫主义音乐家遭到统治阶级和这 个阶级塑造的社会的压制,然而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统治阶级和那个 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通常只能暂时地或 以一般的形式同社会革命的思想交往,不可能存在具有稳固基础的 进步世界观。因此他们很难摆脱痛苦和失望,舒伯特遭到绝望的侵 袭,甚至到了厌世的地步。柏辽慈几乎总是对人,对生活的意义和 自己的艺术抱着绝望的态度。舒曼在他的后半生经常处于心灰意冷 和悲观消极的境地。正如海涅说道:“因为艺术家的心位于世界的 中心,所以在当今之世,他必然会悲惨地撕裂。凡是赞美自己心灵 完美的人,只是承认了他们有颗凡俗而隐僻的偏心。”这颗心在 那个时代不可能不悲惨地撕裂,因为凡是称颂自己有一颗完整心的 格奥尔格克内苷勒:1 9 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 8 1 页 保罗亨利朗格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5 页 1 5 人,就等于承认他有一颗诗意的,但是远离尘世的孤僻之心。 另一方面,人的事实性存在包括着变化的可能性,即人有选择 无限的权利。变化的可能性指扩张性因素,这并不是说人的寿命可 以延伸,而是表现为一种内心的扩张,在幻想中领会到无限,拓展 人的生存领域,由此而成为无限的创造者。因为幻想的特征就在于 它能够让个体摆脱人的事实性或不顾及人的有限性,在广泛意义上 自由地建构自我理想,幻想越丰富,它所展示的生存可能性越广泛 和多样化。但是它并非理性的沉思,而是情感的体验。个体在这种 幻想中,充满激情地关注自己的命运,而现实的境况是限制性的, 人只有在激情的瞬间才能领会到无限。个体也只有在幻想中与未来 的或理想的自我碰面,但是幻想毕竟不是现实,幻想中的自我只具 有可能性,而不具有生存现实性。从精神的发展趋势上看,外部世 界的无限,永远与人之现世生活和人之尘世生命的有限形成强烈的 反差,这往往会更加激发和强化人内在的对不朽和无限的渴望,以 及对人最终成为神的追求。 浪漫主义音乐家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追求无限,他们渴望 超越眼前的现实去把握永恒的东西,向往回到过去或提早走向未 来,希望超越有限世界的束缚到无限中漫游,所以浪漫主义音乐家 珍惜自由和激情,珍惜曲折和变化,并对难以得到的东西抱有希望 且不断追求,也正因为这些目的的永难达到,音乐家们永远被思慕, 渴望和向往等精神状态所缠绕。正如朗格所说:“浪漫主义的基本 特征就是对无限的一种渴望,它永远在寻求另外的东西,而且永远 在发现某种更好的东西的迹象。我们可以说浪漫主义者当他体验到 他渴望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他的时候,当他充满渴望之情的时候才变 成真正的浪漫主义者。”圆 但是宇宙和社会是无限的客体,而人只能是有限的主体,人无 法也不可能穷尽无限的宇宙和社会。与茫茫无际的天地,枯荣无尽 的自然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短暂而脆弱啊! 面对生命的有限,人 生的无常,浪漫主义音乐家大多成了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的个体生 存一开始就是一种痛苦与无聊,最后走向死亡。正如叔本华所说: “人生是在痛苦与无聊两者之间象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事实上痛 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成分。” 所以浪漫主义音乐家喜 欢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在作品中对“死亡”和“致命爱情”的神 秘有浓厚的兴趣,认为死亡是“无限”,尘世生活是“有限”,生活 的本质就是死亡的开始,死亡才是真正的归宿,所以渴望在死亡的 神秘中把握无限和绝对。如瓦格纳创作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 德,整部作品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宣泄,交织着苦恼,期待,痛苦, 绝望,求死。其中紧张细致的情节变化,连续不断的转调,大 量的模进,变化音和声,永无止境的旋律流动使这部歌剧不仅 成为很情绪化的宣泄,而且充满了阴森恐怖的神秘气氛。 瓦格鲡jf 持里i c ;_ 面i 葡三藉,第二场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颂黑夜而诅咒自昼,因为白昼代表的是横亘在他 们之间的有限现实,而夜晚则象征着死亡和满足。由于在生活中无法获 得爱情的幸福,爱情就应该超出自身的意义而成为最终的解脱。这样, 为追求永恒的结合和无限的幸福,他们愿意付出死亡的代价。歌剧中“爱 情死亡”之歌按照一个基本的音乐设计发展,从柔和的低音开始: - - q :峙- 柚 器墓警墓茎薹蠢蓥蠡 嚣= = 。:; 警:三嚣 ( 歇溺大意;他的筹容麦霸而文雅) 它以向上的旋律线条开始慢慢的达到奔放的高潮,然后再平息下 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第1 4 9 页 1 7 来,暗示着忠贞的爱情在死亡中获得了永生。 三、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主义是统摄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尤其在中世纪以后,文 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相继兴起,理性精神成为主导原则。 而崇尚个人意志和感觉,崇尚个人欲望与需求的非理性也是西方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对立的因素说明人类的精神是充满矛盾 的辩证统一。 欧洲近代是理性精神胜利进军的时代。因为理性是一种科学精 神,它使人超出感官欲望,去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或把目光 透进事物的内部,把它分解成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逐个加以研究, 找出事物的内部联系,把握本质和规律。事实上这种理性精神确实 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且贯穿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 到生活世界之中。可以说,理性精神在亿万人头脑中渐渐得以传播, 为此人们去追求外在的超越,去沉思,去创造,去征服自然,使自 然为人们所用,这即是永不安宁,追求创造的浮士德精神。这种精 神自启蒙运动起在欧洲极为盛行,到浪漫主义时期雄心勃勃的浪漫 主义者们也希望秉承理性精神,去开创进取,给人类带来尘世的天 国与完美的自由。 然而理性精神在其短暂的辉煌之后,不但没有成为人的新的精 神支柱,反而成为一股异化的力量,败坏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助长了人的自私与冷漠,扭曲了人的本性,导致了情感的麻木而陷 入一个没有目标,没有信仰的黑暗时代。尤其在浪漫主义时期,人 们提出这样的疑问:科学越来越发达,但为什么自由却更遥远? 人 类拥有日渐高级的文明,但为什么却更苦恼和孤独,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更冷漠和疏离? 在浪漫主义者看来,理性建立的世界是一个没 有生命的死寂的世界,所以必须加强对个人经验感觉和自然欲望需 求,即非理性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普遍理性化和世俗化的时代 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唤回人的真实情感。浪漫主义音乐家更是慢慢 地对理性精神采取一种叛逆的姿态,而极力推祟非理性主义精神, 因为他们觉得声势浩大的理性化浪潮在宽宏无度的许诺和兑现物 质进步的同时,使人们丧失了一种原本具有的质朴和清纯,它无法 t 毫 用理性精神下的文明进步来抵偿。 在这种非理性精神的感召下,浪漫主义音乐观提倡对真实质朴 情感的表现。把握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冲突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基 本精神,黑格尔在谈到浪漫主义音乐时说:“它的任务首先就是见 于凭精微的敏感,从既特殊而又符合显现外貌的普遍规律的那种具 体生动的现实世界里,窥探动它的实际存在中的一瞬间的变幻莫测 的一些特色,并且很忠实的把这种最流转无常的东西凝定成为持久 的东西。”这样浪漫主义音乐将抒情和情感的因素提到了重要位 置,并以此取代了古典主义对理性的追求。浪漫主义音乐家对情感 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其一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狂放。音乐家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似乎 随时准备释放生命的能量。他们希望成为蔑视清规戒律的天才,喜 欢凭直觉洞察真理,用真情体会良知,随自发本能坦荡直率和无拘 无束的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就象拜伦说的:“一个膜拜功利的 物质世界是庸俗的,一个崇尚理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的世界是枯燥 无味的,在这个世界,他象一只被割断翅膀的兀鹰,感到无比的压 抑他抑制不住感情,有如被关闭的小鸟要急躁的冲击,嘴和胸 脯不断去撞击那铁丝的牢笼,终于全身羽毛都染满鲜血,同样地, 他被阻的灵魂的热情噬咬着他的心胸。” 这同时也是许多浪漫主义 音乐家灵魂的真实写照,他们认为追随自然情感,听从心灵的呼唤, 实质上是一种向虚伪世界的挑战,是一种弃绝平庸的超拔,由此产 生了自我与社会,天才与庸众的紧张矛盾。如柏辽兹的序曲海盗, 其中塑造了一位高尚的海盗形象,他自由而孤独地处身于社会之 外,宁愿成为海盗,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首序曲饱含激情的 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贝多芬更是在第九交响曲中,以 满腔的英雄主义气概热情地歌颂了自己一生所向往的自由,平等和 博爱的思想。尤其是欢乐颂主题的最后一次变奏,用四重唱加 合唱,速度不停地加快,最后随着打击乐的加入,爆发出巨大的威 力,表达了音乐家极度兴奋的激情。 与个人英雄主义的狂放相对,崇尚情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感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 9 7 9 年版,第二卷2 4 9 页 国拜伦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第1 4 7 页 1 9 伤主义的内省。这种浪漫主义音乐家隐匿于大自然或内心情感世界 之中,把对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医疗领域)3篇
- 地图制图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神舟飞船试题及答案
- 数学城市竞赛试题及答案
- 安全驾驶培训南京课件
- 语言等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论文降重原理课件
- 餐厅祝酒词培训课件
- 安全风险识别培训课件
- 基于Java的网上蛋糕预订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真题及答案
- 《小猪变形记》一年级
- 青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医学和法学就业率最高
-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 急救车必备药品和物品 急救车物品药品管理
-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护理课件
- 西门子低压电器快速选型手册
- 养羊与羊病防治技术课件
- 蔬菜大棚项目计划书
- 医学资料品管圈十大步骤的运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