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pdf_第1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pdf_第2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pdf_第3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pdf_第4页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论文)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对现代园林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p p 幻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 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湓硷舒岛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摘要 中国有9 6 0 余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在这个辽阔的土地内有无数的名山 大川,有如星空般繁星似锦的湖泊,有数不尽的植物资源。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 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沉淀的文化艺术培养了无数的文人雅 士。这块神奇的土地中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人文背景,孕育出了无数令人惊 叹的文化和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古典园林三千多 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庞大的园林体系,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思想情怀,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古典园林为什么有如此令 人着迷的魅力,是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呢? 深层次的研 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和文化内涵,我们会发现对园林“意境 的追求是中国古 典园林从隋唐开始所有造园者造园的标准,“意境”的追求使中国古典园林充满 了含蓄的美、自然的美。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重点就是对“意境 的创造追求和 品评。 本研究以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为研究基础,文中主要研究“意境”的含 义、作用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禅宗思想对世俗文化的沁入和发展使中国古典园 林的“意境”开始成为园林造园者追求的标准。隋唐之前,中国的古典园林重在 对自然山水的追求和崇拜中。隋唐之后,禅宗思想对造园者的主体文人士大 夫的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精神和审美情趣上的影响更加深远。文人士大夫既是 造园者的主体,更是社会阶层中的中坚力量,他们从事学术的研究、艺术的创作, 园林作为他们生活、学习的场所无处不显露出诗情画意的氛围。绘画对中国古典 园林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文人士大夫的山水画理论也是造园的理论之一。为了在 园林中实现自己的诗情画意,首先要求园中的景物要贴近自然但又不能机械的模 仿自然的风貌,要寄情于景,借园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通过“写意”的造园 手法、奇妙的景物布置,让人们进行充分的联想使我们感觉到景物外的思想和感 情。另外在古典园林在空间的营造上讲究动与静的结合,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创 造出“空灵”的感觉。园林的空间越分隔,身临其境的观赏者就能在有限的面积 内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感觉。中国古典园林中还讲究“曲 与“直”的结合,线 条的美感也影响到观赏者对园林“意境 的感悟,建筑物的轮廓及建筑物之间相 连廊桥的曲线、树木枝干的曲线、园中湖水边岸的曲线、叠山堆石出现的曲线等, 这些曲线的组合丰富了整个园林的构图,再加上与园林中“直的结合更为园林 的诗画境界填( 添) 色不少。园林的选址,园林中植物、山石的选择,园林的装修 都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域的园林有不同的特色,不能张冠李戴,做出羊头安在马 身上的事情。最后对园林中各个景点的题词更是起到了“点景”的作用,为园林 “意境”的表达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现代园林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 求和西方园林中简洁、规则的构图,既继承了古典园林的含蓄美,在整体上有简 单明快,给人们一股清新的感觉,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古典意味的新式现代园林 体系。 关键词:意境;诗情画意;含蓄;曲直;空间;借景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h a s9 6 0m i l l i o ns q u a r ek i l o m e t e r so v e rab r o a da r e ai nt h i sv a s tl a n d ,t h e r e a r en u m e r o u sg r e a t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l i k et h es t a rb r i g h ta st h es t a r so ft h el a k e s , c o u n t l e s sp l a n tr e s o u r c e s 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h a s5 0 0 0y e a r so fg l o r i o u sa n ds p l e n d i d h i s t o r yo fc i v i l i z a t i o na n dl o n gh i s t o r yi nt h ea r t sa n dc u l t u r es e d i m e n th a st r a i n e d n u m e r o u sl i t e r a t i m a g i cp i e c eo fl a n dr i c hi nn a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a n dh e a v y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c a r r i e so u tn u m e r o u sa m a z i n gc u l t u r ea n da r t s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 g a r d e n si so n eo ft h eo n eb r i g h tp e a r l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3 0 0 0y e a r s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al a r g eg a r d e ns y s t e m 。i tf u l l yr e f l e c t st h e e s s e n c eo f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d i s p l a y i n gt h ec h i n e s en a t i o n sh u m a n i s t i ci d e a s f e e l i n g s ,i st h e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w h y i s t h e r es u c haf a s c i n a t i n gc h a r m ,w h a tk i n do fa e s t h e t i ct a s t ei n f l u e n c e so f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n d e p t h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a r ta n d c u l t u r e ,w ew i l lf i n dp a i r so fg a r d e n ”m o o d s ”i np u r s u i t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 f r o m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w h ob e g a nt h eg a r d e nt h eg a r d e no fa l lt h es t a n d a r d s ,”m o o d i np u r s u i t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f i l l e dw i t ht h es u b t l eb e a u t yo fn a t u r a lb e a u t y a e s t h e t i c s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f o c u si so nt h e ”m o o d ”o ft h ec r e a t i o no f p u r s u i t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i nt h i ss t u d y ,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g a r d e n ”e o n c e p t i o n ”a st h eb a s i sf o rf u r t h e rs t u d y t h i s p a p e rf o c u s e do n ”m o o d ”h a st h em e a n i n g 。r o l ea n di m p a c to nm o d e r ng a r d e n z e nt h o u g h to ft h e s e c u l a rc u l t u r eo ft h ec h i n e s eq i nr u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o f ”m o o d ”b e c a m ea l a n d s c a p eg a r d e nt h ep u r s u i to fs t a n d a r d s b e f o r et h es u ia n dt a n gd y n a s t i e s ,c h i n a sc l a s s i c a l g a r d e n sf o c u s e so nt h en a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o ft h ep u r s u i ta n dw o r s h i p s u ia n dt a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 z e n t h i n k i n go f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g a r d e n 。sc r e a t o r - t h ei m p a c to f l i t e r a t ig r o w i n g ,e s p e c i a l l yi n s p i r i t u a la n da e s t h e t i ct a s t eo nt h em o r ef a r - r e a c h i n g l i t e r a t iw h o i st h em a i nb o d yo ft h eg a r d e n 。 b u ta l s ot h eb a c k b o n eo fs o c i a ls t r a t a , t h e ya r ee n g a g e di n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r c h ,a r t i s t i cc r e a t i o n ,t h e g a r d e na sp a r to ft h e i rl i v e s ap l a c et ol e a r n 剐他e v e r y w h e r er e v e a lp o e t i ca t m o s p h e r e d r a w i n go n t h ei m p a c t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a r et h em o s td i r e c ta n dl i t e r a t i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t h e o r yi s t h et h e o r yo fo n eo ft h eg a r d e n i no r d e rt oa c h i e v et h e i ro w np o e t i c g a r d e n ,f i r s tr e q u i r e st h e p a r k sl a n d s c a p et ob ec l o s et on a t u r eb u tc a nn o tb em e c h a n i c a li m i m t i o no ft h en a t u r a ls t y l e ,w e s h o u l da l w a y sf o c u s s e do nt h ek i n g ,b yt h eg a r d e ns c e n ee x p r e s st h e i rf e e l i n g s t h r o u g h ”f r e e h a n d ”i ng a r d e n i n gp r a c t i c e s w o n d e r f u ls c e n e r yl a y o u ts ot h a tp e o p l ef u l l ya s s o c i a t i v e 。s o t h a tw ef e e lt h es c e n eo u t s i d et h et h o u g h t sa n df e e l i n g s a l s oi nt h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i ns p a c et o c r e a t ead y n a m i ca n ds t a t i cs t r e s s e so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v e r yl i m i t e ds p a c et oc r e a t ea ”v a c a n t ”f e e l i n g t h em o r eg a r d e ns p a c es e p a r a t e d i m m e r s i v ev i e w e r sw i l lb ea b l et or e a l i z e w i t h i nal i m i t e da r e ao fs p a c ef e e li n f i n i t e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g a r d e n si nt h ec a r ea n da t t e n t i o n , ”s o n g ”a n d s t r a i g h t , ”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b e a u t yl i n e sa l s oa f f e c t e dt h ev i e w e r so ft h eg a r d e n ”m o o d s ”o ft h es e n t i m e n t , t h ec o n t o u r so fb u i l d i n g sa n ds t r u c t u r e sc o v e r e db r i d g e sc o n n e c t e d b e t w e e nt h ec u r v e s ,f l e e sb r a n c h e so ft h ec u r v e ,t h ep a r kl a k es h o r es i d eo ft h ec a lv e ,t h ec h iv e a p p e a r ss t a c k e dm o u n t a i nr o c k f i l la n ds oo n ,t h e s ec u r v e sg r o u p 。a l le n r i c h e dt h eg a r d e n so f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c o u p l e dw i t ht h eg a r d e ni nt h e ”s t r a i g h t ”p o e t r ya n d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m o r eg a r d e n r e a l mo fc o l o r i n gal o t g a r d e ns i t e ,g a r d e np l a n t s ,r o c k sc h o i c e ,g a r d e nd e c o r a t i o nm u s tb e a d a p t e dt ol o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h a v e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g a r d e nc a nn o tb e w r o n g l yt a g g e d ,a n dt om a k es h e e p sh e a ds e c u r i t ya tt h eh o r s e sd o f i n a l l y , t h ev a r i o u sg a r d e n s p o t so ft h ei n s c r i p t i o ni sp l a y e da ”p o i n tk i n g ”r o l e f o rt h eg a r d e n ”m o o d s ”o fe x p r e s s i o nh a s p l a y e dar o l ei na t t r a c t i n gv a l u a b l eo p i n i o n s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o d e ma r t , m o d e mg a r d e nd e s i g nc o m b i n e s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 g a r d e n ,”m o o d ”t op u r s u ea n dw e s t e r ng a r d e ns i m p l er u l e so fc o m p o s i t i o n ,n o to n l yi n h e r i t st h e c l a s s i cg a r d e n so ft h es u b t l eb e a u t ya saw h o l et h e r ea r es i m p l e ,c l e a n ,t og i v ep e o p l eas h a r e s f r e s hf e e l i n g ,a n dg r a d u a l l 2 ,f o r m e dan e ws t y l e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m e a ns y s t e mo fam o d e m g a r d e n k e yw o r d s :m o o d ;p o e t i c ;i m p l i c i t l y ;r i g h ta n dw r o n g ;s p a c e ;b yk i n g 目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 i i 目录一”v 弓i言l 一、“意境 的本源3 ( 一) 何谓意境3 ( 二) “意境 的发展阶段4 ( - - ) “意境的特点4 二、“意境 的创造和欣赏;1 0 ( 一) 诗情画意1 0 ( 二) 空间的营造1 2 ( 三) “意境”的欣赏1 7 三、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2 0 结语2 2 参考文献2 4 后记2 5 v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得到中外无数园林爱好者 的钟爱和追捧,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于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提出来了,中国古典园林为什么能够如此的受 人瞩目、它有什么样的艺术价值使其能够屹立于世界园林史中? 在飞速发展的现 代社会我们如何继承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 下,我们的现代园林如何与之融合发展呢? 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贯穿中国古典园林始终的就是对“意境 的追求。“意 境是什么? “意境”的追求为什么能使我国的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如此之高? 现代园林的“意境”又是如何昵? 在本文接下来的内容中就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追求最早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 时期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文人士大夫在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追求“隐逸文 化”,“隐逸文化 的中心内容就是文人士大夫要求的自己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要 贴近自然、追求“写意 的境界。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是- - 1 7 综合了绘画、园艺、哲学、文学、装饰等多种门 类的艺术载体,这些艺术门类都在为“意境 的追求服务。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不 仅为造园者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使观赏者能够在园林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造园 者对园林所寄托的情感思想。中国古代精湛的园艺为“意境的追求提供了完备 的技术支持,山石的堆砌、湖池的选址、树木的选择与培养等各种园林中的重要 元素无不浸染着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中国的老庄和佛家思想影响了文人士大夫的 内在精神本质,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造遵循了“天人合一 、“寄 情山水 、“崇尚隐逸 的原则。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词、散文及题刻、匾额、 楹联等与中国古典园林能够完美的结合,前者为造园者设定了仙境般的意境,而 后者则起到了对“意境”的点睛的作用。 重要的是,中国古典园林并不是简单的对上述艺术门类进行展示,而是时时 刻刻与这些艺术门类交融在一起,它们之间拥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主体,所以我 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时不单单要注意园林自身的艺术价值,还要触类 旁通,多多联系其他的艺术门类。 最后,中国园林发展到现在,信息交流不断加深,我们对国外园林艺术的学 习和理解更近了一层,如何让现代人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里经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典的“意境 追求相结合,如何让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同国外园林的轻松多 变的美相结合,这些都是现在的造园者应该注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 于现在园林中的实现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好好的研究。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意境 的本源 ( 一) 何谓意境 1 “意境 的本质 何谓意境,意境是诸多文化、艺术在进行创作、表现和细细品味时的最高美 学价值取向之一。意是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哲学理念,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意境就是创作者在创作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简单地说就是创作者将自己 的感情,理念和价值取向融入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当中,从而使观赏者能够通过对 客观事物的欣赏体会到创造者的思想感情并且产生联想。中国传统哲学理论非常 注重“意 的表现,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意”表现出来那么就不再在乎原来的客 观存在了。辞海中对意境的解释:意境是文艺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 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客观存在反应在人们思维中的一种 抽象造型观念。 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一日物境,欲为山水诗, 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 然后用思,了然景象,故得形似。二日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与意而处于身,然 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皆张之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简单 解释就是一级的境界只能识到山水之貌,二级境界是能体会到诗人借山水之貌抒 发的感情,而最高境界就是作者把自己思想、理念和志向寄托于山水之间并赋予 山水象征意义,即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 中提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我,故 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上两位先生提到的境界都是主观思想与客观存在 的结合,都属于我们提到的“意境 。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的涵义 意境是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古典美学的精髓所 在。中国古典园林非常强调“意境”的追求,“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了 最完美的诠释。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造园者通过对园林中各种元素的布置来展 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和思想观念的。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最根本的追求就是园林“意 境”的创造、表现和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哲 学思想之美、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托物言志般的氛围。中 国古典园林“意境”要求园林做到情与景的融合,要求园林做到“虚”与“实”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互补,要求园林做到“曲与“直 的交替变化。 ( 二) “意境的发展阶段 1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一形成之前 我国的古典园林从商、周时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已经初步摆脱了简单的模仿自然山水,而转变为对自然山水的提炼从 而表现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战乱频繁,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而成的玄学盛 行于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崇尚玄学的名士,例如“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 刘伶、向秀、阮成、山涛、王戎都是著名的玄学家。这些玄学家生活放荡、追求 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的作风。为了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名士们把自己的感情寄 托在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玄学思想又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他们来说 大自然真实存在的山山水水才真正是心目中完美形象的化身。 寄情于山水和对隐逸文化的崇尚成为社会的思想主流,令知识分子阶层对大 自然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做为造园者主体的名士们为了逃避现实,流连于山 水之间,在造园时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山水的自然风貌,他们将自己的感情 寄托于园林创作之中,通过概括、提炼的手法再现山水于园林之中。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及发展 魏、晋、南北朝后的隋、唐时期的中国国力强盛,文化和艺术得到了空前的 发展,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家层出不穷,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在注意对客观事物 的写生同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思想。唐代的诗人对山野田园等自然风光的描写情 有独钟,使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诗中所表现的悠然、恬静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已经有了互相渗透的迹象,诗情画 意的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园林的“意境”理念渐渐的深入到造园者的内心。 ( 三) “意境 的特点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貌永远都是贯穿于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周维权先生在他的中国古 典园林史中说,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 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 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 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 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l 】 中国9 6 0 万平方公里有无数的名山大川、森林湖泊。它们具有丰富多彩的形 象和被文人名士赋予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它们是自然景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 分,也成为了自然风景的代称。人们在进行园林构筑时最重视的就是园中“山水 的表现,所以在研究园林中自然风景时筑山、理水的重要性就可见一斑了。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体是支撑园林空间形态的骨架【2 】。园林山体的筑山主要分 为土山、土石山、石山三种。土山是三种筑山形式中最为简洁的,+ 但是土山的线 条也较为简单,缺乏艺术表现力。土石山较土山复杂不少,它是在土山的基础上 叠加石山,较土山的表现力丰富不少。最后要说的石山是筑山中最主要的手段, 它指的是完全用石作为材料堆砌成山,也叫“叠山 。“叠山”能够非常完美的体 现造园者的审美情趣,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手段随着园林创作中文人士大夫 的参加而不断提高。园林的“叠山手法大体上是把我国名山进行形象上的归纳、 总结,然后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典型的、抽象的名山形象布置在园林中,表现出真 实山林千岩万壑的气势。“叠山”的作品还有一种形式是在园林各个空间之间起 到隔断的作用,称为“叠石 。最后一种“叠山 作品是“置石”,它是把一块人 们钟爱的石材放在视力所及的地方以供观赏用。因为“叠山 手法的变化多,通 过丰富的石材组合能够完美的表现造园者的艺术理念和思想感情。中国古典园林 高于自然的艺术价值就是通过“叠石”手法体现出来的。 宋代哲学家和园林家邵雍曾经很好地概括了水体在园林中的作用:“有水亭 园活”。可见,如果说山体构成了园林的基本骨架,那么灵活多变的水体则是园 林的血脉。1 2 园林中的水体是动、静结合的产物,它既具有静止的美,又能显示 流动状态的美。园林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哪怕再小的水面亦 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有的还故意做出一弯港汊、水口以显示源 流脉脉、疏水若为无尽。稍大一些的水面,则必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 的空间内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顷 之立意。f l 】园林 中的水体多以湖泊为中心,然后再把如河流、溪涧等水系联系在一起,把自然界 的水景浓缩于园林之中。 园林叠山理水,不能分割言之,亦不可以定式论之,山与水相辅相成,变化 万方。山无泉而若有,水无石而意存,自然高下,山水仿佛其中。【3 】园林中的山 与水是不能分割的,就像我国的山水画和山水诗一样,画山必配水景,言山必须 咏水,在中国文人名士的心目中山山水水相辅相依,托物言志必用山水也。沈先 生在他的书中还写道:“郭熙谓,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自来模水范山, 未有孤立言之者。其得山水之理,会心乎此,则左右逢源,要之此二语,表面观 之似水石相对,实则水必赖石以变,无石则水无形、无态,故浅水露矶、深水列 岛。【3 j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为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对“意境”的追求,园林中的建筑物无论多寡都要与山、 水、植物等各种园林元素统一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放大建筑物与各元素之间互补 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各个方面之间不协调、互相制约而造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做到建筑物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主要是因为造 园者的造园哲学、审美价值“意境”的追求。不过除了本质上的决定原因外, 中国古典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古典建筑多是木结构框架的由柱子围成的空间,这种建筑的空间可以有 无限的延伸,因为这些空间虚实结合,建筑物的外墙可有可无,具有很大的随意 性。这些建筑物的特性与园林对其功能要求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象。这些形 象一反早期园林建筑的印象,完全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建筑物不必遵循宫廷、寺 院建筑等的刻板,可以完全的因山就水,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建构和谐统一的园 林景观。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是这样论 述的:“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周的自然风景 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 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 吴万里船( 杜甫)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 n 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这样的诗句多得很。像凿翠开户( 杜甫) ,山 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 杜甫)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李白) ,山翠万 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 许浑) 。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 富了美的感受。 我国古代的园林大多进门就是建筑,然后再辅以叠山理水和植物搭配,经常 是边修边改,最后形成造园者心目中的完美境界。沈元禄记园谓:“奠一园之体 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 为建筑之连缀物也。今则不然,往往先凿池铺路,主体建筑反落其后,一园未成, 动辄万金,而游人尚无栖身之处,主次倒置,遂成空园。【3 】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造园者设计出了丰富多 彩的园林建筑形式。在众多园林建筑形式中我们可以找些具有典型性的进行研 究,例如,亭、廊等。亭是最简单的园林建筑物,它可以被造园者随心所欲的使 用,在假山上、在湖水中,亭的形象丰富多彩。苏东坡就在涵虚亭中说:“惟 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象得天全。 廊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纽带,也会把建 筑物与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同时它还可以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不管是延伸到 湖水中的“水廊 和建筑物之间曲曲折折的“游廊”,还是筑在假山之上供游人 攀登的“爬山廊”都会把观赏者引人那美如画境的园林中。廊对建筑物的作用亦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可见一斑了。 3 处处透出人文情怀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要求贴近自然并融入哲学思想、审美价值的人文 内涵并使自然景观得以升华的艺术境界。 儒、道、释是中国古代主流的哲学思想,三者在一起形成了互补的局面。 儒家学说讲究“仁、义、礼、智、信 ,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 “入世 ,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中庸之道”和“和为贵 。 这些意识形态被造园者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使园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协调统一、园林空间中处处散发着秩序的美感和生活气息,园林中各元素之间维 持着一种和谐的平衡状态。 道家学说拥有很朴素的辩证思想,园林中讲究的“动与“静、“虚”与“实 、 “曲 与“直 都是受到了道家学说的影响。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这些 思想造就了文人士大夫们宁静致远、淡薄名利的心理。道家的思想使中国古典园 林注重筑山与理水之间的辩证关系,追求神仙境界的飘逸灵秀。 释就是佛家,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从东汉开始慢慢受到中国社会 的追捧。佛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的统治理念,宣扬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让人们面 对生活的困苦时选择忍耐。因为佛教的理念满足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上需求, 使它渗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一股新的气息。佛教中的 禅宗主张人们对客观存在的“顿悟”,即强调人们主观的直觉体验,对于客观事 物的认识并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完全凭借自己内心对其主观的认识把握事 物。这种理念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肯定,并且在他们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体现出 来,在园林的创作中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对“意境 的追求。这种追求非常的随意 和主观,完全出自于造园者本心,使园林的景、造园者的情和人们的哲学理念审 美价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很好的处理了古典园林“意境”和“物境之间的关 系。 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理念和其他的社会元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了融 合,慢慢的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提供了非常深 厚的理论基础。 4 “意境 的追求要因地制宜 为了表达出在不同园林中造园者心中的“意境,造园时一定要因地制宜。 例如,北京的圆明园,陈从周先生说它“因水成景,借景西山 ,园中的景 物都是围绕着水这个主题来选择,在圆明园中就是因为有这一池湖水才突出了皇 家园林特点。又如,无锡的网师园是山麓园,园中的景物全部都在为山服务,再 7 东j l o i l i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院外的山景借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境界。通过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园林在 选址时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作为园林的特征,从而营造出造园者心目中的园 林形象、表达出预想的园林“意境”。 每个地方的园林植物也是不尽相同的,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在植物的配置上 就有很多的讲究。如杨柳,以它婀娜的姿态备受造园者和诗人的钟爱,但是江南 的园林很少种植杨柳,因为杨柳枝叶繁多,总是一行行的种植在水边,起到屏障 的作用,在较小的园林中不宜种植。而空间面积较大的北方园林就非常适合杨柳 的种植,高大的杨柳长长地枝条摆出丰富多彩的姿态,为园林增色不少。陈从周 先生在说园一文中写道:“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 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寒,以密补旷之法。落叶树能见四季, 常绿树能守岁寒,北国早寒,故多植松柏。”由此可见,园林中植物的种植不能 随心所欲,要因园林的意境需要作出变化,不然会让观赏者心中出现南辕北辙的 感觉。 5 “写意”手法创造的含蓄美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到:“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含蓄即中国园林之精神。那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含蓄美是怎样传递出来的呢, 就是“写意”的造园手法。 “写意”一说最早出现在绘画理论当中,它是与“工笔 一词相对的。中国 画中的“写意”手法就是在作画时省去先勾勒轮廓再上色的过程,而是较少的笔 墨甚至一笔表现出所画物体的形象。写意画是作者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表现出 了作者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取向。元代人评价宋朝米氏父子的作品是这样说:“前 代山水,至两米而其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苏子瞻所谓得其理者。 只有用 “写意”的手法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文人阶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其哲学理念,使 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更加深远。 前文已经提过了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之间的关系,当“写意 手法成 为中国画主流作画手段时,中国古典园林为了实现在有限的空间面积内表现出同 中国画一样的审美价值,用拿来主义把“写意手法引入造园当中,使园林的境 界得以升华到“意境”的高度。 中国古典园林的“写意手法就是在园林有限的面积内,利用有限的材料, 通过象征、比喻使园内的景观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观赏者身在其中感受的已经 不单单是客观景物的自然美而是造园者营造出来的具有深厚人文艺术背景的境 界。这样的手法是含蓄的,通过观察客观事物产生联想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境界。这种“写意 手法的运用在园林中无处不在,园冶中写道:“或有嘉 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苏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州留园湖中小岛题名“小蓬莱”,观赏者身临其境体会到造园者惬意生活的向往。 还有扬州的个园,用叠石方法堆砌四座假山以表现四季的变化。再如,颐和园的 “寻云亭,此亭所在的院落不大,造园者为亭取名“寻云 正是表达了他突破 庭院狭小空间、沟通天地的想法。这些都造园者用有限的材料表现无限意境的“写 意 手法。 看似简单的“写意手法为什么能创作出那么深远的“意境”呢? 王毅先生 认为:起到如此大作用的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经典意象。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悠 久,创造了无数经典的理念和主题,后世在进行创作时引用了这些经典的意象使 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大大提高。“对于造园艺术来说尤其重要的是:这些 经典意象的高度凝练,占用有形的空间和物质资源很少,但因为他们是在一系列 肯关键之处揭示着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并且与中国文化众多的分支领域和长久 积淀血脉相连,所以其内在的质量也就丰富厚重,而后人引用借助这样一些经典 意象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在文化和艺术上的张力也就非同寻常。 1 2 1 借经典意象抒 发思想感情的例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数不胜数,例如,杭州西湖西泠印社中的“小 盘谷 ,盘谷本是太行山一处山谷,它因为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而出名,诗中写道:“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 洁采於山,美可茹:钓於水,鲜可食,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 遇於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这首诗表现了隐逸文化对韩愈的友人李愿 的影响,因此“盘谷 这个词就成为了代表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的追求和高 尚情操的赞扬的经典意象之一。借用“盘谷二字为这处景点命名充分的 体现了造园者的心性与园林景观之间的融合与联系,并且使观赏者通过欣 赏理解了隐逸生活的状态,达到了观赏者与园林之间的心灵交通。 “写意”这种造园手法在借助经典意象的运用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创 造出了一种含蓄的美感,这种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 的产生起到了 非常积极的作用。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意境的创造和欣赏 ( 一) 诗情画意 1 文学与“意境 中国古典文学的价值世人瞩目,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耐人寻味。文人士大夫 们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缔造者,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指导者。由此,我们可 以说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典园林是密不可分的,前者为后者奠定了思想基础, 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创作场所。那么,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 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就不言而喻了。甚至,还出现了专门借园林抒发情感的“山水 田园诗派”。正如清代钱泳所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乱,方称佳构。 3 那么,诗文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 造有何关联呢? 让我们试着研究一下吧。 首先,诗文的文思之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标准。诗文中的文思之美一直影响 着中国的文人雅士,使他们在造园时尽量吸收所有的艺术领域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