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外国哲学专业论文)海德格尔与“命运”问题.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本文试图探究“命运”( f a t e ,s c h i c k s a l ,m o i r a ) 问题,探究这一问题在海 德格尔思想道路中呈现出来的变化,以及在此变化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命运” 问题作为一条含而不露的暗线,贯穿着海氏思想的始终,并一直与存在、时间和 真理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命运”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对于个体的生存、民族共 同体的历史性以及思想本身的历史性的本源性理解,必定要以对“命运”的某种 先行领会为前提。因此,“命运”一直是西方生活世界的一个基本语词,它不仅 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构成史诗、悲剧、哲学、神学、历史和政治文本 的一个基本主题,并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获得其纷繁复杂的多义性。本文的努力 就是试图弄清这一问题在西方思想中的基本脉络,并以此为据察看海德格尔对此 脉络的更新和转换。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现分别说明如下: 1 ,“引论”部分:这一部分试图梳理“命运”问题在西方的基本脉络,作为 论文探讨的导引性背景。第1 节首先简要说明了各民族语言中与“命运”有关的 基本语词,并探讨了日常生活对“命运”的一般领会的基本结构及其三种主要方 式。第2 节则分别从古希腊、罗马、基督教三个时代入手,以“神意、自然与自 由”为基本问题,简述了史诗、悲剧、哲学、历史、政治和神学经典文本对于“命 运”和“机运”的理解。第3 节则以马基雅维里“征服机运”和近代决定论为主 要论题,叙述了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在自然与历史这两个方面对“命运”问题的转 换,并以蒂利希关于“k a i r o s ”与“l o g o s ”之结合的思想作为结束,表明了哲学 对“命运”进行思考的必要性。“命运”的思想史彰显的乃是思想本身的历史性 命运。 2 ,第一章“此在与命运”:这一章围绕存在与时间第7 4 节中关于“命 运”的解说展开。第4 节通过对存在与时间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的概括, 解释了“命运”作为“此在在本真决心中的源始演历”这一论断,亦即把命运解 说为此在在先行向死、对良知召唤的倾听中承担起自己的能在,并通过重演曾在 的可能性将自己承传给自己,由此而赢获的自身的有终整体性( “源始演历”) 。 这种生命整体的整体性或聚集力量,就是“命运”。第5 节则从“以为榜样” 这一现象的分析出发,说明了此在的生命整体是如何具体地构成的。第6 节则比 较了海德格尔“决断开启命运”与古罗马作家“机运宠爱勇者”的差异,同时简 要分析了尼采的“瞬间”、“决断”和“爱命运”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关联。这 一章的基本结论是:存在与时间中,“命运”乃是本真此在的生存方式,这一 生存方式是通过先行的决断和重演来进行。 3 ,第二章“精神与命运”:这一章试图解说“精神”与“命运”在海德格尔 思想的“转向”期间的关联。第7 节指出,“精神”这个词几乎只是在海德格尔 转向期间才被他居有和经常使用。这一节从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精神”概念的比 较入手,论述了“精神”、“决断”和“意志”在这一时期海氏那里的关联。第8 节则解说了“世界是精神性的世界”这一论断,并比较了海氏与黑格尔对“精神 与世界”这一关联的不同理解。第9 节则从对海德格尔引用的“但知识远不如命 运有力量”的分析出发,解释了知识作为对命运的抗拒,乃是人从存在者整体的 遮蔽中显突为“苍劲者”的方式。这一章的基本结论是:精神作为原初命定的、 以认知方式进行的决断,乃是知识与意志的原初统一,是此在的展开状态,它开 辟出一个世界,并以与存在者整体的遮蔽相对抗的方式,协助了命运( 作为存在 本身的遮蔽状态) 这一自然力量的显示。精神作为知识和决断远不如命运有力量, 但知识和决断却是开启命运的力量。 4 ,第三章“e r e i g n i s 与命运”:这一章试图从海德格尔后期的“存在历史” 思想出发解说存在本身( e r e i g n i s ) 与“命运”的关联。第1 0 节论述开端与命运 或“天命”的关联,并将后期海氏的“开端”理解为由存在本身所发送的“契机” ( k a i r o s ) 。第1 1 节则从“存在论差异”或“二重性”入手,将“m o i r a ”( 命运) 理解为二重性展开之天命。二重性之运作,就是“存在着存在者”之差异的运 作。第1 2 节则以“技术”问题来论述我们时代的天命,但此天命并非定数,而 只是危险,但危险中也藏有救渡之可能性,亦即艺术这一对存在本身的保真和守 护方式。 5 ,“结论”部分:论文比较了三个时期海氏对“命运”理解的变化,基本结 论是:通过转向,海德格尔逐渐走出了从此在或人本身的决断或精神出发理解“命 运”的方式,而将“命运”理解为存在本身所发送的契机,理解为存在之二重性 展开的天命。然而,就命运与“展开状态”或d a 的关联,以及命运与开端、契 机、瞬间的关联来看,海德格尔的思想前后又是一以贯之的。同时,论文还指出 了海德格尔对西方“命运”思想的转换,以及他本身的限度所在,并尝试以“偶 然性”和“他者”为线索走出海德格尔。 主题词:海德格尔,命运,天命,存在,此在,精神,e r e i g n i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e s s a yit r yt od i s c u s st h ep r o b l e mo f “f a t e ”( s c h i c k s a l ,m o i r a ) ,d i s c u s st h e v a r i e t i e so ft h i sp r o b l e mi nt h ew a yo fh e i d e g g e r st h i n k i n g ,a n dt h ev e r yt h i n gt h a t k e e p si t su n v a r y i n ge s s e n c ei nt h e s ev a r i e t i e s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i sp r o b l e ml i e si n : t h eo r i g i n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e x i s t e n c eo fi n d i v i d u a l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e i n go fa n a t i o n c o m m u n i t ya n dt h a to ft h et h i n k i n gi t s e l f , i sb a s e do n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f a t e ”t h e r e f o r e ,“f a t e ”i sab a s i cw o r do ft h ew e s t e r nl i f e - w o r l d ,i tn o to n l y f u n c t i o n si nt h er e a l mo fd a i l yl i f e ,b u ta l s ob e c o m e st h eb a s i cs u b j e c to ft h et e x t so f e p i c ,t r a g e d y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e o l o g y ,h i s t o r ya n dp o l i t i c s i nt h i se s s a yit r i e st oc l a r i f y 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p r o b l e mo f “f a t e ”i nw e s t e r nt h i n k i n g ,a n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i s c o n t e x t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h i f ta n dr e n e w a lt h a th e i d e g g e rm a d ei nt h i sp r o b l e m t h i se s s a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p a r t s ,n o wie x p l a i nt h e m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sf o l l o w s : i n t r o d u c i o n :i nt h i sp a r tit r yt oc l a r i f yt h ec o n t e x to ft h ep r o b l e mo f f a t e i n w e s t e r nt h i n k i n g t oh a v ea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o n e sf a t e ,t od e f y 丘t e w i t hp h i l o s o p h y , a p p e a r st ob et h eu s u a la n do b v i o u sa n s w e rt ot h eq u e s t i o na st ot h e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n t e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s i n c et h ed a y so ft h eg r e e k si th a sb e e n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t a s ko fp h i l o s o p h yt og i v ei t sf o l l o w e r st h ep o w e rt or e s i s t f a f p :t ob ea p h i l o s o p h e rm e a n st oa d o p ta n a t t i t u d et h a ti s s u p e r i o rt o 卢t e b u tt h r o u g ht h e c l a r i f y i n go f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丘t e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 ,ic o n c l u d et h a tt h em o r ed e e p l y w eu n d e r s t a n d 卢把旬u ro w np e r s o n a l 丘t ea n dt h a to fo u rs o c i e t y - - t h em o r eo u r i n t e l l e c t u a lw o r kw i l lh a v ep o w e ra n dt r u t h c h a p t e ro n e :i nt h i sp a r tid e a lw i t ht h ec o n c e p to f “f a t e ”( s c h i c k s a l ) i nb e i n g a n dt i m e r e s o l u t i o n ( e n t s c h l o s s e n h e i t ) f r e e s u p c o n c r e t e 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 i n h e r i t e d t h r o u g ht h r o w n n e s s a u t h e n t i ch i s t o r i c a l n e s si s “c h o o s i n go n e sf a t e ”t h em o r e a u t h e n t i c a l l yd a s e i nr e s o l v e s ,t h em o r ec l e a r l ya n dd e l i b e r a t e l yw i l li td i s c o v e ra n d c h o o s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i t se x i s t e n c e a n t i c i p a t i n gd e a t hi st h eo n l yw a yt od i s p e la l l a c c i d e n t a la n d “p r o v i s i o n a l ”p o s s i b i l i t i e s d a s e i nc a nb eb u f f e t e db yt h e b l o w so f f a t e ”o n l yb e c a u s e ,i nt h eg r o u n do fi t sb e i n g ,i ti si t sf a t e i nt h es e n s ed e s c r i b e d a b o v e b e c a u s e d a s e i n i s a l w a y sc o o p e n n e s s ,h o s t o r i c a l n e s s i s a l w a y s c o h i s t o r i c a l n e s s s oan a t i o n c o m m u n i t yh a si t sd e s t i n y ( g e s c h i c k ) i nt h ea u t h e n t i c c o h i s t o r i c a l n e s s c h a p t e rt w o :i nt h i sp a r t id e a l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s p i r i t ”( g e i s t ) a n d “f a t e ”i nt h e “t u r n ”( k e h r e ) o fh e i d e g g e r st h i n k i n g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s e l f - a s s e r t i o n o ft h eg e r m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p i r i t ”i st h ed e t e r m i n e dr e s o l v et ot h ee s s e n c eo b e i n g a n d “f a t e ”( o rd e s t i n y ) i st h en a t u r a lp o w e ro fb e i n gi ni t sc o n c e a l e d n e s s ,s os p i r i t c a no p e nf a t e b u tk n o w i n gi sf a rw e a k e rt h a nd e s t i n y ,t h i sm e a n st h a ta l lk n o w i n g a b o u tt h i n g sh a sa l w a y sa l r e a d yb e e ns u r r e n d e r e dt ot h ep r e d o m i n a n c eo fd e s t i n ya n d f a i l sb e f o r ei t p r e c i s e l yb e c a u s eo ft h i s ,k n o w i n gm u s tu n f o l di t sh i g h e s td e f i a n c e ,a n d t h e no p e na “d a ”o r s p i r i t u a lw o r l d ”o n l yi nt h e “s p i r i t u a lw o r l d ”an a t i o nc a nh a v e i t sd e s t i n y c h a p t e rt h r e e :i nt h i sp a r t id e a l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r e i g n i sa n d d e s t i n y ( g e s c h i c k ) i nh e i d e g g e r sl a t e rt h i n k i n g b e g i n n i n gi st h ed e s t i n yt h a tg a t h e r s a l l ,a n dw ec a nu n d e r s t a n do u r s e l v e s d e s t i n yo n l yt h r o u g h “t h es t e pb a c k ”,i e ,t h e t h i n k i n ga se r i n n e r u n g m o i r a ( d e s t i n ”i st h eu n f o l d i n ga n da p p o r t i o n m e n to ft h e d u a l i t yo fb e i n gi t s e l f i nh i sl a t ew r i t i n g s ,h e i d e g g e rt r i e st op u r s u ew o r l dd e s t i n yo r p r o v i d e n c et h r o u g ht e c h n o l o g ya n dm a i n t a i n st h a tm a nn e e d s t o k e e po b s e r v i n g d e s t i n y t h i ss o u n d s l i k ea no l dp r i n c i p a lo ft h ec h i n e s e p h i l o s o p h y :t h r o u g h t e c h n i q u e t ot a o c o n c l u s i o n :h e i d e g g e ri st h et h i n k e ro ft h a tw h i c hi sm o s to r i g i n a r y , t h a tw h i c h c o m e sb e f o r et h e o p p o s i t i o n s o fw e s t e r n m e t a p h y s i c s b e i n g ,t i m e ,t r u t h , o p e n n e s s ( d a s e i n ) ,e sg i b t ,a p p r o p r i a t i o n ,a l lt h e s ew o r d sa r ea t t e m p t st ot h i n kt h a t w h i c hi sm o s to r i g i n a r y b u tt h em o s to r i g i n a lt h i n gi sm a y b en o t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t h i n g ,a n dt h e “f a t e i nh e i d e g g e r st h i n k i n gi sd e f i n t e di nt h eb a s i cb o u n d a r yo f w e s t e r nt h i n k i n g t h eo t h e rc a nb r e a kt h ea u t o n o m yo f “s e w a n di t s “f a t e ”a n dt h e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w i l la r i s ef r o mt h eo t h e rc o m e st om e t h eo t h e rc o m e sw i t h i nt h e a c c i d e n t sa n dh a p p e n i n g s t h eo t h e ri sf a t e k e yw o r d s :h e i d e g g e r , f a t e ( s c h i c k s a l ) ,d e s t i n y ( g e s c h i c k ) ,b e i n g , d a s e i n ,s p i r & e r e 喀h i s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街导f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乓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j i 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耍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影覆乡 日引:2 刀# 年占月。曰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破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大 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权归属海 南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易幻 日期:一6 年易月f o 日 聊躲劣佴为 日期:6 ,。占年乡月p 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 文提交“c a l l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相关 权益。回童迨塞显銮厦澄厦:鱼圭生;旦二生;旦三生蕉壶。 论文作者签名:莎耋易 日期:沙6 年l 月,。日 引论“命运”问题的脉络:一个背景梳理 “正因为哲学是自由的,因为它被自身所决定,它才对命运非常 敏感。哲学家不仅作为一个人、而且作为哲学家有一种命运,并且这 意味着:哲学有一种命运” 一一蒂利希 本文试图探究“命运”问题,探究这问题在海德格尔思想历程中呈现出来的变化, 以及在此变化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命运”问题诚然并不像“存在”、“时间”和“真理”等 问题那样构成海德格尔思想的最基本、最明确的主线,但却依然是一条含而不露的暗线, 它同样贯穿海氏思想的始终,并一直与存在、时间和真理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命运”问题 的重要性在于,对于个体的生存、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性以及思想本身的历史性的本源性理 解,必定要以对“命运”的某种先行领会为前提。因此,“命运”一直是西方生活世界的一 个基本语词,它不仅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构成史诗、悲剧、哲学、神学、历史 和政治文本的一个基本主题,并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获得其纷繁复杂的多义性。本文的努 力就是试图再清这一问题在西方思想中的基本脉络,并以此为据察看海德格尔对此脉络的 更新和转换。对海德格尔的“命运”思想的探究或许能让我们接近海德格尔思想的“命运”: 如果思想是一条林中路,那么“命运”这个词就是一块路标,它在不同路段所具有的不同 指向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而且更重要的是向我们指示出道路上那些转向( k e h r e ) 、迷 途和绝境。 1 与“命运”相关的基本语词及其流俗领会 正如“命运”这个词在汉语中所具有的多义性那样,西方对“命运”的理解也是多义 的。这种多义性的经验虽然可以通过以不同的语词来分别命名( 例如希腊文中的m o i r a 和 t y c h e ) 而得到某种程度的区分和澄清,但事实上,这些语词在区分之后仍然趋向于纠结和 混同。比如,尽管英语中的f a t e 和f o a u n e 在其拉丁语源中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但在日常 用法中这两个词仍然经常被视为同义词。这种混同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语词在日常使 用中的随意所导致的退化和混淆,更主要的,是由于人类对“命运”的经验本身所具有的 悖论或复杂性。通过词源学和日常语言分析对语词所包含的经验的重大或细微差异进行甄 别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具有差异的经验常常是同时包含在人类对某一重大事 物的经验的复杂整体中。 对西方生活世界中的“命运”理解来说,与其相关的基本语词呈现出明确的历史性和 民族性特征:希腊人用m o i r a 和o c h e 来言说命运经验,与m o i r a 相关的还有命运三女神和 复仇女神:罗马人则以拉丁语的肛1 4 d 1 昶l f o r t u n a 米言说这利一经验,并且这一对词语还伸展 到英语之巾;德国人则以g e s c h i c k 和s c h i c k s a l 来传达这种经验。此外,英语和德语中还有 着种种表示厄运、必然和偶然的语词,比如c h a n c e ,d e s t i n y , n e c e s s i t y ,d o o m ,它们都与“命 运”有若一定关联。这些不同的语词各自扎根于其所从出的民族共同体的生活世界,并由 此而获得它们的历史性和差异。对于它们的领会不仅作用于日常生活和严肃思想领域,而 且构成具有奠基历史的作用的决断1 。后文将会从严肃思想的领域察看这些语词的历史性差 别所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目光集中在对“命运”的流俗或日常领会上。 无论是在中国、印度还是西方,人们都把命运理解为某种超出人类控制力和理解力的 超强力量。问题在于,这种超强力量本身是两义的:它既可以是命定的、必然的,又可以 是运气使然、偶然的。这两种盲目的、不受人控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日常领会中都被 称为“命运”。对必然性的日常表述是:“这是注定了的命运。”而对偶然性的日常表述是: “命运无常”,或“命运是瞎的”。这种基本的两义性结构是“命运”问题之复杂性的来源。 在人们的一般理解中,希腊文的m o i r a 和拉丁文的f a t u m 主要对应于必然性的命运:而( y c h e 和f o n u n a 则主要对应于偶然性的机运。同样,在汉语的“命一运”一词中,“命”似乎偏 重于必然性,而“运”则更偏重于偶然性。流俗领会中“命运”的另一重两义性在于:“命 运”既可以是指带来福祉的好运或天意,也可以是指造成不幸的厄运和坏运气。例如在英 语中,f a t e 更多地用来指厄运或坏运气,而f o r t u n e 则常用于包含喜乐的好运。在汉语中我 们也可以体察出同样的意蕴结构:我们在说“这是你的命”时一般是用来形容这个人的倒 霉,而“你真走运”则是指好运的降临。因此,在“命一运”经验中包含着, t 允c m 喜这两种 完全不同的情调,它们与“必然和偶然”的两义性交缠在起,形成了e l 常人们对于。命 运”进行理解的基本结构。 对命运的流俗领会植根于对时间的流俗领会之中。对时间的流俗领会具有两种形式: 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这里所说的“循环时间”和“线性时间”不同于哲学家们对这 两个概念进行提炼改造后的界定,而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具有的某种粗糙和不求甚解 的观念。日常所说的循环时间乃是指事物在其中以周期方式重复出现的时间,它可以是指 严格的循环( 每一事物的完全重现) ,也可以仅是指主题的循环。在主题的循环中,虽然时 间中出现的个另l j 事物并不重复,但支配着个别事物的主题或关系将会以周期方式重复:例 如春、夏、秋、冬作为自然时间的循环,晨、午、昏、夜作为度日时间的循环,童年、青 年、中年和老年的代际时间循环,以及像中国古人所说的五德终始、三世三统的历史时间 的循环。在某种意义上,时间必然会被人以循环或周期性的方式经验,正如钟表的圆形结 构所表明的,这种节奏和周期性是计时得以可能的条件。循环时间观的生存论基础正在于 人的生存所遭遇到的基本主题的周期性。 海德格尔说:“基本词语是历史性妁这不光是说:在我们可以用历史学方式一览无余的邢些过去时代里,基本词语有各 备不同的含义;i i 盲i g l 是说根据对基本词语的占支配地位的解释它们现在和将来部具有奠基历史的作用”见氏著:尼 采) 上卷,孙周兴泽,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页1 5 8 从循环时间观出发,人们将命运领会为“命运之轮”。无论是严格循环的轮回,还是基 本主题的轮回,命运在此都被理解为“宿命”。这种古今流传的关于“永恒轮回”的宿命论 被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以侏儒之口说出来: “一切笔直者都骗人”,侏儒不屑地嘟哝道,“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 个圆圈”2 正如歌德所说的:“人们了解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能认识到,一切都在绕圈子。” 这就是尼采的“侏儒”所思考的循环时问3 。这样一种时间观念使得所有的思考和计划都成 为多余的,甚至开始就是不可能的。命运之轮作为一种永恒运转的在自身中运行的必然 过程,将使人们陷于纯粹的无所作为状态,这一“古老的重负”曾使东方的历史河流淤塞 了4 。这种宿命论的比较精致的形式乃是星相学,亦即从天体的位置来预测一个国家或一个 人的未来,这是因为,在他们眼里某特殊时刻的天体位置指向的正是“命运之轮”上的刻 度。 另一方面,人在生活中又常常能经验到种种无法解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偶然性。这 些偶然性并不一定就是由缺乏经验带来,恰恰是在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人那里,偶然性或 机运的力量才可能被更深地经验到。这是因为,只有对于已经掌握了规则、具有预见力的 人来说,例外情况的降临才是致命的:它不仅打击了他的自信,而且常常将他置入极其险 恶的环境中。正是在人的最高控制力也无法控制的地方,“天意”和“机运”才开始以前所 未有的严酷和力量现身。因此,一位富有战斗经验的将军比起一位普通人,显然要更清楚 “偶然性”或“机运”的意义。偶然性乃是到来之事的不可预见性:即使在绝大多数情况 下可以预见到未来会发生r l - 么,但仍然会出现“例外”的情况。事实上。正是为了应对偶 然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才要制定各种规则:但任何规则又都有例外,而且正是这不可 确定的例外说明了规则的边界。正如卡尔旌密特所说的,规则说明不了什么,例外就是一 切。 一 第三种对“命运”的流俗领会可能并不那么常见,它只出现在某些被人们视为“智者” 的人那里。这种领会既不是前面所说的宿命论,也不是机运论,但是其结论却具有某种“宿 命”式的音调。这种“命运”理解把时间领会为分岔的、由不同可能性构成的枝状线簇。 分岔时间本质上也是一种线性时间,但在每一点上都包含着自身的模态空间。这使得选择 成为可能。但是,这并没有让命运被人操纵在自己手里,因为,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前一次 选择所划定了的边界内作出的,并且同样限制了后来所有选择的空间。这簇枝状线呈现出 来的是人的可能性的不断缩减的过程:每一选择一经作出,这一节点上本来可能具有的模 2 转引自海德格尔:尼采) 上卷,前揭,页2 8 6 3 论文后面将指出尼采本人所理解的“永恒轮回”与这种宿命论无关而是一种关于“瞬间”和决断的思想。可参考海 谆格尔:尼采 上卷第1 8 节“轮回思想与自由”,前揭页3 8 5 - - 3 9 3 海德格尔:尼采 上卷前揭页3 8 5 态空问就2 i - b p 收缩( 类似于量子物理学中的“波函数收缩”:尽管电子在一个量子系统中每 一点上出现的概率是同等的,但一旦人观测到电子的所在,那么它在其它地方出现的概率 就立即变为零) 。这种对先前选择的敏感依赖性,或者说“路径依赖性”,使得人类的历史 呈现出某种“锁定效应”:越是在前的人,他的- t 自g 性就越多,而越往后,他所能够从中选 择的可能性就越少。个体的生命也呈现出同样的结构:我们先前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后来的 选择,有时甚至决定了一生的命运。这正是弗洛斯特的名篇没走上的路( 罗池译) 所说 的: 两条路岔开在林地,但自己一一 自己走上更少行人的那一条, 而这就造成了所有的差异。 从这种理解出发,命运就是指历史或人生的路径依赖结构。弗洛斯特的诗只是在说初 始选择所产生的差异,但严格意义上的路径依赖性是指人在时间中受起始点和传统的完全 支配:播种选择,就收获行动;播种行动,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传统;播种传 统,就收获命运。这是过去时对于现在时和将来时的严酷统治:命运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 就是它在过去的历事中所形成的居留习性( e t h o s ) 和风俗律法( n o m o s ) ,人的生活方式在 其中越来越趋于稳定和受到局限,直至陷入完全的重复。这样的“命运”是对一切新异性 和契机( k a i r o s ) 的否定,因而也构成一种“宿命”。 2 神意、自然与自由:古典作家和基督教作家对“命运”的理解5 与流俗的命运观念将各种日常经验都纳入和混合到“命运”概念之下不同,严肃的思 想者总是从分辨它们的差异开始。日常领会的特征在于从不对他们所感受到的东西作清晰 的发问,他们满足于这种感受的模糊性;而严肃的思想则具有穷根究底的提问特征,它被 一些基本问题所引导。由于严肃作家对语词之间的差异非常敏感,因而在对他们的思想进 行论述时,为避免产生混淆,我们必须作出同样严格的区分。我们在此将m o i r a 和f a t w n 译为“命运”,而将舭忆和f o n u n a 译为“机运”。这篇论文主要集中于对前者的探讨,但 后者也将被用来作为参照。“命运”一词在古典作家那里呈现的最基本的问题如下:a 、命 运是神意还是单纯的自然性的力量? b 、一个被神意或命运规定的宇宙,是否给人的自由 意志保留了作用空间? 希腊神话中,与m o i r a 相关的有“命运三女神”,她们还有三个恶意的姐妹或对头,即 三位复仇女神;而( y c h e 也是一位女神,她的基本含义是“偶然、幸运和不幸”。荷马史诗 5 这一节主要参考了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系列丛书:“伟大的书”( g r e mb o o k s ) 中大观客) ( c n x 埘l d e a s ) 的“命运”( f a c c ) 屙条 与希腊悲剧中出现的主要是m o i r a 。而( y c h e 作为一位女神形象的流行,是在智者运动与哲 学家兴起之后,并与“新喜剧”有着密切关联6 。机运( o , c h e ) 与德性( a r e t e ) 的配对,只 是在希腊化时期才真正流传开来,并变形为后来罗马作家经常谈论的机运( f o r t u n a ) 和胆 略( v i r t u s ) 的配对。希腊悲剧英雄对抗的是n ,o i r a ,而不是t y c d e 。对于史诗和悲剧作家 而言,m o i r a 是神明所预言的注定之事,为奥林匹斯众神共同会商所决定而不可更改;或 者来自宙斯的裁定,所有其他神明都臣服于他的辖制;或者,它也可能是某种更高意义上 的“定数”,连宙斯也受其主宰。在这里,“命运”意味着一种超强的意志和心智力量的在 场,这种力量不仅能计划未来,而且能实施其计划。因此,m o i r a 的注定性出于神意,它 不同于单纯自然的必然性一一在神灵退隐之后的“自然”中,必然性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导 致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在荷马史诗中,人世之事的发生由众神起决定。不过,人并不完全是被动的承受神 意者,相反,人能做某些事情来取悦于神,诱发神的妒意和愤怒。神明的意志和计划是在 众神之间的争吵中出炉的,但这类意志和计划似乎并非与人无关。相反,诸神之争似乎使 命运本身依赖于争斗的结果,这为人的目主性多少留下了一些余地。人能与某些神抗争, 恰恰因为另一些神也许会支持他们。而赫西俄德的神谱表明了对命运的另一种理解, 在此出现的是宙斯裁决万事的终极权能,是他凌驾于众神之上的僭主式的统治,在其中, 命运女神完全听命于这位众神之王的智慧和意志。宙斯假装受到普罗米修斯的诡计的欺骗, 在事后发现时又假装盛怒并降下灾难。在赫西俄德的讲述中,宙斯是利用了普罗米修斯的 欺骗,借以实现其意志。神谱中的普罗米修斯作为“预见”之神输给了宙斯,因为命运 听从宙斯,是“英明的宙斯为他安排了这个命运”( 神谱第5 2 0 行) 7 。 而在希腊悲剧中,连宙斯也受制于命运。在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 合唱队问道:“谁是定数的舵手呢? ”普罗米修斯答道:“三位命运女神和记仇的复仉女神 们。”合唱队接着问道:j 难道宙斯没有她们强大吗? ”普罗米修斯对此答道:“他也逃不了 注定的命运。”后来宙斯自己派遣赫尔墨斯去见普罗米修斯,试图从他口中获取这个秘密, 追问“不可抗拒的命运铁则”为宙斯注定了何种归宿。普罗米修斯拒绝回答他,“这切 都不能强迫我告诉他:谁来推翻他的王权。”8 通过普罗米修斯之口,埃斯库罗斯在这里i 暗 示观众:宙斯尽管全能,也无法击断命运的链条。 悲剧中的“命运”作为一种高于诸神的力量,它所构成的普遍的统一性与诸神的个性 或有限性就产生了对立。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无形象的东西,虽然对神和人都有 约束力,但本身又是不可理解和不可纳入概念的。黑格尔认为,诸神作为特殊的、个别的 。t y c h e 的- 4 ;义是“引起”e 荷马史诗中并没有出现耳咖和关于她的神话。按照p a u s a n i a s 的说法,她的名字首先见于献给 “丰饶女神”得墨忒耳的荷马式颂歌中,在那里她是海洋女神之一,是p e r s e p h o n e 的同伴矶:赫西h e 德的 | l 【普巾 t y c h e 足t e t h y s 和o c g a n u $ 的女儿,足p e i t h o 和e u d o r e 的姐妹t y c h e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诸神的衰落存公元前l 儿 世 纪,马芤顿征服之后使得对a y c h e 的信仰开始在地中海沿岸流行起来 。参见察露:文学形式与历史救赎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5 年3 月版,页3 5 3 6 5 引自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6 月版,页l i i ,页1 2 3 东西当然是自由的,但这种作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命运,使得特殊个别的诸神陷入了既自由 又要受“命运”支配的矛盾之中。这是悲剧解体的原因之一。9 或许正是从这里出发,哲学 家才开始以自然本身的统一性或本原( a r 曲8 ) 来取代奥林匹斯诸神的主宰地位。尽管史诗 和悲剧的视野仍然属于原初的“自然”( p h y s i s ) 视野,但在此自然中,诸神起着主宰作用。 而在希腊城邦的成熟时期出现的历史和哲学著作,则将此前的神话( m y t h o s ) 视野改造为 更偏重于政治或城邦( p o l l s ) 之人事的自然视野。诸神虽然并未完全隐匿,但在这种新的 自然视野中,神已经退居背景。修昔底德、柏拉图和亚早士多德关心的是城邦与人的关系, 是人作为一种政治动物在人世的变迁中所可能具有的命运。历史和哲学并不把命运完全归 结为神意,而是试图以对不朽或最佳政体的寻求来使人实现其真正的自然。城邦作为人之 自然在其中塑造和实现自身的场域,意味着人的问题必须以政治方式来解决,而作为神意 的命运在此即使不是完全被拒斥,也必须纳入政治视野中予以理解。 在某种意义上,“知识”限制了“命运”的力量( 尽管“命运”并未消失) 。知识在一 定程度上驱除了世界的可怕的神秘性。在与命运之神秘性的斗争中,希腊思想发展出许多 种倾向。其中最典型的倾向,当然是亚里士多德式的诉诸纯粹的、类似于神的静观( t h e o r i a ) : 这种静观是完全自足的,它是对它自身的思想,在其中,人得以与永恒连结,从而超越命 运。然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从未忘记“偶然性”在人世的政治现实中的作用。理想 城邦或最佳政体虽然可以在言辞和理智中建成,但它在人世的实现却完全取决于偶然和机 运( t y c h e ) 。因为,“不是人类为人类立法,而是偶然为人类立法”。而柏拉图和亚里士 多德所说的“明智”( p h r o n e s i s ) 或“审慎”,正是为了应对在人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机 运;从这种实践性的、与可变物周旋的智慧中产生的法律,也从属于这“暴) ( l 雨中的偶然”。 悲剧中的 o i r a 被置换为偶然的t y c h e ,因此“偶然就是神,或者至少是人对神的表述”。“ 而随着希腊城邦的衰微和人世变迁的无常,知识所无法完全驱散的“命运”的阴云又卷土 重来:从希腊化时代开始t y c h e ( 机运) 和h e i m a r m e n e ( 必然性) 开始同时主宰人的天 空,占星术开始四处流行。伊壁鸠鲁学派的唯物论似乎消除了人的恐惧:但是,通过引入 因原子偏斜引起的绝对偶然性,他又把不可控制的因素纳入了思想之中( 虽然同时引入的 还有自由意志) 。对神意和不可测度的偶然性的恐惧始终在希腊人那里保持着。 在罗马宗教中,f a l u m 指的也是神意。不过,在罗马人看来,丘“并不意味着人的积 极行动毫无意义,相反,f a t u m 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预言,一种激励,它需要英雄以自己的胆 略( v t u s ) “去实现。在维吉尔笔下,埃涅阿斯就是在神之预言的激励下历经艰险,寻找创 建世界帝国的根基的。在埃涅阿斯记中,历史的顶点是罗马帝国的创建,尽管这顶 黑格尔:荚学第二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年版页2 5 2 ”柏拉图:法律篇,7 0 9 a 转引自林田华: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 上海三联书店2 0 0 5 年4 月版,页6 0 “林国华:黼与立法) ,载于氏著诗歌与历史:政治哲学的古典风格,前揭,页6 1 ”v i r t u s 这令拉丁词,其基本含义是指军事方面男子( v i r ) 所特有的勇敢和能力,有时也指道德上的优良品质,在此我将 典泽为“胆扩翟潘汉典译的马基雅维里君鸯! 论 中,它被泽为“能力”在另一些译本中,它有时也故译为“弱毅”, “德牲”或“男子气慨” 点被设想为神意预授的天命,但引向这一伟大成就的英雄仍是自由地决定接受还是逃避自 己的责任。 而f o r t t m d f o r s 作为机运女神,在罗马宗教中周样享有重要地位。但地并不是最古老 的罗马宗教中的神,相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安银行上海市普陀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民生银行杭州市上城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中信银行长春市南关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广发银行汕头市潮阳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执法资格高频难、易错点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农发行武汉市江夏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华夏银行苏州市姑苏区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华夏银行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中考数学总复习《 圆》考试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农发行天津市河西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全套课件-食品营养学-王莉
- htri手册HTRIExchanger使用手册
- 四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2.3《平移与平行》习题1-北师大版(含答案)
- 小学英语外研版5A Unit2 They sell many different things Module 2部优课件
- 中国文学史概述
- 9.10.11有机、酸碱一般排-盛剑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毕业设计-太平哨水利枢纽引水式水电站设计
- 陈氏太极56式拳谱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岗位任务分析表
- 2019法考主观题考前聚焦2小时商法曹新川案例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