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_第1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_第2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_第3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_第4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文利用竹炭的孔隙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能较强等优点,采用竹炭、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合以及竹炭负载z n o 等手段制备了竹炭 基复合废水处理剂,并将其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印染废水和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 竹炭与絮凝剂的复合方式、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竹炭氧化锌( b c z n o ) 复合 材料的制备方法和降解性能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1 ) 城市污水处理 竹炭分别与三种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c n 撇1 6 2 0 、c p a m l 2 2 0 和c p a m l 2 2 5 ) 进 行复配,竹炭的加入使分子量相差较大的c p a m l 2 2 0 和c p a m l 6 2 0 的絮凝效果相当。 竹炭与c p a m l 2 2 0 复配处理城市污水,透光率、c o d c ,去除率和沉降速率分别高达 8 1 6 、8 0 1 和3 1 0m m m i n 。与单一的c p a m 相比,各项指标都提高了2 倍左右。 ( 2 ) 印染废水处理 采用竹炭、聚合氯化铝( p a c ) 与中性聚丙烯酰胺( n p 蝴) 进行复配对印染 废水进行处理,c o d c ,去除率和沉降速率分别高达9 0 7 和5 0r a m m i r a 而当p a c 和n p a m 复配时,c o d c ,去除率和沉降速率分别只达7 5 3 和4 0m m m i n 。 ( 3 ) b c z n o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苯酚模拟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制备b c z n o 复合材料的最佳质量配比为m ( 竹炭) :m ( z 1 1 0 ) :m ( n a 2 s i 0 3 - 9 h 2 0 ) = 5 :2 :1 ;在最优条件下,分别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光照4h ,b c z n o 复合材料对苯酚 的去除率分别达至1 j 9 2 3 和7 6 4 。 关键词竹炭,高分子絮凝剂,复配,b c z n o 复合材料,废水处理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竹炭是近年来炭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由于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具 有发达的孔结构,使用寿命长,吸附性能良好,因此可以用作吸附剂、除臭剂、土 壤改良剂、调湿剂、卫生保健品、抗辐射与电磁屏蔽材料等。 l 、利用竹炭的吸附性能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然后加入 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进行絮凝,利用异相成核的机理来强化絮凝过程。本文 依据竹炭的吸附性能和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优良的絮凝作用将二者进行优化复配, 并对其处理城市污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 ( 1 ) 城市污水处理 考察了竹炭用量、p h 值、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p h 值为7 3 ,竹炭用量为o 2g ,吸附时间为3 0m i n ,温度为3 0 时有利于竹炭对 城市污水的吸附。 考察了单一的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对透光率、c o d c ,去除率和沉降速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与c p a m 的分子量大小成正比,即c p a m l 6 2 0 c p a l v 1 2 2 0 ;在相同分子量下,c p a m l 2 2 5 6 0 ,s s 7 0 1 7 5 1 。 李明等将絮凝剂与纳米材料混合制备了多元复合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其净水效 果是a 1 c 1 3 的1 0 一 2 0 倍,充分体现了纳米级净水剂的吸附和絮凝能力 6 4 1 。黄稳水 等将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与自制的纳米a f e o o h 混合,得到纳米改性混凝剂,对 造纸黑液废水的c o d 去除率比常用的混凝剂提高了1 0 - - - - 3 0 t 6 5 j 。 许梓荣等将常用絮凝剂和沸石粉、改性蒙脱石等按1 :5 0 0 0 0 ( 重量比) 用于处 理养殖污水中,2 天后,各项指标明显降低【6 6 】。 曾智勇等将超细材料与无机絮凝剂组合制得了新型净水剂,结果表明,其对城 市污水的b o d 、c o d 、s s 去除率都达到了9 0 以上,比单一p a c 提高了1 。9 6 倍【6 7 】。 谷庆宝等将粉煤灰作为助凝剂用于处理分散染料废水,当p h 值在5 7 6 7 范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围内,粉煤灰的用量为3g l 时,使絮凝剂的用量减少了1 0 一- - 1 5 6 8 1 。 c h r i s t i a nd e j s a d r i n s 等研究了微砂压载絮凝法,结果表明,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砂 的联合使用增大了絮体的重量,提高了絮体的沉降速纠6 9 】。 路光杰等利用异相成核的原理,加入微细砂粒来强化絮凝过程。研究表明,细 微砂粒的加入增加了晶核数量,使絮体迅速形成,加快了沉降速度【7 们。 董秉直等将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组合,用于去除黄浦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 d o m ) ,结果表明,混凝对分子量 4 0 0 0u 的d o m 去除效果较好;粉末活性炭 对低分子量的d o m 去除效果较好【7 l 】。 h a n gl i n g 等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阳离子改性微孔沸石复配用于处理废水 中的可溶性物质和胶体颗粒。研究表明,废水中的可溶性物质和胶体颗粒的去除充 分体现了沸石的吸附性能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性能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提 高了去除率【7 2 】。 n a s s e r 等分别研究了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 果。结果表明,后者絮凝产生的絮体比前者更大【7 3 1 。 0 4 纳米z n o o 4 1 半导体光催化剂 光催化氧化技术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研究热点【7 4 ,7 5 1 ,研究的核心之一就 是光催化剂。研究发现光催化剂很多都是1 1 型半导体,如t i 0 2 ,z n o ,s n 0 2 ,z n s , f e 2 0 3 ,c d s 等。其中,z n o 和z i 0 2 因其活性高、持续时间长、热稳定性好、价格 便宜等优点已倍受人们重视。光催化剂的理论标准就是h 2 0 o h 的氧化还原电势( e o = 2 8 ) 要在半导体的带隙范围内。而且辐射光波长只有等于或大于由式( 2 1 ) 计 算的波长,电子才能从价带跃迁到导带。z n o 的带隙能为3 2e v ,九为3 8 7n m ;t i 0 2 的带隙能为3 2e v ,九为3 8 8r i m 。可见z n o 和t i 0 2 的各参数均相近,z n o 由于也 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它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7 6 - 7 钔。据报道,相对t i 0 2 来说,z n o 具有更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7 9 1 。 0 4 2z n 0 的结构特征 纳米氧化锌是微黄色或白色的超细粉体,呈球状或针状结晶,常压下1 7 2 0 就 会升华,熔点约为1 8 0 0 ,是一种新型的高功能精细无机产品【8 0 1 。纳米z n o 与普 通z n o 相比有许多的特殊性能,如:吸收和散射紫外线能力、压电性、非迁移性、 荧光性等。因而它的用途更加广泛,如可用于高效催化剂和光催化剂、压电材料、 8 压敏材料、荧光体、气体传感嚣、磁性材料、图象记录材料、紫外线屏蔽材料等。 一审啼啼 p 、滞妒 峄峄峄峄c y 弩蚴, 舻中中妒审妒o 。 审审审 中妒妒妒妒铲 c c o c oc 图0 一】纤辞目z n 0 晶体胸示意图 f i g0 - 1t h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o f h e x a g o n a l z n o 六角纤锌矿结构是z n o 最常见的晶体结构,如图o - 1 所示,氧原子占据层与锌 原予占据层是交替排列的,其晶格常数为a - 32 4 9 、e - 52 0 3 2 、c a - 16 0 1 1 “i 。 o 4 3z n 0 的光催化机理 z n o 光催化反应过程如图o 2 所示,z n o 受到光子激发后产生了光生载流予, 即光生电子e 。和空穴h - ,价带空穴h + 诱导氧化反应,导带电子e 诱导还原反应,进 而发生热反应或光催化氧化反应。 o o h ( ) + p o l l u t a n t ( 0 2 + 职0 图0 - 2z n o 光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示意国 f i g0 - 2 t h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o f p h o t o c a t a l y t i c m e c h a n i s mo c c u r r i n g o l l z n o 0 4 4z n 0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研究进展 近年来,z n o 光催化降解作用主要以砰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为主。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酚类污染物 张敬畅等制备了纳米t i 0 2 z n o 复合催化剂,并对苯酚进行降解。结果表明, z n o 负载量为o 8 时对苯酚的降解率达到6 4 6 t 8 2 】。c r i s t i n a 等用z n o 光催化降解 纤维素漂白后的流出物,反应1 2 0m i n ,苯酚去除率为8 5 ,而且流出物完全褪色1 8 引。 w a n g 等制备了纳米a g z n o 复合物,并考察了其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研究结 果表明,反应1 5 0m i n ,苯酚被完全降解【8 4 1 。s o b a n a 等研究了活性炭一z n o 复合催化 剂对4 乙酰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当9 的活性炭与z n o 复合催化 效果高于单一的z n o 8 5 】。 ( 2 ) 其它有机污染物 w a n g 等用制得的s n 0 2 z n o 复合物对甲基橙溶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 h 值、 热处理、电解质的种类都对光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86 1 。周晓红等用z n o 对六种可 溶性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反应1h ,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 9 8 盯j 。艾 仕云等采用气相沉积法制得z n o 纳米棒。研究结果表明,其对罗丹明6 g 的光催化 降解效果高于纳米t i 0 2 【8 8 j 。c o m p a r e l l i 等用表面活性剂对进行了z n o 纳米晶包覆, 可用于降解甲基橙和甲基红【8 9 】。韩冬等用制备的纳米z n o 降解罗丹明b 溶液,反 应4 0m i n 后完全降解f 9 0 】。邓凡政等用制得的纳米z n o 对5 种染料废水进行处理, 光催化3h ,最高的去除率可达到9 1 5 【9 1 】。丁士文等采用制备的纳米z n o 对酸性 黑2 3 4 进行了降解,太阳光照射9 0m i n 后降解完全f 9 2 1 。s o b a n a 等采用z n o 与活性 炭组合对直接蓝5 3 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和z n o 的光催化的协 同作用对直接蓝5 3 具有较高的降解效果1 9 3 】。 高俊敏等用t i 0 2 z n o 作催化剂在太阳光下处理四环素溶液,并模拟了工业池 降解,取得较好的效果【9 引。岳林海等采用a g z n o 光催化降解甲基对硫磷,结果表 明,降解效果较好,最终的产物为h 2 0 、c 0 2 、p 0 4 3 。【9 5 】。 m a t t h e w s 等利用纳米z n o 光催化降解多种含硫、磷、氮及卤素的芳烃有机物, 研究结果表明,最终产物为c 0 2 、h 2 0 、s 0 4 2 - 、p 0 4 3 _ 、n 0 3 、x 一【9 6 1 。s e u n g 等用 制备的纳米z n o 在紫外光下对三氯乙烯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其光催化活性高 于亚微米z n o 9 7 1 。k a r u n a k a r a n 等分别研究了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z n o 对乙醇溶 液中苯胺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光催化反应床的面积,使z n o 在太阳光 和紫外光下对苯胺降解效果相当【9 8 】。张茂林等用制得的纳米z n o s n 0 2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对三氯乙烯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较强的抗 1 0 绪论 失活性能口9 1 。 o 4 5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该技术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尚未解 决的难题,导致其在工业应用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1 ) 光催化活性 提高光催化活性主要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减小催化剂的粒径,使表面原子数 目增加,提高对光的利用率,从而增大光催化活性;二是通过掺杂、敏化、表面修 饰等复合方法阻止电子空穴对的组合,提高催化效率。 ( 2 ) 光催化的光源 若能用可见光或太阳光取代人工光源,不但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而且可避 免紫外光对人体的伤害。 ( 3 ) 光催化剂的固化技术 z n o 、t i 0 2 等催化剂虽然具有光催化活性高、持续时间长、热稳定性好、价格 便宜等优点,但粉末状的催化剂在液相中分离和回收都较困难,因此通过固载化方 法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1 0 0 1 0 1 1 。 目前固载化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物理方法,通过黏结剂将纳米粉体固载于载体 上;二是化学方法,在生成纳米粒子的过程中在载体上直接成膜。 负载光催化剂的载体种类很多,但通常需要具备机械强度好、化学惰性、比表 面积大、透光性好、易于固液分离等特点。前泽昭礼研究了分别用玻璃粒子、渥太 华沙、玻璃纤维、硅胶作光催化剂的载体,结果表明,用硅胶作载体的光催化剂催 化效果最好【1 0 2 1 。武正簧研究了用硅片、铝片、玻璃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并比较和 分析了光催化活性变化的原因【1 0 3 1 。另外,还有用陶瓷、耐火砖、活性炭、有机材料 等作为光催化剂载体的报道【1 0 4 - 1 0 6 】。但负载后的光催化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因此寻求既能将催化剂固载化,又能保持其催化活性的载体,是今后光催化剂固载 化的研究方向。 0 5 选题思路、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o 5 1 研究思路 利用竹炭的孔隙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能较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利用竹炭的吸附性能,探讨开发多性能型竹炭基废水处理剂的可行性。利用竹炭对 城市污水和印染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子进行吸附,然后加入絮凝剂进行絮凝,利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异相成核的方法来强化絮凝过程,即提高了絮凝性能又避免了二次污染。将z n o 光催化剂固定到颗粒状竹炭上制成b c z n o 复合材料,将吸附和光催化技术结合在 一起,便于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同时探讨b c z n o 复合材料对苯酚模拟废水进行 深度处理的可行性,力求研制出一种集吸附性能和光催化降解性能于一体的 b c z n o 复合材料,为竹炭在废水处理方面提供新的方法。 0 5 2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 1 ) 城市污水处理 考察竹炭用量、p h 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竹炭吸附效果的影响;以 c p a m l 2 2 0 为例,研究城市污水p n 值、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探讨三种阳离子型 聚丙烯酰胺( c p a m l 6 2 0 、c p a m l 2 2 0 和c p a m l 2 2 5 ) 分别与竹炭进行复配,并与单一 的聚丙烯酰胺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沉降性能、透光率及c o d c r 去除率等指标 优选出最佳的复配方案。 ( 2 ) 印染废水处理 研究竹炭用量、p h 值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竹炭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探讨絮凝 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分别考察单一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和两种水处 理剂复配的絮凝效果;研究竹炭、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复配对印染废水的絮凝 效果。 ( 3 ) b c z n o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苯酚模拟废水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以竹炭为载体,以硅酸钠为粘结剂,用浸渍法研制一种以颗粒状竹炭为基质负 载z n o 的复合材料( b c z n o ) ,寻找适宜的制备方法和条件;采用f t 1 1 1 、s e m 、 x r d 、b e t 等分析手段对b c z n o 复合材料的基本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与 性能的关系;研究b c z n o 复合材料对苯酚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性能,探讨b c z n o 复合材料组分配比、溶液p h 值、光催化时间、h 2 0 2 用量及不同光源等因素对苯酚去 除效果的影响。 0 5 3 创新性 本文首次选用资源丰富且可再生的竹炭和絮凝剂进行复配,充分利用了竹炭的 吸附和强化絮凝作用,即提高了絮凝性能又避免了二次污染;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 了利用竹炭吸附性能和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协同处理城市污水和印染废水的可能性及 其影响因素。本研究课题首次使用颗粒状竹炭为载体,以硅酸钠为粘结剂,用浸渍 1 2 绪论 法研制了一种以颗粒状竹炭为基质负载z n o 的复合材料( b c z n o ) 。 1 3 第l 章竹炭与c p a m 复配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第1 章竹炭与c p a m 复配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1 1 前言 城市污水在水污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保证 水资源的重新利用,已成为目前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福州市区内河共有4 2 条,总 长约为9 9 - 3k m ,其具有蓄洪排涝、调节气候、旅游观光等性能,对福州市的经济建 设起到了重要作用【1 0 7 1 。但自8 0 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水库截流,造成内河径流减小, 而且大多数的城市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都排放到内河中,导致河水浑浊发臭,鱼虾 绝迹,还有沿岸严重的垃圾污染,使其成为蚊蝇的孽生地,严重影响了福州市民的 身体健康。因此寻找廉价而高效的污水净化材料,对福州内河进行治理,降低治理 成本,提高净化效果,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化学混凝法是国内外水处理领域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阳离子 型聚丙烯酰胺( c p 枷) 絮凝效果远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其对污水中大分子量 的有机物几乎能够完全除去,而对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及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较差。 竹炭具有发达的孔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于它许多优良的性能:比表面积较大, 吸附性能较强、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对污水中大多数的无机离子和有机物均 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本章将充分利用竹炭的吸附性能和阳离子型聚丙酰胺( c p a m ) 的絮凝作用对 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 1 2 实验部分 1 2 1 化学试剂与仪器 竹炭( 福州黑金刚炭业有限公司) :c p a m l 6 2 0 ( 1 6dl 佗,阳离子度为2 0 ,湖 北省化学研究院) 、c p a m m o ( 1 2d l 儋,阳离子度为2 0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 c p a m l 2 2 5 ( 1 2d l g ,阳离子度为2 5 ,湖北省化学研究院) ;( n h 4 ) 2 f e ( s 0 4 ) 2 、k 2 c r 2 0 7 、 a 9 2 s 0 4 、浓硫酸等均为a r 级;亚铁灵指示剂( 由邻菲哕啉和f e s 0 4 制备) ;p h s 3 c 精密p h 计( 上海雷磁) ;t u 1 8 0 0 p cu v v i 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 任公司) ;比表面积分析( b e t ) ( b e l ,b e l s o r pm a x 吸附仪) ,样品在2 0 0 下热 处理3h ,然后用n 2 作吸附气体。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 2 2 检测方法 1 2 2 1c o d c ,的检测方法( 参见g b l l 9 1 4 - - - 8 9 ) 取5 0 0m l 水样稀释到2 0 0 0m l ,将其加入到有0 4g h g s 0 4 的2 5 0m l 磨口锥 形瓶中,然后加入1 0 0 0m l 浓度为0 2 5 0 0m o l l 的k 2 c r 2 0 7 标准溶液,再缓慢加入 3 0m l 的h 2 s 0 4 - a 9 2 s 0 4 溶液,加热回流2h 。待溶液稍冷却后,用9 0m l 水冲洗冷 凝管壁,保证溶液总体积不少于1 4 0m l 。待溶液冷却到室温,滴加3 滴亚铁灵指示 剂,用( n i - l i ) 2 f e ( s 0 4 ) 2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记录( n h 4 ) 2 f g ( s 0 4 ) 2 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v l 。同时用2 0 0 0m l 蒸馏水按上述步骤作 空白实验,记录( n h 4 ) 2 f e ( s 0 4 ) 2 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v o ,按下式计算水样的c o d c , 值和c o d c ,去除率: c o d c , :( v o - k 1 ) x 8 _ x l o o o x n ( 1 - 1 ) ,2 式中:空白所耗滴定液的体积( m l ) ;巧:水样所耗滴定液的体积( m l ) ; 圪:水样的体积( m l ) ;n - ( n h 4 ) 2 f e ( s 0 4 ) 2 6 h 2 0 的物质的量浓度( m o l l ) 。 c o d c r 去除率( ) = c o d c r o ( 1 - 2 ) 式中:c o d c r o 为原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r a g l ) ;c o d c r t 为污水处理后的化学需氧量 ( m g l ) a 1 2 2 2 沉降速率的检测 沉降速率:鱼二鱼 ( 1 3 ) r 式中:l d 为比色管长度;三j 为沉降的絮体高度;f 为沉降时间;沉降速率单位为 r a m r a i n 。 1 2 2 3 最佳检测波长的检测1 1 0 8 1 用u v v i 分光光度计测量一定波长范围内城市污水的透光率,选择水样透光率 最小时的波长作为本实验最佳的检测波长。 1 2 2 4 竹炭预处理 用套筛对竹炭进行筛选,得到了粒径为0 0 4 5r a i n 左右的竹炭。 1 2 2 5 城市污水 ( 1 ) 水样的采集 水样取自于福州市的一条内河,污水呈浑浊状,有较强的臭味。由于每次所取 1 6 第1 章竹炭与c p a m 复配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水样水质不同,所以各项指标略有不同。 ( 2 ) 测试指标 结合实验条件,对城市污水的测试指标为温度、p h 值、c o d c ,和透光率( t ) 。 ( 3 ) 测试结果 水样经测试后,温度为2 1 - - 2 8 、透光率为1 0 - - 2 0 、c o d c ,为1 1 0 - 1 7 0m g l 、 p h 值为7 7 5 。 1 2 3 实验步骤 采用单因素试验,取1 0 0m l 城市污水于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竹炭,每隔5m i n 摇匀一次,吸附一段时间后,加入一定量的c p a m ,并双向翻转比色管1 0 次,静置 一段时间后,在距上清液面2c m 处取样检颡 i j c o d c ,并用u v v i 分光光度计测其透光 率。 1 3 结果与讨论 1 3 1 城市污水最佳检测波长的确定 根据1 2 2 3 的实验方法,结果如图1 1 所示。由图可知,2 9 7n r n 为透光率的最 佳检测波长。 波长( 姗) 图l - l 波长与透光率的关系 f i g 1 - 1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w a v el e n g t ha n d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1 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2b e t 分析 本文采用n 2 吸附法检测所用竹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大小以及孔径大小等。结果 如图1 2 和1 3 所示。 6 0 5 0 ,、4 0 乱 磊3 0 目 u 2 0 1 0 0 0 5 p p o 图1 - 2 吸附脱附曲线 f i g 1 - 2a d s o r p t i o n d e s o r p t i o ni s o t h e r m 吒( 舳) 1 - 3m p p l o t 分析曲线 f i g 1 - 3m p p l o t 由图1 2 所示,竹炭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属于聊a c 型【1 0 9 ,在相对压力低于0 0 3 时,竹炭对n 2 的吸附量较大,在相对压力较高时,吸附程度趋于平缓,说明竹炭的 孔隙以微孔为主。经分析得,所用竹炭的比表面积为1 5 6 5r n 2 g ,孔容为o 0 9 3c m 3 g , 1 8 第1 章竹炭与c p a m 复配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 平均孔径为2 3 9n n l 。由图l 。3 可知,在0 6 7n n l 处出现了波峰,可见该竹炭的孔径主 要是以微孔的形式存在。 1 3 3 单一竹炭处理城市污水的影响因素 1 3 3 1 竹炭的用量 当城市污水的指标为t = 2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