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国民党时期湖北监狱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发展在中国近代监狱发展史上地位突出。国民党政 府时期湖北监狱及其制度有其监狱发展的普遍性,也有其地方性、典型性、代表 性,在研究中国近代史国家机器的强化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国民党政府在原有监所设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比北洋政府更庞大的监狱机 构。在机构设置等方面向着西方现代监狱靠近。它的发展经历了十年内战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其监所管理一度沿用清末旧 制,继而又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湖北监所劳役制度、收 监与戒护、分管分押制度、教诲教育制度、生活待遇制度、人犯疏通与释放制度 等。 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湖北监狱管理向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狱制管理方向异 化,形成了多数的旧监狱和少数改良监狱并存的格局,以至监狱、看守所、感化 院、集中营遍布湖北省各地,虽然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发展、变迁,在形式上 有所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存在狱制执行不力、监狱管理落后、狱内酷 刑滥旃、监狱亚文化与犯罪监狱化等问题。 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在中国监狱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考察和 评价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湖北监狱管理的历史地位,也主要表现在监狱作为社会现 象存在的目的性与工具性意义,契合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可以洞察出湖北监狱 管理对监狱史发展特征的继承与演进、对近代监狱管理思想的仿效与借鉴以及其 本身所体现监狱管理的在地化与社会职能特色等。 关键词;国民党政府湖北监狱制度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t i m e so f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b e ip r i s o n sp l a y sa no u t s t a n d i n gr o l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m o d e m c h i n e s e p r i s o n s d u r i n gt h a tp e r i o d ,h u b e ip r i s o n sa n d t h e i rs y s t e m sh a v es o m e u n i v e r s a l i t i e si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s o n s ,a n d a l s oh a v es o m e l o c a l i t i e s ,s p e c i a l i t i e sa n d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w h i c hh a v eah i g h e rv a l u ei n s c i e n c ea n dr e s e a r c hi nt h e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a s p e c to fm o d e m c h i n e s es t a t e a p p a r a t u s 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o r i g i n a lp r i s o n s s t r u c t u r e ,s e tu p m o r ec o m p l e xp r i s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h a nb e i y a n g g o v e r n m e n t i t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s t a l l m e n ta n do t h e ra s p e c t sw e r ec l o s et o t h em o d e mw e s t e r np r i s o n s i te x p e r i e n c e d3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g e s t h ep e r i o do f1 0y e a r s c i v i lw a r ,t h ep e r i o do fd e f e n s e - - - j a p a n e s ew a r , t h ep e r i o do fl i b e r a t i o nw a r i t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n g ec o n t i n u e dt ou s e f o r m e rs y s t e mi nt h el a t e q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t h e nw i d e l ya d o p t e d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s y s t e m s o fb e i y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d i n s t i t u t i o n so ff o r c e dl a b o r ,a d o p t i o n 、g u a r d 、i n d i v i d u a lc o n t r o l l c o m p u l s i v ee d u c a t i o n ,r u l e so fl i f et r e a t m e n t 、r e l e a s ea n ds oo n i nt h et i m e s o f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h t i b e ip r i s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r i e n t e dt ot h ef o r mo fh a l f - c o l o n y ,h a l f - f e u d a l ,a n di t t o o kt h ep a t c e mo fm o s to l dp r i s o n sa n daf e wi m p r o v e dp r i s o n se x i s t e d t o g e t h e r ,c o n s e q u e n t l yp r i s o n s 、c a m p ss c a t t e r e da r o u n dv a r i o u sr e g i o n s i nh u b e ip r o v i n c e a l t h o u g hi tm a d es o m ep r o g r e s si nt h ef o r ma f t e r c o n t i n u o u s r e f o r m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a n s f e r ,i t a l s oh a daf e w p r o b l e m s ,m a i n l y i n c l u d e d :w e a ke x e c u t i o ni n p r i s o nr u l e s 、p o o r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e x c e s s i v eu s eo fc r u e lt o r m r ea n ds oo n i naw o r d ,i nt h et i m e so f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h u b e i p r i s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h a dag r e a ti m p a c to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p r i s o n s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e v a l u a t i 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h u b e i p r i s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nt h et i m e so f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c a nf i n do u ti t i n h e r i t e da n de v o l v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s o n h i s t o r y ,a n di m i t a t e da n dl e a r n e df r o mt h et h o u g h t so fm o d e mp r i s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sw e l la si ti t s e l fs o c i a lf u n c t i o n sa n ds oo n k e yw o r d s :k u o m i nt a n gg o v e r n m e n t ;h u b e ip r i s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s y s t e m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弘弩 时间:“年r 月扣口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j 勺 签名日期:沙;年 月珈目 导师张c 坼帅 签名b 觏:口辟f 玛 娟 一、研究现状综述 导论 学术界在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表现在中国监狱史 学研究、近代监狱制度研究、各省地方监狱史学研究、湖北监狱历史发展研究等 方面。 1 关于中国监狱史学研究,主要是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探讨监狱 制度的变迁,其中也涉及到近代监狱的研究。如张风仙等在( ( 中国监狱史) ) 一 书比较全两、系统、深刻地研究了各时期的监狱及其管理制度的演变,其中对近 代监狱的立法特点、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等层面进行了研究。 周海燕、张晓东在我国古代监狱制度述论文中指出,我国最早的监狱 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 0 0 0 多年前,随着夏朝的建立而产生,经过商、西周、春秋 各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古代监狱的雏形,并逐步向成熟完备的狱制发展。随着唐 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监狱制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宋、明、清的监 狱承袭唐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趋于极端, 明清时期的狱制具有了封建晚期特征。并认为明清统治时期,封建社会已日趋衰 落,力求维系封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给明清狱制投下了 封建晚期的阴影,清朝狱制是封建社会末期尖税、复杂的阶段矛盾、民族矛盾发 展的产物,兼有时代和民族统治的特点,为清朝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工具。 王居野在中国狱政思想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我国现有的狱政思想是 传统文化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的产物。研究我国狱政思想的发展历 史,对我国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 义。并指出中华民国时期,监狱制度进一步完善,关于教育犯人的思想也进一步 成熟,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都对狱政教育给予了充分重视。北洋政府的监狱 规则第四十八条中规定:“在监者一律施教诲。”监狱处务规则中,设置了 教务所这一机构,负责对犯人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设立了教诲师这一职务,负 责对犯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由教诲师担任教务所所长。在其颁布的监 所职员奖惩暂行章程中,更是把“尽心教导感化多名者”作为六个记功、升职 的条件之一。国民党政府开始在监狱规则中设有教诲与教育专章,在教育的 方法上,也细化出集合教诲、类别教诲和个人教诲三种。值得指出的是,国民党 政府的监狱教育中含有大量宗教经典内容。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中国监 狱比封建社会有了进步,在制度、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开始向着西方现代监狱 靠近,而在思想上仍然继承了古人衣钵,更加重视教育在改造犯人方面的作用, 并开始从制度上进一步确定狱政教育的地位。 万安中在关于监狱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监狱史研究,起 步晚,发展较慢,不少理论观点值得商榷或需作深究。如:关于封建狱制完备时 期的确立问题;录因制度的起源及发展的定位问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法典 的认定问题;以及中国监狱史发展的特征问题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 了解监狱的过去,吸取经验教训,管理监狱,改造监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 实意义。认为综观整个中国监狱历史的发展,其特征表现在中国监狱历史的发展, 历经了一个由野蛮至文明,由落后至进步的曲折的演化过程:同政治经济发展密 切关联,清末的监狱及管理制度亦随之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我国历史 上,因有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入侵,并广设监狱, 从而使我国监狱历史的发展渗透着深刻的民族性质。我国监狱历史的发展,在政 治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下,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展示出其发展所特有的规律。 深入研究其特征,对于我们了解监狱的过去,把握现在,为我们今天管理监狱、 改造监狱,提供经验教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平在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启示一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 方法,就中外监狱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以下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概括:监狱的历 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监狱的历史发展与刑罚观念的 演变相适应;监狱的开放程度与社会的开放程度相适应。 2 关于近代监狱管理制度改革等的研究。王春霞等在试论清末监狱近代 化的法制前提一文中指出,清末“新政”给刑罚的执行场所之一监狱以改良 的契机,在沈家本的主持下,监狱近代化的法制前提逐渐完备:即自由刑的产生; 犯罪人的析出;近代西方教育刑论代替封建的惩罚报应观念。而且,沈家本开近 代狱政学研究之先风,会通中西,全面舍取,终成首部监狱法典。认为跨入2 0 世纪的门槛时,清政府已穷途末路,为了内缓危机,外应强敌,宣布实行“新政”。 由此,监狱的近代化也徐徐启动。 刘雪毅在 ,1 9 8 t 年版,第儿负 i 9 期,监狱管理沿用清末旧制,继而又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司法行 政部、湖北高等法院及其所属监狱也都制订和颁布了许多监狱管理制度。 1 、劳役制度 劳役也称监狱作业。劳役制度在商朝就有规定囚犯在关押期间要劳作。西周 圜土制度规定囚犯要服劳役,圜土是指西周不同类型的监狱,是一种对不够判处 五刑的囚犯的拘押监禁形式。据周礼秋官司圜:“任之以事而收教之”。 “任之事”是劳作的代名词,在圜土里通过强制囚犯劳役,目的是达到“收教之” 的效果。”秦律规定凡身高达到五尺二寸的刑徒( 约1 2 5 米) 就要服劳役,刑徒 劳役管理的内容有:劳役时须戴刑具以防逃亡;制作的手工业产品要符合规格: 产品被评为下等有罚;刑徒劳作不服从管理者则进行“饿囚”惩罚等。唐朝时期 将强制判处徒、流刑的罪人劳役是制度称之为居作制度,规定判处图形的时间与 居作时间相等,罪人劳役的地点均不在监狱内,劳役场所大都集中在社会上的大 型土木工程建筑工地,宫营手工业作坊,或者在官署、驻军营地,并一律戴刑具 进行劳作。新唐书刑法志规定:“居作者着钳若校,京师隶将作,女子隶 少府缝作。”明朝时期则实行以力役代刑制度,其适用范围不再限徒、流刑犯人, 杂犯死罪以下皆可以力役代刑。据明会典拘役囚人规定:“国初,令罪人 得以力役赎罪,死罪终身,徒流照年限,笞杖计日月,满日疏放。或修造、或屯 种、或煎盐炒铁,事例不一。”此规定对明朝以力役代刑的年限、劳役种类等问 题作了原则性的阐述。晚清时期,大清监狱律草案在第五章对“作业制度” 作了详细规定。该草案还对监狱作业的教育罪犯、财政创收、解决监狱经费等功 能作了说明,并规定“作业赏与金于作业者释放之际交付之,但典狱长认为必要, 得于释放时交付一部,其余适当方法分期付。”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则把监狱作业 作为执行自由刑之要素,被判徒刑和拘役之犯人在监狱内从事定的劳动,使其 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技能。马克思也曾指出劳动对于罪犯改造所具有的积极 意义,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工人们完全不愿意由于担心竞争而让一 般犯人受到牲畜一样的待遇,特别是不愿意使他们失掉改过自新的唯一手段即生 2 5 张风仙等编著:中国监狱史,群众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8 页。 产劳动。”国民党监狱监狱把劳役作为监狱管理的重要内容,监狱作业的科目和 从事劳役的人数比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有了显著增加,开办的作业单位不限于少数 新式监狱,也普及到一部分旧式的县监狱和看守所。 国民政府时期的监狱规则明确规定了惩罚和劳役结合的作业制度。国民 党政府初期,劳役制度一度沿用北洋政府旧制,不久颁布监狱规则规定:“除 刑期不满一年者外,监狱长官认为必要时,得使监者在监外服劳役”,“少年受 刑者的作业除前项规定外,还应顾及教养事项”等。国民党政府初期,湖北省只 有少数监狱设有监狱作业事项,且参加劳役的犯人受到严格控制。1 9 3 0 年,湖 北第一监狱关押人犯2 0 0 0 余人,阴暗潮湿的监狱生活使得囚犯把参加劳役作为 吸收新鲜空气和身体活动的重要途径,但监狱当局准予参加劳役的不过4 0 0 人, 仅占在监人犯总数的五分之。1 9 3 3 年湖北高等法院则颁布湖北省清理囚犯 实施办法,对湖北监狱劳役制度进行了调整,指出武汉各新监应将原有科目加 以扩充并添设科目;各县旧监应遵照有关规定筹设简易作业,缺少设备工厂者应 筹款修建;要组织囚犯服外役等。此外,湖北高等法院还颁布湖北省新旧监狱 外役简章,进一步对监犯外役的科目、监管、生活待遇、时间、地点等作了明 确规定。湖北省新旧监狱外役简章中规定囚犯外役的科目主要有筑路、挖河、 拖石子等;规定因犯外役时,监狱要坚强戒护,须派能力高强的看守员率领,并 函请当地公安机关或保安部队派军警武装协同戒护,遇有囚犯违反监狱规则时, 看守及军警得使用武力进行镇压;规定囚犯外役得酌给晕菜,但不得吸食烟酒等, 而外役所得收入概归国库,同时可以给外役人犯一定的赏与金;规定囚犯外役时 间一般为八小时,外役地点要选在交通便利,当日能往返等。1 9 3 3 年后,湖北 省监所都先后实施并具体安排监狱劳役制度及相关的监狱作业事项,但对监内作 业科目无统一要求。抗战后,湖北省监房数急骤下降,监狱作业制度因战乱有所 中断。抗日战争以前,湖北省各监由于缺少作业场所,参役人数一般只占监犯总 数的1 9 一3 0 左右,以条件比较好的第一监狱为例,该监每年关押人犯都在2 0 0 0 人左右,1 9 3 4 年作业人数占监犯总数的1 9 ,1 9 3 5 年占2 0 ,1 9 3 6 年占3 0 ,1 9 3 7 年占2 9 。抗战开始后。湖北省监所劳役一度停止。 1 9 4 1 年,司法行政部通令各监狱恢复监犯作业:1 9 4 2 年3 月又重申前令, 并颁布看守所附设监狱作业暂行办法;1 9 4 3 年l1 月,又颁布了监所作业 管理人员奖罚办法等。在环境恶劣、资金短缺、工场狭4 、等情况下,湖北高等 3 l 法院于1 9 4 2 年先在第一监狱、第二监狱及个别有条件的县监恢复作业事宣。1 9 4 3 年,又在其它新监及大部分县监恢复实施监狱劳役制度。1 9 4 3 年,新监参役人 数占监犯总数的4 5 ,旧监占5 0 。抗战胜利后,湖北高等法院对湖北省监所进 行了整顿,监狱作业恢复较快。1 9 4 5 年1 月至1 9 4 7 年5 月,监所增加到7 6 处, 已办作业的6 6 处,占8 6 。7 。监狱作业种类和科目都进行了整顿与规划,由以 前的各行其是、自产自销过渡到有计划性组织性的监狱生产,并作业科目有了很 大的丰富和发展,还采取了机器操作。湖北省政府规定,湖北省监所作业经费由 财政统一拨款,具体办法是由县长管狱员拟具计划及预算,呈由高等法院核准转 省财政厅,最后由省政府核准后,在年度预备费项下开支。1 9 4 6 年1 月至1 9 4 7 年5 月,监犯劳役发展较快,各监参役人数均占监犯总数的8 5 。9 ,居全国第 四位。 2 、收监与戒护制度 收监即人犯被送入监狱监禁与刑罚执行的开始。监狱规则第十五条规定: “入监者监狱非认定具备适法之公文,不得收之。”这里所指适法公文系指法院 的裁判书与指挥执行书。指挥执行书的内容包括:犯罪者姓名、身份、年龄、人 相:应执行的刑名刑期;确定年、月、日;刑期起算日与通算时间;犯罪人的前 科等。上述规定是犯罪者收监的必要条件,但监狱官认为不具备适法的公文,也 就是缺少裁决书或指挥执行书,则不能收监。监狱规则第十八条规定,具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拒绝收监:心神丧失者;现罹疾病,恐因执行而不能保其 生命者;怀孕七个月以上者;生产未满一月者;罹急性传染病者等。同时于第十 九条对例外情况进行了规定,即“依前条规定拒绝收监者,若认为必要时,仍得 暂行收监。”监狱官吏对于精神病人、重疾病者、孕妇或产妇在“必要”时才可 猷暂行收监,此对“必要”性的具体标准及解决办法并没有给出规定。1 9 4 6 年 监狱行刑法第十二条对此作了一定的补充,“前项被拒绝收监者,应由法院 斟酌情形送交医院或交戒护人或交其他适当处所。” 戒护是指加强对人犯的警戒和保护,以防止犯人逃脱、暴动和自杀。古代监 狱戒护制度内容主要有:第一,坚固狱舍。西晋狱官令:“狱屋皆当完固。” 宋史- 刑法志:“狱敝则修之使固。”第二,严密警备。清提牢备考:“各 监收封后,禁役分更看守。责成司狱不时前往稽查,如禁役稍有懈驰之处,即回 明提牢厅,分别责革。”第三,强化监视。明律:“其提牢官,曾经躬亲逐一点 视,罪囚锁木丑,俱已如法,取责狱官、狱卒,牢固收禁文状者,不坐。若不曾 点视,以致失囚者,与狱官同罪。”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省监狱管理普遍实行 了残酷的戒护制度。监狱规则规定:“在监者有逃走、暴行、自杀之虞及在监 外者,得加以戒具。戒具设窄衣、脚镣、手铐、捕绳、联锁五种。”湖北高等法 院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所官员每日要视察监房工场,夜间每小时视察二次以上。” 当时该监戒护分内部戒护和外部戒护,内部戒护由内看守担任,外部戒护由外看 守担任各门警备及嘹望巡逻。另外还设警备主任看守一人,专司警备事项的指挥 与督促。湖北省人犯外役时戒护也很森严。湖北省新旧监狱监犯外役简章第 五条规定:“监犯外役由监狱选派得力看守员士率领,并应函由当地公安机关或 保安部队派军警武装协同戒护。”第七条规定:“外役人犯一律佩带符号,施用联 绊。”第八条规定:“外役人犯违反监规时,看守及军警得使用刀枪以资弹压。” 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戒护制度还表现在对犯人运动的明确规定。湖北省 高等法院对湖北省新旧监狱未就役人犯出狱运动也有严格规定。1 9 3 3 年,湖北 第一监狱制定未就役人犯轮流提出监外运动规则。该规则规定:出监运动人 每次限定三十名,出狱时整队或成单行按规定路线行走,不准左右乱行,不准与 各工场就役人及留房人由窗间攀谈,不准大声疾呼,性情不良者不准提出运动。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各监提出运动人犯归各监主官负责监督,各监第二科派出看 守带领运动。此外,每次运动时通知各戒备场所加强警戒,如有违反规定者停止 运动,并受惩处。 3 、分管分押制度 分管分押是监禁制度的重要内容。分押即分类关押,是指监狱对法院交付执 行的罪犯,在按其性别、年龄的不同由不同的监狱分开收监关押的基础上,进 步按犯罪类型、刑罚种类、刑期和改造表现等情予以分别关押的制度。分管是指 监狱根据不同类型罪犯的特点予以相应的管束,并根据罪犯的入监服刑时间和改 造表现,确定不同的管理等级,给以相应的待遇的制度。分管包括分类管束和分 级处遇。分类管束是指监狱在对罪犯分类关押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罪犯群体 的特点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分级处遇是指监狱将罪犯划分为不同的级 别,并施以不同的待遇的管理方式。* 古代监狱管理基本制度中有汇类分监制度。 从历史考察,监禁的分类基本上有两大类型。一是杂居制,早期监狱管理采用过 这一形式。二是独居制或分房制,为近代西方学者所率先倡导和实行。中国古代 监狱,“男女异室,轻重分监”,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汇类分监制。唐六 典大理寺:“贵贱、男女异狱。”宋会要刑法六:“禁系皆轻重异处。”唐 宋以后各朝均有这方面的规定。监狱规则规定:“各种监狱应严格区别男监女 监。受刑者依其种类分别监禁。”当时湖北省监狱种类分为普通监狱、少年监狱、 军人监狱和法院看守所。各监狱又普设内监、外监、女监和病监,监房设杂居、 独居两种,新监还设有独居暗室,对人犯实施分管分押。国民党政府初期,湖北 省新旧监狱关押人犯无长短刑期之分。1 9 2 9 年以后,各旧监狱将长期人犯解送 新监狱执行,并将各新监的短期入犯移送各旧监执行。1 9 3 0 年后,各监狱( 所) 又将“反革命犯”与普通犯隔离禁押。1 9 3 1 年后,成年犯与少年犯、初犯与累 犯隔离禁押。1 9 3 2 年后,重刑犯与轻刑犯隔离禁押,同时将各监狱禁押年久的 牢头、拢头一律送解新监执行。湖北第一监狱内监监房置礼监、义监、廉监、耻 监四号;第三监狱内监监房置静字号监房、座字号监房和常字号监房,主要对特 种刑事犯和政治犯进行分别关押。 4 、教诲教育制度 国民政府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监管制度,把教诲教育看成“执行自由刑之要 素”。从感化主义刑罚思想出发,把教诲和教育作为监狱管理内容是资本主义监 狱区别于封建监狱的重要标志。西方监狱学者认为,教诲“即专注重于德育之谓 也”,教育“即专注重于智育之谓也”。教诲的重点在于道德和人格的陶冶,教 育在于知识的灌输与训练。国民党政府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的监狱管理制度,认为 教诲教育指对在监人犯实施德育教训与智育启迪,也就是思想感化和文化补习教 育。监狱法( 草案) 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受刑者除休业e l 应施之教诲外, 于就役前后随时教诲之。”七十四条规定:“受刑者一律施以教育。”1 9 3 4 年 拍司法部政治部编:监狱专业基础知识,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1 3 页。 3 4 湖北高等法院提出对人犯要“因人施教”。有的新监提出对人犯教育实行学校 化。这说明了国民党政府对监犯思想感化极为重视。抗日战争时期,监犯教诲教 育曾一度停止,1 9 4 1 年后又逐渐恢复。 教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类别教诲。它是根据关押对象的罪质、犯数、 职业、性情及判刑时间等,把同类型的人犯集中起来,分别于工场或监房施以教 诲;第二,个人教诲。它是进行教诲的主要形式,是在人犯入监、出监、疾病、 惩奖、亲丧以及入监后的表现、家庭来信、接见等情况引起的思想变化时进行的 教诲;第三,集合教诲。每逢星期日,国庆日或纪念日,教诲师根据一些问题一 次从监内提入犯若干进行教诲。在假释或赦免人犯时,典狱长( 或管狱员) 也要 集合人犯举行假释或赦免仪式,实旌教诲。教诲内容一般都由典狱长( 或管狱员、 所长) 而谕,教诲师作出具体计划,提交狱务会议( 这里主要指新监) 通过后, 由典狱长、管狱员、所长、教诲师等分别实施。教诲内容为蒋介石的反革命谬论 和封建伦理道德统编讲义以及法律常识、政治、时事等。据现存湖北高等法院档 案材料记载,解放战争时期,湖北省各监对人犯实施教诲时比较注重政治形势和 分类教诲。1 9 4 2 年第一监狱对在监人实旌教诲工作日记报告载:一至三月份, 教诲内容为抗战救国、“三民主义”、总载言论、国民公约等。湖北第监狱的 教诲师于1 9 4 3 年的一次集合教诲时对人犯讲:“目不视非礼之色,耳不昕非礼 之音,口不道非札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义不交,物非礼不取,就为善人; 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是非,贪淫乐祸,就为恶人。”湖北高等法院还要求 各监所向人犯灌输各种宗教经典。国民党监狱把佛教的经典和基督教的圣经作为 监狱教诲的基本教材。一些模范监狱除了让犯人成天诵经理佛之外,还聘请高僧 和牧师到监狱为犯人谈佛法和圣经。湖北省多处新监到处贴有“放下屠刀,立地 成佛”、“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等标语。教诲师专门教佛学经文,主 要内容有佛教人乘正法论,佛法僧义,佛学救劫等。 对犯人的教育事务则由专职的教师负责。1 9 2 8 年监狱规则规定:“未 满十八岁者一律施以教育,但满十八岁者,自请教育或监狱长官认为必要时亦得 教育之。”1 9 4 6 年监狱行刑法颁布后,教育对象又扩至所有受刑人,整个 民国时期,少年犯为主要的教育对象。教育课程分两种情况,小学程度的人犯修 公民、国语、算术及习字和写作;其它有同等学历者,依其程度设相当补习科。 教育时间为每星期二十四小时内。这一规定与大清监狱律草案的规定相似, 其中也有规定为每星期至少保证二十四小时对罪犯施予教育,以促使罪犯的思 想、心理、行为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化。此外,还规定对少年犯进行“四新生活” 教育,对出狱人进行宣誓教育。“四新生活”即指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应遵 循的所谓准则。对出狱人进行宣誓教育,又称进行国民精神总动员,各监都得实 施。其程序是先领颂“国民公约”,后进行宣誓。现将湖北高等法院统一制发的 国民公约”主要有:不违背三民主义;不违背政府法令;不违背国家民族利益; 不做汉奸和敌国的顺民;不参加汉奸组织;不做敌军和汉奸的官兵;不替敌人和 汉奸带路:不替敌人和汉奸探听消息:不替敌人和汉奸做工;不用敌人和汉奸银 行钞票;不买敌人的货物;不卖粮食和一切物品给敌人汉奸。” 5 、生活待遇制度 生活待遇制度主要包括监狱卫生、人犯给养、书信、接见、赏罚等制度。 第一,监狱卫生制度。古代监狱生活卫生制度在我国出现较早,且较为完善。 礼记月令有“促夏之月,挺重囚,益其食”的记载。从秦简看到,秦 朝服役囚徒的衣食,由官府按标准供给,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范。西晋狱官令 规定:“狱屋皆当完固,厚其草蓐。家人饷馈,狱卒为温暖传致。去家远无饷馈 者,悉给廪。狱卒作食。寒者与衣,疾者给医药。”这说明至迟在西晋时我国就 已经形成了以家庭供给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犯人衣食管理制度。唐以后各朝无 不承袭这一制度并有不同程度的变通、发展和创新。元朝时则规定,狱囚有病, 主司申明,提牢官验实,由狱内医人看病,发给医药,司狱狱卒并病因亲属,常 切看视。清朝时期,清律规定无论内监、外监、女监。各选用医生二名,给罪囚 治病。监狱囚犯患病者,徒罪以下,由狱官报明后,承审官即赴监狱检视,如属 实情,病犯可保外就医,病愈回监审结。狱官不报病囚者,承审官不验看病囚者, 均以淹禁论罪。国民党政府时期,监狱规则第八章对狱内卫生作了较为系统 的规定,“监狱需洒扫洁净房闻及衣类杂具厕所便器等类须规定次数清洁”,同时, 在监者必须沐浴,沐浴时间为夏季每三日一次,冬春秋季每七日一次,“在监者 除有不得已事由外须每日运动半小时,但因劳役种类认为无运动之必要者不在此 2 7 湖北省劳改工作管理局史志编辑室编辑:( ( 湖北近代监狱) ) ,1 9 8 7 年版,第i 1 6 一1 1 8 页。 限。”其中每一条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性。湖北高等法院对湖北省 监所卫生也作过许多具体规定,要求做到“监房整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饮 水纯洁:监房r 9 每日洒扫二次,务求清洁,监房外由清洁班人犯洒扫干净;人犯 染患疫病由监狱医生随时诊治,药品由公家供给,不加限制,患重病者转入病监 治疗;衣被令其常晒,每月理发一次”。湖北第一监狱记载,监狱卫生要做到“医 院化”。报告指出:减少人犯患病要以预防为主,要仿造医院卫生,平时注意保 健工作,要按照时令敦清当地卫生机关施打预防针等。湖北省各县监所为了应付 检察部门对监所卫生的检查及其监所管理上的需要,都制定了清洁卫生规约。实 际上各监所并没有认真执行规约,监所卫生极差。据有关资料记载,湖北省近百 处新旧监狱、法院看守所每年实际容犯数往往超过额定容犯数一倍以上,使本来 狭小的监房管理混乱。由于卫生条件恶劣,瘟疫流行,人犯死亡严重。1 9 3 3 年 湖北第一监狱在一份报告里写监:“本监人犯患病者常居全监十分之一二。而每 名病犯每天仅有药费三分钱,时药价高昂,实不堪敷用。”该监在另一份报告里 指出:“由于阴雨连绵,气候突寒,病犯增多,本监仅患软脚病者有百十余人, 占在监人犯总数的三份之一。”湖北第二监狱迁恩施后,监房仅十一间。关押人 犯达3 0 0 余入,有的监房收容3 5 人之多,夜间轮流睡觉。病监只能容犯人2 0 余 人,时抱病者7 0 余人挤住在一起。1 9 3 6 年一次霍乱病流行,第一监狱就死亡了 5 0 多人。1 9 3 9 年湖北第三监狱发生鼠灾,一次死亡7 0 余人。” 第二,人犯给养制度。人犯给养,系指人犯的衣、食、住三者的供给待遇。 监狱规则第七章规定:“对于在监者,须斟酌其体质、年龄、劳役及地方气 候等项,给予必要之饮食、衣类及其它用具。”国民党政府初期,财政部按预算 拨款自高等法院,高等法院直拨各监所。自1 9 4 2 年起,改财政拨款为领拨实物。 1 9 4 6 年后,因政府豁免亩赋,又改领拨实物为财政拨款,由监所自行采购。拨 款数目按定量及市场米价计算,如遇米价上涨,拨款数目也随之增加。囚粮标准 由司法行政部统一规定,高等法院可酌情作适当调整。湖北高等法院针对本省特 点,作过一些具体化的调整措施。湖北省新监囚粮高于旧监,就是新监之间也有 差异。并于1 9 4 6 月9 月成立了湖北省监所囚粮购置委员会( 各县也相继成立了 监所囚粮购置委员会) ,并公布了监所囚粮采购办法,规定监所囚粮统由囚粮 2 8 湖北雀劳改工作管理局史志编辑室编辑:( 湖北近代监狱) ) ,1 9 8 7 年版,第l l g 页。 购置委员会办理,对同一地点有两个以上监狱看守所者要求联合组织囚粮购置委 员会,规定囚粮购置委员会办公机关附设在各监所所在地法院、县司法处或兼理 司法县政府。 第三,接见与书信制度。国民党政府时期,接见制度比清朝时期的监狱接见 制度更为完善和严格。据清史稿- 刑法志规定:监犯之亲属每月准许两次探 监,探视之后随即出监,不得久留,对于皂隶及官员家仆人等,不许其擅自出入 监狱。到国民党政府时期,监狱规则第七十四条规定,“犯人接见与发受书信 以其家属为限,有特别理由时方准与家属以外的人接见或发受书信。”接见与通 信次数,“拘役犯人每十日一次,有特别理由时,可增加一至二次。”湖北省各监 在执行上述规定时,针对本地特点,又作有具体规定。1 9 3 3 年湖北高等法院向 湖北省监所转发了第一监狱制定的在监人接见规则。该规则规定:( 1 ) 接见原则。在监人许于外人接见,受刑人不得与其亲属以外的人接见,但特认为 有必要者不在此限;不满十四岁者不得与在监人接见。( 2 ) 接见时间与次数。接 见时间以半小时为限,接见次数拘役囚犯每十日一次,徒刑每月一次,但规则 接着指出:典狱长认为有不得已情形者,可以更改前条规定,若典狱长认为有害 监狱纪律时不许接见。( 3 ) 地点及监视。接见一般应令其在接见室接见,只有当 接见人患病不能赴接见室时可令其于居所接见。接见时派监狱官监视,但典狱长 认为必要情形者,可以不用监狱官监视,并可以在接见室以外接见。没有典狱长 的许可,接见时不得用外国语、土语、隐语和形容语。认为有通谋作弊或妨碍监 狱纪律时,得停止接见或不许其发受书信。上述规定较完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 在很大的差距。 第四,赏罚制度。为了加强对人犯的管束和强化监狱管理纪律,监狱规则 专门规定了对犯人的赏罚制度。关于奖赏的规定同北洋政府( ( 监狱规则) ) 基本 一致,只是增加了“许其阅读私有书籍”一项。另外,每月增加之劳役赏与金的 数额由过去的元以内,改为二元以内。增加接见和发受书信的次数由一次改为 一至三次。此外,还规定了九种惩罚方法,分别为:面责;三月以内停止赏与; 三次以内停止发受书信及接见;三月以内停止阅读书籍;七日以内停止运动;减 削赏与金之一部或全部;二月以内之慎独:五日以内之暗室监禁。湖北高等法院 除要求监所执行监狱规则中对人犯的赏罚规定外,还于1 9 3 3 年向湖北省监 所批转了第一监狱制定的在监人赏罚规则,明确规定:( 1 ) 在监人赏罚由典 狱官执行。( 2 ) 在监人赏遇分为七种:接见及发受书信增加一至二次;准许阅读 私有书籍;每月增加二元以内的劳役赏与金:每日增给菜三次以下,每次价额不 超过一角;对有下列各款行为可赏给二十元以下金钱:密告在监者为逃走暴行作 准备或将为逃走;救护人命或捕获逃走中的在监者;因天突事变或传染病流行服 监事务有劳绩者。( 3 ) 对在监人的惩罚分为九种:面责:三月以内停止赏迂;撤 销赏遇;三月以内停止发受书信及接见:三月以内停止阅读书籍:七日以内停止 运动;减削赏与金的一部或全部;二月以内慎独;五日以内暗室监禁。此外还规 定,前列各种惩罚可以同时实施。 6 、人犯疏通与释放制度 古代监狱管理基本秩序和正常狱禁状态的形成、调整与维持,依赖于一定的 疏狱机制,丽产生疏狱机制的则是疏狱制度。所谓疏狱制度,即能够产生对监狱 疏导畅通机制的制度,抛开疏狱机制这一点,它们虽然和狱政有关但却是各不相 同的法律制度。各省新旧监狱关押人犯普遍超过定容犯数,“人满为患”,抗日战 争时期尤为突出。当局为了减轻监狱压力,采取了很多疏通人犯的办法,主要有 六种,即假释、保外服役、调服劳役、调服军役、临时保释和开释。假释,又称 假出狱,就是对判处徒刑的人犯执行一定时间后,附条件地释放。这在当时只有 极少数人犯一靠家族势力影响,二靠用金钱买通监狱官和司法官后,才能有此待 遇。享受保外服役的人同样要用金钱买通监狱官才能获准。调服劳役与调服军役 者,司法行政部都有具体要求,能被调服者也是少数人犯,其中政治犯不准调服 军。调服军役、临时保释和开释为抗战时期特有的措施,战后三种办法均告终止。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了保证人犯调服军役的实施,军事委员会于 1 9 3 7 年9 月颁布“非常时期监犯调服军役办法”。湖北省根据本地情况成立机 构,制定具体措施,并决定在省会、鄂西、鄂北三地区对部分青年罪犯集中训练, 其训练队定名为“湖北省调服军役监犯感化大队”。训练宗旨即所谓感化监犯改 正其恶习,激发其天良;授以政治常识,军事技能,使其参加抗战部队,为国效 力。训练时间为三个月,训练科目分军事、政治、技术及精神讲话四种。湖北 省调服军役监犯威化大队教育大纲中还明确规定:军事训练分学术两科,使受 训队兵熟悉制式动作,战斗教练及工兵知识技能,其科目主要有战术概要;步兵 操黄;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 野外或勤务:侦察学:工兵学等。该办法还规定 尤须注重于各级官员之人格感化,教学上采取诱导方式,但在训练管理方面绝对 严格。“如有恶根性太深不堪造就之队兵,本大队即依照湖北保安处激请各机关 会议决议案之规定,仍送回原监执行”。自1 9 3 8 年至1 9 4 2 年9 月的五年时间, 全国调服军役囚犯总人数为3 8 1 7 5 人,基中湖北为1 8 8 0 人,居全国第七位。 省别 军事犯刑事犯共计省别军事犯刑事犯共记 江苏 3 1 32 9 6 03 2 7 3福建3 91 5 61 9 5 浙江 2 1 35 5 07 6 3广西4 5 l3 4 2 93 8 8 0 安徽 9 26 3 l7 2 3广东4 7 94 5 7 65 0 5 5 江西 3 9 02 3 0 62 7 8 0云南1 93 65 5 湖北 2 5 01 6 2 61 8 8 0贵阳1 0 85 1 06 l8 湖南 2 0 09 5 01 1 5 0青海224 四川7 3 05 0 1 55 7 4 5宁夏2 02 0 西康 1 4 3 24 6甘肃6 37 4 78 1 0 河南 1 4 4 83 7 3 55 1 8 , 总计5 2 3 52 9 5 0 53 4 7 4 0 陕西 4 2 02 1 3 42 5 5 4 7 、监狱统计制度 1 9 3 8 年至j 9 4 2 年9 月各省监犯调服军役人数袭 监狱司法统计制度肇始于清朝末期。中国近代法学的创始人,主持清末监狱 改良的重要人物沈家本认为:“国力中心盈虚消长,非恃统计不能明,故近来各 国以统计列为专门科学之一。”统计的功能主要在于“藉以知其人入监前之经历 也”和“藉以知监狱内事务之详筒也”。他认为监狱统计的制度安排应仿行西方 各国的成功经验,“应由法部编写格式,颁发各省督抚,饬所属按式分年报告”, 然后,“由法部汇订成册,恭呈御览,以为累年比较之准则”。国民党政府时期, 延续这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有关司法统计的法规,详细规定了统计人员的配 备、统计的种类与内容等。监狱司法统计在于通过资料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比 较及时和全面地掌握监狱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为监狱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信息。民 国初年,京师第一监狱典狱长王元增对此进行了诠释,认为监狱司法统计犹如“战 争之侦察。欲征服犯罪军,非用统计之侦察不可”,“犹如航海之有海图及指南针, 不可须臾离也”。根据法院监狱看守所办理司法统计考核规则规定,统计人 员的选任由各监狱典狱长就所属人员中,指定算术精明或具有统计学识的人充 任。统计人员须附具姓名、履历等,并呈报司法行政部备案。监狱司法统计的种 类分为行政执行册报、经费册报和其它司法统计册报等。行政执行册报包括监狱 总体情况、犯人入监人数、犯人犯罪次数、监狱作业综合情况、监狱教诲教育调 查等统计表格。其中监狱报告分为临时报、年报、月报等。经费册报在于加强对 监狱各项开支的经费管理,民国时期造办经费册报总说明中规定,监所系国 家直辖机关,经费册报造报办法要严格按照国家机关的会计制度办理,整个经费 管理必须分门别类制定财产目录、物品登记、现金支票出纳等明细帐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