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 面n g th e era ofkno w l e d g e 以 为 。 o m y,如o wl曰g e , t aki n g th e p i 暇 oftn 的 币alcap l tal, b 助比 伪m e 此 mo sti m po比 劝 t fa 旧 to r ofp ro d uct l otl asth e tn aj n c 伽 以 为 u 比 sefor c u lt l v at in g 由 e taie n ts 八 姗肠 吐 g kno wledg e and con d u c t in g scient i 6 c 毗玩比 e i 山 币 。 lt l onofhi gl 姆 r 目u 。 劝 i on p l ays a刃 。 o r e汕dr o o r ei m因比 an t ro 】 eins o c 词 e 。 如。 m 熟e speci al l yinth e 比 91 0 耐 e 叨 助m y . a n d it h asw al k edupfr o mthe b 山 止toth e “ “ tr e ofthe 茂 乡 皿目翔i et y, k n o m 月 n g astbe e n g l n e for the re g 1 o 回 歇 沁 i e t y,以 沁 n o m y and l ec hno l o gi c aid e 军 e l o p m ent. h 。 叭 七 v e r,itisan ur g e ntpr o b l eln th atw b a t 肠 血 dofm ode l s th ein 成 itu 石 on of hi gher e d u c at l onw o u l d c h o o setoj oin the d e v el o p m e niofre gi o . 吐e c o n o m y 阳d soci 砌 w hi c h al soa 叮 0 切 犯 s the e x t e n s l v e at 加 n 6 o n 丘 o mthe re le v a n t c ircle 肠 州n g the era ofkno wledg e eco n o m y , 山 e in s t i to ti on ofhi ghe r e d u c ation woul d b ri n g 幻 n a s s iv e eco no而c ben e fi tsand sociaiben e fi t s o n c e it价 n d , 比e s u i tab lemo d e l s. thi s the五 5 , b as edont h e i n stitu t 1 o n o f hi ghe r edu c atio n 丘 in c ti o n th eory,h 山 叮 anc a p i ta l 比 即琳 如。 wle d g e以 幻 n o m yth e o ry, 传 gi o n a ! d e v e l 0 p m e ntt h e o ry andg ametheo 钱 by objecti v e ly 即al y zing t h e re l 如ono f c o rr e l ate s u bj 即 招o f m o d e l s , c l assi 6 e s and a n a l y z e s modeis a c c o rdin g tot hr e e fu n c t i ons o f the i ns t itutiono f 址 沙e r edu c ati呱 公 坦 t i s , the 回ent c u lt iv atingmod el , sc ie ntifi c 邝 s e a r c h and dev el o p m e n t m o d e l and 双汉别 沈 , 盆 ceo fferidg mo del . a 五 e r a n a l yzi ng th ec h 别 比 比 te ri s t i c s 阳dr e 】 a t i ve m 州tsofeac hm o d e l , 比 e the si s 切 火 e s the i 业 st itu t l 姗 ofhi ghe r e d u c at i oninn 咧吨 asthe 七 x amp 】 e s to山 sc uss 阮 翻滋 加 9 碑 。 bl e lns 胡 d p u t fo n 桃 叮 d the cou o t e n 刀 已 ” u 邝 5 . t b e a u th o r h o pe s 面s th e s i s could e x e rt macro一 山 即reti c al酗de fot the in 就 i tuti 叨 of hi gheredu c a l i on 助dp r o vi d eq u o ts 山 】 e m e a s 切 re s inth e p ra c t i ce. k e y w o rd二th el心j to t l onof珑ghere duc ation, regi o n , mo del 图表 目录 表 1 . 2 . 1各地区高等交易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 “ ” 3 表 1 . 2 . 2各地区高校科研与区域科技发展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 ” 。 3 图3 . 1 . 1 高 等 学校 系 统 示意图 一 ” “ ” ” ” . . . . . 12 图3 . 1 , 2 政 府 系统 示 意图 ” “ “ “ “ ” ” “ 二 二 二13 图 3 . 1 , 3企业系统示意图,. “ ” ” . “ , 一 13 图 3 . 2 . 1高等学校系统与政府系统的关系示意图“ , , “ , 一” , 二 14 图 3 . 3 . 1高等学校系统与企业系统的关系示意图“ “ ” ” 一 “巧 v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在 本学位论文中, 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 不包含其他人已 经发 表或公 布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 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 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 可以借阅 或上网 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 容, 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 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年月日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1绪论 l l研究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大学已从社会的边 缘走向 社会的中心, 成为经济、 社会、 科技发展的发动机。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 出, 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世界教育发展专家纳伊曼曾 说:“ 世界过去的列强是拥有巨大自 然财富的国家,后来是掌管最大工业潜力的国家 占了优势。 但对于未来, 具有先进的科学、 教育和文化体制的社会将是世界之最强者。 一个国 家整体教育体制的 新 轮廓 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高等教育。 浦教育能 促 进国 家经 济发展的观点已成为共识, 而区域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从美国 19世纪的赠地学院、州立大学、 20世纪的社区学院、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到 英国的城市大学, 从原联邦德国推行的高等教育地方分权管理到日本的短期大学和加 拿大的t a f e学院等, 西方发达国家和战后新兴工业国家的实践证明, 高等学校在区 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 后, 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各级政府 出台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使区域经济成为国民 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区域 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 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 表现为区域 内的经济、 教育、 科技、 文化的有机结 合与协调发展. 不同的区 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 自 身经济特色时,需要高等教育与之配合,为之服务, 通过体制内创新、 整合,形成 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的运用者和创造者的 孵化机构, 实际上成为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核心。 正如加利福尼亚大 学教授卡斯特斯 1 9 92年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中新的电流,那么,大学 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动机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等学校这个能够将知识生产全 过程有机整合的社会知识机构日 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社会对高校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 要求:1 9 97年10月4日出版的英国 经济学家杂志把高校比 作“ 知识工厂” ,认为 未来的高校不仅是知识的创造源、 人才的培养库、 文化的传播者, 也将是经济的增长 源和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江泽民 在 庆祝北京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指出“ 当今世界,科学 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 趋激烈。 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 国的强大生力军。 教育应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 随着 大批部属高校和教育部直属高 校划由省级政府管理或与地方实行共建, 地方政府在高 等教育发展中占 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这些高等学校也必然从原来主要面向全国、 面 向行业服务转变为主要为所属区域的经济发展服务。 许多地方政府将高等教育作为地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西北大学,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6一 0 8 司1 :47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将高等教育的发展列入地方发展规划, 提出了科教兴省、 科教 兴市的发展战略。 正如珠海市委书记黄龙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珠海和高校的结合就 是珠海和新经济的握手, 珠海将搭上新经济的头班车,加快经济发展。 从近期看, 大 学将改变珠海的人口素质结构, 增加人气和商气; 从长远看, 则将为珠海的高科技发 展造就智力和技术发展的平台。 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说知 识信息是知识经济中的电流, 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巨型发电机, 珠江三角洲 各市则是运用知识信息的庞大机器。 广东的未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们能否成功整 合,能否共同发展。 0 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是指区域内 所有高等教育机构充分发挥自 身 人才、 信息、 资源等优势, 为区域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现代社会, 区域经济资 源的开发、 经济结构的优化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越来越取决于区域社会智力的开发与 区域社会人才的培养。 归根到底, 取决于区域高等教育。 大量事实表明, 区域高等教 育的确是区域社会经济腾飞的柱石。 l z研究意义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与对外开放,经济与社会发展己呈现出区域发展的趋势。 一些发展快的区域被认为具有区域优势。 例如, 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 理区域联系在一起, 被简称为“ 珠三角” ; 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与长江三角洲联系起 来, 简称“ 长三角” 。 此外, 位于京津两市和冀、 鲁、辽三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与 渤海湾结合起来, 被称为“ 环渤海地区 ” 。 这三个经济板块的g d p 相当于全国的5 0 %, 资 金 和 人 才 的 集 中 程 度 也 接 近 全 国 的 一 半 。 这 种 区 域 优 势 不 但 被 我 国 经 济 学 家 , 噢 碑 、 海外经济学家所关注。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另一种现象也出现了, 即沿海地区正 在大力吸引内 地的大学到当地办分校或二级学院。 这个现象预示着区域会将高校作为 区域发展的一部分, 而且, 在沿海地区高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己 经取得初步 成功, 并且证明了高校的发展可以 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并且与区域人才战略相结合, 还有可能与区域文化建设的发展相结合。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 高等学校如何在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 作用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 题。 众所周知, 高等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人才、 科研成果等, 而所在区域一般通过为高校提供经费来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 质支撑,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从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相关性来看,表 1 2. 1 中 所列几项指标均在0. 01显著水平上相关。 从高校科学研究与区 域发展的相关性来看, 表1 .2. 2 中所列几项指标也均在0. 01显著水平上相关。 黄威.到 改 工 三角洲 “ 抢大学” 眯望 20的 ( 41) :11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 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棋式研究 表1 . 2. 1 各地区高等交易 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指标相关情况 1 99 62 00 2 每 10 万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 生人数与人均c d p 皮尔森相关 0 一 7 4 50 . 7 8 7 显著 ( 双侧) 0.以x 加0.i x 泊 项数 3 03l 每 10 万人口 中高等教育在校 生人数与每 10 万人口中大专 以上文化程度人口 皮尔森相关 。 . 9 460 一 9 7 7 兴 显著 ( 双侧) 0.0(旧0.0(只 】 项数 3 03l 人均 g dp 与普通高校生均教 育事业费 皮尔森相关 0 . 6 7 5 0 . 7 7 8 显著 ( 双侧) 0 . 0 0 000 0 0 项数 3 03l 在。 .01 显著性水平上相关 ( 双侧检验) 注:商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包括在校研究生、 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本专科在校生. 张 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系2 0 00年第五次人口 普查数据。 表 1 2. 2 各地区高 校科研与区域科技发展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指标相关情况 1 9 9 62 0 0 2 各地区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和高 校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 皮尔森相关 0 一 9 6 90 . 9 5 3 兴 显著 ( 双侧) 0.0 0()0.00 0 项数 2 93 l 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与高校科技 活动经费 皮尔森相关 0 . 9 4 30.905 兴 显著 ( 双侧) 0.0 0 0 0.0 00 项数 2 93l 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与 高校科技成果转让当年实际收入 皮尔森相关 0.52 30 . 7 1 7 显著 ( 双侧) 0 . 0 0 00.0 00 项数 2 02 8 各地区三项专利授权数与高校三 项专利授权数 皮尔森相关 06 0 405 3 7 显著 ( 双侧) 0 . 0 0 10.00 3 项数 2 82 9 注:兴为2001年数据 资料来源: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 第1 版一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 0()4 :1 82 高校与区域的高度相关性使得高校的一个不容置疑的目 标就是依托本地的经济 资源和实力, 服务于本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此外, 高校对所在区域的社会条件、 政 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有深刻的了解, 因此区域高校在为区域社会服务方面比非区 域高校更具有得天独厚的 优势。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 身的特点优势, 全面地结合区域实 际演绎三大职能, 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充分参与到区域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去, 在知识经济时代寻求到适合自 身的模式, “ 两张白纸画一幅新图” , 、 只要 寻求到两者结合的最大效益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十分巨大的。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高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 并对各模式进行简单评价, 为相应的政策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推动区域经济 与社会发展起到宏观的理论指导作用并为实际操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对策。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杜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i j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50年代, 美国 经济学家舒尔茨(s c h u l ts ) 估算了1 929 一1 9 57年间美国教育 投资的成本和收益率。 他把资本分解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部分, 通过计算一定时 期内因教育水平提高而增加的教育资本存量和教育资本收益率来侧量教育的经济效 益. 。 丹 尼 森 ( d 即 画 匆 n ) 则 采 用了 不同 于 舒尔 茨等 人的 思路, 他 试图 从 历史 统 计分 析中 度量增长的各种因素. 在计算教育程度提高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时, 丹尼森将教育 程度提高归入人力资本投入量增加的范畴, 把教育水平提高看作是促进人力资本质量 提高, 从而是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由 此他计算出美国1 929 一1957年间教育 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额的 全部贡献为35%。 。 以c a 任 内和l s a a c s 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在 对高等教育与区 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中, 通常采用的 研究思路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高等教育消费可以 在区域发展中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 高等教育可以 拓展区域的 经济基础建设。 。 国外学者对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己经走在前面, 随着近几 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己 经逐渐开始, 通过分析查阅到 的文献, 这些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研究借鉴别国的经验。 柯常青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职能, 以高校为核心带动的消费、 就业、 人力资源培训、 技术创新与转让等, 为我国高校实 现区域经济职能提出建议。 。 甄丽娜对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 分析,为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施与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 张承奎则对德国 双 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 研究和思考二 第二, 认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具有必要性, 强调两者的协调发展。 我国 科学院、 工程院院长张光斗提出, 必须坚决贯彻“ 科教兴国” 的方针, 发展高等教育和 经济建设, 必须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与合作, 关键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高 等教育,当 然高等教育也必须面向 经济建设。 。 罗海丰提出高等教育不仅要针对经济 发展的现有水平, 更重要的是针对未来的趋势, 适度超前发展, 同时要针对我国国情, 将高等教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 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促进高 等教育与 经济的 协调发展。 . 第三, 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吴玉鸣、李建霞 工砚5 比 u l ts . 仆e e con o m i c 划u e o f e d u ca l i o n . n ew、 乞 rk : col u m b i a u n l v 饥i typ r cs s ef n 即 1 咖 e 血 cati onan d e 七 o n o m i c g r o 铸 u l , s oc i a l f i n fl u enci n g a m 州啊 edu 砚ion chi “ 唱 0 ,n5 . 其次,高等教育以科学技术为纽带,与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高等教育将成为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对经济 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 量并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最后, 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 教育不仅 可以 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优化, 即从 传统的第一产业向 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从第三产业向 第四产业( 知识 产业、 信息 产业 ) 的发展及产 业内 部结构的 优化。 。 第四, 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 性互动发展。 张军认为,目 前我国区域经济存 在着技术含量低、 创新能力差、品牌形象建设力度不够、 工业化程度不一、 城乡差距 大等问题。 为此,高等院校应加大运用高新技术参与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发挥 文化阵地的作用, 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形象。 同时, 现代企业也不应只是高新科技成果 的推广应用之地, 还应是高校培育、 锻炼人才的实习基地和高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 力量。 。 范明 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发现高等教育规模与g d p 之间的强 相关性, 并从高等教育的受益方 政府、 企业和个人及其家庭三个主体出发, 分析 了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 进而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 。 车红华从高等 教育服务核算、 部门 相关联和科技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认 为高等教育可以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 。 李先武以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 动的概念及互动问 题的研究思路为切入点, 在剖析了 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 互动的问 题及原因的 基础上,提出了 相应的 解决思路。 。 第五, 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合作的模式或组织方式。 张振助归纳的有: 技术转让、 委托开发、 共建研发机构、 共建联营企业、 共建学院、 人才交流、 共同组织重大项目 的投标和技术引进等等。 。 徐同文以 服务领域的多寡为依据, 提出了单一领域服务模 式、多领域服务模式、全方位服务模式等。 。 本论文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在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现状,综合运用教育 吴玉鸣,李建留.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教育与经济.2004 (1 吕 颖.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 学术交流,2004 ( 5) 张军.对建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 003( 5)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河海大学.中国 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0 04一 04一5 车红华. 高 等教育对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4司5 一 28 一 李先武,湖北省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2 0 0 5 一7 一 2 2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 域互动发展论. 第1 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 加4 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第1 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4 5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杜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学、 经济学、 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系统地归纳分析了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 发展的几种模式,最后通过个案分析,从宏观系统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1 .4研究方法 本论文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 通过图书馆、 互联网、 期刊杂志等方式获取相关的 专著、 论文、 政策文件等, 分析了解高校在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国内 外现状, 为论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然后采用分析综合法, 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归纳总结出高校参 与区 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三种模式。 在参考国内 外高校情况时,运用了 个案分析法, 并在宏观与微观领域中就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南京 理工 大学硕士论 文 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 1相关概念界定 ( 1) 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是指依法成立, 在完成高 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包括 大学、 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要清楚了 解高等学校的内涵有必要再对高等 教育的概念作一个阐述。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 专 业性教育, 它的内涵是: 只要是在中等教育毕业水平之上的学术性、 专业性教育, 无 论其形式如何,都属于高等教育的概念范畴。 。 对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 997 年 10月 推出的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修订本, 我国 高等教育法 所定义的高等教育包括该 标准中的第四、 第五、 第六级教育, 第四级教育为非高等的中等后教育, 相当于高中 后教育; 第五级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 相当于大学专科和本科教育; 第六级为高等教 育第二阶段,相当于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教育。第四、第五级教育均分a类和b类两 类课 程, a类课程为升学做 准备, b 类课程是为 直接 进入劳 动力市场就业做 准备。 。 ( 2 )区域 区域的 本意为土地的界限, 指地区。 从最一 般意义来讲, 区域是以 人为主体的社 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或地域系统。 不同的区域分类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 如自 然区 域划分以 土地类型、 气候、 植物等自 然特征为标准: 经济区域划分以 人类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为标准; 行政区域划分以 行政权力覆盖范围为标准; 社会文化区域划分 以 纯粹的文化因素 ( 如语言、 宗教等) 为标准。 不论按哪种方式划分的区域都具有两 条共性: 一是区域内某种事物的空间连续性, 如行政区域在权力延伸上的连续性, 经 济区 域在经济活动联系上的连续性等. 二是区域内某种事物的共同性, 区 域内的同 类 性总是高于区 域外的同 类性。 . 从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一定经济活动和一定地理位 置复合而成的国民 经济组织单位与社会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弹性的 概念, 其“ 范围 ” 的大小因研究目 的和任务而异。 本研究中区域是高校地理位置所在, 并且与其有密切 经济活动联系的空间概念。 ( 3 )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指以理论化的形式展 现出具有范型性质事物的 某种结构。 。 它通过揭示事物之间的次序及关系,使人们获 得一个整体的形象,并用简洁的方式提供改用其他方法则可能相当复杂或含糊的信 息。 胡建华,周川,陈列,龚放等.第1 版 高等教育学新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19弱:5 解延年.高 等职业教育层次定位、培养目 标与 衔接问 胚论述 世界 职业技术 教育.19 99 ( 3) 张金锁,康凯 区域经济学.第1 版.天津:天津大学出 版社,1 9 98:9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第1 版 商务印书馆,2000: 894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由于区域经济社会的“ 多元结构” 导致其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的智能结构和科学技 术是多样化的, 其对教育的需求层次也各有不同。 所以各区域只能根据本地实际, 依 据自 身需要和自 然、 经济条件而采用适合自 身发展的模式, 这就决定了模式具有多样 性特征。 因此, 从不同的角度和依据出发, 可以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 式进行不同形式的归类和划分, 从而形成不同特点、 不同使用条件和不同使用方式的 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使用的范围和限 制条件, 有其发挥的优点, 也存在缺点。 但任何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完整、 简单、 笼统等缺陷, 适用于一切目 的和一切分 析层次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在本文中, 模式是抽象的理论与丰富生动的实际事物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 是指 高校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能促进区域发展的、 较为稳定的、 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推广借鉴的样式与形式。 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代表性,并可为人们参照与学习。 2. 2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研究的基石, 它为模式的选择和运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对 理论基础的阐述,为模式的归类和评价提供一个背景和界面。 2. 2. 1高等学校功能理论 高等学校功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由经院性到社会化的演变过 程。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高等教育自 身的发展使得人们对“ 教学” 、“ 科学研究” 和“ 服 务” 的理解和诊释随着时 代的变迁而不同。 。 正确认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功能, 有利 于高校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 高校具有社会经济功能。 社会与国家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有其赖以生存 和必要的“ 经济” 功能, 而高校作为社会与国家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是培养和造就高素 质创造性人才的母体。 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企 盼更高, 因此大学培养人才这个最古老、 最基本的 “ 经济” 功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内 涵更 丰富,责任更加重大,其非但不能削弱,反而应更加重视。 第二, 高校具有社会发展功能。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源自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研究、 开发和利用, 而大学是认识自 然、 探求规律, 为人类与客观世界提供科学依据的思想 库,大学的科研在整个科学研究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 高校具有社会革新功能。 高校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和一批具有自 主知识产 权的发明创造, 通过知识与技术创新, 主动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成为区域 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高等学校功能的丰富 是其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的必然演变。 高校通 张新科.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功能和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06 ( 1 2 ) :1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杜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过完善自 身的功能,培养各层次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知识传播、知识更新、 知识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直接为社会提供诸如咨询、 政策建议等方面 的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z j j人力资本理论 自2 。 世纪50年代末、 60年代初, 西方各国为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在着重分析 探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因素时, 以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从分析教育对国民经 济的贡献入手, 提出了一门新的理论一一人力资本理论。 该理论认为, 教育是一种生 产性投资, 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来增进劳动生产率。 舒尔茨等经济学家 认为, 人力资本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一切知识、 技能等。 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 是通过投资形成的, 主要途径是教育和培训。 由 此人力资本理论家给人力资本下的定 义是: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经过教育、 培训等形成的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及健康等 内在质量因素. 。 舒尔茨 1 %1 年在 教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美国1 929 一1 9 5 7 年的经济增长时就认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 33% 贡献率是通过教育投资获 得的。 而据丹尼森在1 9 74年出版的 1 929 一 一 1 9 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一书中的 测算, 美国192 9 一1 9 69年的40年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平均高达23. 83%。 这当中, 美国高等教育发挥的作用尤为巨 大。 . 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 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 国无论从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本投资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人力 资本除了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包括人的学习能力、 创造能力等, 所有 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都离不开教育, 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成分的教育资源也自 然成为 大家关注的焦点。 在区域社会里, 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科学 和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地代替 其他生产要素。 高等学校正是通过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不断传递, 提高现有和未来劳 动者的素质,推动劳动生产力的 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2. 2. 3知识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的本质和方向是知识经济。 1 9 %年, 世界经合组织( o e c d ) 发表的 以 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年度报告中做出明确的界定: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 ( 智力) 资源 的占有、 配置、生产和使用 ( 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 业的投入与产出占国民经济的份额将大大增加, 知识创新、 知识传播与分配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 作用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问 题成为影响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经济发展己 经不能单纯依靠自 然资 源和人的体力劳动, 而必须通过提高体力劳动 者的智力水平和增加脑力劳动者来代替原来的生产要素。 教育、 培训对经济增长、 劳 王娟. 我国 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重庆大学.中国 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2 0 0 5 一 1 1 一 0 7 :2 冯艳飞.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研究.第1 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1 琦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杜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动力生产率的贡献也相应大大增加, 高等教育作为战略性的基础产业, 创造和生产知 识、 人才培养、 科技服务诸项功能对区域社会发展的持久的推动作用也必将日 益凸现。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就认为,“ 知识,广义地说,包括数据、 信息、 意向、 符号、 文化、 意识形态以 及价值观 一是现在第三次浪潮经济的主要资源。 动 在知识经济里, 知识是经济的核心要素。 当然, 这里的知识不仅是指关于经济的知识, 也即不是指某一具体领域或部门的知识,而是直接或间接与经济有关的知识。它“ 包 括人类发明 和发现的 所有知识, 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 . 0 知识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 “ 知识” 的含义比传统的概念扩大了。 既包括通常所说的知识和能力, 又包 括技术、 信息和管理等, 科学和技术的 研究开发日 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知识 的经济功能在知识经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整个社会的发展基础将趋向于全面的 知识化。 第二,知识将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 这是最重要的特征。 第三,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智力资源的占 有, 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 因 此,人才的占有和合理使用是知识经济的命脉。 英国 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预算,人类拥有的知识量在 19世纪是50年增加 一倍, 进入20世纪,每10年增加一倍, 70年代5 年增加一倍,目 前大约是3 年增 加一倍。知识总量的激增必然对高校提出 更高的要求二 高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 展主要表现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与知识经济, 特别是与高级专门知识或 高新科技知识有着天然的联系。 现代高等学校既传播知识又创造知识, 这是由现代高 等学校的三种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 认为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前沿, 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依靠, 是知识经济发 展的动力之源,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区 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没有知识经济的发展, 未来高等教育就没有发展的 动因和条件. 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斯特斯 1 992 年指出,如果说知识信息是新的世界中新的 电 流, 那么,大学就是产生这种电 流的 发动机之一。 。 2. 2. 4区域发展理论 传统的区域发展理论注重资源经济要素, 用资源丰度、 资金多少、 人口 数量等指 标来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知识经济时代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 识、信息和人力资源,它们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 阿尔温, 托夫勒,海蒂. 托夫勒 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陈峰译.第1 版,生活. 读书, 新 知,上海三联书店,1 9 96:31 宋剑英.知识经济与中国 企业发展趋势.第1 版.中国商业出版社,1 998 :13 葛 继平. 产学研结合提升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 2 0 06年高 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2 04 王 晓 华 , 大 学 服务 职能 拓 展的 世 界 性 努 力.比 较 教 育 研究. 2 o 02 (1) : 44 l 0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自 从亚当斯密在1776年引入民族国家经济体间专业化和商品交换的概念, 并论 证其将给所有参与者带来高效率和更高物质生活水平后, “ 竞争力” 这个概念就被运用 到国家层面的经济活动中。 竞争力是取得优势地位的表现。 根据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 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等,区域竞争力主 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 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 有22项、 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 标中 有19项与教育有关, 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 。 可见竞争力的取得离不开高等教育这一核心要素。 因此, 高等教育是推动区域发展的 基础, 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不蝎动力。 高等教育具有教学、 科研、 服务三大职能, 是 创新知识、 传播知识、 应用知识的服务行业, 是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与技术进步这一经济增长的源泉具有天然联系, 通过人才输送与科学研究, 直接、 间接地促成技术进步,从而与区域经济增长发生必然联系。 2. 2. 5博弈论 博弈论亦称对策论或竞赛论, 是研究在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的对策行为中, 斗争 各方是否存在着最合理的行动方案, 以及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的行动方案的数学理论和 方法。 在众多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中, 博弈论成了一种普遍应用的工具。 将博弈论 的理论方法应用到实际分析中, 不仅能从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 还可以使问题的研究 不再局限站在某个决策方的立场上找出针对其他方的对策, 更重要的是能够分析这些 决策过程中各博弈方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的规律, 导出合理的结果并用以说明相应的 实际问题。 高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 而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制度环境下, 区 域内 各个主体( 高校、 企业和区域政府) 为了实现各自 的组织目 标, 对区域内的人员、 技术、 资金、 设备等社会资源做的优化配置及对合作产出而做出的 合作分配方案。 区域内各个主体 ( 高校、 企业和区域政府) 之间因目 标、 组织、 制度、 能力的差异, 带来了 各主体对参与模式的不同 偏好。 为达到各自 的目 标和利益, 各方 必须考虑对方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 案.一个具体的参与模式是各方主体之间基于各自 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弈的产物。 王守法,王云故.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肠 ( 3 ) :8 9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奋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3模式的相关主体及其关系 在对模式进行归纳研究之前, 本章先对模式所涉及的高校、 区域政府、 区域企业 三个主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便了 解各主体在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 3. 1模式的相关主体 在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作为主体的高校、 区域政府和区域企业 是社会大系统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分系统, 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职能, 但它们又不是一个 封闭的分系统,而是和社会有着复杂联系的开放系统。 第一,高校作为开放的系统,在保证系统维持结构和促进其运行的资金 ( 物流) 的前提下,通过结合社会对教育系统的要求与相应的政策 ( 信息流) ,教育学生 ( 人 才流) ,输出知识和人才,为区域企业提供人才、科学研究成果和直接经济服务,为 区域政府提供人才、 承担政府的科研项目 和为政府提供咨询、 决策等服务。 如图3 . 1 . 1 所示: 人才流 ( 学生)人才 信息流 科研成果 物流 ( 资金)直接服务 图3 . l l 高等学校系统示意图 第二, 当代的高校系统,己 经成为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的子系统。 这个 子系统自 身的 存在, 一方面需要社会母系统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 另一方面也需要政 府在各种社会子系统之间进行协调以 保证教育资源供应的正常化和丰富化, 否则高校 就难以 生存和发展。 随着这种依赖性的增强, 政府也就自 然而然地被推到高校与社会 关系的协调者与保护者的位置上。 政府是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者, 它可以为企业和高 校出 面充当规划、 拨款、 引导、 推动和监督的角色, 它的作用己成为当代高等学校生 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 政府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定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规划, 指导高等学校按照国 家的政策、 法规、 法律办学, 在保障高等学校正常办学经 费的前提下, 推动和协调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高校为区域社会办学和培训 人才, 构建学习型区域, 满足人们追求知识的需要, 培养的部分人才也充实到政府队 伍中去, 为政府提供如政策、 法律、 法规和科技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如图3. 1 .2 所示: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高等学校参与区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推动 政策 资金 项目 土地 人才 拨款 ( 资金、 项目) 图3 . 1 .2 政府系统示意图 第三,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 实现者, 它为高校提供产品、资金和技术支持, 吸收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在 市场信息的引导下, 利用自 身的工人、 技术、设备等,产出 物质性产品。 如图 3. 1 3 所示: 月 一 技术 人才 服务 技术力t 工人 设备 基础设施 产品市场 资金补偿市场信息 图3, 1 . 3 企业系统示意图 3. 2高等学校系统与政府系统的关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在高校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加的同时, 社会对高校的依赖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高等学校参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模式研究 性也越来越大, 正如d 川 c k er所说, “ 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 只有无知的国家” . 。 高 等教育作为国家头等重要的事业, 其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职工社保缴费基数调整方案
- 保安服务外包管理流程及要求
- 停车楼钢结构施工技术方案
-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
- 建筑工程进度监控系统应用指南
- 2023年中考上海满分作文汇编
- 六年级英语语法填空练习题
- 建筑工程施工缝技术方案与质量保障
- 医院现金管理与审计方案设计实操范例
- 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 2025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四川师范大学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设计”赛项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新版汉字听写大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路基分层自动版
- 2025年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试题与参考答案
- 新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施工方案
- 内蒙古建筑图集 DBJ-T 03-76-2018 自保温砌块建筑构造图集
- 食品仓储业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
- 教育强国建设的意义与路径探索
- 关于成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通知(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