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2).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分类号图书分类号 g852g852 密级密级 非密非密 udcudc 注注 1 1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 郑郑 杰杰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刘定一刘定一 教授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硕士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 民族传统体育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论文提交日期论文提交日期 2011 2011 年年 06 06 月月 0303 日日 论文答辩日期论文答辩日期 2011 2011 年年 06 06 月月 0101 日日 学位授予日期学位授予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人 任晋军任晋军 王王 琳琳 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主席 王王 健健 20112011 年年 06 06 月月 03 03 日日 注注 1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udc的分类的分类 原原 创创 性性 声声 明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本人完全了解中北大学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其中包括: 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可以采学校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与复印件;学校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复制并保存学位论文;学校可允许学位论文 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学被查阅或借阅;学校可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复制赠送和交换学位论文;学 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 定) 。定) 。 签签 名:名: 日期日期: 导师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日期: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研究 摘 要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孔子学院已经遍布五大洲,并初具规模,成为一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文化交流组织。 本论文在对孔子学院办学理念、 发展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 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武术课堂的现状,研究武术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探究运 用何种方式设置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以达到弘扬、推广武术的目的。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常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较为 喜人的成果。 1.武术课堂在孔子学院各项活动中开展最广泛、学习者最多,是最受外国学生欢迎 的中国文化课之一。 2.近三分之一的孔子学院相继开展了武术课堂。 3.孔子学院总部与嵩山少林武术学校合作开展的武术夏令营活动已经成为孔院盈 利项目之一。 4.挪威卑尔根大学与北京体育大学合办的孔院武术课堂已经深入到当地中小学, 成 为常规课外活动课程。 5.通过一系列调查,武术课程设置研究把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任务、课程计 划等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 6.课程内容六个方面都做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武术课堂的加入和支持, 而武术课堂在孔子学院的开展 也必将对武术全球化推广带来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关键词: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confucius institute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research abstract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chinese government,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been built up all over the five continents, and begun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organization with wid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based on in 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confucius institut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course setting for the martial art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class, and exploring the necessity of martial arts class, the author tries to explore the best way to set the course outline and teaching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martial arts. this article has use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field survey metho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get some meaningful results as follows: 1. martial arts clas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foreign students chinese culture classes amo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2. nearly one-third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have carried out a martial arts class. 3.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and songshan shaolin wushu schools joint summer camp has become one of the profit projects. 4. norway bergen university and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joint martial arts classroom has been reaching out to loc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become a regular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5. through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syllabus, curriculum course objectiv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junior, middle and high. 6. six areas of courses have been done in-depth and detailed study. confucius institute is needed for the continous development of wushu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martial arts classes in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will globly promote the significance of martial arts. keywords: confucius institute, martial arts, curriculum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 目目 录录 1 1 前言前言 . 1 1 1.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 1 1 1.21.2 选题目的和意义选题目的和意义 . 1 1 2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 3 3 2.1 2.1 孔子学院孔子学院现状现状 . 3 3 2.2 2.2 孔子学院发展动态孔子学院发展动态 . 3 3 2.3 2.3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 . 4 4 2.4 2.4 课程设置基本理论课程设置基本理论 . 4 4 2.4.12.4.1 课程的概念课程的概念 . 4 4 2.4.2 2.4.2 课程的分类课程的分类 . 5 5 2.4.32.4.3 课程与教学的联系课程与教学的联系 . 5 5 2.4.4 2.4.4 课程论概念课程论概念 . 6 6 2.4.5 2.4.5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 7 7 2.4.6 2.4.6 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 7 7 2.4.7 2.4.7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 8 8 2.4.82.4.8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 . 1010 3. 3.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2 3.13.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 1212 3.2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1212 3.2.13.2.1 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 . 1212 3.2.2 3.2.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 1212 3.2.3 3.2.3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 . 1313 3.2.4 3.2.4 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 . 1313 4.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 1414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i 4.14.1 孔子学院研究内容孔子学院研究内容 . 1414 4.1.14.1.1 孔子学院办学宗旨及章程概述孔子学院办学宗旨及章程概述 . 1414 4.1.24.1.2 传播特点传播特点 . 1414 4.1.34.1.3 业务范围业务范围 . 1414 4.1.44.1.4 办学机构设置办学机构设置 . 1515 4.1.54.1.5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 1515 4.24.2 孔子学院开设武术课的现状孔子学院开设武术课的现状、可行性、必要性与前景分析、可行性、必要性与前景分析 . 1616 4.2.14.2.1 孔子学院武术项目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孔子学院武术项目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 . 1616 4.2.24.2.2 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分析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的可行性分析 . 2424 4.2.3 4.2.3 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的必要性分析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的必要性分析 . 2626 4.2.44.2.4 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对其文化的传播价值武术课进入孔子学院对其文化的传播价值 . 2727 4.34.3 探究开发武术课程设置模式探究开发武术课程设置模式 . 2828 4.3.14.3.1 设置的模式设置的模式 . 2828 4.3.24.3.2 武术推广的基本要素及模式构建武术推广的基本要素及模式构建 . 2929 4.44.4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内容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内容 . 3232 4.4.14.4.1 武术课程目标武术课程目标 . 3232 4.4.24.4.2 武术课程教学计划(初级、中级、高级)武术课程教学计划(初级、中级、高级) . 3333 4.4.34.4.3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 3434 4 4.4.4 .4.4 武术课程任务武术课程任务 . 3636 4.4.5 4.4.5 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 3636 4.4.6 4.4.6 教学对象教学对象 . 3838 4.4.7 4.4.7 武术课堂教学时数武术课堂教学时数 . 3939 5. 5.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4040 5.1 5.1 结论结论 . 4040 5.2 5.2 建议建议 . 4040 5.2.15.2.1 孔子学院总部应加强与武术馆校的合作孔子学院总部应加强与武术馆校的合作 . 4040 5.2.25.2.2 提高志愿者的武术水平提高志愿者的武术水平 . 4040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iii 5.2.35.2.3 规范武术课程内容规范武术课程内容 . 4141 5.2.45.2.4 孔院总部应积极与体育院校合作,增加合作院校数量孔院总部应积极与体育院校合作,增加合作院校数量 . 414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24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4444 致致 谢谢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世界各国与中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领域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正是加强不同国家 和人民之间人文交流与合作、加深理解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因此,2004 年 11 月,教 育部直属国家汉语语言办公室(简称汉办)为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成立了以孔 子命名的孔子学院。同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成立。孔子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 名人。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选择孔子作为汉语 教学品牌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 截止目前全球共有 691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其 中孔子学院 322 所和孔子课堂 369 所。 孔子学院是一个对外推广汉语语言的机构,同时也承载着推介中国文化的任务,因 此各地孔院都开设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 代表更是受到各地孔院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推广。 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 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成为外国人开启中国文化之门的一把神奇钥 匙。目前,作为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孔子学院在对外传播汉语语言的同时也把武 术列为本院的课程之一,其目的是让外国人通过学习武术来了解中国,体验中国文化。 然而,随着各国孔子学院对武术课堂开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孔子学院总部并 没有制定统一的武术课程计划和大纲,更没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 武术推向世界的进程与质量。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文化大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灿烂与辉煌,但是目前中国还不是文化传播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2 强国,纵观世界列强,近代以来在进行战争侵略的同时都把文化输出和传播作为大国竞 争的重要战略。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继而影响 世界。因此,在继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语联盟之后的孔子学院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 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象征的孔 子学院建设采取送去主义,是“东学西渐”在 21 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政府将 孔子学院作为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向海外传送友好意图的工具,将其提升为国家 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 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 四大洋, 并已经初具规模, 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文化交流组织。 本论文在对孔子学院办学理念、 发展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 置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武术课堂的现状,研究武术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探究运 用何种方式设置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以达到弘扬、推广武术的目的。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3 2 文献综述 2.1 孔子学院现状 孔子学院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是中国政府在 1987 年成立的“国家 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而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单位,孔子学院 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但孔子学院又不受制于政府,学院总部设在中国北京,总部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而各孔子学院也可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据新华网报道,目前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 3000 万人,100 多个国家超过 2500 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设置汉语课程,各种社 会培训机构不断增加。汉语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教育机构和民众的重视,全 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浪潮,面对这种浪潮,中国政府积极把握时机,总体规划,从 国家战略高度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目前,孔子学院提供给大众的准公共课程有: (1)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 学:有针对社会人士提供的属于非学历教育的专门技能的汉语培训,例如开设各种类型 的培训(企业集团、访华预备、考前培训等)也有如翻译、旅游、商务、金融、中医、 艺术、武术、民族民间、茶艺等技能的专门课程; (2)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 源; (3)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 (4)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 会等信息咨询; (5)开展当代中国研究(如开展学术活动和提供讲座等) 。 除了汉语培训的公共课程以外, 孔子学院为了扩大生源, 提高在本土社区的影响力, 经常举办“中国文化讲座”和“中国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引当地的群众,这些活动的 内容主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并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如:茶艺讲座、京剧表演、武术培 训、书法体验课、包饺子等活动。这些中国文化课程的开设也因各地孔子学院自身的条 件、当地学生的兴趣爱好、师资配备等情况而定。 2.2 孔子学院发展动态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4 孔子学院得发展动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每年定期在孔子学院总部举办孔子学 院大会; (2)每年各大洲定期举办各洲孔子学院联谊会; (3)2008 年国家财政划拨 5.1 亿元用于孔子学院建设,以后将会更多; (4)每年邀请 800 位国外优秀中小学校长访; (5)孔子学院总部计划到 2010 年在全球设立 500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6)继续与 国内高校合作建设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7)2009.12.11-14 日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共有 来自 87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500 位大学校长和孔子学院代表,以及国内有关孔子学院的 中方承办高校代表出席会议。 2.3 孔子学院武术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动态 孔子学院是一个对外推广汉语语言的机构,同时也承载着推介中国文化的任务,因 此各地孔院都开设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课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 代表更是受到各地孔院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推广。 2008 年 9 月河南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被汉办选为第一批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如今,国家汉办已向 48 个国家派出近 5000 名汉语教师和自愿者,并规定每一位被派出的教师必须学会一套太极拳和一套长拳。但 是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足的,并可能由于武术传播者水平的限制而影响武术传播的质 量。因为武术讲究“悟” ,而“悟”是建立在长期身体力行刻苦锻炼基础上的,正所谓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师资水平的低下对于弘扬中华武术大业无异于美好的原材料用 了一个水平低下的厨师。 2009 年 12 月 11-14 日,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对参展的 217 所孔 子学院(课堂)的宣传资料进行分析,目前近三成的孔子学院开设了武术课。其中以太 极、长拳、功夫扇为教学内容的居多。 2.4 课程设置基本理论 2.4.1 课程的概念 现在,人们一提到“课程”一词,总是抱怨它含义五花八门,众说不一。有人认为, “课程是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 (scotter,r.d.v.1979).还有人认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5 为,课程概念“扑朔迷离,越来越难以把握“, ”令人眼花缭乱“。 舒伯特(w.h.shubeter)对课程概念提出多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七种,即:课程 即教育内容或教材;课程是所设计的一种活动计划;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是文 化的再生产;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具体的课业;课程是进行社会改造的议事日程;等等。 2.4.2 课程的分类 课程的分类主要是指课程这个概念的外延,涉及课程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果说课程 是课程论这门学科中的母概念(上位概念)的话,那么,课程的一些相关概念则就是课 程学科中的子概念(又叫课程的下位概念) 。弄清这些概念的分类情况,有助于我们全 面地认识课程。下面主要介绍与孔子学院武术课程设置概念紧密相连,并具有借鉴性的 关于课程分类的基本概念。 关于课程类型的三分法,美国学者凯利(kelly,1989)将相关的课程概念,分成三 项。 (1)潜在课程,指学生学习的内容中,未经仔细计划、组织,或未存在学校行政人 员意识的部分,却会产生隐匿的结果或作用。 (2)官定课程或计划课程与实际课程或接 受课程,官定课程或计划课程是指有意安排的学习内容、课程大纲、内容说明书等;实 际课程或接受课程是指在学校实际实施且为学生经验得到的内容。 (3)正式课程与非正 式课程,正式课程是指在学校授课时间表中安排的学习活动;非正式课程是指学生自愿 参与的活动。 2.4.3 课程与教学的联系 课程与教学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人们对课程与教学的定 义、关系的认识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1)课程是内容,教学是过程。传统的观点认为,课程就是学习内容,教学就是 传授学习内容的过程。 (2)课程开发与教学是两个系统,但它们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课程是课程开发 系统的输出结果,同时又是教学系统的输入成分。课程为意欲取得的学习结果的结构系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6 列,而教学是为取得这些学习结果而进行的事件。课程是建筑物的设计蓝图,教学则是 具体建筑物的施工过程。课程、目标、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课程是要学习的东西 (what),目标是说明为什么(why)要学习它,而教学则是如何(how)辅助学习。 (3)教学是课程系统的实施过程。课程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是由前期研究、 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组成的。其中,课程实施就是指在学习环 境(如课堂)中进行教学的过程。 (4)教学是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古德莱德(goodlad,1979)的观点,教学 是操作过程,教学活动是课程的操作过程。 (5)教学设计是课程开发微观层次的活动。国外课程开发一股都强调三个层次: 宏观层、中观层、微观层。古德莱德将这三个层次分别定义为社会层、研究所层和教学 层。有人认为,不管如何划分,微观层的课程开发通常是指教学设计。 (6)有人认为,课程和教学在不同层面上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一般来说,课程 主要是指“教什么”的问题,教学主要是指“怎样教”的问题。离开课程,教学就无从 开展,离开教学,课程就无从落实。在实践中,课程和教学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但又不 能混为一谈。 2.4.4 课程论概念 课程论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分支学科,有着与教学论并列平等的学科学术地 位。 廖哲勋认为,课程论是以整个学校课程为研究对象,既要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的 课程现象,又要以各学校课程作为研究的重点。课程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课程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以及课程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陈侠认为,课程论作为一门学科,或者说作为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对象,简单地说, 就是“课程” 。课程论就是关于课程的理论。具体回答,可以说就是要研究课程编订的 理论与方法。它要讨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包括七个方面: (1)为什么教?(课程研究者 需要分析教育目标) (2)教什么?(课程研究者要针对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3) 怎样选择要教的东西?(选择恰当的教材) (4)怎么组织最有效?(课程研究者需要分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7 析教育目标)(5) 根据什么标准和原则? (探讨课程编订的规律)(6) 谁来选择和编订?(课 程研究者应当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结果参与课程编订)(7)怎样评价?(编制教育测量 工作,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 。 2.4.5 课程目标 课程是育人的媒体的蓝图。课程中自然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课程育人价值的完 整体现,首当其冲地表现为课程目标的研制。课程目标的首先确立,是课程赖以存在的 基础。 2.4.5.1 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基本成分之一 课程是教育领域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这个研究范畴是教育研究 中的核心,教育目的的充分实现有赖于课程内部构成的最优化结合。而课程内部构成至 少应包含三种基本成分,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从课程构成的完整性 讲,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三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从课程运行的过程上看,课程 目标是课程付诸实践的方向和归宿,课程内容是课程实践的客体,学习活动方式是实现 课程目标最直接可靠的手段;从课程概念构成的层次性上分析,课程目标应该是课程内 部构成的第一层次的成分,其它成分都是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说, 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成分。 2.4.5.2 课程目标的特点 从课程内部来看,课程目标是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最直接的依据。如果 不能进一步弄清课程目标的具体特点, 那么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就容易偏离 课程育人的方向,最终难以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揭示课程目标特点,也有助于我们更 准确地理解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含。 2.4.6 课程结构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8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课程结构又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这个系统工程的质量如 何, 直接决定于课程结构的质量。 课程结构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推动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因。 要全面地了解课程结构的概念, 我们首先应该弄清什么是结构?结构是指某个客观事物 的内部构成及其组合方式。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及其它,都具有结构 的特征,它们都是由粒子(如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等)构成的,大的粒子是由小的粒 子构成的,如此下去无止境,而且每一层粒子之间又都发生着相互关系,整个世界是由 纵横交错的即千差万别又密切联系的大大小小的结构组成的。从复杂程度上看,结构有 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之分。从性质上讲,结构又有自然结构和人为结构之别。 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性质,课程结构属于复杂的人为结构。概括地讲,课程结构 是指课程的形态、成分、要素的组织方式与相互关系。 课程结构中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的课程发展史和课程实施的现实都 已证明,只重视必修课程而忽视选修课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不能为学生 的求学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2.4.7 课程设计 课程既然是为学习者创设取得学习经验的情景结构, 这种情景结构最重要的方面包 括学校教育内容及其组织,那么,课程设计可以是指对学校课程的整体设计,也可以是 指拟定一门学科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本论文主要论述倾向于武术课这一门学科的设 计。 2.4.7.1 课程设计的要素:平衡与选择 2.4.7.1.1 课程平衡问题-思想层面 对课程设计的决策,在思想层面上是一种价值选择,是理性和思考的结果。在技术 层面上, 课程设计表现的取向差异主要来源于设计者对课程要素的处理方式以及各种课 程要素的关系。课程要素的确定和划分也存在不同的意见,通常涉及学习目标、内容或 学习材料、学习活动和组织方式、评价程序、时间、空间和环境、教学策略等等。通过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9 对这些要素做出不同的处理,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课程来。但任何一种课程设 计,如果其各种课程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的,课程就会具有内在一致性,从而具 有更大的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潜力;反之,如果对课程要素的处理不当,对他们 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课程的设计则可能产生混乱,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会相应降 低。 2.4.7.1.2 课程选择问题-技术层面 在课程平衡上讨论的是思想层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决定课程平衡程度的关键是 课程的选择。具体地分析,课程平衡中的选择问题涉及课程设置、课程位置、课程比例 和课程时间的安排等。 除上述四种比较明显的直接影响课程平衡的选择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应该 引起课程设计者的重视,一是对学生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的预定与设想,一是课程评价 的内容和方式,它们也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平衡与选择。 不同年龄的学生、相同年龄的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认知方式或风格上具有阶段性差 异和个体差异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学生对课程的需要会有所不同,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学 生的认知过程的共性、个性和风格,也应该考虑与认知有关的其它心理活动如情感活动 方式的特征等,使课程设计有共同的规律可循,也使其具有开放性的特征,适应个体差 异和选择,以保证课程的平衡。 评价在整个课程设计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在课程平衡中的作用也不例外。评价的指 向极大地影响着课程设计者的选择。 2.4.7.2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为“研究-发展-扩散模式” 。 “研究-发展-扩散模式” 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课程设计模式,这一设计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假设课程设计本身 存在一个理性的、清晰可分的工作阶段,发展活动内含着评价活动,由此构成一个简单 的三阶段课程设计的工作模式。 研究阶段:确定课程设计的目的或目标。目标确定在这种模式中具有重要地位,设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0 计者需要对各种分类的目标进行研究得出结论。 发展阶段:构建教学材料。这是课程设计的中心任务。设计者需要确定教师和学生 所需要的众多学习材料如教科书、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教师手册等。 扩散阶段:使用新课程。教师使用新课程以及新课程在班级教学中成功运用,实际 上是课程的实验性实施阶段。 这种设计模式实际上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通过专家检查认同过的完满 的课程设计,在付诸实践中会自动发挥作用。由于无保留地接受这样的假设,设计者往 往会忽略教学的实际条件,无视学校教师的感触性。仅仅被认为是符合逻辑的课程计划 是不够的,合理的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学校和教室中的实际情况。因此,许多研究者不断 地改进这种设计,以期望它更加符合学校的实际。 2.4.7.3 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设计 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设计上是非常重要的, 历来受到课程设计者和学科设计者 的关注。一般地看,广度和深度似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深入课程平衡的内隐机制去 探究,二者之间作用相当密切,似有此涨彼消、此消彼涨的对应关系。当课程的批评者 在抨击课程内容偏深、偏难、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结构,要求增加内容广度、减少内容深 度时, 它基本上是把广度和深度当作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加以对待, 两者似乎截然无关。 但是,课程内容广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在构成新的深度或难度。广度不可能 无限地增加,深度也不可能无限地减小,如何辩证地看待广度和深度问题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2.4.8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理想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各科教材)付诸现实 实践的重要活动。在好的课程方案,如果不负责实施,都是毫无意义的。从理论上讲, 课程实施研究是课程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讲,课程实施又是课程完整运 行中最生动最活跃的环节。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11 2.4.8.1 学生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学生因素是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之一,它不仅与课程设计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而 且与学校课程实施之间存在直接联系。课程实施具体表现为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 其中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2.4.8.2 教师与课程实施的关系 教师是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