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_第1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_第2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_第3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_第4页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γ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iyiii t 1187l 1 1111 1 1 1 8 i l l11111必111 学位论文数据集 中图分类号t c 的2 8 学科分类号 5 3 0 6 4 论文编号1 0 0 1 0 2 0 1 1 1 1 6 2密级 公开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 1 0 0 1 0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姓名沈萌学号2 0 0 8 0 0 1 1 6 2 获学位专业名称 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学位专业代码 0 8 1 7 课题来源 自选研究方向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 论文题目y 一氨基丁酸的制备研究 关键词y 氨基丁酸,双极性膜,电渗析 论文答辩日期 2 0 1 1 5 2 3 幸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委员会情况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 学科专长 指导教师陈劲春教授北京化: 大学基因工程 评阅人1 马润宁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 评阅人2黄正明 教授 三零二医院 药学 评阅人3 评阅人4 评阅人5 答懒僦袁其朋 教授北京化丁大学分离提取 答辩委员1乔仁忠教授北京化工大学 有机合成 答辩委员2喻长远教授北京化工人学 中药研究 答辩委员3阎爱侠教授北京化工人学计算机模拟 答辩委员4 干文雅副教授北京化i :人学生物研究 答辩委员5 注:一论文类型:1 基础研究2 麻h j 研究3 开发研究4 其它 _ 二中图分类号在中国图1 5 资料分类法布淘。 三学科分类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r1 3 7 4 5 9 ) 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查询。 四论文编号由单位代码和年份及学号的后四位组成。 y 一氨基丁酸( g a b a ) 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 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研究表明, g a b a 不仅可以镇静神经、抗焦虑,还可降低血压、治疗某些神经疾 病如老年痴呆症,还有提高脑活力、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2 0 0 9 年 卫生部批准y 一氨基丁酸为新资源食品,这意味着g a b a 在国内市场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本论文考察了用化学合成法和生物法分别制备y 氨基丁酸。化 学合成法以2 比咯烷酮为原料,在k o h 碱性条件下,制备氨基丁酸, 转化率达9 5 以上。生物法是从酸奶中筛选得到的菌株,经初步鉴定 为乳酸球菌,以谷氨酸钠为原料,发酵生产g a b a ,终产物浓度约为 3 9 9 l 。 同时还创新性的使用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来分离化学合成法得 到的氨基丁酸粗品。比较了二隔室装置和三隔室装置分离纯化效果, 最终选定三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进行氨基丁酸粗品的分离。在经 济可行的条件下回收效率达到6 0 以上,其母液可以回收再进行补料 操作。同时,还可以在碱室回收得到浓度为2 5 以上的k o h 。 并且对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分离得到的g a b a 产品进行后处理, 利用弱酸性阳离子树脂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并利用结晶的方法得到 北京化t 人学坝1 j 研究生学位论文 g a b a 产品,产品纯度达9 9 。 关键词:y 氨基丁酸,双极性膜,电渗析 a b s t r a ( 了 p r e p a r a t i o no fy - - a m i n o b u t y r i ca c i db yt w om e t h o d s a b s t r a c t ) , - a m i n ob u t y r i c a c i d ( g a b a ) , aw e l l - s t u d i e d i n h i b i t o r y n e u r o t r a n s m i t t e r , i si n v o l v e d i nl o t so fm e t a b o l i ca c t i v i t i e s p r e v i o u s s t u d i e ss h o w e dt h a tg a b an o to n l yh a st h ea b i l i t yt os e d a t i v en e r v e ,t o d e c l i n e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b u ta l s oc a nb eu s e di nt h et h e r a p yo fs o m e m e n t a ld i s e a s e s f o rp r e p a r a t i o no fy a m i n o b u t y r i ca c i d ,t w om e t h o d si n c l u d i n g c h e m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b i o l o g i c a l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w e r e e m p l o y e d i n d i v i d u a l l y i nt h i s s t u d y b ym e a n so fc h e m i c a ls y n t h e s i s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w a sc a r r i e do u tw i t h2 - p y r r o l i d o n ea sr a wm a t e r i a l su n d e r t h ea l k a l i n ec o n d i t i o no fk o h t h ec o n v e r s i o nr a t ec o u l dr e a c h9 5 o r m o r e w i t ht h eb i o l o g i c a lm e t h o d ,t h eb a c t e r i a ls t r a i ns c r e e n e do u tf r o m y o g u r tw a sp r e l i m i n a r yi d e n t i f i e da sb a c t e r i u ml a c t o c o c c u s ,g a b aw a s p r o d u c e db yf e r m e n t a t i o nw i t hs o d i u mg l u t a m a t ea sr a wm a t e r i a l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f i n a lp r o d u c tc o u l dr e a c ha b o u t3 9 9 l f o r d e s a l t f r o m g a b a p o t a s s i u mb i p o l a r m e m b r a n e e l e c t r o - d i a l y s i s ( b m e d ) m e t h o di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m o r ed e t a i l b yu s i n ga t h r e e - c o m p a r t m e n tb m e d ,g a b aa n dk o hf r o mi t ss a l tc o u l db e s e p a r a t e di n d i v i d u a l l y m o r e o v e r , g a b ac r y s t a lc a l lb ec o l l e c t e dw h e n t h eg a b as o l u t i o ni sc o o l e dd o w n t h e p u r i t yo fg a b a c a ne x c e e d9 9 北京化工人学硕【j 研究生学位论文 s t a n d i n go nt h ee c o n o m i cv i e w , f o rf u l lp r o c e s s i n g ,t h ea v e r a g ee l e c t r i c c u r r e n te f f i c i e n c yw a sa b o v e6 0 ,t h ee l e c t r i c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w a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2 k w hp e rk go f g a b a k e yw o r d s :g a b a ip r e p a r a t i o n 。c h e m i c a ls y n t h e s i s 。b i o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b i p o l a rm e m b r a n ee l e c t r o d i a l y s i s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 1y 一氨基丁酸概述1 1 1 1 非蛋白质氨基酸1 1 1 2y 一氨基丁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1 1 1 3y 一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3 1 1 3 1 镇静、安神、抗脑衰老作用3 1 1 3 2 降低血压作用3 1 - 1 3 3 抑制心律失常作用4 1 1 3 4 治疗癫痫等疾病一4 1 1 3 5 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4 1 1 3 6 镇咳、治疗哮喘等作用4 1 1 3 7 其他功能5 1 1 4y 一氨基丁酸的制备5 1 1 4 1 化学合成法5 1 1 4 2 生物合成法6 1 1 4 3 天然产物提取法8 1 1 5y 一氨基丁酸的分离纯化9 1 2 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概述1 0 1 2 1 双极性膜的结构和特性1 0 1 2 1 1 离子交换膜1 0 1 2 1 2 双极性膜1 l 1 2 2 双极性膜电渗析1 2 1 2 3 双极性膜电渗析的应用i 2 1 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 4 1 3 1g a b a 的分离纯化方法1 4 1 3 2g a b a 的制备方法1 4 第二章y 一氨基丁酸的生物合成法制备1 5 v 北京化t 大学硕i j 研究生学位论义 2 1 引言1 5 2 2 实验材料与仪器1 5 2 2 1 实验材料1 5 2 2 2 实验仪器1 6 2 2 3 培养基1 6 2 2 4 实验试剂1 7 2 3 实验方法1 7 2 3 1 菌种的分离1 7 2 3 2 菌种的形态特征鉴定1 7 2 3 3 菌种的需氧实验1 7 2 3 4 菌种的接触酶实验1 7 2 3 5 菌种的产酸实验1 8 2 3 6 菌种的产g a b a 实验1 8 2 4 结果与分析1 8 2 4 1 菌种的初步分离与鉴定1 8 2 4 2 菌种的形态特征1 9 2 4 3 三种菌的转化液中g a b a 含量比较1 9 2 4 3 1 转化液中g a b a 的定性分析1 9 2 4 3 2g a b a 的标准曲线测定2 l 2 4 3 3 三种菌株产量比较2 1 2 4 3 4 温度和g a d 辅酶p l p 对g a b a 产量的影响2 2 2 5 本章小结2 3 第三章g a b a 的化学法制备及b m e d 分离2 5 3 1 引言2 5 3 2 实验材料与仪器2 6 3 2 2 实验仪器2 7 3 2 3 实验试剂2 7 3 3 实验方法2 8 3 3 1g a b a 的化学合成法2 8 3 3 2 吡咯烷酮的残留测定2 8 3 3 3g a b a 的脱色工序2 8 3 3 4g a b a 的标准曲线的测定2 8 日录 3 3 5 二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分离g a b a 2 9 3 3 6 三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分离g a b a 2 9 3 4 结果与分析3 0 3 4 1g a b a 的化学合成法3 0 3 4 22 一吡咯烷酮的残留量测定3 1 3 4 3g a b a 的标准曲线的测定3 2 3 4 4 二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分离g a b a 3 3 3 4 4 1 料液浓度的影响3 3 3 4 4 2 二隔室电渗析过程实验终点的判定3 3 3 4 4 3 二隔室电渗析装置的转化率3 5 3 4 5 三隔室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分离g a b a 3 6 3 4 5 1 膜堆电压的选择3 6 3 4 5 2 氨基丁酸盐初始浓度与g a b a 转化率的关系3 7 3 4 5 3 三隔室电渗析过程的电流效率3 8 3 4 5 4 三隔室电渗析过程的能耗:3 9 3 4 5 5 三隔室电渗析过程和二隔室电渗析的优缺点比较4 0 3 5 本章小结4 1 第四章g a b a 的纯化与结晶4 3 4 1 引。言4 3 4 2 实验材料与仪器4 3 4 2 1 实验材料4 3 4 2 2 实验仪器4 4 4 2 3 实验试剂4 4 4 3 实验方法4 4 4 3 1 树脂筛选与预处理4 4 4 3 2 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4 4 4 3 3g a b a 粗品的收集4 5 4 3 4g a b a 的结晶4 5 4 3 5g a b a 的表征与纯度鉴定4 5 4 4 结果与分析4 6 4 4 1 树脂筛选与预处理4 6 4 4 2 树脂的静态吸附试验4 6 v 北京化t 大学硕 :研究生学位论文 4 4 3g a b a 的表征与纯度鉴定4 7 4 5 本章小结5 0 第五章结论和建议5 3 5 1 结论5 3 5 2 建议5 4 参考文献5 5 致谢5 9 1 1 1 非蛋白质氨基酸 在人体六大营养物质之中,蛋白质是生命的重要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则是 作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组成部分。而除了组成蛋白质的二、三十种氨基酸以外, 在生物体的各个组织和细胞中,还存在着上百种不同的氨基酸,它们也有各自的 作用。这些氨基酸大部分是已知蛋白质中存在的l 型q 氨基酸的衍生化后的产 物,还有一些是b ,y 一和6 氨基酸,并且还有些氨基酸是d 型的,这些非蛋 白质氨基酸都对生物体的代谢调控和生理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y 氨 基丁酸( y a m i n ob u t y r i ca c i d ,g a b a ) ,就是一种天然的非蛋白质氨基酸。 1 1 2 丫一氨基丁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y 氨基丁酸【2 1 ,又名哌啶酸,p i p e r i d i ca c i d ,g a b a ,g a m e r e x ,g a m m a l o n ; 其结构式为h 2 n ( c h 2 ) 3 c o o h ,( 见图1 1 ) ,为小叶状结晶( 甲醇乙醚) ,针状结 晶( 水乙醇) ,微臭,微苦,无手性异构体,熔点2 0 2 摄氏度,溶化时分解为水 和吡咯烷酮,极易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或难溶于其他溶剂。 o 图1 - 1y 氨基丁酸 f i g 1 1y - a m i n ob u t y r i ca c i d y 氨基丁酸在溶液中一般是以两性离子存在的【3 4 1 ,溶液的p h 值决定了 g a b a 以何种形式存在。 北京化t 人学硕i j 研究生学位论义 k 。= 耻嗡笋 由公式1 1 和1 2 可以计算出各种形式的g a b a ,在各个p h 值下的分伟状 况,如下图1 2 所示【5 】: 图1 2 各种形式的g a b a 在不同p h 下的分布状况 f i g 1 2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u r v e so fd i f f e r e n t i o nf o r m so fg a b aa td i f f e r e n tp h 因为g a b a 的等电点( p l g a b a ) 由两性离子两侧的p k 值决定,因此, 倒删= 去挑。+ p 9 6 ) = 1 ( 4 0 2 + 1 0 3 5 ) = 7 1 9 z二 y 氨基丁酸同样具有氨基酸的一些特征反应,比如酰化反应、与茚三酮的 显色反应,成盐作用,烃基化等。由于g a b a 在紫外区域无光吸收,所以不能 直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测定,但是在碱性环境中,g a b a 可以与衍生剂 邻苯二甲醛( o p a ) 反应【6 1 ,生成具有较强荧光活性的产物,再进行h p l c 测定, 其反应见图1 3 所示。 同时,为了方便快捷的测定样品中g a b a 的含量,还可以采用纸层析法或 者b e r t h e l o t 比色法,这两种方法测定得到的结果与h p l c 测定结果相比,相对 误差均小于5 t 7 1 。 2 豢一黥曩ua2u纵 r 图l - 3 g a b a 的衍生化反应 f i g 1 - 3d e r i v a t i v er e a c t i o no fg a b a 1 1 3y - 氨基丁酸的生理功能 y 氨基丁酸,最早人工合成于18 8 3 年【8 】,19 5 0 年r o b e r t s 9 】和a w a p a r a 1 0 】 观察到哺乳动物脑和视网膜中含有很高浓度的g a b a ,后来被众多学者证实为抑 制性神经递质。1 9 8 2 年l l ,b a m a r d 从牛脑中分离得到了g a b a 受体。 研究表i t ) 8 , 1 2 , 1 3 , 1 4 】:g a b a 受体可分为3 中类型,即g a b a a 、g a b a b 和 g a b a c ,其中a 和c 两种受体激动时,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使得神经 元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 p s p ) ,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同时, g a b a 在中枢神经系统( c n s ) 中,可以参与多项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如镇痛、 调节食欲以及心血管活动等。y 氨基丁酸的主要药理功能如下所示。 1 1 3 1 镇静、安神、抗脑衰老作用 g a b a 由于能增加葡萄糖磷脂化酶的活性,从而加速大脑内的能量代谢,提 高脑部氧的供给量,恢复脑细胞活力【15 1 。李绍旦等【1 6 1 发现在亚健康失眠人群中, 脑内神经递质( 如y 氨基丁酸) 的活动变化情况及其脑功能状态,普遍低于正 常参考值,并且差异都具有显著性。饶曼妮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脑内y 氨 基丁酸的含量对催眠和安神等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 1 3 2 降低血压作用 由于y 氨基丁酸是脑内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以通过调节c n s ( 中枢神经系统) ,调节脊髓的血管运动中枢,最终有效地促进血管扩张,实现 降低血压的目的【1 8 , 1 9 】。胡家澍2 0 1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了g a b a 对哺乳动物能起 到降血压和抗惊厥的生理作用。吴惠玲 2 i 】等,用自发高血压大鼠作为实验对象, 考察了g a b a 对实验动物辅助降血压作用,结果表明食用g a b a 茶水的对照组 北京化t 人学硕l :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鼠血压明显降低。 1 1 3 3 抑制心律失常作用 据相关报道表明【2 2 2 3 1 ,g a b a 能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而且g a b ai c v ( 侧脑室注射) 可以抑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孟娟如【2 4 】等人实验发现,y 氨基丁 酸不仅可以延长乌头碱诱发的麻醉大鼠室性早搏( v p ) 和室性心动过速( v t ) 的出现,还能降低心室纤颤( v f ) 的发生率,并且还能提高乌头碱诱发大鼠心 脏产生v t 、v f 、心跳停止的阀剂量,这些都可以说明g a b a 是主要通过对心 脏的直接作用来抵抗乌头碱性心律失常。 1 1 3 4 治疗癫痫等疾病 研究表明【2 5 2 6 2 7 ,2 8 2 9 】:在脑内的g a d 活力降低,导致g a b a 含量减少,是 惊厥和癫痫的主要病因之一;而g a b a a 受体q1 或y2 亚基突变引起的受体数 量和功能异常则是人类原发性癫痫的主要病因。我国学者杭维亮【3 0 1 ,也发现临床 应用g a b a 能够治疗癫痫病。 1 1 3 5 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赵彤【3 1 l 等人研究发现:g a b a 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损伤时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同时,如果施加g a b a a 的受体拮抗剂或者氯离子通道阻抗剂的话,便可破 坏g a b a 对脑的保护作用。故而,可以知道,g a b a 有提高海马脑片的抗缺氧 的能力。之后,甘平【3 2 1 又报道其研究结果,发现g a b a 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 对脑缺血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其机制复杂,尚未能完全解释g a b a 保护作用 存在的差异。 1 1 3 6 镇咳、治疗哮喘等作用 g a b a 有三种受体【3 3 】,a 型、b 型和c 型,其中a 型和b 型均与呼吸道密 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3 4 】:g a b a a 通道可以在气道平滑肌上表达,同时g a b a a 受体激动剂可以松弛气道平滑肌,这样可以减弱气道狭小而引起的气道通气压 力,为治疗哮喘等疾病丌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还有结果表d ) j 1 3 3 1 ,g a b a 抑制小 鼠的支气管痉挛,是通过作用于g a b a b 受体,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的。此外,g a b a b 受体在气道平滑肌也有一定的表达【3 5 1 ,但其作用机制暂不清 楚。 4 第一章绪沦 1 1 3 7 其他功能 g a b a 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影响垂体和性腺等组织,进而参与激 素的分泌与调制3 6 1 。g a b a 还恶可以提高精子地体外受精能力,调节输卵管和 子宫的收缩,促进精子的转运过程【3 6 , 3 7 】。有研究成果表i 明 3 8 , 3 9 】:g a b a 可以促进 胰岛素的分泌,进而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 1 4 丫氨基丁酸的制备 目前的工业单元操作中,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和天然产物提取法是主要 制备g a b a 的三种方法:。其中,生物合成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中体内的g a d ( 谷氨酸脱羧酶) ,将底物l 谷氨酸( g l u ) 或l 谷氨酸钠转化为y 氨基丁酸 ( g a b a ) ;天然产物提取法则是从植物组织中提取g a b a 。 1 1 4 1 化学合成法 目前,制备g a b a 的最常见的方法是用邻苯二甲酰亚氨钾和y 一氯丁氰在高 温条件下( 1 8 0 摄氏度) 反应,产物再与浓硫酸反应水解得到【删,见图1 4 : 一叫一 。娶一、 h i o 图l - 4 制备g a b a 反应 f i g 1 - 4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g a b a 另一种方法【4 1 4 2 1 就是以2 一吡咯烷酮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开环反 应制得g a b a ,见图卜5 : 水麓开环) c 0 h ) 2 n h 4 h c 岛 1 2 1 3 5 。1 0 - - ! 铀 图l - 5 制备g a b a 反应 f i g 1 - 5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g a b a 北京化r t 人学钡l :研究生学位论文 最近,杨东元【4 3 】等人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是以y 一丁内酯为原料,经过一 系列复杂的反应制得g a b a ,见图卜6 所示: 啬一一h c l c l c c h , c h c o o c h , n h h 是h h 0 0 c h , 些坚三! n h 茹h 菇h h o ) n n h 正h 正h 2 c h ,c o o h 图l - 6 制备g a b a 反应 f i g 1 6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g a b a 化学合成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问短,产品纯度高等优势,但 同时相对而而言,化学合成发要求的反应条件苛刻,能耗也比较高。 1 1 4 2 生物合成法 谷氨酸脱羧酶( g l u t a m i ca c i dd e c a r b o x y l a s e ,g a d ) ,是一种专一的g a b a 合 成酶【4 4 1 ,它是以磷酸吡哆醛( p h o s p h o p y r i d o x a l ) ,即维生素b 6 ( v i t a m i nb 6 ) 为 辅酶,在p h 为6 5 左右时,酶活力达到最高,但是谷氨酸和a t p 又都会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g a d 的活性:前者会促进酶蛋白与辅酶分离,而后者则是抑制酶蛋 白与辅酶结合。目前,研究学者们已经在很多种类的微生物中发现了g a d ,比 如:大肠杆菌、曲霉菌、短杆乳酸菌、酵母菌、屎肠球菌、乳酸链球菌、乳酸乳 球菌等等。 g a b a 的形成途径如1 7 副4 5 】所示: c o o 。 l h - - c 一n h 3 + 。 c h , l 。 c h , i c o o 谷氨酸 谷氨酸脱羧酶 c h ,一 。 c h , i c h , i c o o 氨基丁酸 图1 - 7 发酵法制备g a b a f i g 1 - 7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 g a b ab yf e r m e n t a t i o n 6 第章绪论 ( 1 ) 利用大肠杆菌发酵生产g a b a 大肠杆菌是发现最早,并且具有很高g a d 活性的微生物,至今为止,已经 有诸多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采用酶的固定化和细胞固定化等方 法进行生产。赵景联m 】等人将大肠杆菌细胞用海藻酸钙包埋,制备成固定化细胞, 用o o l m g m l 浓度的l g l u 溶液l 、日j 歇反应5 小时,转化率可以达到1 0 0 。谢凤 英【47 】等人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g a b a 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 最终使得g a b a 的产物浓度达到0 8 4 m g m l 。最近,王期【4 8 】等成功重组了质粒 p e t 2 8 a g a d a ,并转化到e c o l i b l 2 1 ( d e 3 ) 中,经诱导表达,g a d 活性可以达 到出发菌株的6 0 倍,并且以3 1 l 的l 谷氨酸钠为底物,最终g a b a 浓度可以 达到1 9 5 7 彰l ,转化率为9 3 。 尽管大肠杆菌有着如此之高的g a d 活性,也能获得较高浓度的g a b a 产品, 但是对于食品工业来说,食品安全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而这又恰恰是利用大肠 杆菌发酵的不足之处。所以,国内外专家学者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了那些无致病性 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曲霉菌等等。 ( 2 ) 利用酵母发酵生产g a b a 由于利用酵母发酵的产品无毒无害,所以在很多食品行业酵母已经被广泛应 用。利用酵母发酵生产g a b a 也有些报道,高年剔4 9 】等人以味精厂的等电废液 为出发原料,用l o j 罨l 的酵母粉发酵7 2 h ,经过优化,最终g a b a 产量可以达到 2 7 l 。徐晓波等人【5 0 】,从自然界中筛选到了5 株酵母菌株,其中最好的一株酵 母经发酵得到g a b a 含量为3 6 5 3 g l 。而蒋冬花【5 l 】等从水果表面分离得到一株 相对高产的酵母菌株,经优化发酵条件,最终发酵液中g a b a 的浓度可以达到 7 5 3 9 9 l 。 相对于利用大肠杆菌发酵而言,酵母菌体内的g a d 活性不如大肠杆菌活性 高,但是从安全性考虑,酵母属于安全级发酵菌株,适合食品工业的发酵生产, 所以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 3 ) 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g a b a 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中利用乳酸菌发酵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崔晓波【5 2 】 等人就用乳酸菌s k 0 0 5 发酵生产g a b a ,产品浓度为5 4 9 l 。朱晓立【5 3 】用乳酸 乳球菌在p i t 6 5 的发酵液中,3 0 摄氏度下转化2 6 h ,最终g a b a 浓度达9 0 1 l 。 卢彦梅瞰】等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一株乳酸链球菌( s t r e p t o c o c c u sl a c t i s ) ,经发酵 培养最终g a b a 含量可达4 2 3 9 l 。浙江大学的黄俊【5 5 1 ,利用短乳杆菌发酵3 d , 经过四次补料操作,最终发酵液中g a b a 浓度达到7 6 3 6 l 。 下表1 1 是部分研究学者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g a b a 的研究情况概述【5 0 】: 7 北京化1 二人学硕i j 研究生学位论文 表1 - 1 微生物合成g a b a 的研究概况【5 0 】 t a b l e1 - 1o u t l i n eo f b i o s y n t h e s i so fg a b ab y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综上所述,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g a b a 还处于一个研究发展阶段,还需要 更多的研究工作才能将该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化。 1 1 4 3 天然产物提取法 研究表明,在植物组织中,有两条合成和转化g a b a 的途径5 6 】:一条途径 就是以g a d 为催化剂,将l g l u 脱羧产生g a b a ;另一条途径就是有多胺类物 质降解,其中,第一条途径是植物体富集g a b a 的主要方式。我国学者张晖【5 7 】 研究发现,用米胚芽富集g a b a ,浓度可以约达到4 9 k g ,其工艺如图1 8 所示: 麓素 工 糸糠一二束一白荩 张一耒气软3 ,x 4 咖删 杀蕾一干爆一+ 培煎一耪辟一适轼 去杂一,束胚芽一,脱脂( 低温) g a 昂a 富集 l 抽出一分离精棚一浓缩杀盛一喷雾千燥 l l 高浓j r 硝认暾束胚芽( 50 0 0 - 8 加帆傀) l h b 侧l 阴2 c 俄h 2 a x m ( 谷氛酸) i 内潦晦) 期1 例2 c h ,q 扣【x 射( 卜氛鲞丁麓) 图1 8 植物富集法制备g a b a f i g 1 8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o fg a b ab yp l a n te n r i c h m e n tm e t h o d 8 1 1 5 y - 氨基丁酸的分离纯化 y 氨基丁酸的分离和纯化对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 节。即要除去粗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又要尽可能的减少产品中g a b a 的 损失。 在天然产物提取方法0 0 5 8 , 5 9 】,一般都是利用g a b a 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先 用水提,然后用乙醇将g a b a 浓缩,接着将浓缩后的g a b a 溶液经7 3 2 阳离子 柱吸附,再用氨水洗托,达到进一步纯化的目的。 而利用生物合成法生产g a b a 时,最终发酵液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除了 产品之外,不仅含有微生物的菌体,还含有部分未消耗完的培养基等物质,因此 发酵液的下游纯化过程是非常困难的,故而不得不采取“多步骤,多工艺”的方 法。g a b a 的生物合成法的一般提取工艺【删见下图1 - 9 。 发酵渡 l 预处理( 加热调p l l 、絮凝) l 麓体分离( 赢心分离、过滤、压滤) l 初步纯化( 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萃取,电渗柝) | i 高度纯化( 超滤吸附、结晶、重结晶) l 成品加3 2 ( 千攥、分餐) 图1 - 9g a b a 的生物合成法的一股提取j :艺 f i g 1 - 9g e n e r a lp r o c e s so f s e p a r a t i o no f g a b a 李良铸【4 1 1 又介绍了一种以l g i u 为底物的g a b a 生产工艺,见图1 1 0 所示。 l 广g l u 在e c o l i 的g a d 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g a b a ,然后经过7 3 2 型阳 离子柱将g a b a 吸附上柱,之后用氨水洗脱,再经过2 0 1 4 型强碱性阴离子树 脂纯化,浓缩结晶,得到g a b a 纯品,最终收率达到4 0 。 另外,近年来还有许多研究学者【6 l j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g a b a 的分离过程。 通过超滤和纳滤,将发酵液中提取g a b a 的回收率从5 0 提高到9 5 。 9 北京化t 大学硕 :研究生学位论文 i 杰墅堑苎蕉王壅塑垂卜 磊飘d 盔墅! ! 壁墼壁璧垄墼鎏i 气i :o 1 v ( v * i m ) 0p x 4 0 叫穗反应涟卜叫滤液l 3 幺i ,h t 弭至p 村4 。_ _ l 。【受用h c 婀 一 羹色 r o l l 辫。最麓) 簟性丙爆誓景阳奢于受基辨1 2 2薯i 傩基z 妊誓疆f 尘m l mo o ! _ , ( 冀化l 穗簟) 叠t 性摹赣l 壁峨毫f 空套冀囊2 0 1 1 4 1 tu i & t 过t 下i , 知3 镑9 s 己i l rp ,。 _ 爵i ;1 缝堕茎卜气菇i i ;h 鱼盆些垒些曼l 图1 1 0g a b a 的酶法合成的提取i :艺 f i g 1 - 1 0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g a b ab yg a dc a t a l y s i s 1 2 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而可持续发展 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在十二五规划中,党和国家也 明确指出要加大对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计划中提出了加大控制坏境污染 力度、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针。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化学” 这条路,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然而要想实现清洁化的绿色化工,这个过程不是一 蹴而就的,我们不仅要努力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要节约资源,进最 大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就在这样一个使命的召唤下, 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逐渐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1 2 1 双极性膜的结构和特性 1 2 1 1 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可以说是电膜过程的“,i i , 脏 【6 2 1 ,它通常是由聚合物骨架和附着 在骨架之上的离子基团构成,如果骨架上的基团是阴离子的话,那么就需要能在 骨架内部自由移动的阳离子来与之平衡;同理,如果骨架上的基团是阳离子,那 么就需要能在骨架内部自由移动的阴离子来与之平衡,因而,离子交换膜具有能 够选择性透过与膜层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的特性。 第一章绪论 合适的离子交换膜,在使用过程中,其选择透过性可以高达9 9 ,但是,这 种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会随着溶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选择合适的 浓度的溶液进行分离也是非常重要的。 1 2 1 2 双极性膜 双极性膜( b i p o l a rm e m b r a n e ,b p m ) ,就是在离子交换膜的基础之上,经 过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膜层,其结构和原理见图1 1 l 【6 3 】所 不。 州蚶科吾卜辕 啊溉卅囝 十薄三十 或磺袭 图1 1 l 离子交换膜& 舣极性膜 f i g 1 - 11 i o ne x c h a n g em e m b r a n e & b p m 图1 1 l 中,a 示意图表明,阳离子交换膜( c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m e m b r a n e ,c e m , 简称阳膜) 会选择性的让阳离子( n a + ) 透过,流向阴极,而阴离子交换膜 ( a n i o n e x c h a n g em e m b r a n e ,a e m ,简称阴膜) 则会选择性的让阴离子( c 1 一) 透过,流向阳极;如果我们将一张阳膜与一张阴膜紧密的合在一起,形成一张新 的膜层,这个膜就是双极性膜,示意图c 就是双极性膜的简图;而双极性膜的 工作原理就像示意图b 显示的那样,水会在双极性膜的阳膜阴膜之间的区域( 称 为过渡区域) 内,电离成h + 和o h 。,h + 和o h 能各自选择性的透过阳膜和阴膜 进行迁移。 有文献报道【州,双极性膜的水解离速度是常规水溶液解离速度的5 1 07 倍, 这主要是因为过渡区域的强电场所致( 过渡区的厚度一般在1 0 x1 0 。9 m 以内) , 而且双极性膜不仅可用于水的解离,还可以用于其他自解离液体,如甲醇【6 2 1 。 北京化1 人学硕i j 研究生学位论文 1 2 2 双极性膜电渗析 传统中,最常见的电膜过程就是电渗析,而电渗析装置就是依靠阴、阳离子 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料液分离的目的,其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水溶液脱盐过程 或溶液浓缩过程。而双极性膜的出现,则将电渗析这一分离纯化工艺引向了一个 崭新的时代。 由于b p m 的出现,电渗析过程可应用的膜组件就有3 种,即b p m 、阳膜和 阴膜,因此我们可以对三种膜进行排列组合,以达到不同的分离目的。下图1 1 2 就是以g a b a 为例,解释双极性膜电渗析( b i p o l a rm e m b r a n ee l e c t r o d i a l y s i s , b m e d ) 装置的分离过程。 0 少麓蹈觞秘鼢霉a 少袋鳓矗嬲a 觚 蜒0 蝉专糙0 辫i承 鞫蒋l 黔蛹黪l 鞫隧l 嚣捞8 藿f 粥貉 装+ 鹾毫 h ; 酸塞 滠宣 o 纠 辩 醪耋 缱 0 秘 k o h 黝8 墩k g a 8 衣硫欲 a 图1 1 2 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过程 f i g 1 - 1 2t h es e p a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b m e d b 图中,a 图为二隔室b m e d 装置,它是由b p m 和阳膜相问组成,料液中的 k +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穿过阳膜到达碱室,与水电解出来的o h 。形成k o h , 而g a b a 一则留在原料液室内与水电解出来的h + 形成g a b a ,最终实现k + 和 g a b a 。的分离;b 图为三隔室b m e d 装置,它是按照阳膜、阴膜、b p m 的顺序 相间而成,料液中的1 0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穿过阳膜到达碱室,与水电解出 来的o h 。形成k o h ,而g a b a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穿过阴膜到达酸室,与水 电解出来的h + 形成g a b a ,实现分离。 1 2 3 双极性膜电渗析的应用 双极性膜电渗析装置不仅可以独立的作为一个操作单元,也可以和生产过程 第一章绪论 耦合,进行连续操作,业已成为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