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v d c密级 硕士学位论文 史记中给予动词的配位方式研究 r e s e ar c ho np o r t f oli0c o n fig ura tio no f givi n g - m e a nv e r bo f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 作者姓名: 学科专业: 学院( 系、所) : 指导教师: 陈冰清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文学院 刘青松教授 论文答辩日期名匪垃答辩委员会主席墨k 毕,_ 中南大学 2 0 10 年5 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 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隧坚盈日期:迦纽年王月五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 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1 摘要 论文探讨了古代文献史记的给予动词。在对大量的语言事实 进行详细考察的基础上穷尽性地描写了史记给予动词的全貌,并 将此书的给予动词进行了历时的比较,首次对史记的给予动词进 行了细致的研究。根据前人先贤对给予动词的定义,提出了史记 给予动词的判定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划定了此书中给予动词的具体范 围和数量。 首先,将史记中出现的给予动词进行分类,从配位方式的角 度将给予动词出现的句式分为六类,以列表的方式直观地显现史记 给予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分析。 其次,将每一种配位方式从语义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述了配位方 式中语义成分之间的搭配和相互限制,并说明给予动词同与之同现的 施事、受事、当事三个语义成分的关系。 再次,也描述了每种配位方式中出现的语义成分缺省情况。发现 基本配位方式中能出现的缺省情况最多;施事成分的缺省可以在每种 配位方式中出现;与给予动词同现的三个语义成分不能同时缺省。 最后,将史记与现代汉语中给予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 史记给予动词配位方式同现代汉语配位方式之间的历时变化,从 语法和词汇两方面的变化综合讨论。 史记是上古时期汉语的重要史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 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价值。论文以史记为语料,调查了 给予动词的使用情况,并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不仅展现了上古时期 给予动词的使用面貌,而且揭示了语言发展的情况,对进一步把握给 予动词发展的规律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给予动词,配位方式,语义分析,缺省 1 a b s t r a c t t h e g i v i n g - m e a n v e r bm e a n ss o m e o n eg i v es o m e t h i n gt oa n o t h e r m r d e x iz h uh a dd e f i n e dt h i sw o r db e f o r e g i v i n g i sa ni s s u ec o n t a i n s g i v i n gm e a nv e r b ,a g e n t i v e ,d a t i v e ,e x p e r i e n c e r t h i sp a p e r u s e sr e c o r d s o f t h eh i s t o r i a na sac o r p u s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g i v i n g m e a nv e r b ,c o n c r e t e l y d i s c u s st h ep o r t f o l i o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s e m a n t i cc o m p o n e n td o m i n a t e db y t h eg i v i n g m e a nv e r b t h i sp a p e rc l a s s i f i e dt h ep o r t f o l i o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o fg i v i n g m e a n v e r ba s4k i n d a n dd i s c u s s6d i f f e r e n tk i n d so fa r g u m e n ts e l e c t i o na p a r t w em a i n l yt a l k e do v e r4a s p e c t s :a tf i r s t ,w es u mu pe v e r yg i v i n g m e a n v e r bp r e s e n tt oo n ea r g u m e n ts e l e c t i o n ,a n de n u m e r a t ea 1 1 s e c o n d l y , w e a n a l y s ee v e r ya r g u m e n t s e l e c t i o nf r o ms e m a n t i ce c t t h i r d l y , w e s u m m a r i z et h eo m i t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p r e s e n tt oe v e r ya r g u m e n ts e l e c t i o n , t h e ni n t e r p r e tt h e m a tt h ef o u r t ha s p e c t ,w ec o m p a r et h es e n t e n c ef r o m m o d e mc h i n e s ew i t h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a n dt a l ka b o u t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t h e m 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i s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o f c h i n e s ed u r i n gp r e q i np e r i o d i tr e a l i s t i c a l l yr e f l e c t e dt h el a n g u a g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t h et i m e i th a d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l i n g u i s t i cw o r t h i n e s s t h i sp a p e ru s er e c o r d so ft h eh i s t o r i a na sc o r p u s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u s e c i r c u m s t a n c eo fg i v i n g - m e a nv e r b a n dc o m p a r e dw i t hm o d e mc h i n e s e , s h o wu st h el a n g u a g es i t u a t i o no fo l dc h i n e s e i tf o u n do u tt h es i t u a t i o n 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l a n g u a g e ,i ti sas i g n i f i c a t i v e l yw o r ki ng r i p e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s c i p l i n a r i a no fg i v i n g - m e a n v e r bf a r t h e r k e yw o r d sg i v i n g - m e a nv e r b ,a r g u m e n ts e l e c t i o n ,s e m a n t i ca n a l y s e , o m i t h 1 目录 摘要i v a b s t r a c t i i 第一章绪论1 1 1 选题缘起1 1 2 研究对象2 1 3 研究现状4 1 4 研究意义及方法5 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6 2 1 “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格式6 2 1 1 给予动词的语义特征9 2 1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1 1 2 1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1 3 2 2 “施事+ 给予动词+ 受事+ 当事 格式1 6 2 2 1 句法结构分析1 7 2 2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1 8 2 2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1 9 第三章含给予动词的结构中介词“以”引导的配位方式2 2 3 1 “施事+ 以+ 受事+ 给予动词+ 当事 格式2 2 3 1 1 介词“以 引导的语义成分的分析2 4 3 1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2 6 3 1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2 7 3 2 “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以+ 受事”格式2 9 3 2 1 介词“以 引导的语义成分的分析3 0 3 2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3 1 3 2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3 2 第四章含给予动词的结构中介词“于”引导的配位方式3 5 4 1 语义成分的音节特点3 6 4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3 7 4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3 8 第五章含给予动词的结构中连动式组成的配位方式4 1 5 1 语义特征4 2 i i i 5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4 5 5 3 与现代汉语的比较4 6 结语4 8 参考文献5 l 致 射5 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5 5 i v 硕上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帚一早三百下匕 1 1 选题缘起 我在读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时,其中有一章讲到先秦时代的名物释义,引 用了逸周书谥法解的一段:“勤,劳也。遵,循也。肇,始也。怙,恃也。 享,祀也。锡,与也。典,常也。糠,虚也。惠,爱也。敏,疾也。捷,克也。 载,事也。 “锡 和“与”都是带有“给予 义的动词,而这类动词在汉语中 有很多,并且在古代汉语中给予动词的运用比现代汉语的运用更为广泛。范晓、 张豫峰著的语法理论纲要中说:“短语和句子总是通过词语的搭配( 组合) 来实现的。从语义上看,词语的搭配不是任意的,而是有选择性的,即是有选择 限制的。” 也就是说给予动词同与之相关的施事、受事、当事之间的搭配是有选 择性的,这些选择性又与动词的配位方式相契合。何谓配位方式? “我们称动词 的配项之间的这种同现选择限制以及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对施事受事等语义成 分的选择关系为配位方式。直观地说,配位方式是能够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的、 从属于同一个动词的语义格在句法上的安排方式。” 这是袁毓林对配位方式的解 释。我国语法学界从上世纪7 0 年代引进配价理论以来,引起了广大关注,出现 了研究配位理论的热潮,也解决了很多现代汉语语法的问题,但运用配价理论研 究古代汉语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本文选择了古代比较重要的文献史记进行研究。史记是中国西汉时 期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位于“二十四史 之首,是中国最为著名的 古代典籍之一,对于汉代以后史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全书记录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为三千 年的历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 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史记为我们留下了两千年前 祖先们使用的活生生的语言,全书以贯穿前后约三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为中心,其 内容包括划分疆域、国家民族重大事件、重要任务、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诸多方面,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留下了丰富的语料。研究史记的语言有利于 我们进一步了解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和历史。 本文将现代配位理论的成果引入上古汉语的研究,具体考察史记语言中 给予动词与其所支配句法成分的组合配置情况,并从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进行 分析,观察史记中给予动词的真实语言情况。 o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3 页。 o 范晓、张豫峰:语法理论纲要,上海译文出版社2 0 0 8 年版,第2 4 2 页。 国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 9 8 年版,第12 4 页。 1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史记的版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全十册。 1 2 研究对象 朱德熙在与动词“给 相关的句法问题中曾对“给予 动词做过说明, 认为所谓“给予可以这样描述: ( 1 ) 存在着“与者 ( a ) 和“受者( b ) 双方; ( 2 ) 存在着与者所与亦即受者所受的事物( c ) ; ( 3 ) ( a ) 主动地使( c ) 由( a ) 转移至( b ) 。 朱德熙的这一描述将参与一个完整的“给予 过程的三个参与者阐述出来了。 为给予动词的配价、语义分析等其他方面指出了一个标志性的方向,在后面的研 究中,学术界都将这个描述作为对于“给予动词最好的定义。根据这一描述, 我们可以看出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给予 动作需要三个方面的参与者,即施事、 受事和当事。本文为了行文方便,将文中“给予义动词一律写为给予动词。 “动词联系的支配成分是构成动核结构所必需的语义成分,所以它是具有强 制性的。这种强制性的动词所联系的语义成分,可称为动元或称行动元。一 个动词所结合的动元的总和,称为这个动词的价( 或配价) 。 这是范晓先生 对“价 分类进行的解释。他还说道:“句法成分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句法 成分,它是构成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所不可缺少的;另一种是非强制 性的成分,去掉它也不影响主谓结构的成立。只有强制性的句法成分才能表现动 元。三价动词是指在一个动核结构里联系着三个动元的动词。其句法形式特 征是:在主谓结构里它联系有三个强制性的句法成分;它和三个句法成分( 其中 一个是主语,一个是宾语,还有一个是宾语或其它句法成分) 一起才可以构成最 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 给予动词是三价动词,它联系着三个强制性的句法 成分。 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式由动词以及与它相联系的名词性成分构成的,所以研 究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动词发生联系的名词性成分有 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语境的帮助,一定要在句子中出现。一种是非 强制性的,根据表达的需要,在句中或出现或不出现。 也就是说,给予动词有两个特点:( 1 ) 意义上主要是表示当事的持有从源点 到终点的变化过程;( 2 ) 语义上要求有三个强制性成分施事、受事和当事。 根据给予动词在史记中出现的义项,结合汉语大词典 中描述的义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第1 5 3 页。 。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 9 6 年版,第19 3 - 19 6 页。 西同上。 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 8 9 年版,第9 8 页。 o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 9 7 年版。 2 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项,将本文中所讨论的给予动词排列如下( 按拼音排序) 。 畀:1 赐予;2 给予,付与。 赐:赏赐,给予。 分:分给,散发。 封:帝王以爵位、土地、名号等赐人。 奉:1 进献;2 给与,赠与。 赋:授,给与。 归:1 归还;2 通“馈 。赠送。 还:交还,归还。 赍:持;带;送。 给( j i ) :供给;供养。 荐:进献;送上。 降:赐给;给予。 借:给予,授予。 进:进奉;奉献。 馈:赠送。 赂:赠送财物。 赏:1 赏赐,奖赏;2 赠送;赠给。 施:给予;施舍。 授:给予;交付。 输:交出;献纳。 送:馈赠。 遗( w 6 i ) :给予;馈赠。 锡:赐予。 献:1 奉献。进贡。指藩属奉献礼物;2 奉献。把东西奉送给尊者或敬重 的人。 效:贡献,进献。 许:应允给予;贡献。 与:1 给与;2 奖赏。 予:赐予;给与。 致:1 奉献:献纳;2 给予;让给。 资:资助;供给。 奏:进;进献。 3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3 研究现状 吴为章在动词研究述要中说过:“在汉语语法史上,动词问题一直是语 法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吕叔湘说:“动词为什么重要,因为在某种意义 上,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别的成分都跟它挂钩,被它吸引住。 胡 裕树、范晓也认为动词研究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课题,“动词比之其它词类,内 部最为复杂;动词在句法结构中活动能力最强,大部分词类都要跟它发生一定的 结合关系;动词是一般句子里最重要的部分。” 关于动词的研究,前人时贤做了 不少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成果。 首先是袁毓林先生在他的配价理论专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中给“配位 方式 下了定义。另外,关于配位方式的研究也有不少:李永的 给予类 三价动词配位方式考察具体考察了孟子语言中给予类动词所支配句法成分 语义格的组合配置情况;徐艳平在给予式、索取式和置放式的平行性分析中 也提到了给予动词的几种配位方式;另外还有刘丹青的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 的类型学考察等。 其次是关于动词的语义研究,徐峰在“给予 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中 探讨了现代汉语给予动词强制性语义成分的语义选择及语用变化;徐敏云在( 史 记 双宾动词的配价研究中根据施事同当事之间的关系将“给予 动词分为赏 赐类、进献类、馈赠类和一般给予类四类。王丹荣、孔俊在浅谈 中特殊 的动词谓语句中将连动句中前后动作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类。另外还有刘宋川 的先秦双宾语结构的分类、马庆株的指人参与者角色关系取向与汉语动词 的一些小类等。 另外是关于语用的研究,陈昌来在“给予类三价动词构成的旬式及其论 元省略的认知解释中讨论了现代汉语给予动词能适应的句式,并对论元缺省规 律提出了认知上的解释;李旭和徐旭刚的 客体省略调查分析中将作用 于动核结构中动核的客体,即施事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已经存在的客体的省略情 况分为两类:受事省和对象省两类;袁宾在浅谈文言文句子中主语的省略中 将主语省略的情况作了分类;另外还有延俊荣的给予”参与者从缺的认知动 因考、朱楚宏的关于主语承前省略的几个问题等。 总之,关于给予动词的研究,前人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成果都有启发和借鉴的 作用。但是,他们的研究尚未全面和深入。因此,本文将在充分吸收前人已有的 成果的基础上,从配位方式的角度分析史记中的给予动词。 。吴为章:动词语法述要,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第4 1 2 页。 o 吕叔湘:句型和动词,语文f i j 版社1 9 8 7 年版,第1 页。 国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 ,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页 4 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 4 研究意义及方法 史记是上古时期汉语的重要史料,是我国一部记载了黄帝时期至汉武帝 太初年问的纪传体通史,记录了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大量 史料,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的语言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和语言学价 值。我们选取上古时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专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语法 研究,可以揭示上古时期语言运用的特点,为汉语史提供上古时期的语言发展情 况,以求能更好地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何乐士在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中提到:“要深入全面了解不同时 代汉语的特点,总结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增强结论的科学性,关键是著述语言 的穷尽性研究。也就是说专书专题的研究是汉语语法史撰写的基石,给予动词 的研究当然也是如此,如果对汉语中各部典籍的给予动词的使用情况作出穷尽性 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出这些书中的给予动词使用的特点,对进一步把握给予动词 发展的规律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因此,本文以史记为语料进行专书的给予动词研究,采用穷尽式的调查 分析方法,首先对给予动词在汉语语法史上的研究状况作整体上的描述,并对给 予动词的判定进行论述。在对给予动词进行明显界定的基础上,对史记中的 给予动词从配位方式的角度进行分类,分析、探讨,以期展现上古给予动词使用 的基本面貌,探讨这一时期给予动词使用的一般规律。 本文将配位理论引入史记的给予动词中,通过配位方式来体现上古汉语 中给予动词的使用情况,首次对史记的给予动词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o 何乐士: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和展望,湖北大学学报 2 0 0 1 年第六期,第7 0 页 5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给予动词是典型的三价动词,三价动词的语义形式特征是:它联系着三个强 制性的语义成分,它和三个与之同现的语义成分( 施事、受事与当事) 一起才能 构成一个意义自足的结构。袁毓林先生对配位方式的定义是:“我们称动词的配 项之间的这种同现选择限制以及主语宾语等句法成分对施事受事等语义成分的 选择关系为配位方式。直观地说,配位方式是能够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的、从属 于同一个动词的语义格在句法上的安排方式。”从语序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给予 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表示施事的成分由于是动作的发起者,在正常的情况下它 应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当事的成分由于是动作的终结点,因此,它应该出 现在动词的后面;受事是处于在动作发生过程中的,它的归属是由施事传递到当 事的,因此,它最常出现的位置是当事的后面。也就是说,给予动词最常见的配 位方式是“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格式。但是,受事在当事之前的情况也 是有的,从这两个格式我们可以看出给予动词基本配位方式及其变体的使用情况 和规律。 2 1 “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格式 ( 1 ) 塞至墨堕登塞金壁童曼叁,为伯,以河内地与晋。( 史记卷 四本纪第四周1 - 1 5 4 ) ( 2 ) 汉王日: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日约为兄弟,吾翁即 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佥盔二叠羹。”( 史记卷七本纪第七项羽卜3 2 8 ) ) ) ( 3 ) - g - , 封宪王子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塾主直三互应,为泗水王。 ( 史 记卷五九世家第二九五宗- 6 - 2 10 3 ) ( 4 ) 故牧人民,为之城郭,内经闾术,外为阡陌。夫妻男女,赋之田 室,列其室屋。为之图籍,别其名族( 史记卷一二八列传第六八龟 策10 - 3 23 2 ) ( 5 ) 遗苤兰坦担国塑,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 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史记卷九本纪第九吕太后- 2 - 4 0 8 ) ( 6 )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 振惊,堂堡壶堡些。( 史记卷一二六列传第六六滑稽10 - 3 1 9 7 ) ) ) o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 9 8 年版,第12 4 页。 。“1 1 5 4 ”表示该例选自史记 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 共十册) 第一册第1 “页,后面所有史记 用 例都采用这一方式表明出处。 6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 7 ) 至丕垄壹匿至邀丛亡塑闺,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史 记卷七一列传第一一樗里子甘茂7 - 2 3 2 0 ) ) ) ( 8 ) 与汝约:过汝,迭垄碴厶马塑盒,极欲,十日而更。( 史记卷 九七列传第三七郦生陆贾8 - 2 7 0 0 ) ) ) ( 9 ) 十五年,至隆墨竖丛垡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日: “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 史记卷 四本纪第四周1 - 1 5 3 ) ( 1 0 ) 冯蔼日:“堡垦主二壅,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国而奉邑益广, 可乎? ”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 史记卷七五列传第一五孟尝 君7 - 2 3 6 1 ) ( 1 1 ) 于是秦缪公更舍晋惠公,篮查主主。( 史记卷三九世家第 九晋5 - 1 6 5 4 ) ) ) ( 1 2 ) 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国之君,一救荆国之祸。发教封 内,而巴人致贡。蕉焦进迭,而八戎来服。( 史记卷六八列传第八商 君7 - 2 2 3 4 ) ( 1 3 )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 至堡趁蕉壶至焦生,语在淮阴事中。( 史记卷五五世家第二五留 侯6 - 2 0 4 2 ) ) ) ( 1 4 ) 田乞欲为乱,树党于诸侯,乃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 齐不可不救。”齐使田乞救之,而输之粟。( 史记卷四六世家第一六- 田 敬仲完6 - 1 8 8 1 ) ( 1 5 ) 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 行。( 史记卷六七- 列传第七仲尼弟子7 - 2 1 9 9 ) ) ) ( 1 6 ) 曹大夫麓负羁曰:“晋公子贤,又同姓,穷来过我,g - + - r 不礼! ” 共公不从其谋。鱼亟盈塑童重墨盒,置璧其下。( 史记卷三九世家第 九晋5 - 1 6 5 8 ) ) ) ( 1 7 ) 有司日:“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于 是以荐五峙,峙加一牛以燎。锡诸侯白金,风符应合于天也。( 史记卷 二八书第六封禅- 4 - 13 8 7 ) ) ) ( 1 8 )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 从东垣过赵,垫至然查差厶。( 史记卷一一八列传第五八淮南衡 山10 - 3 0 7 5 ) ) ) ( 1 9 ) 蒲守恐,因再拜日:“愿以请。”因效金三百斤,曰: “秦兵苟 退,请必言子于卫君,使子为南面。升( 史记卷七一列传第樗 7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里子甘茂7 - 2 3 0 9 ) ) ) ( 2 0 ) 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曰: “与之釜。”请益曰: “与之庾。”冉子与之墓五苤。( 史记卷六七列传第七仲尼弟子7 - 2 2 1 7 ) ( 2 1 ) 魏豹亡走楚蕉坯至至塾麴墼土厶,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 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 史记卷九0 列传第三o 魏 豹彭越8 - 2 5 9 0 ) ( 2 2 ) 四年,天子致文武眭。齐、魏为王。( 史记卷五本纪第 五秦1 - 2 0 5 ) ) ) ( 2 3 ) 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叠种百工而行。徐福得 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史记卷一一八- 列传第五八淮南衡山1 0 - 3 0 6 8 ) ) ) ( 2 4 ) 会庆子男殷来献马,因堙光奏璺王盟,意以故得与殷善。光又属 意于殷日:“意好数,公必谨遇之,其人圣儒。”( 史记卷一。五歹i j 传第四五扁鹊仓公9 - 2 8 1 6 ) 例( 1 ) 中“襄王”是给予事物的一方,语义上是施事,位于句首,充当句 子的主语;“晋文公”是接受事物的一方,语义上是当事,位于句中,充当动词 的间接宾语;“硅鬯弓矢 是整个事件中所给予接受的事物,语义上是受事,在 旬中充当动词的直接宾语。它们同动词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给予事件,就是“硅 鬯弓矢从“襄王 到“晋文公 的传递过程。后面几个例子和例( 1 ) 相同。 在史记中符合这类配位方式的给予动词占大多数,以上将每个给予动词的例 子都列了出来,每个动词在这一配位方式中出现的次数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通过 表格清楚地了解在“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 格式中给予动词的分布情况。 表2 - 1 给予动词赐分封赋归还赍给降 出现次数 1 6 626 515 54 62 11 给予动词 借馈 施 授输 送遗锡献 出现次数 3242 21 2461 27 4 给予动词 效 与 予 致资奏 出现次数 1 3 36 32 l6l 从上表我们看到,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动词分别是“赐”、“献 和“封 , 可以说这三个动词都是封建社会皇权统治社会产生的词汇,它们的使用都同帝 王、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很强的阶级性。其次,出现得较多的动词有“予 、 “归 、“与 ,这三个动词则是非阶级性的,强调“给予 这一行为,而非施事 同受事的关系。另外,表格显示出现次数在5 0 次以上的给予动词有5 个,可见 8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 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这几个动词在“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 格式中使用十分频繁,而且在史 记中出现的给予动词只有6 个没有出现在这一格式中。这一使用情况表明“施 事+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格式确实是史记中给予动词的最常见配位方式。 2 1 1 给予动词的语义特征 按现代汉语通论的解释,“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 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语义特征的制约,表现为词与词在语义成分上的 适应性,有了这种语义的适应性,词语与词语才能搭配起来,句法结构才能得以 实现。我们也就可以通过语义特征的分析,去说明词语对词语的选择关系和句式 对词语的选择关系。给予动词要求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与之同现,但动词本身也 有其适用的环境,受它支配的成分必须与动词适用的范围契合。根据与给予动词 联系的施事成分和当事成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将给予动词分为四个小类,即 赏赐类动词、进献类动词、赠与类动词和一般给予类动词四类。史记中出现 的给予动词大多都能在基本配位方式中出现,所以将史记中出现在基本配位 方式的2 4 个给予动词为代表,从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对动词进行分类。 1 赏赐类动词 赏赐类动词表示地位较高的一方将受事给予地位较低的一方。在汉语的言语 交际中,对话双方通常会有意识地根据对方同自己的关系使用尊称或者谦称,这 些尊谦称不仅仅用在称呼语中,而在表示动作的词语中也很常见。比如为了强调 给予动作的施事者高贵的身份,通常会用“赐、“封 、“赏”等词语,隐晦地表 示与这一动作相联系的两者之间的地位悬殊。例如: ( 2 5 ) 周襄王使室孔赐桓公文武眭、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桓公欲许 之,管仲日“不可”,乃下拜受赐。( 史记卷三二世家第二齐太公5 - 1 4 9 0 ) ) ) ( 2 6 ) 赐列甲第,僮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 主妻之,壹金万丘,更名其邑日当利公主。( 史记卷一二本纪第一二孝 武2 - 4 6 3 ) ) ) ( 2 7 ) 韩王听仪计。张仪归报,盔惠王盟仪五邑,号曰武信君。( 史 记卷七o 列传第一o 张仪7 - 2 2 9 4 ) ) ) ( 2 8 )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士是壹锡盘 查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史记卷二本纪第二厦卜7 7 ) ( 2 9 ) 垫至蕉盎土整芏塑,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 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史记卷九二列传第三二淮阴侯8 - 2 6 2 2 ) ) ) 例( 2 5 ) 中周襄王是动作的施事,他的身份比桓公要高,是王与诸侯的关系, o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 年版。 9 硕上学位论文 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所以我们把“赐”这个动词归为赏赐类动词中,因为只要是这个动词出现的句子, 与之同现的施事和当事的关系就有高低之分。史记中能进入基本配位方式的 赏赐类动词比较丰富,有赐、封、赍、降、施、授、锡7 个。 2 进献类动词 进献类动词与赏赐类动词表示的语义方向相反,表示地位较低的一方将受事 给予地位较高的一方。当动作的施事与当事的社会地位不等时,社会地位较低的 一方为了尊重较高方,通常会贬低自己,以突出对方的尊贵,即地位的不等通过 动词表现出来。例如: ( 3 0 )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塾丛塑盘查堕互里。拔魏之河内,取 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 史记卷七二列 传第一二穰侯7 - 2 3 2 5 ) ) ) ( 3 1 ) 于是秦使将军掺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垦然甚鱼 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 史记卷五本纪第 五秦1 - 2 18 ) ( 3 2 ) 会庆子男殷来献马,因竖光盘璺王盟,意以故得与殷善。光又属 意于殷曰:“意好数,公必谨遇之,其人圣儒。”( 史记卷一。五列 传第四五扁鹊仓公9 - 2 8 16 ) “献 有把东西奉送给尊者或敬重的人的意思。在例( 3 0 ) 中,魏国为了避 免秦国的进犯而将河东方四百里的国土赠与秦国,虽然两国都是诸侯国,但是因 为秦国更为强大,所以在文中魏国的地位比秦国低。从“献”这一动词出现在其 他段落中也可以看出与“献 同现的当事与施事是卑与尊的关系。史记中能 进入基本配位方式的进献类动词有献、效、奏3 个。 3 赠与类动词 赠与类动词即动作的施事、当事双方的社会地位没有高低的分别,两者是平 等的,动作没有方向性,仅仅只表达受事的转移。赠与类动词出现较少,因为可 以被其他更常用的一般类给予动词取代。赠与类动词着重于给予事物的动机,而 不在于突出动作的参与者。例如: ( 3 3 ) 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篮之七主。( ( ( 史记- 卷五本 纪第五秦1 - 1 8 9 ) ( 3 4 ) 乃分鳖钱诸宣,而水衡、少府、大农、太仆各置农官,往往即郡 县比没入田田之。( 史记卷三o 书第八平准4 - 1 4 3 6 ) 例( 3 3 ) 中与动作“馈 同现的施事是秦缪公,当事是晋君。两人同是诸侯, 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所以这里的给予动作不带任何色彩,仅表示赠与的动作,也 由动词间接说明了两者的平等关系。史记中能出现在基本配位方式中的赠与 1 0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类动词较少,只有分、馈两个,而且两个动词出现的次数也较少。 4 一般给予类动词 一般给予类动词的施事和当事之间的方向有可能是尊卑方向,也有可能是卑 尊方向或者是平级之间,一旦运用这类动词,我们不能单单从动词本身看出施当 事的方向性,而是必须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看出来。这类动词的生命力很强, 基本上都是直到现在还被大家广泛使用的词语。如: ( 3 5 ) 客有说张耳日:“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堕整芏鱼墨 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 ”( 史记卷八九列传第二九张耳 陈余8 - 2 5 8 0 ) ) ) ( 3 6 ) 髡辞而行,至赵。壑至量圭蕴基土互,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 兵而去。( ( 史记卷一二六列传第六六滑稽1 0 - 3 1 9 8 ) ( 3 7 ) 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韩信徙为楚王,齐为郡。叁坦 汉相生。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 史记卷五四世家 第二四曹相国6 - 2 0 2 8 ) ) ) ( 3 8 ) 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 行( 史记卷六七列传第七仲尼弟子7 - 2 19 9 ) 例( 3 5 ) 中的给予动作“与的施事是陈将军,当事是张耳,两人都是带军 的将领,社会地位是相同的。例( 3 6 ) 中的给予动词“与 连接的施事是赵王, 当事是淳于髡,两人的关系是君王与使者的关系。所以像“与”这样的能够用于 多种方向的动词,我们将它划为一般给予类动词,它们没有一定的方向限制,能 够灵活地运用到各个不同关系的句子中。史记中能在基本配位方式中出现的 一般给予类动词很多,共1 2 个,分别是:赋、还、归、给、借、输、送、遗、 予、与、致、资。 2 1 2 语义成分的缺省情况 在语言交际中,传递信息有一种约定缺省,就是交际双方共同默认某一 命题能成立的前提下,交际过程中省略共同默认的某些语义成分或语义背景。据 袁毓林先生( 1 9 9 6 ) 的说法,通过缺省来表示默认已成为人类语言交际时信息 编码和译码的一种基本的约定,如:说起“部长、强人、工程师”时,听话人可 以推断他们是男性;因为听话人相信,如果是女性,说话人一定会特别声明。这 种推理方式叫缺省推理,大意是:除非特别说明,可以默认某一命题总是成立的。 本文指的缺省主要是从语义的角度来说的,在句法的层面上省略的成分,在 语义上是强制性的,不可缺省的。在基本配位方式的成分缺省情况中,有施事的 。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 9 6 年第1 期,第6 2 页 1 1 硕上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缺省、当事的缺省、受事的缺省,也有可能是两种成分同时缺省。我们可以将这 些成分的缺省视为基本配位方式的一些变体,主要有五种( 括号中的成分表示缺 省的成分) : 1 ( 施事) + 给予动词+ 当事+ 受事 ( 3 9 ) 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 ”乃赦西伯,( ) 堕查墨叁笙垡,使西伯得征伐。( 史记卷四本纪第四周卜11 6 ) ( 4 0 ) 苏秦说齐,12 堡复塑整土盛。( 史记卷三四。世家第四燕 召公5 - 1 5 5 4 ) ) ) ( 4 1 ) 重耳受其食,( ) 还其璧。( ( ( 史记卷三九世家第九晋5 - 1 6 5 8 ) ) ) ( 4 2 ) 子华使于齐,冉有为其母请粟。孔子日:“与之釜。”请益曰: “与之庾。”盎至鱼查苤垂塞。( 史记卷六七列传第七仲尼弟子7 - 2 2 1 7 ) ) ) 例( 3 9 ) 中给予动词“赐”应该有与之同现的三个语义成分,但施事没有出 现,因为上句出现了主语“纣 ,施事可以在上文中“找回 ,所以施事缺省。例 ( 4 0 ) 中“复归燕十城”的施事是“齐 ,也就是说苏秦想说服齐国归还燕国的 十座城池,缺省的施事也能从上文找回。后面两例都同例( 3 9 ) 相同,是承前主 语缺省。 2 施事+ 给予动词+ ( 当事) 十受事 ( 4 3 ) 居岁馀,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 ) 盒。( 史 记卷四二世家第一二郑5 - 1 7 6 0 ) ) ) ( 4 4 ) 至蕉( ! 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二一廉颇蔺相如8 - 2 4 4 0 ) ) ) 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皆日秦贪,负其强, 史记卷八一列传第 ( 4 5 ) 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 侯虎也。”西伯乃献( ) 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 史记卷四本 纪第四周1 - 1 1 6 ) 例( 4 3 ) 中施事“公 存在,缺省的是“赐 的当事,因为上句是“颍谷之 考叔有献於公 ,那么此处的当事是“考叔 ,也是“献 这一动作的施事,在 上文中已经出现过,所以缺省。例( 4 4 ) 中施事“王”存在,当事缺省,而缺省 的当事是“相如 ,因在后面的句子中出现了,是后句的主语,所以此处的当事 是承后主语缺省。例( 4 5 ) 同例( 4 4 ) 相同,也是承后缺省的。 3 施事+ 给予动词+ 当事+ ( 受事) ( 4 6 ) 晋四。饥,请粟,盔鱼盎f2 。( 史记卷一四表第二十 二诸侯年表2 - 5 8 8 ) ) ) 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史记 含给予动词的基本配位方式 例( 4 6 ) 句是说晋国闹饥荒,向秦国借粮食以度过饥荒,而秦国答应了。句 子的施事“秦”和当事“我( 晋) 都出现了,缺省的是受事“粟 ,因为“粟” 在上句中已经出现,是谓语“请 的宾语,所以这句的受事是承前宾语缺省。 4 ( 施事) + 给予动词+ ( 当事) + 受事 ( 4 7 ) 侯功以舍人从砀,至霸上,以二队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 羽,破臧荼,侯。补韩信,为将军,( ) 益( ) 邑户。( 史记卷一 八表第六高祖功臣侯者年表3 - 9 2 3 ) ( 4 8 ) 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 ) 与( ) 兵七千人,使伐西戎, 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史记卷 五本纪第五秦1 - 1 7 8 ) ) ) ( 4 9 ) 因秦之故,( ) 壹( ) 甚美壹腴之她,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 入关而都之,山东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