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提要 本文使用真实文本语料作为研究的基础,从对韩汉语教学应用的角度出发, 运用认知、语法化、语篇关联等多方面的理论,对“还”的语义结构进行了系 统的描写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中介语理论和偏误分析方法归纳出韩国 学生使用“还 类副词时常见的偏误类型,找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且对对 韩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韩国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还 类副词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除了绪论和结语,全文一共分为六章。 “绪论 说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的 研究方法。 第一章讨论时间副词“还 。我们把表“延续 义的“还1 a 和表“早已 义的“还l b ”统称为时间副词,本章分析了两类时间副词的分布格式和语义功 能,比较了语义和语用上的异同。 第二章讨论程度副词“还 。“还2 a 表程度加深;“还2 b 表程度浅。我 们把它们归为一类,并从语义的角度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章讨论关联副词“还 。表“添加义的“还3 a 和表“甚至义的 “还3 b 在句法上都具有关联功能,因此归入“关联副词 。本章探讨它们的 语义结构和关联功能。 第四章讨论语气副词“还 。“还4 主要用于表语气和口气,它既有加强 确认口气的用法,又有加强反诘口气的用法。 第五章在前面四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还”的基本义,并参考“还 类副词各小类的历时发展演变过程,描述了现代汉语副词“还 的语义网络系 统。 第六章在“还 类副词的汉韩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韩国学生使 用“还”类副词时常见偏误的类型,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为现代汉语副词教 学提供对策。 在结语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还一类副词,对韩汉语教学 论文类型:c 应用研究 s t u d y o na d v e r b h a i i n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t ok o r e a n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 ag r e a td e a lo fr e a lt e x tc o r p u s ,t h ep r e s e n t p a p e rp r o v i d e sa s y s t e m a t i c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 t os e m a n t i cs t r u c t u r eo f h a i f r o mt h e p r o s p e c t i v eo f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a sa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 ,c o m b i n e dw i t hl i n g u i s t i c t h e o r i e ss u c ha sc o g n i t i o n ,g r a m m a r i z a t i o na n dc o n t e x t u a lr e l a t i o n f u r t h e r m o r e , w i t ht h eg u i d a n c eo fi n t e r m e d i a r yl a n g u a g et h e o r ya n db i a s e de r r o r sa n a l y s i st h e o r y , a i m i n ga th e l p i n g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s t u d yc h i n e s e ,i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o m m o n b i a s e d c i t o rt y p e sa n do c c u r r i n gc a u s e so fk o r e a ns t u d e n t sw h e nt h e yu s ea d v e r b “h a i a n d p u t sf o r w a r ds o m ef e a s i b l em e t h o d sa n dc o n s t r u c t i v es u g g e s t i o n so nt e a c h i n ga n d l e a r n i n g b e s i d e s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p a p e r c o n s i s t so fs i xc h a p t e r s i i l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p a r t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r e s e a r c hi ss p e c i f i e df i r s t t h e ni t r e v i e w sw h a th a sb e e nd o n ei nt h i sf i e l da n ds t a t e sc l e a r l y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o ft h i s r e s e a r c h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so i lt i m e a d v e r b “h a i ”,i n c l u d i n g h a il a w i t h c o n t i n u o u s m e a n i n ga n d h a il b w i t h “a l r e a d y m e a n i n g i td e s c r i b e st h e i r d i s t r i b u t i n gf o r m a t sa n ds e m a n t i cf u n c t i o n sw h i l e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i nt e r m so fs e m a n t i c sa n dp r a g r n a t i c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s t r e s s e sd e g r e e a d v e r b “h a i ”,i n c l u d i n g “h a i2 a ”s t a n d i n g f o rm o r ea n d “h a i2 b ”s t a n d i n gf o rl e s s w er e g a r dt h e ma so n ek i n da n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 t h e i r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f r o mt h es e m a n t i c p r o s p e c t i v e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s e m a n t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a s s o c i a t e df u n c t i o no f r e l a t i o n - a d v e r b h a i ,i n c l u d i n g h a i3 a w i t h a c c e s s i o n m e a n i n ga n d h a i 3 b w i t h “e v e n ”m e a n i n g ,b o t ho fw h i c hh a v ea s s o c i a t e df u n c t i o ni ns y n t a xa n d b e l o n gt or e l a t i o n a d v e r b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e m p h a s i z e sm o o d a d v e r b h a i4 w h i c hs t a n d sf o rm o o d m o r et h a ns e n s e i ts t r e n g t h e n sr h e t o r i c a lm o o da sw e l la sc o n f i r m a t i v em o o d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f u r t h e rc o n c l u d e st h eb a s i cm e a n i n g so f h a i b a s e d o n 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c h a p t e r sa n dd e s c r i b e si t ss e m a n t i cn e t w o r ks y s t e m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w i t ht h ed i a c h r o n i cc l u eo f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r e s p e c t i v em e a n i n g t h es i x t hc h a p t e ru n d e r t a k e sc o n t r a s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nc h i n e s ev s k o r e a n ,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c o m m o nt y p e sa n do c c u r r i n gc a u s e so fk o r e a ns t u d e n t sw h e nt h e y u s ea d v e r b “h a i ” t h ee n d i n gp a r td r a w sc o n c l u s i o n sa n dp o i n t so u tl i m i t a t i o n so ft h e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w h a t sm o r e ,l a y so u t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f u r t h e rs t u d yi nt h er e l e v a n tf i e l d k e yw o r d s : a d v e r b “h a i ”,t e a c h i n gc h i n e s et ok o r e a n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 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孩锄吼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 遵守此规定。 1 5 2 作者签名:钹钆 导师签名:日期: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 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 类副词研究 绪论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副词越来 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特别是由于汉语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许 多学者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副词,希望从纷繁复杂的多个义项中找 出一个原型范畴,从而更有系统地描述副词的语义。副词“还 的 研究也是如此,许多学者从共时或历时平面出发,试图从认知的角 度寻找众多义项间的联系。 “还 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演讲、播音主持几乎无“还 难以开口,在日常交际中,“还”也随处可见。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编 撰的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副词类中“还 的使用频度排在 第五位,仅次于“不一、“就、“也 和“都。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也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对外汉语教 学领导小组编写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一书中,“还 属于甲级词汇,是汉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必须掌握的词汇。然而 在从事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韩国学生使用“还 的时候有 很多偏误,可见,副词“还 的教学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 此,我们选定了这个题目力求对副词“还的用法作更细致深入的 研究。 本文试图将历时平面和共时平面结合起来考虑,主要在共时平 面上辨析和描写“还 的各项不同的意义,从历时角度探索这些义 项的发展演变过程,以便为对韩汉语教学中副词“还”的教学提供 更好的依据。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综述 王力先生早在五十年代的汉语史稿词汇的发展中,就对 若干常用词的演变作了垦荒式的研究,有导夫先路之功。蒋绍愚先 生( 19 8 9 ) 也指出:“研究汉语词汇应当重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其正 确性在以后的语言研究实践中会逐步显示出来。” 汉语是一种分析型的语言,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因而 虚词成为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属于汉语常用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本文所要讨论的“还 这个副词就是 典型的例子。 副词“还一不仅使用频率高,意义也很复杂。许多研究者都从 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分析和考察。有的研究者从共时平面全 面地考察“还 的各项意义和用法;有的研究者深入细致地分析“还” 的某一具体意义和用法:也有的研究者从历时的角度探求“还 的 某个义项的演变。我们选出和我们论文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 整理如下: 1 对“还的意义进行细致地分类并全面地描述。 如现代汉语八百词( 19 81 ) 从语气的角度把“还”分为平、 扬、抑三类和一种以表示感情为主( 有赞叹、责备或讥讽等) 的用法, 同时又分出十三个小义项;现代汉语虚词例释( 19 8 2 ) 从表达的意 义出发,把“还 的语法意义分为表示行为动作或某种情况维持不 变、表示行为动作的重复、表示范围的扩大等九大类;赵淑华( 19 81 ) 也曾把“还疗的意义归纳为表“仍然 、表“有所补充”和表示语气 三大类,进而又分为十二个小类。 这些研究都很详细地描述了“还的不同意义,对我们的研究 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各个不同义项之间如何区分和把握、它们之间 有无关联等问题还没有论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分类过 多也不利于学生们学习和运用。 2 对“还 的各个不同意义进行概括,试图找到一个核心语义。 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 如叫掣0 ( 19 9 7 ) 认为“还 有表补充、表继续、表尚且、表不到 某个标准、表追述过去、表不对应的增补、表程度的加深、表程度 的减轻等八个不同意义,总结出它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追加;侯 学超( 19 9 8 ) 把“还一的意义概括为“表示累积追加,即累加”,分为 表“追加 和表“累积 两大类,同时又分出十一小类;高增霞( 2 0 0 2 ) 认为副词“还的基本义是表“延续”,其功能是在句中激活一个序 列,序列包括时间序列、等级序列、预期序列。“还”通过“延续” 所激活的三个序列把众多用法纳入以“延续”为核心的语义网络之 中。 我们同意有一个核心语义贯穿各种用法的看法,这能为汉语学 习者更系统地理解并掌握这个副词的复杂用法提供帮助。但是和上 述观点不同的是:我们认为贯穿“还各义项的基本语法意义是“不 改变 ,我们将在正文中结合具体的句法结构来论证这个论点。 3 运用对比分析深入细致地探讨“还 的某一义项或句式。 陆俭明( 1 9 8 0 ) 和马真( 19 8 4 ) 先生分别讨论了表“程度深一和表 “程度浅打的副词“还”的用法。陆俭明通过对比的方法明确地揭 示了“还 和“更”的不同,认为表“程度深 的“还 除了表比 较外,还可表比拟,并且只能出现在“比 字句中,只能用于两项 比较等。马真认为表“程度浅的副词“还一主要出现在以下四种 句式中: a ) x + 还+ v p ;b ) x + 还+ v p l ,y + v p 2 ; c ) y + v p 2 ,x + 还+ v p l ;d ) x + 还+ v p l 呢,y + 更+ v p 2 了。 马真先生运用句式间的对比,详细地描写了表“程度浅 的“还 的用法。张平( 2 0 0 4 ) 主要分析了反问句中“还 的用法。文中引 进逻辑推理的方法把“还 和“又”加以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还” 本身就具有表示反问语气的功能,如果一个反问句中去掉了它,且 句中不再有别的表示反问语气的功能词,那么,句子就不再是反问 句。而“又 本身不具有表示反问语气的功能。所以需要“什么、 3 绪论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怎么”、“谁”等表疑问的代词来帮助完成反问,而且句末一般都 要求与句末语气词“呢 搭配。 受到前人的启发,在本文中我们也多处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 有表示“程度加深”义的“还 和“更 的对比,也有表示“添加 义的“还和“又 、“也、“再 的对比,还有现代汉语的“还 和韩语中“叫 的对比分析。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对比分析有助于 学习者明确地分辨“还与其他近义副词的区别。 4 从历时的角度对“还的义项演变进行探讨。 李宗江( 19 9 9 ) 探讨了“还”表“延续 和表“让步 意义的来 源,认为“还 的“延续义是由“回还”义演变出“重复义后 再发展出来的,“还”的“让步”义则是由“延续”义演变而来。并 指出在唐宋时期很少有表“延续 义的用法,到了元明时代,“还 已成为最主要的表“延续 义的副词,并且已经可以表示“尚且 义。董淑慧( 1 9 9 6 ) 在讨论“却 的三项副词用法的发展演变时也提 及了副词“还 的一些意义的演变,认为“还”的“重复 义是由 动词“返回义虚化而成的。唐敏( 2 0 0 3 ) 利用历时语言资料分析 了“还 的语义变化,并将其语义演变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实词虚化;第二阶段是虚词虚化;第三阶段,虚词进一步虚化 主观化,并将“还 的各项语义组成了一个网络系统。 有关“还一历时演变的过程,本文基本同意唐敏( 2 0 0 3 ) 的观 点。在她研究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本文又补充归纳了“还 的主 要义项与次要义项之间的关系以及“还 的语义网络系统形成的机 制和原因,使整个网络系统更加清晰。而且还利用这个网络系统进 行对韩汉语教学应用研究,并得到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面、以及 初级汉语教材编写方面的许多启示。 综上所述,前人和时贤的研究或立足于共时平面,力图准确、 细致地描写“还 的众多义项或某一具体义项;或立足于历时平面 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绪论 考察酗还 的几个常用义项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 度上概括了“还的不同语法意义,对我们的论文写作起到了非常 重要的启发作用。本文就是在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还 的 语义结构进行了细致地辨析,进一步归纳出“还的基本义“不 改变”。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全面探索了共时平面上“还”的各义项的 历时发展演变过程,并以它为依据描述了副词“还的语义网络系 统。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搜集语料,运用认知、语法化、语篇 关联等多方面的理论,对“还的语义结构进行系统的描写和解释。 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归纳出韩国学生使用 “还及相关副词时常见的偏误类型,找出了产生偏误的原因,并 且对对韩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于韩国学生能够 更容易地掌握、更准确地运用这些副词。 就汉语内部来说,“还 的语法意义比较丰富,与“更 、“又 、 “再”、“也 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交叉;我们把“还 以及这 些相关的副词统称为“还类副词 。从汉韩对比的角度研究,“还刀 又可以对应于“王”、“至”、“ 1 、“亡1 号 、“0 到力等多个词语。 “还类副词之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交叉关系,使以韩国 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遇到困难。为了更好地弄清“还 类副词在自然语言中的具体用法,我们使用下列真实文本语料作为 本文研究的基础: 1 、5 5 本中国现当代小说,共计3 ,8 4 2 ,4 3 5 汉字; 2 、2 0 01 年7 月人民日报的文章,共计2 ,15 7 ,9 9 4 汉字; 3 、2 5 本韩国现当代小说,共计1 ,2 21 ,4 41 字。 本文根据阐述问题的需要,对这些语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 其中重点使用的是前两种语料,在第六章汉韩对比的部分还使用了 第三种语料。例句都出自中国和韩国现当代知名作家创作的、语言 5 绪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典范的文学作品以及人民日报,语料的可信度强。第六章偏误分 析时使用的例句出自韩国学生的课堂作业,没有标注出处。其他部 分,每个例旬的后面都标注了出处。 我们是运用语料库统计了“还 的各个义项的使用频率。首先 把“还 的语义类型粗分为两大类:语义较实的和语义较虚的。然 后再根据语义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一句一句揣摩,仔细区分成小的 义项。其中语义较实的可以分为下面六个义项:一、延续义;二、 早已义;三、程度加深义;四、勉强满意义;五、添加义;六、甚 至义。为了行文时称说的方便,我们把它们分别标注为“还1 a 、“还 1 b 、“还2 a 、“还2 b 、“还3 a 和“还3 b ;表语气的“还语义 较虚,很难再划分小的义项,所以我们把它统称为语气副词,也就 是“还4 。我们这样标注是为了叙述和描写义项的方便。我们认为 有一个最核心的意义始终贯穿着这七种义项,这就是“还 的基本 义一一“不改变。 本文在把现代汉语中副词“还”分为七个义项之后,再从各义 项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和语法功能出发,将副词“还归纳为四种 功能类别:时间副词、程度副词、关联副诃和语气副词。它们之间 的对应关系是:时间副词一一“还1a ”、“还1 b ;程度副词一一“还 2 a 、“还2 b ”,关联副词一一“还3 a 、 还3 b ”;语气副词一一“还 4 ”。 有关“动作范围扩大和数量增加 的副词“还”,我们称之为表 “添加 义的“还3 a 。根据历时语料的分析,表示“添加 义的“还 3 a ”经常衔接两个分句,因此随着篇章功能的加强进一步虚化,逐 渐具有了的篇章功能,变成了专门用于衔接的关联副词,在句中表 示递进、并列等复句关系。所以本文中我们并没有把“还3 a ”作为 “范围副词 单独分一章来说明,而是把它并入“关联副词 这一 章来分析它的语义结构。 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绪论 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我们联系“还”各义项的句法形式来说明语 义结构,力图整理清楚这些互相有别的语义主要出现在哪些句法形 式中,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何。这些有关“还一的描写和分析,都是 为了给第六章的对韩汉语教学部分提供准确实用的本体分析知识, 以至于找出“还 类副词的偏误原因,继而发现切实有效的现代汉 语副词教学方法。在论文中我们着眼于应用性研究,注重通过语法 现象的细致描写,来归纳出重点,指导韩国学生正确地使用。 7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还 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性质和状态的延续,也可以表示事 件发生的时间比预想的早。例如: 1 ) 老师老了,但【还】保持着她作为一个教师的浪漫,她想大约这 孩子会把她看成唯二的温暖,这是老师的幸福。( 陈丹燕女中 学生之死) 2 ) 话说完半天了,可是,巧珍的脸【还】红着。( 路遥人生) 3 ) 我【还】没毕业,我的德国朋友就进了外交部做事。( 朱文我 爱美元) 例1 和例2 中的“还表示“延续 义:例3 中的“还 表示 “早已 义。这两类“还 的语义都和“时间 有关,因此我们把 它们统称为“时间副词。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把用作“延续”义 的标注为“还1a ;把用作“早已 义的标注为“还l b 。 1 1 时间副词“还1 a 的语义功能和句法格式 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延续 义的“还1a ”主要出现在下列格 式中:x l ,还+ x 2 。 x 1 是句子叙述的“原来事件”,x 2 是句子叙述的“当前事件”, “还 表示x 2 跟xl 在语义上相同、或大致相同,相当于“依旧延 续原有的动作或状态 ,核心语义也就是“没有改变 。 根据x 1 是否在旬中出现,可把这一格式分为两大类: 1 、x l ,还x 2 ; 2 、 x 1 ,还x 2 。 根据x l 、x 2 中的n p l 、n p 2 、v 是否出现和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类。 下面我们分别来描述。 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1 1 1x 1 ,还x 2 这一类是前项x 1 出现的“还一字句,有时候x 1 、x 2 中的v p 意 义和形式完全相同,即n p l + v p - - n p 2 + v p 。例如: 4 ) 妈妈的声音在打抖,“刚才疼,现在【还】疼吗? 我摇了摇头。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5 ) 早早说:“人家都说你聪明,以前,我不信。现在,我【还】不 信。( 毕淑敏血玲珑) 6 ) 你并不是常常来找她吧。今天来了以后【还】来吗?( 戴厚英人 啊人! ) 这一种格式的v p ,可以是疑问代词“怎么样:“原来怎么样, 现在还怎么样;还可以是指示代词“这样或者“那样 ,指代“还 的非隐含的前项和后项所指内容相同或大致相同。例如: 7 ) 妤小姐接着悠悠地说:“大家放心好了,我爹原来怎么样,他死 了、现在【还】仍然怎么样。妤小姐似乎给大家吃了一粒定心 丸,今天来奔丧的男人中,有许多人都是妤小姐家的佃农。( 叶 兆言花影) 8 ) 你被歌舞团借调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陈建功、赵大 年皇城根) 9 ) 上学的时候,我就对上晚自修的同学没有什么好感,现在【还】 那样。弟弟和我一样不上晚自修,也很少上课,所以我很欣赏他。 ( 朱文我爱美元) 1o ) 我和他的关系实际上以前就这样,直到现在【还】这样。( 姜利 敏且乐) v 前的修饰语和v 后的n p 都可以是表示虚指的疑问代词,构成 “怎么v ,还怎么v ;“v 什么,还v 什么一格式。 例如: 1 1 ) 局里的几位副局长全都“起复 了,原来分工干什么的现在【还】 干什么。( 汪曾祺翠湖心影) 9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 ) 白度瞟了刘顺明一眼,过去咱干嘛【还】干嘛去。( 王朔痴人) 13 ) 打就打了,过后该叫兄弟还叫兄弟,该怎么叫【还】怎么叫。( 田 中禾最后一场秋雨) 分析例句可以看到,前项x 1 的前面和“还x 2 的前面大多有对 举性的时间词语出现,从而突出原有动作行为的延续或者状态的不 变。如例1 1 中“原来和“现在 时间词语对举,突出了“现在还 干什么”动作行为没有改变。即使对举性的时间词语没有在句中出 现,也一定隐含在句中,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把它补出来。如例12 中可在“还前面补出时间词语“现在 ,变成“过去咱干嘛现在还 干嘛去 ;例l3 “该怎么叫还怎么叫中可补上时间词语“以前 和 “现在”,变成“以前该怎么叫现在还怎么叫”。 在口语色彩强的句子中,表虚指的疑问代词也常表现为“啥 或者“嘛”: 14 ) 第二天早起,她该干嘛【还】干嘛。第三天也这么过了。( 王安 忆小鲍庄) 15 ) 闹完了,打完了,开了门,又象没事人一样了。夜里,两口子还 是恩恩爱爱,原来干啥【还】干啥。拾来隐隐有点不满足的是, 这个家他作不了主。( 王安忆小鲍庄) 当x1 、x 2 中的v p 意义相同,形式不同时,有下列类型: v 的形式不同,例如: 16 ) 早早忍不住掉下泪来,薄香萍忙说:“傻孩子,药找回来了。 早 早【还】哭。( 毕淑敏血玲珑) l7 ) 一个登山者,拼死拼活地攀上了半山腰之后,【还】继续往上爬。 ( 毕淑敏血玲珑) 例16 中x 1 、x 2 中的主语指同一个人,都是“早早这个孩子; v 意义相同,表现形式不同:x 1 的v 是“掉泪 ,x 2 的v 是“哭 。 例1 7 中x 1 、x 2 的主语也相同,都是“登山者 ;v 的表现形式在x 1 中是“攀”,x 2 的v 是“爬” 1 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n p 2 的形式不同,即n p l + v + n p 2 一n p1 + v + n p 2 ,如: 18 ) 我看到桌上摆着我们那张惟一的全家福,忍不住问:“怎么【还】 摆着这个? 你怕我忘不了,是吧? ( 安顿欲望碎片) 19 ) 查良钟口若悬河说着,眼睛看着小云戴着的墨镜,想不明白地问, “云少爷,现在在屋子里,你【还】戴着这个? ( 叶兆言花 影) x 1 、x 2 中的n p 2 形式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个事物。例18x 2 中 的“这个 指的就是x 1 中的“全家福”;例19 中的“这个也就是 x 1 中提到的“墨镜 。 v p 中的状语形式不同,例如: 2 0 ) ( 雄子) 上课的时候这么看着我。下课以后,【还】公然地胆大 包天地看着我。全不像是他妈妈的乖雄子。( 苏叔阳旋转餐厅) 21 ) “这人倒很痴情地等着你。这把岁数了【还】这样等。我反感 之中也有好感,“你不该弄得人家这么难受。( 莫怀戚透支时 代) 1 1 2 x 1 ,还x 2 这一类“还一字句的前项不出现,但是隐含着的前项和后项所 指内容相同或大致相同。这种形式中的时间词语通常不会出现,只 是隐含在句中。例如: 2 2 ) 司机把车开上马路,【还】在不停地唠叨,“肉烧得稀烂,又拼命 放酱油,咸死人,吃不惯。( 王朔橡皮人) 此例中隐含着前项 x 1 “司机把车开上马路以前在不停地唠叨 这一事件。 2 3 ) 雨完全停了,房檐上【还】在滴着水,房顶上积聚的水从漏雨铁 皮筒中流下去哗哗倾泄在路面上。( 王朔橡皮人) 此例中隐含着前项 x 1 】“雨停之前,屋檐上滴着水。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4 ) 姐姐领他到规定的位置上,哨声响了,他先抡着铁饼转了几个圈 儿,觉得手臂有力,脚底有根,心不跳气不喘,证明自己现在【还】 很年轻! ( 航鹰明姑娘) 此例中隐含着前项 x 1 “以前自己很年轻。 这一形式中后项x 2 通常是动词性成分或形容词性成分。当x 2 以动作动词为中心成分时常表动作行为的延续,如“还在不停地唠 叨 ;当x 2 以形容词为中心成分时,表状态的延续,如“自己现在 还很年轻”。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现在和以前相比,没有改变。 表延续义时句中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和以前一样 、“虽 然但”等: 还+ “和跟像 以前l t :去从前 一样那样刀+ x 2 x 1 虽然不出现,但是有“和跟像 以前过去从前当年上 次 一样, - i i j 样 等形式出现在“还 和x 2 之间,从而使隐含的 前项所指内容更加清晰,更突出了前后项的相同性。例如: 2 5 ) 他【还】像过去那样爱笑,但不知什么缘故,笑得很硬很干,缺 乏水分。( 刘亚洲恩来) 2 6 ) 当子色把她摇醒的时候,她【还】像当年那样懵懵懂懂,拿手揉 着眼。( 王朔橡皮人) 2 7 ) 他【还】和上次一样,里外的确良,推着那辆花红柳绿的自行车。 加林有点不愉快地想:他肯定又是到巧珍家去了。( 路遥人生) 虽然尽管l l p 使,( 但) 还+ x 2 这一格式属于转折复句,“还 表明虽然条件改变了,但是后项 x 2 不因前面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仍保持原来的状态。如: 2 8 ) 总之,你只要一见到他,就能看出他虽然带有一般孤独者的那种 抑郁寡欢的沉闷,但依然【还】是神智清楚、身体健壮。( 张贤 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2 9 ) 吴双曾经是校园诗人,尽管当前诗已死去,但他心中多少【还】 1 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残留着对女性的温爱。( 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3 0 ) 可是即使现在我再见着他,即使他已是白发老翁,我【还】得叫 他“小邱。( 老舍热包子) 根据v p 出现的各种形式,又可以分成以下小类: 还v 不v p 这一格式中前项总是隐含的,后项以正反疑问句的形式出现。 例如: 31 ) 【还】打不打算回部队呢? ( 曾卓同床) 例中隐含着前项“以前打算回部队 。 3 2 ) 【还】让不让赵信书去当翻译,厂党委会上煞费脑筋。( 张贤亮 浪漫的黑袍) 例中隐含着前项“以前( 要) 让赵信书去当翻译 。 3 3 ) “你【还】想不想调回北京了? “想啊。( 刘心武立体交 叉桥) 例中隐含着前项“以前想调回北京 。 当“还后的v p 是一个简单的动宾结构时,也可形成“还v p 不v ”的格式。如: 3 4 ) 后来觉得可以住手了,就问:“你以后【还】爬树不爬? 一( 曾卓 小鲁滨逊的一天) 还+ v a + 着 这一格式中,“还 后面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加上“着 。因为“着 本身就是一个表示状态持续的助词,所以即使没有明显的前项x 1 的 出现,“还+ v a + 着 格式也可以表现出“依旧 、“仍然 的语义。 “还+ v + 着 格式中的v 可以是单音节或者双音节的,其中以单 音节居多。例如: 3 5 ) 老二呢,匪退后再无踪影,街坊四邻都说要么被白朗拉走了,要 么就被狼吃掉了,他的老婆终不肯相信,总觉得丈夫【还】活着。 ( 贾平凹怀念狼) 1 3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 6 ) 房前的那一小块地,去年种的扁豆结了不少,【还】留着昵,今 年也该种了。( 霍达红尘) 3 t ) 卜绣文开始翻箱倒柜。夏践石嘟囔着:“幸亏是找这一台,因为 是结婚纪念物,我【还】保存着。要是找其他的品种,对不起 啦,早到了废品收购站。( 毕淑敏血玲珑) 如果“还+ v + 着 格式中的v 后面要带宾语组成动宾短语,那么 “着”的位置应该处在动词的后面,宾语的前面。例如: 3 8 ) 如今她【还】保留着大量当年的照片,那些照片上的白树芬,是 一个身材苗条、随时随处把两只眼睛弯成两个月牙儿使劲欢笑的 姑娘。( 刘心武立体交叉桥) “还+ a + 着”格式中,a 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或 多音节形容词的例子比较少见。例如: 3 9 ) 这天,小黎黎见到一把手,说的第一句就是问:“我住过的那间 木工房【还】空着吗? “还是空着的,”一把手说,“只放了些 篮球和皮球在那。”( 麦家解密) 4 0 ) 通信员留在房檐下。忆严跟进了堂屋,桌上的灯【还】亮着,灯 芯已剩下不多。( 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4 1 ) 笑完天美就会叹说,男伢子不晓得女人的好处,心里头【还】黑 着哩。水下不懂天美的意思,便问为什么心里头黑。( 方方水 随天去) 还+ 在+ v p ( + 着) “还+ 在+ v p ”格式中,“在 着眼于动作本身的过程,表示动作 正在进行,和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状中短语。“还 则表示以前这个 动作行为也在进行,现在的进行状态是以前的进行状态的延续。 4 2 ) 虽说是挤一点,可挺热闹的,也免得孩子一个人在家寂寞。屋子 里静悄悄的,大概孩子他爹【还】在用功。( 白帆寂寞的太太 们) 1 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4 3 ) 教子胡同8 号院的大门前,双方【还】在对峙,院内的沙包工事 后面,有一挺“勃郎宁 轻机枪和十来枝冲锋枪弹上膛,处于随 时开火的状态。( 都梁狼烟北平) 4 4 ) 魏医生表示惊奇,以反衬出夏践石问话的不合理。“可是我的女 儿现在【还】在发烧! 夏践石气急败坏。( 毕淑敏血玲珑) 有时候,表“正在进行的“在和表“持续的“着 一起 出现,前后呼应,构成“还+ 在+ v p + 着 格式,更突出了一个正在进 行的动作行为的“延续。例如: 4 5 ) 露天舞台上的文明戏【还】在继续演着。观众席里一次次出现混 乱,台上演着的戏,有许多让人不明白的地方。( 叶兆言花影) 4 6 ) “宁宁! 王起明【还】在叫着,郭燕已经伏在了丈夫的肩上, 抽泣出声。( 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4 7 ) 三霸当然也远去了,只是躺在地上的天美【还】在哭泣着。水下 使着劲将天美扶起来。( 方方水随天去) 4 8 ) 雪【还】在下着。它们曾经从广袤的大地向上升腾,在净化的渴 望中重新被污染,然后又在高空的低温下得到晶莹的再生。( 张 抗抗北极光) 1 2 时间副词“还1 b ”的语义功能和句法格式 “还1b ”也是时间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得比预想的时间早、 快”,可以解释为“早已 义。用作“早已 义的“还1 b 主要出现 在下列格式中: 1 2 1 还+ 在的时候 “还 的后面有一个由在”引导的表示时间的短语,构成“还 + 在的时候”或“还+ 在时 格式,一般位于旬首,后分句 中经常有“就”、“已经”等词语呼应。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例如: 4 9 ) 【还】在一九八二年,中美共同发表的八一七公报中美国已 经承诺对台军售将逐年减少,直至完全停止。( 人民日报0 1 年7 月2 3 日) 5 0 )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 王 安忆小鲍庄) 5 1 、他【还】在作王子的时候,就从日本买了一千架教课用的大算盘。 继位后更注重教育的发展。( 人民日报0 1 年7 月3 日) 当由“在”引导的表示时间的短语只是年度或者月份、日期的 情况下,可以使用省略句式“还+ 在+ n p ( 时间) ,n p 后的“的 时候 或者“时”不出现,如例4 9 。例5 0 和例5 1 为完整句式, 例中的“上小学的时候”和“作王子的时候 都是一种时间上的参 照。与参照时间比,“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和“买了一千架 教课用的大算盘 都是很早出现的情况,因此用“还 和后分句的 “就相呼应,共同强调时间上的“早 。 1 2 2 还没未0 000 0 0 就便 “还1b ”用在“还没未就便”格式中,强调在某一动作、 某种状态尚未出现的时候,另一动作行为或状态已经迅速地产生了。 这时“还 蕴含着另一动作或状况出现得“早、快 ,即“早已义。 “还没便 的例句如: 5 2 ) 天【还】没亮,富善先生便被打入囚车。( 老舍四世同堂) 5 3 ) 背着天美,走了好长的路,水下太累,一口一口地喘粗气。水 下的粗气【还】没变细,天美便发出一声轻微的呻吟。水下说, 姨,你是不是醒了?( 方方水随天去) 5 4 ) 我【还】没来得及诧异城市里的鸡鸣何以会如此清晰,枪口便自 动地瞄准了他的腹下。( 张贤亮习惯死亡) “还未就”的例句如: 1 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时间副词“还” 5 5 ) 阿春是个时间永远也不够用的女人。她喝了两杯酒,那只龙虾 【还】未吃完,就站起身来要走。( 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5 6 ) 这位阎老三十多年前曾被那时的“大革命 打倒,二十多年前“大 革命 【还】未结束他就在文化大院里东山再起。( 柯云路父亲 嫌疑人) 5 7 ) 一件衣服【还】未洗完,就听“刷啦 一响,是什么从楼上掉下 去砸到树的声音。我觉着那声音不祥,满手肥皂沫冲出了水房, 走廊窗口已不见了她的身影。( 梁晓声我的大学) 当前后分旬主语相同,也就是“n p l = n p 2 时,主语一般只出 现一次,可以是承前省略,即“n p + 还没未+ v p l ,就+ v p 2 ”。例如: 5 8 ) 他往往话【还】没说了一半,就喘得风箱一般,叫师母捶着背, 才能把话说完。( 毕淑敏血玲珑) 5 9 ) 水下【还】没来得及进院门,就听到天美的声音从院墙那边飘了 过来。( 方方水随天去) 也可以是蒙后省略,即“还没+ v p l ,n p + 就+ v p 2 。如: 6 0 ) 素琴顿时醋意大发:“【还】没结婚,你就想把我扔了? “不 会,你这是何苦? 一( 叶兆言花影) 6 1 ) 【还】没到谋生的年龄,她就辛苦地开始了工作。( 朱文我爱 美元) 综上所述,“还1 ”是时间副词,其中“还la 一可以表示动作行 为的过程的延续( 还+ v p ) ,性质状态的延续( 还+ a p ) ,即“延续 义;“还1b 可以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比预想的早,即“早已 义。 由于“早已 义是由“延续义派生而来的,所以仍和“延续一义 有着密切的联系,即表明v p 2 在v p l 这一事件的延续过程中、也就 是说v p l 还未结束前已经发生。因此我们把“还1a 和“还l b 合 起来称为“时间类副词 ,简称“时间副词 。 1 7 第一章时间副词“还”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 3 时间副词“还1 a 刀和“还1 b 的比较分析 1 3 1共同点 1 3 1 1 谓词性成分具有 + 持续 的语义特征 时间副词“还1a 和“还1b 刀语义上的共性为:尽管时间变 迁,行为动作或状态仍旧如此,语义核心都是“不改变 ;与“还” 组合的谓词性成分所表的行为动作或状态都具有 + 持续 的语义特 征。 时间副词“还1 a 通常要求与它组合的谓词性成分是持续的。 因为“还1a 表示动作或状态仍在持续或仍存在,所以要求与 它组合的谓词性成分只能是可持续的。例如: 6 2 ) 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设备调试
- 低强度光疗康复机制-洞察及研究
- 生物基打印材料-洞察及研究
- 免疫抑制剂优化策略-第1篇-洞察及研究
- 2024年湖北社区《网格员》预测题及答案
- 2024钢铁厂“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考前练习题及答案
- 2025护理查对制度试题及答案
-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考核试题及答案
- 防火员模拟题及答案
- 院感知识试题及答案
- 阀门重量及法兰规格重量参考明细表
- 【音乐】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培训
- 新版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单词-默写纸-完整
-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课件
- 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
-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
- 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服务方案(肉类、粮油米面、蔬菜水果类)(技术标)
-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绪论)课件
- 《圆的周长》说课ppt
- 2023年临沧市市级单位遴选(选调)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