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2005届毕业设计论文集目 录摘 要1第一章 概述21.1温度概况21.2课题的提出2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4 2.1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4 2.2方案论证与选择4 2.3 系统设计技术的关键6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7 3.1 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7 3.2 温度巡检仪的硬件构成7第四章 计算与软件实现16 4.1 热电阻的线性化处理16 4.2 信号放大及滤波电路18 4.3 热电偶的冷端补偿19 4.4 整体程序20第五章 总结26谢 辞27 参考文献28单片机温度巡检仪设计摘要:本课题针对温度检测仪表的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16路温度检测仪。该仪表可以检测多个测试点的温度,由于采用了热电阻的三线制接法和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并结合单片机的应用,所以该装置不仅具有精度高、功耗低的优点,还可以及时显示和选择显示,操作使用方便。在硬件上我们采用热电阻和热电偶结合使用的方式,通过三线制接法和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并经过滤波和放大处理,在经过多路的选择之后进入A/D转换器,经过单片机处理并在LED上显示。在软件上,用C语言对单片机编程以实现对各测试点温度值的检测和集中管理,并且通过编程以极少量的按键实现了对仪表的方便操作。关键词:智能温度巡检;滤波放大;多路开关;单片机;数码显示Abstract:This program is asked according to the technology of temperature measuring instrument, have designed a kind of 16Road temperature instrumentation. This appearance may the temperature of detection many test points, since having adopted the 3 line applications of thermal resistance that make the cold end compensation that receives law and thermocouple and combine CPU , so, this installation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low power comsumption, can in time still show and select to show that operating use is convenient. The way on hardware that we use with thermal resistance and thermocouple combination, through 3 line systems, the law of receiving and the cold end of thermocouple are compensated , endure to strain wave and enlarge handling, enter after passing the option of multichannel A/D Converter, process single flat machine handling and when LEDShow. Use on software C The cpu programming of language pair manages with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tection of realizing to each test a little temperature value , and has realized the convenient operation for appearance through programming with very few buttons. Keywords:Intelligent temperature circuit inspect; Strain wave enlarges; Multichannel switch; 1 概述1.1温度概况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检测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都受到普遍重视。温度检测仪表作为温度计量工具,因此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类仪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单片机为主的嵌入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形成了智能化的测量控制仪器,从而引起了仪器仪表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1.1.1 温度检测仪表的现状传统的机械式检测仪表在工矿企业之中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一般均具有指示温度的功能。由于测温原理的不同,不同的仪表在记录、远传等方面的性能差别很大。例如热电阻温度计,他的测温范围是200650,测量准确,可用于低温或温差测量,能够指示报警、远传、控制变送,但维护工作量大而且不能记录;光学温度计测量范围是3003200,携带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是他只能目测,也就是说必须熟练才能测准,而且不能远传、控制变送等。 近年来由于微电子学的进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我国的单片机开发应用始于80年代,在这20 年中单片机应用纵向发展,技术日益成熟。以单片机为主体取代传统仪器仪表的常规电子线路,可以轻易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结合在一起。智能仪表在测量过程自动化、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已经功能的多样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目前在研制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控制仪表时,几乎没有不考虑采用单片机使之成为智能仪表的。从技术的背景来说,硬件集成电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各种集成电路芯片都在朝超大规模、全CMOS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用户具有了更大的选范围,这类仪器能够解决许多传统仪器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能简化仪表电路,提高仪表的可靠性,降低仪表的成本以及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 智能化控制仪表的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软件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的。装在仪表内部的EPROM中的监控程序由许多程序模块组成,每易各模块完成一种特定的功能,例如实现算法、接受并分析键盘输入命令等。编制完善的监控程序的某些模块,能够取代某些硬件电路的功能。这就为设计者扩展或改变仪表集体功能提供了方便。 智能控制仪表在引入单片机之后,已经降低了对某些硬件电路的要求,但是测试电路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直接获取被测信号额传感器部分仍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有时提高整台仪器性能的关键仍然是在于测试电路尤其是传感器额改进。现在传感器也正在受着微电子技术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传感器正朝着小型、固态、多功能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由许多的国家正致力于将微处理器与传感器集成于一体,以构成超小型、廉价的测量仪器的主体。 与国内已经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相比,国际上更是品种繁多。国内的开发规模也相对较小,开发费用相对较高,与国际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2 课题的提出测量是运用专门的工具,根据物理、化学、生物等原理,通过试验和计算找到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准确的及时收集被测对象的状态信息,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正确的控制。测量是人类人士和改造世界的一种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手段。历史事实也已证明:科学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测量技术是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水平的反应。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与测量水平并行进步,相互匹配的。事实上,可以说,评价一个国家的科技动态,最简单快速的办法就是评价这个国家的测量技术以及测量数据是如何被利用的 。在暖通空调专业中,供暖、空调、制冷效果检验;建筑热工特性的测量;新型建筑材料的特性检验;建筑节能的研究;空暖热网,通风、空调系统、燃气配管网、给排水网等系统的运行和特性研究中,都需要对温度、压力等参数进行测量。 这些领域的测量具有本身独特的特点,例如在供暖网的系统中,它存在如下特点:(1)作用半径大,测点分散。对于一个城市的集中供暖网的系统,它的覆盖面广,系统大,。这样测量供暖网不通点的运行参数时,测点就相当分散。(2)管网运行参数需要分时记录。要对管网的运行进行分析研究,管网的分时运行参数的测量和记录非常重要。一般要求在管网运行的期间,按一定的顺序检测和记录运行参数。此外还有节能建筑的效果检验,它需要对节能建筑和非节能建筑的功耗进行比较,这同样需要对建筑物内的房间进行分时的测量和记录。但它也存在如同供暖效果检验的一些困难。另外一些别的专业的科学试验中,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测量参数。综上所述,由于温度的测量存在上述的问题,就需要由一种方便使用的测量仪表,能进行时时的检测,能进行数据的记录,长期自动运行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本文设计了一种方便使用的数码显示温度数据采集器(以下简称温度数据采集器)分别采用Pt100铂电阻和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并运用三线制接法和冷端补偿的方法用来分别消除热电阻和热电偶的测量误差。 本温度数据采集器在设计时,为了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采用16路传感器轮流检测,从而实现温度巡检的实时数据采集。微处理器采用稳压电源进行供电,这样可以省去电池供电所带来的如工作时间有限电压不稳定以及电压的下降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制一种智能的温度数据采集器,由16路传感器实现不同地点的温度数据的采集,并通过一定的处理之后进入单片机进行数据温度的采集储存和显示。主要解决以下内容: 1对16处不同的测试点巡回检测其温度,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控制。2在测量范围内可以正常显示。3采用少量键盘来控制,可以进行位置温度的显示选择。4系统要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5有较高的分辨率,极好的可维护性。2 系统的总体设计在本章的设计中将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以便在后续章节中选择合适的单片机及外围芯片,完成具体的硬件电路设计。总体设计应考虑以下几点:1. 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2. 经济性要求3 .可靠性要求4 .操作和维护的要求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不同的控制对象和不同的要求,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思想。本系统实际上是一个专用的单片机系统。仪表内部除单片机以外的其他部分均可以看作是单片机的外设部分。在本系统中CPU在温度采集和处理时,主要是对温度值进行巡回检测、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和整理。从这一点出发,可以作出总体设计思路图21:测 试对 象滤波放大模数转换单片机键盘显示图21 总体设计思想图温度经多采样、转换后以数字形式进入CPU利用CPU具有运算、逻辑判断能力、速度快等 特点,在它内部可以对这些输入数据进行必要的集中、加工和处理,在温度参数的测量和记录中则代替大量的常规显示和记录仪表,对整个环境温度进行集中监视。2.2 方案论证与选择设计方案的不同将直接决定仪表硬件的繁简程度,从而确定软件的不同编写思路。16路温度巡检仪应对各种的温度进行检测,所以它是一个实时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应保证前向的温度传感电路的精确度、灵敏度、电路结构的合理性;2。这个系统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应在硬件和软件上引入各种抗干扰的措施,以增强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的可实行性。根据以上要求,硬件电路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供选择。2. 2.1温度采样和测试部分第一种方案:使用在温度测控领域有广泛应用的二端式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LM35等,将采集到的电流信号经多路A/D转换器送入单片机,由单片机控制数据的采集和转换。以A/D590为例,它的测温范围是55150,工作电压是430V。由于AD590是一种电流型的温度传感器,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计算机进行远距离温度测量和控制,远距离信号传递时,可以采用一般的双绞线来完成;其电阻较大,因此不需要精密电源对其供电,长导线上的压降一般不影响测量精度;不需要温度补偿和专门的线性电路。第二种方案:选用先进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字式信号直接送入单片机进行处理。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反展,已经出现可先进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这种方案中的温度传感器兼有测温和A/D转换的功能,输出值是数字信号,所以不必使用A/D转换器和相关的接口芯片,能够直接进入单片机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硬件电路非常简洁,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上方案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和广泛的开发前景。但是测温范围较小,一般在50150之间。 第三种方案:各测试点的温度值经过测温元件热电偶、热电阻等,被转化为电信号,这样得到的多路采样信号经滤波器、放大器、多路开关及A/D转换电路,由单片机控制通道A/D转换,实时对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和A/D转换。这种方案是单片机处理非电量信号的典型方法,它的优点是测温范围广,选用合适的测温元件可以检测3003000的温度. 由于本课题的温度巡检仪主要是面向较高温度。所以前面两种方案由于测温范围的限制,我们将采用第三种方案,而且第三种方案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实现上也比较容易。2.2.2显示器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使用的显示器主要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简称LED(Light Emitting Diode);液晶显示器,简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和CRT 显示器。 LED的发光频率和颜色取决于制造的材料,一般常用红色,偶尔也用黄色或绿色。发光二极管LED是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中简单而常用的输出设备,通常用来指示机器的状态或其他信息。它的优点是耗电省,配置灵活,接口方便,价格低,寿命长,对电流电压的要求不高及容易实现多路等,因而在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LCD是一种被动显示器,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调节光的亮度。目前常用的LCD是根据液晶的扭曲向列效应原理制成的,可得到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的显示形式。对于采用电池供电的便携式智能化测控仪表,考虑到低功耗的要求,常常需要采用液晶显示器,它体积小,重量轻,功耗极低,因此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必须借助外来光显示。 CRT显示器可以进行图形显示,但是接口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在16路温度巡检仪中只需要显示5位数字形式的温度和路数,可以不必使用价格较高的CRT;四位LED的工作电流位240mA左右,由于使用交流电源供电,足以提供LED显示器所需要的功率,对于LED而言,仅有五位,体积也很小,这样比较LED和LCD的诸多特点,本系统选择LED显示器。 2.2.3键盘 键盘是一组按键的组合,它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以及向系统中输入数据和命令,有编码式键盘和非编码式键盘两类。编码式键盘除了按键之外,还包括了产生键码的硬件电路、去抖动电路和多键、窜键保护电路。每按下一个键,能自动产生这个键的键码,与此同时,产生一个脉冲信号,通知CPU接收。这种键盘使用方便,接口程序简单,但是需要较多的硬件电路,价格较贵,一般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较少使用。非编码式键盘仅由排成行、列矩阵形式的按键组成,按键的作用只是简单的实现接点的接通或断开,键的去抖动、键的编码的形成和键识别等均由软件来完成。由于它经济实用,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广泛采用。经过以上对比,可以采用非编码式键盘。2.3 系统设计的技术关键根据以上所述的总体设计思想,设计中需解决的技术关键性问题是:第一, 这种巡检仪的检测点有十几个,所以在传感器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求尽量的消除误差,并尽量使使用方便。第二, 为保证本系统高可靠性的运行,仪器本身要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为此应在硬件及软件设计上引入各种抗干扰措施。特别是系统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的放大和滤波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 由于硬件电路上没有线性化及冷端补偿措施,那么软件势必功能很强大,在软件设计时也应寻找尽可能简单完善的思路,保证程序易于修改、调试。3 系统的硬件设计3.1 系统的整体结构根据上一章所选的总体方案确定的思路,下面将进行具体的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见图31。 图31 系统整体结构框图温度传感器主要用来进行温度信号的采集,并经过滤波和放大电路以后,送入多路开关,经过A/D转化器之后变成数字信号进入单片机,并在单片机内完成对热电阻信号的温度线性化。数字式温度传感器AD590主要是采集每个测试热电偶所对应的环境温度,并在其内部将采集到的温度值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单片机,用来进行对热电偶进行冷端温度补偿。 键盘在本系统种是操作员控制巡检仪的唯一途径,是安装调试的必备手段,当希望更改当前的显示路数时,就可以通过键盘来选择稳压电源为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放大滤波器、多路开关、A/D转换器等提供直流电压。3.2 温度巡检仪的硬件构成3.2.1选择单片机目前国内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单片机的类型有很多种,以MCS51、MCS-96为主流系列。其中MCS-51系列性能价格高,开发用的仿真机研究较早并日趋完善,生产厂家较多,支持芯片种类繁多,适合不同应用场合的新机种不端涌现,使得MCS-51系列单片机在国内成为开发中小型嵌入式系统的首选。在我国,最受欢迎的8位机要Philips公司的80C51及其系列产品,因其具有体积小、功能全和价格低等一系列优点。所以在本设计中我选择了8751,具体来说,它有如下一些优点: 最适于控制用的8位CPU; 强化的布尔(单位逻辑)能力; 32位可按位寻址的双向I/O线; 128个字节的片内数据存储器RAM; 两个16位的递增定时/计数器; 全双工的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 两个优先级别的五源中断结构; 片内时钟振荡器; 4K字节片内程序存储器; 64字节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 64K字节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有片内的EPROM。3.2.2 温度传感器及接口电路3.2.2.1 热电阻。利用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成的传感器,它主要用于对温度和与电阻有关的参量进行技能型检测。按热电阻的性质分,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电阻两大类,前者通常称为热电阻,后者称为热敏电阻。热电阻是由电阻体、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等主要部分组成的。其中,电阻体是热电阻的最主要部分。A铂电阻铂电阻的特点是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这是因为铂在氧化性介质中,特别是在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在1927年就把铂电阻作为复现温标的基准器,当前仍是作为精密温度计的一种主要传感器。制作测温电阻的材料铂,当其纯度99.999%时是最佳的材料,它有以下的优点:纯度越高,电阻温度特性越稳定;纯度越高,电阻的温度系数越高。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的两种型号的铂电阻R。(460。046)欧和R。(1000.10)欧,使用的范围是-200650。当温度t0650时,铂电阻的电阻Rt与温度t的关系接近于线性并有 Rt=R0(1At+B) 3-1当温度t=-2000时,有Rt=R。1+At+B+C(t-100) 3-2这里,A3.96847/ B=-5.847/;C=-4.22/当温度为0以上且较低时,可近似的表示为 Rt=R。(1at) 3-3式中温度系数a=3.9/ 用铂电阻测温的基本误差为2000时,t=(0.3+6t) 3-40650时,t=(0.3+4.5t) 3-5B铜电阻 由于铜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值较小,例如,铂电阻在零温度时的阻值R。100欧,铜电阻在零温度时的R。50欧,因此,在传感器与测量仪器之间的引线过长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在实际应用时,通常使热电阻或放大器采用两线、三线或四线制的接线形式。两线制的引线电阻:铜电阻不得超过R。的0.2,铂电阻不超过R。的0.1。采用三线制、四线制可消除连接引线过长而引起的误差。二线制接法。二线制接法如图32所示: 图32 热电阻的二线制解法R2和R3是固定电阻,电阻值较大,且R2=R3。R1是为保持电桥平衡而选用的调零电位器,Rt为热电阻,R4、R5为导线等效电阻。假设R4=R5=r,R1与R2电阻值相对R2、R3电阻值较小,可以认为I1=I2=I(恒流源)。 V=I1 (R4+Rt+r) =I(r+Rt+r) =IRt+2Ir 3-6 V=I2R1=IR1 3-7因此, V0=-=IRt+2Ir-IRt=I(Rt-R1)+2Ir 3-8当r不为零时,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 三线制接法。三线制接法如图34所示,该电路是最实用的精确测量方式。 图33 热电阻的三线制接法R4、R5和R6为导线电阻。假设R4=R5=R6,I1=I2=I(恒流源)。 V=I1 (R4+Rt) + (I1+I2)R6=I(r+Rt)+(I+I)=IRt+3Ir 3-9 V=I2 (R1+R5) + (I1+I2) R6=I (R1+r) + (I+I) r=IR1+3Ir 3-10 V=V=V-V=IRt+3Ir-IR1-3Ir=I(Rt-R1) 3-11式3(8)11与导线电阻没有关系,实现了精确测量。 综上所述,经比较,我选择了铂电阻作为热电阻传感器,并且采用了三线制接法来消除导线的误差。 3.2.2.2 热电偶。热电偶是温度测量中使用最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其测量温区宽,一般在180280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使用;测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都较高,尤其在高温范围内,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国际实用温标规定,在630.741064.43的温度范围内,用热电偶作为复现的热力学温标的基准仪器,热电偶在一般的测量和控制体系中,常用于中高温区的温度检测。 把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连接,构成如图(35)所示的闭合回路,若使两个结点保持不同温度时,将产生热电动势,即赛贝克(Seebeck)效应。 34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动势由两部分组成: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接触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当两种导体接触时,由于二者电子密度不同,电子密度大的导体的电子向另一导体扩散的速率高,结果丢失电子多的导体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导体带负电荷,这样就形成接触电动势。其大小取决于两种导体的性质和接触电阻的温度。温差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同一导体两端因温度不同(如tt0)而产生的。高温端的电子能量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因此从高温端流向低温端的电子数目比从低温端流向高温端的多,结果丢失电子的高温端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低温端带负电荷。根据热电偶的中间温度定则,有 E(t,0)=E(t,t0)+E(t0,0) 3-12 其中,E(t,0)为被测温度对应热电动势; E(t,t0)为实测温度对应热电动势; E(t0,0)为补偿热电动势 热电偶在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自由端温度补偿,因为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不仅与工作端的温度有关,而且也与自由端的温度有关。平常使用时,热电偶两端输出的热电动势对应的温度值只是相对于自由端温度的一个相对温度值,而自由端的温度又常常不为零度。因此该温度值已经叠加了一个自由端温度。为了使热电偶与被测温度间呈单值函数关系,需把冷端恒温或用下述几种方法来处理:1 补偿导线 为使热电偶冷端保持恒定(最好为0):通常做法是用一种导线(称补偿导线)将热电偶冷端延伸出来(见图36) 图35 补偿导线在测温回路中的连接这种导线使在温度范围内(0100)具有和所连接的热电偶相同的热电性能。廉价金属制成的热电偶,可用其本身的材料作补偿导线,将冷端延伸到恒定的地方。必须指出,只有当新移接点处的冷端温度恒定或配用的仪表本身具有冷端温度自动补偿装置时,应用补偿导线才又意义。2冰浴法为避免经常校正的麻烦,可采用冰浴法使冷端温度保持为恒定的0。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冰浴法,通常是把冷端放在盛有绝缘油的试管中,然后在将其放入装满冰水混合物的保温容器中,使冷端保持0。3补偿电桥法图37使利用不平衡电桥进行冷端补偿的方法。其中Rt为一热电偶,由于冷端温度变化而导致电桥输出电压变化,该电压的极性与热电偶输出热电动势相反,而大小则取热电偶冷端作为工作端,而零度作为自由端时的输出电压值,从而达到冷端补偿的作用。图36 电桥补偿法4计算机补偿法 在计算机测控系统中,往往采取下述的冷端补偿方法: 即单独让一路A/D测量热端温度(如用AD590)按热电偶分度表计算出对应的毫伏数,与已经取得的热电偶毫伏数相加,此时再查热电偶分度表,即可得到测量温度t,完成了热电偶的冷端补偿。此种方法非常简单,再整个测量系统中,只需要测量出一个热端温度,就可以完成对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经过以上几种法的综合比较,我选择了热电偶的补偿导线和计算机补偿相结合的方法,即用铂铑10铂的热电偶综合运用AD590来进行热电偶的冷端补偿。3.2.3多路开关的选择 多路模拟开关用来切换模拟信号。对于A/D通道来说,需要用多路输入、一路输出的模拟开关,使输入的多路模拟信号轮流与A/D转换器接通。这种电路已经有集成的电路产品,如CD4051、CD4052、CD4097都是可以进行双向切换的多路开关,他们既可以作多路输入、一路输出的模拟开关,也可以作一路输入、多路输出的模拟开关。本设计中我所选用的是CD4051。 图38为CD4051的引脚图 图37 CD4051的引脚图其中引脚为选通端,只有当为低电平时,才能选通某一通道,使开关接通。A2A0使开关通道号输入端,当A2A0输入000111时,分别对应07通道上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通常,和A2A0信号由接在CPU数据总线上的一个锁存器提供,这样就可以用输出指令实现通道选择。端和A2A0引脚均要求输入TTL电平信号,而各个CMOS开关则要用CMOS电平控制,逻辑电平转换电路完成从TTL电平到CMOS电平的转换。8个I/O引脚I/00I/O7可以作为输入端,这时O/I引脚便作为输出端,开关实现8到1的选择功能。由于CMOS开关可以双向工作,即信号也允许从O/I引脚输入,根据需要,从8个I/O引脚中的某一个输出,实现18的分配功能。该片子有三个电源引脚,其中,Vss通常与系统模拟地相连,Vdd接正电压(如10V),Vee接负电压或地。 3.2.4 模数转换器的选择实现A/D转换的基本方法有几十种,常用的有计数法、逐次逼近法、双斜积分法和并行转换法。由于逐次逼近式A/D转换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而且采用这种方法的ADC芯片正本较低,因此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中采用的就是逐次逼近式的AD0809。下图为AD0809的定时图 (图39)图38 AD0809的时序图对指定的通道采集一个数据的过程如下:1 选择当前转换的通道,即将通道号送到A0、A1、和A2的引脚上。2 在START和ALE脚上加一个正脉冲,将通道选择码所存并启动A/D转换。可以通过执行OUT指令产生负脉冲,经反相后形成正脉冲,也可由定时电路或可编程定时器提供启动脉冲。3 转换开始后,EOC变低,经过64个时钟周期后,转换结束后,EOC变高。4 转换结束后,可通过执行IN指令,设法在OE脚上形成一个高电平脉冲,打开输出缓冲器的三态门,让转换后的数字量出现在数据总线上,并被读入累加器中。在用ADC0809来设计使用的数据采集系统时,除了要考虑采样率的控制和转换结束的检测方法外,还要设计合适的通道选择方案。例如,可用软件延时、定时中断或周期脉冲控制的采样率,以及用延时程序、查询EOC电平或用EOC的正跳变请求中断来判断某个通道转换的结束。在本设计中我采用的是用查寻EOC电平来判断通道的 转换结束,在从数据总线送出通道号锁存在A0、A1、A2引脚上后,再启动转换。3.2.5 电源部分直流电源是电子设备中供给能量的部分,因此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课题任务是用220V的市电给16路温度巡检仪供电,而单片机、显示器、转换器、多路开关等均使用直流电,所以需要加一个直流稳压电源进行切换。本系统采用了由交流电经变压、整流、滤波、稳压而形成的直流电源。早期的直流的稳压部分是由独立元件组成,所用元件多,占空间大,接线多。自从有了集成稳压器件问世后,大大方便了电源的设计。目前常用的有三端固定式、三端可调式和开关式。在我的系统中我选用了W78系列的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例如在系统中的单片机使用5V的直流电,所以在W78系列中具体选择了W7805。W7805输出+5V的电压。它同元件稳压器、多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基本相同,但是接线十分简单。当输入远离整流滤波电路时,需外接电容C2,用以减少波纹电压;C3用以改善负载的瞬态响应。 对于电源变压器的设计要考虑量方面:(1)整个电路的功耗较多,电源变压器应能提供足够的功率。(2)抗干扰问题,在电源的进线端,即电源变压器的初级串连一个电源滤波器,可以有效的抑制高频干扰的侵入。在本设计中采用图中所示的双绕组扼流圈的滤波电路,它对高频干扰信号阻抗大,使整个电子系统与供电网间得到一定程度的高频隔离,对于外接空间电磁场的干扰,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使用双绕组扼流圈的滤波电路,它对高频干扰信号阻抗很大,使整个电子系统与供电网间得到一定程度的高频隔离,对于外界空间电磁生的干扰,也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使用双绕组扼流圈使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了较大改进。下面给出了5V电压源的电路图,其他电压源产生方法类同。5V直流电源的电路图如图310所示:图39 电源的设计示范图4 计算与软件实现41热电阻的线性化处理 在本系统中,由于采用了热电阻和热电偶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所以测温范围可以相应的放大,热电阻由于在低温段具有良好的线性和精确度,所以在100300的范围内我采用了热电阻作为传感器。具体来说,我电阻我采用的是铂电阻。之所以采用铂电阻作为材料,是由于铂电阻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性能可靠等特点,这是由于铂在氧化性介质中,甚至在高温下其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的稳定。 选用铂电阻作为电阻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100300的范围内,铂电阻具有其他电阻无可比拟的优点:电阻变化与温度几乎程线性,下图所示的是根据铂热电阻在200300度的范围内分度表所画出的刻度图:图 41 热电阻在100300温度范围内的分度刻度表 由上图可见,电阻与温度是程线性的,所以在软件的程序之中,200度的范围内可以不进行线性化处理。 我们也可以在计算之中得到证明: 由热电阻的分度表可以看到:每变化一度,电阻值变化0.35、0.36、或0.37欧姆图42 热电阻三线制接法在本设计所采用的三线制接法(如图所示)中,R2、R3是固定电阻,电阻值较大,且R2=R3,R1是为了保持电桥平衡而选用的调零电位器,Rt是热电阻,R4,R5,R6为导线的等效电阻。假设R4=R5=R6r,R1与Rt电阻值相对R2,R3较小,可以认为I1=I2=I(恒流源)。我在本设计中所选择的 R2=R3=2.5K 41E=5V, 42所以: I=5/2500=0.002mA, 43R1值未定,要到现场取决于现场电阻的长度和电阻大小,但是作为一次毕业设计,为了保持程序的完整性,我们不妨假设R1的阻值为138.5欧姆。于是,V0=I(Rt-R1)0.002mA(Rt-R1)。 44由于铂电阻设计的测试范围是100300,当铂电阻在100时,其阻值为138.5欧姆,所以在100时,V0=0.002(138.5138.5)0V。 45铂热电阻在温度变化一度时,阻值变化0.35、0.36、或0.37欧姆,为了简化处理,当温度变化一度时,我们取热电阻变化0.36欧姆,但当阻值变化是0.35或者0.37欧姆时,误差经过计算: 0.010.002=0.00002mV 46经过放大器放大之后:0.0000227=0.00054mV 470.00054mV远远小于AD0809 的精度19mV。 在200度的范围内,最大累积误差:2000.000540.1mV 480.1mV远小于19mV。 49所以可以证明在200度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取0.36作为典型值不但不会影响精度,而且也不会产生累计误差。这样的简化不但可以省去程序之中的线性化处理,简化程序,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所要求的误差2的精度要求热电阻的数据采集子程序为:/*热电阻温度读取*/ void Reg_Read(void) unsigned char a=0xf8; a=a&Test_Point; P3=P3&a; /*选择测量点*/ CD4051_S=0; ADC0809_A=0; ADC0809_B=0; ADC0809_Start=1; while(ADC0809_EOC=1); ADC0809_OE=1; Reg_Temperature=ADC0809_Data; ADC0809_Start=0; ADC0809_OE=0; CD4051_S=1;4.2信号放大及滤波电路421 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如图312所示: 图43 放大器 由理想运放工作在身负反馈的“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可以求得该运放的放大倍数为 N=R/1K 410我们可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放大倍数为27倍,这样是因为在AD0809中,输入基准电压为5V,则其分辨率为5/25619.5mV, 411在电温度变化一度的情况下,电阻变化0.36欧姆,则其变化电压为0.002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