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xx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重庆市武隆县 调查对象: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 调查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 当今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的农村孩子不得已长期离开自己的父母 了解当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原因、建议、相关文件等 调查人:郑加容 凭借寒假的机会,就武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现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然后再实地考 察询问了部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关爱农村留守 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名词解释 留守儿童(theleft-behind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 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社会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 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万亩,县城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据重庆市区128公里,处于重庆“一江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辖26个乡镇,40.84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巷口镇。武隆县是一个山区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决家庭的增收问题,近8万农民长期在外打工,也因此产生了1万余名留守儿童。 分析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 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建议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 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3)启动“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活动。 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相关文件 武隆县教育委员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的实证研究作者: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 报送学校: _刘超、张贤媚、杨云庆_公管06-2_刘海燕_山东轻工业学院 二九年五月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伴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及呼吁社会关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遂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本文运用社会统计学的知识方法,通过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五个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当地教师以及大学生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地留守儿童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于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教育调查 Abstract 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withtherapideconomicdevelopment,ruralsurpluslaborintocitiesandtownshasbeeanirreversibletrend.Aompaniedbyyoungfarm-ersintothecities,inthevastruralareasalsohaveaspecialgroup-stayedchildrenofruralareas.Becauseoftheirlackofnormalfamilyeducation,themajorityofchildrenhaveeme-rgedmanyproblemsinthemoralcharacter,academic,physicalandmentalhealthandsoon.Inordertoremainconcernedabouttheeducationofchildreninruralareas,aswellastocallattentionto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ofourpeopleandthebuildingofnewsoci-alistruralareas,wascarriedoutthesurveyactivities.Inthispaper,statisticalknowledgeandmethodwasusedtosurveythefiveVillagesofXuZhuangXianginLiaochengCity,ShandongProvince.Thereportanalyseseducationaloflocalstayedchildrenfromfouraspects,stayedchildren,theguardianofstayedchildren,thelocalteacherandundergraduate,andputforwardsuggestiontosolvetheproblem KeyWord:stayedchildrenpulsoryeducationeducationalsurvey 第一章调查背景及意义 1.1留守儿童问题的提出 1985年中央1号文件为农民工进城打开大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打工,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的出台,使得我国在不同的城市省份出现了民工潮,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逐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途径,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因,为城市各行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城乡二元制结构逐渐被打破,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也日益增加,出现了人口大量外出的“打工村”。在这些外出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身后,是数千万留守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1.2调查背景 本课题研究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问题的凸显。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影响是各方面的。在有子女的农民工中,只有很少的农民工是把子女带到城市上学,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教育问题首当其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很值得我们去关注,调查和研究。二是城市政府的要求。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当地政府管理的难点。目前很多地区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是城市居民,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难以找到解决思路和途径。因此,了解和解决学生中“留守儿童”学习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及迫切要求。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对他们的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提供决策的依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家庭教育的偏离 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双亲或者单亲外出打工的时候一般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朋友或者其他亲戚居住在一起,而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严重弱化乃至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偏离轨道。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不可缺少的教育,是启蒙教育。健全而有力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不可能享受到完整而有力的家庭教育。 目前最为明显的有两种状态:第一是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子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但可以在亲子教育中使孩子增长知识,而且能使孩子在成长中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可是,对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享受亲情、享受亲子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了。其二,“隔代教育”的弊端。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少两代人,这就是中国农村许多家庭的现状。在这样的家庭里,年迈的爷爷奶奶们就必须承担起“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职能。这种“隔代教育”虽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缺失,但其本身也存在不少弊端。在农村,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和半文盲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精力有限,无论在体力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其三,少数“留守儿童”严重缺失家庭教育。对少数祖辈已去世或虽未去世但已丧失自我照顾能力的“留守儿童”,父母往往将其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受托的亲戚或者朋友,往往只能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对其学习、思想教育无能为力。 1.2.2学校教育泛化,缺乏针对性 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校的教育又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不会因为一小部分人群的存在而改变教学方式。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留守儿童”在整个受教育者中毕竟还是少数,但他们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小群体,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由于学校教育的大众性以及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有“留守儿童”就读的学校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状况缺乏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残缺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弥补。 1.2.3其他形式教育的匮乏 当地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缺少特别的关爱。经济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多把精力放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往往无暇顾及,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也缺乏关注。 1.3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 1.3.1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乡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筛选有价值信息,找出他们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基础教育的现状,构建理想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改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1.3.2实践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特点有:一是范围广、影响大,目前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范围大,留守儿童人数多影响大,不能统一管理。二是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留守儿童的形成原因不同,会导致界定的困难,他们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存在无法同时解决他们的问题。故此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而的热点。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焦点。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是摆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而现实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农村已经普及义务教育,少年儿童因贫困而辍学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得起学”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率在入学和巩固环节上没有实质性障碍,但其质量提升问题尚须引起高度重视。这其中,留守儿童教育正成为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难以承度之重。 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大多具有个性化、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健康的心理。在很多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缺损,成为当地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谐社会的建立,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依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其过程必将曲折而非一蹴而就,但前途却是光明一片。在构建和谐语境系列要素中,最先需要解决的应是全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教育是核心。公平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冠县清水镇中心小学路玉莲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劳动者进城从事其他产业,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不容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查阅文献,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所任教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主题为:关注留守儿童的童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你和谁生活在一起,你的业余生活怎样,你希望爸妈在家吗?你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一)留守儿童对亲情需求较强 根据对学校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不难发现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都不容 乐观,也许由于经济原因,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也普遍较少,其中仅在春节回来的占33.2。还有11.1每隔三年回来一次,这部分样本主要集中在外省的打工人员,在对留守儿童采访中甚至还发现极少数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 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 在一起”,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希望“一个出去,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尽管如此,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据调查,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憋在心里不说,写日记”的占51.2,“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过半的孩子积压忧郁,必然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主要从同龄人中获取安慰,这样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蔓延,甚至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 (二)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对待读书和教育的认识上也不容乐观。由于监护人素质不够高引起许多监护人对其孩子的教育都疏于管理,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农村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很难辅导子女功课,80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自律性较差,以及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三)监护状况堪忧 监护既是权利,又是义务。这里结合坳头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以下两项内容:基本监护(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以及深层监护(对被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 1、监护人情况分析: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尽管82.4的隔代亲人很高兴照看留守子女,但是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57.1的隔代监护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吃力”,85.8的亲戚表示“不乐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相当冷漠,大多碍于情面而照顾,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2、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而64.4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不与孩子谈心”,只有11.3的留守子女表示“有烦恼的时候和照顾我的人说”,同时54.3的孩子还透露监护人有过罚跪、罚站等家庭暴力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和方式上存在很大问题。在教育态度方面,58.8的隔代亲人及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不管”,只要有所交代就可以了,这说明孩子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二、留守儿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留守儿童在成长,发展中所呈现出的主要问题如下: 1、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等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于每天所要承担的家务很多,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很少对孩子的品性进行教育,对学习更是缺少必要的指导。 2、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这里,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会住不导致性格的缺陷,从而引起犯罪动机,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分析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xx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xx年增加38.8,即增 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或低收费中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开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特殊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了两地教学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阅读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篇)
- 线上促销活动赠品方案策划(3篇)
- 弧形铝板施工方案(3篇)
- 镜面墙壁施工方案(3篇)
- 砂砾石隧洞施工方案(3篇)
- 培训会活动宣传方案策划(3篇)
- 郫县电梯加装施工方案(3篇)
- 中职旅游考试题库及答案
- 地铁安检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人护理查房
- 粮油保管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
- 集团统借统还管理制度
- 供电一线员工服务规范培训
- 皮肤医美行业分析
- 劳务施工施工方案
-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课件
- 2025年信息技术实习生培训协议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ESD防静电知识培训
- SJG 71-2020 桥梁工程设计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