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i 摘要 摘要 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随着传统园林数千年的发展演 变,园桥也随之变化,发展成一种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功能完备、空间合理的园林建 筑形式。然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园桥的设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本文正是针 对这些问题。试着通过对传统园桥艺术的研究,从中探寻一条传承与发展之路,为现代 景观设计中的园桥设计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本文首先从园桥的概念界定出发,在理清概念的基础上,追溯园桥在我国的历史演 变和主要类型;然后以传统园桥的特征为对象,从选址、形态、结构、功能和空间五个 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总结出传统园桥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用与意义;最后通过笔者 对现代中国园林景观中园桥设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指出传统园桥设计艺术在现代景观 设计运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试图提出一套既秉承 中国传统文脉、又适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园桥设计原则及发展建议,实现传统园 桥设计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园桥;中国传统园桥;传承;发展 abstract the garden-bridge is a very individual architecture sty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arts. the art has been passed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s, and the designs of garden-bridge also have been changed to have rich-types, variety of forms, completeness of functions , and rational of space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garden design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his article gives some methods to addreess these problems, and also study in taditional garden art, then find a new way of the traditional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o some meaningful research into bridge style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nception of garden-bridge, during working on this, traceback how did the garden-bridge chang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what was the primitive type. then set the character of traditional garden-bridge for target, studying from five ceptions of the site selection, the modality, the structure, the function and the space, and from all these researches, we want to find out the meaningness and useness of garden-bridge of the garden design art. finally, afer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e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den garden-bridge design,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that the traditional arts in morden garden-bridge design in use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s and linkages between, trying to put forward a set of both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context, but also for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park bridge and th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garden art in the modern bridg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keyword: garden-bridg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bridge, inherite,development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6 引言 引言 1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 “水为陆之眼”1,造园必须有水,所谓“无水难成园” 。无论是传统园林的 营造,抑或是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水体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总 给人以清新、明净、亲切之感觉,使人们都愿意与之亲近。 古谚又云: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有水之地,多半又为桥梁之所在。园林 中,水景必不可少,而桥梁则成为造园必需的建筑形式之一,是构成园林景观的 重要因素。 园林中的桥梁,作为一种人工美的建筑形式,经过造园史上千百年的发展, 已成为一种类型众多、极具特色的建筑类型。近年来,国内更掀起城市改造的热 潮,由于水体环境的特殊魅力,水景建设“遍地开花” ,从城市河流治理与美化、 公共绿地,到居民居住区、单位景观用地,皆有水景参与到造园中,其中或作点 缀或作交通之用的园桥也顺理成章地多起来,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作为园 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桥的存在, 从其功能方面来说, 不仅用于水陆的交通, 还蕴含引导游览路线、丰富水景层次等诸多效用。可以说,园桥的设计工作是园 林景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故研究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 有深远意义。 2问题的提出 2问题的提出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公 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存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包括对城市环境的 要求。随着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城市环境改造和建设的力度,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的需求也随之增大, 使得当前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事业彰显出前所未有的良 好发展态势。 不可否认,我国的园林景观建设在短短数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人们 的工作生活环境增添了许多亮色。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 处在良莠不齐的水平。 笔者大胆作出这样一个推论: 园林景观规划发展日新月异, 但园桥的设计水平则与之相符。当下,在一些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盲 目新建、复建的一部分园桥,其在体量与造型等方面存在着形式造型单一、功能 构建不合理、园桥本身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一些突出的问题。 这些新建、复建的园桥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融入现代需求,使传统 园桥在古典园林中所包蕴的美学价值得以重新展现,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 1 陈从周.说园(四)m.同济大学教材科出版.1985.69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7 题。 本文针对园桥发展的现状,试图通过对传统园桥艺术的调查,分析归纳传统 园桥艺术的特征(选址、形态、结构、功能等) ,并透过园桥表面的设计特点, 从空间和设计心理等深层结构上逐层分析园桥这一特殊空间的性质和功能, 探索 园桥体现造景作用和意境的方法,总结出园桥的设计准则,以期为现代园桥的设 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园林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 慧和技巧,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说,传统园林以其独特的视 角去审视、丰富的手段去呈现这个不断变化、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其精神内涵 富有独特性和启示性。 作为传统园林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 园桥的蕴意更为丰富, 其设计已然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及园林艺术的完整体系。这 些代代传承的经验,对解决中国当前园林景观规划里园桥设计的种种问题、掌握 设计艺术创作规律、探索具有民族风格的桥梁设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传统园林中园桥形式的梳理,结合具体案例的调查研究,以及对 目前园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和讨论,试图提出一套既秉承中国传统文 脉、又适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园桥设计原则及发展建议。希能对中国未来 园林景观中园桥的设计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4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4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我们发现,专门研究传统园桥领域的文献还比较匮 乏。古代对于园桥的描述,则主要见诸于园林营造的说明文章之中。如营造则 例中记载有石拱券桥的官式做法;明计成的园冶 ,作为中国造园的第一部 权威性专著,其中关于园桥的论述,也仅是只字片语。及至近现代,童寯先生的 江南园林志 ,以科学的方法对古典园林进行测绘、摄影和分析,更有文字专 论园桥。在其研究基础上,刘敦桢先生编著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对苏州具 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系统的分析, 而对于园林中的桥梁在 理水一章的池面处理这一小节中有简单论述, 并结合苏州名园桥梁实例进行分类 例释,被认为是“园林专著中集中论述桥梁造景艺术的第一书” 。此外,特别要 提到的是彭一刚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书中图文并茂,详细的从园 林的各个方面对园林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 为日后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 础。 当今学术界,主要有北京林业大学马辉的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 究 (2006 年版) 、福建农林大学林洁的园桥景观的研究 (2007 年版)的研究 专著。前者对园桥(文中称之为“景桥” )的起源和文化渊源作了详尽的研究和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8 探索,并花费了大量笔墨对古典园林造桥理法作了全面阐述;后者则对福建、贵 州、江西等地的园桥进行实地调查和探研,提出园桥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与系统 研究方法,阐述了园桥在园林中的意义。 论文方面也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如周玉明园桥刍议 ( 苏州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学院学报 2000) 、 陈翰兵 园林桥设计初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 、 宋满珍浅谈园林中的桥 ( 安徽建筑2007) 、芦建国和孙琴论中国园林中 的桥 (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等等。以上大多是归纳总结园桥类型,描述其 应用情况的文章。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园桥设计问题近年来颇受关注;但从园 桥设计的具体研究来说,虽然涉及的文章不少,但尚停留在对古典园桥概念的归 类和介绍,及对现有案例的分析,并未上升到系统理论的高度以对园桥的设计方 法进行研究、解析和全新构建。 5研究内容与方法 5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园林、风景名胜区中的园桥。关于众多公路、铁路 和市政桥梁等,不归入本文研究范畴。 (在后文中会做出说明和区别)本文主要 讨论园桥造景手法和设计方法的艺术性特点,着重从总结规律出发对园桥本身、 园桥与环境、园桥与人等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和理论研究。上节所述文献涉及传统 园桥研究的各个方面,但研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或者是在描述其他时附带对园 桥进行述说,极少进行专门研究。 园桥作为造园的重要元素,灵活布局于水面或沟谷,成景丰富,得景万千。 本文在总结和归纳前学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园桥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及造景手法和 设计方法,初步建立相应理论体系。并从“功能和作用” 、 “传承与发展”等前人 欠缺系统研究的方面对传统园桥进行分析和归纳。 力求得出笔者个人的论点并有 所创新。 本文采取资料整理与实际园林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以古代文献以及前人 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资料与信息收集的过程中,用心加以归纳和思考。以严谨的 态度和规范的方法,运用文字配合图片资料的形式,整体而又系统地对园桥这一 建筑形式加以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桥的设计和研究进行 分析和展望。希望能为未来园桥的设计实践提供一定得理论研究基础。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9 第一章 园桥概念界定 第一章 园桥概念界定 本章节通过对桥、桥梁、园桥三个概念的解释,使我们对三者有一个比较明 确的认识。 特别是第三节对园桥概念的阐述和说明, 使之区别于一般的市政桥梁, 为下文出现的“园桥”概念做出清晰的界定。 1.1 桥 1.1 桥 “供铁路、道路、渠道、管线、行人 等跨越河流、山谷或其他交通线路时使用 的建筑物,简称桥。 ”2 简单地说,桥就是架在水面上或空中 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若从其 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 跨水行空的道路。“桥是一种既普遍而又特 殊的建筑物。普遍,因为它是过河跨谷所 必需,而河流峡谷则是遍布大地,随处可 遇。特殊,因为它是空中的道路。 ” 3所谓 道路建在空中,其结构必然复杂。因此需 要适当的材料和特殊的结构,而且还要有 合乎科学和艺术的设计进行施工,才能建 成并保持永久。 总所周知,人类建造桥最初目的是跨 越自然界的水体或者沟谷的障碍,因此桥 可以说是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环境的成 果,是人类依靠掌握的力学和材料,构筑出 的特种类型的构筑物。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其中江河湖海纵横,水体分 布广泛,因此理所当然也成为建桥大国。在古代来说,无论是建桥的相对技术还 是建桥的绝对数量,中国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如图 1-1)千百年来,桥 这一建筑形式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文化习 俗、地理气候以及社会生产力不均衡等原因,各种桥梁存在着差异。出于各自的 条件和需要,经过长期的发展,遂创造出的各种桥梁,具有地域性、多样性等特 点, 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随着当今世界技术的发展, 现代的桥梁形式多变, 长度也好像摩天大楼的高度一样,不断增长。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天保持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版.电子版第 17 部分 3 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m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图 1-1 德国木雕中的中国古桥 图为 1882 年德国莱比锡 “中国之旅” 中 的一副木雕作品,足以说明当时中国造 桥艺术之高。 图片来源: 世界建筑2008.01 期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0 着世界上最长的桥梁记录:东海大桥是最长的跨海大桥。 4(如图 1-2) 图 1-2 东海大桥 图为连接上海南部临港新城与洋山新港的东海大桥 图片来源: 世界建筑2008.01 期 1.2 桥梁 1.2 桥梁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通常也把 “桥” 称为 “桥 梁” 。 其实,桥、梁二字,在古代是异名同义的两 个字。 (如图 1-3)梁、桥都从木,原意都是木梁 桥。 说文解字中释梁: “梁、水桥也。从木水、 刃声。 ” 5而“桥”则是: “桥,水梁也。从木,乔 声,高而曲也。桥之为言趣也(善缘木走),矫然 也。 ” 诗经大雅中的记载了一段公元前 1134 年,周文王姬昌因为娶亲需要 在渭水上用船架设了一座浮桥。所谓“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由于时间是在公 元前十二世纪,这可能是关于浮桥这一桥梁形式最早的记载。 (如图 1-4)由于 建筑是依赖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所以这时的桥梁,还是一种临时性的构筑物, 并不属于永久的建筑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桥梁设计和建造水平也随之不断 发展和提高, 并由开始简单的几种形式发展到现在形态功能各异的现代桥梁。 由 于本文研究范围和重点,在此不对桥梁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4 维雷娜辛德勒、项琳斐译.桥的模糊性j世界建筑.2008.01 期. 17 5 (汉).许慎.说文解字 图 1-3 桥和梁的古代写法 图片来源:作者临绘自唐寰澄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11 图 1-4 舟桥形式图解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 1.3 园桥 1.3 园桥 “园林中的桥, 可以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 组织游览线路, 变换观赏视线, 点缀水景,增加水面层次,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 ”6 图 1-5 颐和园西堤上的桥 图片来源:定鼎园林网 本文中研究和谈论的园桥, 是众多桥梁中的一个特殊种类。 “园桥” 之 “桥” , 顾名思义是一种园林中的桥,它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 桥” 7( 园冶立基 ) “自古至今,中国园林一直追求能够达到虽由人做,宛 自天开的境界,园林多依山傍水而建,以求采自然之灵气。因有水相隔,园林 中常用桥来联系隔水相望的两岸和组织水面的景观,其制作考究,形式丰富。 ” 8 园桥和一般市政桥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大多数桥梁的样式在园林桥梁中均有运 6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版.电子版第 17 部分 7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71 8 周成新.中国桥美学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2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2 用,但较之作为市政公共桥梁,园桥一般表现出材质精细、造型别致等特色,既 保存着园路的特征,又融入了园林建筑的特点。正因为其所处的环境,园桥样式 也需要富于变化,不能普遍一律,否则初看是美,看多了之后逐渐味如嚼蜡,正 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矣,斯恶矣” 。 9园桥在造园艺术方面的价值,远超越其 交通功能。 (如图 1-5)园桥这一形式发展到今天,则以丰富的样式、优美的造 型、多样的功能而成为当今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之一。 当然,园桥的主要功能还是沟通园路,并作为游人驻足赏景和休息的一种建 筑手段,构成园林空间中的一个景观。园桥可以说是人们生活中既常见且又易识 别的环境小品。它一般不能承载大型或重型车辆,主要用于行人与轻便车体(非 大型、重型机动车辆)跨越园林中的水体与凹凸山体地形,当然还必须具备为园 林增加景观妙、趣点缀园林环境的附加景观作用。 9 唐海山.园林桥梁j.园林.1990 年第 3 期.25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13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桥的演变与类型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桥的演变与类型 我国古代园林历史悠久,因创建年代的先后,以及地域的差别,形成了不同 的流派和类别,其形式也随之多样化。先学已对本章节将要介绍的传统园林与古 代桥梁的历史和基本类型做过记录和归纳,其中虽鲜有园桥形式直接的记载,仍 然为本文传统园桥的分析做好了扎实的基础准备。 2.1 中国传统园桥的演变 2.1 中国传统园桥的演变 由于生产力决定社会物质的发展,无论园林还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孕育和诞 生于经济母体之中。园林如此,园桥亦是如此。园桥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各时期桥梁的发展技术水平也对园桥有较大影响, 因而不同时期的园桥特点 也各不相同。 2.1.1 夏商周至秦汉时期 2.1.1 夏商周至秦汉时期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伴随着华夏民族经历了三千余年的岁月沧桑。中国 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池馆、别业、山庄等,并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形式。 夏商周时期以及先秦和两汉时期为中国传统园林萌芽和开端时期。 这一时期 的园林主要以皇家贵族的狩猎为主要功能,主要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面积广袤。就像当时所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0。作为皇家狩猎园林 来说,面积都非常之广大。 (2)以天然为主。很多园林都为“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11,建造工期之短,建 造人员之杂,这些都说明当时的园林虽然面积广大,但其中物化的人工成分并不 是很多。 (3)蓄养禽兽。园林中蓄养了大量的动物,这些动物主要用于观赏和狩猎,甚 至生产买卖的经济功能。这也决定了在当时的条件下,园林中的植物等,作为动 物的粮食,是以天然为主,大多非人工刻意种植。 以上表明,在先秦和两汉时期的园林中,人工建筑物较少,在体积庞大的园 林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 再看当时桥梁的发展水平,先秦到两汉时期,为中国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 期。桥梁由原始社会的“深则厉,浅则揭”的原始状态,转而进入永久性桥梁的 创建时期。到了秦汉时期,桥梁形式由原先的舟桥、木桥发展到石桥。 述征记 中记载了秦始皇在当时大修天下驰道,筑路修桥,四通八达。文字如下: “始皇 东巡,弗行旧道,过荷水,率百官以下人提石以填之,俄而梁成” 。石拱和石梁 10 诗经小雅北山 11 史记殷本纪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4 的运用大大加强了桥体的稳定性和耐久度。 12这些桥梁形式在园林水系中也得到 运用,这便是园桥雏形的产生。汉朝及三国时期以后,园林作为一门艺术,虽然 是建立在当时极为有限的物质基础之上,但已经逐步发展,并开始以满足人的精 神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为标尺。当时的园林虽然初次提出以“美”为导向的设计 思想,但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等限制,园林中的桥梁还只是人们遇水架桥基本愿望 的体现和相应措施的应用。 图 2-1 古画中的园桥 图片来源: 中国山水画全集 2.1.2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2.1.2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中国传统园林进入写意山水园林、意境园林阶段, 造园手法逐渐趋于成熟,开始追求重现自然的意境,这也是我国园林技术开拓、 发展、突飞猛进的阶段。相对于秦汉时期的园林,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两 大发展: (1)审美意识的彻底觉醒。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精神极为自由、解 放、最富于智慧,浓于热情的时代,因此也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 13大量的 文人雅士,开始领略到山水自然的美好。在“隐逸” , “归复”的哲学思潮下,山 水环境已成为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 (2)私家园林的诞生和发展。这在园林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园 12 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7 13 宗白华.艺境.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7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15 林不再是帝王的狩猎场所,而是园主人休闲欣赏美景的场所。 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桥梁发展的全盛时期。尤其是隋唐时期, 南北统一,经济空前发展,中国当时的发明和先进生产技术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 影响。在桥梁技术上,创建了赵州石桥、牢城虹桥、泉州万安桥和潮州广济桥, 并称为唐宋时期的四大古桥。 在园林中,无论是规模气派的皇家园林,还是温婉秀丽的私家园林,在叠山 理水、师法自然的造园过程中,都不再仅仅是为了交通功能,而是因观赏等方面 的需求而造桥。唐代诗圣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就提到当时园林中 水系以及园桥的优美性, 诗中这样写道 “不识南塘路, 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 野竹上青霄。 ”而唐代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有“凳寺桥一所,连桥廊七间”句, 乃现知屋桥最古的记载。山水绘画作品中也开始了园桥的踪影(如图 2-1) ,如 宋李嵩所绘水殿纳凉图详尽描绘了一座廊桥。 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园桥,开始自成体系并不断发展。 2.1.3 元明清时期 2.1.3 元明清时期 黑格尔说过: “离开它的源头越远,它就膨胀的越大”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 传统园林发展的全盛阶段,源远流长的传统园林设计形成了自己的高潮时期。从 江南园到北国,从私家到皇室,所有的这些园林在历史的时空里相互辉映,有如 星汉般灿烂! 14 因为明清园林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阶段,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和文献,举不 胜举。而现存下来的许多经典园林都代表了当时的技术与艺术境界,我们这里就 不再加以详细说明。 这一时期的桥梁艺术,由于唐宋的大发展,所以呈现了以下的三个特点: (1)一是对古桥进行修缮和改造,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并提高了吊桥、索桥的 一些技术。 (2)桥梁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公私园林中的小桥,其艺术性之高为前 代所未有。 (3)为桥梁的设计施工作了总结和整理,留下了大量完整的文献资料。 这时期的园桥也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独立景观而存在, 成为游人驻足 赏景的一个重要地点。 (如图 2-2)明代诗人袁宏道的断桥望湖亭小记中对 人们在园林中桥梁上游玩这样描写道: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 散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绮之盛,多于堤畔之草,冶艳极矣。 ”15由 此可见当时园桥在园林景观中的地位之重要。 14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二版.47 15 (明). 袁宏道.断桥望湖亭小记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6 图 2-2 西湖断桥 明清时期游人众多的断桥如今仍是西湖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网 http:/ /403841029/pic/item/f8281e3d3eb5bccf3c6d9773.html 2.2 中国传统园桥的类型 2.2 中国传统园桥的类型 从造型上琢磨,园桥主体结构的轮廓特点及基本形式,是激发人们产生美感 的主要客体之一,也是园桥空间基调的决定因素之一。桥梁受力结构明显外裸而 诉诸人的视觉,其各自力学结构形态迥异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整体与局部、 直线与曲线、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对人们视觉影响很大。如拱桥流畅连续曲线给人 以欢快愉悦的柔美之感,营造的空间显得优雅而不失灵动;平桥简洁刚劲的直线 则具有生气滋然的阳刚之美等,营造的空间简洁干脆,古朴自然。不同的空间语 言需要选择合适的园桥来表达。 我国园桥的类型丰富多彩,以各自的造型特点来归类,园林中常用的桥一般 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2.1 平桥 2.2.1 平桥 “平桥” ,又称“跨空梁桥” ,是以桥墩做水平距离承托,然后架梁并平铺桥 面的桥。由于其建造的特点和结构受力的限制,所以一般平桥都布置在园林中的 小河、溪流、宽度不大或宽而不深的水面上。平桥是中国传统园林中较常见的桥 梁形式,由于其跨度低,贴近水面等特点,可以使游人心生亲近水面之意。又因 为其材质多为石或者木等,所以更显简单、质朴,符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 的造园要求,所以多用于园林水面小空间环境中。如北京颐和园中谐趣园里的知 鱼桥。 (如图 2-3)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17 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平桥形式不得不提,那就是“曲桥” 。曲桥属于平桥的一 个发展类型, 但在园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它是园林中特有的桥形式, 故也称 “园 林桥” 。中国园林为满足组景要求常在平面上作一些曲折,形成曲桥。由于桥是 园林中游人赏景的通道之一, “景莫妙于曲” ,曲桥的平面呈一条来回摆动,左顾 右盼的折线,具有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功能,正所谓“园路常曲,平桥 多折” 。 16(如图 2-4) 图 2-5 安澜园古图 在图片的中央可以清楚看到当时的曲桥 图片来源:上海蔚文印刷局 1937 年印行冯柳堂乾隆与海宁陈阁老 16 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1999.192 图 2-3 谐趣园之知鱼桥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网 http:/403841029/ 281e3d3eb5bccf3.html 图 2-4 安澜园之曲桥 图片来源:浙江风光论坛 .cwthread.phpti.html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18 浮生六记中就有关于浙江海宁“安澜园”中曲桥的记载: “游陈氏安 澜园 ,池甚广,桥作六曲形,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 之势,鸟啼花落,如入深山。 ” 17在乾隆与海宁陈阁老一书中所附的安澜园图 中,我们也能看到图中清晰地曲桥形象。 (如图 2-5) 2.2.2 拱桥 2.2.2 拱桥 拱桥在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拱桥线条柔和,形象美丽,受力科学,是中国 古桥对于世界园林特殊的贡献。在近两千年的桥梁史上,拱桥的建造为中国古代 建筑赢得了声誉。在拱桥发展的成熟期,石拱桥的出现,为中国造桥史开辟了一 个新的纪元。由于石拱桥结构坚固、材料耐久,因此历史上很多知名的古石拱桥 都历尽千年,有的甚至保存到了今天。 从功能上来说,拱桥保证了桥上桥下两种通行方式的完全畅通。在沟通陆上 游览路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妨碍水上通行。拱桥本身又具有多种形式, 比如说单拱、多拱和连拱。每种拱券的形式也变化丰富,有半圆、马蹄、蛋圆、 椭圆等等。 (如图 2-6) 图 2-6 拱桥的各种拱券形式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 2.2.3 亭桥与廊桥 2.2.3 亭桥与廊桥 亭桥与廊桥同为园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建造特点是设计者在桥体本身上 加建了亭或者廊等园林建筑。 其设计目的是为了满足游览者提供游园时休憩以及 躲避风雨的需要。 园冶中也为此作了诠释:“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 18。 亭桥或者廊桥的精华大多出现在江南私人园林中, 主要原因与江南当地多雨的气 候特点有关,其中又以苏州名园中的作品最为精彩。 17 (清).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18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19 亭桥与廊桥本身清丽秀婉的造型自成一景,和周围的园林建筑相互映衬,更 显优美雅致。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飞虹, 造型别致空灵透剔, 堪称神来之笔。 (如 图 2-7) 又如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以亭廊结合的形式,成为桥、亭、廊结合俱佳的 典范。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桥上置五亭(实),桥下有十五个 洞(虚)。 19桥上五个亭子,错落有致,从各个方面和角度看,都是一副优美的景 象。 (如图 2-8) 2.2.4 其他园桥 2.2.4 其他园桥 除以上说述的三种园林常见桥梁形式之外,园桥还有其他几种类型。 (1)汀步(踏步桥): : “汀步”又称踏步桥,是由最原始的石蹬子演变而来的,其形式是由建构在 水中一连串呈线状分布的踏步石。由于其形式的特殊性,因此其具有亲水性、刺 激性、简易性。虽没有桥的具体形式,却具备桥的功能,完全符合中国传统园林 19马辉、马晗捷.因地制宜因境成景扬州园桥设计启示j风景园林.2005 第四期.78-81 图 2-7 苏州的廊桥与亭桥 由于苏州其所处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廊桥亭桥形式出现的较多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 2-8 瘦西湖五亭桥平面图以及照片 图片来源: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20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如苏州环秀山庄谷涧中的步石,南京瞻园大石 山下矶滩一带和西侧溪流的步石。 (如图 2-9) 随着技术的进步,在现代园林当中,汀步这一传统的形式有了巨大的发展和 变化,从材质到形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运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水面, 在草地等一些环境中也可发挥其动态性和趣味性。 (2)浮桥: 浮桥也称舟桥,是指由浮于水面上的舟船所串联而组成,满足交通功能的同 时也增加了游园的乐趣。究其起源来说,浮桥可以说是古代桥梁的鼻祖,是人类 较早采用的临时桥梁形式。浮桥作为园桥而言,一般在私家园林中都没有得到应 用,这和园林场所的大小相关。 (如图 2-10) (3)栈桥(道): 栈桥由最原始、最危险的栈道变化发展而来。在现代园林景观理论中,栈道 由于其亲水而又离水的特殊的形式及特点, 而被认为是保护水岸环境的理想解决 方案。由于传统园林中水体面积有限,因此今天我们看到其在传统园林中出现的 几率不多,但栈桥可以说是游人和园林中出现的大面积水体亲近最理想的方式。 (如图 2-11) (4)吊桥(索桥): 吊桥或索桥是我国传统园林中不太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 的目的而建构,或者由于特殊地形的需要,才会个别出现。用在园林的设计中, 其特殊性与趣味性也别具一番风味。 (如图 2-12) (5)天生桥(天然桥) : : 天生桥顾名思义是指天然形成的桥梁, 或者说人为设计刻意使其具有天然形 成特点的桥梁形式。 园冶相地 “掇石莫知山假到桥若谓津通” 20,园林中 20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6 图 2-9 瞻园和其他园林中的汀步 图片来源:笔者自摄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1 常用板状的黄山石或太湖山石直接构桥。 (如图 2-13)园林中的独木桥也是天然 桥的一种形式,作为人类桥梁的祖先,独木桥具有返朴归真之感。 图 2-10 江西贵溪南门浮桥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 桥技术史 图 2-11 古代栈道修建图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 图 2-12 湖南凤凰吊桥 图片来源:山水旅游网 u/photo_show.asp?photoid=1 8240 .html 图 2-13 扬州何园通湖心亭之桥 桥采用太湖石以假山形式构建,使桥 体融合到自然山石中 图片来源:马辉、马晗捷因地制宜 因境成景扬州园桥设计启示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22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特征分析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特征分析 3.1 园桥选址 3.1 园桥选址 园桥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工建筑, 所以其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周遭环境的各 种限制因素。园桥可以利用环境这一先天优良条件,规避不利条件,最大限度的 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服务。从园桥设计的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好的 园桥都以“景以境出”作为设计的最高准则。以下内容就是结合园桥营造实例来 阐析园桥在水体、山体等不同自然环境下的造景艺术。 3.1.1.就水架桥 3.1.1.就水架桥 园林设计中的水因其纯净灵动而具有极强 的魅力,园桥艺术设计中就是充分利用了水的 各种特点,如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美感、视觉 导向、光影效果等。 (如图 3-1) “造园必有水, 无水难成园” 。 “舟梁渡其上,舫榭依其涯,鱼 莲生其中” 21。园桥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形式, 有桥榭、桥亭、桥廊等,多样的形式均可与水 体形成相对和谐自然的成景关系,也可以更加 便捷地欣赏水景。以上这些水体环境所独有的 造型形式是园林建筑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的必 然结果。从园林建筑与水体相互结合的形式来 看,大致可以分成带状型水体和块状型水体。 (1)带状型水体架桥 园林经常利用带状型动态水面的连续性营 造各种景观,可以对两岸景点起到较好的连接 效果。 (如图 3-2)建筑大多依山而建,傍水而 筑,可以进行动观为主、动静结合的不同形式 的活动,风格大都趋向协调且统一,组成“画 卷式”的景观格局,藉以补充并拓展曲折、活 泼且变化多端的园林景观环境。就如陈从周先 生所言: “水不在深,妙于曲折。 ”22 21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79.51 22 陈从周.扬州园林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1983.19-21 图 3-1 大观园里小桥流水 图片来源:北京宣武百科全书网 xs.ycs?guid=423789 图 3-2 浙江天台山飞瀑石梁 桥梁架在典型的带状动态水体瀑布之上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3 曲折委婉的水体环境将园林环境分 隔开来,各种桥、廊等又将水体环境等 进行再次分隔,以此逐渐形成多种层次 和节奏的观景效果。园林建筑所具有的 这种的分隔艺术性,可以很好的运用到 园林景观的设计之中。 “水曲因岸,水隔 因桥” , 水体环境的分隔打破了水面的单 调性, 因而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水景效果。 园桥这种似断非断、若离非离的效果可 以通过隔断水体环境来实现。只要运用 恰当,可以充分实现扩大空间的艺术效 果,从而营造出“旷而不敞,奥而不邃” 的境界。 23(如图 3-3)为了创造出多层次的空间感,传统园林环境在无水可用 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架桥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园桥更多地在转折点、主要园路 与水面交叉点等各种节点出现,而且常常因为桥梁跨度等各种因素,使得带状型 水体在流经园桥的地方,处在一种极度收缩的情形,因而对比效果强烈。 很多水系将其园桥的精华安排在其水系的转弯处, 如扬州瘦西湖五亭桥以西 与大明寺以南的水面交汇之处,为著名的二十四桥风景区。杜牧曾有诗云, “青 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将扬州 瘦西湖秋夜的清丽动人描绘得淋漓尽致,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也因此名留青 史。 (如图 3-4) 图 3-4 二十四桥景区鸟瞰图 图片来源:吴肇钊夺天工 23潘谷西.江南理景艺术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1.258-266 图 3-3 湖州双林三桥 三座相互呼应的拱桥将水面分隔,使水面更 加具有层次和美感 图片来源:杨士金、唐虎翔景观桥梁设计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24 北京颐和园的后溪河,被五座桥和一处峡口分隔成七段,每段约长 150 米, 园桥与带状型水系巧妙融合,成为美化园林景观效果又一实例。 (2)块状型水体架桥 为了给人营造一种安宁、静穆的氛围,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庭园都采用带状 水系,反之皇家园林等借意“一勺则江湖万里” ,多采用向心和内聚的块状水体。 块状型水体空间相对封闭,建筑布局也多采用围合式,而且将欣赏水的涵虚、映 彩作为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构成了这种向心和内聚的营造格局。如苏州留园中 小岛与濠濮亭的相联接的桥引蔓通津,称为“紫藤架” 。 (如图 3-5) 图 3-5 留园“紫藤架” 左右图分别为“紫藤架”紫藤花开时和花未开平时的情景 图片来源:蓝天论坛 园桥同两岸的建筑完美结合,成为园桥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古代画作金 明池夺标图中曾描绘了造型优美的拱桥将湖心岛与两岸有机结合的经典案例。 (如图 3-6) 图 3-6 金明池夺标图 其中连接两岸的园桥名为“骆驼虹” 图片来源: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 史 图 3-7 颐和园十七孔桥 图片来源:中国旅游网 http:/403841029/pic/item/f8281e3 d3eb5bccf3c6d9773.html 中国传统园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5 在一些自然风景区或皇家苑囿中,块状型水体多以大面积的集中用水作为其 表现特征之一,产生出“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设计效果。古代将此 种水体称为“巨浸” ,其不但水体开阔集中,胜在宽广,而且水体以静态为主, 并将欣赏水之阔远为设计目的。 块状型水面中通常遍布各种大小不同且形态各异 的洲、 岛等, 以此来设计曲折有致的堤将游览线路连接起来, 还可起到分隔水面、 增加层次的额外效果。堤上的桥式建筑与岛洲上的建筑互相结合构景,使得环水 各个景点视距关系得以改变,丰富了水上景观层次,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空间的 飘浮性和流畅性。 将园桥建在视野辽阔的大水 面上, 或者将园桥组群划分水面形成连续不断 的赏景空间, 或者与岛洲结合造景, 以此来形 成开阔的景观。如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约 占全园总面积的 3/4,其中的十七孔桥作为 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是昆明湖的重要 景点之一。十七孔桥桥身长一百五十米, 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 一座最大的桥梁。 (如图 3-7) 3.1.2 因山架桥 3.1.2 因山架桥 在山林地中造园,除却“因高得爽”藉以 避暑的重要因素外, 还在于其用地的地形起伏 多变。 园冶中“相地”篇就曾说, “园林惟 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 有平而坦” 。 24山地造桥主要分为人工山石造 桥和自然山石造桥。 (1)人工山石架桥 中国的传统园林, 除却皇家园林, 多为规 模较小的园林,因此极少具备自然山地条件, 因此多依靠人工挖湖或堆山来形成模仿自然 山水的人工园林环境。 修筑假山是中国传统园 林艺术中较为常见造园技法, 在江南私家园林 中有着尤为明显的表现。假山主要由绝壁及 峰、峦、谷、涧、洞、路、桥、平台、瀑布等 相互叠加而构成。 目前所能见到的园林中或多 或少的存在。 (如图 3-8) 苏州的环秀山庄和南京的瞻园均为以假 24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7 图 3-8 个园黄石秋山 图片来源: 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 图 3-9 环秀山庄湖石假山 图片来源:潘世建桥梁景观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 26 山为主著名园林,其中假山为其主要的特色景致,而其他的组成部分都为假山的 造景而相应建造。园桥架在假山之间,既点缀了假山,又沟通了假山于水体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