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欧洲,作为多极化世界当中的重要一极,如今正站在以和平与自愿的方式重 组国家间关系的前沿。经过50多年一体化进程,21世纪的欧洲已经在国际舞台上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令人瞩目的一体化既是一个现实的概念,又有其历 史的根源。战后的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数次危机,一方面阻碍了欧洲一体化,但另 一方面,历史地看它们却激励了欧洲一体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2005年的 欧盟宪法危机把欧盟甚至整个世界都震颤得至今都未走出其阴影, 这引起了国内 外研究欧洲的国际关系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兴趣。虽然欧盟宪法条约的出 台有其固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需要, 但是仍然有诸多因素导致了它在法国与荷兰 的搁浅,从而影响了整个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是欧盟对此却还拿不出彻底的解 决方案。曾经,历史是多么的相似,因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历次危机都震撼了欧 罗巴人的神经,最后又都成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契机。如果能够站在欧洲一体化 理论的高度,正确把握欧洲一体化的特性,从而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作出基 本准确的预测,那么历史的重演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全文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绪论;宪法危机 前的欧洲一体化;宪法危机中的欧洲一体化;对宪法危机后欧洲一体化的思考。 笔者希望在参考了国内外学术界的论文以及相关专著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欧 盟宪法危机为切入点,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询欧洲一体 化在其发展轨迹中出现的问题和答案,为我国欧洲一体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欧盟宪法;危机;欧洲一体化 ii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lti-polarization world, eu is now peacefully and voluntarily dealing with the recombination of relations among nations.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integrated advanc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eu has already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the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a realistic concept, but also the historical root. after the world warthe eu integration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times of crisis, which on the one hand have hindered the eu integration but driven the eu integration to the correct dir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in 2005 the eu constitutional crisis has shocked itself and the whole world, which has consequently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research of scholars who have been studing eu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lthough “treaty establishing a constitution for europe ”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the practical needs, lots of factors has caused its lost in franc and netherlands, which has effected the entire eu integration. up to the present eu cant propose a consummate solution. the history is extremely similar, because the former crisis shocked the nerve of european too, but they finally became the chance of development in eu integration. if we can take the theories of eu integration as the foundation, an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u integration, what is more, if we can forecast the orientation of development of eu integration, it could be also possible, that the history would reappear. that is the signification of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the article is parted to four chapters: exordium; the eu integration before the constitutional crisis; the eu integration by the constitutional crisi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eu integration after the constitutional crisis. the author hope, that with the help of other professional articles and monographs, taking the constitutional crisis as entrance, connecting history and reality and theory and practice, we could research into questions and answers by the development of eu integration to provide consult for research of eu integration in china. keywords: constitution for europe; crisis; eu integration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1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 在这个日益全球化但并不太平而动荡的世界上,区域一体化问题有着特殊 的意义。无论是在亚洲、美洲甚至连整体都还比较落后的非洲,地区性经济和政 治合作机构不断涌现出来,并在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区域一体化及与 其密切相关的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遏止的潮流。但是,截止 到今天,没有哪个地方的一体化进程像欧洲那么发达。 作为多极化世界当中的重要一极,欧洲,这块民族国家的诞生地,又曾是两 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大陆, 如今正站在以和平与自愿的方式重组国家间关系的前 沿。二战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一体化进程,21世纪的欧洲已经以新的角色 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主要归功于一体化将欧盟成员国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逐渐统一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然而,被欧洲政治精英们寄予厚望的、将在一体化进程中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的欧盟宪法条约却于2005年5、6月间在一体化的创始国法国和荷兰相继遭到 否决。 欧盟宪法条约这个总结过去、描绘未来的统一欧洲的重要一步在新世 纪伊始便遭重创, 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欧洲的国际关系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兴趣。这一国际关系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亦成为本课题的重要来源。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虽然与欧洲相去甚远,但中国国内对欧洲研究的热情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与 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时常出现在国内权威的以研究欧洲为主的杂志上, 可谓是 汗牛充栋,它们连同国外(主要是欧洲)学术界的论文以及国内外相关专著构成 了与本课题有关的学界研究成果。 例如: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 (周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 版)广泛地介绍了欧盟及欧洲一体化的情况,并分多层次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 讨论了欧盟建设的主要成就及问题; 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周弘主编,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致力于寻求“欧洲一体化进程到底取决于哪些因 素?”的答案,立足于把欧洲看作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整体以及某些机构和文献促 成欧洲的局部统一的现实,对欧洲一体化这一复杂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最 后得出结论说“欧洲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敞开的,没有可以成为其决定性因素 的因素” ; 欧洲国际关系 (潘琪昌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对错综 复杂的欧洲民族国家间的关系作了“以论带史,史中有论,史论结合”的全面而 系统的阐述; 欧洲联盟对外政策一体化不可能的使命? (陈志敏、 古斯塔夫. 盖拉茨 著,时事出版社2003年出版)从对外政策这一在国际关系中最能体现一 体化高度的领域勾勒了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发展, 并结合一体化理论及国际关系理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2 论探讨了欧盟对外政策体制与欧洲一体化发展方向问题; 欧洲统一 圣贤之梦 (玛利娅.格拉齐娅.梅吉奥妮 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世界格局的 变化为背景, 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层的透视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欧洲历史上的分与 合,研究了20世纪欧洲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欧洲主要国家对欧洲统一问题采取对 策的互动过程; 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 (金安 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出版) 在回答“为什么欧洲国家的合作采取了不同于传统合作方式的一体化形式?” 、 “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 “一体化将导致怎样的欧洲秩序?”等问题时确定 了欧洲合作的类型、分析了欧洲合作的动机、目标并试图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合 理解释一体化。等等。 还有以论文形式出现的研究成果,例如: “欧洲一体化性质及特点” (刘文秀 著, 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2期)提出了六个欧洲一体化自身具有的发展特点 和规律性,并认为未来的欧洲一体化仍会体现这些特点与性质; “欧洲一体化研 究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宋新宁 著, 国际观察2004年第5期)以政治与经济的 互动关系为依托,以国际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原理,从研究欧洲一体化出发提出了 四个基本理论假设并对其做出了学理上的分析; “一种社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实 践欧洲一体化新论” (伍贻康 著, 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从区域共治 的角度分析了欧洲地缘政治与经济面貌的改变, 以及欧洲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态 势,认为欧洲一体化为将来国际政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 欧盟宪法 条约受阻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近期影响” (房乐宪 著,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年第7期)分析了欧盟宪法条约在法、荷受阻的原因以及对欧洲一体化 的近期影响, 认为欧洲在反思之后其在一体化道路将继续前进;“ 欧盟宪法条约 与欧洲一体化进程” (赵怀普 著, 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把宪法危机的深层 次危机归结为“精英欧洲”与“公民欧洲”的错位,这一欧盟成长中的烦恼实际 上却蕴涵着机遇与契机;赵怀普教授在2005年第2期的国际问题研究上发表 的论文“对当前欧盟形势及其走向的几点看法”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也表达了 类似观点; “ 欧洲宪法条约 : 欧盟的危机与前景” (贺长年 著, 人大研究 2005 年第12期)认为要理解欧盟目前的局势及未来发展前景,首先必须要理解欧盟成 员国的国家利益所在以及它们在战略选择上的差异; “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 (郑春荣 著, 德国研究2003年第3期)从探讨欧盟是否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制 宪能力入手, 认为欧盟只是以制宪之名来解决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遇到的棘 手问题; “解读欧洲宪法草案” (伍慧萍 著, 德国研究2003年第3期)认为被 外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 并没有对欧洲的前途问题 进行根本性的解决,是典型的各主权国家利益平衡和妥协的产物; “略谈欧盟制 宪危机的历史成因” (钱能欣 著, 欧洲研究2005年第2期)指出,欧洲一体化 的历史表明,民族国家的利益考虑使得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存在不确定性,在宪 法危机后的若干年里,欧洲联合的事业很难有所起色; “描绘欧洲未来的蓝图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3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宪法条约解析” (傅聪 著, 欧洲研究2005年第4期)认 为欧盟宪法条约是欧洲一体化棋局中的关键步骤,既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也 反映了对现实的妥协, 欧洲宪政在宪法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张力下小心翼翼地保 持着微妙的平衡; “欧盟宪法危机:根源及影响” (冯仲平 著,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认为此次宪法危机比以往欧洲一体化道路上所遇到的危机更加复 杂,通过政府间谈判几乎是不能解决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众、和民众最关 心的国内社会、经济问题; “欧盟宪法草案的通过多样性的统一?” (德马 塞尔.德.拉.哈耶 著,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7期 海外专稿)以美国宪法 为例,认为全民公决在政治学上并不一定是最民主的,欧洲的民主多样性会使欧 洲很难产生一部宪法; “欧盟宪法的本质仍需从自由政府间主义来理解” (安 德鲁.莫劳夫齐克 著, 欧洲研究2005年第1期)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 认为尽管欧盟制宪过程竭力动员人民参与,但依然是一个妥协的宪政,欧盟不需 要什么新的形式、新的一致认可,它就是它自己,欧盟依然在沿着阿姆斯特丹 条约 、 尼斯条约 以来的道路继续前进, 欧盟宪法也不会脱离这样的条约形式; 等等。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可以说,近几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研究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又一热 点,欧洲一体化研究的浪潮也是一浪盖过一浪(特别是在欧盟宪法条约出台 及受挫之后),成果斐然。然而,把欧盟宪法条约与半个多世纪的欧洲一体 化历史相联系,并通过与历史的比较从而得出欧盟宪法条约之出台与受挫的 背景、原因、影响、理论解释及前瞻性预测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因此,笔者欲 借本论文写作之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询几个具体问题的答案,希望对国 内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应该如何理顺宪法危机 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从而使这次危机像过去所发生的危机一样 得到迅速而有效的解决呢?21世纪的欧洲一体化连同此次危机的各种现实是否 会输出新的、但可能并不成熟的国际关系理论呢?欧洲一体化的特性,以及它的 发展方向与道路究竟是怎样的呢?对此是否有把握性更大的预测?等等。 带着这 些问题,笔者将创造性地以欧盟宪法危机为切入点,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论述欧洲一体化在宪法危机前、中、后期的历程与未来发展趋 势。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4 第二章 宪法危机前的欧洲一体化 2.1 欧洲一体化的概念与缘起 欧洲一体化至今没有统一定论,国内学者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为 了更好地以欧盟宪法危机为切入点论述欧洲一体化,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广 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定义欧洲一体化, 并简要记述了世界历史长河中欧洲一体化的 缘起。 2.1.1 欧洲一体化的概念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概念多种多样, 就像其他许多社会科学的概念一样没有统 一的定论,但只要事先明确界定它的意义和范围,就不会影响我们正确使用它。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 欧洲一体化应该是一些西欧国家为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国 家之间争端,自愿地创建超国家政体的过程。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当今的欧洲 一体化应该是欧盟成员国在秉承过去欧洲一体化的梦想与成果的基础上, 不断谋 求做出联合决定或把决策活动委托给欧盟的中央机构的过程。因此,关于欧洲一 体化的界定是:一体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干个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 主权国家行为体经过协商,将其效忠(loyalties)、期望(expectations)及其决 策活动转移到新的中央机构, 该过程的最终结果将产生一个建立在原有国家之上 的超国家共同体。 结合历史与现实, 从广义上来说, 欧洲一体化是指迄今欧洲各国为实现和平、 消除战争和发展经济而提出的欧洲联合、欧洲统一的思想及其进行的实践运动。 从狭义上讲,是指二战结束以来,由于经济重建的需要和冷战爆发的原因,西欧 部分国家在美国支持下,从建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开始到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共体和欧盟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使西欧在经济上不断趋向联合,并以各国部 分让渡国家主权,建立某些部门中的超国家机构为标志,带动着欧洲社会与政治 逐步地、有条件地走上联合之路。 2.1.2 欧洲一体化的缘起 欧洲是世界历史上最早提出搞地区联合的,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几乎和欧洲的 历史一样久远。许多欧洲人认为,欧洲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各国的文 明皆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只是后来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西 方与东方分离,查理曼帝国分裂,欧洲才进入分崩离析的封建时代。 然而,即使在漫长的中世纪,被封建制分割成无数小块的西欧在宗教上仍然 是统一的。 基督教的信仰体系超越了语言与地域的障碍, 突破了国界和民族界限。 正是在这种大一统的基督教文化气氛中,萌生了最早的欧洲统一思想。 李世安.欧洲一体化史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2.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5 欧洲30年战争结束后,各交战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主权原 则, 从此欧洲民族国家兴起。 这让欧洲的分裂持久化, 并导致了连绵不断的战争。 从17世纪到20世纪,欧洲先后爆发了一系列的战争,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 难,危及到欧洲文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为了谋求欧洲 的和平与发展,在早期欧洲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纷纷提出了各种统一的具体方案。 “通过欧洲范围的联合以求和平的理论家,首推法国的圣皮埃尔”。 他 在1713年发表的争取欧洲永远和平方案一文中,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设 想,主张国家之间缔结一个永远盟约,服从共同的法律,组建“欧洲参议院”做 出重大决定,并以武装部队来贯彻执行。此后,卢梭、伏尔泰以及康德等纷纷提 出对欧洲统一的看法。法国大革命的成功,更是将欧洲人的欧洲理念大大向前推 进了。拿破仑有过武力统一欧洲的计划,并自认是罗马帝国的继任者。1812年入 侵俄国前夕,他曾对富歇说过:“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 院,一种统一的欧洲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 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这是唯一理想的结局。” 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的思想获得了新的动力。二战的苦难还没有结束,欧 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经丧失,美苏加紧对欧洲的争夺,欧洲有失去自我特性的危 险。面对这样的形势,西欧的政治精英感到必须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才能与 美苏抗衡,提高其国际地位,加快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防止欧洲文明的沉沦。在 这样的国际背景和情势下,举世瞩目的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了。 2.2 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在欧洲大陆建立一个合作机制,以确保整个大陆 的集体安全和经济繁荣的意愿出现在欧洲政治家的头脑中。 自1951年欧洲煤钢共 同体建立到21世纪初欧盟宪法条约的出台,欧洲一体化进程在50多年里取得 了累累硕果。 但是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在取得一体化成果的同时, 欧洲统一也经历过危机岁月。 2.2.1 战后欧洲一体化之大事件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我们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 国的东西”。1951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 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他指出:“煤钢共同体所属六国的煤钢事业在顺利发展,应 该使其继续顺利发展下去, 直到建成欧洲合众国时, 才算取得最后胜利” 。 自1951 年开始,欧洲就不断演绎着统一的历史。 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 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 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45. 乔治 博尔多诺韦.拿破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23.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6 1957年3月25日,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上述两个共同体 正式成立。 1965年4月8日,六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原来的三个共同体 的机构合并, 统称欧洲共同体, 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布 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72年1月22日,英国、丹麦、爱尔兰在布鲁塞尔签字加人欧共体。挪威先 是加人,随后又在全民公决后退出。 1978年12月,欧共体国家达成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协议,其目标是在欧洲建 立一个较为稳定的货币区,在共同体内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1981年希腊成为会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二次扩大。 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会员国,欧洲共同体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 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单一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该法令以 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在1992年12月31日前在欧共体范围内实现商品、人员、资本和 劳务的自由流通。为达到这一目标,欧共体还提出了282项指令。到1992年底, 约有90%的指令为各成员国所接受或转化为国内法律。这标志着,欧洲统一大市 场已如期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成,加强了欧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同时也为欧洲联盟的建立以及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1年12月, 欧共体与匈牙利、 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 “联系国” 协议, 三国获得了10年入围候补资格。该协议规定,申请国必须在候补期内,政治上实 现“不可逆转的民主化”,经济上完成市场化的改造,对此,欧共体将提供必要 的援助,并与这些国家逐渐实现贸易自由化。 1992年2月,欧共体12个成员国的外长在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欧洲联盟条 约 , 次年11月该条约正式生效, 标志着完全继承了欧共体衣钵的欧洲联盟诞生。 1993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发表的声明中, 欧共体表示准备接 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为成员国,但接纳顺序 要视各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而定。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人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第 四次扩大,成员国达到15个。 1997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00年议事日程”报告,提出首批东 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斯洛 文尼亚。 1998年,欧盟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6 个申请国开始了正式的部长级入盟谈判。根据这批申请国的达标情况,当时估计 最快的也要到2006年才能成为欧盟成员国。 但是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给欧洲敲响 了警钟, 为了欧洲地区的稳定, 欧盟决定采取措施为扩大进程提速。 这些措施是: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7 一方面加快与上述六国的谈判,将其中最成熟国家的入盟时间提前到2003年;另 一方面立刻与其他申请国谈判,参加第二批入盟谈判的国家也是六个。当所有这 些国家都入盟时,欧盟成员国的总数将达到27个。同时,欧盟执委会还将长久以 来被排除在考虑之外的土耳其也列入了候选国名单。 1999年l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标志着欧盟一体化进程又 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正式公布了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 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 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但此次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报告没有为土耳其确定 入盟时间表。欧盟2002年12月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首脑会议,讨论解决 东欧候选国入盟前悬而未决的间题。如果欧盟东扩进展顺利,上述10个国家将以 成员国的身份进人2004年6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届时欧盟将扩大成为一个拥 有25个成员国的区域性多国联盟,扩大后的欧盟总人口将达到4.55亿。 欧盟从1957年签订罗马条约建立经济共同体开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半 个世纪的历程。应该说,迄今为止,欧盟是世界上集团化进程最快、范围最广、 层次最高、成绩最大的组织。 2.2.2 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历次危机及影响 然而,事物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欧洲一体化不断取 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一体化也在不断上演着令人担忧的危机。 1954 年,法国国民议会拒绝签署一项有关建立欧洲防务集团的条约。这促 使欧洲领导人把重点转向经济,并于 1957 年创建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5 年, 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反对管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部长理事会把 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法国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欧共体会议, 从而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空椅子危机”。这一争端最终因法国在所谓的卢森堡 妥协中赢得事实上的否决权而得到解决。 这种否决权允许欧盟成员国阻止通过有 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 1992 年,丹麦选民在公投中否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把欧洲共 同体改为欧盟,创立单一的欧洲货币,制定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经过谈判, 丹麦政府在欧元、政治避难、移民和欧洲公民身份等政策上获得让步。于是丹麦 选民在 1993年举行的公投中又通过了该条约。 1996年,欧盟在疯牛病爆发后对英国牛肉实施禁运。英国首相约翰梅杰继 而宣布,英国将根据一项“不合作政策”阻止欧盟的决策。不过到了第二年,他 的继任者托尼布莱尔对欧盟采取合作态度,这一禁令在 1998年被取消。 2001年,爱尔兰选民否决了尼斯条约。该条约旨在精简欧盟机构并为欧 盟东扩做好准备。爱尔兰人担心该条约有可能会损害爱尔兰的中立状态。后来一 项承诺该条约不会对爱尔兰的中立造成影响的宣言解决了这一问题, 于是爱尔兰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8 在2002年的第二次公投中批准了尼斯条约。 总的来说,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这五次重大危机对欧洲一体化本身的影响可 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延缓了一体化的进程,给欧洲统一造成了障碍;而 另一方面也促使欧洲领导人停下一体化的脚步,反思危机发生的原因,对欧洲一 体化进程及统一的机制性问题进行有利于未来的调整, 从而得以继续推动欧洲一 体化的前进。同时,这五次重大危机的成功解决也为缓解后文中的宪法危机提供 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9 第三章 宪法危机中的欧洲一体化 3.1 欧盟宪法的出台 欧洲一体化进程自2000年底进入了欧盟制宪的重要阶段,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 出台了欧盟宪法条约。欧盟制宪以及条约中繁杂的规定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 3.1.1 欧盟制宪的历程 欧洲一体化进程自二战结束后发展至世纪之交,欧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议 会、法院、银行、货币,甚至盟旗和护照。但是如何协调成员国与欧盟机构的关 系、如何平衡各国的权利和义务等重大问题,仍然困扰着欧洲的政治精英们,也 极大地影响了欧盟机构的有效运转。 在欧洲一体化处于十字路口之际, 欧盟迫切 需要一部统一的、 超越各成员国之上的宪法作为欧盟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法理保 证。 因此, 2000年12月欧洲理事会的政府首脑在尼斯拟定了一条三步走的制宪道 路。首先,在欧洲范围内展开一场公开辩论;然后,在辩论的基础上由次年的比 利时拉肯理事会会议决定具体措施;最后,预定2004年召开新的政府间会议决定 对条约必要的修改。可以说,尼斯会议是欧盟宪法条约的摇篮,为欧盟立宪 铺开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一年后的2001年12月,根据尼斯会议的精神,欧盟成员国的首脑们在比利时 的拉肯理事会上通过了为欧盟制宪做准备的拉肯宣言,决定成立欧盟制宪筹 备委员会,从而正式揭开了欧盟立宪的序幕。这个由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任主席的 筹委会主要工作是安排欧盟和成员国的责任分配、进一步明确欧洲各机构的职 责、确保欧盟对外行动的一致和效率、改造过时的机构、机制等,并最终在这些 工作的基础上起草欧盟宪法草案。 从2002年2月到2003年6月, 在德斯坦的领导下, 筹委会耗时16个月拟定出了宪法条约草案, 为下一阶段即政府间会议谈判的 工作奠定了基础。 2003年10月,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的政府间谈判全面展开。但是,宪法 草案本身是个不断妥协的产物,这就注定了谈判和批准过程将充满坎坷。由于各 国对欧盟制宪和欧盟未来走向的意见并非完全一致,在欧盟理事会主席设置、欧 盟执委会的精简、欧盟新表决机制等问题上争论不休,使得欧盟宪法草案在各国 的利益冲突中搁浅。直到2004年6月1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历经“磨难”,经 过漫长而艰苦的讨价还价终于在布鲁塞尔峰会上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的最后 文本,为长达8个多月的政府间会议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欧洲的政治精英由 此完成了这项历史性的“制宪工程”。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10 3.1.2 欧盟宪法的主要内容 2004年10月29日, 欧盟25国政府首脑齐聚罗马, 正式签署了 欧盟宪法条约 。 这部历经周折、 最后成功诞生的宪法条约对于促进欧洲的政治联合具有历史性的 意义。它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设立欧洲理事会主席和欧盟外交部长,组建欧盟外交部,以保持欧盟 工作的连续性。欧洲理事会主席的主要职能是为欧盟首脑会议做准备,并主持首 脑会议。 主席由欧洲理事会 (由各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欧洲理事会主席、 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盟外长组成,后三者没有表决权)以有效多数表决方式选举 产生,任期为两年半,可连选连任一次,主席不能同时在成员国任职。欧盟外交 部长由欧洲理事会以有效多数表决方式选举产生, 主要负责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 政策,同时也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二)改革欧盟委员会,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宪法条约规定,条约生效后 产生的第一届欧盟委员会仍然实行现行的一个成员国一名委员的制度。 从第二届 起,欧盟委员会委员的人数将是欧盟成员国数目的三分之二,由各成员国轮流提 名。宪法条约增加了欧洲议会同欧盟部长理事会在立法和预算方面进行“共同决 策”的领域,赋予欧洲议会在欧洲理事会提名的前提下选举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权 力。为保障人口少的成员国的权益,条约规定欧洲议会的议员人数不能超过750 名,每个成员国至少拥有个名额,最多不能超过个名额。 (三)欧盟理事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的表决机制。除特别规定外,欧盟理事 会和欧盟部长理事会均以 “有效多数表决机制”进行决策,即通过决定只需得 到的理事会成员 (这些成员需来自至少个成员国并代表以上的 欧盟人口)的赞同。但是,如果要否决欧盟委员会或欧盟外交部长的提案,则需 要有的理事会成员(代表以上的欧盟人口)的反对。 (四) 欧盟成员国必须尽其所有的军事和民用能力用于欧盟共同防务政策的 实施,最终目标是发展欧盟共同防务。条约规定,一旦某一个成员国受到外来侵 略或恐怖袭击,其他成员国必须提供一切资源进行援助,包括军事资源。 这些内容标志着欧盟朝高级政治层面的联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必将记载 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一体化的史册上。 3.1.3 欧盟制宪的原因分析 自从民族国家产生以来,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联盟制定过超越国家主权之上的 联盟宪法,即在欧盟制宪之前并无先例。那么欧盟为什么需要制定一部宪法呢?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二战结束之时,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经丧失, 经济形势严峻,各国政局不稳,美苏加紧对欧洲的争夺并在此严重对峙,欧洲安 全环境恶化。为了消除战争、保证欧洲的永久和平,“为欧洲各国人民之间不断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11 的、更紧密的团结奠定基础”, 欧洲开始迈出了一体化的步伐。1946年,丘吉 尔率先提出:“只有忘记过去的仇恨,丢开民族的怨恨心和复仇心,逐步消除那 些使我们分裂加深和凝固起来的边界与关卡。” 1951年欧洲大陆的一对老冤家 德国与法国的“民族怨恨心和仇恨心”在欧洲煤钢共同体内开始逐渐消失, 而使 “分裂加深” 的 “边界与关卡” 也随之在经济领域等低级政治层面上被打破。 从这一时期开始, 直到20世纪末, 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签订和实施的主要条约有: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1年)、欧洲防务集团条约(1952年)、罗 马条约 (1957年)、 法德合作条约 (1965年)、 欧洲一体化文件 (1985 年)、欧洲单一法令(1986年)、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等等。 这 些条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确立了欧洲一体化的现有发展模式和未来发 展方向。 每一项条约的出台及其实施, 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正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部法律都要以本国宪法为基准, 作为当今 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也理应以一部根本大法来进一步规范各成员国的行 为、改进各项一体化的制度和改革组织机构,从而保证历史上的这些条约能够得 到切实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欧盟宪法条约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使命,在历 时3年多后正式出台,这既可以看作是向圣皮埃尔设想以及拿破仑豪言壮语的 历史的轮回,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的进步。 (二)现实面临的挑战。如果说历史的发展是欧盟制宪的必然性因素,那么 当今欧盟所面临的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挑战则使制宪成为应然。 首先,欧盟现行的制度安排,或者说是决策机制已不合时宜。制度既是体现 共同体利益的载体,又是实现共同体利益的工具。当制度安排不足以体现成员国 利益甚至不能实现成员国利益时,其结果将是成员国对制度权威的藐视和不服 从,从而使制度的有效性受到挑战。长期以来,欧盟的决策机制就存在这样的问 题。机构重复、规模过大、大国与小国的权力分配失衡、效率低下等情况已经使 欧盟的制度安排不堪重负。2004年新增十个成员国之后,欧盟国家的利益均衡在 现行体制下更难协调。 各国在涉及国家主权、 表决机制等问题上的分歧更加突出。 因此欧盟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关系到欧盟机构将来能否有效运行。 欧盟的现实 亦表明,确立有效的中央权威应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一个中央权威没 有一部统一的宪法作为其支撑的法理依据则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欧盟内部的社会经济问题依然存在,并显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 而对欧盟的一体化进程造成了经济基础上的压力。 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和水平差异可能使欧洲统一过程出现重大分歧乃至分裂。比如欧洲联盟条约 规定的“趋同” 标准,使各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的时间上有了差别,而这种差 皮埃尔 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99. 丘吉尔.欧洲联合起来m.北京:商务印刷馆,1977:146. 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的合称。 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9-849. 刘文秀.欧洲联盟政策及政策过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83-241.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12 别事实上是造成了对成员国的档次划分, 导致不利于欧盟成员国团结以及欧盟政 策并不能代表所有成员国利益的结果。然而,现实的差别又是存在的。刚入盟的 中东欧国家还不能轻而易举地改变原有的经济和社会体制以适应欧盟的标准。 要 让他们在短时期内完善欧盟所要求的市场经济模式和各项基础建设, 还存在相当 难度。除此之外,刚入盟的国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 起(斯洛文尼亚除外)仅相当于荷兰一国,人均工资仅相当于欧盟老成员国的五 分之一左右,因此他们都急切期望从欧盟得到经济实惠。这对欧盟来说增加了一 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从而为欧盟内部早已存在的因财政摊款和受惠不均所引起 的争吵又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 再有,当今欧洲国家内部的极右派政党影响上升,他们对欧盟的扩大及其进 一步发展构成挑战。近年来,由于欧盟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增加,排外情 绪有所滋长。极右翼势力迎合人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壮大。在奥地利,以反对欧 盟东扩为主要口号的自由党在大选中上台并组建了联合政府;在法国,反对欧洲 一体化的极右翼分子勒庞曾在2002年法国总统第一轮选举中战胜了时任总理诺 斯潘。这些都预示着欧盟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各国极端主义政党的阻挠。 除了欧盟内部问题所形成的上述挑战,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小视。 欧盟的发展不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现象,而是与国际局势的变化密切相关,其 行为受到各种力量的牵制和影响。首先,美国就不会坐视欧盟走向“大欧洲”。 长期以来,美国力图把欧盟置于其主导的北约框架下,利用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 胁迫欧盟就范,使其完全尊重美国的利益,从而掌握欧洲的主导权。欧盟对此是 断然不会接受的。随着欧洲人摆脱美国控制的欲望越来越强,欧美矛盾摩擦接连 不断,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安全领域。比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就把“欧 美关系震开了明显的裂缝”。 在战争前后,美国看准了欧盟内部存在的分歧, 利用了欧洲国家不同的战略追求,把他们分为“老欧洲”与“新欧洲”,极大地 影响了欧洲力量的整合以及欧盟的内部团结。 事实上, 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起,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欧盟在安全防务上独立趋势的增长以及欧盟在国际事务 中捍卫自己利益和立场的态度日益坚定,欧美之间就屡有争执和龃龉。伊拉克战 争只是为欧美矛盾的暴露提供了一个大平台。 总之,当今美国的单边主义全球 战略遭到欧盟的抵制,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的欧盟,其发展壮大也是美国不希望 看到的,双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当欧盟在涉及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与美国 发生冲突时,其一体化事业必将受到欧美矛盾的制约。 西有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而东边则有冷战中曾经敌对的俄罗斯。虽然欧俄关 系与欧美关系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深层次的、 结构性的矛盾, 但对于俄罗斯来说, 欧盟的新一轮东扩使它的战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欧盟在地缘政治上已经把势力 比如,仅农业补贴一项,欧盟每年就要增加 30%的支出。 周弘.欧洲模式与欧美关系 2003-2004 欧洲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 周弘.欧洲模式与欧美关系 2003-2004 欧洲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9. 从欧盟宪法危机看欧洲一体化 13 扩展到了它的家门口。鉴于此,俄罗斯必然会采取种种措施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安 全,绝不会坐视自己原来的“小伙伴”完全地投入欧盟的怀抱。这就决定了欧盟 在走向“大欧洲”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制约,而且还不得不面 对来自俄罗斯的阻力。 另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欧盟还面临着来自恐怖主义、南北矛盾、全球环 境等问题的威胁和困扰。因此,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成员国之间 的利益与立场、如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统一方案,也是对欧盟的巨大 考验。 (三)宪法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规定了 国家的根本制度、任务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制度,发挥着社会根 本规范和最高规则的作用。 它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 使国家权力在其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的缺位、越位和错位;它 是公民公共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公民基本权利的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它调整着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关系,从而对解决 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宪法是以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社会发展为核心的。在一般 的国际组织中, 其具有国际法意义的组织协定或条约一般不能以限制成员国宪法 所赋予的主权而对成员国产生法律效力。但是,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不同于一般国 际组织的特殊实体,在近半个世纪的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各种内部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条约文件逐步建立了一种独立的法律体系。 这一体系赋予成员国以权利和相 应的法律义务,并限定了成员国的国家主权。该体系的三个主要支柱即欧盟 法律的直接适用、直接影响和首要地位 决定了当成员国法律与欧盟法律相抵触 时, 即使成员国的这种抵触法律是其宪法的一部分, 也应以欧盟法律优先。 因此, 从形式上来看, 一部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宪法对于已经具备相当国家特征的欧盟 来说,其在维护和巩固欧盟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招聘辅导员、教师共75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冀北博望电力产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第三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春季中材国际校园招聘16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融资租赁合同特征与范本解析
- 2025湖南岳阳临湘市城东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app
- 项目统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品质工具考试题库及答案
- 泰安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专口腔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2021修订)
- 广告及宣传印刷品制作服务方案
-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流程图
- 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工作制度
- 西式烹调师中级理论试卷 答案
- 如何建立高效学习小组
-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