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论文)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论文)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论文)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论文)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论文)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及其音乐文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 a b s t r a c t t h em o n g o l i a nl o n gn a r r a t i v ef o l ks o n g g ad am e il i n ) ) i sc h i n a s m o d e mh i s t o r y , ac o n c e n t r a t e de x p r e s s i o n o ft h ew i s d o mo ft h e m o n g o l i a np e o p l e ,w h i c hi s am o n g o l i a ns o c i e t yb ec a l l e dm a g n i f i c e n t h i s t o r i c a lp i c t u r e ,av i v i d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i m a g eo ft h em o n g o l i a np e o p l e t od e f e n dt h e i ro w nl a n da n dh o m e si nt h ea r m e du p r i s i n ga g a i n s tt h e 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r e a c t i o n a r i e sl i v i n g t h i sp a p e rh a sd e s c r i b e dh o r q i nl o n gf o l ks o n g g ad am e il i n ) ) m u s i ca n di t sc u l t u r ea sar e s e a r c hf o c u st oa u t h o r sf l a go nm a n y o c c a s i o n si nh o r q i nr i g h tt oc o n d u c tf i e l dr e s e a r c hf o rt h ef i r s t - h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b a s e do n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w e r et h eb a s i s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 , t h eu s eo fc u l t u r a l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m u s i c o l o g y , f o l k l o r e a n do t h e r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f u l l - l e n g t h n a r r a t i v e h o r q i nf o l ks o n g g ad am e il i n ) ) m u s i cf e a t u r e s ,c o n c e r t sa n d o t h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u l t u r a ls o u r c e st oc o n d u c taf a i r l y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u d ys o u g h t t oo b j e c t i v e l yr e v e a lt h en a r r a t i v ef o l ks o n g g ad am e i l i n m u s i c f e a t u r e s ,a n de x p l o r e t h ec u l t u r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w h i c h c o n t a i n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o f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al o n gn a r r a t i v ef o l ks o n g h o r q i n g ad am e il i n ) )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f o r m a t i o n ;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u t h o r sf i r s t h a n df i e l dr e s e a r c ht oc o l l a t e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 ; i i i 帅8m 02 舢8iiii_y t h i r dc h a p t e ro f g ad am e il i n ) ) m u s i cs t r u c t u r e ,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a c c o m p a n i m e n ti n s t r u m e n t sh a v eb e e ns t u d i e d ;f o u r t hc h a p t e rf r o ma c u l t u r a lp o i n to fv i e wf u n c t i o nt oe x p l a i g ad am e il i n ) ) m u s i ca n d i t s 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s ,m a i n l yf r o ma c u l t u r a l f u n c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 f u n c t i o na n d o t h e ra s p e c t sd i s c u s s e d k e y w o r d s :h o r q i n ,l o n gn a r r a t i v ef o l ks o n g ,g ad am e il i n ) ) , m u s i c a lc u l t u r e i v 目录 绪 仑1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1 ( 一) 选题缘由1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2 二、核心概念界定3 三、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资料来源3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5 第一章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概述7 第一节科尔沁简述7 一、地理介绍7 二、“科尔沁”的由来8 三、“科尔沁”的社会历史演变9 四、嘎达梅林简介1 0 第二节叙事民歌嘎达梅林1 1 一、科尔沁的艺术形式1 l 二、叙事民歌概述1 3 三、叙事比歌嘎达梅林1 4 四、不同嘎达梅林版本的演唱与创作1 5 第二章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田野调查1 7 第一节民间嘎达梅林的传承方式及个案描述1 7 一、所在地区概况1 7 二、受访人简历1 8 三、访谈实录1 9 第二节专业院校对嘎达梅林的传承方式及个案描述2 2 一、通辽地区概况2 3 二、受访人简历2 3 三、访谈实录2 4 v 第三章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分析2 5 第一节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特征2 5 一、调式音阶2 5 二二、曲调2 6 三、节奏、节拍2 8 四、曲式结构2 9 第二节、嘎达梅林的伴奏乐器3 0 第三节、嘎达梅林的唱腔分析3 1 第四1 了嘎达梅林的音乐比较3 3 一、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与民歌嘎达梅林在演唱及音乐上的异同 二、交响诗嘎达梅林对民歌嘎达梅林音乐素材的引用4 1 第四章嘎达梅林的音乐文化解析4 5 第一节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与周边艺术文化比较4 5 一、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与蒙古族英雄史诗的文化比较4 5 二、与其他科尔沁民间文学艺术比较4 8 三、与其他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比较4 9 第二节嘎达梅林的文化功能5 0 一、社会功能5 0 二、艺术功能5 0 三、教育功能5 1 四、娱乐功能5 2 第三节嘎达梅林的审美功能5 3 一、嘎达梅林时代的精神及其人生观- 5 3 二、嘎达梅林的情感净化作用5 5 结语5 7 参考文献5 8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6 1 致谢6 2 附录6 3 v l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蒙古族人民智慧的 集中体现,它堪称是一幅描绘蒙古族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形象地反映 了蒙古人民的斗争生活,他们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揭露他们在草原犯下 的种种罪行,谴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勾结,卖国求荣、为非作歹的可耻嘴脸, 同时,他们愤恨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推行的“移民实边”放垦荒地的政策,并最 终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反抗压迫,这个故事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人性崇高美。嘎达 梅林是蒙古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从他为自由、为生存、为爱而走向 死亡的勇敢精神来说,他也是全人类的英雄。 蒙古族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内容丰富,篇幅浩大,反映了科尔沁特定时 期的历史事件,蕴含着蒙古族人民特有的热爱故土、热爱人民、崇尚英雄主义等 价值观,是一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优秀叙事民歌之一。鉴于其独特的 文化价值和濒危性,2 0 0 7 年6 月2 0 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批准,嘎 达梅林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 0 0 8 年又被国家文化部 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笔者作为生活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的一员,对嘎达梅林这个历史英雄故 事从小就耳熟能详,从现在所能了解到的相关文献考究,嘎达梅林存在的历史已 有半个多世纪,且最初以民歌的形式来歌唱嘎达梅林,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 嘎达梅林起义全过程的叙事长诗。现在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 。整理译配。1 9 5 6 年,著名作曲家辛沪光于中央音乐学院创作了交响诗嘎达梅 林,从此,嘎达梅林成了富有蒙古族民族灵魂的英雄楷模,从而进一步确定其 在蒙古族民族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根据嘎达梅林改编创作的各类艺术 作品层出不穷,都可以称作成功之作。如作曲家王强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 嘎达梅林;根据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琵琶独奏、马头琴、古筝等多种民族器乐 曲也获得了人民的喜爱。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嘎达梅林连环画是许多孩子们 认识嘎达梅林的最好形式。值得一提的是,2 0 0 2 年著名导演冯小宁编剧导演的 电影嘎达梅林,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将嘎达梅林传遍大江南北,其 中电影配乐由著名音乐人三宝创作,作为作曲家辛沪光之子,从小生活在内蒙古 草原上的他成功的创作了这部电影音乐,电影主题歌演唱者为蒙古族著名歌手腾 格尔。因此,本论文选取嘎达梅林这一代表性文化事项,对其从理论上剖析,挖 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使其在实践中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理论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优秀民歌正在濒临消失,因此,对于它 们的研究将具有深远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过去大部分音乐研究者在研 究调查时,多停留或局限于搜集相关的曲目、伴奏乐器等音乐本体的问题,较少 考虑和顾及到嘎达梅林音乐背后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随着近些年来民族 音乐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将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 学、审美等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是考察嘎达梅林在现实生活中的变迁情况及其音乐文化特征。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文化审美特点以及怎样将我们传统优 秀的民族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 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翔实的田野 调查资料为佐证,根据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直接进行调查研究,尝试性具体回答 以上问题。 2 研究意义 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少数 民族音乐文化角度而言,叙事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 实意义,期望本文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笔者之所以选取这个方 向,意义如下: , ( 1 ) 嘎达梅林与蒙古族历史文化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它见证了蒙古 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伴随了蒙古民族全部的情感历程。嘎达梅林在草原 人民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广大农牧民群众中,有数不清的嘎达梅林的 喜欢者和崇拜者,更可以说在内蒙古草原上,无人不知晓嘎达梅林这个英雄人物。 可以说,他是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图腾和信仰。 ( 2 )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多种蒙古族传统艺术形式受到各种强势文化, 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以说唱形式为主要依托的嘎达梅 林无论是在演唱技巧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失去了它最佳的发展空间,如何将我们 古老的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 3 ) 嘎达梅林是后来一切艺术形式创作的源泉,各种版本的成功创作证明 了嘎达梅林的巨大艺术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核心概念界定 叙事民歌是指具有特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的民歌体裁。蒙古族传统叙 事民歌自古有之,本文所指的是近代以来由职业艺人胡尔奇或道沁( 歌手) 根据 真实的历史事件或同常生活事件编唱的歌类。叙事民歌有长、中、短篇三种,演 唱时随时加以道白评述,一首叙事民歌只有一支特定曲调。曲目如嘎达梅林、 诺恩吉雅、乌尤岱、达纳巴拉等。1 胡尔奇是由词根“胡尔”( 胡琴) 和附加成分“奇”构成,意为“胡琴 演奏者”。在民间,凡是手执胡尔( 胡琴) 表演音乐( 包括说唱、演奏、演唱) 的职业或半职业民间艺人均可称为“胡尔奇”。建国后,政府通过签发“胡尔奇 证”来对民间说书艺人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因此,“胡尔奇”一词逐渐成为 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艺人的专称。 三、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及资料来源 我国蒙古族音乐研究始于2 0 世纪4 0 年代,7 0 年代末到8 0 年代进入迅速发 展的阶段,其中专门对嘎达梅林的研究较晚,近些年才开始。在相关方面的研究 论文和著作都相对少一些,成为了蒙古族音乐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对于嘎达 梅林资料的搜集,为了更清晰的交待这项研究的学术背景,现将笔者所查阅到 的前人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文献来源于检索系统从1 9 4 0 2 0 0 9 年的文献及国家 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检索的文献) : , : 理论方面研究的论文:范志国2 0 0 6 年1 2 月发表于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的嘎达梅林交响诗中的民歌主题运用方式探析,该文章从音乐分析的角度论 述了交响诗嘎达梅林对原民歌曲调的借鉴和扩展。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乌兰 1 簟新图科尔沁右翼中旗一民间义艺集锦【m 】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 0 0 7 年第2 8 5 页 2 莆新困科尔沁右翼中旗一民间文艺集锦【m 】内蒙古:远方i l j 版社,2 0 0 7 年第2 8 5 页 琪琪格发表于2 0 0 8 年文化采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嘎达梅林中阐述 了各个版本的嘎达梅林概况。此外还有蒙古民歌在塑造音乐文化品牌中的作 用、民族交响诗嘎达梅林、谈交响诗“嘎达梅林”、钱占元嘎达梅林 领导的抗肯起义及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等。这些研究通过对嘎达梅林 的某种艺术形式的传播来阐明嘎达梅林的审美价值。并肯定了嘎达梅林的社会意 义和教育功能。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上概括的论文有:嘎达梅林交响诗中的民歌主题运用 方式探析、嘎达梅林交响诗的民歌音调运用、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作品分 析、朝鲁蒙古民歌在塑造音乐文化品牌中的作用发表于内蒙古科技与经 济2 0 0 3 年第五期。这些研究细致入微的分析了作品的理论技术技巧,肯定了 作品的独到之笔,也解析了嘎达梅林这部作品为什么给人带来如此的震撼。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方面的论文有:马头琴传来嘎达梅林的旋律、雁 魂观嘎达梅林有感琵琶与二胡。根据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这些民族器乐曲 使人耳目一新,这些研究从民族乐器本身特有的音色表现力等方面来阐析作品的 演绎。使人们接受并喜爱上了这些形式的演奏。 从电影事业方面概述的论文有:张国庆撰写的文章英雄嘎达梅林向梦想挺 进讲述了著名导演冯小宁导演的嘎达梅林2 0 0 2 年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华 表奖”。这是一部表现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史诗的巨片。文中描述了剧中气 势恢弘的场面,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外电影界引起 了极大反响。更可贵的是,这部电影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到了嘎达梅林是一位为 自由、为生存、为土地而战斗的民族英雄,是草原人民心目中真j 下的儿子。嘎 达梅林:拍出一部东方的斯巴达克斯、从红河谷到嘎达梅林、关于嘎达梅林 传奇的通信、影人歌唱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这是电影界的有一部成功力作, 电影以它特有的魅力,再一次为人们展现了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悠扬的马头琴声, , 质朴粗狂,勇敢坚强的草原儿女。 理论著作:目前所知最早的蒙古民歌集是由俄罗斯蒙古学者阿波兹德涅耶 夫于1 7 世纪7 0 年代搜集1 8 8 0 年出版蒙古民歌集,共收录6 5 首叙事民歌,3 其中嘎达梅林也在其中,另一名俄罗斯学者阿德鲁特捏耶夫于1 8 9 0 年 3 【苏】谢尤涅克留多夫徐吕汗等译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m 】内蒙古:内蒙古人学版社,1 9 9 1 第 l 页 4 出版的蒙古人的歌谣一书中,对蒙古民歌进行分类,并收录了1 2 1 首民歌的 唱词和乐谱。4 解放战争时期,音乐家安波、许直以及内蒙古学者胡尔查等人, 组成考察小组,于1 9 4 6 年至1 9 4 8 年的三年时间罩,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展开资料 搜集工作,搜集到了嘎达梅林、龙梅等许多优秀叙事民歌,后来,大部分 作品被汉译后收入到1 9 5 2 年出版的东盟民歌选中。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特乐图多次深入科尔沁草原进行搜集记录胡尔奇音乐资料并著胡 尔奇:科尔沁地方传统中的说唱艺人及其音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 0 0 7 6 , 这是部较为全面介绍胡尔奇音乐的著作,该著作把胡尔奇及其所负载的音乐放 置在科尔沁地方传统及其近二百年来的变迁之一时空范围中来进行探讨,翻阅这 部著作,可以看出它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汗水,并且积累了非常珍贵的原始 资料,是研究蒙古族叙事民歌的重要学术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并为后人 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研究视角;德吉德著达尔罕文史;董新国总撰译 配科尔沁右翼中期一享誉全国的乌力格尔之乡远方出版社2 0 0 5 6 和科尔 沁右翼中旗篇一科尔沁文化概览2 0 0 7 1 及科尔沁右翼中旗一民间文艺集锦 2 0 0 7 1 均由内蒙古远方出版社出版,这三本著作从各个方面介绍了科尔沁右翼 中旗的人文,历史,地理,风俗,服饰,雕塑,建筑,音乐等资料,对于本课题 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通过多次田野调查,研读已有成果后,认为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从民族学、 人类学、民俗学的角度,将嘎达梅林的音乐置于蒙古族的文化之中,探求嘎 达梅林音乐背后的崇高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应是本论文的创新所在。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本论文以自己所积累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民族音乐学强调文化脉络 中的音乐研究方法,以科尔沁蒙古族整体族群文化为依托,对嘎达梅林各个版本 的现状进行梳理与记录。通过研究各个版本反映出嘎达梅林在科尔沁地区的音乐 , : t 与文化价值。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人类学中的整体论观念和文化变迁 理论,民俗学中的口头表演以及社会学中的某些视角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对科 尔沁地区蒙古族在文化、思想意识、审美风格等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方面,进行 尽可能的深入研究。最终的研究力求从文化人类学、音乐学、民俗学和社会文化 4 【蒙古】巴达玛哈电敖特根等转写蒙古人民共和困部族学( 一) 【蒙文】内蒙古:内蒙古人民j i ;版 社,1 9 9 0 第6 7 7 页 角度切入研究。f r 野工作部分主要针对民自j 艺人和科尔沁地区专业院校两个视 角,尤其对于能演唱嘎达梅林叙事民歌的老艺人进行深入访谈。具体研究时会用 到以下方法: 1 文献搜集法 为了对嘎达梅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实地考察作充分准备,尽可能搜 集所有能查到的有关嘎达梅林的核心文献及相关背景文献。核心文献包括: 散见于各种民族传统书籍中有关嘎达梅林的论述;各种期刊中从各个角度论 述嘎达梅林的文章。背景文献包括:嘎达梅林的历史、经济、政治、文 化、语言、风俗等。在全面搜集嘎达梅林核心文献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 者将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为设计研究时的调查大纲作好准备。 2 田野调查法 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 居体验等方式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本研究的田野调查点主要在内蒙古通 辽市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的民间艺人。具体包括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 法。 3 个案描述法 个案描述是针对个人、群体或社会所进行的案例式考察。其主要目的在于描 述,但也可以试着提出解释。本研究从嘎达梅林的起源、发展、传承方式, 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自身的变迁,引入到对其音乐文化特征的探究及传承的可能 性和必要性等方面的综述,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期能对嘎达梅林的音乐 文化特征进行详细的阐述。 6 第一章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概述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 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方的寒冷。造反起义的嘎 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这首源自内蒙古高原、响彻祖国大江南北的 内蒙古民歌就是嘎达梅林。 民歌嘎达梅林产生在起义后不久,开始以抒情短歌流传,以后逐渐形成 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起义过程的长篇叙事民歌。长篇叙事民歌是在内蒙古东部半 农半牧地区兴起的民歌形态,一般由民问艺人创编和演唱,用四胡或潮尔琴伴奏, 自拉自唱,其特点是情节内容复杂、结构庞大。嘎达梅林这部叙事民歌以嘎 达梅林起义的真实事迹为背景,交代起义全过程,以说唱形式表达了对英雄的敬 仰和起义失败的悲痛和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愤恨之情,情感真挚热烈,非常富有震 撼力。经过无数优秀民间艺人的整理和加工,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逐渐丰富、 语言更加生动和精彩,最长的达2 0 0 0 余行,全部演唱完需要4 个小时,成为中 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第一节科尔沁简述 一、地理介绍 “科尔沁”地区目前从行政区划上来看,通辽市( 原哲旱木盟) 和兴安盟 是科尔沁文化的两个主体部分。通辽市,下辖科尔沁区、经济开发区、霍林郭勒 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期、科尔沁左翼后期、奈曼旗、库伦旗、扎鲁特旗等 2 区1 市1 县5 个旗。据1 9 9 7 年统计,全盟总人口达3 0 0 万人,其中蒙古族人 口占全盟总人口的4 2 3 ,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 4 3 ,其他少数民族占3 4 ,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多民族共居的地区。这罩也是全国和 自治区蒙古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地区,蒙古族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3 5 2 ,占全 国蒙古族人口的2 5 7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下辖阿尔山市、乌 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突泉县2 市3 旗1 7 县,总人口为1 6 1 万人,蒙古族6 5 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4 0 2 ,汉族人口为 9 0 力人,占5 5 3 。 科尔沁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边缘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 候,春季干旱多风,夏秋季节降雨集中。光照条件较好,一年中5 9 月日平均气 温为1 0 摄氏度,是积温、降水和光照最集中的时期,也就是雨热同期,科尔沁 沙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为3 4 3 4 5 1 毫米,且科尔沁地区处于中纬 度西风带,使西路、西北路及偏北路冷空气流经本地区,年平均风速为3 5 - 4 5 m s 。通辽市和兴安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粮食产区,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 要地位,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 二、“科尔沁”的由来 “科尔沁”这一名称,原本与地缘无关,历史上它是指成吉思汗的长弟拙 赤合撒尔的所统部而言。这个部落是成吉思汗时代精锐善战的蒙古部落,元末 明初游牧于额尔古纳河一带。 蒙古语中的“科尔沁”( h o r c i n ) 之“科尔”( h o r ) ,为“弓箭”或“箭筒” 的意思;“沁”( c i n ) 为构词附加部分,合起来为“弓箭手 、“佩戴弓箭着”的 意思。合撤尔本人俗有“哈图布合撒尔( “哈图布”意为神箭手) 的美誉,是 蒙古汗国头号神箭手之一,而且他所统治的部落成员个个英勇善战、能骑善射其 子也松格更是以骑射著称,成吉思汗曾为他立碑记功,表彰他的射箭技艺。因此, “科尔沁 一词后来逐渐成为了合撒尔及其后裔所统辖部落之称号。 1 6 世纪三十年代,科尔沁部落进入呼伦贝尔地区,主要部分由首领魁蒙可 塔斯哈喇带领,于1 6 世纪为厄鲁特蒙古所破,南走避居至嫩江流域,此时,因 同族有阿鲁科尔沁,所以号称“嫩江科尔沁”与之区别,“嫩江科尔沁”又分衍 出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莱特等部,5 而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落、乌拉特、茂 明安等其他科尔沁部仍居于大兴安岭之西的故土。由于嫩江科尔沁部人口众多, 势力强大而逐渐成为科尔沁部的主体部分。明末,嫩江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后金”, 并南下至今通辽市境,其中杜尔伯特、郭尔罗斯等部仍留在嫩江流域的牧地。从 崇德元年到顺治年问,清廷把科尔沁蒙古部编为十个札萨克旗,会盟于科尔沁右 翼中旗哲理木,称哲罩木盟。这十个札萨克旗分别为:科尔沁三旗;其中科尔沁 5 周清澎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m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l 版社,1 9 9 4 第1 5 4 页 右翼前、中、后三旗,科尔沁左翼前、中、后三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和郭 尔罗斯前、后二旗。各旗首领均为合撒尔十四世孙子魁蒙可塔斯哈喇后裔。此时 的科尔沁已成为区域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行政区域的变更,原哲罩木盟被分为兴安 盟和哲早木盟两个部分。科尔沁右翼三旗和扎赉特旗划归兴安盟;科尔沁左翼三 旗划归哲罩木盟原属昭武达盟的扎鲁特二旗归并为一旗,并与奈曼旗划归到哲里 木盟。原内蒙古地区唯一喇嘛旗锡俘图库扎萨克喇嘛旗也被划入哲里木盟。 原属哲罩木盟的杜尔伯特旗划归黑龙江省,成立自治县;郭尔罗斯后旗被取消, 郭尔罗斯前旗划归吉林省,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自蒙、元至今,“科尔沁”一词的所指随着蒙古族社会血亲、牧场、制度的 变迁,由血缘认同而地缘认同,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清代以来的农耕化进 程,它更多地被赋予了“地缘”的含义。 三、“科尔沁”的社会历史演变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 8 4 0 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帝国 主义用舰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大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面 前一味妥协,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地社会。而在科尔沁草原上,人们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达尔罕王旗的放垦 由来己久,自清乾隆三十七年( 1 7 7 2 年) 至民国1 5 年( 1 9 2 6 年) ,清政府、北 洋军阀政府大兴蒙垦,经过8 次大规模地开垦蒙古族牧民赖以生存的水草丰美 的草原仅剩1 4 。他们大多数赶着牲畜,背井离乡,被迫迁到山陵,荒滩等 不毛之地,牛马羊群无处放牧,生计受到严重威胁。而清政府和北洋车阀政府 却对内蒙古王公贵族实行怀柔政策,封建王公过着奢糜的生活,不少王公入不 敷出,靠借债过活, 从而把私垦蒙地作为生财之道,达尔罕王旗在光绪年间 共丈放了8 6 万多垧( 每垧1 5 亩) 牧场,收押荒银2 9 1 3 力- 两,多数银两 被卓罩克图亲王偿还了债务。民国元年( 1 9 1 2 年) 为还债又放出9 万垧,收 押荒银4 0 万两。 民国建立以后,民国政府承袭了清朝对蒙古的政策,对蒙古地区的开垦有过 之而无不及,东北军阀看中达尔罕旗这片肥沃的土地,实施同化掠夺蒙古人民之 财产的不平等政策。自1 9 2 8 年起,东北军阀进一步加紧了对达尔罕旗土地的吞 9 并,再加之达尔罕王府一心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民众的死活,和军阀勾结大量 放垦土地,从中牟取暴利,军阀侵占土地、官吏压榨民财,使许多失去土地草原 的农牧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甚至投河上吊。1 9 2 9 年初,东北军阀统治下的 辽宁省政府与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亲王那木济勒勾结,设立荒务局,着手丌垦 “西央荒”,( 即郑家屯到白城子铁路以西荒地) ,以东的称( “东夹荒”,清末 已开垦) ,和“辽北荒”,( 即通辽以北一带的荒地) 。所谓荒地实际是非常优良 的牧场,几百年来蒙古族农牧民们世世代代在这罩放牧,哪有荒地可言,这样 肆无忌惮地放垦使全旗少得可怜的牧场更加缩小,数万名牧民的牲畜将无处放 牧,必然会激起全旗农牧民的强烈反对。 面对悲惨严酷的现实,嘎达梅林再也无法忍耐了,他多次去当时的荒务局提 出反对继续垦荒的建议,但是他的建议不但没被采纳,反而王府内有人把他告到 奉天达王府,污蔑说嘎达梅林对王爷对福晋有意见,福晋听到这个消息,认为嘎 达梅林不服管理,罢免了他的官职,但是嘎达梅林没有屈服于权贵反而更加坚定 了反对出荒的意志。面对王爷和福晋的丑恶嘴脸,嘎达梅林决定誓死捍卫草原人 民的利益,为保护自己家园,维护草原生态而斗争到底。1 9 2 9 年,嘎达梅林为 了蒙古人民的土地,愤然起义反抗统治者的壮烈事迹给达尔罕王以沉重的打击, 并最终保护了蒙古族人民自己的土地。 四、嘎达梅林简介 嘎达梅林,蒙古族,姓莫勒特图( 汉译为孟) 名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又名业 喜。祖籍内蒙占自治区哲早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期( 俗称达尔罕旗) 新甸。公元 1 8 9 3 年在原温都尔亲王属地哈日巴拉山脚下扎门朝海屯( 今吉林省双辽县县境 内) 出生,是农民伊德阿斯楞的儿子,因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长辈们都称 他为嘎达( 蒙古语末子之昵称) 。梅林是他当时的官职,由于嘎达平时为受苦的 农牧民们抱不平,敢于跟王公贵族们斗争,所以,他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的尊敬和 爱戴,人们都亲切的称他为我们的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少年时曾得到一位亲戚的资助在新艾罩屯小学学习了四年的蒙文, 后到达尔罕王府的笔其根格勒( 印务处) 当差役。由于嘎达好学上进,他在笔其 根格勒一面伺候人,一面学习汉文和汉语且进步很快。此时,王府卫队j 下在大练 兵,他曾为一名汉人教官当翻译。1 8 岁时到达尔罕旗旗卫队当兵,由于嘎达好 l o 学聪明,富有正义感加之在卫队中得到的勤奋练习,使他很快成为达尔罕王府旗 卫队中不可多得的蒙汉兼通、文武双全的人才。因而,受到王爷府的重视晋升很 快,公元1 9 2 5 年将嘎达提升为达尔罕旗王府军事梅林,统领全旗卫队1 3 0 名士 兵。但嘎达梅林不因王爷的重用而站在权贵们一边,他不阿谀奉承,宁可得罪王 公贵族上层人物也要尽可能的保护平民百姓的利益。也正因此,1 9 2 9 年,他为 了全旗蒙古人民的利益,不顾所拥有的一切,武装起义反抗达尔罕王与军阀勾结 放垦草原的阴谋,并最终走上了反出荒反民族欺诈民族压迫的道路,直至壮烈的 牺牲,是他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达尔罕旗人民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从此,嘎达 梅林成为了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第二节叙事民歌嘎达梅林 一、科尔沁的艺术形式 科尔沁的音乐在内蒙音乐乃至全国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形式 更是浩如烟海,本节仅谈几个主要的且在科尔沁地区有广泛影响力的几种艺术形 式:胡尔奇、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胡人乌力格尔、叙事民歌、好来宝等。 ( 一) 胡尔奇“胡尔奇”一词,是由“胡尔( 胡琴) 和附加成份“奇” 构成,意为“胡琴演奏者”。在民间,凡是手执胡尔( 胡琴) 表演音乐( 包括说 唱、演奏) 的职业、半职业艺人均可称为“胡尔奇”。建国后,政府通过签发“胡 尔奇证”来对民间艺人进行统一管理。故”胡尔奇“一词逐渐成为胡人乌力格 尔说唱艺人的专称。 ( 二) 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在科尔沁地区,人们将英雄史诗( 即陶力) 乘坐“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蒙古语“蟒古思”为“魔鬼”之意,“乌力格尔” 为“故事”,“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意为“魔鬼的故事”。 , “蟒古思因乌力格尔”是蒙古史诗的一种地方传统j 经过历史的变迁,蟒 古思因乌力格尔虽然保持住了传统史诗的故事风格以及总体的艺术架构,但是 其表现方式,尤其是音乐体系发生了重大改变嬗变成传统风格与新形式的艺术品 种。科尔沁传统英雄史诗的唱词主要是单纯的韵文体形式,变化后的蟒古思因呜 力格尔却与胡人乌力格尔一样,采用韵、散结合的文体形式;且伴奏乐器也由 原来的潮尔改为胡琴;唱腔由只唱不说变为说、唱结合的演述形式;音乐由原来 是在几首特定曲调框架上反复叠唱变为大量采用胡人乌力格尔的曲调,音乐体 式与胡人乌力格尔音乐趋同。需要注意的是,科尔沁传统英雄史诗的衰微与胡 人乌力格尔的兴起是同时发生的。一方面,蟒古思因乌力格尔的艺术形式及 表演模式为新兴的胡人乌力格尔提供了经验和参照,后者在形成之初大量吸收 了传统史诗的各种因素;另一方面,蟒古思因乌力格尔也在借鉴和吸收胡人乌 力格尔的一些形式和艺术表现来进行自身艺术体系的再造。例如,史诗艺人齐宝 德所演唱的铁木尔森德勒巴秃儿,其音乐曲调、表现手法、表演方式与胡人乌 力格尔并无两样。 ( 三) 胡人乌力格尔一些著书中译作“蒙古说书。胡人乌力格尔 是蒙、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原因是胡人乌力格尔的演唱曲目,绝大多 数为古典小说和汉族演义故事。如封神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水浒 传等,在曲调方面,胡人乌力格尔既沿用了蒙古族传统民歌的典型体式 分节歌模式,同时也参照了汉族民间戏曲、曲艺音乐的体式特征,其音乐具有曲 牌化甚至板腔化倾向。因此,用蒙古族说唱艺术形式来演绎汉族故事是胡人乌 力格尔艺术的一个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无论其故事、还是音乐,甚至是艺术形 式、叙述方式和表演模式,都兼具蒙汉两个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因此说,胡人呜 力格尔是蒙、汉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 四) 叙事民歌指具有特定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的民歌体裁。蒙古族 叙事民歌传统古来有之,如孤儿传、孤独的鹿羔、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等,这些古代叙事民歌篇幅短小、人物少、故事情节也相对简单,寓意性和借事 抒怀是其主要特点,说唱性不强。而科尔沁近代叙事民歌首先是一个地方性歌种, 相比较而言,科尔沁近代叙事民歌篇幅大、人物角色多、故事情节复杂,而且其 故事直接来源于民众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说、 唱兼备。由于它具有浓郁的写实色彩,所反映的生活事实及有别于古代科尔沁叙 事民歌,又有别于蒙古族其它地区的生活形式。因而,个性鲜明,充溢着浓浓的 生活气息。 ( 五) 好来宝“好来宝”译为“联诵”、“连缀”、“连套”。好来宝作为 一种文本形式,古来有之,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体裁,却是较晚的事情。历史 1 2 上,“好来宝”指一种即兴诵唱的韵文体,后发展为独立的说唱艺术形式。因此, 好来宝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好来宝指一种文体形式,凡是就某一特 定人物、事物为题的口头即兴编唱的韵文本,均可称为好来宝。从这个意义上讲, 流传于民间的祝赞词以及萨满神歌等多属于好来宝文体。另一方面,在胡人乌 力格尔、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叙事民歌的演述当中,胡尔奇经常运用好来宝文体 来构筑诗行和主题。如将军披甲、山水颂等胡人乌力格尔“艾”其唱词部 分本身就是好来宝文体。再如,在叙事民歌中对某种事物的赞美,对某一人物形 象的描述往往都采用好来宝的形式来表现。也就是说,在胡人乌力格尔、蟒古 思因乌力格尔、叙事民歌等艺术形式中,好来宝是嵌入到其中的一部分。或者 说它是胡尔奇用来建构诗行和文本的特定的文体形式和述演手法。而狭义上的好 来宝,也就是胡尔奇专门演唱的胡人好来宝,它出现较晚。萨阿拉玛斯认为, 胡人好来宝刚开始时不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说唱胡人乌力格尔时采 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后来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艺术体裁。6 也就是洗,胡人好 来宝是从蒙古族口头诗歌一种普遍性形式好来宝文体衍生出来的一种 体裁。作为文本的好来宝和独立体裁的胡人好来宝之i 、日j 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经 过积淀,定型为相对固定的文本模式,用于其他体裁中,表现特定的故事场景, 塑造特定的人物形象;后者则是借助口头技法模式,根据即时即地人、物及现象, 凭借胡尔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即兴编唱。 二、叙事民歌概述 蒙古族传统叙事民歌古来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叙事民歌却是“新生事物”。 蒙古族古代叙事诗或民歌,如独角白鹿、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孤儿传、 孤独的鹿羔等,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在流传。这些古代叙事民歌篇幅短小、 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人物少,说唱性不明显,寓意性和借事抒怀是其主要特点。 而科尔沁近代叙事民歌首先是一个地方性歌种,它以近代科尔沁这一特定的时空 , 为叙事背景。比较而言,近代科尔沁叙事民歌篇幅大、故事情节复杂、人物角色 多、而且其故事直接来源于民众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据统计,绝大多数叙事民歌 曲目反映的是1 9 世纪木2 0 世纪初科尔沁广大民众的生活,也就是说,目前该地 区传唱的叙事民歌大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因而,充满着浓郁的民族和生活气息; 6 萨阿拉玛斯好水宝研究【蒙文】,内蒙古: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 9 9 0 第9 5 一1 0 1 页 表达方式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说唱兼备。因此说,近代科尔沁叙事民歌是吸 收了古代史诗、古代叙事民歌甚至胡入乌力格尔、好来宝等形式的某些成分而 产生的新生体裁。在蒙古族文学史一书中,把蒙古族近代以来所产生的叙事 民歌,根据内容分为四类:如追求爱情自由、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民间叙事诗、 批判封建礼教对媳妇虐待迫害的民间叙事诗、揭露王公贵族和宗教上层腐化堕落 的民间叙事诗和歌颂反帝反封建起义英雄的民间叙事诗。7 追求爱情自由的代表 作有乌云琪琪格、小龙哥哥、韩秀英、高小玲等;批判封建礼教的代 表作有诺力格尔玛、萨木嘎、阿拉坦琪琪格等;揭露王公贵族残忍暴虐 的代表作有达雅波尔、罗阳等;歌颂民族英雄的代表作有嘎达梅林、 六十三、那木斯莱、海龙等。总而言之,近代科尔沁叙事民歌,不只是 一种特定的音乐体裁,它同时也是蒙古族音乐特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风格,叙事 民歌和胡人乌力格尔的出现,标志着蒙古族音乐走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一 一内蒙古部分地区半农半牧音乐文化时期。8 三、叙事民歌嘎达梅林 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在内蒙古民问广泛流传的长篇叙事民歌。根据 发生在科尔沁草原上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创作。它产生和形成的年代距今约半 个世纪左右。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正处于列强入侵,军阀割据的混乱状态,蒙 古王公贵族贪图利益,与东北军阀勾结,对牧民实施“开发蒙疆,移民实边”的 政策,实指放垦草原。大规模的开荒种地,致使一批牧民因失去牧场而颠沛流离。 嘎达梅林富有正义感,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对达尔罕王勾结反动军阀侵占人民的 土地和牲畜是竭力反对的,但对达尔罕亲王,开始他还抱有幻想,因此,也曾通 过劝谏、说理等方式,希望达尔罕王不要出卖人民利益,能站在牧民的立场反对 军阀张作霖,后来在自己一系列的亲身遭遇中,y j 破除了对统治阶级的幻想,走 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但最终由于寡不敌众牺牲在寒冷的冰河里。起义虽然失败, 嘎达梅林遇难,但他的起义拖延了开垦进程,这位民族英雄为了民族的利益、牧 民的生计而奋起抗争的事迹被后人以叙事民歌的形式汜录下来,从此,嘎达梅 林民歌孕育而生,开始以抒情短歌流传,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 起义全过程的叙事长诗,即说唱音乐一乌力格尔。在民歌中,嘎达梅林被塑造成 7 荣苏和等:蒙古族文学史( 第三卷) ,内蒙古人民f j ;版社,2 0 0 0 ,第4 3 7 - 4 8 8 页。 1 4 “为土地与民族自由而奋斗的民族英雄”。深受草原民众的敬仰和爱戴,并在民 歌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总言之,嘎达梅林这首民歌气势宏伟,震撼人心, 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塑造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光辉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