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贸易学专业论文)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 ? : 一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塬 日期:二d o年户月2 6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保密期满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杈导师签名:铘姑 日期:驯。年孓月“日日期:矽,o 年步月“日 打假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专业名称: 申请人姓名: 导师姓名: 国际贸易学 王敏 邹建华教授 摘要 制假造假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在中国,打假尤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 问题。但回顾以往文献,相关理论研究还很少,从经济学原理出发的进行的相关 研究深度和广度还有拓展。 本文研究某一品牌产品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具有极大的市场支配能 力,形成垄断竞争甚至垄断的市场格局后,市场上出现了造假行为,从而社会各 方采取打假行为的情形。论文首先回顾国内外有关品牌垄断、造假行为和打假行 为以及市场结构的研究成果,然后对造假前后和打击假前后的市场状况分别加以 探讨,从研究目的出发,以微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品牌发展到极致状态时的垄断 的市场模型,简要的说明这种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和生产者、消费者福利状况。得 到造假动机和造假成本、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然后将打假行为的引入模型,并研究此时的均衡状态和造假者、正品厂商以 及消费者的福利情况,并针对一些重要变量做比较静态分析。结论是即便是打假 后生产者福利也难以完全恢复,另外,给出了社会各方的打假力度和价格弹性、 打假难度的关系。 基于以上研究和结论,本文对有效打假由重要意义。 关键词:造假行为,打假行为,打假力度 目录 第一章前言1 1 1 研究背景1 1 2 研究主题与框架2 第二章文献综述5 2 1 造假行为5 2 2 打假行为6 2 3 市场结构研究9 2 4 研究空白点和机会1 1 第三章规范市场的模型分析1 2 3 1 建立模型和模型假设1 2 3 2 均衡分析1 2 第四章造假和打假的模型分析1 5 4 1 造假行为的模型分析1 5 4 2 打假行为的模型分析2 l 第五章打假案例轴承行业造假和打假状况分析3 5 5 1 案例背景介绍3 5 5 2 案例分析3 6 5 3 解决方案3 8 第六章政策建议。4 0 6 1 有效打假的思路4 0 6 2 有效打假的措施建议。4 0 第七章结论4 6 7 1 总结4 6 7 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4 6 本文研究某一品牌产品已经相当有名气,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形成垄断 竞争甚至垄断的市场格局后所出现了假冒行为,从而社会各方采取打假行为的情 形。 首先要明确假冒产品在本文中的定义:完全模仿某产品的外观、商标、标签 等方面,使得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就是正品。假冒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因为产品 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远远不如正品,所以生产成本低于正牌产品。需要强调的 是,这一定义的范围比我们直观理解中的假冒伪劣产品要窄一些,这同时说明我 们所研究的造假行为是造假以能够令消费者完全不能辨识假冒产品和正牌产品 的区别。提前做以提醒的是,本文稍后将要引入的模型分析中,虽然假设消费者 购买前会认为的假冒产品带来的效用与正品完全相同,但还是以一个因子来表示 假冒产品带来的危害,它衡量的是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的质量不符造成的各种经济 和人身危害、对市场秩序的扰乱等。 本文中所指打假行为指社会各方为消除假冒现象所做的各种各样的努力。在 政府方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各种法律法规预防造假、采取各种手段来打击造 假的行为。在企业方则包括产品防假和专项打假两方面内容。产品防假包括提高 技术含量和应用防伪措施,这样使得消费者更容易判断正品和假冒品,降低信息 不透明程度,专项打假有统计区域销量、分析波动原因、考察卖场具体销售状况、 联络中介机构和政府、参与诉讼和打假专项活动、总结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等具体 工作。在消费者一方,打假意味着对造假行为的举报诉讼。总之,我们定义中的 打假行为比较宽泛,一切能够阻止和打击假冒商品的行为都属于我们的研究范围 之内。 论文的研究主题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1 ) 探讨造假行为产生的动机,即造假可以多大程度上为造假者带来的不 法利润,从而说明造假者的造假动机。 ( 2 ) 研究消费者、政府和企业的打假投入和打假力度,以及通过打假带来 的福利变化。 1 2 2 研究框架 论文首先回顾国内外有关品牌垄断、造假行为和打假行为以及市场结构的研 究成果,对造假前后和打击假前后的市场状况分别加以探讨。 第3 章从研究目的出发,以微观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品牌发展到极致状态时的 垄断的市场模型,简要的说明这种情况下的市场均衡和生产者、消费者福利状况。 以方便后面的对比分析。 第4 章研究造假和打假行为,4 1 节为产生造假行为的市场选取双寡头模型, 并研究其均衡状态和造假者、正品厂商以及消费者的福利情况,并针对一些重要 变量做比较静态分析,4 2 节加入打假行为,设定打假收益和打假成本,调整模 型和假设,并得到均衡状态和各方福利变化,然后给不同的打假主体以不同的打 假目标,计算的出他们的最佳打假力度。 第5 章引入我国轴承行业的造假和打假行为以作为案例分析来验证我们在第 4 章中取得的一系列结论。 第6 章在我们的模型分析和案例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得到三种打假途径,并分 别给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建议。 第7 章总结全文,纵观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在本文基础之上对 造假和打假行为的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 4 第二章文献综述 在本章,我们结合国内外有关造假打假的研究,从一些文献中得到对本文的 研究有意义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结论,结合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为后文的研究打 下铺垫。 2 1 造假行为 2 1 1 假冒产品与造假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为信息不对称。美国经济学家阿 克劳夫( a k e r l o f ) 于1 9 7 0 年发表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巧 预期投诉成本,则消费者选择进行打假投诉,反之不然。吴敬 业和刘洪波( 2 0 0 0 ) 认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假冒伪劣产 品后,根据预期利润是否大于零决定是否投诉,他们建立了公式模型以说明这一 情况,其中,管理部门对消费者举报的奖励、消费者对举报所起的作用预期对举 报行为有正向的激励作用,消费者的直接举报成本、举报受报复的概率,对举报 行为起反向激励作用。 8 2 3 市场结构研究、 2 3 1 市场结构理论回顾 造假行为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进行的,自然会受市场结构的影响。微观经 济学中关于市场结构的理论可以用以解释本文中将要使用的各种微观经济学理 论。 张伯伦( 1 9 3 3 ) 和罗宾逊( 1 9 3 3 ) 分别对竞争和垄断关系进行论述,他们的观 点成为现代市场结构的理论来源。张伯伦按照竞争的激烈程度,将市场结构分为 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 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将完全竞争定义为一种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性状态,它的 特点有:市场上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且他们都无力影响价格;企业的产品 具有同质性,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任何生产者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即不存在 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资源的流动4 受任何限制:信息是完全的。在这个完全竞 争的市场中,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安排生产,从而形成向上倾斜的供给 曲线,消费者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效用进行消费,从而造成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在两者相交的一点形成市场均衡,进而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各 自得到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此时的生产者剩余其实为零,因为完全没有市 场壁垒导致竞争对手的自由进入,在价格等于平均成本的一点供给是无穷的,亦 即是说单个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是在平均成本的数值上是水平的,此时社会福利为 两者的和,是最为有效率的市场状态。 之后的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理论都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结构基础上放宽假设,减少竞争因素而得到的。但是其他条件,比如生产者获得 最大化利润的动机和消费者获得最大化效用的动机是不变的。 张柏伦( c h a m b e r l i n l 9 3 3 ) 提出了产品差别,即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品牌、 包装等方面的4 c b 假设3 :消费者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他们不能分辨冒牌产品和正品,购买前认为 产品都是正品,所以购买前认为正品和假冒品效用相同,从而a 与b 面临相同 的反需求函数; 假设4 :冒牌产品由于触犯法律,存在不安全因素,对社会福利构成损害,我们 以一个来表示,它与冒牌产品的销售数量存在一个正向相关的关系,每单位 的福利损害为办,这个假设很关键,希望读者予以注意; 假设5 :这种情形下,打假行为时不存在的,即生产者b 的生产数量完全不受约 束。 反需求函数 p = 口一6 q 生产者a 的成本函数 觋= 巴q 生产者b 的成本函数 t c b = c b q 8 冒牌产品对社会福利的伤害 = q 4 1 2 均衡分析 1 市场均衡 b 的利润函数 数量追随者b 的目标是在a 生产决策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 n 斧 一阶条件得到b 的反应函数 绕= 华 数量领导者a 的利润函数 1 6 ( 4 _ 1 一1 ) ( 4 _ 1 2 ) ( 4 一l 一3 ) ( 4 1 5 ) ( 4 一1 6 ) 霎鎏堂主三三彳一墓i 7 1 i 蠢蓁垒霎;i 萎至l 蔷雾;= j ! ;6 1 量耄l i i ! ;二;萋羹匿l 奏l i 主i ii 二三! ! ;夔;| ;ii = 霪鐾囊雾s 霞翼冀羹霞妄墼蒸羹蓁蓁冀雾鬟羹纂;主薹 蚕鬟i萋一一? i f io - j jf o ij 一塞兰兰萋蚕雾耋萋蓦蓍| j fo _ _ _ f oj ? :i i ii- jf o _ _ _ 一fj _ _ _ f ? o _ _ _ 一: 一j i_ _ _ _ _ _ j o _ _ _ _ j _ _ _ f o j _ _ _ j o j _ _ _ 二鼋毫x 薹o 专擎专兰薹主专芝姜喜? 至耋享囊。三三;主三主:零鼍i 耋;奏羹| | | | j | _ 一_ _ f :一一乏;f 二二ii j _ = 二) 二二一- - :一 三:j 二- : j j | | | | j | | 一萋腥萋耋嚣磊羔霎蠢薹霾蓁彳薹l u 霄l 臻委鞲蓁薹篓羹i 鎏窭霪薹喜 垂亏熏誊羹薹霎萎蓁霎萎荔警差霪篓羹羹羹篓鋈薹嚣霎薹萋薹篓冀奚霪薹赢;筐鍪索些冀薹萋篓 i 唾妻一l ;塞耄雾萋熏鋈上藿蓁蓁! ! 嚣荽霉薹曼霎垂薹薹霎蠢| 篓簧蠹誉胃妻蓁雾囊萎奏薹囊蓁冀;羹薹霪 蠢星囊童雾萎篓薹;蓁缮;一錾茎奏薹羹鬓薹薹羹蓁雾;匡霎羹篓囊羹霎蚕蚕i 晕;薹;攀毳薹蚕霪萋垂耋羹 薹羹童囊萋参耄;墓睡圜f 毫耋雾要薹冀耋塞薹奏薹譬曩一冀墓,薹蓁蓍一耋需d 篓窆霎誓霎萎薹荔萎囊囊譬重三薹 下面,我们对比品牌发展强大到极端的情形下的福利状况,即第三张所描述 的垄断市场,和因为造假带来了市场竞争因素,但又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存在对消 费者福利的损害的情形下的福利状况。期待以此说明造假的社会危害,我们理想 的结论是,即便引入竞争因素,信息不对称还是令消费者的福利下降了。但这要 通过对比分析证明真伪。 1 均衡的比较 我们首先研究市场供给量和供给价格的变化。 ( 1 ) 正品生产者的产量变化 q = 或彤= 簪 ( 4 _ 1 _ 1 8 ) c b c a ,q a ,于是社会总供给数量肯定是增加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 们还要继续分析才可以下结论。 ( 3 ) 价格的变化 p :p 一尸。:兰i 二竺( 4 _ 1 2 0 ) 4 易看出,廿 0 ,可见,价格肯定是降低了的。 2 福利变化 在之前分析得出的生产者a 产量减少、社会总产量增加、价格降低的基础上, 我们来分析福利的重新分配。 因为价格降低,产量减少,所以生产者a 的生产者剩余肯定会减少,其具体 数量关系和我们所要探寻的问题无关,所以将焦点放在消费者剩余变化的讨论上。 囊羔藿篓薹霉攀茎妻! 雪! ? 耋薹塞霍i ! 薹囊萋鍪军| ;i 葶囊毳| 篓霎薹蒌i i i 茎曼董i 耄i ;户;if h ,耄l ;蓁 錾= 露霪矍磊蚕霎雾雾蓁媸羹妻篓薹一薹i 薹薹囊羹 薹霎冀囊i 藿鬟雪囊鬟菰禧! 斐霎薹淄霎萋菱蓁冀霎 薹奏篓薹薹二羹剪巫雾羹萎羹萎薹翼霪萎一霎篓雾翌 薹羹孺姜霎薹;奏鲥薹霎蓁雩芎饕 毒羹;囊薹霎藿霪 囊鎏茎羹薹霎妻薹蛩鍪| 囊j 囊萎雾雾薹霎薹霎蚕 ! 羹薹! ; 霪 藿 誉 璧 ;? 墓毳羹攀 妻,副囊冀重薹薰薹“萋蓁霎薹璀蓥| 薹| 碟薹冀蓁 茎囊羹篓i 薹耄霎蕾雾墓二薹薹念攀蓁妻奏蓁萋萌l 塞i 搴 耋霎薹薹譬至爹萎菱妻喜三阜| | j j ? ,羔羔三三 兰善三三篓霞篓哆萁霎孽芗虽= 萼孝j 喜一譬奏霜髟蓁耋囊蒌蓁 羹蓁甜薹藿翼蠹茎蓁霆薹萋霪薹羹l 隅! ; 萋;薹羹蓁萋翼萋霎霉奏霎妻雾薹薹篓 锄蓁 薹季霪恫荔篓癌霎加| 囊霎塑萋羹萋薹萎羹耄氇 霎一:;霎霉”鬟霎交篓峨囊蓁鬻! 蓁蓁囊霪羹蓁銎薹 薹薹蚕妻主霎羹囊釜羹啊;妻薹渊逍窭屹羹霎r 篓 羹霎羹蓁瑟蓁蓁羹蓁雾= 冀i 薹萋肇蠹誊薹| | 羹。囊羹萋 p ”:竺塾! ! 丝刍 4 q 备 q 苫 q 爻q x q a 图4 3 打假后的均衡 ( 4 - 2 1 1 ) 由上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打假引起生产者b 的反应曲线水品左移,新 的斯塔克伯格均衡下,生产者a 得到新的产量,生产者b 得到新的产量,其中 q 警小于q 久,q 苷大于q 备。 ( 2 ) 福利分配 消费者剩余 岱”= i 笔【3 口一2 一( 1 + 厂) c 占】2 3 2 6 4 、 正品生产者a 的生产者剩余 码= 去【口一2 巴+ ( 1 + y ) g 】2 造假者b 的生产者剩余 琏= 志【口+ 2 g - 3 ( 1 训g 】2 2 4 ( 4 2 一1 2 ) ( 4 2 1 3 ) ( 4 2 一1 4 ) b 8 一 q ! 拍 兰 q 等 v i ? 董鎏霎j 霎囊孽翼菱雾雾宰羔蠢l ! 耄喜奏雾;霎姜;熏垂霎萝? 囊l 蠢鼍i 塞薹l 篓i i j 蚤l 薹篓i ;? 霎霉i ;:翼;i 鋈藿亏蠹;薹| 薹| 了鼍耄薹薹萋冀薹摹萋;蕾| | | | 一童 羞兰兰三兰交蓁霎;羹到雾蟊禳墨羹霪霎差雾霉黍 一;蓁冀蓁荫堇羲羹霪羹雾i 萋蓁蠹鬈里薹殴羹羹羹 蓁蓁薹薹霹琶羹薹耄冀囊篓囊羹;蓁如冀攀茎蠹剐 蚋即霎;蓁薹霎蓉;薹薹薹- _ ;奏霸薹鬟薹搴囊羹雾 羹薹萋蓁蓁薹邕蓁茎蓁;驯差掣萋霎蓁蠢些篓翼 蓁;描霉攀薹薹羹羹萋薹蠢妻;蓁蚕冀雾蓥蓉铺鐾 耄;囊囊孺。薹霎薹| | 萋幽蓁驰塞肇占! ;蓁蠹霎蓁霪薹 紧并霪霎藤浑! 萋囊墓需型羹蠹萋霎蓁;雾耋雾萋 售霎霎析雾秦翼冀蓁; 薹蓁蓁蚕蓁霎翼雾冀期蓁囊苒i 羹鐾蓁雾俗薹 鍪孵羹;蓁爿霎羹冀蓁蓁霎囊薹雾,羹蓁薹羹鋈 薹芗。;到羹藿萋蓁蓁冀雾錾嚣琴磊雾耋薹耋;羹i 目勺 格、均衡产量以及各方的福利变化,在本小节,我们来定量的比较一下这些量的 变化。 1 均衡产量 我们比较规范市场的产量、造假出现但没有规制的产量和对造假进行打击时 的产量。 g = 簖一或= 鲁 q = 醇- q d = 学 ( 4 2 一1 6 ) ( 4 2 1 7 ) 首先要做出提醒的是,当打假力度足够大到某种程度时,造假者的生产成本 o y 孚一1 大于等于正品生产者,不法利润彳i 复存在,b 将推出市场,所以 乙口 , 于是q o ,g o , 这说明,打假行为之后,整个社会的商品供应量有所减少,但是比垄断情况下的 还是要多。 2 均衡价格 下面比较价格的变化: p :尸”一,:丛量 4 尸:尸”一尸。:! ! 兰! 兰丝二竺 4 ( 4 2 2 0 ) ( 4 2 2 1 ) 我们发现打假后的价格相对于大打假前是升高的,其升高的幅度取决于打假 力度的大小,但升高后的价格依旧是低于正品厂商一家垄断时的情况。打假力度 越大,价格增加的幅度越大,打假力度越小,价格变化越不明显。 3 福利分配 在进入福利分配变化的探讨之前,我们必须强调,这里的福利变化,并没有 加入打假的成本承担,打假真正发生,需要有打假主体承担打假费用的支出,即 7 f 。其中尼,c ,尼分别是政府,企业a ,消费者的单位打假力度所需成本,而 不同的打假目标和打假单位成本将会导致厂取值各不相同。注意,因为我们在这 一部分关注的是打假力度,所以假设 是固定的。 ( 1 ) 消费者的福利 消费者的福利和两个部分有关,一块是购买时所肯支付的价值比实际支付的 价值所多出来的部分,我们不妨称它为消费者剩余,另一块是造假行为给消费者 福利带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福利损害。 观察一部分的变化 :口“一凹:兰刍1 2 = 刍兰刍兰g 二型 ( 4 2 2 2 ) 3 2 6 p o , h l 再次强调, l 曰 。因为这个变化过程稍有复杂,我们将这一部分消 费者剩余变化变化量和打假力度的关系直观的表示在下图中。 但是因为办得存在,我们无法判断其具体数值和。的大小关系: 其实我们能够建议的说明这个值的无法去定正负的原因:4 1 4 中所提及两个 部分消费者的得益和损失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总之,综合这两个部分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消费者福利的变化随打假力 度的变化方向是和单位假冒产品对消费者福利的损害有关系的。 ( 2 ) 正品生产者剩余 不考虑打假投入时,生产者a 在打假后的生产者剩余的恢复和相对于垄断状 态时的差距可以以以下两个式子表示 峨= 孵一蚂= 丝丝燮幽邳 ( 5 ) 峨= 孵一鹪= 丝趔毪趔则 ( 4 _ 2 - 2 6 ) 由以上二式,我们可以得知,生产者a 的生产者剩余随打假力度的增加而逐 渐增加,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恢复到造假行为出现之前的状态了。更何况如果由 企业来执行打假的话,还要花费一个打假成本可见造假对正品生产这的伤害 是长久而难以弥补的。 ( 3 ) 造假者的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梆:吗一氍:坠丝型丝譬型型s o ( 4 - 2 2 7 ) l o d 造假者b 所获得的不法利益随打假力度的增加而减少,即其他条件保持不 变时,打假力度越大,造假者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越少。 ( 4 ) 造假对消费者的福利伤害 由于打假行为的存在,造假带来的福利伤害有所减少,且减少的这一数值随 打假力度的增加而增加。 需要补充的是,因为我们尚未分析打假主体,所以以上的福利分析,并未考 虑打假成本的承担。 囊薹冀茎薹墓霪毫囊氢! ! 霎耋香善i ;薹霎;羹写i 霉| l 薹霎i ;塞季i ! 琴妻茎警i g i ij 二| i i ;雾;| 薹主霎霪蓁蚕霪垂薹霎;主霎冀。冀霍;鬟霎薹羹羹羽 雾羹螋萋冀蓁篓霎耋薹哥雾耋薹l 霎霪翼i 善薹l ;奢套錾 妻霎霎委囊薹;鎏薹霎霎妻萋霎蒌措;冀弗历蓁蓁耋j 蓥薹; 霎;耋雾冀耋羹雕辇瞎| 勺f | 霪薹曾写雾薹襄鍪汪委羹 襄囊;篱肇篓羹嘉篓霎盘蓁薹冀馨确薹一誓耋| l | ii 羹 薹蒂粤型篓囊萋萋珏耋耋耋薹薹。妻篓囊霎辇冀疆噙 薷型羹誊磊型酬薹;荟霎蠢趔地非蠢掣i 霎薹蓁蓁囊薹嘉霎饕”羹薹霎r 粪薹蓁季疆胡雾奘= 鹫誊蓑薹蓁妻董婴霍羹矗薹篓篓蒌塑誊羹;秆囊譬蚕霸 冀薹霎蓁薹薹冀| 薹篓彗蓁薹薹藿薹i 妻巨孽j 雪翟i 薰; 搿霎耋妻囊蠢尹尹耋季禹雾薹蠢霎羹薹羹羹塞;羹 霎囊藿呈! 箩蓁薹羹穹耋霎蓁霎蓁霎霎萎i 警霪蚤霪毫萨蠢 茎羹简髦錾奏苜;曼薹雾薹囊薹蓑蓁霉纠蓁蓁篓纠霎蓁 蓁霎雾i 孳譬翼羹霎鬟篓薹锛誓耄薹薹霎;零鍪季 霪纂霎睦叁霉囊霎羹霎鋈囊鋈萋蓁誓蚕薹蓁! 鐾霎霎冀 霉霎;蓦羹鍪囊囊薹= 藿霪蓁萋冀i 塞薹霎蓁羹雾 霎蓁鋈譬。冀羹曩萋冀囊薹霪| 蓁| 霪羹霎薹奏妻;薹蓁 蠢蓁霎蓁尹尹娶蓁募塞薹霎i 冀囊雾鋈霎蓁篓萎蠹熏堑 蠢薹熬鬟薹型羔冀羹耋耋爹薹叁篓烈篓蓁蓁i 霎蓁器 璧碹薹冀霎藿蓁囊;蓁羹甭鐾霉羹黝嚣蓁;毽椭对羹 霎薹羹萋篓霪雾薹副霪囊薹霎萋篓薹霎霎囊= 蓁篓雾羹 呢= 7 2 瓦 生产者a 的利润函数 乃”= 尸级”一码”一 最大化利润 m a x 乃 由其一阶条件得 九= 气警 消费者打假的打假力度 ( 4 2 3 1 ) ( 4 2 3 2 ) ( 4 2 3 3 ) 消费者的打假目标是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消费者进行打假,其打假难度为 打假投入 = 厂2 辱 打假行为后,消费者福利的有所改变 船”一”一7 2 尼 最大化消费者福利 m a x ( 忑”一”一7 2 尼 由其一阶条件得 您= 塑笔驴 ( 4 2 3 4 ) ( 4 2 3 5 ) ( 4 2 3 6 )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根据国际惯例,企业打假费用为假货标示的 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企业打假的单位成本要远远高于政府。 打假力度的比较静态分析 在4 2 中我们得到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不同的目标追求下进行打假所将采取 的打假力度。 ( 1 ) 政府的打假力度 :兰蟹堕拦i ! 坠刍 埘 3 2 睨一1 9 q ( 4 2 3 0 ) 我们观察上式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3 :其他条件相同时,政府的最佳打假力度的选取和b 有反方向的关系, 即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有相同的关系,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即b 越小,则最佳打 假力度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则政府打假力度越小; 结论4 :保持其他因素相同,政府的最佳打假力度和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消费者 福利损失办变化方向相同。即每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福利损害越大,则政府的打 假力度越大,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害越小,则政府需采取的打假力 度越小; 结论5 :其他变量保持一致,则政府的最佳打假力度和其打假难度民变化方向相 反,即政府的打假难度越高,则最佳打假力度越小,而政府的打假难度越大,则 打假力度越应该更小些: ( 2 ) 正品企业a 的打假力度 ,:! 刍二三刍刍堡 “ 8 峨一q ( 4 - 2 3 3 ) 观察上式得出结论: 结论6 :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的最佳打假力度的选取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同向 的关系,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则企业的最佳打假力度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 小,则企业的最佳打假力度越小; 结论7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企业的打假力度和企业的打假难度成有反方向 的关系,即打假难度越高,企业为获得最大化利润,所需采取的最佳打假力度越 3 2 低,打假难度越高,企业所需采取的打假力度越小; ( 3 ) 消费者的最佳打假力度 络:垡二堑蹩! 竖 儿 3 2 峨一q ( 4 2 3 6 ) 观察上式得出结论: 结论8 :其他条件相同时,消费者的最佳打假力度的选取和需求的价格弹性有相 同方向的变化关系,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则消费者为维权所需采取的最佳打假 力度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则消费者的最佳打假力度越小; 结论9 :保持其他因素相同,消费者的最佳打假力度和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消费 者福利损失厅变化方向相同。即每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福利损害越大,则消费者 的打假力度越大,单位假冒产品带来的消费者福利损害越大,则消费者需采取的 打假力度越小; 结论l o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消费者的打假力度和其打假难度成有反方向 的变化的关系,即打假难度越低,消费者所需采取的最佳打假力度越高,打假难 度越高,则最佳打假力度越小; 对以上结论,我们联系现实稍作解释。 第一,消费者与政府的打假力度与单位假冒产品对消费者福利的损害有正向 的关系,这也很容易理解,政府维护全社会的权利,消费者则保护自己的利益, 损害愈大,打击力度愈大,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这个变量是和正品生产者没有直 接关系的这是打假收益的角度; 第二,有关打假难度和打假力度,政府、正品厂商和消费者的打假力度都和 难度成相反的关系,这和我们的直观理解一致,我们以这样的角度稍加思考便能 理解这个结论,打假难度小,更少的付出能带来更多的利益,自然多多益善,打 假难度高,付出很多,收益有效,自然会少采取打假行动这是打假成本的角 度; 第三,政府、正品厂商和消费者的打假力度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正向关系可 以这样理解,即,在需求弹性比较大的行业,市场需求量随价格的降低而有较大 幅度的增加,即。,正品厂商被挤占的利润会比较多,而消费者因为购买到假冒产 品受到福利受损害的越多,所以三方的打假的动机都会更大些一这是行业的角 度。 第五章打假案例 轴承行业造假和打假状况分析 本节我们选取造假行为十分泛滥的轴承行业,从分析造假者的造假动机和社 会各方的打假行为。 5 1 案例背景介绍 轴承是机械基础配件,为各种机电产品提供配套,应用十分广泛。它在其他 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保持轴的中心位置并控制该运动,它的精度、 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轴承产品属于高精度产品,它设计和的制造过程,涉及数学、物理等 学科理论的应用,也需要应用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 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中国是继日本、美国、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轴承生产国,国内占据最大市 场份额的三家公司分别为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瓦轴z w z ) 、哈尔滨轴承制 造有限公司( 哈轴) 和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洛轴l y c ) 。 但是,中国的轴承市场上的假冒现象及其泛滥。 据专业人士介绍,假冒轴承虽然外表同真品一样,但承载力、极限转速等则 大大不如,而造假厂家为了减低制造成本而忽视精度要求,使用质量低劣的轴承 钢材料,其生产、运输、包装等很多方面不达标,使用过程中在使用中会出现变 形等情况,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损害机器的其他部件、耽误工时,甚至造成对 操作人员安全的威胁。 各大轴承正品厂商十分重视清理市场、保护品牌名誉的打假行为。2 0 0 5 年在 中国轴承行业协会的带领下,瓦轴、洛轴、哈轴、西北轴、襄轴、慈兴轴、长江 振动速度标准等; 、 第四,使用质量低廉的材料生产,所用钢材不能达到生产出合格商品的标准, 生产轴承所需钢材是有详细的标准规定的,但是这些生产商对材料的标准知之甚 少或是毫不在意,他们生产时只考虑价格问题,购买价格低、质量差的钢材进行 加工,经常是采购既无生产厂家,又无出厂检验报告的不合格材料; 第五,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盛行,使得造假者有恃无恐,冒牌产品交易公开化, 很多造假严重的地区,其轴承生产销售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轴承产业成为支柱 产业,这样,地方政府为了狭隘的地方利益,即便查处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无 法下手真正的严格整治造假行为。 以上原因综合作用,使得当地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正品的生产成本。据专业 人士介绍,哈轴、洛轴等正品商家生产一个6 2 0 2 型号的轴承需要成本约7 至8 元,而在上述造假地区生产的假冒产品仅为4 到5 元。 把假冒产品推入市场的方式很多:将劣质低价的轴承、地方小厂的轴承产品 打上大品牌厂商的注册商标,这类产品一般在品牌形象上以假乱真,以达到欺骗 消费者的目地;再则假冒著名大厂的用户、经销商、代理商,甚至假冒厂家现货 门市部;在正品轴承产品里搀入假货出售:再则就是在产品价格上欺骗消费者, 根据消费者对轴承产品的实际了解情况以次充好,以假货代替真货出售。 而且造假者常年累积的造假经验使得伪冒水平高端,无论产品外形上还是产 品包装贴牌上都和正品极难区分,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购买量小的终端消费 者,他们购买时更加容易被知情的零售商误导,而轴承这种工业产品的质量一般 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轴承产业的冒牌产品的三大特点符合之前所认为的假冒 产品的特征: 第一,对消费者而言信息极其不透明,终端消费者难辨真假; 第二,造假产品的成本相对于正品而言极其低廉,造假产品的出售能带来高 额的不法利润: 第三,质量低廉的假冒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裂等其他问题会带来设备损 坏、生产中断等后果,造成远远大于轴承本身价值的社会损害。 3 7 5 2 2 打假行为角度的分析 上面是从造假角度的分析,另外打假角度,我们看到,企业、行业协会和政 府都在打假中发挥着作用。相对而言,消费者呼声则不是那么高。 我们这样解释这一现象: 第一,打假难度的角度考虑,消费者难以相互联合,信息和资源都有限,所 以为了达到相同的打假效果,消费者的打假行动会耗费的打假成本最高,而企业 尤其是行业中占据前三甲的瓦轴、哈轴、洛轴等生产商则能够更容易得集中专业 人士和其他各种资源采取各种行动进行打假,所以本案例中打假的呼声企业更高 一些,政府多是和企业联合打假; 第二,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的打假力度更多的由假冒产品的对其的福利损 害决定的,轴承的福利损害不想食品那么明显和恐怖,而是更多的反应在生产过 程中的故障上,相对不是那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所以打假行业中消费者 的举报和控诉行为不似食品行业那样活跃,这也是和我们的分析结论相一致的。 5 3 解决方案 经过对某些小型工厂的现场观察和对某些经营者的采访,笔者认为在造假集 中和严重的地区建立和发展区域品牌是对“轴承造假 行为的有效解决之道。 采访中发现,一些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的生产者已经认识到打出自己品牌的重 要性,并认为其产品其实有在较为低端的市场是具备很强的竞争力的,更有甚者, 有些人已经通过行业协会呼吁和组织过一些活动来联合区域内厂家共同开创区 域品牌,但是,由于没能采取有效手段将一盘散沙的生产者联合起来,最终导致 计划流产。 综合被采访者的意见和笔者个人的看法,政府在发展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应起 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对该区域内的轴承生产加工企业、加工户进行了清理、检查和整治, 3 8 对以旧翻新,无证生产,前房居住、后院加工家庭式的小作坊进行了取缔。对伪 造或冒用知名品牌的厂名厂址、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 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重罚,规范生产和经营秩序。 第二,制定出台了引导和帮扶措施,引导和帮助轴承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和品 牌意识。针对企业产品标准、计量和管理体系混乱等问题,首先,帮助企业建立 健全科学先进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引导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 标准,并帮助无标准的中小企业制定标准,指导企业按标准生产,确保不合格品 不出厂;其次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量检测体系,为企业提 供周到便捷的计量器具检定服务;再次,帮助企业推行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宣贯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国家标准,积极开展质量认证咨询服务活动,为企业产 品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通行证 。同时,邀请质量专家,举办质量管理培训班, 对企业的老板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和推动 他们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第三,积极塑造区域品牌形象。首先,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将一团散沙 的生产者联合起来;其次整合营销传播于段宣传区域品牌,营销手段要整合各种 传播渠道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举办各种推介会、招商洽谈会、 商品交易会、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产品节和新闻发布会、研究会等,重点宣传 区域品牌特色。 这样随着质量、品牌意识的树立,其区域轴承产业将有由“劣”到“优 的转变,最终形成实力雄厚的区域品牌。而轴承市场的造假现象,也通过对造假 者的改造而逐渐减轻。 3 9 第六章政策建议6 1 有效打假的思路无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打假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打假过程中, 选取合适的方式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认真思索假冒产品的形成机制、 打假行为的动力机制,以易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的方法来打假。 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假冒产品对消费者带来得福利损害,造假 行为对正规生产者利润的剥夺,那么,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是为了最终用来指导行为,我们在本章第一节对打假行为提出一些有效而实用的政策建议。 我们之前的模型分析无疑给了一条思索打假措施的路径。第二章中,我们总结出假冒产品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市场中存在信息刁 对称现象,第四章的造假动机 分析中,我们发现,造假成本越低,造假动机越大,第四章的打假力度选取分析、 中。蒸霆雾蠼塑裂;霆羹蠹鳇雾。錾祷髓鍪嚣壁囊i 冀霾嚣囊雾嚣冀蘩燮雾;羹 羹鞴登裂蓊鏊垂蠢篓蓁蠢。 羹霎j 匿耄葬;荔鏊雾冀羹錾震蓬塑齄篓黧;嚣镀蠹瑟魏雾蓊薹羹蠢薷襄塑 鬻薹嚣嘉藜黧弹氍霾鋈霾。 蓁;蓁蠢蓁羹囊雾冀纛囊薹 墓,堑。一毳鋈鍪墓| 馨| | 冀鼗舞 黧翼羹薹霾装鬟囊赣蠢霸嚣矍雾塑雾霪窭雾;霾器囊藤餮囊羹寒鞫篓攀冀蓁 嚣蠢建,蓄羹雾錾霾霾震蠢嚣;嚣鏊醚翳羹雾霎薹雾j 蓊盐粪蛳蓄藿垂囊霎藜疆 蓄塾雾奏萋蜒鋈雾类号】r 7 3 7 9 ;r 7 3 0 4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0 0 5 - 8 6 6 4 ( 2 0 1 1 ) 0 2 旬1 2 9 埘 6 2 2 增加造假成本 造假行为之所以猖狂,归根结底,还是不法商贩追求利益的动机在作怪,高 额的利润诱惑之下,他们选择铤而走险,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挑战法律威严。 那么,我们采取必要措施,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或说他们造假可能承担的成 本,也是一条可行的打假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建议: 1 建立健全打假的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的很多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进行了界定并规定惩处办法,但实际 操作起来,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法律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手段有限。 在行政处罚法中,仅仅规定了对查获的假冒商品实行先行登记保存,如 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采用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 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 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 或者转移证据 。但对封存、扣留等行之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均未规定,如果当 事人无视行政执法机关已采取的先行登记保存措施,而将相关财产转移、隐匿、 调换、销毁、证据就会消失,案件就难以查处,无法给违法分子以本性打击。 第二,法律、法规条文交叉 比如,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等法律分别都对造假售假行为进行了界定,并规定了处罚办法,难免出现一个案 件可以使用多种法规解释的现象,有些犯罪分子为了减轻处罚,主动请求引用某 一法规,而拒绝引用其他法规,由于这种交叉,为执法部门的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第三,法律、法规条文的具体规定不够完善。 在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罚款幅度分别为一万元以上,十万元或二 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由一万元到二十万元,法律规范中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标 准,执行中主要由执法人员决定处罚的轻重,当事人往往给执法者一定的好处, 以达到被从轻处罚的目的。这无形中加重了执法腐败现象,并且无法给制假售假 者以严厉打击。往往有这种情况出现,即制售假冒伪劣的厂商一次制假售假所得 4 2 抵得上多次被抓所受的惩罚。 总之,我国法律、法规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虽然产品质量法的出台实 施弥补了许多不足,但其它法律、法规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应从修 改、统一法规人手,进一步完善打假立法。一方面,各省、市可以先行一步,根 据本地区制假售假的情况,制定出地方打假法规。另一方面,利用行政法规出台 快、解释方便的特点,及时对现有行政法规进行修改,增强打假力度。 制假售假是商业领域的刑事犯罪或民事纠纷,属于刑法和民法的管 辖和调节范畴,这使得政府许多行政部门都身兼执泫职能,势必带来职能交叉、 重叠、执法成本高,效率低,此外还滋生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因此从长远考虑, 还需要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建立一个抑制造假活动的完善的法律框架。 2 增大打击力度 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的打击力度,应针对目前在打击假冒商品行为方 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把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着手予以解决: 首先,要大幅度提高行政处罚力度,明确制定行政判罚的依据。一般情况下, 在查获假冒伪劣商品案件的现场案值不会很大,因为当事人不会在现场积压很多 的假冒伪劣物品,而是会及时转移,所以执法部门除了将现场查获的假冒伪劣商 品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折算计算案值外,还应当追究当事人从开始制售假冒伪劣商 品到被查获时所有累计的案值,若是开始造假的时间有证据可以确定自然容易, 倘若开始时间没有证据确定,也要规定一个最低的追索期限累计案值。 其次,应大幅度提高判罚的比例。考虑到假冒伪劣现象的低成本、高利润及 其对国家、社会、人民生活等诸方面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应按照假冒伪劣商品 的数量,确定判罚倍数,在确定判罚倍数时,还应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的犯案 次数考虑在内,对于多次违法的制假售假者,绝对提高判罚比例。 最后,对于行政执法机关查获的制假售假案件,达到立案标准的,应从大局 出发,及时交于公安部门刑事立案,不能单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以罚代刑,拿 钱了事,否则无法达到震慑和严厉打击违法者的目的。 此外,对在流通领域查处的售假案件,不应只作局部处罚,应追根溯源,从 查处的案件线索上溯到查处制假窝点,从源头上予以治理,做到标本兼治。我们 4 3 还要加强对城市出租房屋、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的检查与巡查,以前对于这些 部位的管理相对较为松懈,让许多制假售假分子钻了空子。 总之,对于坑国害民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决不能心慈手软,只要查获, 就应罚当事个人血本无归,无回天之力,追本溯源地彻底端掉其生产至销售整个 一条线,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决不姑息迁就,相信严厉的处罚会达到较好的震慑目 的。 6 2 3 降低打假难度 通过4 2 3 中对政府、消费者、企业的打假力度的分析我们得知,打假难度 即打假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是衡量最佳打假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 降低打假难度,那么无疑能够大大提高社会各方的打假积极性,极大的遏制造假 行为的泛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如下几个建议: 1 社会各方联合打假,建立有效协作机制 政府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作为打假主体的作用,引导、协调、整合社会打假 资源,在地区、行业和全国形成有效的协作打假监督机制。、 当前,全国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都设有政府打假办,但大部分地区的打假 办仅仅是一个松散型的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合体,有些甚至只有名头,难以发挥实 质性的协调作用,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打假信息资源孤立、割裂, 做不到线索共享。由此可见,一个有效的打假协作机制有待建立起来。 政府职能部门对民间打假机构可以采取指导、监督、协调和优势互补的原则, 形成协作打假的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设立在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政府 打假办,要主动将商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打假的必要补充力 量,并视之为职能部门打假的“服务点 。职能部门收到单位或个人举报之后, 按照既定的程序认真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及时立案,并推荐给“服务点”让 其对造假、制假者进行调查。 政府打假办要与“服务点”、消协、企业、投诉机构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组建具有专业性的大容量维权打假信息资料数据库,供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利用 和查询,最大限度地发挥打假资源的社会价值。 比如,行业内各商家、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打假小组来联合打假,联合 打假可以发挥生产者的鉴别优势和政府的管制查处权利,加快辨别速度和增加查 处力度,使得打假效率大大提高。 2 提高消费者维权积极性 从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角度考察,为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我们建议一方面建 立便利快捷的投诉渠道,并加强工商、检验检疫、公安、法院等各部门的联系, 能够在接受投诉举报后简化打假执法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消费投诉的金钱消耗、 等待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举报制度,将会充分调动群众 参与打假的积极性,推动打假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在许多地方对打假举报设有不 同的物质奖励方式,却并没有给群众太大的诱惑,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份暴露, 遭到犯罪分子的报复。我们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举报制度,让举报者感到十分的放 心,保证他们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后能够安全、及时地得到奖励。这一点可以 借鉴国外对违法案件提供线索的人的奖励方法,如举报人在以较为隐蔽的方式提 供线索之后,只须向执法机关提供自己设定的密码和银行帐号,执法机关将一定 金额的奖金存人帐号,举报人凭自己的密码就可以将奖金取出,安全又方便。、 4 5 7 1 总结 第七章结论 本文将假冒产品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信息不透明,消费者不能识别假冒产品。 之后建立了经济学模型来说明造假行为产生的机制,结论是造假行为虽然引入竞 争导致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减少,但大大损害正品厂商的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