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地理学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学科概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或各种人文现象的空间差异与组织结构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互动过程的学科。人文地理学特别研究人地关联系统和人人空间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促进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地理科学素养、掌握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人文地理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获得较好训练,能在科研部门和教学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等部门从事区域资源开发、国土整治、城市与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研究与策划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或继续深造攻读高级学位的科学技术人才。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成为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三、研究方向A、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 B、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C、区域经济地理与城乡建设 D、区域管理与发展E、区域开发与产业经济F、理论与城市地理学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学习年限为三年,应修34学分。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计划表)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时间毕业论文一般从第三年开始,安排十个月左右的时间,论文宣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开题前应由学生申请,导师负责,在系(室)进行开题报告。报告通过后开始进入正式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评阅论文应在答辩前12月内完成,以便送审评阅。授予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开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是 否学位课公共课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111201一4803政法学院学位课自然辩证法1111203第一外国语(英语)1111204一、二41604外语学院学位课必选课计算机应用基础1120201二4802数信学院线性代数0020202一48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120203二4802基础理论课地理信息系统1141201一4803赵 军 教 授学位课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讲座1141204三3602张志斌 副教授白永平 教 授学位课专业课必修课A旅游市场营销与形象设计1150220三2602肖 星 教 授白永平 教 授旅游开发学1150221三4803肖 星 教 授旅游规划与设计1151222四4804肖 星 教 授学位课现代旅游管理1151223四2603肖 星 教 授学位课B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1151224四4803石培基 教 授杨 春 规划师学位课区域经济与创新网络1151225三4803石培基 教 授学位课区域旅游规划原理1150226二4802石培基 教 授肖 星 教 授城市管理与GIS1150227三4802赵 军 教 授王录仓 副教授C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分析1151228二6804李志刚 教 授学位课区域经济地理调查与分析1151229一4804李志刚 教 授学位课小城镇发展规划11502230三4803王录仓 副教授李志刚 教 授干旱自然条件分析1150231三3602张 杰 副教授赵雪雁 讲 师专业课必修课D区域发展1151232三4803白永平 教 授张志斌 副教授学位课区域管理1151233三4803白永平 教 授学位课区域政策1150234四4803石培基 教 授白永平 教 授区域经济学1150235四4803白永平 教 授E城市规划1150236三3601张志斌 副教授发展经济学1150237二3601周述实 研究员产业经济学1151238三3602师守祥 副教授学位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论1151240三4804李含琳 教 授学位课开发项目策划与管理1150239一4803师守祥 副教授F城市地理学1151241三4804张志斌 副教授王录仓 副教授学位课城市空间发展研究1151242四4804张专斌 副教授张旺锋 副教授学位课城市经济学1150243二3602姜安印 研究员产业经济学1151238三3602师守祥 副教授选修课现代旅游经济学1160206三2401肖 星 教 授旅游资源考察与旅游开发实践1161207三集中进行801肖 星 教 授土地利用与规划原理1160208四4802张 勃 副教授赵生龙 讲 师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1160209四4802肖笃宁 教 授巨天珍 副教授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160210二4802谢永成 讲 师杜延军 副教授生态经济学概论1160211三3602赵雪雁 讲 师韩剑萍 讲 师区域空间结构1160213四2402白永平 教 授张志斌 副教授区域分析与规划1160214三2402王录仓 副教授社会主义经济通论1160215三51002师守祥 副教授城市规划软件应用1160216三3601教 学 实 践四1野外考察与实践四总 学 分34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教 学 大 纲课程名称: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分析课程编号:1151228学 分:4总学时数:80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说 明: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深化掌握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使之系统化;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将二者融贯起来;突出培养研究生在城市发展与规划方面的分析和实践技能。本课程采用讲授和自学讨论、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发挥研究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求研究生阅读较多的参考文献,做好读书笔记,积极进行技能练习。教学内容:1城市形成与发展历史2城市化理论与模式3城市发展的地理条件4城市职能分析5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内部空间分析6城市生态环境分析7郊区化的理论与研究方法8城镇体系与区域城镇的空间规模结构9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说10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11城镇体系规划与实践12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人口分析13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经济分析14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分析15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生态规划16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分析17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筑保护分析18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简介19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科学理念20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主要参考书: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陈友华、赵民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课程名称: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课程编号:1151224学 分:4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综述、规划实践报告)说 明:1本课程为人文地理学专业与区域发展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程。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城市与区域分析规划,具备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的基本能力。3要求:掌握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知识;了解国内外城市与区域规划的动态和前沿;具备城市与区域调查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能够开展城市于区域发展规划。教学内容:第一章 城市与区域的发展与演变第一节 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概念的内涵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与演变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第四节 城市和区域发展与当代世界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第二章 城市与区域规划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节 经济区、经济特区与技术开发区第三节 城市化第四节 中心城市与城镇体系第五节 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第六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第七节 城市与城市规划第三章 近现代城市规划学主要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第二节 田园城市第三节 工业城市第四节 带形城市第五节 城市结构模型第六节 技术主义的理论与试验第七节 有机疏散理论第八节 卫星城市理论第九节 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规划理论第十节 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理论与实践第十一节 城市美化运动与城市设计、保护自然运动与公园绿地系统建设第十二节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第十三节 环境挑战与生态运动第十四节 人类居住环境理想之追求和可持续发展第十五节 北京宣言第十六节 中国近现代城市与城市规划学的发展与未来第十七节 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及实践评价第四章 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的进展第一节 关于国际贸易与区际分工问题的研究第二节 区位理论研究第三节 产业结构研究第四节 区域政策研究第五节 空间结构研究第六节 国家竞争优势研究的新理论第七节 区域规划的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第八节 我国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领域的进展、评价和展望第五章 产业结构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第二节 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第三节 产生和区域发展中产业结构的演变第四节 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第六章 资源环境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第一节 环境恶化对城市与区域发展提出的严重挑战第二节 “人地关系”区域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与城市区域规划第七章 空间结构与城市和区域发展第一节 空间结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的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及调控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地域开发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空间结构第八章 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政策第一节 政策(战略思想)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建设速度第三节 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方向第四节 城市规模结构第五节 城市的地域分布与城市经济区第六节 城市建设标准与投资比例第九章 城市规划的经济技术依据第一节 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第二节 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评定第三节 城市性质的确定第四节 城市规模第五节 城市用地指标第六节 城市环境容量第十章 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特点与指导思想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第三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与修改第五节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和方法的讨论第十一章 城市总体布局结构第一节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第二节 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第三节 城市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 城市对外交通第一节 现代交通与城市第二节 铁路在城市中的位置第三节 港口城市规划的特点第四节 航空港在城市中布置第五节 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第十三章 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复杂性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土地经济学第三节 级差地租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第四节 城市用地平衡与规划第十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内容及技术政策第二节 基础设施分类规划方法第三节 城市社会性基础设施规划的若干问题第四节 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第一节 国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思想的发展演变第二节 中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与保护体系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第十六章 城市开发与规划控制第一节 城市开发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 规划控制第十七章 城市生态环境第十八章 城市与区域规划的若干类型介绍第一节 县城规划第二节 小城镇规划第三节 大城市区域规划第四节 城市群城市带规划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九章 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第一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管理概述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法制管理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五节 现代城市规划法制化的主要模式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 同济大学编: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出版社,2000。2. 阮仪三等编:城市建筑与规划基础理论,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3. 清华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地震出版社,1996。4.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8。5. 方创林:区域发展规划论,科学出版社,2000。6. 顾朝林:城市经济区理论与应用,吉林科技出版社,1996。7. 姚士谋:中国的城市群,中国科技出版社,2000。8. 沈玉鳞: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9. 胡兆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11. 陆大道等:中国区域发展报告。12. 杨小波等: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编号:1141201学 分:3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一学期考核方式:考试说 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国内外应用现状;(2)掌握建立数字地形模型的方法;(3)掌握空间数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评价的步骤和方法;(5)初步具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地理研究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与地球信息学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数字地球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一、计算机硬件系统二、计算机软件系统三、地理数据库系统四、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人员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一、空间数据采集、编辑、管理功能二、空间数据检索查询及统计功能三、专题制图功能四、空间分析和模型分析功能五、空间数据输出显示功能第三章 空间数据结构第一节 地理空间及其表达一、地理空间坐标系统的构建二、地图投影及投影转换三、地理空间的表达四、空间数据模型与结构五、空间数据质量第二节 空间数据结构一、栅格数据结构二、矢量数据结构三、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的比较和转换第三节 空间数据组织与编码一、空间数据的组织二、空间数据的编码三、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23-92)简介第四节 元数据一、元数据的概念和作用二、元数据的类型三、国外元数据标准四、中国元数据标准第四章 地理空间数据库第一节 数据库概述一、数据库的概念二、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三、数据库的系统结构第二节 传统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一、层次模型二、网络模型三、关系模型第三节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一、面向对象方法的若干概念二、面向对象的属性数据模型三、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式第五章 空间模型分析第一节 概述一、空间模型分析的概念二、空间分析模型的类型第二节 复合分析一、复合分析的数学基础二、视觉信息复合三、叠置分析四、叠置分析应用举例第三节 缓冲区分析一、概念二、缓冲区的类型三、缓冲区的生成四、缓冲区分析应用举例第四节 最短路径分析一、最短路径分析的基本思路二、最短路径分析的实现三、最短路径分析的应用第五节 空间数据的统计模型分析一、主成分分析二、相关分析三、聚类分析四、回归分析五、层次分析第六节 数字地形分析一、数字地形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二、数字地形模型的生成三、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和策略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三、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分析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评价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等,科学出版社,2000。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邬伦等,科学出版社,2001。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龚健雅,科学出版社,2001。4实用地理信息系统,陈俊等,科学出版社,1998。5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陈述彭,科学出版社,1999。6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樊红,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7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秦其明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MapInfo6.0应用开发指南,三味工作室,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课程名称:区域经济地理调查与分析课程编号:1151229 学 分:4 总 学 时:8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核方式:论文考核说 明:区域经济地理调查与分析是一门偏重于实践锻炼的课程,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树立区域调查习惯,形成区域调查学风;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案例实验,培养研究生的区域经济地理调查和分析技能,使区域经济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结合起来。要求研究生在学习中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注意锻炼调查分析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写好课程论文。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地理调查研究概述:研究选题、室内资料收集、拟订调查方案、实地调查、遥感分析、定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2部门经济地理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农业地理调查分析;工业(公司)地理调查分析;第三产业地理调查分析;旅游地理调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分析3经济地域理论分析: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竞争理论;经济地域系统理论4区域资源系统分析:区域资源系统的概念、结构、分类,资源开发演变规律;区域资源系统、外部环境、产业系统之间的对应变换关系;资源可持续问题;区域资源系统评价实践5区域的产业经济学分析:产业结构分类、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产业关联与组织问题、制度创新6区域的发展经济学分析7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调查与空间结构分析8区域经济地理预测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主要参考书:1陈才,区域经济地理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4吴传均、侯锋,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江苏教育出版社。5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课程编号:1141204学 分:3总学时数:60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说 明: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的区域系统。因此这门课程是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通过对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的异同、主要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政治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系统介绍与讲述,为学生进一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拓宽专业知识面。教学内容:第一章 国内外人文地理学发展第一节 国外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新地理学的产生二、统一地理学的建立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学习前苏联的得与失二、人地关系研究的复兴三、人文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人口地理学第一节 国内外人口地理研究综述一、国外对人口地理研究的关注二、中国的人口地理学研究第二节 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一、对研究意义的重新审视二、对研究方法的进一步阐释第三节 人口资源与中国经济建设一、关于人才的概念与内涵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建设三、“民工潮”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现象第三章 聚落地理学第一节 国内外聚落研究综述一、国外聚落研究进展二、中国聚落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流派二、中国城市地理学的迅速成长三、城市地理研究与城市建设第四章 政治地理学第一节 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一、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二、核心边缘理论三、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及我们的看法第二节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一、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趋势二、政治多极化与多边贸易三、中国小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第一节 东西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文化差异的总体比较二、中美、中日文化比较第二节 文化小区域经济发展一、文化与经济二、国内外典型案例 第六章 旅游地理学第一节 全球旅游业发展态势一、旅游业的兴起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旅游活动的地域差异三、旅游与经济第二节 旅游地研究一、旅游资源分类二、旅游地主要类型三、旅游地开发与保护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张文奎主编,人文地理学概论(第三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王兴中等主编,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地图出版社。3王恩涌,文化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5肖星,政治地理学,概论测绘出版社。6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设计课程编号:1151222学 分:4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科研实践报告说 明:本课程为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教学内容:第一章 旅游规划的理论基础第二章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第一节 旅游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与内容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方法与技术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报告提纲第三章 旅游度假地规划设计第一节 旅游度假地的性质和设施第二节 世界旅游度假地的分布、类型与发展规律第三节 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与方法第四节 旅游度假地空间布局模型与环境设计第五节 实证研究巴厘奴萨杜阿旅游度假地总体规划第四章 主题园规划设计第一节 主题园的概念、特征与发展历史第二节 主题园的区位特征与设施构成第三节 主题园的主题选择与项目策划第四节 主题园的环境设计第五节 对主题园的评价第六节 实证研究兰州黄河文化园规划设计第五章 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设计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公园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旅游规划要点第六章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第一节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概念、特征与发展历史第二节 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设计要点第三节 实证研究一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规划第七章 历史城镇的旅游规划第一节 历史城镇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 历史城镇的旅游现状第三节 历史城镇的旅游规划第四节 实证研究周庄古镇区旅游规划第八章 现代城市旅游规划设计第一节 城市游憩系统空间布局第二节 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第三节 城市旅游形象与旅游节 庆活动设计第九章 区域专题旅游规划第一节 观光农业第二节 生态旅游第三节 文化旅游第十章 旅游景点设计第一节 旅游景点类型第二节 旅游景点设计的主要原则与手法第三节 旅游景点建筑的选址与要求第四节 旅游景点设计中的花木配置第五节 游览线的设计第六节 旅游景点设计典型案例月牙泉观光农园旅游规划第十一章 风景旅游规划的CAD方法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1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3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邹统纤: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现代旅游管理课程编号:1151223学 分:2总学时数:60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课程论文、科研实践报告说 明:本课程为人文地理学专业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学位课)教学内容:第一篇 旅游管理学总论第一章 旅游管理学概述第二章 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与旅游管理第一节 旅游管理的传统方法第二节 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在现代旅游管理中的运用第三章 旅游管理学方法论第一节 国内旅游管理传统方法综述第二节 国外旅游管理方法的借鉴第三节 现代旅游管理的本土化第二篇 宏观旅游管理第四章 国家旅游宏观管理的必要性第一节 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第二节 培育统一的国内旅游市场第三节 培养旅游产业竞争力第四节 构建大旅游产业群第五章 旅游资源产权分析及管理第一节 基于经济学观点的旅游资源价值再分析第二节 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分析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与收益分配第六章 旅游行业的组织管理第一节 旅游行业成长与演进第二节 旅游行业结构分析第三节 旅游行业的结构效应第四节 旅游行业良性互动的形成机制第七章 旅游业监督与管理第一节 旅游业外部效应分析第二节 旅游业外部性的内在化第三节 旅游业经营与管理的几大误区第八章 旅游活动的引导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第二节 旅游行为的互动性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可控制性第三篇 微观旅游管理第九章 现代旅游企业制度的创建第一节 目前中国旅游企业的现状第二节 政企分离是创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的前提第三节 旅游人才是创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的关键第四节 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创建现代旅游企业制度的目标第十章 旅行社管理第一节 目前中国旅行社经营现状第二节 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对旅行社的影响第三节 旅行社规模经营的必要性第十一章 旅游饭店管理第一节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第二节 涉外饭店管理第三节 国内饭店管理第十二章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管理第一节 旅游产品组织第二节 旅游服务组织第三节 人力资源培养与管理第十三章 旅游信息与交通管理第一节 旅游信息管理第二节 旅游交通管理教材或主要参考旅游信息管理书目:1宋振春、张友臣:现代旅游管理学,青岛出版社。2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3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青岛出版社。课程名称:城市空间发展研究课程编号:1151242学 分:4总学时数:80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说 明:本课程为人文地理专业理论与城市地理学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学位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城市空间发展研究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突出培养研究生在专业领域钻研深层次问题的能力。采用专业讲授、自学讨论和结合课题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一、空间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空间规划的作用与意义2现代城市发展与空间研究趋向3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特征与途径二、城市理论与城市发展新观念1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