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送别诗的艺术特点目 录摘 要3 abstract 4一、李白送别诗介绍6二、李白送别诗的景物描写6(一)实景描写7(二)虚景描写9三、李白送别诗中的酒意象9四、送别诗于李白生命历程中各式体验和感受12结 语13参考文献14致 谢15摘 要:李白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艺术上变化多端,自由挥洒,敢于创新,不拘一格。送别诗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安二年为界,李白早期的送别诗多用格律体,写得明朗单纯,侧重于叙惜别之情;后期的送别诗则采用了不少歌行体,在情感的表现上要丰富复杂得多。另一方面,虽然他与王维、岑参等诗人共同反映了唐朝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但李白的送别诗在情感表现、意象运用上都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关键词:李白;送别诗;艺术;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 Bai s Farewell Poems abstract : Li Bai created the Chinese poem, artistic liberties, be the most changeful, dare to innovate, not to stick to one pattern. Farewell poem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oems of Li Bai. In Changan for two years for the community, Li Bais early farewell poems in metrical form, written in clear pure, focuses on Yu Xu farewell feelings; later farewell poems by some of the songs in line, in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to enrich more complex. On the other hand, although he and Wang Wei, Cen Can and other poets in Tang Dynasty to reflect the positive spirit of the times, but Li Bais farewell poems in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 use of image has its own distinct personality. Key words: Li Bai farewell poetry; art; 引 言李白交游广泛,又十分讲义气,重友情,他对朋友真挚的感情凝结在诗歌中,成为他心路历程的重要记录。李白创作的送别诗有一百三十多首,占其全部诗作的约六分之一,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很有艺术个性。送别诗是一个传统的诗歌题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诗经中就有被称为“万古送别之祖”的邶风燕燕和秦风渭阳。送别诗的创作由此滥觞之后,直到唐代才发展到最为繁盛,艺术成就也最高的阶段。而李白的送别诗是这一时期送别诗中风格特征最鲜明,颇富艺术个性,也是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风格即人”,李白的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也正如李白的浪漫气质一样,体现出独一无二的浪漫主义色彩1。李白常被人称为“天才诗人”,他以卓越过人的天赋、才学,以及超级的自信来创作,使他的诗歌就像其性格一样或热情奔放,或潇洒飘逸,但不论怎样诗人的情感在诗中都是不可羁勒、不受拘束的。这就使得李白的送别诗体现出情感的多样化。一、李白送别诗介绍送别之诗,有送有别。一般来说,送则己为主人,送客远去;别则己为行客,别人而去。别不必有诗,而送则必有诗作。因此诗人作品集中,往往多“送”而少“别”,李白亦然,在其送别诗中别诗只有40首。但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皆在漫游中度过,他的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离开一地,往往留下告别之作,故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其别诗已为数不少。如王维集中送别诗有70余首,而别作却不到10首。李白的送别诗约130首左右,约占李诗总数的六分之一。送别的对象有官宦、僧道、文人学士、妻子情人、亲戚朋友等等,牵扯到各种社会关系,涉及到的社会生活有求学、谋仕、从军戍边、行旅交游等各方面。它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景况和诗人心态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我们认识李白生命历程中各式体验和感受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它突破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情调,溶进了盛唐时代精神,以诗人独特的个性气质,呈现特定时间和特定场景下的情感氛围与境界,多能“感动激发人意”,具有与政治诗、饮酒诗。游侠诗所不同的美学意义。另外,就送别对象而言,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多写其与知己朋友间的祖席饯别,很少写到与父母妻儿的别离,仅有别儿一首,别妻三首,计四首。正如袁行霈先生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所分析的:“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的热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家庭、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在他的诗里几乎没有地位。李白看重友谊,他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赠友诗。”二、李白送别诗的景物描写 在李白送别诗中景物描写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这种种高度抒情的诗体中,景物描写占有重要地位,它介绍了环境的同时更烘托了离别的气氛。李白送别诗的景物描写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实景描写,一是虚景描写。(一)实景描写送别诗的景物描写大多以实景描写为主,实景描写放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作用,放在开端主要用于介绍地理方位,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径川送族弟锌(节选)也是其中一例:浸川三百里,若那羞见之.饰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鸳.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问我何事来,卢毅结幽期.节选部分是诗歌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径川佳境。径川有三百里之长,上通黔欺,下接长江,会稽若耶溪也不可与之相比。锦石辉映青山,河岸点缀着白色的鹭鸳。水流千转,处处有佳境,游客舟行没有闲时。上有琴高乘鲤之溪,下有阳陵子明之祠,二仙人者,今皆化去,空见明月相对相知。诗人从多方面介绍了径川,从径川的自然景色到径川的人文名胜,读者一览无遗。有异曲同工之效的还有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一诗,但这首诗和径川送族弟锌代表了李白的两种思维方式:径川送族弟锌是有顺序地介绍景物,是平静心态的反映;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则是跳跃性地介绍景物,反映了诗人激荡的情感,这也是李白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朝策犁眉城,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徽服尧祠南.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银鞍绣毅往复回,段林暇石鸣风雷。远烟空琴时明灭,白呜历乱长飞雪.红泥辛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娜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诗人于尧祠送行,尧祠便是这首诗景物描写的对象。诗人采用远景和近景相间描写的手法,让读者的思维徘徊于现实和历史之间。首先,诗人以“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作为尧祠景物描写的开端,诗人由“长杨”、“石门”到“山光水色”,大跳跃地将镜头拉远;诗人又猛然拉回镜头,继续介绍尧祠,从门前的石人、行人到“远烟”、“白鸥”,诗人再一次将镜头拉远;诗人再次于刹那间拉回镜头,介绍红亭、碧水,就在拉回镜头的瞬间,诗人又将镜头拉开.镜头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以近景在先、远景替代近景。近景和远景在心理和思维上给读者以不同的影响。近景属于现实的一部分,远景则多了其他意味。尧祠是一个带有浓烈历史意味的人文名胜,景物描写正是围绕尧祠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穿梭,“望”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正是“望”连接在远景与近景之间,连接在观看与思考之间。山、水是思考的媒介,诗人让它们走进历史,同时,也正是它们让诗人走进历史.景物跳跃地展现是诗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诗人感情激荡的反映。极大的张力将诗人和读者带进历史,在历史中感受现实。有别于上述送别地实景描写,李白送别诗实景描写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目的地实景描写。目的地虽不同于眼前之景,但大多围绕目的地实景进行,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就是典型代表:西岳峥嵘何装载,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毅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攀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琴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节选部分是诗歌的一、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华山的峥嵘以及由华山之颠见到的黄河的壮观。黄河像游丝一样从天际蜿蜒而来,奔腾万里,波涛冲击着华山,漩涡像车轮一样转动,发出山摇地动的声音,像巨雷在秦川大地上回响一样,河神巨灵大吼一声,将首阳山和华山劈开,让黄河之水喷流而过,直射东海。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云台之胜,非人力所能为。诗人之所以用西岳云台歌送别丹丘子,主要因为丹丘子隐居于云台,诗人描写华山之雄伟、黄河之壮观以及云台之神奇,主要是借赞美西岳、云台来赞美丹丘子的气韵不凡。(二)虚景描写 送别诗的景物描写虽大多以实景描写为主,但也存在不少虚景描写的例子,在这部分诗歌中,诗人主要是借景起兴或者通篇用比兴手法,用景物描写来反映诗人的某种情感,鸣皋歌,送岑征君就是其中一例: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肋。邀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霜崖编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玄猿绿黑,舔敌圭岌。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岩慈。节选部分是诗歌的第一部分,以路途艰险起兴,通过对鸣皋山的描写感叹仕途的艰辛。在“阻积雪兮心烦劳。洪河凌竞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肋。”中,诗人以冰雪阻道开篇,表现道路难行。在总说道路艰险之后,诗人描绘了道路艰险的具体表现:上承路险,诗人将镜头拉向鸣皋山,山之高峻、霜之严寒,不仅归山路途艰辛,上山也险情重重;接下来,诗人将镜头进一步移向山中,山中野兽凶猛,竞相味叫,让人心惊胆战;诗人将镜头移向鸣皋山更远的地方,山路己绝,唯有繁星挂于山间。“此送岑征君归隐,发衰世之叹。”诗人描写了路途的艰险,实际另有所指,即仕途的危险,这也正是岑征君别去的原因。李白在其他诗歌中也涉及到这种写作手法,如蜀道难。三、李白送别诗中的酒意象 酒意象在李白送别诗中的第一种情感内涵,也是最表层的内涵,是作为单纯的物质概念。饯行筵席上,酒必不可少,酒意象作为一种饮品屡次直接出现在送别诗中。 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 口号此诗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东流若未尽,应见别离情。一句以水的不绝喻指别情的绵长。“食出野田美,酒临远水倾。一则主要写酒食之美。和这首诗一样,很多送别诗直接写到宴别时的情景,如饮品、事物、歌舞等: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广陵赠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酒肆留别)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送粱四归东平)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泾川送族弟锌) 在送别诗中,酒意象单纯作为物质概念时常可见,但酒意象更为主要、也更为重要的情感内涵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概念,它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和情感。酒意象在李白送别诗中的第二种情感内涵是表达了诗人的友谊、相思以及对再会的期盼。 吾多张公子,别酌酣高堂。 听歌舞银烛,把酒轻罗裳。 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 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 夜别张五 人们在临别之时设宴饯行,殷勤的劝酒,开怀的豪饮,酒在默默地传递着朋友之间的情谊。这首诗传情的关键在“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一一句,诗人用宝剑换美酒,与友人干杯而不能表达诗人的情谊,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不忍离别之情。在李白的送别诗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如: 劝此一杯酒,岂惟道路长。(留别贾舍人至二首之二)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送韩侍御之广德) 酒在默默地传递着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酒也在暗暗地消解着离别时的痛苦。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 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 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送殷淑三首(之二) 饮酒原是为了尽兴,然而分手在即,友人即将远去,双方又增添了许多愁绪。“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此时感情复杂,既希望趁相聚之时多和友人共饮几杯,这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离别的不忍;同时,此时也是鼻借酒浇愁妒,希望醉了可以忘却离别的痛苦,这是对痛苦的逃避,更是对痛苦更深层面的揭示。诗人的那份情谊、那份相思跃然纸上。这种情感内涵的酒意象在送别诗中很多,在李白的送别诗中更是明显,如: 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送储邕之武昌) 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江夏别宋之悌) 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 酒意象在李白送别诗中的第三种情感内涵和送别关系不大,但在李白的送别诗中却出现多次。酒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在受挫以后,诗人常用酒意象来寄予他对理想生活的期望,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 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 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留别西河刘少府(节选) 留别西河刘少府一诗可以分为三部分,节选部分为诗歌的第三部分。诗歌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叙述了诗人的不得意和刘少府的不得意。在第三部分中,诗人道出了自己对不得意问题的解决方法,即“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隐逸与山和酒有着密切关系,酒是洒脱生活的代言词。李白一生都处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之中,两种思想此起彼伏,与其说归隐是诗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如说是他的人生理想之一。李白的这种生活状态在饯校书叔云中也有所反映,“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写尽了他生活的悠闲和静谧。四、送别诗于李白生命历程中各式体验和感受纵观诗人极不平凡的一生,其送别诗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色。裴斐先生在李白十论中说:“多年来我在李白研究中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两年待诏翰林是李白一生当中的转折点,由此分出前后期,他的主要创作成就在后期。”我以为通过这一分期,正好可以帮助我们看出李白送别诗变化的轨迹。早期时间跨度很大,但李白留存下来的送别之作不足。因其精神的乐观与积极,早期的送别诗往往具有明朗单纯的特点,呈现出一派天朗气清、风和日丽的景象。字里行间又时时可见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和侠气豪情。同时又因其涉世未深,诗作中很少有人生世事的悲叹,更少牢骚不满之语。表现的多是亲朋好友之间真挚难分的情谊,读来让人感到格外亲切。结 语李白的送别诗总体上是格调高昂,积极而上的。他很少流露出那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语)的哀婉之情。相反地,无论写什么总有一股昂扬的情思,明朗的基调流注其中,不低沉,不纤弱,不颓废。他常常于送别之际,与友人大谈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抱负,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中的“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梁四归东平中的“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这些诗作均留露出一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李白的送别诗,表现出了盛唐气象的一个光辉的侧面,成为盛唐时代的最强音。难怪林庚先生称其为“站在时代的顶峰上”的诗人。参考文献1赵云长.谈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精神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站安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小学算数题目答案及
- 2025年高考理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身教练面试预测题及备考建议
- 2025年初识音乐艺术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心理咨询师实践案例分析题库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小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外企HR招聘面试指南英语面试预测题及沟通技巧
- 2025年品牌营销策划师专业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开学收心班会
- 《大理环洱海地区民宿旅游发展问题及完善对策策略探究》9100字(论文)
-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 2024年建设工程监理人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新《税收征管法》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发电运营事业部场(站)运维奖惩管理办法(二)
- 1.1高中化学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
- 音视频通话业务体验指标及评估方法
- 酸枣仁介绍课件
- 高考英语词汇3500词精校版-顺序版
- 社区公共卫生护理考核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