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国际政治专业论文)全球化下的英国福利制度改革.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全球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 着世界上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尤其是新兴通讯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化 的进程。全球化给传统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金融市场规范等都带来巨大冲击,从而 改变了各国福利制度存在的条件,使福利国家出现危机。由于英国是福利国家的典型, 所以本文以英国为研究对象。面对福利国家的危机,英国首相布莱尔,把“第三条道路” 的福利观作为其改革的依据,对医疗、失业、养老、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注重效率 与公平的平衡关系,特提出要从传统福利国家模式转向投资型国家模式。布莱尔的福利 改革对我国福利制度的发展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第一章,论述了全球化的含义、分析了全球化发展的动力和不同派别对全球化的争 论。20 世纪 90 年代后全球化被人们广泛的接受,新兴的电子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推动了全球化更快的发展;跨国公司和自由市场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不同的人对全 球化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出现了超全球主、怀疑论和转型主义论。 第二章,主要叙述了全球化对福利国家造成的冲击,即全球化改变了福利国家过去 的存在社会经济条件,使福利国家出现福利危机;面对全球化多数国家重新反思自己的 发展道路,调整政策,改革本国的福利制度,于是“第三条道路”的福利观营运而生。 第三章,本论文的重点。英国 60 年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即所谓“从摇 篮到坟墓” ,无所不包容的福利制度,成为福利国家的典型。但是经过 70 年代的经济危 机后,福利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保守党开始大幅消减了社会福利待遇;90 年代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英国福利制度出现危机,在 1997 年布莱尔上台后对英国的福利 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福利制度;布朗上台后基本沿用了布莱尔时期 的福利制度。 第四章,通过分析英国的福利制度改革,试图提出对我国福利制度发展有意义的建 议。 例如,要注重公平、注重对人力的投资,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办福利,建立更专门化 的福利制度等等。 关键词 关键词:全球化 福利制度 改革 iv abstract the globalization of 1990s involve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ociety and so on. it influences our lives greatly, especially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odern mechanics of communication; it pushes forward the progress of globalization greatly. it also influences our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ideology and money market and changed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national welfare system, making the welfare nations in danger. as the uk is one of typical welfare states. in this paper, the uk i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of welfare nation,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makes the third way welfare concept as the basis for the reform, for example, make some reforms in medical care, unemployment, pension, and education and so on, and focus on the balance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he made from the traditional welfare state model to an investment-oriented state model. blairs welfare reforms will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our welfare system. chapter one. explaining the mea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power of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s among different factions. the idea of globaliza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in 1990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internet promote it develop quickl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free markets becom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it. so there are super-localism, skepticism and transformation theory of marxism. chapter two. main describing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has changed the welfare state existed in the past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so that there is welfare crisis in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face of globalization, most countries have reconsidered their own path of development, adjusted policies and reform its welfare system. so the third way welfare concept appears. chapter thre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united kingdom establishes the worlds first welfare system in 1960s, but after 10 years, benefit has caused tremendous financial burden. conservatives began to reduce the social welfare. crisis began to appear in 1990s. tony blair began to reform the welfare system in 1997 and to build th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 welfare system and brown followed blairs welfare system. chapter fou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ritish welfare system reform, try to find some v suggestions that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welfare system. for exampl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airness, to the investments of people, to use the social capital, to build a more specialized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so 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welfare system reform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全球化化下的英国福利制度改革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关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一) 选题意义 有关全球化的文章浩如烟海,但是有关全球化和福利制度改革关系的文章不太多。 本文将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和在全球化影响下英国福利制度改革作为重点, 通过分 析英国福利制度的改革试图提出对我国福利发展有利的建议, 但是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没 能提出好的意见,还望老师和同学们体谅。 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交流与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然而贫富差距 的问题仍然存在,从而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仍是我们共同的 愿望。 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于电子、交通和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员之间的往 来速度成倍地增加。在全球化信息经济时代,基金管理者、银行、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 个人投资者们只要轻轻点下鼠标就能轻易的将大批资金从地球的这一端转移到地球的 另一端。但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部分传统产业渐渐地被 淘汰或转移成别的行业,这就导致传统产业工人、低技能者大批失业,使国家的福利制 度和社会安全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出现了福利国家危机。全球化制造了新情况和各类不 安的因素,这实际上就需要增加社会福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数国家重新反思自己以往的福利政策,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 道路”的福利观念,即建立积极的福利制度,积极的福利制度注重对人的教育和培训; 在筹集资金方面采取多元化的渠道通过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集资;并且强调责任与权 力的统一;注重公平等等观点。这些观点被英国首相布莱尔所接受,对英国的福利制度 进行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福利制度的进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对福 利制度的研究符合人们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布莱尔的福利制度改革对福利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分析和研究这段时期的福利 政策对我国福利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布朗上台后基本沿用了布莱尔时期的福 利改革。 但是对于在全球化影响下出现的福利问题各国采取何种措施还是取决于各国许 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此因,对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调整不仅要考虑到全球化的压力, 还要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在借鉴时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更由于笔者能力的有限,文中的谬误在所难免,希望各位 2 老师给与批评指正,在此深表感谢。 (二) 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社会福利理论和政策 研究一直处于一个不断调整的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研究渊源深厚,演进脉络 也复杂曲折,研究著作也比较多。加拿大学者,r米什拉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国 家 (郑秉文译 法律出版社 2004 年 4 月出版) 认为福利国家是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 手段和途径,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取向做了评价。不同国家对社会福利的改革 有着不同的方式。吉登斯认为, “第三条道路”旨在将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强 调是机会均等而不仅是结果相同,强调是财富的创造而不是财富的分配。吉登斯/郑戈 在第三条道路:社会主义的复兴中表达了“试图超越老式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 义” ,和“积极的市民社会,新型混合经济,积极的福利体制,以及社会投资国家”的 理想。吉登斯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道路” (third way)政策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 家的政策,并成为 90 年代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改革思想的核心,而英国在福利国家建 立、发展、面临困境,应对挑战方面都堪称西方福利国家的典范。美奥肯阿瑟平 等与效率 ,北京华夏出版社,该书分析了布莱尔福利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霍华德格 伦内斯特英国社会政策论文集 ,2003,商务印书馆,该书对布莱尔的福利改革进行 了评价。 2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我国学者逐渐开始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社会福利理论,并一跃成为 21 世纪我国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政策与服务处于不发达 和边缘地位,导致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处于不发达的地位,研究的成果相 对较少。 但是也出现了大量研究福利制度方面的著作,例如,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改 革研究及理论取向 , 经济学动态 ,2003 年第 6 期;徐延辉, 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 产生的根源 ;龚加成, 全球化背景下的探索冷战结束后社会党国际纲领与政策的演 变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郑伟著, 全球化与第三条道路 ,湖南人民出版社。 社 会福利体系研究 (周沛,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书中结合国外研究和国内实际,把社 3 会福利的内涵具体化,并从“福利提供和福利提升”角度,深入探讨社会福利体系的构 建问题。 同时我国学者也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作,例如,郑秉文,胡云超英国养老制度市 场化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胡康大, 英国的政治制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龚 加成, 全球化背景下的探索冷战结束后社会党国际纲领与政策的演变中央编译出 版社,2006;薛晓源、杨雪东, 第三条道路与新理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刘建飞,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 (三) 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英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福利政策,有益于我 们在考察布莱尔政府的福利政策改革时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任何福利政策的出台都是 在继承前人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布莱尔政府之前的政 策。 2、比较研究法。传统福利制度和积极福利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一个是进行私有化 改革,把福利政策改革推向市场,一个是完全由由国家提供普遍的福利政策, “第三条 道路”是在吸收传统福利政策的基础上,继承了他们中的合理部分。在福利政策的改革 上兼顾效率与公平、权利与责任。本文比较分析了传统福利制度和积极福利制度,详细 分析了在“第三条道路”福利观指导下的布莱尔政府福利改革,使我们对布莱尔政府的 福利改革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3、全面分析法。本文试图将布莱尔时期的福利政策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提出对我 国福利政策有意义的建议 (四) 研究难点 研究的难点在于:有关的福利制度理论研究比较多,很难有突破。拟创新点在通过 比较研究布莱尔时期的福利制度改革较其之前的福利政策有何突破, 并从中总结出符合 我国国情的福利政策建议。 4 一、 全球化的含义以及发展动力 (一) 全球化的来源及含义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据有的学者考证,是形容自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 情况,即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等因素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商品和资金更加市 场化。而有人说,最早提出“全球化”一词的应该是一位名叫泰奥多尔莱维的西方学 者,1985 年他在谈市场全球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从此全球化被人们 所熟悉和理解,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吉登斯说: “全球化可能不是一 个特别具有吸引力或者华丽的辞藻然而,即使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晚期,这个词在 学术界或日常生活中被普遍使用,因为它已经无处不在了。 ”1 到了 90 年代“全球化”这一词汇已被媒体广泛传播了。我国学者杨雪冬对全球化 的解释,是“全球化是一种多项度的过程,它在多领域、多层面上发生,亦是由国家、 民族、国际组织、企业及各类社群和个人所共同参与的。更进一步观察,在全球化过程 中亦会有不断的冲突,其主因在于新旧事物间、意识形态间、参与主体间发生的种种矛 盾。 故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的杠杆, 文化全球化与反文化侵略的声浪自然也就难以避免, 更突出了全球化与经济层面差异所在” 。 2吕建德认为, “全球化是指某些超越民族国家、 领土国家有效管制范围活动(政治、经济与文化活动)持续进行的发展过程,此一过程 促使个体、组织、部门间互相影响的密度、频率增加。 ” 3黄衡平认为, “全球化现象指 的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版图之界限, 在世界范围内 展现出全方位的流通、联系、交流与互助的客观历史进程及趋势,而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则是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环保等诸多综合性课题,其中市场经济又 都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 4 此外,全球化的含义还包括国外学者 malcolm waters 认为, “全球化是一种社会过 程,其中地理对社会和文化安排束缚的降低,并且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这种束缚正在降 低。 ” 5;thomas l.fridman 认为, “全球化是不断在进行的动能过程,它包含市场、民 族国家、 以及科技的无情整合, 而其背后政策理念则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free-market capitalism) ,并且透过无边界的科技力量,将此理念及体制开放等经济法则灌输到世 界各国。 ” 6 总结以上各个学者的观点,我对全球化认识有以下几点: 5 第一、全球化涉及的现象极为广泛,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文化、社会、政治等 层面也都有全球化的出现,只是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 第二、在全球化诸多方面中,经济全球化占十分主要的地位,许多其它方面的全球 化现象或者辅助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例如生产、贸易、资金全球化) ,或者成为其发 展阻碍的力量(如,环保全球化) ,但不管怎样全球化使各个方面之间产生了密切的联 系,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三、经济全球化固然重要,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但是不应该 将其过度化地说成是一切全球化的代名词,否则一旦落入重经济决定论的陷阱时,必然 影响客观能动性的建立,甚至导致政府、社会的错误决策。 (二) 全球化的发展动力(fencengci) 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不是突然降临到人们生活中的,只不过是今天表现 得更为明显罢了。一般来说,交往途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发展的推动动力;跨 国公司是其主要载体;自由市场的扩张是其主要表现。 1 交往途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1 交往途径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是全球化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球化的存在是有了现代的 交通技术。火车的出现,航海技术的进步,航空技术的发明,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全 球化的发展进程。 而新兴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 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特别是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在瞬间完成大型的国际贸易。但,真正意义上的全 球化时代是从互联网时代开始,没有互联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贸易和股票炒 作就不能顺利进行;没有互联网,全球范围内的资金就不能顺利周转。例如吉登斯曾经 有个有趣的描述:世界金融贸易量一般是以美元来计算的,100 万美元对大多数人来说 是一笔巨款如果以一踏 100 美元的钞票来测量,100 万美元大概就是 8 英寸高,而 1 万 亿美元,也就是 100 万个 100 万美元,其高度将超过 120 英里,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20 倍。假如用工人来清点将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而在全球化时代,基金管理者、银行、 个人投资者们只要点下鼠标就能将大批资金从地球的一端转移到地球的另一端。 从此例 我们可以看出,全球化的出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标 志着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初, 大多数 oecd 国家都摧毁了资本 主义控制制度,汇率也不再固定了,金融的全球化步伐大大加快。货币和资本在国家之 间自由流通,各种经济主体可以在全世界范围自由投资。 6 2 跨国公司 2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 近年来,西方许多跨国公司,因为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和国内市场份额的日益减少, 不少的跨国企业把发展目标投向国外, 到国外去开拓新的市场, 向全球扩张自己的势力, 这就使得国际间的资金技术、商品和劳务流通变得非常频繁。同时,由于跨国公司在国 际间的金融、贸易及资讯的流通,已经使海外的直接投资、并购、策略联盟等快速地透 过全球化得到进一步的整合,而且在各国大公司之间也展开了并购的之风,力图占有更 大的市场份额,得到更大的回报。 “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调查,目前全球总共有 6 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 25%左右,控制着世界贸易的 65%以上;海外分公 司 1999 年的销售额到达 14 万亿美元, 而当年的世界总出口额为 7 万亿美元。 ” 7近几年, 西方跨国公司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渗透, 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原料来降 低成本,提高他们的收益。例如, “从 1950 年到 1976 年间,跨国公司从发展中国家榨 取的利润多达 1400 亿美元。 ”8全球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其结果是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了 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这就穿越了传统国际 关系的约束范围,从而使得国界概念越来越模糊,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由此可见跨国 公司对全球化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同一般。 3 自由市场 3 自由市场 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是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市场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是 资本不断地在其背后推动的作用。资本家就是要利用资本追求其利益的最大化,哪里的 利益大,资本就会流到那里。布莱尔指出: “货币的自由流通意味着资本的自由流动, 而这种流动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高的回报。 从远东传来的新名字已使西方消费者耳熟 能详索尼、东芝、日立。同时,英国电信和帝国化工则在纽约和东京的证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 9在全球化的驱使下, 世界上大部分民族国家区域的界限已基本上被打破了, 呈现了开放的势态。现在好些国际知名品牌的商品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一 些跨国公司也在很多地方建立起分支机构,一家公司可以在许多国家设立分公司,或与 各地方的企业合伙,在成本低和条件好的地方制造零部件,然后运到另一个国家装配, 在全球区域内互通有无。 (三) 全球化的争议 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和看法,不同背景的人存在差异,david held 等人将现有的相关 7 讨论按照其性质大致分成了三类大的学派:超全球主义论、怀疑论与转型主义论等这三 大学派用以下(表 1-1)表示它: 超全球主义 怀疑论 转型主义论 新颖之处 全球化时代 贸易集团、地域统 治能力较前期弱 全球往来联系程 度达到历史巅峰 主要特征 全球资本主义、全 球管理、全球公民 社会 世界相互依赖程 度低于 1980 年代 密集型全球化(指 扩张性与强度) 国家统治权力 衰退或腐蚀 强化或提高 复兴或重建 全球化的驱动力 量 资本主义与技术 发展 国家与市场 各种现代势力的 结合 阶级性能 无产阶级体系崩 溃 南方国家利益逐 渐边际化 世界秩序的新阶 级体系 中心思想 多国籍企业 国家利益 政治社群的转型 全球化的概念化 人类行为架构的 重新安排 国际化与区域化 国际关系与远距 离行为的重新安 排 历史轨迹 全球文明化 区域集团与文化 冲突 含糊而不确定:全 球整合与分裂 简要总结 民族国家型态结 束 仰赖国家默许与 支持的国际化 全球化促使国家 权力与世界政治 的转型 资料来源:david held全球化大转变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公司2001:14 学 派 内 容 特 点 8 对于所谓的超全球主义者来说,全球化被界定为人类历史上的新时代,他们赞扬全 球化单一市场的出现,把全球竞争原则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手段,而且认为经济全球化 正透过生产、贸易、金融等跨国网络,逐渐脱离国家的掌控。由于在全球资本机制渐强 的地方、区域受全球管理机制中的中介机制影响,各国政府最终将沦为经济全球化的传 播媒介, “即全球化的产生,将逐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而这些新的组织形态势必取代 传统民族国家,成为全球社会的主要经济与政治单位。如此一来政治将不再是一种可能 的执行,而是一种充分经济管理的实践。此外,新经济形态下全球金融与竞争法则的限 制可能导致主张社会福利的社会民主模式丧失了立场, 同时招致相关福利国家政策的终 止,因此各国政府必须妥善管理这些后果。 ”10然而,他们也同意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即 认为传统福利选项似乎已逐渐不合适宜且难以维持。从超全球主义论者的观点来看,经 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将逐渐分开并慢慢脱离国家的掌控, 民族国家在管理经济事务的过程 中逐渐转变成过渡型国家。 超全球主义论者认为全球化意味着人类行为结构根本性地重 新配置。 怀疑论者认为,世界经济体系在逐渐形成三个大的主要金融与贸易集团,这三大集 团包括欧洲经济区、亚洲经济区、北美经济区,现在的证据足以显示世界经济活动正向 区域化方向发展。 他们并不认为各国政府的运作会因为国际上日益密集的跨国经济活动 而逐渐停止,相反,他们认为政府是国际化的基本架构。同时他们还认为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内部日益兴盛的贸易与投资风潮,导致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地位被边缘化。怀 疑论者对国际化导致全球经济关系彻底重建的说法普遍抱怀疑的态度。鉴于此点,怀疑 论的立场是“承认世界经济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与阶级形态,他们强调全球化是一 种长期的历史过程,此过程中充斥着许多矛盾,关系到全球新的阶级形态的形成,在此 阶级架构内的部分国家、社会与群体正逐渐深陷全球化。 ”11 转型主义的核心理论是相信全球化是一股强有力的转型力量,是引发社会、政治、 经济变化的主要动力,而这些变化正在逐渐重新塑造现代社会和世界秩序,也有部分的 国家、社会或群体被边缘化的情况正在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全球化所打造的新阶级体 系贯穿并扩撒至世界各个区域。 他的核心是相信当代全球化正逐渐重新建构或再造个国 家政府的权力、功能和统治权威,然而,即使主权完整未损,国家也无法再对领土疆界 内发生的所有事项持有独一无二的控制指挥权,他们断言新主权体制将逐步取代绝对、 不可分割、领土独占、政府的权力形式等传统国家概念。转型主义者认为, “全球化不 仅关系到新主权体制,也关系到全球领域出现的新经济与政治组织形态,这些组织普遍 9 以非领土形式存在并具有影响力, 由于全球化秩序的变迁国家形式与国家功能也有必要 因环境改变而改变,各国政府必须寻求与全球化一致的政策与策略。因此,与其说全球 化导致国家的结束,还不如说全球化鼓励政府扩大政策协调范围,在某些方面鼓励国家 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适应管理过程所必须重建或重组的政治权力。 ”12 以上是不同的派别对全球化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他们对全球化的不同认识,从总 体来上说他们对全球化持积极的态度,但是也有不少反对全球化者,成为全球化过程中 一道独特的风景。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成了同一进程中的两个互相制约的“孪生兄弟” 。 反全球化者利用现代技术互联网,在全球各地保持密切的联系,几乎每一次国际会 议和经济论谈都会遭到来自反全球化者的示威游行与抗议, 甚至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加 入到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反全球化者认为,一方面,全球化在实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的 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仅在资金和技术上享有优势,同时又是全球化参与规则的制 定者,这在起点上就不平等;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是一些科技含量高和技术含 量高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大部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和几乎没有附加值 的产品, 这种竞争只能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有的国家为了发展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反全球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针对全球范围内日益加剧的无序竞争, 他们主张建立良好的国 际经济秩序,规范经济交往。虽然目前国际上出现了不少的反对全球化的运动,但是他 们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和对在全球化中形 成的弱国和弱势人群的同情。 10 二、 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第三条道路”福利观出现 福利国家的产生的确为西方国家带来了安定与进步,然而外在的经济环境变化,以 及内部既存的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之间的矛盾, 使其在全球化下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挑战。面对福利国家出现的问题,当代西方资本主义把“第三条道路”福利观作为一 种新的发展模式,来解决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发生的变化。 “第三条道路” 的福利观实际上就是中左政党对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种解释, 而社会福利政策 则是“第三条道路”福利观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 全球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全球化对社会带来的问题,使社会福利面 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化的风潮席卷下,福利国家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挑战和冲 击,本节分析了在全球化下原来的政治经济条件发生变化后出现的失业、妇女角色发生 了变化等现象,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影响,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造成了一定 的冲击。 1 全球化产生了福利危机再度突出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内部矛盾 1 全球化产生了福利危机再度突出了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内部矛盾 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产生了福利危机, 福利危机的出现再度突出了资本主义无 法解决的内部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主要是以放任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在个人是资金最佳利益决定者的假设前提下, 通过各种交换方式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得 到满足。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建立在这样的架构之上,所以终究无法解决市场经济 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发展对内可作为保障其政权合法性的手段,对外可作为其维持国际地位的手段,社会福 利要么沦为经济发展的附庸,要么沦为以维持人民经济安全为目的,其角色一直停留在 辅助的阶段,一旦资本主义跨越国界发展,国家福利制度的作用就受到挑战和质疑。在 全球化的影响下, 实施多年的福利政策并没有因为国家的干预行动而彻底解决人们的生 活问题,反而制造出新的福利问题。 2 全球化使基于凯恩斯理论所追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能力受挫 2 全球化使基于凯恩斯理论所追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能力受挫 全球化对福利国家的冲击使基于凯恩斯理论所追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能力受 挫,造成了很多失业者,给福利制度带了巨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就业遭到破坏 11 充分就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的关键基础, 当然这也是贝费里奇计划 的一个基本假设,所谓就业是大部分劳动人口及其赡养人口的主要经济来源,某种形式 的就业是劳动者保证其收入并维持生计的首要来源,凯恩斯也秉持这一观点。采用有利 因素相结合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的管理技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5 年间,西方各国经 济发展相对较快,这使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再加上西方社会民主党调整了自己的社 会政策提出了自由和民主、充分就业的口号。凯恩斯认为: “要实现充分就业,仅靠市 场本身是无法实现的,需要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干预。为此,凯恩斯放弃了 传统的自由经营论,摒弃了通过市场自动调节来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在没有政府 干预经济生活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总是处于不足的状态,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在他看 来,应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刺激投资,增加消费,来实现充分就业。 ”13但是,随 着全球化的深入,政府对跨国流动资本的管制日益松弛乃至废止,浮动汇率和货币自由 兑换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者们希望通过通货膨胀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来扩大就业、刺激 经济增长的手段渐渐失去作用。 失业已成为西方工业国家持续的现象, 90 年代的失业多 是结构性失业,更令人不安的是失业人数在不断增长,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人们曾经 认为工业化过程从农业吸收劳动力,所以,在后工业时代,服务业将会弥补因制造业的 自动化而消失的岗位,这一点在二战后已被证明。 (2)工作机会也在消失 90 年代后期, 以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 使得服务业中的工作机 会也在减少。在当今社会里,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职业也 逐渐走向萎缩,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子承父业了,即便是终生从 事一种职业,也成为不太可能的事情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人们的心理是一种挑战,使 人们渐渐转变终生就业制的观念,但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机会,可以做出更多的 选择。随着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服务业也正在步农业和工业的后尘,它已经能以较少的 劳动力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开始出现“无人化”经济。通过考察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 场影响的历史,毫无疑问地看到,自由贸易、资本流动和全球竞争使技术的更新速度加 快,这也加剧了失业状况的恶化,也因此增加了低薪和不稳定的工作。全球化条件下, “弹性”工作制成为企业的口号,非标准化的就业成为劳动市场“弹性” 工作制重要 体现,这就使兼职、临时和非正式合同的人在美国和英国等国迅速增加。从 1979 年至 1996 年,大部分工人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小时工资水平在不断下滑,许多兼职或临时性 就业的人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障和附加福利,西方的福利制度正在面临着危机和压力。 12 (3)妇女角色发生了转变 全球化中的技术进步、专业技能和信息的增加成为就业和新兴产业的主要驱动者, 使妇女角色发生了转变,这就打破了旧的就业格局,并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要求许多人 而非少数人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这是对几个世纪以来的社会组织提出的质疑,使公共 政策面临很大的挑战,出现了捍卫妇女社会平等地位的运动。就社会福利而言,女权主 义运动主要批评服务条款,试图揭示该条款对妇女无报酬护理工作的依赖性和性别歧 视。90 年代后的全球化,为社会公民权力萎缩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鉴于组织上的缺失 及其家长制福利国家的冲突,女权运动也很难被认为是捍卫已有条款的主力军。然而, 女权主义运动者不仅为妇女权力积极活动, 而且还与劳工组织和其它团体联合起来共同 抗议政府消减福利项目的行为。 尽管女权主义者意识到福利国家在满足妇女要求方面还 有潜力,但她们更多的是批评福利国家政策背后的家长制及官僚化和非民主的行政机 构。由此,下面的观点不无道理: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存在着性别差异,妇女的选票正 在影响着那些赞同社会措施的维持或推动进程的妇女, 妇女因家庭原因休假服务措施便 十分受欢迎,它不带薪且规定那些少于 50 个雇员的公司的女性员工在休假期间免除个 人所得税。大量女性参加工作给男性就业带来了很大威胁,女性在某些行业的优势使男 性的失业也在增加。 (4)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化在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全力推动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给 社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全球化对社会秩序甚至是人类社会都造成了强烈影响,他不仅 仅影响了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更对社会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它所带来的竞争力要求更 有弹性的劳动市场, 这给劳动者带来了诸多不安全感, 也深深地威胁着社会秩序的稳定。 急速上升的失业率,贫富之间差距的逐渐扩大等,这些都考验着社会的连接与和谐。随 着不同市场的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 不平等的情形就会在各国之内及各国之间变的日益 严重,也因为社会福利措施的删减使充分配效果减小,恶化了贫富差距, “1992 年在欧 盟内部有 4400 万穷人,在英国则有 800 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给国家的福利制度带 来了很大的压力。 ”14如果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严重后果,我国 的社会学家邓伟志说: “过大的收入差距造成了社会不安定、高犯罪率和普遍的心理不 平衡。我们目前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根源都在与贫富悬殊,贫穷滋生了犯罪,这已是当 今世界常见的社会问题。 ”15 3 全球化正在破坏凯恩斯福利国家的财政和税收前提 3 全球化正在破坏凯恩斯福利国家的财政和税收前提 13 福利国家建立独立社会福利政策能力的核心是征税和可自由支配的财政收入, 然而 当今的国家税收随着投资的全球化而不断遭到破坏。 (1)个人的跨国移动能力增强了 全球化的发展使个人比过去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移动, 他们在国外工作的机 会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使得国家很难能征收到他们的税收。一些高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 将国籍转移到国外来逃避高赋税负担,如(表 2-1) 所表示的,全球化下西方各国的个 人税收都在不断的下降。 表 2-1 经合组织国家中央政府最高边际个人收入所得税率(%) 国家 1980 年 1986 年 1992 年 加拿大 43 34 31.8 法国 60 65 568 德国 56 56 55 日本 75 70 50 英国 60 60 40 七国集团 美国 70 50 31 澳大利亚 65 57 48 丹麦 39.6 45 40 奥地利 62 62 50 其它 荷兰 72 72 60 (2)企业的跨国生产能力增强了 在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发展, 使商品生产和劳务不断国际化对国家税收也产生了负 面影响。一方面,大约 1/3 的世界贸易在跨国公司成员之间发生,成为跨国公司内部贸 易。不是由市场来决定商品出售或者交换的价格而是由跨国公司决定,跨国公司通过公 司税较低或者没有公司税的国家来转移账面上的赢利。另一方面,产业的分工水平更加 专业化,跨国公司可以在一个国家进行设计,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生产,再到其他国家去 销售。事实上许多跨国企业把有效的生产流程进行分割,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低廉的 劳动力和条件来提高本企业的获利,并将其公司收入转入赋税低的国家,以此来逃避本 国的高税收。例如(表 2-2) 所表示,全球化下跨国公司的税收在逐渐下降。 欧文斯经合组织j,英国: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1993:30 斯坦福经合组织j英国: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1993:35 14 表 2-2 经合组织(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司税税率(%) 国家 1980 年 1986 年 1992 年 加拿大 42.4 51.6 43.5 法国 50 50 34 德国 61.7 61.7 46.0 意大利 36.3 47.8/36.0 47.8/36.0 日本 52/52 55.4/45.4 50 英国 52 40 33 七国集团 美国 49.2 49.5 38.3 奥地利 61.5/38.3 61.5/38.3 39 丹麦 37 50 38 荷兰 46 42 35 其它 瑞典 40 52 30 注释:当同时给出两个数值时第一个是关于留存的,第二个是关于分销的; 另外,国家的财政也发生了变化。各国为了争夺跨国企业在本国进行投资,通过减 少所得税、企业经营税、增加货物税等措施来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这不但动摇了国家 的税收立场,使得国家税收的合法性受到挑战,也使得国家财政赤字增加,外债高负。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公司从政府获得了种种形式的特权从而导致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但是 近年来这样的激励措施“越来越慷慨” ,而且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措施的数量和范围在过 去十年中持续增长。 (3)利用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量的增加 电子通讯技术的出现和进步, 使原来基于事实交易的经济形态逐渐转化成为虚拟经 济, 交易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交易的数量在增加, 但是很难做到在网上交易的透明化, 这就使国家很难征收到他们的税收。这样税收的公平与公正遭到了破坏,虽然国际上对 电子交易的管制体系在不断地改进, 但是某些跨国公司利用有利条件进行搭便车的心态 仍然存在,使得在全球化下种种针对维持税收公平的措施难以达成。 4 全球化背离了凯恩斯福利国家的普享性原则 4 全球化背离了凯恩斯福利国家的普享性原则 全球化背离了凯恩斯福利国家的普享性原则,有一些国家,大多数公众享受的福利 政策像最低收入保障和医疗保障项目不断地遭到消减,这些项目的支出占国家 gdp 的 15 比重也在减少。 普享性原则在社会福利政策中的地位在下降, 随着经济自由主义的发展, 普享性原则法定的社会服务也渐渐地被福利混合经济所代替, 残存的一些法定义务也在 按照市场形式进行重组,并按照市场机制来管理。这带给我们的只能是更少的普享性和 更多的选择性,更少的集中性和更多的分散性,更少的单一性和更多的多元性。普享性 原则的破坏使得在福利制度中的多元性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多元性与选择性增加了。它 强调的是消费者利益而不是公民资格, 这种情况内在的危险是随着多元性的广泛出现和 对福利资格的更改,将会出现一种按照市场的发展来建立新的公民资格。 普享性原则在分配福利时面向所有公民,不将收入差距考虑在内。全球化下许多国 家正在经历着私有化,医疗保障体系受到了影响,如英国的医疗保险缴费成为雇主的责 任,而私营部门创造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是降低身体健康失业者的福利。失业救济成为 求职和流动性的障碍,并影响了工资的提高,虽然救济费用在不断的上升,却出现了像 单身母亲、孕妇被控制享受社会福利的现象,把接受工作作为享受社会福利的条件。因 为在医疗保险领域有绝大数人强烈的支持,所以较难背离普享性原则和平等权利原则, 但还是出现了一些有损普享性原则的问题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政治艺体生文化课八大专题复习课件(全套专题课件)
-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生态保护政策-洞察及研究
- 5G物联网平台的去中心化与自适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人教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检测试题
- 北京第一六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部门级安全培训的必要性
- 数字化转型创新驱动力-洞察及研究
- 避光输液课件
- 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热学-温度、内能、热量辨析》
-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氯乙基环己基碳酸酯闭环回收技术探索
- 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员)安徽选拔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秋新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Unit 3第1课时 Cartoon time 教学课件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送教上门记录24篇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数学七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JGJT384-2016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 《大学生美育》 课件 第七章 艺术美
-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课件-第09章 农业信息传输技术概述
- 2024年江门市蓬江区侨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血透进修汇报
- 艺术设计学专业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