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中文提要 中文提要 现代社会的公司运作管理模式是以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为基础的, 这就使股东作为投资者日益远离公司的经营管理。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使两者之间产生以利益为核心的博弈与猜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维度,保障股东知情权的实现,真正落实股东作为投资者 所享有的相关权益。只有克服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股东对公司经 营状况的客观、全面、准确和真实地了解,才能实现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利益共赢, 创造公司和谐的良性发展环境。因此,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完善,对于我国相关法 律制度的完善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股东知情权的概念、性 质、权利主体,探讨了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及救济方式,并提出在保障其实现 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限制,从而真正实现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股东知情权查阅权质询权司法救济 作者:邹洁 指导老师:王克稳教授 e x p l o r a t i o n si n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f sd g h t t ol e a r nt h et r u t h e x p l o r a t i o n si n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r i g h t t ol e a r nt h et r u t h a b s t r a c t t h em o d e mm o d e lo fc o m p a n ym a n a g e m e n ti sb a s e do nt h es e p a r a t i o no f p r o p r i e t a r yr i g h t sf r o mm a n a g e m e n tr i g h t s ,w h i c hk e e p s 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a w a yf r o m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c o m p a n y 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e q u i v a l e n c eb e t w e e nt h ec o m p a n ya n d 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c a u s e sd i v a r i c a t i o na n ds u s p i c i o n so nb e n e f i t s t h ek e yt os o l v i n gt h e p r o b l e mi st od e a lw i t h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t w op r o p e r l ya n da f f i r mt h e s h a r e h o l d e r s r i g h tt ol e a r nt h et r u t h , a n de n f o r c et h e i rl e g a lr i g h t sa si n v e s t o r s t h eo n l y w a yt oa c h i e v em u t u a lb e n e f i t so f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a n dt h ec o m p a n ya n dc r e a t ea h a r m o n i o u sd e v e l o p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i st oe l i m i n a t e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e q u i v a l e n c ea n d e n s u r et h a t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g e tt h eo b j e c t i v e ,o v e r a l l ,c o r r e c ta n dt r u e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t h ec o m p a n y s o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p e r f e c tt h es y s t e mo fl e a r n i n g 吐也t r u t ho ft h e c o m p a n yf o rt h es a k eo ft h ep e r f e c t i o no f0 1 1 1 l a ws y s t e m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o u r h a r m o n i o u ss o c i e t y t h i sp a p e re x p l a i n st h ed e f m i t i o n , t h en a t u r ea n dt h es u b j e c t so ft h e s h a r e h o l d e r s r i g h tt ol e a r nt h et r u t h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m e a s u r e sw h i c hc a l lb et a k e nt o a c h i e v ea n dp r o t e c tt h ef i g h tw h i l er e a s o n a b l yl i m i ti t , w h i c hw i l lh e l pt ob a l a n c et h e b e n e f i t sb e t w e e nt h ec o m p a n ya n d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 k e yw o r d s :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r i g h tt ol e a r nt h et r u t h c h e c kr i g h t i l a q u i r yr i g h t j u r i d i c a la s s i s t a n c e w r i t t e nb y - z o uj i e s u p e r v i s e db y :p r o w a n gk e w e n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 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盘盗 日期: 兰唑 ! :呈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 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 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导师签名: 鱼里整 日 坦艺墨同芝丝互堑 同 期:塑芏! ! 旦墨望 期:迎:! 二呈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序言 序言 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也是我国企业改革 的重要方向。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是公司资产的最终所有人,股东投资于公司 的目的在于营利。现代社会的公司运作管理模式是以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 离为基础的,这就使股东作为投资者日益远离公司的经营管理,使股东利益的实 现和保障存在隐患。在股东、公司、董事以及经理层的动态利益博弈过程中,由 于目标利益函数的不同,董事和经理的投机和自利行为难以避免。而另一方面, 作为具有高度分散性的单个股东,由于远离公司经营管理中心,股东常常难以获 取专业性的经营决策信息,因此也就难以对公司业务经营进行有效监督,股东自 己的权益也就难以保障和实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维度,真正实现股 东知情权,落实股东作为投资者和公司资产最终所有人的相关权益。只有克服股 东与公司之间地信息不对称、保证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客观、全面、准确和真 实的了解,才能实现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共赢,创造公司和谐的发展环境。因此, 研究股东知情权的相关理论,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寻找适合我国的股东知情权 救济措施并对其进行合理限制,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及建设和谐社会很有 必要。 一、研究背景 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奉行股东权与法人所有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大多 数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的日常经营和决策大多掌握在公司管 理层手中,这往往会导致股东与公司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危及股东利益的实现。 赋予股东知情权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失灵,导致股东知情权长 期处于“边缘权利 的尴尬境地,频遭侵犯甚至被剥夺,由此引发的纠纷不断涌 现:在有限责任公司中,通常表现为参与经营管理的股东或执行事务的股东侵犯 非参与经营管理股东的知情权,并使其收益权被全部或部分剥夺;在股份有限公 司中,通常表现为操控董事会的大股东对小股东知情权的侵犯,小股东常常被架 空;在上市公司中则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提交虚假的财务报告或发布虚假的经营信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序言 息,对股东知情权实施侵犯,致使这些股东无法获取投资利益甚至遭受较大的经 济损失。因此,如何在我国建立较为完善的股东知情权制度,如何使股东知情权 得以实现等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二、关于股东知情权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状况 有关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研究和确立,国外要比国内早很多,相关制度比国内 要完善得多,但世界各国公司立法中鲜见此称谓。著名美国学者托马斯李哈 森在其所著证券法中第十一章第七节“股东进入委托书机制:股东建议和知 情权”提到了股东知情权,但对股东知情权的概念及内涵未作解释和研究。罗伯 特w 汉密尔顿著公司法概要和最近出版的英国学者罗宾赫灵顿著股 东权一书都没有提及股东知情权,o 但相关法律法规却很完善。股东知情权正式 通过法律规范得以明确保护,肇始于美国1 9 5 0 年制订的示范公司法。该法规定: 股东有权在股东大会上向董事会询问,任何股东一旦提出要求,公司业务执行人 必须毫不迟疑地向其提供公司事务情况并允许查阅账簿与文书。至此,各国也纷 纷通过法律规范赋予股东知情权。圆日本商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第一项和我国 台湾地区公司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均将财务会计报告与监察人报告书共同作为 股东查阅的对象。 同时,日本于1 9 5 0 年从美国引入账簿查阅权制度,并在1 9 9 3 年 进一步缓解了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的条件,扩大了受保护股东的范围。检查入选 任制度是股东知情权重要保障方式,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 一项规定:“连续一年以上持有己发行股份总数3 以上之股东,得申请法院选派检 查人,检查公司业务账目及财产情形。 当然,股东只有具有善意、正当、合理 的目的,才可能正确行使查阅或质询的权利。“正当性目的要求 已为大多数国家 公司法所确立。美国示范公司法修订本规定,股东查阅十六章第二节( b ) 条 所列文件时,必须出于“正当目的 。“正当日的是指( 1 ) 意图是善意及要求是 正当的;( 2 ) 阐述个人意图和要求检查记录时应详细合理;( 3 ) 要求检查的记录 和本人意图是有直接联系的。 股东质询权2 0 世纪初发端于德国,德国股份公司 。蓝寿荣:( i - 市公司股东知情权研究) 。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0 页 口李桂娥:试论股东知情权,载 攀登2 0 0 5 年第l 期。 o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 ,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6 4 页 o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3 7 2 页 o 卞耀武:当代外国公司法 。法律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0 3 1 0 4 页 2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 序言 法在有关股份公司的规定中赋予了股东质询权:明确将股东所质询的事项限制 在“对股东大会议题作出判断所必需 的范围内;明确把质询的范围扩展到公司 同它的关联企业的法律与业务关系;如果董事会拒绝回答股东的质询或回答不完 整,股东可以要求将他的问题及董事会拒绝答复的理由记载到股东大会的讨论记 录上,并且在股东大会结束后两周内,股东可以向本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法院商事 法庭提起上诉,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可以成为股东进行维护质询权诉讼时的重要证 据。关于股东知情权制度,国外立法是完善和值得我国借鉴的。 2 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立法方面的现状。我国立法中没有使用股东知情权这一 名词,立法相对滞后。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始见于1 9 9 3 年颁布的公司法( 第三 十四条、第一百一十条和第一百七十六条) ,主要对股东的查阅权和质询权作了初 步的规定;1 9 9 8 年证券法的出台,又通过强制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 股东查阅权的刚性保护( 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和第六十四条) ;在此期间国务院 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就证券监管颁布了大量相关规则,如1 9 9 3 年出 台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现已被废止的1 9 9 3 年颁布的公开发行股 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这些条例和细则中对股东知情权的问题都有涉及。我 国最新修改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进一步 完善了股东知情权制度。新公司法明显扩大了股东查阅权的范围;肯定了有 限公司股东对公司会计账簿所享有的查阅权和复制权,并设置了正当性目的的要 求;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接受股东 质询的义务。新:证券法列举了应当及时披露的重大事项,为上市公司做好日 常信息披露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和国外完善的股东知情权制度相比,我国立法上 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国立法没有对股东查阅权的行使程序、司法救济等问题 作出规定;没有明确股东对公司会计原始凭证的查阅权,没有具体规定质询权的 内容、方式等。按照“无救济则无权利 原则,这会使公司法上的授权性规定失 去应有的可操作性,削弱其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我国股东知情权制度理论研究方面的现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股东知情权 制度的研究比较多。对于股东知情权的概念,王燕莉认为:“股东的知情权,是指 法律赋予股东通过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账簿等有关公司经营、决策、管理 的相关资料以及询问与上述有关的问题,实现了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公司高级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序言 管理人员活动的权利 。蓝寿荣认为:所谓股东知情权就是股东知悉公司相关真 实信息的权利。咐于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刘玉杰在论股东的账簿查阅权中提 出“股东知情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权。” 刘俊 海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嘴学者把股东的查阅权和质询权作为股东知情权的实现 途径,把检查人选任请求权作为股东知情权受阻的救济方式,笔者持相同的观点。 黎晓燕认为可以设定三个层次的救济措施帮助股东实现知情权:即申请法院发布 调查令、申请法院选任检查人和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俊海在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一书中建议:“我国应尽量地扩张账簿查 阅权的对象范围,股东在行使查阅权时应符合持股要件和持股时间的要求;我国 可以引入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制度;为预防董监借口需要调查而拒绝回答股东之质 询,我国可引入股东的事前书面质询制度,我国公司法还应就董监回答质询的方 法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股东知情权制度的研究,为 以后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 o 王燕莉:论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载 ,法律出版杜2 0 0 4 年版,第3 6 3 页 o 黎晓燕:论股东知情权) ,载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 0 0 7 年第l 期 o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 ,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9 9 页 4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丛 - e , - 弟一早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概述 股东知情权的概念 一、知情权的概念 关于知情权概念,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多种界定,尽管表述形式有所不同, 但本质是相同的。有学者认为知情权即了解权,它是一种政治权利,“了解权作为 新的政治权利概念,意指公民了解政府的情况,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权利。 为了实现这一权利,政府活动应当公开化 。从法理学上讲,知情权首先是应有 权利,它属于人权的范畴,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不可剥 夺的性质,在民主制度下,公民应当充分享有知情权。有学者认为,知情权是一 种信,g 自由权,“指公民有获取信息的权利和自由,并不包括传播信息的自由”。圆 还有学者认为,知情权又称为了解权或知悉权,就广义而言,是指寻求、接受和 传递信息的自由,是从官方或非官方获知有关情况的权利,就狭义而言则仅指知 悉官方有关情况的权利。从内容上讲,知情权包括接受信息的权利和寻求获取信 息的权利;后者还包括寻求获取信息而不受公权力妨碍与干涉的权利以及向国家 机关请求公开有关信息的权利。固“广义的知情权,是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 织依法所享有的、要求对方向本方公开一定的情报的权利和在不违法的范围内获 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及居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对国家 机关掌握的情报知道的权利。其核心是情报公开请求权。刀回 笔者认为:知情权就是权利主体享有的了解相关真实情况的权利。相比较蓝 寿荣对知情权的定义:知情权就是主体享有了解相关事情真实信息的权利, 笔者 强调必须突出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因为,知情权的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 务主体。一切个人和组织甚至是国家都有可能成为知情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知情权的提出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对弱势 权利主体的保护意识。 o 应松年:行政法新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5 1 2 页 o 李步云: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页。 张庆福、吕燕滨:论知情权,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l 期 。皮纯协、刘杰:知情权与情报公开制度) ,载山西大学学报 2 0 0 0 年第3 期 o 蓝寿荣:上市公司股东知情权研究) ,中国检察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7 页 5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二、股东知情权的概念 股东知情权,世界各国公司立法中鲜见此称谓,我国公司法中也没有明确使 用股东知情权这一名词。股东知情权是对一组股东权利进行集合、抽象之后的理 论概念,国外有学者将类似的权利称为“资讯权 。美国公司法专家罗伯特c 克 拉克在其所著的公司法则一书的第三章权利和义务的基本配置中就将联 邦证券法赋予公共股东以获得广泛信息免受欺诈的保护的权利称之为资讯权。 笔者结合前面对知情权下的定义,对股东知情权定义如下:股东知情权是指公司 股东享有的了解公司真实情况的权利。从更为积极的方面来理解,股东知情权不 仅指公司股东享有的了解公司真实情况的权利,而且包含着对公司进行检查监督 的权利,如对公司提出建议或质询。股东知情权主要包括公司股东及时地了解公 司真实、准确、完整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其他与股东利益存在密切关系的 公司情况。 第二节股东知情权的性质 一、股东知情权在性质上属共益权 股东知情权属于股东权,而股东权按行使目的为标准,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 有学者认为自益权又称为“受益权”,泛指股东为从公司获取财产利益而享有的一 系列权利;共益权又称为“治理权”,泛指股东为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监 督和控制而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其不含直接的财产内容。共益权往往是实现自益 权的手段,自益权往往是共益权行使的目的和归宿。o 通说认为,自益权是股东为 了自己的利益而行使的权利;共益权是股东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而间接为自己 利益行使的权利。 建立在“目的论”理论基础上,笔者认为股东知情权具有共益权的属性。其 一,股东行使知情权是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对公司机关的监督纠正为目的, 而不是以从公司直接获得个人经济利益为目的,这符合共益权的一般特征;其二, 董事经营权的日益膨胀不仅危及股东的利益,也势必危及公司的利益。因而股东 通过行使知情权参与经营管理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也是为了公司利益,这 集中体现了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结合。股东知情权的行使是股东参与公司经营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5 4 页 6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 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管理的体现,该权利行使所获得的利益使股东间接受益。 二、股东知情权在性质上属单独股东权 根据是否需要股东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才能行使权利,可将股东权分为单独 股东权和少数股东权。可以由股东单独行使的权利为单独股东权,法律对这种权 利的行使没有任何限制;只能由少数股东行使的权利为少数股东权,法律对这种 权利的行使设置了一定的限制,即持有一定比例股份的股东才可以行使。自益权 从性质上而言,均属单独股东权:而共益权中既有单独股东权,也有少数股东权。 就股东权保护的基本理念而言,股东共益权原则上应为单独股东权,仅为预防股 东权滥用、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遂有少数股东权之设。 笔者认为,股东知情权属于单独股东权。理由其一,修改后的现行 公司法 中对股东行使查阅权、质询权等的规定都没有“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和持股时间”的 限制;其二,把股东知情权定性为单独股东权,能更好地维护股东利益特别是中 小股东的利益,能够更好地防止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或者多数股东滥用权利,体 现了公平理念;其三,股东知情权为单独股东权当属世界各国立法的理性选择; 其四,如果非要把股东知情权定性为少数股东权,有违股东平等原则,且会因为 门槛过高而妨碍普通大众投资者行使权利,转而演变为大股东之“专权 或者“专 利 ;其五,把股东知情权定性为单独股东权将极大增加公司成本和造成股东权滥 用的担心纯属多余。就现状而言,积极行使知情权的股东是太少而不是太多,中 小股东权利受侵害的情形特别严重,股东行使知情权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况且对 于股东知情权的滥用完全可以对其进行其他合理的限制。 三、股东知情权在性质上属固有权和法定股东权 以其重要程度为标准,股东权分为固有权与非固有权。所谓固有权,又称法 定股东权,是指由法律规定和赋予的权利,未经股东本人同意,不得以公司章程、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剥夺或限制的权利。固有权自股东取得股东资格之时当然 取得,不依赖公司章程、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决议剥夺、限制或者妨碍; 所谓非固有权,又称非法定股东权,指可由章程、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 决议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但是,非固有权的剥夺或限制不应违反诚信原则、公序 良俗和商业惯例。股东知情权在性质上属固有权和法定股东权。股东行使知情权 不需要任何个人和机构的批准,股东知情权更不容公司章程或协议予以剥夺和限 7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制。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中规定,公司 章程或股东之间关于股东不得查阅公司文件的约定无效。 股东知情权还是一项手段性权利,知情权是股东其它权利得以实现的前提和 依据。没有知情权,股东就无法真实地了解公司的重大经营事项、财务收支以及 管理等状况,此时,即使让这些股东出席股东( 大) 会行使其表决权、重大决策 权等股东权,他们也无法行使或正确行使,其表决权和决策权就流于形式,其监 督权、受益权也就难以保障。因此股东知情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节股东知情权的权利主体 股东知情权的权利主体是股东。通常而言,股东是指向公司出资或者认购股 份并记载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名册上的人。这一概念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在 实质意义上,股东是向公司出资或者认购股份的人;其二,在形式意义上,股东 是被记载在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名册上的人,或者简化地说,是被记载在股东名册 上的人。这样的股东通常称之为在册股东。由于股东名册具有推定的效力,即在 股东名册上记载为股东的,推定为公司股东,所以在册股东自然是股东知情权的 权利主体,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股东名册上记载的股东在实质上不具有股东资格。 也就是说,挂名股东是股东知情权的推定权利主体,除非隐名股东有相反证据提 出确权诉讼,并办理相应的股东名册和公司登记等变更手续。 受益所有人是否享有知情权? 与在册股东相对应的是受益所有人,受益所有 人是指已经取得出资或者股份但尚未按照规定办理股东名册变更手续的受让人或 者其他继承人。笔者认为原则上讲,受益所有人没有这个权利,因为股东名册具 有推定效力,即在股东名册上记载为股东的,推定为公司股东。股东名册推定效 力的必然后果是,凡未记载在股东名册上的人,均不能视为股东,即所谓的股东 名册的对抗效力。公司也仅仅对在册股东负责,而不对受益所有人负责,此为股 东名册的免责效力。但是客观上受益所有人成为在册股东之前存在一个时间差, 在这个时间差内,在册股东可能不再关心公司事务,因为他已经将出资或股份转 让给了他人:而受益所有人又不能直接行使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当给受 益所有人一个平衡,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没有相关规定。笔者认为法律或司法 解释可以规定:受益所有人有权向在册股东发出指令,指示其行使权利和行使权 利的方式:受益所有人有权要求在册股东授权其行使权利,即受益所有人可以以 8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代理人的身份行使权利;如果在册股东拒不接受受益所有人的指令或者在册股东 拒绝授权,而导致受益所有人权利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可能遭受损失时,受益所有 人可以申请法院使其直接行使权利。 股东在转让股权后是否仍然享有对原公司的知情权? 实践中主要存在三种观 点:1 绝对有权说。此说认为转让股权的股东有权查阅其转让股权前后公司的一切 财务会计资料;2 绝对无权说。此说认为股东权是股东作为公司成员基于股东地位 而对公司所主张的权利,其社员权性质决定了失去该社员权即丧失了参与公司经 营管理权( 包括知情权) ;3 相对有权说。此说认为股东在转让股权后,如有证据 表明公司隐瞒利润,应有权查阅作为股东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笔者认为,第一 种观点无视股东转让股权以及转让后原股东与公司之间原有关系消灭的事实,其 赋予的知情权与现任股东的知情权并无不同,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太极端。第二 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过于强调股东权的社员权性质,而忽略了对股东行 使知情权之目的的考察,失之过偏,对原告的权利存在保护不周的问题。从实际 情况来看,原股东行使知情权主要是为了达到确定未分配之盈余数额的目的,故 此种观点亦不足取。第三种观点准确把握了知情权的本质,此种观点并非针对原 股东认为股权转让价格存在明显不公的情形,而是针对公司隐瞒利润,从而侵犯 了原股东盈余分配权的情形。通常情况下,原股东在未行使知情权之前并不能确 定公司是否存在隐瞒利润以及隐瞒多少利润的事实,故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盈余分 配权,赋予此类原股东知情权较妥当。笔者认为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有必要对 此予以限制,例如法律可以明确规定股东在转让股权后行使知情权的期限为一年 的除斥期间。 存在出资瑕疵的股东是否享有知情权? 法律界对此有不同观点,在实务界也 不统一。笔者认为出资者未履行出资义务或者未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或者在公司 成立后又抽逃出资的,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但在其未丧失股 东身份之前,仍可按照相关规定,行使相应的股东权。也就是说,在股东出资存 在瑕疵的情况下,除非章程或股东与公司之间另有约定,一般不能以股东存在出 资瑕疵为由否定其知情权。理由之一,股东知情权为共益权,股东不履行出资义 务,当然不享有自益权,但并不必然消灭其兼为公司利益而行使的共益权。如果 完全否认了股东的共益权,就等于股东不得为公司的利益而行使权利,这不符逻 。蒋大兴: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 。载 法学) 2 0 0 5 年第2 期 9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一章股东知情权概述 辑,也不合理;理由之二,不知情无以行使权利,不知情无以履行义务。尤其是 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欲转让出资时,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可便利其向出资受让 人说明公司的经营情况,有助于出资转让的运作;理由之三,既然公司权益已通 过未出资股东承担出资不实责任得到了保护,那么限制该股东行使知情权既无必 要又失公允,且不利于促其履行追补出资义务。但笔者必须指出的是江苏省高 院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中规定未出资的股东行使知 情权的,不予支持;而上海市高院的规定则刚好相反。 1 0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 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第一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 实际上,股东知情权的自力救济是有限的,股东很少愿意花费这个时间和精 力。因此,公司履行信息披露的义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司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 向股东呈递或公开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信息。公司履行该种信息递送的义务直接来 源于法律的规定,这是一种非依请求而由公司单方完成的法定义务。公司履行该 义务时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如果公司不向股东呈递有关 信息或为虚假陈述,即构成对股东知情权的侵害。 一、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 ( 一) 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和对象 我国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 第 九十七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将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 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监事会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置备于本公司。刀 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应当依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 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二十日 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公告其财务会 计报告。”因此,有限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是信息披露的唯一义务主体:有限责 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唯一对象是股东。 ( 二) 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内容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披露的方式是置备和送交,信息 披露的内容主要是股东名册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一般信息。非上市股份公司的信息 披露的方式是置备和公告,信息披露的内容是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 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监事会会议记录、财务会计报告等。 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公司所要披露的信息相对简要,是对 公司一段时期以来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概括描述。我国法律并没有对置备和送 交进行具体地规定,笔者认为:凡法律要求公司置备的文件,公司必须按要求制 作并妥善保管,不能违反;公司应当在法定事实发生之时完成置备以供查阅;公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司应当经常性地置备,供股东在营业时间内随时查阅;置备公司文件的场所通常 包括:公司的业务室、本公司、总公司及分公司、公司主要办事处等等。有限责 任公司应向股东直接送交财务会计报告,送交是有限责任公司特有的信息披露方 式。由于股东人数有限,送交不会造成公司的过重负担,且财务会计报告是股东 进行投资判断和知情监督所必要的基本资料。由于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人数 较多,财务会计报告只能通过公告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 三) 有限责任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由于有限公司和非上市股份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其复杂 性远不如上市公司;由于信息披露的对象和义务主体非常明确,责任主体也就十 分明确;即使所披露信息虚假,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较小。因此,有限责任公司 和非上市股份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较少也较简单。笔者认为只要建立和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相应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 ( 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 广义的信息披露义务主体包括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 经营机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和特定情况下公司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 人员等。从狭义上讲,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上信息披露的唯一主体和真正主体。 因为证券监管机构以及证券交易所在证券市场中仅是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和组 织者,而其它广义上的信息披露义务主体所进行的信息披露通常都是以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为中心,因而可看成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衍生性信息披露,如会计事 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部门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 律意见书以及保荐人出具的保荐声明材料等。 ( 二)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对象是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投资者是上市公司的股东, 社会公众是上市公司股票的潜在购买者。作为投资者的股东要想获得理想的收益 或者进行理性的决策,其最关心的就是关于其投资对象的各种信息。而作为上市 公司股票潜在购买者的社会公众,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信息,才能据此进行理性投 资。因此,上市公司的股东和潜在投资者是真正的上市公司信息的需求者。 ( 三)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 上市公司,股东人数更多,居住分散,还存在大量的无记名股东,要求将相 1 2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关资料向每个股东送交不仅成本巨大,而且在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由于场地有 限、股东交通食宿费用过高,让每位股东到公司查阅也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公告 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方式。从各国立法看主要有:在指定报刊上或在专 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公告,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 查阅;对公司的主要股东和证券商以邮寄、电传、电话等方式送达;公司召开股 东大会、记者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开信息。其中,报刊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的主要媒介。 ( 四)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既包括发行前的信息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 息公开。股东有权从上市公司得知全部所需的信息,包括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 息和预测性信息。根据2 0 0 7 年1 月3 0 日由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并施行的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 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四大类。其中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 临时报告应披露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 重大事件,并以列举方式规定了2 0 种重大事件的类别和触发披露义务的标准。但 是下列的信息可以免予披露:一是法律、法规予以保护并允许不予披露的商业秘 密;二是证券监管机关在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获得的非公开信息;三是根据有关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不予披露的其他信息和文件。 ( 五)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最 基本的要求。但是,有的上市公司为取得上市资格,在招股说明书及上市公告书 中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对于保护股东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的预测性信息,是对 未来事件的判断,本身代表着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披露的准确与否没有明确的 标准,常被上市公司用作误导市场的工具。实务中,随意披露甚至虚假披露盈利 预测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发行人运用虚构未来交易、使用不恰当测试基础、过 分乐观估计盈利前景或者选用不当的预测方法等手段进行盈利预测。我国股票 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把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前景作出的不实、 严重误导或含有重大遗漏的陈述规定为虚假陈述的一种。笔者认为无论预测信息 是法定公开还是自愿公开,如果预测未基于合理基础和诚实信用,与事实有重大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差距,并且确实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则足以构成错误预测型虚假陈述。 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上市公司应披露所有可能影响投资者作出决定的信息,不得有重大遗漏。上 市公司应依法充分公开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充分公开实际发生的法律规定的重 大事件。事实上,上市公司对不利于公司的信息常常不予披露或不予充分披露,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大多是不完整的,对于关联交易等重大事项很少有作充分披 露。如蓝田股份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 3 7 0 万股改为6 6 9 6 万股,对公 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数额作了相应缩减,却一直未公开披露这件缩减 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后受中国证监会的严厉查处。但笔者必须指出,只有重大 事实遗漏才构成对完整性的违反;只有具有重大性才构成重大事实遗漏;商业秘 密保护可以构成重大事实遗漏的例外。 3 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起到价格 信号的作用。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不及时的信 息披露,却为内幕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 件,这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案例中, 信息披露不及时并不少见。我国 证券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中期报告应于每一 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二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第六十六条规定年度报 告应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实际上,在这样长的 时间间隔里,很可能使一些小道消息滋长蔓延,也可能使一些关联人员利用时间 差和内幕消息完成内幕交易,最终使时效性极强的信息失去披露的意义。 。二 ( 六)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 1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以及激励与约束机制的 双重弱化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上 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首先要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一的股权结构,加快国有股 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积极发展新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建立和完善中 小股东保护机制。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形成股东大会、董事 会、监事会相互制衡的机制。 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 1 4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 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我国目前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从立法到 执法都是由政府部门运作,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机制比较薄弱。我国要参照国外成 功经验,强化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由政府主管部门、证监会、 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共同构成,各监管主体方向明确、功能互补、共同发挥作用 的监管机制。二是要强化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上市公司内部自律性管理, 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3 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和制度 一是要对现有的规则和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制度与规范,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二是要制定民事赔偿方 面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赔偿制度,有效遏制上 市公司信息造假行为。 4 加强和完善证券市场独立审计 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使其做到客观公正;加 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证券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大对违规者的查 处力度。但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讲,笔者认为培养上市公司的诚信意识,落实上市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诚信责任,督促公司建立合理的治 理结构则更为重要。 当前许多国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朝着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方 向发展。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成为许多大公司展示其核心竞争力及其与利润相关 者沟通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尚处于讨论与初步实践 阶段,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国应大力倡导并保护上市公司自愿性 信息披露、加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 露的质量保障机制,最大可能地保障股东知情权的实现。 第二节股东行使查阅权 知情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股东查阅权能否充分行使。因此,查阅 权行使的范围很丈程度上决定了股东知情权的实现程度。通说认为,股东查阅权 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这些权利的内容虽然各异,但都是为了 股东知情权制度探讨 第二章股东知情权的实现途径 使股东获得充分、有效的信息。 一、股东查阅权的行使主体 笔者在本论文第一章第三节明确指出,股东知情权在性质上属共益权、单独 股东权和固有权。因此,股东查阅权属于共益权、单独股东权和固有权。股东行 使查阅权,法律不应该对之有持股时间和持股比例的限制,更谈不上对之的同一 股份持续持有的限制。目前虽然仍有国家对股东行使查阅权有持股时间和持股比 例的限制,但笔者坚信未来立法的理性选择将是取消这种限制。因为在美国,查 阅权被普通法和许多州的公司法( 如特拉华州公司法第二百二十条) 视为单 独股东权,而日本的相关法律也取消了对股东持股时间的限制。 二、股东查阅权的行使范围 1 财务会计报告 我国现行 公司法第三十四条和第九十八条分别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 份有限公司股东有查阅财务会计报告的权利,但是对财务会计报告所涉及的范围 没有作明确规定。但是根据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 会计法的相关 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 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 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 计报告;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 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 和利润表。 从以上立法用语看,股东只能查阅这些文件本身,而无权查阅其他与财务会 计报告密切相关的其他文件,笔者认为这样规定不足以保障股东权利的实现。许 多国家将董事会的报告、监事会的报告或审计人的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一起作为 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的范围。英国1 9 8 5 年公司法第二百三十九条将财务会计 报告界定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董事会报告与审计人的报告。:日本商法典第 二百八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