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pdf_第1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pdf_第2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pdf_第3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pdf_第4页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行业协会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构成的,建 立的目的是谋取全体会员企业的共同利益,它们主要是在工商领域有所发展。本 文的主题是写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首先论述了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以及行业协 会的定义、功能、法律地位和法律性质,对行业协会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 的内容主要分析了对行业协会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是从行业协会的 法律主体资格法律制度方面入手的,因为它是行业协会法律规制的前提。第四部 分的内容是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制度。 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是有关行业协会的行 为的法律规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问题,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分为七个小节。第 一节是行业协会在西方社会的起源, 西方社会自治传统形成的原因包括市场经济 学说、对政府的观念以及传统的人文精神。第二节是行业协会在中国的发展,主 要分析了行业协会在我国缺乏独立性的因素,然后论述了行业协会的分类,包括 政府直接办的行业协会、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和民间行业协会。第三节是有关 行业协会的定义,也就是说,行业协会首先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是由 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构成的,建立的目的是谋取全体会员企业的共同利益。第四节 是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方面的问题,我国把行业协会定义为社会团体法人。第五 节是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本文是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论述,把它定位为行政主 体。第六节是行业协会的功能。 第二章的内容是对行业协会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的分析。权力的特性、行 业协会自身的缺陷和组织的特性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 法律规制。这章的内容是为下面行业协会主体资格法律制度、政府对行业协会监 管以及行业协会行为的法律规制作好铺垫。 第三章主要是关于行业协会主体资格法律制度。这个章节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节的内容是行业协会法律主体资格的取得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的内容是我国 关于行业协会主体资格的立法规定及问题, 第三节的内容是对我国行业协会主体 资格法律制度的思考,提出了三方面的意见,一是要使我国行业协会主体立法滞 后的局面应该尽快得到解决,二是行业协会主体立法得到完善以后,其法律主体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ii 资格应得到明确,最主要的是使其自主性地位确定下来,三是行业协会要通过加 强自身的建设来取得合法性的地位。 第四章是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救济。在第四章的内容中,主要 论述了政府对行业协会监管的必要性和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监管制度, 政府对行业 协会的监管制度中包括政府对行业协会的立法调控、 政府对行业协会的具体行政 管理、关于政府对行业协会管理的思考以及行业协会的行政法律责任。最后论述 的是政府对行业协会监管中的法律救济。 第五章的内容是行业协会行为的法律规制。在第四章的内容中,主要包括概 要、行业协会几种主要的行为和社团罚。社团罚的主要内容又包括由法律、法规 授权的惩戒权和有关社会行政事项的行业协会惩戒权。 关键词:行业协会;法律规制;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industry association is a non- profit organiz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industry competitors, to establish the purpose of seeking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member companies, mainly in th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to develop. subject of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legal regulation of trade associations, first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e association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of the definition, functions, legal status and legal nature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o analyze the associations of industry, the need for legal regulat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incipal trade association qualified legal aspects of the legal system, because it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of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premise. the fourth part of the content is the governments trade associations regulatory regime. the last part of the content is relevant trade associations and legal regulation. details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issues, in this section, divided into seven sections. section i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the origin in the west, the west, including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utonomy traditional market economics,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as well as traditional humanistic spirit. section ii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in china, the main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factors in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our country,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including direct government- run industry association, semi- official nature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private industry associations . the third section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evant industry associations, tha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trade association non- profit organ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industry competitors, to establish the purpose of seeking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all member companies. section iv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problem, defined as the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groups. section v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s legal status, the paper i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law, positioning it as the administrative body. section vi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func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for the necessity of legal regulation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defect three reasons allows us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iv trade associations. this chapter is the principal trade association for the following qualified legal system,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the association of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industry make good bedding.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legal system of qualific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this chapter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qualified to obtain legal aspects, the contents of section ii on the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requirements and the qualification problem is the content of the third quarter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qualification, the views put forward three, first to make primary legislation association of china lags behind the situation should be re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second, the principal trade association after the legislation has been improved, and its legal entity status should be clear,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nalize the status of autonomy and the third is through trade associations to strengthen self- construction of the status of legitimacy. chapter iv is the governments regulatory system of trade associations and legal remedies.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main government discussed the need for regulation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government regulatory system for trade associations, government trade association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including government legislation on the regul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government trade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administration, on the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law. finally discussed i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legal help.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trade association behavior of legal regulation. in the fourth chapter in, including a summary of the behavior of several key indust keywords: industry associations; legal regulation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20 世纪中后期,一股改革的浪潮冲击了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这股改革的 浪潮开启了“全球改革的时代” 。政府成为了改革的主体和首要目标。 在这场改革中,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亚洲国家,改革的形式和方法都是纷繁 复杂的,但是近年来,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政府的财政赤字等等现象导致了政府 改革成为了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能够跟上世界经济、科技各方面的发展, 我们不断地在探索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经过各个国家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大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那就是有限的政 府资源必须被用于最需要的方面,这样工作的效率才能被提高,而且政府可以把 一些工作交给非政府组织去做,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非政府组织也叫做 社会中介组织。 从各国在实践中探索的结果来看,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适应了世界经济、科 技各方面发展的趋势,而且它们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个趋势是不可以被改变 的。 本文研究的行业协会就是社会中介组织中的一种, 本文是从行政法的角度来 研究行业协会的, 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行政法调整的范围里面到底包不包括 社会中介组织。在以往的行政法调整的对象中,主体有两个,一个是国家行政机 关,另一个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以社会中介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的 关系没有被纳入到传统行政法调整的范围中。 而现在随着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越 来越大, 行政法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把社会中介组织纳入到行政法调整 的范围里面。 1998 年政府机构大改革,许多工业主管部门成为国家经贸委下的若干个局, 同时,他们原来所具有的大量职能下移给了行业协会。2003 年 8 月 27 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明确指出, 颁布这一法规的目的就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民利 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机关的许多职能已经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接管, 行业协会无疑是其中最有竞争力的组织, 行业协会的发展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2 时期。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反倾销、反技术贸易壁垒、产业保障措施等 等,这些大量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行业协会的重要意义。2005 年初,党和国家 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和发展目标, 为新时期的行业协会发展提供 了新机遇。 行业协会的发展让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也把法律如何规 制行业协会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本文在国内已有学术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着重就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行业协会的基本理论 一、行业协会在西方社会的起源 行业协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行业组织在西方社会的兴起是在公元九到十世 纪。行业组织之所以能兴起的主要因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封建社会自治自足的自然经济变得无法满足需 要,逐渐处于劣势的地位,这就导致了西欧于中世纪的时候,已经产生了独立的 自治城市,在这个时候,比如商会和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中介组织开始萌芽了。 由于独立的自治城市的产生,自治的市民社会生长出来了。举个例子,手工业的 发展导致了市场竞争,在这个时候,同行的手工业者组织到了一起,产生了各种 行会。这种行会产生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本地区手工业者的竞争,而且这种竞争 是过度的。另一个目的是抵制外来手工业者的侵入。行会的产生必然会建立与行 会相适应的行会制度。行会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封闭性的而且 享有封建特权。行会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内限制各企业间的竞争,从而使得对外享 有就业垄断权。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的行会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资 本主义的发展。大约在 18 世纪时,封建行会制开始走向解体,在这个时候,行 业组织并不能获得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支持和信任。 甚至于法国 1789 的大革命中, 行业组织被禁止。19 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家才慢慢开始接受行业组织的兴起并 对行业组织进行扶持。从此之后,国家高度重视行业组织的作用,因为社会公共 事务不断在增加,行业组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自治传统形成原因 西方国家的行业组织的自治权相对于中国的行业组织的自治权要大得多, 之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因素主要有: 1 、市场经济学说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历史长达几百年, 这就要求限制政府的过多和直接的干 预,所以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大。但市场本身的无序性和经济活动的有序性 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这个时候,行业组织便有了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是因为 政府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缺乏秩序规范,所以在这个时候,行业组织 的重要性就突现出来了。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4 2 、对政府的观念 在西方国家,人们从根本上难以信任政府,人们愿意让自己的组织进行事务 的管理,这是因为人们对政府官员存在警惕性。行业组织被视为制衡和对抗国家 的组织,这种观念源于自由主义的思想。社会自治的观念就建立在洛克的自由主 义思想上。也就是说,通过把公民个人的力量组织起来,来对抗国家的权力。 3 、传统人文精神 行业组织之所以能在西方得以发展,离不开社会自治这种传统文化的渗透。 因为人们对政府抱着防备的心态,所以他们宁愿寻求社会的帮助。在这样的人文 精神熏陶之下,行业组织的兴起更是必然的趋势。 (二)两种模式 在大陆国家,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同属模式。同属模式也就 是说公民对政府所持的态度是信任的态度而不是警惕或者是防备的态度, 认为政 府可以帮助他们获取共同的利益。 这个时候, 行业组织会主动积极地与政府沟通, 帮助政府完成任务,这就叫做同属模式。在英美国家,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体 现的则是一种斗争模式。 斗争模式也就是说公民对政府所持的态度是怀疑和防备 的态度。他们认为政府不会帮助公众获取共同的利益。这个时候,行业协会与政 府之间的地位就是对立的。 二、行业组织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为止,中国行业协会形成的确切时间我们无法得知。大约在周末到汉代 时期,手工业行会已经存在了。和西方国家的行业组织不同,我国的行业组织从 一定程度上来看只是政府的工具,缺乏独立性。在中国近代史上,市民社会的雏 形在我国出现了,近代中国的商会就是代表之一,它有了一定的自治性。可是政 治与经济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的变革导致了社会自治力量无法兴起。新中国成立 后,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制下,行业组织也没有发展起来。 (一)缺乏独立性的因素 1 、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这导致的后果是国家能够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 活。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社会的自主发展也打了折扣。伴随着 政府的全能化,社会会依赖政府处理很多公共事务,这个时候,社会就不再需要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自我管理了。 正是因为社会对政府的依赖, 政府职能便会不断地扩张, 这样下来, 政府又可以入侵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了。有人把这叫做“倒政治参与” 。 2 、传统文化的影响 和西方的传统文化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的是服从政府,对政府的绝对 忠诚。这种文化理念导致了市民社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由于受到封 建专制体制的束缚,政府拒绝接受体制外的社会机制。 (二)现阶段行业协会的分类 在工商领域,我国现阶段的行业协会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是政府直接办的行业协会或称为官办行业协会。 这类行业协会具有一定 的行政管理职能和行业协调职能;有法律赋予的必要的行业调控手段;有较为稳 定的财政拨款或事业经费;它们和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上的业务交叉,有的存在 政会合一的依附现象; 这类协会的工作人员具有公务员身份。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足球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是这类行业协会的代表。 第二是半官方性质的行业协会。 此类行业协会具有政府部门委托的行政业务 和行业管理职能;没有财政拨款和事业经费,但接受部分国家机关的购买服务; 开展的业务部分是由原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的, 有的是计划经济时期没有的而市场 经济需要的业务,没有业务和职能交叉;在该协会工作的从业人员是从国家政府 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和社会人员中聘请及公开招聘的。现在这类行业 协会已经或基本上没有行政管理职能,正在成为独立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在 某个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类行业协会的代表团体有:中国煤炭工业协 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 第三是民间行业协会。它有两类,一类是没有行政背景的民间自发组织的、 在政府主管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间团体,如温州的打火机协会、上海的炒货协 会等。它们是由一部分企业家为了共同利益而发起组建的,实行自主管理,自订 章程和自我发展;无固定办事机构,从业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其主要业务是维 权和加强自律。另一类不在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注册登记,它们是有关协会或国外 有关协会在我国设立的办事处、分会等。这类协会不接受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 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各种业务和活动。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就总体而言,在工商领域的官 办行业协会依然占据了行业协会的绝大多数, 行业协会呈现出明显的行政主导性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6 和附属性特征。例如,全国性行业协会 292 个,全部为政府所创办;广东省 112 个省级行业协会中有 103 个由政府倡议成立; 上海市 134 个行业协会中, 58、 69% 的行业协会负责人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托或由上级部门人员兼职。 三、行业协会的涵义之争 有关行业协会的定义有很多,我国各个地区对行业协会的定义都不同。上海 地区把行业协会界定为经济类社团法人,它具有非盈利性,它的组成部分是本市 同业经济组织组成的。深圳经济地区把行业协会界定为经济类社团法人,它的组 成部分是由本市同行业的经济组织组成的,这种组织具有非盈利性和自律性。而 温州地区把行业协会界定为社会团体法人, 它的组成部分是由同行业的企业或企 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这种组织具有民间性和非盈利性。我国的经济大词典 把行业协会界定为一种民间组织,这种民间组织是由同行业的企业组成的。 在中国,学者们对行业协会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主流的观点就是首先把行业 协会划分到重要的社会中介组织里面去,它的兴起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结果, 也是重要的组织保证, 政府承担的管理职能和行政审批职能可以转移给行业协会 来减轻政府的负担。法学学者一般认为行业协会的性质是非营利的法人组织,它 是在政府的监督下成立的。社会学研究者把行业协会界定为社会团体。 行业协会是社会中介组织中的一种, 很多学者把社会中介组织定位到第三部 门里面去,第三部门的大量涌现导致了人们对“社团”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关 于第三部门的说法,有人称为“非政府组织” ,总之,它具有民间性和非营利性 等等特征。 综合上边的论述, 可以发现, 虽然行业协会的定义很多, 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行业协会首先是一种非营利性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 构成的,建立的目的是谋取全体会员企业的共同利益。 四、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 关于行业协会的性质,学界的观点很多,但都不同: 第一种是社会团体法人说。有学者认为: “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是社会团体 法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行业协会属社会团体法人。 ”这既符合建立社会主义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又利于与国际惯例规范相衔接。1 第二种是私法人说。依照大陆法系理论,法人可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而社 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又被包括在私法人的范围内。据此,有学者主张用私法人中的 社团法人制度来规定行业组织2。 第三种是准公法人说。 有学者认为, 行业协会既不是公法人, 也不是私法人, 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法人。3 第四种是社会法人说。也有学者提出可以将行业协会命名为社会法人。4原 因是行业协会既具备自治性,又带有公法人的强制色彩。 在英美国家,行业协会的性质是私法法人。在法国、德国,商会具备特殊的 法律地位。法国、德国的工商会法都规定: “商会属于公法法人” 。5欧洲大陆没 有行业协会法,所有协会是根据民法设立的。比如德国对协会的规定是德国民 法典第二节第一目“社团”中第 2179 条,其法律性质是私法法人的地位, 遇到法律纠纷适用民法调整。6在我国,行业协会的性质既是社会团体法人,又 是社会法人。因为行业协会是市场主体自发结社组成的,它以一定领域内的社会 利益为本位。 五、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通过上面的论述, 我们已经知道行业协会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所组成的非 盈利性的组织,目的是对一种特殊普遍利益的保护。7而且,在我国,行业协会 既是社会团体法人, 又是社会法人。 接下来, 将要探讨的是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行业协会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如何?哪个法域的法律主要调整行业协会呢?结合本 文是从行政法的角度来论述,我认为行业协会是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接下来谈 到的内容将是行政主体理论建立的基础行政分权制度。 1 陈清泰: 商会发展与制度规范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10 页。 2 葛云松: “论社会团体的成立” ,北大法律信息网, 71976,2006 年 12 月 10 日浏览。 3 梁诚: “行业协会法律问题论略”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年。 4 姚岚秋: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性质及规制” ,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年。 5法国工商会法第 1 条以及德国工商会法第 3 条第 1 节。此处及后文所引用的国外商会法规内容均 转引自陈清泰主编: 商会发展与制度规范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第 161231 页。 6德国民法典 ,陈卫佐译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第 615 页。 7 鲁篱.行业协会经济自治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8 (一)行政分权制度 行政分权制度是行政主体理论建立的基础,在分析行政分权这一概念之前, 我们首先必须在分权与还权之间进行界分。 8有学者曾对二者作过区分,认为“分 权是指把原本属于政府的部分行政权力,分给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去行使,以减轻 政府的权力负担,也充分运用非官方或半官方组织所拥有的雄厚的社会资源,更 好地完成某一方面的行政任务” ;而“还权是指将国家(政府)所吞食的社 会权力与权利还归于社会”9。我们这里所说的行政分权是指原来是政府享 有的部分国家行政权,转移给社会公共组织行使,这种转移是通过授权的方式或 者是通过委托的方式转移的。广义的行政分权包括地方分权和公务分权。10本文 所指的行政分权指的是公务分权。 行政分权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不断在变 化, “这种变化取决于一国统治阶级的政治抉择,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 11而且行政管理内容不断在扩张,行政管理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公务事务对专 业性要求的程度要比以前高很多。 即使是曾以专业技术优势来乘机扩张其权限范 围的行政机关,面对人类日新月异的科学成果也颇感力不从心。12正如托夫勒所 说,在信息时代, “要求迅速作出决策的压力与要作出决策的事件氛围的日益复 杂和生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和对抗” ,结果使有待决策而不知所措的问题堆 积如山,即政治未来的休克。13行政分权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第二方面在于行政权 行使方式有所改变,传统的观点是,行政权是一种可以支配他人的力量,一种可 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14按照这种观点,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关系是绝对的命 令与服从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相对方成为 “具有自主性、自觉性、 8 广义的分权应包括“分权”和“还权”两部分。 9 参见郭道晖: 法治社会与行政权 ,载现代法学1999 年第 1 期。 10 如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体结构的变迁, “就行政领域而言,主要由两方面的结构变化组成。第一,中央与 地方分权,第二,行政公务的分权,即行政与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之间的分权” 。参见张树义: 行 政主体研究 ,载中国法学2000 年第 4 期。 11 吕凤太主编: 社会中介组织研究 ,学林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8 页。 12 20 世纪初期,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新型的社会事务层出不穷,立法机关及司法部门因为专业人员及专业 技术的缺乏,不得不将涉及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公务事务交给在技术力量上相对占有优势的行政机关来处 理,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立法、行政司法活动,行政权得到极大增长。20 世纪末,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 公共事务的专业性、技术性再次加强,即使是行政机关在处理这些事务时也日觉窘迫,因而不得不转移给 更为专业的非政府的组织去完成。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客观实在才是政治体制得以更新演变 的根源所在。 13 杨冠琼著: 政府治理体系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9 页。 14 王连昌主编: 行政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89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自为性、自律性,某种主导的、主动的地位”的市场法律主体15,行政权不再像 以前一样专门属于行政机关享有,其他的非政府组织也有行使行政权的能力。 除了我们熟知的政府以外, 可以行使权力的主体还有哪些?伴随着社会利益 多元化和政府向社会放权,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转变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在诸多转变领域里,国家权力的 转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 什么是国家权力的转移?国家权力的转移也就是说 国家权力从社会各个领域退出,以还权于企业和社会等等。这种转变促使我国建 立并且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引发了社会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导致了一元化 社会结构的瓦解, 我们国家的社会结构模式变成了国家社会市场的三元结构 模式。 伴随着利益结构多元化的产生, 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也相应产生, 多元利益的整合要求我们构建新的组织结构形式, 而作为推动社会管理民主化的 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就适应了利益多元化的要求。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组织,它 享有自治的权力并且行使着公共社会管理权力,具备准行政主体资格。非政府组 织的组成部分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事业单位,而行业协会 是社会团体中的一种,比如襄阳市信息产业协会章程第二条规定,襄阳市信息产 业协会由襄阳地区从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服务业、系统集成及软件业、 信息网络和信息产品服务业、it 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个人)及机关团体自愿 组成的全市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经市民政局批准注册登记的社会 团体法人。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行业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而且我也 谈到了行政分权的理论,所以行业协会肯定是准行政主体,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 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即行业协会是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 (二)行政主体的多元化 回到我们前面探讨的问题上, 行业协会具备准行政主体的资格可以从现实中 的案例来论证,浙江温州乐清市是我国比较有名气的低压电器生产基地,一直到 1996 年,乐清市的低压电器生产企业高达一万多家,低压电器行业出现恶性竞 争,这大大损害了乐清市低压电器行业的整体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企 业自发组织了低压电器协会,协会的主要工作就是打击假冒、制定质量保证价等 等,通过 4 年的整治,混乱的局面大大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低压电器行业协会 15 袁曙宏、方世荣、黎军著: 行政法律关系研究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5 页。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10 也逐步取得了政府的支持与配合,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16从这个案例中我们 可以看出,乐清市的低压电器行业协会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了管理,它所进行的 行业监管活动应该纳入行政法的规范中。在多元化的行政主体体系中,这些从事 社会公共行政的非政府组织应当占有一席之地。17我们这里谈到的非政府组织中 的行政主体和国家行政主体是不同的,它是社会公共行政主体,这就涉及到行政 主体的多元化: 1 、对国外行政法行政主体概况的梳理 在日本,基于国民主权主义的思想,基本的行政主体是国家或公共团体,国 家或公共团体的行政权力是由国民委托的。都道府县和市町村是地方公共团体, 除了普通的地方公共团体,还有特别地方公共团体,比如说地方开发事业团和特 别区。另外,一些独立法人也是行政主体。包括三类:一是具有财团性质的团体, 这些团体是由公共资金投资而设置的,也就是行政法人,比如日本道路公团;二 是具有社团性质的团体,这些团体是由有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 法国的行政主体有三种。第一是国家,国家是法国最主要的行政主体。第二 是地方团体。地方团体的产生是地方分权的结果。第三是公务法人。公务法人的 产生是公务分权的结果。 2 、对我国行政主体多元化的思考 从实际出发,现在我国行政主体的理论是一元的。如果参考西方的行政主体 理论的话,我国只有一个行政主体,也就是国家。我们所说的行政机关和法律、 法规授权的组织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主体,而只是国家的代理主体,代理 国家具体行使行政职权。18而现在行政主体一元化正面临着行政主体多元化的挑 战。 “多元化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术语,泛指经济、社会、文化的 多元化、信息的多元化和公共行政改革的多元化等。 ”19薛刚凌教授指出: “社会 利益的多元化必然要求行政利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 在多元的社会结构里, 行政利益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体现为国家利益, 它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比如地方 利益、行业利益、社会团体利益。因此,行政主体的多元化也相应产生。 16 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092. 17 在此处,我们还很难研讨出中国的多元化的行政主体究竟会有哪些“元” ,这也会是一个极为宏大、极为 艰难的课题,这里就暂不作探讨。但至少,我们认为,非政府组织中很多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以下探 讨的就是这样的组织。 18相关案例可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9124. 19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j. 浙江学刊,2007(2):56.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行政主体多元化发展的。 “伴随着社会多元 化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权力不断从国家返还给社会。国家权力已不是治理 社会的唯一权力 政府不再是行使公权力的唯一主体, 非政府社会组织也在从 事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承担了部分管理职能 公共权威建立在政府与社会 合作、互动的基础上,呈现出由政府单一权力中心向权力多中心化过渡的趋向。 国家行政、社会公行政的有机结合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构成了维护和发展公共利 益的多元力量结构。多元行政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公众认同的而不仅仅是命令 与强制的手段开展着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 ”20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不断深入,其他主体享有并行使着部分政府权力,即“中 国政府的权力已经从单中心的政府走向多中心的自主治理”21。而且行政主体的 多元化在我国正逐渐得到法律制度上的认可,如最高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 年 3 月 10 日颁布)的第 1 条将具 有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这就为行政主体的 扩展,为非政府组织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或者说拓宽了非政府 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领域,这对发展我国行政主体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22 根据我国各种具体法律法规的规定,群众自治性组织、行政性公司、事业单 位、群众性团体和行业协会已经被纳入常见的行政主体范围之内。所以,行业协 会是行政主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不可否认的。 六、行业协会的功能 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时候,霍布豪斯曾经就说过,一些中介组织应 该被建立,只有建立这样一些中介组织,公民的参政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才可 以为公民参与讨论各种政治问题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 美国的政治学家希尔曼认 为社会权力分配的一种表现就是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是介于政府和普通百姓之间 的中间结构。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复杂,国家加强了对社会经 济领域的管理,导致了一些变化的产生,行业协会的产生就是这种变化的必然结 果。 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是政府的核心作用,但存在一种可能,即秩序与社会经 20 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2. 21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著: 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 ,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 “译丛 总序”第 3 页。 22 江必新: 司法解释对行政法学理论的发展 ,载中国法学2001 年第 4 期。 论行业协会的法律规制 12 济活动很有可能发生冲突。当政府与市场发生冲突时,行业协会的功能便得以发 挥。一方面行业协会代表国家执行国家制度,与此同时,行业协会还代表公民参 与到政府政策的执行中。 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首先就是拉近政府和公民的距离。一部分人认为,在如 今的社会中,公民的需要和欲望无法被国家满足,国家对公民的需求和欲望越来 越淡漠;不仅如此,公民越来越发现难以和政府沟通,更别说是影响政府的作为 了。 有两种说法是关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距离的, 第一种说法是从积极的方面来 理解这种距离,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社会的独立性,政府对公众生活的干预应该减 少。 而另一种消极的说法则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国家得不到发展, 社会也得不到发展。按照第一种说法,正是这种距离,才使得政府与公民之间有 所区分;而第二种说法则要求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距离应被消除,从而才能导致政 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互动。而我赞成第二种说法。 行业协会是社会中介组织,它不仅能够限制政府权力,还能够为政府与公民 之间的沟通提供一条渠道。 其次, 行业协会的功能还体现在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通过它得到 缓冲。政府和公民之间往往不全是处于和谐的状态中,比如政府如果无法了解公 民的要求、或者是不能及时地了解公民的需求,而公民又没有一个平台来表达自 己的利益需求时,紧张的状态便会在他们之间产生。这个时候,社会中介组织的 功能便可以发生作用了。一方面行业组织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又能代表公民向 政府提出需求。可以这样说,通过行业组织这些中介组织,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对 立关系可以消除,取而代之的是,双方可以建立一种双赢的关系。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第二章 对行业协会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一、权力的特性 权力对人类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应对权力保持警醒的态度。英国阿克顿 爵士说过“权力易使人腐化,绝对权力绝对使人腐化” 。托克维尔曾经指出人们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和社会的专制,他说“我认为必然有一个高于其他一切权力的 社会权力;但我又相信,当这个权力的面前没有任何保障可以阻止它前进和使它 延迟前进时,自由就要遭到破坏。 ”他还指出:23我本人认为,无限权威是一个 坏而危险的东西。在我看来,不管任何人,都无力行使无限权威。我只承认上帝 可以拥有无限权威而不致造成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