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7《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27《醉翁亭记》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2、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 “与民同乐”的思想。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二、走进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吾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一老於其 间,是为六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散文家,词人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三、预习检测: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环滁( )琅( )琊( ) 饮少辄( )醉 林霏( ) 岩穴( ) 山肴( )野蔌( )弈( )者胜 阴翳( ) 翼( )然 酒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依据自己预习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五、合作探究:1、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5)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2、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六、精读品析:(一)、品读第一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5、学生质疑。6、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7.背诵此段。8、提问检查理解情况: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尤美”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亭的位置?“临于泉上”“来饮于此”中“此”指?醉翁亭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二)、品读第二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炼字:开、归、暝、发、秀、高、洁、落、出、乐。5.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6.背诵此段。7、提问检查理解情况: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春夏秋冬景色?“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乐亦无穷”的原因?“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三)、品读第三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5.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6.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8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9背诵此段。(四)、品读第四段: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2、学生串译。3、先朗读(勾划出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4、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5、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6、提问检查理解情况: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七、拓展延伸:结合文章对醉翁亭的介绍,请你为醉翁亭写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