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摘要 军镇,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统民机构。研究此题,对 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 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分析和比较相结合的方式,对 北魏军镇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于北魏军镇的研究概况及研究此课题的学术意义;第二章 阐述了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及时间;第三章就北魏军镇的类型展开论 述,将北魏军镇分为边疆防御型、羁縻型和中原防御型三类;第四章对 于北魏军镇的镇将及镇民成分进行论证;第五章论述了北魏军镇的财政 情况,得知军镇的财政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六章从军镇的作用入手, 来分析其对北魏王朝的作用和影响,指出它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和民 族融合,对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做出了贡献;第七章论述了北魏军镇衰微 的原因及变化,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北魏军镇镇将类型财政 a b s t r a c t m i l i t a r yt o w ni sa n e wr u l i n gw a yw h i c ha p p e a r e dd u r i n gt h ep e r i o d so fs i x t e e n c o u n t r i e s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 t h es t u d yo n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i s o f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 t h ep o l i t i c a lh i s t o r yt oa n c i e n tc h i n a b a s e do na b u n d a n tc l a s s i sa n daw i d er a n g eo fd a t a ,t h i sa r t i c l eg i v e sat h o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o ft h i sp h e n o m e n o n t h eb o d yo f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s e v e n 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e v e sg e n e r a l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s t u d y o fm i l i t a r yt 0 w n s a b r o a da n da th o m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s e s t h et i m ea n dc a u s e0 t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m i l i t a r yt o w n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a na n a l y s i so f t h et h r e et y p e so f m i l i t a r vt o w n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r e s e a r c h e st h ec o m p o n e n t so ft h em i l i t a r yt o w n s 。 g e n e r a l sa l l dt h e i r sc i t i z e n s t h ef i f t hc h a p t e rt e l l st h ef i n a n c eo ft h em i l i t a r yt o w n s t h es i x t hc h a p t e ri s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n f l u e n c e s o fm i l i t a r yt o w n sh a do n n o r t h e m w e id y n a s t y i t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 ys t i m u l a t e dt h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f h s i o na m o n gn a t i o n si nb o r d e ra r e a ,s t r e n g t h e n e dt h ea u t h o r i t yo fn o r t h e r n - w e i d y n a s t y t h es e v e n t hc h a p t e re x p l a i n st h er e a s o n s ,p r o c e s s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t r o m t n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m i l i t a r yt o w n si n t os t a t e s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 w e id y n a s t y ;m i l i t a r y t o w n s ;t h em i l i t a r y t o w n s g e n e r a l s ;t y p e s ;f i n a n c e l l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蔷影朗签字r 期:文呷年月同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南昌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 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手写) : 签字日期:办川年月,7 日 i 导师签名( 手写) :阖刁侈司 签字吼叼年汐加日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1 1 研究缘起及意义 所谓军镇制度,简言之,是在传统的地方行政统治系统一一州郡 制,及少数民族政权普遍实行的单于制统治形式之外,设立以军镇统 治居民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合军事组织与行政机构于一体,并以军事 统治形式来代替地方行政系统的一种制度。以军镇统民并以之代替地方 行政机构的制度,在北魏时期的缘边地区比较突出和典型。北魏后期, 曾爆发起义的北方缘边地区的“六镇 ,就是实行以军镇统民制度的 典型地区。 自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这一制度被以后历代所 沿用。当历史进入十六国时期,由于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少数民族大量 进入中原,使得统治者用以统治农业民族的传统统治方式已不适应新 的情况。为了实行胡汉分治和加强军事控制等需要,这时的政权大都 同时实行三种统治形式:一是用以统治中原地区汉族人民而实行的州郡 制( 或郡县制) ,二是用以统治少数民族人民而实行的单于部落制,三 是为了加强军事控制而以军镇统民而实行的军镇制。 紧承十六国之后而建立的北魏政权也是胡族政权。因此,它必然受 到十六国政权形式之影响。北魏的统治者同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有着共 同的社会特征和共同的需要。因此,十六国时期形成的军镇制度,在北 魏时期得到了承袭。北魏前期疆域是以平城为中心,其西北为鲜卑、汉 人和被征服少数民族的杂居地区,主要以军镇形式进行治理;其东南为 汉族传统居住区,则采取以州郡县、军镇共同治理的方式。北魏中期大 体维系了这一格局。这样,北魏的军镇不但推行至平城以北、以西地区, 而且也实施于东南州郡区。这一统治方式,不但用于鲜卑和被征服的各 少数民族,而且也用来统治汉人。由此看来,北魏的军镇可分为三类: 第_ 类设于边地,这里不设州郡,镇将兼任刺史、太守,此类军镇多在 西北和北境,可以简称为边疆防御型;第二类是羁縻型,主要是为了威 慑、安抚归附的其他少数民族,此类军镇也多分布于边境;第三类是中 原防御型,与州郡交错分布,但又不与州郡同治,此类军镇多分布于中 部和南边地区,孝文帝时多改为州或郡。北魏在州郡县三级行政机构之 外,又出现了一种以军镇统治地方的机构,这在前期历史中并不多见, 研究此课题,对深入了解北魏历史,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政治制度史更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 第1 章引言 晶。自战国时期建立郡县制度以来,以后诸代,或设郡县,或设州郡 县,变化不一,然而均不离开郡县制或州郡制的基本统治形式。但是, 在十六国时期、北朝时期,却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地方出现了新的统 民机构一一军镇。有关军镇方面研究的书籍、论著甚多,难以尽举。笔 者认为,研究此课题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军镇制度打破了我国封建 社会长期以来以郡县制或州郡制统治地方的基本形式,可以说是封建社 会政治制度史上的枝新枝,是对封建政治制度的一种补充,使得封建 制度更加完善。它对地方的控制有着独特的方式和作用。正因为如此, 此制度在唐朝时期以藩镇为名,仍被统治阶级用来管理地方( 明朝时期 也设置军镇来统治边境地区,如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 西镇、延绥镇、陕西镇、宁夏镇与固原镇等) 。虽然,军镇制度已不可 能重建,但这种推陈出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精神,对于今天国家制 度的建设,或许有可借鉴之处。其次,北魏是由少数民族一一鲜卑建立 的政权,研究此课题,不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北魏历史,而且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少数民族。尤其是这一制度对于安抚和管理新附民族 有一定的作用,虽然其中不免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透过这些, 看到其值得提倡和肯定的东西,其历史价值还是应该得到重视的,这也 有助于今天我们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解放以来,国内学者对北魏军镇的研究颇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早期研究的重点集中于考证六镇的位置、组织等问题,亦有一些研究集 中探讨影响北魏极为深远的六镇起义。因此,北魏的军镇与镇人也成 为后世一些史家关注的焦点。秉承前辈对北魏军镇制度研究的累累硕果 与高尚学德,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选择北魏军镇制度探究作为 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欲从北魏军镇建置之原因、军镇类型分析、 军镇之成员构成、军镇的财政收入、对北魏王朝的作用、北魏后期变化 等方面详加探索,以期作出自己的一点学术贡献。 1 2 学术史回顾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就陆续展开和北魏军镇 相关的研究。他们有的将北魏军镇的设镇原因作为研究的课题,如唐长 孺、黄惠贤、周伟洲、史念海、朱大渭、周一良、梁伟基等;有的学者 致力于北魏军镇数目的研究,如周一良、严耕望、牟发松等。还有的把 研究方向定在北魏军镇的镇民成分和镇兵上,如梁伟基、施光明,及日 本学者谷川道雄等人。此外,还有学者将北魏军镇与兵制作比较,如谷 2 第1 章引言 霁光先生在府兵制度考释中,将军镇与后来的府兵制作了一般意义 上的区别。高敏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一书中也论及了兵户制 与军镇的关系。 1 2 1 前人关于北魏军镇设镇原因研究 国内外近代对于北魏军镇设镇原因的研究建树颇多。周伟洲在三 国两晋南北朝的边疆形势与边疆政策( 载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9 0 年2 月) 一文中认为,柔然建立政权后,开 始与北魏争夺漠南的统治权,北魏在频频讨伐柔然的同时,为加强巩固 北部边防,开始在北边陆续设置了六个军镇,主意在于以六镇补长城御 柔然之不足。史念海先生则明确指出:六镇的设置乃在筑长城以后,是 用以补长城之不足的( 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及其历史军事地理 河山集七集) 。朱大渭在其北朝历代建置长城及其军事战略地 位也阐述了此中观点,他认为:不仅长城起止点与六镇东西两端镇址 接近,而且建置六镇在军事战略防御上,乃是对长城的一种补充和加强 ( 中国史研究2 0 0 6 年第2 期) 。笔者认为,在众多研究北魏军镇 设置原因的学者中,周一良先生的分析是比较全面的。他认为:“北魏 设镇主意在于固南北边境,次或地属新附,立镇以资威慑;或势同犬牙, 则镇所以防寇盗,故北魏镇戍遍四境。 ( 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魏 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 另外,梁伟基在其北魏军镇制度探析一文中指出,北魏设置军 镇的原因有三:首先,军镇之建置,乃欲加强占领区之军事控制;其 次,军镇之建置,乃欲安置归附之少数民族;此外,军镇之建置,亦 因应国防治安之需要。就国防方面而言,北魏进入华北之后,蠕蠕进入 边境之记载甚为频密。如神瑞元年( 4 14 年) 十二月、泰常八年( 4 2 3 年) 正月、太武帝始光元年( 4 2 4 年) 八月、四年( 4 2 7 年) 七月、孝文帝延 兴二年( 4 7 2 年) 十月,均有蠕蠕扰边的记载。尽管北魏每能以大军驱 遂出边,但师劳疲敝,非长久之计,遂沿边分置军镇,以为御边之 策,著名之北边六镇即为此而设置。就治安方面而言,如“广阿泽在 定、冀、相三州界,土旷人稀,多有寇盗,乃置镇以静之,以( 韩) 均 在冀州,劫盗止息,除大将军广阿镇大将”。可见建置军镇,也是出于 边防或治安的考虑。 1 2 2 北魏军镇分布情况研究 3 第1 章引言 关于北魏军镇设置的时间和分布情况,周良在其北魏镇戍制度 考及续考一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于北魏军镇的分布,根据其 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一、设于边地,这里不设州 郡,镇将兼任刺史、太守之位,此类镇多在西北和北边;二、与州郡同 治,镇将兼任刺史或太守,戍主兼太守或县令,此类镇多分布于东南和 西南边境;三、与州郡交错分布,但又不与州郡同治,此类镇多分布于 中部和南边地区,孝文帝时多改为州或郡。故北魏镇戍遍四境,分布广 泛,覆盖面大,而以北面、西北面及南面诸镇为重。 1 2 3 关于军镇镇民、镇兵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北魏军镇之镇民和镇兵的探讨亦较热烈。梁伟基在 北魏军镇制度探析一文中,把镇民之成分划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 类属于鲜卑拓拔族,特别为宗室诸王,更为统治阶层。第二类属于移 民,既有汉人宗族,他们往往被迫迁入军镇;亦有胡人,他们大多以 “良家子”之身份,迁居军镇;第三类属于罪犯,他们可以说处于最下 层,地位最为低微。第四类属于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以整个部落归附朝 廷而置之于军镇之内。以上四类型群体,建构成镇民之成分。当然,他 们并非全是军人,只表示他们的身份有异而已。 除此之外,也有人将镇民成分划分为六大类型:第一类是“国之肺 腑”,是鲜卑拓跋部,为统治阶层;第二类是“中原强宗子弟 及汉族 平民徙配边镇作兵,他们往往是被迫迁居军镇;第三类是被征服地区的 少数民族;第四类是罪犯;第五类是良家酋附;第六类是保留原有部落 组织的部落成员。其中,亲贤、高门子弟、酋附等人掌握军镇地区的军 政大权,属于上层;而良家子弟、中原强宗子弟等属于中层;至于其他 部落成员和各族俘虏徙边者,他们是被压迫的下层人物。 1 3 研究思路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时间及分布情况皆获 得了一定程度的考察,但笔者认为并不全面。因此,本文的第二章着重 围绕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加以探讨,认为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主要有四 点。从对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探讨中,引出北魏军镇的划分情况。所以, 文章的第三章把北魏军镇的类型作为探讨的重点。本文的第四章以北魏 军镇的成员构成之变化为研究的出发点,探究北魏军镇前后期成员构成 何建国:北魏军镇研究,中国优秀博硕: :学位论文,2 0 0 5 ( 7 ) 。 4 第1 章 引 言 之不同以及镇将的构成情况。作为一种地方行政机构,军镇的日常运作 必然需要有财政的支持。因此,第五章将从军镇的财政收入为出发点进 行研究。本文的第六章将北魏军镇的作用作为探讨的重点。通过前一章 的探讨得知,军镇对于巩固北魏王朝政权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 种原因,它没有摆脱衰落的命运,故而,第七章着重探讨北魏军镇衰微 的原因及变化。 1 4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关于北魏军镇方面的资料较多,基本上能较为清楚地反应北魏军镇 的概况。本文的资料来源主要有:魏书、北齐书、北史、通典、 资治通鉴、文献通考、宋书、周书、水经注、南齐书、 晋书、元和郡县图志等,以及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在充分尊重和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采用分析与 比较相结合方式,试从宏观角度来解析北魏军镇的缘起、建置原因、后 期变化及现实意义。方法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涉及地方行政管理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历史归纳法、比较法 以及分析和综合法,尽量避免就史论史;注意历史已经中具体和抽象的 统一,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统一;广泛阅读史料,细致归纳史据,力 求在北魏军镇探究这个题目上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5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2 1 北魏军镇建置的原因 北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胡族政权,它不仅沿用了自秦以来确 立的管理制度,而且还承袭了从十六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军镇制度。然而, 北魏军镇不只是对十六国时期军镇的简单继承,它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 展、完善。虽然北魏军镇是对十六国时期制度的沿用,但它的建立也是 有其自身原因的。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对比分析,笔者认为北魏 军镇的建立主要出于以下四个方面原因g 2 1 1 十六国时期军镇的影响 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发 展受到特别的影响。特别是少数民族南下,建立政权,在正常的地方行 政统治系统卅f 郡制及普遍实行的单于制统治形式之外,采取了新的管理 方式一一军镇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知道,军镇制度并非产 生与北魏时期。关于这点,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并形成定论,任为军 镇制度最早产生于十六国时期。 2 1 1 1 十六国前期的军镇 历史进入十六国时期,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并 建立政权,用以统治以农业为主的民族的传统统治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情 况。于是,为了实行胡汉分治和加强军事控制等需要,这一时期的政权 大都同时实行三种统治形式:一是州郡制,用来统治中原地区汉族人民; 二是单于部落制,以统治少数民族人民;三是以军统民的军镇制,以加 强军事控制。 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等政权都有关于“镇 的记载。如“( 刘) 曜以大鸿胪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 。“弘字大雅,勒 之第二子也。立为世子,领中领军,寻署卫将军,使领开府辟召, 后镇鄹。 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 。牟发松:十六囝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军镇化,晋阳学刊,1 9 8 5 年( 第六期) 。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 9 5 9 。 周一良: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h 版社,1 9 9 7 。 高敏:。l 六国时期的军镇制度, 文学月刊,1 9 9 8 ( 1 ) o 晋书卷1 0 3 刘曜载记,第2 6 9 5 页。 晋书卷1 0 5 石勒载记,第2 7 5 2 页。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土渐蹙。 以其左中郎将慕容筑为假节、征虏将军、洛州刺史,镇金 墉,慕容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梁、秦等十州诸 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配兵一万,镇鲁阳。 “坚以安为右大将 军、益州牧,镇成都;毛当为镇西将军、梁州刺史,镇汉中;姚苌为宁 州刺史、领西蛮校尉;王统为南秦州刺史,镇仇池。 “坚以毛当为平 南将军、徐州刺史,镇彭城:毛盛为平东将军、充州刺史,镇胡陆;王 显为平吴校尉、扬州刺史,戍下邳:赏堂邑之功也。又以苻洛为散骑常 侍、持节、都督益、宁、西南夷诸军事、征南大将军、益州牧,领护西 夷校尉,镇成都”。 由此可见,十六国前期已有设置军镇统民的作法,并且随着时间的 推移,军镇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但是,这时期的军镇制度,远 非后期正式的军镇制度,只能说是带有后来军镇制度的某些因素,或者 说是军镇制度的萌芽期。 2 1 1 2 十六国后期的军镇 十六国后期的军镇,以后秦和夏国最为典型。此时期的军镇已不同 与十六前期: 第一,此时已经有正式的“军镇 名称。如:杏城镇( 元和郡县 图志卷三坊州注云:“刘、石、苻、姚时,于今州理西七里置杏城镇, 常以兵守之。) 、三堡镇( 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丹州注云:“苻、姚时 为三堡镇。 ) 等。 第二,军镇的设立地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如:“拜弟( 姚) 硕德都 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将军、秦州刺史,领护东羌校尉,镇上郑。 “( 姚) 苌以安定地狭,且逼苻登,使姚硕德镇安定,徙安定千余家于阴密,遣 弟征南( 姚) 靖镇之。 上面所述的上郢、安定、阴密等地,因其军事 地位而设为军镇。在后秦同时实行军镇制与郡县制的影响下,结合赫连 勃勃所处地区为少数民族部落聚居地区的特点,当他建立夏国之后,便 在全国范围推行以军镇城堡统治形式。正如元和郡县志胜州条所 云:“赫连氏之后,讫于周代( 指北周一引者注) ,往往置镇,不立州郡。 第三,军镇的长官,既领兵又领民。如姚兴“以其叔父绪镇安定, 资治通鉴卷9 1 晋纪十三,第2 8 8 2 页。 留晋书卷1 1 1 慕容唪载记,第2 8 4 9 页。 晋书卷1 1 3 苻坚载记,第2 8 9 7 页。 晋书卷1 1 3 苻坚载记,第2 9 0 2 页。 晋书卷1 1 6 姚苌载记,第2 9 6 7 页。 晋书卷1 1 6 姚苌载记,第2 9 6 8 页。 7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硕德镇阴密,弟崇守长安 ,其硕德所统“部曲最强”,后来为削弱姚硕 德的势力,乃“徙阴密三万户于长安 ,又“徙新平、安定新户六千于 蒲坂 ,可见阴密与安定二镇原来所统居民不少。又如“姚苌之兴也, 以安定为根本;后得关中,以安定为重镇,徙民以实之,谓之镇户。 不仅如此,军镇境内还设立学校,以培养人才和选拔官吏。如“( 姚) 苌下书令留台诸镇各置学官,勿有所废,考试优劣,随才擢叙。 第四,军镇之下,可能还有“堡 一级机构。因此,在晋书姚 苌载记中屡见若干堡名,如逆方堡、胡空堡、段氏堡、路承堡、徐嵩 堡、敕奇堡、匈奴堡、马嵬堡等。 由此可见,十六国后期时期的军镇已经比较完备。不仅军镇的建置 数目有大量的增加,而且军镇的结构和职官体系也渐渐地完善。 综上所述,在十六国时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为了便于统治于管理, 军镇制度出现并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以后北魏军镇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奠 定了基础。 2 1 2 固边疆、防御外族入侵 北魏王朝统治的时间长达近一个半世纪( 3 8 6 年一5 3 4 年) ,与当时 的南方政权东晋、南朝宋、齐、梁相对峙,相互之间长期征战,连年攻 伐。为了抵御南朝的北侵,北魏往往在南部边境地区设立军镇,用以御 敌。 北魏的北境则是强大的柔然。柔然亦称蠕蠕、螵蠕、茹茹、芮芮, 4 6 世纪间游牧于蒙古高原,与鲜卑同源。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在柔 然统一漠北的前后,北魏已经南下入塞,进行统一中原的战争。北魏的 南迁和社会经济的变化,对漠北的柔然来说,虽然有利于它兼并漠北草 原周围的部落,势力得以扩展;可是,日益强盛的北魏对它的存在也是 一个大的威胁。鉴于这种形势,柔然统治者一方面继续联合中原其它政 权( 如后秦、北燕、北凉等) ,共同对付北魏,与之争夺漠南地区的统 治权;另一方面,则不断对北魏的北边进行骚扰和攻击,掠夺人口、粮 食和牲畜等。当时柔然的骑兵几乎每年都南下侵扰北魏。如: “天兴五年( 4 0 2 年) ,蠕蠕社仑犯塞,诏常山王遵追之,不及而 还。 “天赐三年( 4 0 6 年) 夏四月,蠕蠕寇边,夜招兵,将旦,贼走, 。资治通攀卷1 1 7 晋纪三十九,第3 6 9 2 页。 晋书卷1 1 6 姚苌载记,第2 9 7 1 页。 魏书卷2 太祖纪,第加页。 8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乃罢。” “神瑞元年( 4 1 4 年) 十二月丙戌朔,蠕蠕犯塞。 “始光四年( 4 2 7 年) 秋七月,蠕蠕寇云中,闻破赫连昌,惧而还 卓, 工匕0 “太延五年( 4 3 9 年) 蠕蠕犯塞,随至七介山,京师大骇。 “延兴二年( 4 7 2 年) 冬十月,蠕蠕犯塞,及于五原。 特别是公元四二四年,大檀亲率六万骑入云中,“围太武( 拓跋焘) 五十余重,骑逼马首,相次如堵焉 并一度攻破了北魏故都盛乐;后 来因为柔然内部不和,才解围北去。 从以上史料中可以得知,对于蠕蠕的进犯,北魏虽然及时作出反应, 但是要临时召集军队,然后再赶赴边境,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 北魏大军到了边塞时,蠕蠕已经解兵回去。长此以往,北魏不仅不能有 效地打击蠕蠕,而且疲于应对,大费人力、物力。因此,为了抵御柔然, 从公元四二九年以后,在北方邻近柔然的边境上,北魏开始陆续设置了 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六个军镇( 在今内蒙古五原县、 固阳县、武川县、兴和县及河北张北县一带) ,目的在于防备柔然的侵 扰。从此这六镇也就成为北魏防御柔然进犯的六大军事据点。设六镇也 是北魏战略上积极防御柔然的开始和具体措施。随着柔然势力的不断增 强和北魏实力的相对减弱,这种战略防御的意义也日益明显化。 由此看来,北魏王朝设置军镇,其目的就是用来抵御南北敌人之侵 扰,用来巩固边境的。 2 1 3 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 自公元三八六年,北魏政权建立,经过不断的征战,其统治的范围 不断向四外扩张,尤其是魏太武帝时期,更是北魏大力开拓的时期。魏 太武帝先后征服了东北地区的北燕和西北地区的夏、西凉,统一了北方, 历时百多年的十六国割据时代宣告结束。面对广袤的占领地区,如何 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并合理安置归附的、情况复杂的少数民族,也就 是说,如何在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巩固其统治,成了摆在北魏统治者面前 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军镇的设置便成为行之有效的 o 魏书卷2 太祖纪,第4 2 页。 国魏书卷3 太宗纪,第5 4 页。 固魏书卷4 世祖纪上,第7 3 页。 魏书卷4 世祖纪上,第9 0 页。 魏书卷7 高祖纪上,第1 3 7 页。 北史卷9 8 蠕蠕传,第3 2 5 2 页。 9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统治方式。因此,北魏统治者在被其征服的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建置 了许多军镇。如:统万镇( 征服夏以后建置) 、凉州镇( 征服北凉后设 立) 、焉耆镇( 平定焉耆后建立) 、鄯善镇( 平定鄯善国后建置) 等,都 是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而建置的。 “太武克赫连昌,诏云与常山王素留镇统万,进爵安定公。” “统万,即赫连故都,魏以为镇,置镇将。 “( 杨) 集义见梁、益既定,恐武兴不得久为外藩,遂扇动诸氐, 推绍先僭称大号,集起、集义并称王,外引梁为援。安西将军邢峦遣建 武将军傅竖眼攻武兴克之,执绍先,送于京师,遂灭其国,以为武兴镇, 后改为东益州。”固 “太平真君元年( 4 4 0 年) 八月甲申,沮渠无讳使其中尉梁伟诣魏 永昌王健请降,归酒泉郡及所虏将士元絮等。魏主使尉眷留镇凉州。 “魏成周公万度归击焉耆,大破之,焉耆鸠尸卑那奔龟兹。十 二月,魏万度归自焉耆西讨龟兹,留唐和镇焉耆。 “鄯善国,都扦泥城,古楼兰国也。( 其后,魏遣使使西域, 道经其国,) 鄯善人颇剽劫之,令不得通。太武诏散骑常侍、成周公万 度归乘传发凉州兵讨之。度归到敦煌,留辎重,以轻骑五千渡流沙,至 其境。时鄯善人众布野,度归敕吏卒不得有所侵掠,边守感之,皆望旗 稽服。其王真达面缚出降,度归释其缚,留军屯守,与真达诣京都。世 祖大悦,厚待之。是岁,拜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 尉、鄯善王以镇之,赋役其人,比之郡县。 由于是新占领地区,局势动荡,加上周边复杂的环境,设置常规的 州、郡,不仅不能实施有效地管理,甚至有可能会被敌对势力重新占领。 因此,建置军镇,以军事管制形式实行统治,可以在最短时期内稳固新 占领的地区。 2 1 4 防御盗寇、维持治安 和我国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一样,北魏所统治的区域也经常发生 一些农民起义、盗寇袭庄、结伙抢夺财物的事情,严重地威胁了北魏的 统治。特别要指出的是,北魏政权毕竟是汉族以外的民族建立的,中原 北史卷2 0 刘库仁传,第7 3 2 页。 圆资治通嚣卷1 2 3 宋纪十五胡二三省注,第4 1 6 6 页。 北史卷9 6 氐传,第3 1 7 6 页。 资治通答卷1 2 3 ,宋纪五,第3 8 8 6 页。 资治通攀卷1 2 5 朱纪七,第3 9 3 4 - - 3 9 3 5 页。 北史卷9 7 西域传,第3 2 0 8 页。 1 0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的汉族人民及早已居住在此的其他少数民族,多少会有抵触情绪。对于 北魏的残酷统治,他们往往会揭竿而起。面对这样的局面,北魏统治者 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当然是建立以军事管理为特征的镇戍,以加强对各 地的控制。如虎牢镇、长安镇的建置。 “泰常二年( 4 1 7 年) ,与司马文思来入国,以延之为虎牢镇将, 爵鲁阳侯。 “世祖以长安形胜之地,非范莫可任者,乃拜范都督五州诸军事、 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高选才能,以为僚佐。 随着拓跋族势力的壮大,领土不断向南方扩展,南北对峙的局面形 成后,北魏统治者在一些民族杂居或者统治不安定的南部地区也相继建 立了军镇。如梁城镇( 今安徽境内) 、汝阴镇( 今安徽阜阳县境内) 等。 “( 穆绍) 子度孤,袭爵。平南将军、梁城镇将。” “多侯弟子庆宾,善骑射,有将略寻起为光禄大夫、都督,镇 汝阴。”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北魏在境内建置军镇,既受到十六国时期军镇 之影响,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北魏军镇之建置,目的在于巩固新生 的北魏政权。 2 2 北魏军镇建置的时间 关于北魏军镇的最早建置,在史料中并没有具体时间的记载。魏 书卷1 8 太武五王传载广阳王元深上书,谓“昔皇始以移防为重, 盛简亲贤,拥麾作镇 ,可见,军镇之设立应始于皇始年间。魏书地 形志肆州下注云:“治九原。天赐二年( 4 0 5 年) 为镇,真君七年( 4 4 6 年) 置州。 此乃史书所见建置最早之镇。( 清) 徐文范在其东晋南北 朝舆地表一书中指出,天赐二年置肆卢镇于新兴,九原即新兴郡治。 由此可知,北魏建置军镇是从道武帝时期开始的。 魏书卷3 太宗纪载:“明元帝泰常八年( 4 2 3 年) 二月戊辰, 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 这段史料中提到了“戍”,说明此时的军镇已经发展为镇、戍两级机构。 魏书卷4 上世祖纪载:“神履三年( 4 3 0 年) 秋七月己亥, 诏日:昔太祖( 道武帝) 拨乱,制度草创,太宗( 明元帝) 因循,未 固魏书卷3 8 韩延之传,第8 8 0 页。 圆魏书卷1 7 乐安王范传,第4 1 4 页。 魏书卷2 7 穆崇传,第6 7 3 页。 囝北史卷2 0 尉古真传,第7 3 5 页。 第2 章北魏军镇的建置 遑改作,军国官属,至乃阙然。今诸征镇将军、王公仗节,听开府辟召; 其次,增置吏员。这段话中谈到的“制度 ,应该是军镇制度。镇将 可以开府召辟,自己选择官吏,表明军镇内的各级机构已经比较完备。 从上述几则史料可知,北魏的军镇并不是在某个时期统一建置的, 而是随着北魏政权的建立而逐步建置起来的,而且军镇制度也是逐步完 善起来的。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军镇的建置情况,进一步论证上述观点。 吐京镇。魏书地形志汾州下注云:“延和三年( 4 3 4 年、) 为镇 。 袍罕镇。魏书地形志河州注云:“真君六年( 4 4 5 年) 置镇 。 鲁阳镇。魏书地形志光州鲁阳郡注云:“太和十一年( 4 8 7 年) 置镇 。 怀荒镇。魏书地形志蔚州注云:“永安( 5 2 8 5 3 0 年) 中, 改怀荒御夷二镇置”。 1 2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北魏军镇由于其本身政治、军事状况的差异,以及其地理位置的不 同,它们各自在整个军镇形势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若干各具 特色的类型。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北魏军镇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建置原 因、镇民成分分析及六镇起义等方面,而忽略了对于军镇类型的研究。 即使有相关的分析,也只是笼统地一笔轻轻带过。本章试图从北魏军镇 的类型划分入手,对各类军镇的基本情况作一分析。 众所周知,北魏军镇是伴随着北魏政权的建立、巩固发展而逐步建 置的。因此,军镇的建置情况随着北魏政权的不断发展及周边形势的变 化而不同。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北魏军镇的建置数目大致在1 0 0 左右 ( 周一良的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一文列举了9 6 个军镇,严耕望 所著的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史共列举9 3 个军镇,牟发松的北 魏军镇考补一文则列举了9 8 个军镇。三位学者共列举镇名1 1 9 个, 其中他们共同认可的军镇有7 2 个,尚有争议的有4 7 个。) 根据建置位 置及功能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将这些军镇划分为三种类型。 3 1 边疆防御型 设于边地,这里不设州郡,镇将兼任刺史、太守之位,此类镇多建 置在北魏的西北和北境。例如: 魏书卷3 0 来大干传载:“延和初,车驾北伐,大干为前锋, 大破虏军。世祖以其壮勇,数有战功,兼悉北境险要,诏大干巡抚六镇, 以防寇虏。经略布置,甚得事宜。另资治通鉴卷1 3 6 齐纪二 记载:“永明二年( 4 8 4 年) ,高问上表:北狄悍愚请依秦、汉故 事,于六镇之北筑长城( 胡三省注云:魏世祖破蠕蠕,列置降人于 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竟三千里,分为六镇,今武川、抚冥、 怀朔、怀慌、柔玄、御夷也。) 一。这是北方六镇的建置情况。 此外,随着北魏领域的步步南移,北魏也把军镇制度拓展到于与南 方政权交接的边境上,以抵御南方政权的侵扰。如: “太平真君十一年( 4 5 0 年) 秋七月,( 刘) 义隆遣其辅国将军萧 斌之率众六万寇济州。刺史王买得弃州走,斌之遂入城,仍使宁朔将军 王玄谟西攻滑台。诏枋头镇将、平南将军、南康公杜道俊助守兖州。 “转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爵新城男。( 于) 栗碑抚导新邦,甚 国何建国:北魏军镇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 7 ) 。 宙魏书卷4 世祖纪下,第1 0 4 页。 1 3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有威惠。刘裕之伐姚泓也,栗碑虑其北扰,遂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 禁防严密,斥侯不通。裕甚惮之,不敢前进。 “世祖以( 叔孙) 建威名南震,为义隆所惮,除平原镇大将,封丹 阳王,加征南大将军、都督冀青徐济四州诸军事。 边疆防御性军镇的建冠,有效地抵制了敌对势力的侵扰。据相关史 料载,在公元四二九年以前,几乎每年都有柔然寇边的记载。故崔浩说: “且蠕蠕往数入国,民吏震惊。今夏不乘虚掩进,破灭其国,至秋 复来,不得安卧。自太宗( 明元帝拓跋嗣之庙号,4 0 9 4 2 3 年在位) 之世,讫于今日,无岁不惊,岂不汲汲乎哉! ” 北方边镇建置后, 虽然柔然也来寇边,但常常遭到边镇的痛击( 详见本文第6 章6 4 巩固 北魏政权) 。 3 2 羁縻型 在不断的扩张过程中,北魏陆续消灭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而且有 些少数民族惮于北魏的强大,也纷纷请求内附。如: “太安三年( 4 5 7 年) 十有一月,蛮王文虎龙率千余家内附。” “皇兴三年( 4 6 9 年) 十有一月,吐谷浑别帅白杨提度汗率户内附。 “延兴三年( 4 7 3 年) 吐谷浑部内羌民钟岂渴干等二千三百户内 附。 “太和十二年( 4 8 8 年) 十二月,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 城内附。”o “正始元年( 5 0 4 年) 八月戊戌,西羌宋万率户四千内附。 如此一来,众多的其他少数民族部众的安置就成了一个难题。虽然 这些少数民族部众表示臣服于北魏的统治,但是他们对于北魏统治者来 说毕竟是异族。如果把他们迁入内地,一旦他们反叛,将会直接威胁北 魏的统治。所以,北魏统治者定然不会贸然将他们迁往内地。那么北魏 统治者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呢? 军镇,作为地方军事行政 机构,再次成为首选。因此,北魏统治者在其它少数民族的故地建置了 o 魏书卷3 1 于栗碑传,第7 3 5 7 3 6 页。 魏书卷2 9 叔孙建传,第7 0 5 页。 魏书卷3 5 崔浩传,第8 1 7 页。 回魏书卷5 高宗纪,第1 1 6 页。 魏书卷6 显祖纪,第1 2 9 页。 魏书卷7 高祖纪上,第1 4 0 页。 o 魏书卷7 高祖纪上,第1 6 4 也。 魏书卷8 世宗纪,第1 9 8 页。 1 4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若干军镇,或者将他们迁往原先设置的军镇,对他们进行有效地管理。 “朝廷以梁、益二州控摄险远,乃立巴州以统诸獠,后以巴酋严始 欣为刺史。又立隆城镇,所管獠二十万户始欣族子恺时为隆城镇 将 。又曾“诏遣宣威将军、羽林监孟威抚纳( 高车) 降人,置之高平镇 。 “安帝隆安三年( 3 9 9 年) 丙子,魏主琏遣建义将军庾真、越骑校尉 奚斤击库狄、宥连、侯莫陈三部,皆破之,追奔至大峨谷,置戍而还。刀 当然,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归附的部众,北魏统治者采取授予 官职的方式来拉拢少数民族首领。如“敕勒酋长斛律金事怀朔镇将杨钓 为军主 ;又曾授氐帅“( 杨) 仲显循城镇副将叱盘固道镇副将, 自余首帅,各随才而用。 另外,从镇将的官职中也可以体现出军镇的羁縻性质。如; 魏书卷4 世祖纪下载:“太平真君九年( 4 4 8 年) 夏五月甲 戌,以交趾公韩拔为假节、征西将军、领护西戎校尉、鄯善王,镇鄯善, 赋役其民,比之郡县。 魏书卷7 高祖纪上载:“以征东大将军、南安王桢为假节、 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仪同三司,镇凉州。 魏书卷1 6 道武七王传载:“后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 领护东夷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在州绥导 有方,民夷悦之。徙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赐御 马二匹。临镇清慎,恩著凉土。 魏书卷1 9 下城阳王传载:“次子鸾,字宣明。高祖时,拜 外都大官,又出为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 凉州镇都大将。 魏书卷1 9 下安定王传载:“安定王休,皇兴二年封,拜征 南大将军、外都大官。高祖初,库莫奚寇边,以休为使持节、侍中、都 督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仪同三司、和龙镇将。 魏书卷2 6 古真传载:“诏眷留镇凉州,加都督凉沙河三州 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戎校尉。转敦煌镇将。 魏书卷5 1 封敕文传载:“敕文,始光初为中散,稍迁西部 尚书。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西将军、开府、领护西夷校尉、秦益 o 魏书卷1 0 1 獠传,第2 2 5 0 页。 o 魏书卷1 0 3 高车传,第2 3 1 0 页。 资治通鉴卷1 1 1 晋纪三十三,第3 4 9 1 页。 国资治通鉴卷1 5 0 梁纪六,第4 7 0 9 页。 魏书卷1 9 中任城上传,第4 6 3 页。 1 5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二州刺史,赐爵天水公,镇上郑。” 上面这些史料中提到许多抚绥少数民族的官职,如领护西戎校尉、 领护西域校尉、领护东夷校尉、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羌戎校尉、领护 西夷校尉等。由军镇长官兼任这些官职可以得知,管理好辖区内的少数 民族,使其不成祸患,成为军镇之重任。 3 3 中原防御型 此类军镇多建置于北魏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乱、拱卫京师。如: “广阿泽在定、冀、相三州之界,土广民稀, 静之。以( 韩) 均在冀州,劫盗止息,除本将军、 三州诸军事。 其主要职责是平定内 多有寇盗,乃置镇以 广阿镇大将,加都督 “时山东饥馑,盗贼竞起。相州民孙诲等五百余人,称虎子在镇之 日,土境清晏,诉乞虎子。乃复除枋头镇将,即日之任。至镇,数州之 地,奸徒屏迹。” “拜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雍州刺史,镇长安。绥抚秦土,得民夷之心。时义隆寇南鄙,以他威信 素著,复为虎牢镇都大将。” “乐安王范镇长安,世祖以范年少,而三秦民夷,恃险多变,乃选 忠清旧德之士,与范俱镇。” “出为长安镇将、雍州刺史。清俭有惠政,善于抚恤,劫盗息止, 流民皆相率来还。 “奚眷,代人也。少有将略。太祖时有战功。太宗时为尚书、假安 南将军、虎牢镇将,为寇所惮。 又如武安镇。武安镇位于北魏中部,并非边界,城中除了防守太行 盗寇的一些兵士外,也未驻扎太多的士兵,当然城中仍有数百护城之兵, 已能保护该城不受匪寇侵扰,再加上各土豪所养家兵,差不多可以应变 城内的突发事件。 北魏后期,各族人民掀起的起义狂潮席卷了北魏全境,为了镇压起 义军,北魏在各地纷纷建置镇戍。如: 魏书卷5 1 韩茂传附韩均传,第1 1 2 8 页。 魏书卷4 4 薛虎了传,第9 9 6 页。 圆魏书卷1 6 阳半王传,第3 9 1 页。 魏书卷2 4 槎玄伯传,第6 2 4 页。 西魏书卷4 1 源贺传,第9 2 3 页。 魏书卷3 0 奚眷传,第7 2 2 页。 1 6 第3 章北魏军镇类型分析 “( 曹世表) 还朝,加左将军,兼尚书东道行台,沿河分立镇戍, 以备葛荣。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出行信用体系建设与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报告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题型汇编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前冲刺练习【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案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复习提分资料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自考公共课考试彩蛋押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综合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综合解析广东省恩平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二元一次方程组)汇编专题攻克试题(含解析)
- 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实务操作指南
-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预测复习含答案详解(培优)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魔兽世界85-90升级路线(BL)
- 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