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词三首1.学会赏析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2.背诵诗文,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3.诵读古今优秀诗文,陶冶情操。重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1.下面是有关作者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兼工书法并且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此外,在画学方面也颇有造诣,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2.给加点字注音。浣溪沙(hun)折戟(j)蕲水(q)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次北固山下:游途中停宿(3)行舟绿水前:向前航行 (2)风正一帆悬:风顺而和 (4)休将白发唱黄鸡:副词,表示劝阻 4.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1)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杜牧的赤壁:表达诗人非凡的见识,同时反映出他抑郁不平的心情和开阔的胸襟。(3)苏轼浣溪沙:表达诗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5.在配图下面写上诗歌名。 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问题一: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苦。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传递家书了。问题二:重点句子理解。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字用得好,试品味其妙处。 一个“阔”字不仅突出了江面的宽广,还突出了潮水的气势。“悬”字就更妙了,悬字不仅表明帆高,而且还很大气。2.杜牧在赤壁一诗中借什么物品引出对前朝人和事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3.如何理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溪水能够倒流,人老也能焕发青春,表现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问题三:赏析诗句。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见导学测评P8诵读欣赏泰戈尔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美好、纯洁的童真世界。2.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3.培养阅读优美诗文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重点:学习运用想象手法展现世间挚爱真情的手法。1.下面是有关作者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泰戈尔,印度(国家)著名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多产,一生写了50多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给加点字注音。匿笑(n) 瞳仁(tng)熠熠(y)淅沥 (x)(l) 诧异(ch)栖息(q)姊妹(z)涟漪(lin)(y)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偷偷地笑。(2)我便如闪耀的萤火虫似的熠熠地暗中飞去了。 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3)想做一只鸟儿,栖息在你的最高的枝上。止息;歇宿。4.整体感知。这三首诗都能表现母子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间和谐有趣的生活;告别: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无限的眷恋;榕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5.说说下面句子的朗读语调。(1)孩子,你去哪里啊?( 着急)(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惊喜,责怪)(3)我不告诉你,妈妈。( 调皮,撒娇)问题一:认真阅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课文。1.金色花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2.课文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舍难分,十分依恋妈妈。3.妈妈为什么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非常着急。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孩子,那种焦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地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问题二:告别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象成“清风”“涟漪”? 诗人用儿童的心理,让那孩子变成“清风”,变成“涟漪”。变成“清风”是为了“抚摸”妈妈,变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