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专业论文)国外藏人近况探析.pdf_第1页
(民族学专业论文)国外藏人近况探析.pdf_第2页
(民族学专业论文)国外藏人近况探析.pdf_第3页
(民族学专业论文)国外藏人近况探析.pdf_第4页
(民族学专业论文)国外藏人近况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1 9 5 9 年3 月武装叛乱失败之后,十四世达赖被西藏地方反动上 层裹挟外逃,大批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也追随达赖外逃尼泊尔和印度 等国,至今已经整整4 6 个年头。目前,全世界共有3 0 多个国家和 地区生活有藏人,国外藏人总人数超过了1 4 万,其中生活在印度和 尼泊尔的藏人占了绝大多数,超过1 2 万。由于达赖集团在世界各地 的活动以及国际反华势力支持,“西藏问题”国际化的态势日趋明显,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西藏问题”作为遏制、分化我国的“一张 牌”、“一步棋”更是昭然若揭。为此,了解和掌握目前这十多万生活 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的真实近况,对于我们与达赖集团分裂主义活动 的斗争,维护境内藏区的稳定、团结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各个方面状况的 介绍、综合和分析,从而解读目前这十多万藏人的真实处境。论文共 分为九部分,包括印度、尼泊尔藏人人口状况分析、印度、尼泊尔藏 人的现状、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生活状况、印度、尼泊尔藏人的教育 状况分析、印度、尼泊尔藏人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印度、尼泊尔藏 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分析、近年来私自出境藏人状况分析、印度、尼泊 尔藏人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到第七部分,主要针对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藏 人的人口数量、分布及状况、职业与收入状况、生活状况、受教育状 况、宗教信仰及卫生状况以及近年来私自出境的藏人处境等方面作切 入点,来分析这些藏人的真实状况。第八部分则是介绍和分析了南亚 藏人日前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难。最后,本文作者提出了对于做好 印度和尼泊尔藏人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状况的分析,作者得出了这样的 一种结论:这些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虽然“绝大部分是持以 难民的身份”,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 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所在国站稳脚跟。从总体上说,这些藏人生活 状况大部人与当地人相当,有的还有高于当地水平。然而,这些生活 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毕竟是寄人篱下,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 遭遇各种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有的困难和矛盾,如年轻藏人 的出路问题等,都是这些藏人的“硬伤”,他们的未来也远非是一片 光明。 关键词印度、尼泊尔藏入,状况,矛盾,对策 a b s t r a c t a f t e rt h ef a i l u r eo ft h er e b e l l i o ni n19 5 9 ,t h ef o u r t e e n t hd a l a il a m a f l e di n t oi n d i a c o n s e q u e n t l yal a r g en u m b e ro ft i b e t a n sw h ok n e wl i t t l e a b o u tt h et r u t ho ft h er e b e l l i o nf o l l o w e dd a i a il a m aa n dw e n ti n t oe x i l e t i l ln o w , t h e r ea r em o r e1 4 0 ,0 0 0t i b e t a n sl i v i n gi no v e r3 0c o u n t r i e sa n d a r e a si nt h ew o r l d ,a n dm o s to ft h e m ,a b o u t1 2 5 ,0 0 0t i b e t a n s ,l i v ei n 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w i t h t h ea c t i v i t i e so f d a l a i c l i q u e 硒w e l l a st h es u p p o r t f r o ma n t i - c h i n e s ef o r c e s ,t h et r e n d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o f “t i b e t a n i s s u e h a sb e e nf u r t h e r s 订e n g t h e n e d ,w h i l e t h eu s - h e a d e dw e s t c o n t i n u e st ou s e “t i b e t a ni s s u e ”鹤 “ac h e s s ”o r “ac a r d ”t ol i m i t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a s oi ti so f 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t ok n o w a n dm a s t e r t h e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o fo v e r1 0 0 ,0 0 0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w h i c h w i l ld og o o dt ot h e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d a l a ic l i q u e 髂w e l la st h es t a b i l i t y , u n i t y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i b e t a n i n h a b i t e da r e a 8 t h i st h e s i sm a k e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i b e t a ni n 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t oe x p l o r et h ed e f a c t os i t u a t i o no f o v e r1 0 0 ,0 0 0t i b e t a n s t h i 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n i n e p a r t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p o p u l a t i o n 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n e p a l ;t h ei n 仃o d u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t h e c u r r e n tc o n d i t i o n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l i v i n g c o n d i t i o n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t h ei n 缸o d u c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o f t h ee d u c a t i o n a lc o n d i t i o n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h e a l t hc a r ec o n d i t i o no f 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n e p a l ;r e c e n tc o n d i t i o na n da r r a n g e m e n to ft h o s e t i b e t a n sl e a v i n gt h ec o u n t r yw i t h o u tp e r m i s s i o n ;m a i nd i f f i c u l t i e sa n d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r e f a c i n gw i t ht i b e t a n s i ni n d i aa n dn e p a la sw e l la s r e l a t i v ep o l i c i e s & a d v i c e t h r o u g ht h ea n a l y s i so f 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 ,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s u c hac o n c l u s i o n :t h o u g h m o s to ft i b e t a n sl i v i n gi n i n d i aa n d n e p a lr e g a r d e d a s r e f u g e e s ,a f t e ro v e r4 0 - y e a r s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 yh a v ee x p a n d e dt os o m es c o p e ,a n dm o s to f t h e ma r ea b l et ok e e p t h e i rl e g si nl o c a la r e a s a saw h o l e ,t h e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t i b e t a n s i ns o u t ha s i aa r em o s t l yt h es a m ea st h el o c a l s ,a n ds o m eo ft h e me v e n e n j o yab e r e rl i v i n gc o n d i t i o n a f t e ra l l ,t h e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n e p a l h a v et o d e p e n d o n o t h e r s s u p p o r t f o r l i v i n g ,n l e y a r ed o o m e dt o e n c o u n t e rd i f f e r e n tk i n d so ft r o u b l e so r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 ,s o m eo fw h i c h , s u c ha st h ef u t u r eo ft h ey o u t h ,a l e “d e a t h w o u n d s ”o f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 , i naw o r d ,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 n e p a la r es t i l lf a rf r o mab r i g h tf u t u r e w h i l e s t u d y i n g t h e ms t i l lh a sa l o n gw a y t og o k e yw o r d st i b e t a n si ni n d i aa n dn e p a l ,s i t u a t i o n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 p o l i c y 印度、尼泊尔藏人状况分析 1 9 5 9 年武装叛乱失败之后,十四世达赖被西藏地方反动上层裹挟外逃,大 批不明真相的藏族群众也追随达赖外逃尼泊尔和印度等国,至今已经有整整4 6 个年头。那么,目前这十多万生活在印度、尼泊尔等国藏人的真实状况到底如何 呢? 作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根据多种资料来源,对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状 况展开综合分析,主要包括印度、尼泊尔藏入分布和入口状况及特点、藏入聚居 点的建立及演变、职业和收入状况、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同时 透过对藏人所遇到的屡难及存在的种种矛盾的分析,进而管窥其中的一些端倪和 趋向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印度、尼泊尔藏人人口状况分析 ( 一) 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组成、数量及特点 目前,印度、尼泊尔藏人大体上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 9 5 9 年以前, 因经商和朝佛等原因前往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并已经在所在国定居的藏族人:第 二部分:1 9 5 9 年西藏发生叛乱之后到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前,追随达赖及 因其它原因外逃的藏人:第三部分:外逃藏人在境外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等后 辈藏人:第四部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对国外藏人实行“来去自由”的 政策以来,尤其是1 9 8 8 年拉萨发生骚乱以后,非法出境的藏族人。 在了解印度和尼泊尔藏人人口的数量之前,我们先了解下目前国外藏人的 人口具体数量的情况。达赖集团1 9 9 8 年的人口普查之后所公布的普查结果和 2 0 0 3 2 0 0 4 年度达赖“流亡政府内政部”所发放的藏人花名册所提供的数据,我 们认为应当较为准确,因为达赖集团本身也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真正家底”, “我们感到准确了解居住在印度次火陆和尼泊尔王国各地的藏人社区的现状对 于制定发展计划和增强我们对流亡减人社区人_ i 规模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1 9 9 8 年的普查结果,印度的减人总数为8 5 ,1 4 7 人,尼泊尔为1 3 7 2 0 人,同时分散世界各地区的藏人总数已经从1 9 5 9 年的火约8 万人增加到1 9 9 8 年的1 2 2 ,0 7 8 人。不过,按照达赖“流亡政府内政部”2 0 0 4 发放的减人花名册 计算2 ,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 3 8 名左右的藏人,其中在印度的藏人大约有n 万, 尼泊尔藏人1 5 0 0 0 人左右,不丹藏人2 0 0 0 多人,美国和加拿大藏人7 3 0 0 人( 其 中美国5 8 0 0 人,加拿大1 5 0 0 人) ,瑞士1 6 3 0 人,其他国家为2 0 3 1 名藏人,具 体数量参照附录( - - ) 。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加上近年来外流的藏人可 能有一部分未教统计在其中,因而目前在外生活的藏人总人口应该在1 4 万以上。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尼泊尔藏人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依照2 0 0 4 年“藏人花名册”的数据,从1 9 5 9 年的大约8 万到2 0 0 4 年的1 2 5 万,印度、 尼泊尔藏人的总人口也只增长了4 5 万。相对而言,1 9 5 3 年新中国进行第一次 人口普查时,原西藏地方政府申报的西藏总人口是1 0 0 万。到2 0 0 2 年,西藏总 人口达2 6 1 5 万。其中,藏族人口2 4 i 万,占入口总数的9 2 - 2 ,总人口翻了一 翻。自治区统计部门官员说,近几十年来,藏族人口的增长水平已经达到了西藏 历史上据资料可供比较的最高水平,藏族人口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最快增 长时期3 。透过这种差距的比较,哪个才是更适合藏人生活的社会一目了然。 ( 二) 印度、尼泊尔藏人的分布及特点 目前,全世界共有3 0 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活有藏人,但印度和尼泊尔是国外 藏人最主要的居住地,超过1 2 万的藏人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 l 、印度藏人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根据1 9 9 8 年达赖集团的人口普查,印度藏人共有8 5 ,1 4 7 人,其中绝大多 数生活在藏人定居点以及定居点附近的藏人散居区里,占8 5 3 ,只有少数人散 居各地。根据印度的地区划分,藏人定居点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五个主要地区。其 t i b e t a n d e m o g r a p h i cs u r v e y l 9 9 8 ”,p u b l i s h e db y t h e p l a n n i n g c o u n c i l ,c e n t r a l l l b e t a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j u n e2 0 0 0 2 国外藏人动态,2 0 0 4 年第8 期。 3 新华网。2 0 0 2 年1 2 月2 0 日,记者尔玛边巴、黄燕从拉萨发出的报道。 2 中,北部地区人口占2 8 8 4 ,占最多数,其次分别是南部占2 7 9 2 ,东部占 1 8 2 6 ,中部占8 8 3 ,而印度西部则最少,只有1 2 3 5 人,仅占1 4 5 。具体的 分布情况参照附录( 二) 。 2 、尼泊尔藏人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由于尼泊尔系藏人外流的一个主要中转站,流动性非常强,因而对在尼藏人 进行准确的统计并非易事。有关在尼藏人的数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方面进行 的统计及估计都大不相同。加上,近年来有相当数量的外流藏人从尼泊尔过境, 因此这一情况就愈加复杂。目前,在尼泊尔藏人的具体数量有好几种说法:一是 尼泊尔政府统计的2 万人左右:二是达赖集团1 9 9 8 年人口普查得出的1 3 7 2 0 人: 三是有些学者和机构估计的近3 万人。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我们采用了达赖 集团1 9 9 8 年的统计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毕竟是有案可查。根据这个普查。在尼 藏人主要分布在巴克马迪和甘达基区,分别占在尼人口的7 2 7 6 和1 9 4 。具体 分布情况参照附录( 三) 。 ( 三) 印度、尼泊尔的藏人人口状况及特点 l 、印、尼藏人的基本情况 目前,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中出现了男多女少的状况,男女比例失调。根 据达赖集团1 9 9 8 年的人口普查,在9 8 8 6 7 入的总人口中,有5 5 ,1 5 9 人为男性, 占5 5 8 ,女性人口为4 3 7 0 8 人,占4 4 2 。其中,在印藏人共有8 5 1 4 7 人,男 性为4 8 0 0 5 人,女性为3 7 1 4 2 人,男性比女性多出1 0 8 3 6 人,占在印藏人的1 2 7 6 , 男女比例为1 2 9 2 :1 0 0 0 。尼泊尔的情况稍微要好一些,1 3 7 2 0 人的总人口中,男 性为7 1 5 4 人,女性为6 5 6 6 人,男女比例为1 0 9 0 :1 0 0 0 。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 是藏人的低结婚率及藏人人口低增长率的主要原因4 。 2 、人口结构状况 在对印度和尼泊尔9 1 3 4 8 名藏人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藏人的人口 4 “t i b e t a nd e m o g , a p h i cs u r v e y1 9 9 8 ”,p u b l i s h e d b y t h ep l a n n i n gc o u n c i l c c n 协币b c t 柚a 山n i n i s 仃砒i o n ”i n j u n e2 0 0 0 结构里菱形状。即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表明藏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呈下 降的趋势。为了了解这种年龄结构给藏人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就得了解从属比 率的问题。不同年龄结构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是由从属比率5 来衡量的即依 赖性人群的年龄( 经济上具有非主动性) 比率对丁作年龄人口( 经济上具有主动 性) 比率。其比率越高,需要供养的负担越重。为了衡量藏人的从属比率,我们 将藏人人口分为3 个大组,1 7 个小组,3 个夫组为o 1 4 岁,1 5 - 6 4 岁和6 5 岁以 上,如下表: 年龄组( 岁)男性女性人口数撬( 人) 0 1 41 2 0 8 31 1 0 3 92 3 1 2 2 1 5 - 6 43 3 7 5 52 5 8 8 75 9 6 4 2 6 4 以上5 0 8 73 4 9 78 5 8 4 总数5 0 9 2 5 4 0 4 2 39 1 3 4 8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印、尼藏人儿童从属比率为2 5 2 6 ,老龄人口从属 比率为9 3 8 ,总的从属比率为3 4 6 4 。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了目前外流藏人进 入老龄化时期还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整个藏人社会中需要供养的人口比例仍 然是比较高的:另方面,我们也从中看出目前在印、尼藏人中可以或者说需要 就业的人员比例非常,丽印度政府根本不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上入口的 增加使藏人的人均土地面积大为缩水,可安置的人员也无法大量增加,就业形势 愈来愈严峻。 3 、生育状况 “妇女的生育率一直是所有民族极为关注的事情。”6 因而,目前在外藏人妇 女的生育率问题,也是我们对印度、尼泊尔藏人状况进行研究的一个重点。从藏 人4 0 多年在印度和尼泊尔的生存和发展情况来看,藏族妇女的生育明显偏低, 据统计,每一千个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族妇女只有7 8 3 次生育。如果我们把这 与联合国公布的数字相比,就会发现,对于生活在印度和尼泊尔这样高生育率国 家的人群来说,这个比例明显偏低。以印度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印度的 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 6 4 9 之间,二十世纪4 0 6 0 年代波动于4 1 上下,之后 从属比率:p o 一1 4 + p6 5 p 15 6 4 10 0 0 ,“t i b e t a n d e m o g r a p h i c s u r v e y l 9 9 8 ”,p u b l i s h e db y t h e p l a r m i n g c o u n c i l 。c e a u a lt i b c t a n a d m i n i s t r a l i o n ”i nj u n e 2 0 0 0 6 托普淼和列维斯如是说,同上 4 虽然有所下降,但即使到1 9 9 1 年也高达3 1 o ,也就是说,国外藏人的生育率只 有印度人的四分之一。按照联合国统计的数据,在发展中国家,每千人的出生人 数是2 7 1 ,而在发达国家,每干人的出生人数是1 3 1 o7 ,相比之下,在印度藏 人的生育率是很低的。至于藏人的总人口出生率问题,据统计,目前在印度和尼 泊尔藏族妇女的总出生率为1 2 2 ,也就是说年满1 5 周岁的藏族妇女在生育期间 可能要生育1 2 2 个小孩。1 2 2 这个人口总出生率是很低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 家和地区都高于这一水平,例如象意大利和日本这样低人口出生率的国家的总人 口出生率分别为i 3 和1 5 8 ,印度更是大大高于这一比率,1 9 9 1 年印度的总生 育率为3 9 ,比国外藏人的3 倍还多。 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人口出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多种多样。从主要因素来 看,藏入的经济情况不甚理想、寄人篱下、低结婚率、男女比例明显失调等都有 可能是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但未婚女性的商比例或者是结婚时闯的推迟是造成 每名妇女1 2 2 个人口出生率状况的主要因素。 4 、婚姻状况 由于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的人口结构处于中间大、两头小的状况,适婚人群 数量非常庞大,目前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婚姻状况整体上处于“三多、两少”的 情况,三多即“未婚多、晚婚多、独身多”,两少指的是“结婚少、离婚少”,如 1 9 9 8 年达赖集团对印度和尼泊尔藏人婚姻状况的统计更是突出了这一点: 婚姻状况男性( 人)女性( 人)总数( 人) 未婚3 5 3 3 22 2 4 4 95 7 7 8 1 已婚1 4 3 0 61 4 8 7 02 9 1 7 6 寡居 9 2 22 4 7 33 3 9 5 离婚分居4 7 85 8 71 0 6 5 单身父母亲 z l 6 48 5 为了迸一步了解在印度藏人婚姻状况,我们又对不同年龄段的适龄藏族妇 女的婚姻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我们看出晚婚已经成为她们婚姻状况的一大 特征,如在2 0 一2 4 岁这个适婚年龄段,未婚比例竟然高达7 8 2 ,婚姻问题也 7 搜狐网,2 0 0 4 年9 月。 8 根据1 9 9 0 - - 1 9 9 5 年的比率,参照c h a n d n a l 9 9 8 :7 7 。 成为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最为头疼的问题之。 生监塑翅窒望厶墼垦婚塞堑( 已垣21l 圭埴! * 1 5 1 95 5 1 76 65 4 6 li2 09 88 0 2 5 2 93 7 4 1 3 0 3 42 4 8 3 3 5 3 92 j 9 6 4 0 4 41 7 5 0 2 1 j 2 2 0 3 5 i 9 8 1 1 6 6 1 1 6 2 9 4 4 8 1 8 8 8 9 2 l3 07 8 2 0 5 6 4 54 3 5 4 8 工9 51 8 0 4 9 1 9 38 6 6 9 4 9 l5 0 8 璺= 皇望! 昼兰22 曼璺墨z 呈竺垒:垒窒璺:墨壁 箍让9 1 2 2 q! q 丛!l q 9 1 1 5 、寿命状况 由于死亡率是由生理和社会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平均寿命和长寿则组 成了死亡率的两个方面,影响着人口的繁殖、增长和生育。目前,在印度和尼泊 尔藏人死亡率比刚外逃期间已经大幅下降,甚至比印度的水平还要低一些9 。到 1 9 9 8 年,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死亡率为8 7 8 ,略低于1 9 9 0 - - 1 9 9 5 年期间的 9 2 的世界平均水平”。至于缨儿死亡率方面,由于卫生保健措施的改善,目前 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婴儿死亡率比早期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到1 9 9 8 年,婴儿死 亡率为3 8 9 ,远远低于1 9 9 0 - - 1 9 9 5 期间,印度的婴儿死亡率8 2 ,但比瑞典 却又要高出不少,瑞典是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仅为6 。当前,在印 度和尼泊尔的藏人的平均寿命比早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估计,目前藏人的平 均寿命大体上与1 9 9 0 - 1 9 9 5 期间欧洲的男性与女性7 2 9 岁的平均寿命相当,其 中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要长一些,大体上男女平均寿命比例为7 8 8 :6 6 3 “。 二、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现状 9 1 9 9 1 年,印度死亡率为1 0 o 。搜狐网 伸百度网2 0 0 5 年3 月。 ”“t i b e t a nd e m o g r a p h i c s u r v e y1 9 9 8 , p u b l i s h e db y t h ep l a n n i n gc o u n c i l 。c e n u a lt i b e t a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j u n e2 0 0 0 6 ( 一) 印度、尼泊尔藏人定居点的建立及演变 “为了防止流亡藏人流散各地,保护西藏的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和保持藏人的 凝聚力”,达赖在外逃初期就向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为外逃藏人提供土地以及帮 助建立定居点的要求。在获得印度政府的积极回应后,在印度政府的支持下,由 达赖“流亡政府内政部”作为对口单位直接负责安排流亡藏人的定居工作。1 9 6 0 年,在麦索尔建立了第一个藏人定居点。之后,在印度和尼泊尔各地又相继建立 了一些藏人定居点和聚居区。到目前为止,在近四十年里,在印度、尼泊尔及不 丹各国已建有以农为主的定居点2 6 处,以手工业为主的定居点1 6 处以及1 0 家 工厂和1 2 个零散定居点。另外,还有一些藏人与当地居民杂居的。 目前,国外藏人相对集中的定居点主要由七个部分组成:1 、农业定居点, 2 、工业定居点或手工业合作社,3 、寺院,4 、学校或其他教育行业,5 、自谋生 计者聚居点,6 、零散居住区,7 、其他。其中第五和六类的定居点属于在安置期 问逃亡藏人自行聚居目的而形成的定居点,而包括欧美在内的在世界各地之藏人 则列入了其他行列。 ( 二) 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管理体制 对各藏人定居点的管理,达赖集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来说行之有效的体 制。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由达赖集团各驻外办事处进行管理,其他各类藏人定 居点的地方行政主管、行政主管助理、手工业合作社经理等都要直接对达赖集团 的“内政部”负责,并接受“内政部”的领导。 聚居区由管理处、区、村( 点 和组四级组成。聚居区的基层组织为居民小 组。按照达赖集团的规定,每5 个拥有土地的藏人组成一户,每户分给两间一套 的住房。每l o 户藏人组成一个居民小组,小组设有组长一职,通常是由德高望 重的男性担任,负责对住户进行生产管理和收取“独立税”等。 每1 0 个小组,即1 0 0 套住房,2 0 排房子,大约5 0 0 名减人左右,构成个 藏人集中居住的藏人聚居村( 点) 。聚居点( 村) 设j 下、副“村长”各一人。村 长由聚居点藏人提名选举,可以连任。负责上情卜- 达,下情上报,调解纠纷,征 收捐税等。 同一地区内的若干( 几个或1 0 多个) 藏人聚居村( 点) 组成一个藏人聚居 区。聚居内设立联合管理委员会,由各村村长、工厂作坊负责人、手工业或合作 社经理联合组成。委员会成员视聚居区大小而定,一般为7 一1 1 人,内设会长 人、秘书长1 人和会计等职位。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后,可以连任。 这种委员会主要负责管理本聚居区内的各项生产计划任务,征收各种捐税,分配 救济物品,管理聚居区内的公共财产,并负责宣传和组织各种“藏独”活动”。 达赖“流亡政府”内政部向各个聚居区派驻“福利官”,这些福利官俨然就 是各藏人聚居区的最高长官,掌管“流亡政府”设在该地区办事处的工作。各藏 人聚居区的联合管理委员会对“福利官”负责,而“福利官”本身对“噶厦”负 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一个聚居区或几个聚居区的领导协调,对聚居区的生产 作出规划,制定具体的政策,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负责聚屠区与当地政府之间的 联系,代表达赖“流亡政府处理、调解与当地居民发生的纠纷等等”。 如农业定居点普遍设有合作社,农民每年生产的产品出售和购买农药种子等 等都是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其利润直接分配给农民。对于孤寡等老人或病患者以 及无人保护且不能自食其力者,达赖集团的“内政部”设立了专门的养老院来供 养这些老人,作为对外宣传和争取国际支持的门面工程。 ( 三) 农业定居点的变迁和现状分析 1 9 5 9 年追随达赖外逃的藏人来到印度之后,对他们的重新安置却是困难重 重。虽然印度政府给藏人提供了一些修路工作,但这个工作不仅危险,而且艰苦, 同时也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加上修路工作的迁移性和无法定居性对于年老体弱者 和儿童而言更是无法适应。除此之外,很多修路者都患有肺结核和其他传染病, ”达赖集团与国外藏胞研究) 四川藏学研究所1 9 9 5 年出版,内部资料。 8 营养不良,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达赖就向尼赫鲁总理要求援 建永久性的难民定居点,同时也利于“保持藏人的民族特性”。经过向印度各邦 政府征求咨询之后印度南部的卡拉塔克邦首先提供了三千英亩无人居住的土 地,以四百万印度卢比的价格卖给达赖集团,用于安置藏人。此后不久,1 9 6 0 年1 2 月,第一个藏人农业定居点在比拉库佩成立。到1 9 6 5 年时,该定居点一共 有3 ,2 1 7 个西藏难民。为了便于管理,达赖集团将该定居点划分为六个难民营, 每个定居点占地5 0 0 英亩。在最初的几年,藏人定居者进行开荒、挖井、修建房 屋等工作。在此期间,达赖集团向他们提供工资并配给他们生活必需品。定居者 分为五人一组,不考虑其是否具有亲属关系。每一组分得五英亩农用土地。他们 还有三间砖瓦平房,面积为5 0 0 平方英尺,其中部分作为他们的厨房院落。1 9 6 1 年,达赖集团在定居点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后来该社进行了正式登记。合作社负 责推广良种、化肥和杀虫剂,将定居点的产品统一送到市场出售,并统一提供拖 拉机、卡车和仓库。此外,合作社还在定居点的地毯厂、面粉厂、家禽养殖、零 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比拉库佩定居点开办了第一所学校。当比拉库 佩定居点建立之初,达赖集团还在一顶帐篷里设立了医疗站,为藏人提供紧急的 医疗服务。1 9 6 4 年,在外国组织的援助下,达赖集团建立了一所综合性的医院, 还设有住院病房。 在最初的五年,藏人定居者学着种植棉花、烟草、水稻、小米、小扁豆和油 料作物,结果,所有的种植都遭到了失败,生活在定居点的藏人信心大挫。但是, 1 9 6 5 年,一个印度班加罗尔大学的瑞士技术顾问在定居点进行了土壤测试,用 牛耕种和用拖拉机耕种的土地也分别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这里的土壤适 合种植玉米。此后,人们开始用拖拉机耕地代替了以牛耕地。经过改革后,该定 居点的农业生产能够自给自足了。后来,比拉库佩定居点还成为了“其它农业定 居点种植业方面的典范”。目前。农业区里的藏人主要种植玉米和棉花等作物。 在印度、尼泊尔和不丹,共有藏人2 6 个农业定居点,生活着5 万多藏人,占在 印度和尼泊尔藏人人口的半数以上。 为了能更好地分析藏人农业定居点的情况,作者列举了印度南部洪苏尔藏人 定居点的情况,以其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在印度政府的帮助下,达赖集团在印度 南部率先建立了五个定居点,洪苏尔定居点就是其中之。洪苏尔定居点位于印 9 度南部平原上,藏人居所大都是白墙红顶的瓦房,房子周围和屋顶l 悬挂有经幡。 洪苏尔定居点有2 0 0 0 公顷土地,1 4 个村予,4 0 0 0 多藏人,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 种植棉花、玉米、水稻和蔬菜,此外还有一些副业生产。定居点实行股份合作制, 每一户人家都是股东,股东委员会决定定居点的一切重大事务,达赖“流亡政府” 派了一位行政官员处理和协调定居点的各种事务。定居点内设有学校、医院、养 老院和工厂。据悉,目前洪苏尔的养老院里有1 8 位鳏寡老人,资金由达赖“流 亡政府”资助,每月4 5 0 卢比左右。按照达赖集团方面的说法,凡年满6 5 岁、 无人抚养照顾的老人都可以进养老院。养老院是平房式建筑,两人一问,配有管 理和医护人员,附近的居民每星期定时来给老人洗衣服。养老院附近有两所医院, 一所西医院,一所藏医院。两个医院虽各只有1 名医生,但里面急诊室、化验室、 产房、药房、住院处一应俱全。同时,定居点里还开设有缝纫学校,培训当地的 藏族男女青年,主要是缝制各式藏人传统服装。在洪苏尔藏人定居点,有规模不 等的若干寺庙,其中一个寺庙的上密院里就有4 0 0 多名僧人,里面还设有达赖的 法座。有些寺庙由于僧人人数大量增加,同时正准备进行大规模扩建。 目前,野象仍是困扰洪苏尔藏人定居点的问题之一。到了收获季节时,成群 的野象不请自到,不光吃玉米,还毁坏大片农田,将藏人种植的椰子树连根拔起, 使定居点内的藏人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但定居点藏人真正的天敌是气候,例如 2 0 0 2 年的旱灾使洪苏尔定居点藏人遭受严重损失,不少家庭回到一下子赤贫状 态。 此外,在农业定居点的藏人为了显示环保理念以及达赖集团为了对外宣传的 需要,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尝试不同化肥,丽改用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 1 3 下面,我们来看看生活在农业定居点里的藏人真实生活情况。生活在农业定 居点的藏人相当程度上还保留着藏族传统的生活习惯,但所从事的职业已经经历 了较大的变化。印度作家贾彦蒂阿拉姆在其专著流亡中的藏人社会对普通 藏人生活的描述是其真实的写照。 农业区藏人定居点普通藏族妇女天活动日程表: 上午 “图外藏人动态) 2 0 0 2 年8 - 9 期。 o 5 :0 0 一5 :3 0 5 :0 0 6 :0 0 6 :0 0 6 :3 0 6 :3 0 7 :0 0 7 :0 0 8 :0 0 8 :o o 1 2 :0 0 磨糌粑和小麦粉 照看牛羊、洗涮和清扫 喝酥油茶、吃糌粑 挤牛奶、喂家畜 做午饭,烧牛奶做奶酪( 午饭包括熟肉、馍馍等) 在地里干活 中午 】2 :0 0吃午饭 下年 1 :o o 5 :0 0在地里干活 5 :o o 一5 :1 5 从地里回家 5 :1 5 5 :3 0给家畜挤奶 5 :3 0 一6 :o o 用牦牛肉或羊肉做面片 8 :o o 9 :o o晚餐 9 :0 0 9 :3 0由家里年老的妇女背诵经文 1 0 :0 0 1 0 :3 0 烧牛奶、制作奶酪、酥油等 1 0 :3 0上床休息“ ( 四) 工业定居点的变迁及现状分析 显然,单就农业定居点无法安置所有的藏人,原因是印度政府根本无法提供 这么多的土地,而且也不现实。加上很多藏人在出逃之后大都是传统的牧民和商 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种地,因此达赖集团就想方设法寻求另外的安置办法一 一他们制订了以小规模的工业安置很多难民的方法。于是为了给这种安置提供条 件,1 9 6 5 年1 0 月,达赖集团成立了“藏人工业安置协会”,总部设在新德里。 在随后的三年中,该协会搞起了几个工业项目,其中包括比尔和恰特拉的毛纺厂、 贝纳斯的藏族手工艺品厂、库姆拉奥的石灰厂、萨淘的石灰厂、蓬塔撤西布的 4 印度作家贾彦蒂阿拉姆流亡中的藏人社会,国外藏人丛书之六) ,2 0 0 2 年5 月。 1 l 玻璃纤维厂和普鲁瓦拉的手工艺品中心。这些项目安置了4 ,0 0 0 多名藏人”。这 些项1 7 1 为藏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了不矧的贸易技术。在每一个 工业项目中,“藏人工业安置协会”都为其提供了从外国机构筹集的资金以r 办 学校和卫生所。除此之外,该协会还在新德里建立了喜马拉雅市场协会,销售这 些定居点的产品。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所有这些发展工业的努力都 以失败告终。目前,1 7 个工业区藏人定居点的藏人更多地依靠传统的地毯纺织、 夏天修路和冬天在印度的城镇出售羊毛服装为生,可以说工业区定居点已经“名 存实亡”。 ( 五) 手工业定居点的建立、发展及演变 传统的手工业在印度藏人中十分盛行,这些传统的工业包括冶金、木刻、 泥塑、嵌花、唐卡画、手工造纸、皮革工艺、毛衣纺织和地毯纺织等。1 9 5 9 年 藏人外逃之后,一些藏族手工艺人在印度北部传统上的藏族贸易点噶伦堡定居下 来,其他的人则在大吉岭和尼泊尔定居。经过与印度政府协商后,达赖集团建立 了几个手工业定居点,作为安置计划的一部分。1 9 5 9 年1 0 月,第一个手工业定 居点在大吉岭成立,占地四英亩。该定居点安置了4 5 0 人,达赖集团还在定居点 内建立了学校、卫生所、养老院和托儿所。该中心的产品,如地毯、毛衣、藏族 妇女的帮垫、雕刻作品、木头玩具、皮革制品等,既在当地销售也通过经销商销 往国外。在第一个手工业定居点试点取得成功之后,达赖集团在其后的几年中又 相继建立了几个类似的定居点,如达尔豪西、达兰萨拉、噶伦堡、西姆拉、克莱 门镇、拉吉普尔和台拉顿的手工艺品中心。同时,达赖集团也在尼泊尔也建立了 同样的定居点。 在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定居点,藏人们还建立了合作单位,进行原材料加工 和市场销售。虽然合作社在印度和国外销售定居点的产品,但定居者们仍然进行 毛衣的个体销售最初是他们自产自销,后来是从旁遮普邦的卢迪亚拉市的工 厂提货,销售后赚钱。每年冬天,他们就在全印度的市场搭建帐篷,销售毛衣, 这已经成为相当数量藏人的谋生手段。为了便于说明手工业区里的普通藏人的日 5 达赣集团与国外藏胞研究) 四川藏学研究所。1 9 9 5 年出版,内部资料。 1 2 常,卜活状况,我们特意列举了生活在手工业定居点的一名普通藏族妇女一天同常 安排作为说明: 手工业区里典型的藏族地毯纺织女工一天工作时间表 一卜午 5 :3 0 6 :0 0洗涮、做清洁 6 :0 0 屯:3 0拜佛、年长的妇女念经 6 :3 0 一7 :0 0 喝酥油茶、吃早餐 7 :0 0 8 :0 0在家纺织,挣外快 8 :o o 1 2 ;o o在工厂上班 中午 1 2 :0 0 1 3 :0 0午餐、酥油茶 下午 1 3 :0 0 一2 0 :o o 在工厂上班 2 0 :o o 2 1 :0 0业余时间干点活,多挣点钱 2 l :o o 一2 2 :o o 做晚饭、吃晚饭 2 2 :0 0上床休息” 三、印度、尼泊尔藏人的生活状况 ( 一) 职业状况分析 目前,在印度和尼泊尔的藏人所从事的职业状况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之后, 虽有所发展和变化,但仍然没有大的改观,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修路、编织 地毯、从事商业活动、在印度军队中服役以及为达赖“流亡政府”相关部门供职 等等。据统计,在总人口中,仅仅只有2 5 1 的藏人是国外藏人社会中的主要挣 工资者,失业人口或无业人员( 包括学生和僧尼在内) 的比例非常高,达到6 8 6 , 6 贾彦蒂的流亡中的藏人社会) ,尾外藏人丛书之六 2 0 0 2 年5 月。 1 3 就业危机已经成为藏人屉大困难。 根据达赖集团1 9 9 8 年人口普查数据,目前在日j 度和尼洎尔的减人中在耿人 员有2 2 ,9 9 3 人。其中拥有土地并从事农业活动的务农人员主要集中在印度南部 的藏人定居点,占了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例,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农业 _ 人数量不 多,主要靠出卖体力挣钱。此外,在定居点的家庭里,有2 7 的家庭从事家庭 作坊式的手工业或从事服务行业。这些家庭手工业作坊,形不成工,的规模经营, 更多与当地市场商品的生产、制造工序、服务、修理、制造和零售有关。 占第二大比例的是指主要从事非正式的零售业,即销售毛衣等。其次是在达 赖“流亡政府”中供职的人员共有2 9 6 1 人。依靠传统的手工技艺谋生的减a , 如制作庸卡画、手工制作和木刻等,编织地毡的工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此外, 目前有2 4 1 0 名教职员工在各类学校里供职。 在印度和尼泊尔,还有一些打零工的藏人,也就是说他们在一年内只有不到 半年的时间能找到工作。根据达赖集团1 9 9 8 年的人口普查,这些人有6 8 4 人, 占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总数的0 7 ,数量不是很多。 剩下的就是大量的非工作人员,有6 7 ,8 2 5 人之多,占6 8 6 ,这些人员 中包括家庭妇女、残疾人、儿童、学生、失业者、僧尼等需要杜会供养的人口。 其中,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和6 5 岁以上占1 5 ,其中在各类学校上学的学生有3 7 , 6 8 8 人,占在印度和尼泊尔藏人总数的3 8 12 9 6 。各教派的僧尼有1 7 ,6 0 0 人之多, 占1 7 8 ”,这些僧尼往往也要从事一些生产活动,蛆维持生计。 此外,在印度军队中服役的军人,主要指的是在“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服 役的藏族人,大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