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叔叔于勒.doc_第1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叔叔于勒.doc_第2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叔叔于勒.doc_第3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叔叔于勒.doc_第4页
沪教版八年级语文的叔叔于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78-87页。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学习,感受小说所反映的人与人关系的淡漠炎凉,领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的结构安排,理解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2学习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懂得这些手法的作用。3理解侧面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领会作者以小见大的创作特点,掌握小说的主题。过程与方法1教师请学生分别按照不同的人称复述课文,一方面梳理小说主要情节,一方面从不同角度理解小说主题。2设置问题,使问题逐步推进,带领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线索。3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评价人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领会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炎凉,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2学生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作者铺排的悬念、巧妙的构思,学习小说明、暗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2领会侧面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3学习心理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难点1领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主题。教学突破1教师要求学生以不同人称复述课文,从而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感受,领会小说主题。2学生结合朗读中的感性认识对菲利普夫妇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在文章中找出依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前,了解莫泊桑的有关作品及写作风格。2第二课时前,准备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以供学生对比学习。学生准备1第一课时前,翻查字典,解除生字词的障碍。2第二课时前,尝试口头或笔头按照顺叙改写小说,体会与原文有何不同效果;思考教师布置的课后思考题。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结合中国古诗七步诗,导入新课。2组织学生分组、分人称复述课文。3设置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叙述线索。4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5布置课后思考题。学生活动1背诵七步诗,体会诗作创作背景。2分组、分人称复述课文。3通过教师引导逐步深入小说叙述中心。4梳理小说线索,明确小说主题。5思考课后习题,准备进入下一课时的学习。一、导入新课,通过复述梳理小说情节(约 分钟)二、设置问题,逐步推进,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叙述线索(约 分钟)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指导学生领会悬念设置的作用。2朗读教学,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4组织学生自主研讨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学生活动1学习小说巧妙、合理的结构安排,掌握悬念设置的作用。2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3领会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所起的作用。4自主阅读、探讨、评价菲利普夫妇,有理有据的评价人物形象。一、引导学生体会小说的结构安排(约 分钟)二、认识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约 分钟)三、结合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约 分钟)本课总结我的叔叔于勒是这个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这篇小说结构上巧妙的构思、安排,以及把握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既要注意作品创作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又要把握作品创作的共通之处,从共通处切入,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板书设计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理解作品主题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关键,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一定要根据作品本身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对于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就应该结合作品提供的所有线索来进行。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依据的阅读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迁移运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请给下面加粗字词注音。拮( )据( ) 栈( )桥 牡蛎( ) 褴( )褛( )阔绰( ) 撬( )开 煞( )白答案与提示:ji j zhn l ln l chu qio sh2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同是爱慕虚荣、冷酷自私、唯利是图,但他们两人又有区别,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答案与提示:菲利普夫妇对事件的反映有差异,差异即反映出二人性格的区别。比如: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爱虚荣,请大家吃牡蛎,而菲利普太太却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句话里,既有对自己的爱惜,又有对别人的关心;既有对孩子的疼爱,又有对孩子的管束。其实她的真实心理却是顾全面子、节省开支。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显得虚荣、冲动,他的太太则显得小气、精明。总之,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及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的共性,又写出了个性,这是很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个性练习设计1小说选取“我”作为叙述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答案与提示:首先,“我”是小说事情的叙述者,但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着穿线的作用。好处在于,因为“我”是于勒的侄儿,由“我”来叙述“叔叔”的遭遇,父母的态度变化,使人感到更真切,意义更深刻。另外,“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设置这个对立面,可使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显得更加突出。2小说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共删去20余处,1500余字。不仅删去了开头和结尾两部分,文中也删去了一些语句。找到原文对照阅读后就编者的修改发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与提示:一般认为,删去原作头尾,不取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结构,这对教学有利。研究者也提出,某些内容颇有分量,删去实属不妥。3设想菲利普夫妇遇到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的场景,进行描写。教学探讨与反思通过小说的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欣赏方法与技巧的传授,因而,在小说作品的学习中,关键是要带领学生领会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补充资料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莫泊桑的母亲醉心文艺、喜爱诗歌,在其影响下,他少年时代就开始憧憬成为一名诗人,13岁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后来莫泊桑师从福楼拜,每逢星期日就带着新习作,从巴黎长途奔波到鲁昂近郊的福楼拜的住处去,聆听福楼拜对他前一周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