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论文.doc_第1页
民族体育论文.doc_第2页
民族体育论文.doc_第3页
民族体育论文.doc_第4页
民族体育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二表1编号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体育科学论文申请书论文题目:湖北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运作模式探析: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为例申 请 者:岳小国、唐聪、田继国所在省区:湖北省所在单位: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宜昌市民宗局民族科、湾潭民族中小学学科分类:体育管理学学科代码:89060选送单位:(盖章)表2申请者姓名岳小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年10月职称讲 师民族汉 族研究方向文化人类学、体育人类学1. 表1的“编号”:由5位数组成,前两位数为省区代码(即邮编前两位数),后3位数为论文编号。由各省(区、市)民(宗)委(厅、局)、体育局填写。2. 为便于计算机管理,表1和表3中的“学科分类”、“学科代码”两项,必须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中的“学科名称及学科代码”准确填写(附体育学科代码:890体育科学、89010体育科学史、89015体育理论、89020运动生物力学、89025运动生理学、89030运动心理学、89035运动生物化学、89040体育保健学、89045运动训练学、89050体育教育学、89055武术理论与方法、89060体育管理学、89065体育经济学、89099体育科学其它学科)。其它代码无效。本表只填写一、二级学科。3. 表1的“申请者”姓名不得超过3名,表2的“姓名”为表1“申请者”中的第一署名者。4. 表2的“职称”按第一署名者实际取得的职称写全称。如教授、助教、研究员、编辑等。5. 表2的“研究方向”为第一署名者现从事的学科研究方向或论文的研究方向。6.申请书一律用A4纸,标题用3号黑体字,正文用5号宋体字,一式三份。7. 表3的“内页编号”为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科学论文评选委员会填写,其他人和单位填写该编号,申请书一律无效。表3内页编号(评委会填写):论文题目湖北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运作模式探析: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为例学科分类学科代码一、 论文摘要(限1000字)国家民委、体育总局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日,集培训和训练于一体,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在此指导精神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成立有九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湾潭民族中小学即是其中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较为成功的一个,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研究、推广价值。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湾潭民族中小学的整体概况、日常运作、目标规划、成功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文章认为,湾潭民族中小学作为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排头兵”,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助于当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以及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对增强本地区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结湾潭民族中小学基地的成功经验,或可为我国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作为整个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建立以民族体育训练基地为代表的民族体育区域活动中心,充分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加以总结和提高,将其纳入现代体育范畴,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日,对实施全民健身、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表4二、 论文正文(限6000字)湖北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运作模式探析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民族中小学为例 摘要: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建立有助于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窗口”湾潭民族中小学的整体概况、日常运作、目标规划、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为国内民族体育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运作模式;湾潭民族中小学。前 言国家民委、体育总局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各地要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日,集培训和训练于一体,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为此共同制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管理办法,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 文教处.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8年5月1日)。http / /www. hlm .。在此指导精神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湖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现有少数民族成份53个(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缺少乌兹别克、德昂两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约28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近5 数据来源:谭徽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湖北民族工作情况的报告,2009年5月22日。;民族自治地方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另有12个民族乡、20个民族村。湖北省共成立有九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湾潭民族中小学即是其中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较为成功的一个。湖北省民宗委副主任胡祥华曾说过:湖北,民族文化长阳领先,民族体育五峰第一,全省九个民族体育基地中,湾潭民族中小学是现阶段的“排头兵”。可见,湾潭民族中小学在湖北省民族体育基地中,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重要的研究、推广价值。对湾潭民族中小学基地的运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可为我国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一、湾潭民族中小学基地概况湾潭民族中小学地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湾潭镇,学校初建于1958年,2005年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原湾潭民族中学和湾潭小学合二为一,成立了湾潭民族中小学。学校占地1 700平方米,设一至九年级,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200多人,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级职称62人,省优秀教师2人,市县优秀教师13人,县级骨干教师23人。湾潭民族中小学2004年4月被湖北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2008年初,省民宗委到湾潭训练基地视察,决定把学校建设成“湖北省民族体育第一名校”。该校还是宜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五峰少儿中长跑训练基地。学校资产总金额达210.10万元,建有205米环形运动场、篮球场、蹴球场、陀螺训练场、乒乓球场。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方面,师资力量雄厚,这里汇聚了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代表人物有:万兵,男,1969年出生,1991年宜昌师专体育专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县体育骨干教师、体育教研组长、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992年、2000年、2003年连续获县优秀教练员称号。万兵撰写的论文如何提高高脚竞速200米跑成绩获国家一等奖。在体育教学中,他将竹马、旱船、押珈、板鞋、毽球等项目纳入课堂,大力推广和发展民族体育。1998年他获得“湖北省全民健身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湖北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入选奥运会火炬手代表。田业科,男,1968年出生,中学一级教师。自2003年执教陀螺以来,所带队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10月参加省十二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亚军,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一、二、三名。田业科先后多次被省民宗委、宜昌市政府、五峰县民宗局表彰为优秀教练员。他编写的校本教材陀螺训练手册在全县推广使用。张祖胜,52岁,中学一级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兼任体育教学和校运队工作,曾为体育院校输送过多名优秀学员,他指导的学生赵泽东在亚运会上获得皮划艇冠军。张祖胜先后五次受到省民宗委表彰,其论文发展民族体育,促进和谐社会先后获县级、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突出优势项目,普及大众项目。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将竹马、旱船、押珈、板鞋、毽球纳入课堂,大力推广和发展民族体育。竹马是土家族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在湾潭镇颇受欢迎,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学校从2003年10月着手组建竹马队,运动员先后参加了国家级比赛四次,省级比赛八次,共获得金牌36枚、银牌29枚、铜牌25枚,特别是在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上,获得了五金、五银、六铜的骄人成绩。蹴球、陀螺是学校另外两个特色项目。这两项体育运动虽在全国各地比较普及,但是湾潭民族中小学结合当地生态条件、民间体育竞技特点,对其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蹴球、陀螺项目开展7年多来,在省内外大赛中,获得了多项荣誉。为了配合教学、训练的开展,学校还组织编写了民族体育校本教材:高脚竞速、陀螺运动、陀螺训练手册等,在全县推广使用。二、日常训练与比赛基地建设与学校教学相衔接,在中、小学开设民族传统项目体育课。从基础教学入手,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相关的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培养人才。在全校范围内,按年级的不同,适量开设民族体育课程和训练科目,使民族体育训练有一个从普及到提高的发展过程,既有利于培养、选拔民族体育人才,也能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永不失传,还能实现全民健身。学校除了担负校内教学、训练任务外,还积极为社会提供培训、锻炼的场所。为备战各类民族体育赛事,五峰县运动员常常到湾潭民族中小学参加培训或训练。这里先进的体育设施,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训练环境。学校还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其他竞赛活动,加强交流,发展优势项目。参加国家、省、州、县等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论是单个民族项目的友谊赛、邀请赛、争赢赛、排名赛等,还是多项民族体育竞赛活动,以比赛来检验、评定日常训练的成效。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民族体育项目的交流和训练水平的提高。此外,学校还不断加快优势项目的训练和发展,开展当地民族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逐步建立和培养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在比赛方面,从2008年到2011年,学校将参加的大型比赛有:每年一次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每年一次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和一次全国邀请赛;2010年市全运会、省民运会、省全运会;2011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学校在重视日常教学、训练的同时,也注意强化日常工作的管理,为科学的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还制定了周密的管理规程、规章制度。它包括:办公制度、器材管理制度、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制度、运动队训练制度、运动员管理制度、运动员守则、教练员管理制度、教练员守则等。学校管理层坚信,一流的管理方能出一流的成绩。三、学校规划与目标管理 此部分内容参考了湾潭民族中小学文件资料。为了保证基地健康、稳健地发展,学校制定了五年规划(20072012),其目标为:打造并形成“全国民族体育名校”,努力建设湖北省民族教育窗口学校。(一)创建“全国民族体育名校”规划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民族体育工作办公室、教练组等组织。2、确定目标,整体推进。在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稳定性、专业性强的教练员队伍,建立教练员选拔、培养、使用的良性机制,培养12名全国知名教练。在项目设置方面,开展高脚竞速、蹴球、陀螺、毽球、旱船、押加、板鞋等项目,形成34个拳头项目。形成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族体育课程学生普及率100,每位学生会12门民族体育项目。培养大量民族体育后备人才: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24名体育特长生。运动队竞技水平力争在2010年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取五枚以上金牌,八枚以上奖牌;力争在2011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三枚以上金牌,六枚以上奖牌。3、加强训练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在项目改造方面,着手进行高脚竞速场地、蹴球训练场地、陀螺训练场地改造。新建项目包括:蹴球室内训练场馆、塑胶跑道、道路硬化、操场中心人造草坪。(二)推进措施学校着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训练育人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综合办学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地规章制度。制定并继续完善办公制度、教练员管理制度、教练员守则、档案建设制度、运动员管理制度、运动员训练制度、运动员守则等规章制度。着力“五个一工程”建设。建筑具有民族风格;教师编写民族教材;学生身着民族服装;民族体育进课堂;民族文化进校园。2008年6月,五峰县政协部分委员组成的调研组对湾潭民族中小学基地进行调研后,向县人民政府提交了打造精品,推广成果,争创湖北民族体育第一名县的调研报告,提出了与创“湖北省民族体育第一名校”项目相衔接,设立湖北民族体育名县创建项目的建议。这标志民族体育将在五峰县通过整合资源,逐渐推广普及,为湾潭中小学民族体育基地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四、基地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在规划基地建设,提高教学、训练水平的同时,十分重视基地环境、基地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在基地文化氛围营造方面,突出土家族文化特色。(一)体现民族建筑风格特色 学校于2005年修建了具有土家民族风格的校门,并由原省民宗委主任郭大孝同志书写,同时建起了民族文化墙。目前对已动工的投资一百万元的学生餐厅分两层设计,第二层作室内训练场用,外观彰显民族风格。按照学校创“湖北省民族体育第一名校”实施方案,还将对学校原有9栋楼房“穿衣戴帽”,以体现浓郁的民族风格。(二)课堂普及民族体育学校已编印出两本民族体育校本教材,从2002年起将高脚竞速、蹴球、陀螺三个项目纳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学校还在2007年将板鞋、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三)学生身着民族传统服装学校2004年购置了30套民族服装,保证了重大节日学生身着民族服装表演民族文艺节目。此外,学校正筹备让全校师生每人拥有一套民族服装,让民族服装取代运动服成为学生的校服。(四)进一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视挖掘整理土家文化艺术资源为已任,请民族文艺工作者龚德俊、田春梅,民间艺人刘长青、宋家春、田登武等整理出一批传统文艺节目。如板凳龙、九节鞭、彩莲船、舞龙舞狮、巴山舞等,并成立了表演队。从1998年以来, 学校每班都保留有一个精品民族文艺节目,在节日、庆典中表演。值得一提的是,板凳龙表演多次走出大山,在县市舞台上表演,并获得优秀民间艺术表演奖。2005年9月,学校举办的五十周年庆典,大型广场民族文艺表演给与会领导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民族文体艺术节”,表演民族文艺,竞技民族体育。每年正月,学生表演队都上街给单位、居民拜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后学校还将利用五峰县深厚的土家文化资源,如土司制度遗存白溢古寨、晚清土家族诗人田泰斗的竹枝词,代表土家音乐文化的龙船调,代表歌舞文化的摆手舞、撒叶儿嗬、舞龙舞狮,代表服饰文化的西兰卡普,代表节俗文化的女儿会、哭嫁,代表建筑文化的吊脚楼、岩板屋,反映茶乡历史、制茶工艺的茶文化,代表说唱艺术的五峰南曲、刘德培故事等,从中选准切入点,经过挖掘整理,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并以此为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并通过走访调查、班会、竞赛、出校刊、赴外地交流、制作展板、撰写论文、文艺表演、橱窗宣传等多种形式,形成民族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五)编写民族教材学校教师站在保护、传承、弘场民族文化的高度,积极开发、普及民族文化和民族体育教材。教练万兵老师、田业科老师已于2004年主编校本教材高脚竞速、陀螺运动,杨成华老师参与编写的县校本教材凝视五峰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校编地方民族教材进一步体现了基地建设的民族性特色。总之,基地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校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增强学员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立志为土家族的传统体育,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五、成绩与不足基地训练队平时代表五峰县参加省市级比赛,并在一系列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湖北电视台、宜昌电视台、五峰电视台为此都曾作过宣传报道。学校2006年被宜昌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湾潭中小学的民族体育享誉省内外,已形成五峰县的一个品牌。2010年11月1-2日,学校组织九名运动员代表全县前往宜昌参加市青少年学生田径赛,运动队在参加的五个项目中获得11个名次,总积分排名全市第六,运动队组织工作受到主办单位表彰,教练万兵荣获“宜昌市优秀教练员”称号。在学校竹马、蹴球、陀螺队三个传统的优势项目中。运动员先后参加了国家级比赛四次,省级比赛八次,共获得金牌36枚、银牌29枚、铜牌25枚,特别是在全国第八届民运会上,获得了五金五银六铜的骄人成绩,为五峰争了光,为湖北争了光。在单项方面,2003年以来,陀螺队运动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10月参加省十二运会,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亚军,男子第一名,女子第一、二、三名;2006年11月参加省第六届民运会,获女子团体亚军,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第四、五、六名,男子单打亚军;2006年12月参加云南首届国际陀螺节获女子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第六名;2007年11月有四人参加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女子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四名、男子单打第七名。学校竹马队在2002、2006年连续两次参加全国第七届、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20多枚,在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