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doc_第1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doc_第2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doc_第3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doc_第4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定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鹳雀楼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3个字,并且要认识5个生字。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其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一、激情导入 师: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奇丽的画。这就是中国。”现在呢?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一幅画。你能从这幅画上看到哪些景物呢?看谁的火眼金睛发现的多。(画) 师:这座楼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原来这座楼并不出名。到了唐代,有位诗人,登上这座楼看到周边的美景后,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就声名鹊起,被誉为我国四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之一。)师:那你知道是谁登上了鹳雀楼吗?(王之涣) 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王之涣呢?(指名学生介绍) 师(补充):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很多好诗,但现仅剩六首,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登鹳雀楼。 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讲授新知 、初读感知。 、检查读的效果。、生字词你们都掌握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你们也一定会读的更棒!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每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韵律节拍去朗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这就是这首诗的分节号,谁能有节奏地读给大家听?4、同桌再读交流: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能用诗中的原句来说一下。 师:“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 生:傍晚即将要下山的太阳。 师:你们看老师画的太阳对吗?为什么? 师: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太阳靠着山? 生:依。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这里的“依”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靠着、紧挨着。(板书:靠着)这里的“依”字还是本课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生字呢!看我把他送进田字格里。(范写“依”)“依”的最后一笔捺要注意“捺不落地”,捺不能到最下面。 师:“白日”正紧挨着连绵起伏的山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直到完全落下去,一点也看不见(去掉太阳图片)。太阳去哪儿了? 生: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 师:哪个字告诉你“太阳完全落下去了,看不见了”? 生:尽。 师:太阳是慢慢地、慢慢地往下落,所以“依山尽”要读得慢一点。 师:你们读得真好。诗人看到了落日,还看到了什么呀? 师:对呀,鹳雀楼就座落在黄河边。你见过黄河吗?你印象中的黄河是怎样的? 生1:黄河的水黄黄的。 生2:黄河是波涛汹涌的。 师: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会怎样流入大海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 师:奔腾不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多么壮观呀!你能把这种壮观的景象读出来吗? 生1:黄河入海流。(黄河水真是滔滔不绝啊! 生2: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真是壮观呀!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小朋友们,我们跟随诗人王之涣看到了落日,看到了奔腾不息的黄河。现在,你们能试着把诗中描写的景色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他想到了什么呢?谁来读读后两句? 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这里有个“欲”,谁来读读? 师:现在,请你再读读上下句,猜猜看,这个“欲”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想要。 师:诗人王之涣想要干什么? 生:诗人王之涣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你从哪里知道诗人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呢? 生:“穷”和千里目。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穷”就是穷尽,看尽。“千里目”就是指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的穷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现在看老师把它送进田字格里,目也是本课的一个一类生字,是一个象形字。你们瞧:看汉之星。千里目:诗人真的能看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吗?(不能) 这有点夸大了,向王之涣一样喜欢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唐代的李白。你们看: 诗人王之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仿佛要看尽远方所有的景色。那他得再怎样做呢? 生: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师:诗人再登上一层楼,可能会看到什么?(指名说) 师:再高一点呢,猜猜看,诗人可能又会看到什么呀?(指名说) 师:诗人说“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到底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呀? 生:只有站得越高,才能看得远。 是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还是一句千古名句。它不光用在登高望远上,还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用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