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与妻书一、读准字音眷属() 吾尝语曰() 依依旁汝()的的非吾所思() 如晤() 能彀()婉解() 使之肖我() 搁笔() 称心() 双栖() 情不自禁()恸哭()答案junybndwuwnxiochnqjntn二、辨识通假(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2)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答案(1)“彀”同“够”,能够(2)“念”通“廿”,二十三、一词多义(1)竟(2)身(3)及(4)余(5)书(6)卒(7)其答案(1)动词,完毕,终了副词,全,整,终(2)名词,自身,自己名词,身孕(3)动词,推广到介词,等到(4)副词,以外,以后动词,剩下数词,整数后不确定的零数代词,我的形容词,遗留的,剩下的(5)名词,信动词,写(6)副词,最终名词,兵动词,死副词,读c,通“猝”,仓猝(7)代词,他们代词,自己代词,代腹中之物代词,代鬼代词,那些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副词,表婉商语气,可,希望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四、词类活用(1)瓜分之日可以死()_(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_(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_(4)意洞手书()_(5)汝幸而偶我()_(6)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_(7)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_(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9)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10)称心快意()_(1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12)卒不忍独善其身()_(13)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_(14)当尽吾意为幸()_答案(1)瓜,名词作状语;死,动词的使动用法,其后省略宾语“之”像切瓜一样;使死(2)名词活用为动词追求(3)名词作状语用数字(4)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5)名词作动词配偶,嫁(6)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7)动词活用为名词远行的事情(8)第一个“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敬;后两个“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9)第一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爱护;后两个“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孩(1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善(13)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写尽;万千,数词作名词指很多的话(14)尽,形容词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幸,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幸事五、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今义:表并列的连词。(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古义:_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因此。(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古义:_今义:由着自己的性子。(4)吾家后日当甚贫古义:_今义:后天,明天的明天。(5)及与汝相对古义:_今义:相对立,相比较。(6)钟情如我辈者古义:_今义:感情专注(多指爱情)。(7)汝可以模拟得之 古义:_今义:模仿。答案(1)双音复合词,并且推广到。(2)的原因。(3)勇敢,按照自己的本性。(4)以后的日子。(5)面对面。(6)感情丰富,多情善感。(7)想象,揣摩。六、文言句式(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译文:_(2)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译文:_(3)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译文:_(4)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译文:_(5)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译文:_(6)称心快意,几家能彀?()译文:_(7)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译文:_(8)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文:_答案(1)判断句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世间的一个人。(2)判断句小厅旁边有一间房子,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3)定语后置句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4)定语后置句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5)省略句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6)主谓倒装句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7)固定句式“与使无宁”表选择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8)固定句式“奈何”表疑问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情人都成眷属:语出西厢记。眷属,家属,亲属,这里是夫妻的意思。然:然而,可是,转折连词。遍地腥云,满街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孟子梁惠王上)。第一个“老”:动词,尊敬。第二个“老”:名词,老人。不如。连词,表示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初:副词,开始。婉解:婉转解释。虽:虽然,诉。及:等到。相对:面对面。启:开。且:况且。以:因为。胜:承受。盖:发语词。以:用,介词。寸管:毛“而”,表修饰关系。第:仅,但,表转折。以:按照,介词。死:四个“死”都是使动用法,使死。处:居住。表达坚贞爱情。破镜能重圆: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聚。则:那么,连词。较:比较。为:成为,算做。奈之何:对它抚:抚养。肖:相像,类似。疑:估计,猜测。其:代词,代腹中孩子。或:或许。则:那么。以:介词,把。为:当资料链接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1905 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 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广州辛亥革命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 文本鉴赏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一位革命志士抱着必死的信念,在起义之前写给爱妻的遗言,表达了他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不顾一切地崇高革命精神,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字里行间闪耀着革命志士牺牲一己利益“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答案献身救国爱妻之情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12段,回答问题。1第2段中“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_答案这句话是全文的纲。作者在这段先简单地阐述“牺牲吾身写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道理,然后下面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另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二、阅读课文第34段,回答问题。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_答案(1)作者用“汝忆否” “回忆” “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_答案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这就是林觉民“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三、总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4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其中的原因有几点?_答案黑暗现实冷酷无情,国之不存,何以有家;破镜难圆,生离痛于死别;天下人的生离死别自己不忍心不救。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而勇于就义。5有人认为:林觉民作为革命战士,在参加起义之时应以家国大事为念,不应为儿女私情挂心,但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却用了大量篇幅陈说儿女私情,似乎有损其光辉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观点一: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岂能只是儿女私情?与妻书中,“吾至爱汝”“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等句,都表现出作者对妻子依依不舍的深情。作者在文中花大量笔墨陈述私情,一方面削弱了他对祖国、人民爱的深度,另一方面也显得他优柔寡断,顾虑重重。因此,作者如此写作有损其光辉形象。观点二: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心胸所怀儿女私情并不损其光辉形象。一位革命战士如果对儿女私情毫不顾念,很难想象,他的革命热情会有多浓烈。在与妻书中,“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等句,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尚人格、顾全大局、勇于奉献,可以说,他不愧为一名革命战士!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第二人称本文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在回忆往事中作者使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比如第3自然段,作者用了“汝忆否?”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第二人称的使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挚爱和不忍离别的内心痛苦。语言情意真切,扣人心弦,读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2写法指导运用第二人称能够使读者迅速进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易于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便于抒怀。方便以真情实感博得好评。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参与感。使用第二人称应注意:(1)注重多抒发真情,以情打动读者。(2)注意心理描写。对“你”的心理描写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要靠“你”“自白”,或是自己对“你”的猜想。3迁移运用参照右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_【参考答案】你的眼神犀利,仿佛是一把能劈开世间一切丑恶的外衣的宝剑,这和你讥讽丑恶、字里行间锋芒毕露的作品多么相似;你的发根竖直,好像是耸立在东方的宝塔,这和你不怕权威,敢于挑战上层阶级,不与官僚同流合污,在众人中独树一帜的性格多么相似啊;你的脸方方正正,好像一面方正的能照出世间一切丑恶的镜子,这和你洞察世间、敢于揭露丑恶的性格多么相似;你的鼻梁高挺,好像是东方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这和你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多么相似啊!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舍生取义真豪杰赤子男儿,英雄壮士,舍生取义,精神永传。在一封看似普通的家书中,我们感受到了那字里行间充盈着的血泪和真情。在那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有多少像林觉民那样的革命先烈舍弃了自我的小家而成全了我们共同的大家!又有多少人将自己最炽热的儿女私情融入慷慨激昂的壮志豪情中去!是啊,如果没有对爱妻的那份真情,又哪会有他对天下人的大爱?正是这种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才让这份真情拥有更令人动容的魅力【应用角度】“真情”“大爱”“舍生取义”等。2素材应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生,他们没有为情所障目,因此而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比如林觉民,就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他为何能够做出如此的选择?正是因为他能够不为儿女私情所障目。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节选自勿为情所障目)群文阅读导读:陈觉与林觉民他们都是无畏的革命战士,他们都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柔情,他们更有天下为公的壮志豪情。他们都英年早逝,他们都留下了给妻子的真挚深情用他们的博大胸怀和丰功伟绩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真正含义,启迪着我们以天下人为念,为实现生命的崇高价值而奋勇向前! 让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老于历史长河之中。铁血柔情林觉民萧萧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 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出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地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前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便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与妻书注陈觉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被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习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了,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素养考试题及答案
- 铸管退火工技能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军事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救援常识考试题及答案
- 野生植物采集工协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有机宝石检验员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铸管退火工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课件文案打磨
- 课件文案句子摘抄
- 印花版修复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006年
- 《康复护理学》3章康复评定(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
- 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配电站房工程设计
- GB/T 29256.5-2012纺织品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宫颈裂伤修补术课件
-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课后习题与考试答案
- 药剂学:第二章 药物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课件
- API-650-1钢制焊接石油储罐
- 游泳救生员(初级)理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