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按其所提供的劳动量取得应得工资报酬的权利。劳动 报酬权是劳动者的一种重要经济权利,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律、 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劳动报酬,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并 要求同工同酬。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其他合法的收入,是劳动者通过付出劳动 力所取得的物质利益。工资权益是劳动权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行为追求的最 终目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利用其雇主的强势地位,规避、违反法律 规定无故克扣、拖欠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严重的侵害了 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系列后果。 针对我国劳动者工资权益被侵害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采取理论联 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为线索,有针对性的指出目前劳 动者工资权被侵害的主要几个表现,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我国国 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力求为完善我国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建 言献策。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劳动者工资不能按时支付,遭到恶 意克扣,侵害劳动者工资权益的行为屡有发生。通过对欠薪、拖薪的主、客观 原因分析,完善欠薪保障制度、工资优先支付制度,建立欠薪刑事责任以打击、 威慑、警示违法拖薪的用人单位和经营者,确保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实现。 第二部分,劳动者工资水平保障制度构建。用人单位为节约用工成本,低 于最低工资水平支付劳动者工资、无故克扣工资,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实际工资 水平和购买力,影响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状态。通过强化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 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禁止用人单位克扣工资的途径,保障劳动者能够获得 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水平的工资待遇,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部分,弱势群体工资权利特殊保护。农民工工资水平低于城镇职工平 均工资水平,女性劳动者受到工资歧视的现象广泛存在着。解决弱势群体的工 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工会和劳动者个人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共 ii 同作为,通过完善立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加强劳动 监管力度,转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使其享受“同工同酬”的权利。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建议通过刑罚的介入,建立欠薪刑事责任制度,设立故意拖欠工资罪、欠 薪逃逸罪来惩戒严重侵害劳动者工资权益的行为人。刑罚的不可避免性,意味 着违法成本的提高,加大了实施不法行为风险,当行为成本高于收益时,行为 人得不偿失,自然会遵纪守法,减少侵犯劳动者工资权益的行为。 关键词:关键词:劳动者;工资;保障 iii abstract labors have the remuneration rights, which means workers should be pai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their labor. remuneration rights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rights of workers. workers have the right to ask the employer to pay monetary remuneration, minimum wage and call for equal pay. remuneration, including wages and other lawful income, is the material interests workers make through working. pay equity is the core of labor rights as well as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labor act. however, in reality, employers exploit their employers strong position to evade or violate the law to deduct and withhold wage of workers without cause, to pay wages below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s, which infringe the wage rights of workers serious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and result in a series of consequences. in view of the state that the wage rights of workers have been infringed and its problems,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combining domestic and abroad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to workers wage rights; with the clue to workers wage rights protection, it targeted points out several main performances of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wage rights of workers currently,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n proposes some feasibl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considering national situation and strives to offer advic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labor wage protect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construction of workers wage protection laws. the situations that workers not paid on time and have been maliciously withheld occur repeatedly. by mean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 delayed salaries, it improves the protection of wage system, the priority of wage payment system and establish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o strike, deter or alter the illegal employers and operators who delay the workers wages and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workers wage rights. the second par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ge levels security system. to save the iv cost, the employer pays workers lower than the minimum wage or deducts the wage without reason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level of real wage of workers and purchasing power, and affects the basic living conditions of workers .by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mployer, the establishment of wage payment security system, prohibiting employers from deducting wages , which ensure that workers can get enough wage to maintain the basic standard of family living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the third part, the right to special protec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migrant workers wages are lower than the average wage for urban workers;women workers are widespread suffered from wage discrimination. to solve the wage problem of vulnerable groups, following the premise of market economy,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trade unions and individual worker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a chang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it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right protections, strengthens the supervision of the labor, and changes the vulnerable posi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making them enjoy “equal pay for equal” rights.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 by the interven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 it recommends to establish wage arrear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intentional wage arrears crimes to punish the perpetrators who seriously evade workers wage right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 which means the increased cost of breaking the law and the increased risk of the wrongful act, when the costs outweigh the benefits, the perpetrator more harm than good, will naturally respect the law and reduce violations of the labor wage rights. key words: workers;wages;protection 引 言 1 引 言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越来 越多的劳动者走向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成为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法治社会里,付出劳动而获得报酬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而从他人劳动成果中获益的另一方必须向劳动者支付报酬,这是不言而喻的公 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恶性事件却频频发生,以拖欠劳动者 工资为代表的侵害劳动者工资权益的问题大量涌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 害,加之维权途径并不十分顺畅,导致劳动者跳楼、跳桥等极端事件、群体性 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劳动者工资权益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劳动者 权益的法律、法规,并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劳 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 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据此,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先后颁发了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最低工资规定等规章。这些法律、法 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对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工资支付起 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为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由于立法层 级较低,这些法律法规具备了覆盖面宽的特征,如果能得到有效实施,从理论 上来说劳动者工资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然而,相关职能部门和用 人单位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规避法律责任,减轻自身义务,侵害劳动者工资 权益,由此引发了一些暴力事件,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2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工资不能按时支付,遭到恶意克扣、拒付,劳动者工资权益被侵害的事件 常有发生。工资收入是劳动者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或唯一来源,拖欠工资严重 影响了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状态,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劳动者按照劳 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完成了一定工作任务,就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法 支付工资,这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社会尊重和法律保护。2003年底, 温家宝总理为四川农家妇女熊德明讨欠工资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广泛关注,熊德明也因此成为2003年度中央电视台评 选的“十大经济人物”之一。以建筑业为例,拖欠工资款的问题十分突出,2004 年全国累计拖欠工程款达366多亿元,截止2004年6月底,当年累计拖欠工程款 323亿多元,仅2003年就拖欠161亿多元,而且存在前清后欠的问题。近几年来, 因劳动者因工资拖欠引发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劳资关系越来越紧张,对抗式 冲突矛盾也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用人单位欠薪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用人单位欠薪现状及原因分析 拖欠工资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部分劳动者 在权利受到侵害后通过信访、新闻、媒体跟踪报道以及诉讼等方式来解决讨薪 问题,而另一部分劳动者因多次讨薪无果,产生悲观心态,在绝望中可能会采 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方式,讨薪工人跳楼、武力报复事件等恶性事件屡屡发生, 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劳动者是社会中的弱者,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获取微薄的 收入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由于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当工资被拖欠 时,劳动者因不能有效的行使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与此同时用人单位 利用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打压劳动者,恶意克扣、拖欠工资。没有取得工资, 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其生存权利失去了物质基础,必然影响社 会的稳定,这就决定了工资纠纷不仅仅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冲突,也关 系到国家的整体利益,国家和社会应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实现。当前,拖欠 劳动者工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3 1、法律法规对工资权益的规定尚不完善 我国宪法第 13 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 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1劳动报酬权是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 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为保障劳动者报酬权的实现也发 布了一系列规章,如劳动部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 最低工资规定 ,这 些规章制度对支付工资的办法、禁止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 的监督都作出了规定,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并不完善,这正是劳动者工资权益 受到侵害立法方面的原因,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相关工资规定较为原则性, 缺乏实践操作的具体标准和依据,虽对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作了许多规定,但未 能对劳动者工资权益进行针对性的保护,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没有强 有效的处理及责任追究的规定,劳动部门在惩处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时,由于缺 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导致处罚乏力,难以形成威慑力。 (2)现行法律法规对 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行为的规定欠缺惩罚力度,多数规定仅强调用人单位不 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 26 条规定只设 定 50%到一倍的赔偿金,处罚力度较小,用人单位违法成本较低,导致其无视法 律规定的行为屡屡出现。同时,法律法规对企业经营者在拖欠工资后的逃匿行 为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至于现实生活中个体老板、建筑商携款逃匿 事件常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 2、用人单位规避法律,无视相关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利用其经济的强势地位,无视法律规定是劳动者工资权益受到侵 害的重要原因,由于劳资双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地位不平等性,当用人单位恶意 拖欠工资时,劳动者采取许多方式向用人单位索要劳动报酬,一些雇主通常采 取不理不睬,甚至恐吓、威胁、暴力的方式拒付工资,因此社会上频繁发生劳 动者为讨要工资而付出生命代价的恶性事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1)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 的颁布实施后,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情况并没有多大改善。反之,用人单位 因劳动合同法的颁行而惊恐不已,加重限制劳动者的各项权利,采用不发 放工资单、工作证等相关物件的方式,唯恐在仲裁中或诉讼中授之以柄。劳动 1参见宪法第 13 条规定。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4 者在工资被拖欠后,常在维权过程中因证据不足处于被动地位,相关权利得不 到应有的法律保障,一些用人单位在责任承担上互相推诿。如一些建筑单位常 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推卸给“包工头”或“带工老板” ,否认其与劳动者之间的 合同关系,以劳动者与“包工头”或“代工老板”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为借口, 给劳动者维权行为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2)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加班工资 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劳动者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日 8 小时, 每周工作 44 小时,一周至少休息一日。加班时间每日不超过 3 小时,每月不超 过 36 小时,劳动者加班的要支付加班工资。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在规定的 工作时间内要求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不得随意安排加班加点,但由于生产经 营的需要,用人单位可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工作时间。当特殊情况发生时,涉及 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利益时,用人单位可直接延长工作时间, 无须与劳动者协商。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应支付 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然而,许多公司、企业违反延长工作时间的条 件限制和时间限制,事先没有与劳动者协商,利用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维权法 律意思淡薄,想多赚钱养家糊口的心态,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再寻找各种理 由拒付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加班工资。王某系某厂劳动合同制工人,合 同期 5 年,2001 年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规定,本厂实行计件工资,每完成一个标 准件发给 25 元工资,月标准件为 45 件。2003 年 6 月,工厂接受大批来料加工 业务,厂房征得工会同意后要求王某等人加班加点工作,多劳多得。王某等人 同意了厂房加班要求, 并在 2007 年 7 月11 月期间多完成正常定额 1 倍以上 工作量,但厂方直接正常计件标准支付王某的报酬。 2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如何认 定加班,如果王某在 8 小时工作时间外完成超额任务,则认定为在法定工作时 间之外参加劳动的加班行为,计件工资只是工资报酬给付方式的改变,并不改 变时间标准,我国实行每周 40 小时工作时间标准,超过 40 小时的劳动就应属 于加班,王某的一些超额任务是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完成的,应认定加班,用人 单位理应支付加班工资。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有关试用期的条款违反法律规定 2向中华著: 劳动侵权的法律救助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第 106 页。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5 我国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期间和工资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一些用人 单位却无视法律规定,以身试法,利用其强势地位和劳动者求职稳定的心态, 任意规定试用期期间,非法剥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或在试用期内支付少量或不 支付工资,这种行为违反了立法的本意,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 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 6 个月的考察期,法律规定试用期是为了给用人单 位和劳动者之间进行沟通、相互适应提供一个月以上的保障,以试图更好的创 造经济效益,而用人单位却规避相关法律规定,钻法律的漏洞,拒付或不按规 定支付劳动者试用期间的劳动报酬,严重违反法律规定。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地位不平衡性 劳动者的维权意识普遍淡薄,其合法利益被忽视,这是中国社会劳资关系 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根源于几千年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 和小农意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劳动者思想领域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着。对 劳动者来说,没有政治权利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他们拥有的仅是可以出卖的劳 动力,完全忽略了应有的劳动者权利。同时,中国低素质劳动力严重过剩,出 现了几十年所谓“人口红利”时期,不少地方政府官员漠视劳动者权益,为劣 质资本保驾护航,把“廉价劳动力”当成参与市场角逐和招商引资“政绩”的 主要甚至唯一的竞争筹码。 3在与资本的博弈中,由于资本的唯利是图和少数官 员的亲商媚商,劳动者在维权力度方面显得苍白无力。许多私营企业的劳动合 同自称是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实质大多是霸王条款,劳动则 会除了出卖劳动力几乎没有权利可言。同时,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幅度加剧, 强化了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身、经济依附性加强,使 得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我国的劳动力基本上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 来自农村的一些低技能劳动者只要求能得到一份聊以糊口的工作即可,不敢奢 求福利保障、保险待遇等,对用人单位的种种苛刻要求和侵权行为忍气吞声, 以求职业的稳定,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本人利益,其形成的巨大竞争压力也导致 城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侵害。 (二)解决欠薪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二)解决欠薪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3参见沈青: 劳动者权利观念淡薄与忽视劳动者权利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年第 1 期。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6 1、建立欠薪法律保障制度 (1)建立欠薪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欠薪保障制度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比利时,后来欧洲一些国家通 过立法建立此项制度以保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欠薪保障制度是指在用人单位 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或无力支付时,由特定机关以先前筹集的欠薪保障金 偿付给劳动者的制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公司企业因经营管理不 善而常常面临亏损或破产的局面,此时,劳动者的工资极有可能被拖欠,甚至 一些企业主、公司老板为了私利连夜携带工资款逃走,这极大的侵害劳动者的 工资权益。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此时, 欠薪法律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利的实现,减少社会冲突, 缓解社会矛盾。 以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为例, “欠薪欠保” 一直处于劳动者投诉举报的首位, 占每年劳动行政部门案件数量的 70%以上,据统计,仅在该市 2004 年开展的百 日执法大检查中,上海市劳动监察总队就查处了欠薪案 719 起,占查处违法案 例的 25%, 拖欠工资 2700 万元, 涉及劳动者近 5 万人,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91%。 4企业欠薪问题严重时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当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等非常时期, 其资产往往不能清偿所有债务,工资债权面临不能清偿或不能完全清偿的局面 时,被欠薪的劳动者会聚集来到政府部门进行上访,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导致 社会的不稳定。工资债权虽属于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其关系到职工的生存 利益,劳动者虽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这些途径 由于程序的制约,时效长、成本高,难以解决劳动者的燃眉之急。建立欠薪保 障制度,可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市场体系,企业如发生欠薪引起的突发事件 时,政府可以通过工资优先支付和欠薪保障基金的运作,必要时启动欠薪保障 资金,保证被欠薪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 (2)欠薪保障基金制度 欠薪保障基金是指由特定机关筹集的、当用人单位无力支付或拒不支付劳 动者工资时,由其向劳动者垫付的基金。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尚不具备以财政 拨款的方式建立统一的欠薪保障基金制度的条件,一些地方政府则通过企业缴 4参见邱宝华: 建立欠薪保障法律制度促进就业 , 政治与法律2006 年第 1 期。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7 费为主、地方财政支出为辅的方式解决欠薪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我国深圳、 上海等一些较为发达城市已先后颁行相关规定,尝试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如上 海市 2007 年颁布的企业欠薪保障金筹集和垫付的若干规定规定企业、企业 分支机构每年缴纳一次欠薪保障额,深圳市 1996 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 欠薪保障条例规定规定欠薪保障资金采取企业和政府负担的方式,以企业负 担为主,强制性要求每个企业缴纳一次性欠薪保障金,企业每年按上年度全市 最低月工资标准的 70%缴纳。 总体来说, 我国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局限于部分地区, 立法层次相对较低,覆盖范围较窄。 鉴于我国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方面的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统一的全国 性法律文件,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性,地方性法规规章甚至出现一定程 度上的冲突,因此我们需借鉴一些国家欠薪保障制度成熟的立法和实践经验。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欠薪保障制度中,破产保障基金是其主要内容。在政府劳 工处里设有一个酬薪保障组,主要负责处理及审核破产欠薪保障事务有关的申 请,而破产欠薪保障基金另设专门的基金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基金。欠 款保障基金资金是从每张商业登记证所收取的固定征款。当雇主拖欠工资时, 雇员可向破产欠薪保障基金申请特惠款项(包括欠薪、代通知金、遣散费) ,以 垫支被拖欠的工资,相关部门在垫支款项后,在向雇主追讨欠款。西班牙根据 1976 年劳工关系法建立工资保障基金,由专门机构 upa 管理运作,全国共 计 52 个分支机构, 按照政府、 雇主组织和雇员组织代表对第三方协商机制管理, 工资保障基金来源由雇主缴费,费率为雇员工资的 0.4%,覆盖了所有的公营和 私营企业。 我国建筑承包合同的相关立法中规定,承包商在开工之前,必须按工程的 造价或工程标价的一定比例交纳工资支付保障金,在建设工程领域设立欠薪保 障基金,作为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在建设工程中,发包人与承包人承担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连带责任。根据相关法 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欠薪保障资金可以优先作为建设工程的变卖款。 建设领域 农民工工资管理暂行办法还明确规定业主或工程总承包企业负有垫付农民工 欠薪的责任,垫付数额以未结清的工程款为限。 5保障金由施工单位以企业名义 5参见刘焱白:论我国欠薪保障优先权法律制度 , 南华大学学报2006 年第 2 期。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8 存入指定银行,由劳动保障部门和建设部门监管,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欠薪、 拖薪问题,劳动行政部门经审核处理后,可启动欠薪保障金支付所拖欠的工资, 此种举措加强了对建筑单位的监管,缓解了建设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问题。 泉州某食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系租赁经营,因经营管理不善,于 2007 年 4 月 1 日停产,法定代表人冯某去向不明,尚未支付 329 名工人 2、3 月份工资 50 余万元, 4 月 2 日上午, 该公司近百名工人集体上访。 这是一起因经营管理不善, 用人单位无力支付工资,法定代表人逃逸的突发事件。泉州市劳动保障局为解 决突发情况下的欠薪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应急筹措资金,先行支付了劳动者 工资,后申请法院拍卖公司财产,补回先前垫付的工资,泉州市劳动保障局对 泉州食品公司欠薪问题的妥善处理,充分证明了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可以让 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 目前,我国欠薪保障基金制度的相关立法以地方性法规、规章为主,这些 规定存在制定仓促、考虑不妥善等缺陷,对基金的管理机构及性质规定模糊, 对基金的筹集、运作、管理方式规定差异较大,且效力等级不高、覆盖范围窄, 影响了欠薪保障基金制度的全面实施,因此我国应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或 授权国务院以全国性立法的方式建立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构建基本框架,再由 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 确保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实现。 首先,关于欠薪保障基金的资金来源。我国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在缴费主体 方面,应确定为企业缴费为主、财政支出为辅,劳动者作为纯收益人,不承担 或不变相承担任何缴费责任。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盈利与否,都承担一定数额 的欠薪保障金。具体的缴费标准可以按照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 也可以按收缴单位确定的固定数额缴纳。其中,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来缴纳 费用,更能体现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性,较为灵活。用人单位在设立之时和年 度审核时按照一定比例向收缴部门缴纳欠薪保障费用。 其次,关于欠薪保障基金的管理。在全国各省市建立专门的欠薪保障基金 账户,设立欠薪保障基金委员会,由政府部门、工会、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对 基金进行管理。同时,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劳动者在欠薪情况下基金申 请的审核,对符合申请保障基金条件的劳动者在审核通过后,可以直接去指定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9 的银行领取基金。 最后,关于欠薪保障基金的运作。欠薪保障基金垫付的申请条件必须是企 业处于破产整顿时,无力支付或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情形。实践中,一些企 业主往往谎称自己陷入困顿,无力偿付工资或采用暴力手段拒不支付工资,此 时,劳动者如通过司法途径维权耗时耗力,解决不了燃眉之急,但其只要证明 用人单位存在上述情形之一,便可直接申请基金垫付,后由劳动行政部门追究 用人单位的责任。同时,为了避免欠薪影响劳动者的正常生活,须严格规定劳 动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核期限,可参照劳动争议处理中的 60 日。 2、工资优先支付制度 企业拖欠工资的现象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的一个极不稳定因素。企业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不同主体负有不同债务,工资债权相对于其他债权如担 保之债而言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和它们实行同等待遇反而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 法律的发展应当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应该注重实质上的公平,对弱者 予以特殊保护,以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我国企业破产法中规定,破 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优先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及 相关费用。这即是工资优先权,工资优先权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工资债权而 设立的,当企业发生破产、倒闭或清算时,劳动者可以从企业的破产财产中就 其工资债权优先受偿,但工资债权仍落后于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有财产担保的债 权和破产费用受偿。 工资优先权是基于劳动者的工资债权而产生的,工资债权是劳动者依据劳 动合同付出劳动后取得的工资请求权。工资债权作为一般债权,根据债权平等 受偿原则,是不应受到优先清偿的,但工资请求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债权的 特点:首先、工资债权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权,具有较强的人身依附性,生存 权作为一项法定基本权利,在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得到认可和保护。我国劳动 者的工资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工资维持着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 平,对其生存起着保障作用,代表着劳动者的生存利益。其次、工资优先权的 设立,保障了工资债权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稳定。工资优先权的设立目的不仅 仅是保护弱小劳工的利益,其保护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劳动关系,覆盖的义务主 体包括所有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谐。最后、工资债权虽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10 处于企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的首位,却往往得不到实际支付。在企业生产经营 过程中,企业为了更好的实现其资产的融资功能,一般会对其设定担保物权, 当企业经营状况恶化,资不抵债时,常常出现企业零破产现象。由于工资债权 的迟延支付和不易设定担保物权的特点,就容易受到其他担保物权的排斥。 6因 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弱势劳动者群体的利益,法律应当设立工资优先支付制度, 保证工资债权的实现。 在包括工资优先权在内的一般优先权与其他有担保物权的债权竞合时,其 受偿顺序如何,理论界不无争议。在学者在利益衡量之后认为:当前我国劳动 者的工资是其生活的主要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对劳动者的 生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代表着劳动者的生存利益。 7工资优先权是基于社会 改革和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对劳动者的工资权益进行的特殊保护,其与有财产担 保的债权的优先受偿次序的争论曾在我国企业破产法制定和修改过程中得 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企业破产法草案二审稿规定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的基 本社会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基本保险费 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为第一顺序的债权优先受偿, 这条规定遭到了银行业的强烈反对。提出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拖欠工资属于劳 动法调整的范围,破产法不能违反担保物权优先的原则,不能破坏社会的信用 基础,否则会迫使银行为规避风险提高利率和借贷,导致银行的坏账总量膨胀, 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隐患。两者次序优先问题体现了生存权与经 营权的利益博弈。如果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优先于工资债权受偿,银行业与其他 有担保物权的债权人可以就其担保物权优先受偿,降低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 但这是以风险转嫁给劳动者为代价的,让劳动者承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劳动 者在工资得不到支付时,拥有法律救济手段极其稀少且显得苍白无力,工资请 求权受到侵害将直接威胁到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存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 社会的稳定,而银行业和金融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的存款,若有担保物权 的债权受到侵害,其对外支付能力并不会因此而遭受重创,且银行业和金融业 6陈敏: 工资优先权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32 页。 7 7陈慧华: 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完善 ,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11 在发生危机时,有一系列的法律救济手段可以对其进行调整,相关保障措施十 分有效。 纵观各国关于工资优先权的立法,其设立通常基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实 现社会公平。法国、日本立法例明确规定工资优先权为担保物权,日本民法典 规定了一般工资优先权对其具有优先效力的不动产抵押权:1)在先登记的一般 工资优先权优先于后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2)登记过的一般工资优先权优先于 未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3)未登记的一般工资优先权优先于未登记的不动产抵 押权。 8基于我国国情,在工资权利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目前国家立法对工 资优先权的保护尚不完善,由于工资优先权保护的社会关系十分特殊,应当规 定工资优先权优先于担保物权的优先次序。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 规定:船舶优先权优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其中,船舶优先权包括船员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船员遣返费用的给付请求权。 我国目前对工资优先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备,在立法上我们应规定工资优先权的 性质为法定担保物权,其优先效力及于劳动者工资债权不能实现的所有场合, 从而在根本上建立工资优先支付制度,保障劳动者工资权益的实现。 3、建立欠薪刑事责任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劳动者工资权益得到保障的法制基础。对用人单位屡屡 以身试法、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近年来一些学者建议采取刑法手段,对企业 恶意欠薪的行为作为犯罪行为予以打击,以起到威慑、警示作用。2006 年 3 月 27 日,在朝阳区法院召开的农民工工资问题研讨会上,全国总工会法规司法规 一处处长关彬枫建议修订刑法 ,设立“拖欠劳动报酬罪” 。 9提出反对意见的 学者认为,恶意拖欠工资是用人单位违背双方的合同约定,属民法上的违约行 为,是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很难将拖欠工资行为定性为社会危害性严重的行 为,不能以拖欠工资罪定罪处罚,应通过其他手段加以治理。目前,我国对劳 动者权益保障的呼声日益强烈,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双方 的约定,而且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了有力的保障 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刑罚应当具有无可避免性。 8 陈敏: 工资优先权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38 页。 9 陈慧华: 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完善 ,暨南大学 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34 页。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12 (1) 建立欠薪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拖欠工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其侵害了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据报道,全国总工会对建 筑单位的不完全统计,2003 年拖欠工资总额 417 亿元,涉及工人 845.9 万人, 拖欠数额超过 10 亿元的有十几个省,一些企业拖欠时间长达数月,一些企业前 清后欠,恶性循环,苦不堪言。刑法是法制的最后保障,当国家通过民事的、 行政的手段和措施不足以制止危害行为时,应考虑使用刑罚的方法,通过刑事 强制手段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使行为人的身心因受到强制而主动避免违法行为 的再次发生。从我国目前治理欠薪的实践效果来看,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问题仍 普遍存在,现有的治理措施并不乐观。由于用人单位的恶意逃避行为,有些欠 薪案件得不到处理或即便处理结案也无法执行,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在对用人 单位及经营者强制和惩戒措施规定上也显得苍白无力。重庆市开县一名法官在 审理拖欠民工工资案件过程中,两上北京,催促工程方中铁总公司给付农民工 工资,却无果,无奈的法官上书总理,陈述讨薪的艰难历程。不久,国家信访 总局负责人对此作出批示后, 355 万元的民工血汗钱菜终于打到开县法院的账户 上。 10倘若立法机关从刑事立法上对此类行为进行定罪处罚,劳动者即可免受诉 讼难、执行难的痛苦。为确保工资债权实现,惩罚侵害工资权利行为,规诫他 人,采用最严厉的法律手段是必要的。 (2) 故意拖欠工资罪及其构成要件 故意拖欠工资罪是指用人单位和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有能力支付工 资的情况下,故意拖延支付或拒不支付劳动者工资,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 为。恶意拖欠工资行为不仅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公平正义,也极容易引 起劳动者极端报复行为和群体性事件,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操作来看,通过刑罚手段惩罚恶意欠薪行为时可行和有 效的。我国香港地区雇佣条例第 23 条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工资不得迟于 工资期满后 7 天支付。第 63c 条规定,雇主如故意及无合理理由违反上述规定, 一经定罪,可以罚款 20 万港元及监禁 1 年。第 67 条申请拘捕潜逃雇主规定: “任何雇主或前雇主,如行将离开本港,有意逃避支付下列款项: (a)欠付雇 10参见胡玉浪: 我国欠薪法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年第 3 期。 一、劳动者工资保障法律构建 13 员所赚工资,不论该工资是否到期支付;或(b)拖欠雇员根据契约应得之其他 款项。 ” 11当时,在香港地区,许多雇主因害怕欠薪被定罪处罚,恶意欠薪的行 为得到大幅度的打击和遏制。故意拖欠工资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本罪的客体是社会稳定性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 为不仅仅是侵犯了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其侵 犯的客体的双重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对单位犯罪的主体采用双罚制,即对用人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本罪定罪处 罚,同时对单位处以罚金。双罚制有利于促使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 任人员认真对待工资支付义务,减少侵害劳动报酬权行为的发生,严厉遏制个 人以单位名义规避刑事责任情形的出现。 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恶意欠薪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 规定,但为了非法占有他人的财产,有能力支付拒不支付的心态。根据我国劳 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了劳动者的工资,在劳动者投诉后劳动行政 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后,用人单位在把原来应给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的情形下,至 多加罚拖欠工资款 50%至一倍的赔偿金,处罚力度较小,违法成本低。因此,一 些个体老板总是借故不支付工资,极大的侵害了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在工资拖欠时,经劳动者多次催讨,行为人仍拒不支付, 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一般为不作为,在特殊情况下,行为 人会采用或唆使他人采用暴力、威胁等方式拒不支付工资,此时,可能触犯其 他罪名,如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3) 欠薪逃逸罪 欠薪逃逸罪是指经营者因生产经营亏损或破产等原因隐匿、出走,损害劳 动者工资权益,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由于工资权利的滞后,企业在生 产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生亏损或面临破产,经营者极有可能携带巨额工资款逃 逸,以逃避自己承担的工资给付义务。经营者因违法责任较小,违法利益往往 如愿以偿,所以不惜以身试法,屡屡损坏法律的权威性,如从刑罚角度课以较 重的刑事责任,则可威慑潜在的行为人,发挥刑罚的预防作用。欠薪逃逸罪的 11参见胡玉浪: 我国欠薪法律责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评估课件
- 健康骨骼知识培训课件
- 俄罗斯政府课件
- 企业疫情期间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环境安全培训的作用
- 社区纪委考核管理办法
- 社区干部纪律管理办法
- 数字农业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 2025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出租车防御性驾驶
- 最常用2000个英语单词-电子表格版
- 崧舟细讲文本: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某中学德育处主任工作评价量表
- 法院送法进校园讲座
- 农民工工资表(模板)
- 艰苦地区服役申请书范文
- 反比例函数 单元作业设计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教学课件合集
- 沁园春雪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 2022年四川雅安综合类事业单位招聘39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