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于桥水库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特性试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硕士生:李创宇 导师:黄廷林教授 捅要 富营养化是目前水资源管理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水体中过量的营养元素是引起富 营养化的根本原因,其中磷和氮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多数湖泊( 水库) 中磷是藻类自然 生长的限制因子。多年来人们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策略是控制外源输入,然而通过 此法成功恢复水生生态的例子屈指可数,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沉积物中磷的再释放。因 此,沉积物营养元素的释放特性成为湖泊( 水库) 科学研究的重点。 本次试验以天津市于桥水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室模拟研究,揭示了沉积物中 营养元素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释放特性。尤其是对沉积物中磷释放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沉积物中t p 含量变化范围为2 6 9 4 9 4 6 6 2 0 r t e d g ,平均含 量为3 6 7 8 5 p g g ,其中f e p 所占比例较大,占总磷6 4 7 1 。水库p h 值年平均8 6 2 ,底 层5 月9 月出现严重缺氧、厌氧状态。于桥水库满足氮磷释放的条件,底泥中磷的释放 是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的主导因子。 试验结果表明:在p h 6 5 的酸性条件下,c a - p 的酸溶是上覆水中磷的主要来源。当 溶解氧小于1m g l 时,厌氧使f e ”还原为可溶性的f e ”,磷释放到水体,随着水体中 p 0 4 3 - 浓度的增加,水溶性磷被f e 2 + 吸附而产生化学固定,这点可通过p 0 4 3 - 与f e 2 + 之 间较好的相关性得以证明( 相关系数o 9 3 5 ) ;高p h 值条件下,发生o h 一对p 0 4 3 - 的置 换作用,造成底泥中磷的释放。溶解氧小于l m g l ,发生了置换作用与还原作用的协同 作用,底泥中磷的释放速度大大加快;底泥中氮释放受溶解氧的影响,溶解氧小于2 m g l ,总氮出现短暂释放。溶解氧小于l m g l ,反硝化作用加强,与底泥释放达到平衡, 总氮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p h 值对氮释放影响不大;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出现在溶解 氧小于2 m g l ,高p h 值可以中和来自底泥孔隙中的有机酸,加速有机酸向水体迁移的 速度,有利于有机物的释放;温度对磷、氮释放作用明显。温度升高5 ,磷释放速率 升高3 1 6 倍,氮释放速率升高1 1 5 倍;在中酸性条件下,磷主要源自于c a p 的溶解和 f e - p 的还原释放,影响深度约在沉积物一水界面下0 - 8 c m 范围内。碱性条件下,磷主要 源自于f e p 的释放,影响深度约在沉积物一水界面下0 6 c m 范围内。 关键词:于桥水库;沉积物;磷形态;磷释放:溶解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a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 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n u t r i e n ts a h s r e l e a s eo fs e d i m e n t si ny u q i a or e s e r v o i r s p e c i a l t y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a d u a t e d :l ic h u a n g y u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h u a n gt i n g l i n a b s t r a c t 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i so n eo f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t h a td r a wo u r a t t e n t i o ni nt h ef i e l d s o fw a t e rr e s o u r c e sm a n a g e m e n t 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i sm a i n l ya t t r i b u t e dt ot h ee x c e s sn u t r i e n t s u b s t a n c e si nt h ea q u e o u ss y s t e m si nw h i c hna n dpa r et h ed o m i n a n tf a c t o r s i nm o s to ft h e l a k e s ( r e s e r v o i r s ) ,pi st h er e s t r i c t i v ef a c t o ro ft h en a t u r a la l g a lg r o w t h f o rm a n yy e a r s ,t h e m a i np o l i c yt ot r e a te u t r o p h i ca q u e o u ss y s t e m si st oc o n t r o lt h ee x o t i ci m p o r t h o w e v e r ,f e w e x a m p l e sc a nb ep r o v i d e dt op r o v et h er e s t o r eo ft h ea q u a t i ce c o l o g yt h r o u g ht h a tw a y a n d t h er e a s o ni st h ep h o s p h o r u sr e l e a s eo fd e p o s i t si nt h ea q u a t i cs y s t e m t h e r e f o r e ,t h er e l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n u t r i e n te l e m e n t si nt h ed e p o s i t sb e c o m e st h ee m p h a s i so ft h es c i e n t i t i c s t u d y & t h el a k e s ( r e s e r v o i r s ) i nt h i se x p e r i m e n t ,y u q i a or e s e r v o i ri nt i a n j i nc i t yi st h e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t h r o u g h l a b o r a t o r ys i m u l a t i o n ,t h er e l e a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n u t r i e n te l e m e n t s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p h o s p h o r o u ss u b s t a n c e si nd e p o s i t sw i t l lr e s p e c tt o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o n d i t i o nc h a n g e s 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i n d i c a t e s :t h et pi nt h ed e p o s i t sr a n g e sf r o m2 6 9 4 9t o4 6 6 2 0 “g ,a n d t h ea v e r a g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s3 6 7 8 5 p g f e pc o n s i s t s6 4 7 1 o ft h et p t h ea v e r a g ep h v a l u ei s8 6 2 t h eb o t t o mo ft h er e s e r v o i rb e c o m e ss e r i o u s l ya n a e r o b i co ra n o x i cb e t w e e n m a ya n ds e p t e m b e r y u q i a or e s e r v o i rs a t i s f i e st h en ,pr e l e a s ec o n d i t i o n ,t h er e l e a s eo fp o f s e d i m e n t si n t e n s i f i e st h ee u t r o p h i c a t i o no f t h er e s e r v o i r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w h e np h 2 6 5 ,t h ea c i d i cd i s s o l u t i o no fc a - pi st h e m a i ns o u r c eo fpi nt h ew a t e rb o d y w h e nd o im g l ,t h ea n a e r o b i cc o n d i t i o nm a k e sf e 3 + r e d u c e dt os o l u b l ef e ”,w h i c hl e a d i n gt ot h ep h o s p h o r u sr e l e a s et ow a t e rb o d y a s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p 0 4 i n c r e a s e s ,t h es o l u b l epi sa b s o r b e db yf e 2 + r e s u l t i n gi n t oas t a t eo f c h e m i c a lf i x a t i o n ,w h i c hc a nb ep r o v e dt h r o u g ht h ef a i r l yg o o dc o r r e l a t i o n ( c o e f f i c i e n t0 9 3 5 ) u n d e rh i g hp hv a l u ec o n d i t i o n ,t h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o fo h a n dp 0 4 3 。t a k e sp l a c el e a d i n gt o p h o s p h o r u sr e l e a s eo f t h es e d i m e n t s w h e nd o im g l ,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o ft h ed i s p l a c e m e n 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a n dr e d u c t i o nh a p p e n s ,a n dt h ep h o s p h o r u sr e l e a s eo ft h es e d i m e n t ss p e e d su pg r e a t l y t h e s e d i m e n tn i t r o g e nr e l e a s ei sa f f e c t e db yt h ed o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 h e nd o 2m e t e ,as h o r t t e r mr e l e a s eo ft nt a k e sp l a c e ;w h e nd o im g ,l ,t h e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 st og e ta b a l a n c ew i t ht h es e d i m e n tr e l e a s e ,a sar e s u l t ,t h et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s t a y sa tac e r t a i nl e v e l t h et nr e l e a s eh a sl i t t l et od ow i t hp hv a l u e t h eo r g a n i cr e l e a s eo fs e d i m e n t sh a p p e n sw h e n d o 4 m g l 、1 - 2 m g l 、 8 的碱性条件下,溶解氧小于2 m g l 时,底泥中的磷就会发生明显的释放;在p h 值为中酸性条件下,溶解氧小于i m g l 时才会发生底泥磷的释放,但释放量较小。试验 中还发现,t d p 中的主要成份为p 0 4 3 - _ p ,占9 5 以上。 2 , 盘 石 4 2 0 体b n 9 6 3 o , 0 o o 0 一,sg一王oh ,p),暑g褂煅辎鼹nl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3 2 2p h 对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从图3 2 可以看出,在自然水体可能的p h 值范围内,p h 值越高,磷的释放越强烈。 当口h 值为中酸性时,只在厌氧条件下发生磷释放,且释放速度较慢。当p h 8 时,不 管在好氧、缺氧、厌氧条件下,都会发生磷的释放,且高p h 值和低溶解氧对磷释放有 很强的协同作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碱性条件下,好氧状态就会发生底泥磷的释放。在图3 2 中所示 的7 天好氧阶段中,p h = 8 的试验筒中的t d p 从o 0 1 m g l 增加到0 0 2 1 m g l ,p h = 9 1 的试验筒中的t d p 从o 0 1 m g l 增加到o 0 3 6 m g l 。图3 4 中所示的好氧筒中的t d p 从 o 0 1 5 m g l 增加到o 0 5 5 m g l 。我国不少湖泊、水库的p h 值都偏碱性,如密云水库平均 7 9 8 5 ,滇池平均8 7 ,于桥水库8 2 1 9 0 3 之间,平均为8 6 2 。湖泊p h 值在夏秋季节 尤为高,这主要是因为藻类光合作用消耗了水中游离c 0 2 的缘故。藻类繁殖使得p h 值 升高,而高p h 造成底泥磷的释放,加剧水库的富营养化,形成恶性循环。 从图3 2 可以看出,低溶解氧和高p h 值产生了很强的协同作用效果。从溶度积原 理出发可做如下解释,底泥中的铁铝磷的结合形态分为磷酸铁铝 f e p 0 4 、f e 2 ( h p o a ) 3 、 a l p 0 4 、a 1 2 ( h p 0 4 ) 3 】、氢氧化物配位吸附磷 f e ( o h ) 2 h 2 p 0 4 、金属氧化膜包裹的闭蓄态 磷。从理论上讲,厌氧条件能将f e 3 + 被还原成可溶性的f e ”,使所有与铁结合的磷释放, 如反应式( 3 1 ) 和( 3 2 ) 所示。还原产物f e 2 + 、磷酸根需经过土层间隙扩散传质向水 体释放,由于受到扩散阻力的控制,土层颗粒周围积累了较高的f e 2 + 、磷酸根浓度,阻 碍了还原溶解的进行,限制了磷释放速度。 f e p 0 4 一e = f e 2 + + p 0 4 3 一 ( 3 1 ) f e ( o e l 2 h 2 p 0 4 - - e 。= :f e ”+ p 0 4 3 + 2 h 2 0 ( 3 2 ) 而高p h 值条件下,会发生o h 对磷酸根的置换作用,使得除闭蓄态以外的所有铁 铝磷释放。这种置换是基于溶度积原理,f e ( o h ) 3 、a i ( o h ) 3 的溶度积( 分别为2 6 4 x 1 0 。9 和1 。1 1 0 - 3 3 ) 远低于f e p 0 4 和a 1 p 0 4 的溶度积( 分别为9 9 2 x 1 0 - 2 9 ,9 8 3 1 0 - 2 1 ) ,从而 发生了o h 。对磷酸根的置换,使磷酸根释放,如反应式( 3 3 ) 和( 3 4 ) 所示。但这一 过程受到磷酸铁铝溶解速度的控制,因而速度很慢。 f e p 0 4 + 3 0 h f e ( o h ) 3l ( 3 3 ) a 1 p 0 4 + 3 0 h a i ( o h ) 3i ( 3 4 ) 在低溶解氧和高p h 值共同作用下,由低溶解氧引起的铁结合磷的还原溶解解决了 溶解速度问题。而高p h 值条件则提供了较高的o h 离子浓度,在浓度差作用下,水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中o h 离子主动向间隙水中侵入,o h n 7 :- 与f e 2 + 结合成f e ( o h ) 2 沉淀,使土壤颗粒周 围f e 2 + 浓度降低,使还原溶解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发生了低溶解氧和高p h 值协同作用 效果。两者的协同作用过程可用如下反应式表示: f e p 0 4 + 2 0 h 一e = p 0 4 3 - + f e ( o h ) 2 l ( 3 5 ) f e ( o h ) 2 h 2 p 0 4 - - e = h 2 p 0 4 + f e ( o h ) z l ( 3 6 ) f e ( o h ) 2 是微溶物质,且溶解度受p h 值的影响很大,因此,在不同的p h 值条件下, 低溶解氧和高p h 值协同作用效果不同。f e ( o h ) 2 在2 5 c 时的溶度积脚。= 4 8 7 x i 0 7 , 当p h 值等于9 1 、8 和6 5 时,水中f e 2 + 离子的平衡浓度应分别为o 0 1 7 m g l 、2 7 2 m g l 、 2 7 2 0 m g l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在高p h 值时,水中f d + 离子的溶解度才较低,反应式 3 5 和3 6 能顺利进行,协同作用强烈。 于桥水库在6 - 8 月份出现水体分层现象,下层水体溶解氧小于l m g l 。多年的实测 资料显示,于桥水库水源的p h 值介于8 2 1 9 0 3 之间,平均为8 6 2 ,夏秋季高于冬季, 这必然引起底泥磷的大量释放。于桥水库8 、9 月份藻类大量繁殖,这与6 8 月间的磷 释放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前期磷的释放为藻类繁殖做了充分的营养准备。 3 2 3 温度对底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在p h = 8 0 的条件下,进行了水温为3 0 。c 和2 5 。c 的磷释放对比试验,试验共进行 了1 9 天,结果如图3 6 所示。由图3 6 可以看出,升高温度磷释放明显增强。对两种温 度下磷的释放速率统计见图3 7 。由图3 7 可以看出,两种温度下的平均释放速度分别为 1 0 1m e , ( d m 2 ) 和0 3 2m e , ( d m 2 ) ,温度升高5 ,释放速率升高了3 1 6 倍,说明温 度对底泥磷释放影响明显。 o 1 0 0 8 一 瓷, - - - 1 0 0 6 邑 蛊0 0 4 b 0 0 2 0 ol o1 52 0 时间( d ) 图3 6 水温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2 5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 暑 南 一 面 目 糌 删 瑙 涎 山 凸 f , - + t 3 0 广 一t 2 5 ,1 l 八1 八八 ,讨v n1 f n 渺v ,- 石v ,一 : 时间( d ) 图3 7 不同水温t d p 释放速率 底泥与水体之间进行离子交换,需要克服固液两相界面之间阻力而做功。升高温度, 底泥与水体所需的系统内能增加,克服固液界面阻力做功的能力增强,有利于底泥胶体 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5 0 1 ,其结果是增加温度利于底泥磷释放。同时,底泥胶体发生解吸 释放时会对上覆水里的离子发生吸附作用,而存在吸附一解吸的动态平衡,温度升高, 动态平衡向解吸方向进行,促使磷浓度的升高。水温升高促进了固液之间离子或原子团 扩散速度,同时,水温升高增加了底栖生物的活动,导致间隙水耗氧,利于f e 3 + 向f e 2 + 转化,加快了还原溶解速度。底栖生物的活动还扰动了间隙水,加强了间隙水与上覆水 的交换,有利于释放物质向上覆水迁移,减小了底泥界面生成物质的浓度,促进了反应 的进行。 3 3 底泥中氮释放研究 3 3 1 溶解氧对底泥中氮释放的影响 上覆水体溶解氧水平是控制底泥释放的关键因子。在p h = 9 1 的条件下,将溶解氧 分别控制为 4 m g l 、1 - 2 m g l 、 4 m g l 条件下,基本没有氮的释放, 上覆水总氮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在缺氧条件下,氮出现了一定的释放, 分析原因可能为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被还原,反硝化作用开始进行,硝 酸盐被还原为氨释放水体,造成总氮浓度升高。当d o l m g 几,在厌氧条件时,总氮 出现明显的释放,上覆水总氮浓度达到5 1 6 m g l 。可见溶解氧对氮释放作用明显,溶解 氧 2 m g l ,就会发生氮的释放,溶解氧 4 m g l 口d ( ) = 1 5 m g lt r d o i m g l p h = 6 5t = 3 0 。cp h 2 8t = 3 0 。cp = 91t 2 3 0p h = 8t = 2 5 图3 1 2 底泥有机质释放特性 从图中可分析得出: ( 1 ) 在好氧阶段有机物不释放,而发生有机物好氧分解。该阶段,各试验筒中的 t o c 浓度没有增加,还有轻微的减少,这说明好氧阶段底泥没有向上覆水释放有机物, 而上覆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发生了好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溢出水体,造成上覆 水有机物浓度降低。 ( 2 ) 在d o = 1 2 m g l 的缺氧阶段,底泥有机物大量释放。在该阶段的6 天时间里, 各试验筒中的t o c 浓度大幅度增加,p h 8 0 试验筒中t o c 浓度从3 6 m g l 增加到 2 8 9 m g l ,p h 9 1 试验筒中t o c 浓度从4 3 m g l 增加到3 1 6 m g l 。这说明在d o = 1 - 2 m g l 的缺氧条件下,厌氧产酸菌开始大量繁殖,将底泥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降解为可溶性的有 机酸,并向上覆水中迁移释放。完全厌氧后( d o 8 时,不管在好氧、缺氧、厌氧条件下,都会发生磷的释放,且高p h 值和低溶解氧对磷释放有很强的协同作用效果。高p h 值条件下,发生o h 对磷酸根的置换作用,生成不溶性f e ( o h ) 3 、a i ( o h ) 3 沉淀,与之结合的磷释 放到水体。厌氧条件能将f j + 还原成可溶性的f e 2 十,o h 。离子与f e 2 + 结合成 f e ( o h ) 2 沉淀,发生了低溶解氧和高p h 值协同作用效果,引起底泥磷的大量 释放。 ( 3 ) 温度对磷、氮释放作用明显。水温3 0 。c 并d2 5 。c 下磷的平均释放速度为1 0 1m e , ( d m 2 ) 和0 3 2m g ( d m 2 ) ;氮的稳定释放速度为9 3 5m g ( d m 2 ) 和8 1 0 m g ( d m 2 ) 。温度升高5 c ,磷释放速率升高3 1 6 倍,氮释放速率升高1 1 5 倍。 ( 4 ) 溶解氧 弋佼 、7r t j _ r + 初始+ p h 6 5 结束+ p h 8 0 结束+ p 瑚1 结束 图4 1 3 底泥a i - p 释放含量变化情况 01 0 02 0 03 0 0 4 0 0 含量( 腭嘻1 ) 5 0 06 0 0 j 羚j 蜒潞 7 安户 、 x + 初始+ p h 6 5 结束+ p h 8 0 结束+ p 哪1 结束 图4 1 4 底泥f e - p 释放含量变化情况 o5含量( 峙。g - 1 如 妫。 诋 嘏 ,心 弋烈 】、i + 初始+ p h 6 5 结束+ p h 8 0 结束+ p h 9 1 结束 图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酬金制服务合同范本
- 高档消费品买卖合同范本
- 高龄员工家属免责协议书
- 煤矿托管合同协议书范本
- 自动生鲜车购买合同范本
- 烘焙店加盟合同协议范本
- 深圳市拆迁协议合同模板
- 银行解除合同协议书范本
- 网店服装合伙人合同协议
- 煤矿股权出让协议书范本
-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之形式逻辑常识(初级)
- 施工管理的施工进度问题分析与解决
-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眼底病变演示课件
- “青蓝工程”结对活动记录表
- 注射用头孢比罗酯钠-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 YY 0503-2023 正式版 环氧乙烷灭菌器
- 星火英语3500(整理)
- 《色彩构成》核心课程标准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法律风险防控
- 江苏国强产品质量证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