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9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9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9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3.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归纳,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南移的原因。难点: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两宋时期的南方经济还是得到长足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二、整体感知:首先,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本,看看这一课是从几方面叙述了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学生看书后小组交流归纳: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的。三、自主学习媒体出示两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学生阅读课本对照表格在书上勾画。行业部门发展地位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垦辟芋田农业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货币学生展示自学内容。同时为帮助学生加强对“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系列图片,补充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上述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四、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问题:1.联系上册有关内容,阅读课本P49,你能否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经过?2.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什么时候?主要方向?有何影响?3.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4.阅读材料:材料一:(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西汉时期南方情况所作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衣覆天下。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分组展示:1. 东汉末年东晋初期: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人口流动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唐代中叶五代时期:唐中安史之乱,五代战乱纷争,人口大量迁徙,加速南方发展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辽、西夏战乱,金灭辽、灭北宋,人口大量南下,南宋建都江南,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成定局。2.东汉末年3.北方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 材料一说明在西汉时期南方经济十分落后;材料二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材料三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这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从北方移到了南方的过程。五、课堂小结金北宋辽西夏澶渊之盟1005年岳飞抗金郾城大捷 东突宋夏和议 绍兴和议1141年 南宋 辽、宋、西夏的和战,南宋与金对峙,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舞台上复杂的政治格局,而且也使我们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