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_第1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_第2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_第3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_第4页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本节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及知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情况分析;2、有影响的幼儿和儿童团体介绍;3、边区及特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情况(一)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数据,下面一表一图反映了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情况,阅读后,请说说其基本态势。,1、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数据表(P192,228,246,229),2、学前教育机构情况变化示意图幼稚园数(所)12009006004003002001907192419291935193919431946(年份),(数量)1200900600300,1907192419291935193919431946(年份),(二)分析: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缓慢。2、民国前期(1927年):低谷,数量甚至低于清末。3、民国后期情况:(1)稳步攀升;(2)急剧减少;(3)恢复发展4、学前教育机构发展与政局的关系。(三)关于数量的说明:1、私立幼稚园(教会幼稚园)问题1925年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2、沦陷区幼稚园。,(一)知名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公立幼稚园照片.doc,(二)知名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私立幼稚园照片.doc,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华民国时期知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办理上的有些什么特点?,基本特点:1、名人或有思想、有理论的人办园;2、面向社会需要,与时俱进;3、以先进理论为指导;4、中国化的实验性、不畏困难的开拓性;5、富有特色。,二、难童的家园战时儿童保育院(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成立时间及宗旨1938年3月,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武汉发起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称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日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其宗旨是团结各党派和各界妇女,展开大规模的抢救民族后代,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养成为抗日建国力量。战时儿童保育会.doc,2、主要领导人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等为常务理事;聘蒋介石、毛泽东、蔡元培、陈嘉庚、茅盾、斯诺等为名誉理事。此后,全国各省市(包括陕甘宁边区)、香港和南洋群岛成立分会20余个。,3、工作成效:1938年5月,第一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汉口临时保育院成立,收容550名难童为第一批保育生。各战区共设立儿童保育院53所,包括在延安设立的陕甘宁边区第一、第二保育院,历时八年,总共收容难童3万余。,(二)战时儿童保育院1、性质:多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各战区设立的保育机构,其收容对象为无家可归的难童。保育院除雇请专人对难童进行养护外,还选聘师资开展教育工作。2、难童教育课程:有游戏、唱歌、语言、识字、劳作等。其中,非常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进行生产自救。,见: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doc3、办理经费(公办):主要由保育会向社会各界募集,另一部分由中华民国赈济委员会拨付。观看影片:从网上观看难童(一)(二)(三)(四)反映战时儿童保育院的电视片的“难童系列片”。,三、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验(一)创办(1923年)1923年秋,陈鹤琴以自家居宅之一部为园舍,冠名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该园的办理宗旨为:“不受旧式幼稚教育之束缚,立意创造中国化的新幼稚园。”(二)实验工作(19251927)1925年,为进一步开展实验,择地建园,新园落成后,正式定名为鼓楼幼稚园,仍由陈鹤琴兼任园长。东南大学教育科毕业生张宗麟则来园专事研究实验,该园为当时国内最为优良的幼稚园之一。,从19251927年,鼓楼幼稚园主要开展了课程组织实验、科目及其教法实验以及幼稚园设备、幼稚生的行为习惯、幼稚生的技能练习、幼稚生生活历实验。实验研究人员.doc,1、课程组织实验课程组织实验是鼓楼幼稚园实验核心和主线,起着统领其它实验的作用,是该园探索中国化的新幼稚教育的标志。经历了散漫期(1925年秋冬)、论理组织期(1926年春夏)和设计组织期(1926年秋冬)。鼓楼幼稚园课程组织实验.doc,实验推广中心制实验取得一定成效后,1927年,在南京市14个幼儿园和哓庄、燕子矶等乡村幼稚园进行了推广性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鼓楼幼稚园其它科目及教法实验课程组织试验只解决科目与活动主题整合关系问题,但还存在各科目自身的教法问题。鼓楼幼稚园开展的幼稚园活动科目实验有9项,为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社会和常识)、读法、数法、工作、静息、餐点。科目教法实验主要进行了故事教学法研究、图画教学研究、读法教学研究、玩具研究等,成果丰富。,3、鼓楼幼稚园还开展了幼稚园设备、幼稚生的行为习惯、幼稚生的技能练习、幼稚生生活历(以日、周、月、学期、年为时间单位的幼稚园活动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其中,幼稚生生活历实验配合中心制执行,“生活历”蕴涵的意义是幼儿在幼稚园的学习如同过日常生活一样。鼓楼幼稚园生活历.doc设备实验鼓楼玩具.doc,(三)实验意义和影响1、实验结果成为成为1929年8月教育部颁行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制订的基础。2、奠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四、中华民国时期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一、公立幼师培训机构(一)保姆讲习科保姆讲习所1、保姆讲习科1912年9月教育部颁发师范教育令,明确要求女子师范学校“得附设保姆讲习科”。各省均于省会设有女子师范;有些省份还设有2所省立女师。因此,保姆讲习科便得以办理。,2、保姆讲习所1915年,教育部将小学教员讲习所定名为“师范讲习所”。1921年,教育部重申各地女子师范必须附设保姆讲习科。1917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最早开设保姆讲习所。次年3月,又附设蒙养园作为未来保姆的实习园地。1922年秋招收第三届保姆学员。,(三)幼稚师范科和幼稚师范学校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陶行知在会上提出了各省开办试验幼稚师范案。陈鹤琴也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各省师范学校急须设幼稚科案,主张“在环境适宜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此后,但幼稚师范科的开设却与日俱增。,(四)师范学校规程颁布1933年,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得附设特别师范科和幼稚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修业年限三年”等。师范学校规程使幼稚师范科得以规范办理,标志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五)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缘起。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之邀,赴赣考察办学条件。考察结束时,他立下了创设幼稚师范的决心:“要建立真正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必须要同时建立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师资训练机构。”,2、开办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简称江西幼师)正式开学,陈鹤琴就任校长。中国第一所公立单设的幼稚师范学校正式诞生,陈鹤琴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江西实验幼师.doc,3、办学任务一是肩负培养幼稚园教师的现实任务,二是进行“活教育实验。该校则显然是活教育的设计室、实验室或试验场。,4、发展1943年2月,江西幼师由省立改为国立,同时增设婴儿园和专修科。江西幼师此时有专修科、幼师部、附属小学与幼稚园共由五部分合组。该校设立的专修科,为中国教育史上首设的培养大专学历学前教育师资的公立教育机关。江西幼师于1946年交归省办,专修科迁至上海。1948年江西省又将江西幼师归并于南昌女师,作为该校的幼稚师范科,独立的江西幼师遂不复存在。,5、教育教学江西幼师的教学房舍,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命名,如孟母院、欧母院、福禄培尔院、裴斯泰洛齐院、杜威院等。教学内容兼容并包,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尤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五)上海市立幼师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1、上海幼师1945年9月,陈鹤琴应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之请,返回上海就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负责接受外国人所办理的中小学。1945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上海市立幼师的校长。陈鹤琴继续以此作为实验“活教育”的基地。,2、上海女师上海幼师单设地位很快被动摇。1947年2月,上海幼师改办为上海女师,即在女师之下分设普师、幼师两科,仍由陈鹤琴担任女师校长。,3、国立幼专及两校合一1946年6月,教育部批准将江西幼师的专科部迁往上海,改办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并允许江西幼师的教师全体返回上海。1946年9月初,国立幼专在上海开学,由陈鹤琴兼任校长。事实上,国立幼专和市立幼师(女师)几乎为一体化的教育实体,不仅教师互相兼课,校政由陈鹤琴一人兼任,而且活教育的实验方案密不可分。,五、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一)宁波幼稚师范学校(19201923)1920年4月张雪门主持创设于宁波,是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国人自办的私立单设的幼稚师范。该校的学制初定为2年,后实际延展为3年,招收宁波当地高小毕业的女生入校学习。张雪门在该校开办不久后便辞职北上。该校于1923年第一批学生毕业后即停办。,2019/12/13,36,可编辑,(二)厦门集美幼稚师范学校1、创办及动机1927年9月由陈嘉庚主持创设于厦门。该校的创立初衷是:闽南的幼稚教育,不能专在外国研究,也不能专在上海、北平研究,应该是在闽南地方研究的。更不是靠着外国人或不关痛痒的人来研究,是要靠着生于斯、食于斯的有心人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才能彻底,才能亲切。本校的设立,就是要集合闽南有志幼稚教育的分子,在闽南研究现代闽南的幼稚教育。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doc,2、实验特性(1)分科。分设预科、本科,修业年限各2年,首届招生63名。1929年夏,取消预科,提高本科程度,改本科二年制为三年制。1932年又延展为四年制,并增设艺术专修科一组,招生26人,若加上原有的师范6组(185人),在校幼师生达211人。在当时,为国内最大的幼师培训机构。,(2)创办实验基地集美幼稚师范学校将集美幼稚园作为该校的中心幼稚园,以充幼师生实习、研究幼稚教育的重要场所。至1932年,又增设了2所幼稚园,该校的幼师生、幼稚生加教职员工,总人数已近500名,这在整个中华民国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学前教育规模。,(3)课程及训育方法的探索在课程改革方面,除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更为重视实际技能的训练,即加强见习与实习的比重,除第四学年安排一整学期的“大实习”外,每一学期均安排了“小实习”。,(三)北平幼稚师范学校1931年7月由熊希龄、张雪门正式创设于北平西四牌楼关帝庙(中华教育改进社原社址)。由香山慈幼院院长熊希龄兼任校长,张雪门担任实验师范教育委员会幼稚师范组主任(一说是校长),实际全面负责该校的校务。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doc,1、实验(1)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北平幼师是张雪门试验自己学前教育主张的园地。认定该校“是依据平民的幼稚园生活,造就平民的幼稚师资的地方”。1931年,在北平西城求知学校创办了一所平民幼稚园。,(2)实施道尔顿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道尔顿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精神,重视见习和实习,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幼稚师范课程和幼稚园的生活内容,也开展了改革实验,成为张雪门提出“行为课程”理论的活水源头。,2、影响及结局北平幼师所培养的学生,颇受社会欢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幼师却被迫南迁。1938在桂林复校,次年奉命迁校至广西三江县。1942年停办。1944年在重庆复办幼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平原址复办幼师未果,张雪门也愤而赴台,北平幼师终止。,六、学前教育团体中华儿童教育社(一)成立过程,1926年(南京),儿童教育,陈鹤琴、张宗麟等,中华儿童教育社,1929年(杭州),幼稚教育,陈鹤琴、陶行知,幼稚教育研究会,1、幼稚教育研究会陈鹤琴1926年创立于南京,为地方性教育研究社团。1927年晓庄师范设立后,陈鹤琴联络陶行知正式设立该会。当时个人会员仅10余人,团体会员仅3个。次年,该会团体会员为10个.研究工作:团体会员中开展“艺友制”实验;出版发行月刊幼稚教育;每两周开会一次,讨论下两周课程大纲,及过去两周所发生的困难问题。,2、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1928年5月幼稚教育更名为儿童教育,1929年7月将幼稚教育研究会更名为“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大会于1929年7月12日在杭州举行。,中华儿童教育社成立大会于1929年7月12日在杭州举行。有个人社员46人,团体社员26个,其中有鼓楼幼稚园、晓庄学校及其附设幼稚园、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及其附设幼稚园、孔德学校及其附设幼稚园、上海崇德小学幼稚园等。,(二)办理情况1、规模发展至1937年,该社个人会员骤增至4000余人,团体会员已达34个。中华儿童教育社总社设于南京,理事会由12名个人理事和3名团体理事合组,理事会互推常务理事5人主持社务,陈鹤琴任主席。,2、办理宗旨及业务该社的办理宗旨有五项,为:研究小学教育、幼稚教育、家庭教育,注重儿童教育问题,供给具体材料。业务目标是:研究儿童教育;推进儿童福利;提倡教师专业精神。,工作方式为:研究问题;实验方案;提倡风气;建议政府;编译图书;流通书报;协助社友;辅助导师;采访资料;联络研究。总社机构下设总务、研究、编译、推广、介绍、福利各股,分别开展工作。,3、开展工作及历史作用(1)举行年会中华儿童教育社大体每年集会讨论一次。从1930年至1947年共召开年会12届。年会议题均围绕小学教育和幼稚教育提出。1949年后,迁至台湾。,(2)创办刊物及出书编辑出版儿童教育月刊;委托郑晓沧编辑“儿童教育丛书”,委托丁柱中、陈鹤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编辑儿童生活、儿童教育新刊等多种读物;整体加入“新教育国际联盟”,开展国际教育学术交。中华儿童教育社是儿童教育者的精神家园,发挥了当时教育行政无法发挥的作用。,思考题:1、说说中华儿童教育社的情况及历史作用。,背景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共产党人随后举行了若干次起义,开辟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成立了工农民主政府,定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此后便将共产党控制区称为“苏区”。1936年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共产党于1937年9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及其所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均统称为“边区”。解放战争时期则称解放区。也有将苏区和边区统称为“老区”(老解放区)。,第五节苏区和边区的学前教育事业,一、有关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托儿所组织条例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1、条例规定“组织托儿所来代替妇女担负婴儿的一部分教养的责任,使每个劳动妇女可以尽可能的来参加生产及苏维埃各方面的工作,并且使小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在集体的生活中养成共产儿童的生活习惯。”,2、条例不仅为当时的学前教育指明了为工农大众及其子女服务的发展方向,而且提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办所(园)、民办公助的办所(园)方针。条例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学前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为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二)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1、基本内容(1)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同时将学前教育向民间推进。(2)加强对儿童保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决定要求“在边区民政厅设保育科,各县市政府第一科内,添设保育科员一人,区乡政府内添设保育员一人,为儿童保育工作建立了管理体制。,2、保护胎儿、乳儿的具体规定男子不得与孕妇、乳母提出离婚。各机关团体不能推却怀孕和携带婴儿的女工作人员。其工作时间,每日只能有4小时至6小时,且不得妨碍其哺乳时间。发给生育费、生活费、营养食品、大米、白面等。婴儿在周岁前,每月均发保育费10元。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边区政府对妇女和儿童的关心。,二、边区的学前教育机构(一)初创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托儿所1、两种类型(1)全日制的托儿所,它设在条件较好的地方。(2)临时性的季节托儿所。,2、红色中华刊登的一首托儿曲中就曾经热情地赞扬了各地托儿所在为革命战争服务,解放妇女参加生产和培养革命的新一代方面所起的作用。,托儿曲(歌词)劳动妇女真热心,拿起锄头去春耕,儿女送给托儿所,集中力量为了革命战争。托儿所,革命的家庭,在这里,创造着新生的人类,在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