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 的技术经济联系,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市在奥运期间建筑业大量 投入,和应对经济危机海量投资于基础设施,能够大力拉动经济增长,但理论上从 产业关联的角度对建筑业的产业特性进行定量深入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 本文以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为分析基础,试图把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整合成 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四部门投入产出表,运用 matlab等软件处理批量数据,从产业 关联和产业波及两方面对北京市建筑业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产业关联的理 论和分析方法,建立四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其次,对北京市建筑业 2005 年 42 部门 投入产出延长表进行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果分析,接着,先从纵向角度对我国四 个时点(1997 年,2000 年,2002 年和 2005 年)的 17 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关联 分析,后从横向角度对美国 2005 年和日本 2005 年投入产出表进行比较分析,最后 以北京市建筑业为本论文的最终落脚点,结合我国四个时点和美国与日本的分析结 果,深入全面的揭示北京市建筑业的现状,指出北京市建筑业最大的产业特性是对 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很大,中间投入率远远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属于最终需求 型制造业,影响力系数很大但感应度系数很小等等。 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北京市的产业关联对比分析进行了总结,并 针对这些行业特性对北京市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 建筑业 ii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in national economy, which links other industries in a direct and indirect ways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ijing invested lots of money on olympic game and in frustration in front of economic crisis, which can pull the national economy quickly. but there will be troubles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ustry linkage to analyz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oroughly. this thesis tries to adjust multi- sectoral input- output tables to four sectors inclu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th matlab at the base of leontief input- output analysis, at the same, it tries to expla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eijing in a quantitative way from the industry linkage and spread. first of all,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industry linkage and input- output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key indica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stablishes four sector input- output models. secondly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eijing, which obtains 42 sectors input- output table and makes prepared for the analysis of industry linkage and spread. thirdly, it analyzes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the 17 sectors input- output tables in 1997, 2000, 2002 and 2005 as well as analyses american 69 sectors and japanese 34 ones in the same way. at last, it combines chinese, american and japanese results and returns beijing to compare all the indicators. so it can reveal the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beijing from all the parts. such as the “ pull” eff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or is larger but the “ push” is small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analysis on beijing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its industry linkage and provides appropriat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t the based of the indicators. keywords:industry linkage input- output construc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1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与其他产业部门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 的技术经济联系,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当前,我国将推出 4 万亿投资计划来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 长,其中重点就是扶持建筑业。2008 年 11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制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 10 项措施,涉及到建筑业约占一半。目前全国各 地都陆续行动起来,其中北京市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投资力度将大力加强,政府预计 将有 1200 亿到 1500 亿元的投资,从而能带动社会投资 10000 亿。对基础设施投资 的大力投资,将会在中国不利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负责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7 年北京市 gdp 为 9353.32 亿元, 而北京市建筑业高达 2576.77 亿元, 占 gdp 的 27.55%,而 2005 年建筑业产值达到 2025.4 亿元,两年的时间北京市建筑业增长 了 27.2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 18%。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更是为建筑业提供难 得的机会,代表性建筑鸟巢消耗将近 70 亿,水立方消耗 10 亿,这些巨额花费通过 产业关联能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究竟建筑业和其他行业的产业关联程度如何? 同时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能对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建筑业是否朝着资源集约型道路 发展?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企图分析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 度,从理论上说明优先发展建筑业的必要。而国内目前对建筑业的产业特性研究很 多,但是从投入产出角度对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的研究并不多见。 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也就凸现出来: 第一,通过对多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整合,建立以建筑业为一产业的四部门投 入产出模型,计算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波及指标从而挖掘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特性。 第二,将北京市建筑业与国内外建筑业进行对比分析,为北京市建筑业提供政 策建议。本文重点是对北京市建筑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结合国内外的横向和纵向 2 对比分析,有利于全面深刻的揭示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状况,从而为北京市建 筑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领域得到延伸。投入产出法是研究产业关联的一种 很重要数学模型,应用范围目前已经十分广泛,但是使用投入产出法对北京市建筑 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并不常见,本文试图朝这方面努力。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籍俄裔经济学家瓦西里 里昂惕夫在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里昂惕夫在 1936 年发表 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 , 1941 年出版 美 国经济结构 1919- 1929 ,1953 年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书中他提出了投入产出 法,开创性的建立了投入产出经济数学模型。目前投入产出理论十分成熟,已经广 泛的运用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 国外学者对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十分丰富,部分是通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 对产业部门进行调整,整合出若干个部门,计算出产业关联的相关指标,然后提出 政策建议。区别大致是各篇文献的研究范围不一样而已,以下列举如下代表性作品: rameezdeen,raufdeen,ramachandra (2008) 指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只要是体现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强大联系上,立足于发展中国家,企图利用自 1970 年以来的投入产出表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关联,在产业波及方面说明建筑业强大的影 响力。文章分析研究结论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对建筑业高度依赖并且依赖作用越来越 明显。 还有采用纵向对比分析的学者,如 raufdeen,rameezdeen,thanuja (2008)以斯 里兰卡为例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关联,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 1970 年, 1976 年, 1981 年,1986 年,1995 年和 2000 年斯里兰卡的投入产出。通过对建筑业产业关联 指标:直接消耗系数,前向和后向关联系数,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分析,得出的分 3 析结果是斯里兰卡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1997- 2000 年建筑业 的后相关联指标一直在 0.364 和 0.457 之间波动,感应度系数可以忽略不计,而影响 力系数却在 1.496 到 1.641 之间波动,同时还说明了制造业和建筑业之间的相关性很 高。文章按照一般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比较传统细致的反应建筑业的指标情况和产业 特性。 学者对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分析指标扩展到就业指数,如 kofoworola,o.femi, gheewala (2008) 运用 1995 年到 2000 年三个投入产出表来研究泰国建筑业和其他部 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泰国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研究表明前者效 应大于后者,可能带动很多部门的经济联系。在部门的研究中发现制造业对建筑业 的依赖程度最强,同时由就业结果分析表明虽然建筑业对直接创造就业机会的可能 不是很大,但是通过强有力的后向联系就足以体现建筑业的重要性。作者把建筑业 主要依赖的制造业单独作为一产业,以便于更加清晰方便的反映出建筑业对原材料 行业的紧密依赖特性。 以上都是利用传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国家的建筑业进行单一的分析,而清华 大学的 xing wu, zhihui zhang (2005) 对中国过去十年的四个投入产出表 1992 年, 1995 年,1997 年和 2000 年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中国建筑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产 业关联。作者在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过程中还结合了时间序列分析,作者重点在于 得出结论:建筑业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感应度,同时这两个指标已变得越来越大,意 味着中国建筑业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渐渐走向成熟。该文章的最大创新是在投入产 出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有力的反应建筑业的指标变化 状况。 在传统的分析中还有学者加入了其他的数学分析方法,如 r.pietroforte,t. gregori (2003) 利用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日 本,新西兰和美国 8 个国家从 1968 年到 1990 年 23 个投入产出表,将 36 部门整合 成 7 个部门,对比分析了八个国家的建筑占 gdp 的比重,后向关联,直接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和服务业的总投入等一系列指标,得出完全消耗系数大,后向关联大 等产业特性。该文的最主要特点是选用大量发达国家的海量投入产出表进行对比分 4 析从而说明发达国家的建筑业特性,数据处理甚是麻烦,不过该文的结论很具有说 服力。 总的来说,国外对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研究都是使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产业关联和 产业波及的相关指标,通过纵向时间的对比或是横向国家的对比来找出建筑业发展 的差距,有的学者还创造性的引用时间序列分析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建筑业的发展 过程,而有的学者还将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分析批量数据得出切实有说服力 的结论,从而可以提出更客观的政策建议。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0 年代末国内第一次由原国家统计局局长孙冶方提倡引入投入产出分析法,慢 慢的全国开始编制国家,地区,部门和企业的投入产出表,运用行业十分广泛,环 境、资源、教育、固定资产等。李冠霖博士的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以金融业, 物流业和教育业为例,对第三产业进行细致全面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我国 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开创了先河。目前我国学者对投入产出运用领域已经拓展 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业,邮电业,制造业,矿 业等等,还有将投入产出运用到研究产业结构,鉴别房地产泡沫,部门之间的构成 比例。 国内学者对邮电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产业关联研究比较丰富透彻, 但是对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建筑业的投入产出分析很少,仅有的研究也只是从 单一详细的论证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对北京市建筑业的研究基本上没有。 在目前建筑业投入产出的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中, 程志敏、 郑珍远(2007)对 2002 年我国投入产出表进行整合,调整成 5 个部门:农业,采掘业,建筑业,制造业和 服务业。在计算建筑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分配率等一系 列指标后,得出建筑业的产业特性是中间投入率很大,直接依赖制造业性等结论, 详细分析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并对我国建筑业的产业现状进行 细致的考察,结合分析提出结论建议。 贝斐、董也琳(2007)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简略的描述常用系数,然后直接 5 陈述我国建筑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结论。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进行实证分析, 仅仅只是泛泛而谈。 比较细致全面的分析我国建筑业的学者很少,如陈利、严伟(2005)借助于投入产 出表,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关联分析理论,对我国 1990 年,1997 年和 2000 年 的17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 对比分析三个时点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依据图标清晰的反映出三个时点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 完全消耗系数大,影响力大,感应度小等产业特性。该文的特点是按照产业关联的 分析传统模式研究中国建筑业。 研究建筑业的投入产出分析的还有其他方法。如徐鹏富、成虎(2006)借助数 据包络分析,建立各地区建筑业投入产出 c 2 r 模型,详细分析我国很多地区的建筑 业行业发展,说明各省投入和产出不足之处。他们将对以产值为评价指标把我国各 省市划分为三个集团,分别求出各集团的效率评价指数,输入输出指标和各地区竞 争力评价,然后进行对比,提出政策建议。 姚宽一(2006 年)在进行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的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详细地 论述了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关系,分析建筑业前后向产业关联,初始投 入和最终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建筑设施占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效应分 析。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投入产出模型时用详实大量的指标去论证建筑业的竞 争力,而在数据论证方面略显欠缺,并且投入产出分析不是用在研究产业关联和产 业波及方面。 综上所述,国外对建筑业的产业波及研究起步较早,分析体系比较成熟,而国 内对建筑业的分析只局限于简单分析状态,特别是对各地区建筑业从产业关联的角 度,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借鉴国外投入产出横向和纵向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于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北京市建筑业进行产业关联和产业波 及系统分析。 6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将北京市 2005 年 42 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进行调整合并,整合成建筑业作 为一产业的四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图利用四部门投入产出法,从产业的角度分析 建筑业。具体脉络是先阐述建筑业产业关联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衡量指标,为后文的 分析做铺垫,然后重点对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现状进行定量分析, 接着从横向的角度分析美国与日本的建筑业,和从纵向角度分析我国四个时点建筑 业,最终落脚点是通过北京市建筑业和国内外的横纵向对比,指出北京市建筑业存 在的问题,为其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研究思路如图所示: 绪论 产业关联的理论和 分析方法 2005 年 北 京 市 建 筑 业 的 投 入 产 出 分 析 北京市和国内外建 筑业的产业关联对 比分析 北京市建筑业 的发展建议 7 1.3.2 研究方法 (1)对比研究 横向和纵向研究相结合。本文首先是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1997 年,2000 年, 2002 年和 2005 年)建筑业产业关联进行纵向分析,然后是对美国和日本2005 年建 筑业产业关联进行横向分析,最后落脚点在北京市建筑业。通过对比,可以找出建 筑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及北京市建筑业发展的不足之处。 (2)实证研究 本文利用 excel和 matlab 软件, 结合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分析北京市建筑的产业关 联,将得出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的相关指标,最后进行对比总结。 1.4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与一般理论仅停留在单独分析中国建筑业的产业关 联不同,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具体分析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同时结合美 国与日本的横向分析和中国四个时点纵向分析,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北京市建筑业的 发展现状。 8 2 产业关联的理论和分析方法 2.1 产业关联理论 2.1.1 产业关联内涵 在国民经济的生产发展过程中,产业与产业之间表现出千丝万缕的技术经济联 系, 在产业经济学中这种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在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都需要为其他 产业提供生产要素以作为要素供给,同时也需要其他产业为本产业提供生产要素。 这种错综复杂的需求和被需求的产业关系,使得各产业得以在市场分工中获得生存 和发展。如果某一产业的产出不能满足其他产业的消费需要或要素供给,那么该产 业是没有生命力的,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因此,产业关联实质上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求关系,也就是产业与产业之间 的投入产出关系。 2.1.2 产业分类理论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最主要的产业分类方法,本文对美国 2005 年和日本 2005 年建筑业的投入产出分析采用国际产业分类法, 而对我国四个时 点和北京 2005 年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已经历 5 次修改,是世界上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产 业分类标准之一。欧共体经济活动分类体系(nace) ,非洲统计组织 afristat 成 员国的经济活动分类体系(naema)等源自于它的分类体系。北美产业分类体系 (naics)和澳洲标准产业体系(anzsic)也与之相关。我国在 2002 年 10 月正式 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就来源于 isic3.0 版。 isic3.0 版的大类划分为农业,林业和狩猎,渔业,采矿和采石业,制造业,电、 9 气和水供应,建筑业等 17 个大类。建筑业是其中的一个大类。 (2)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的划分最早在 1691 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初次提出。1935 年新 西兰的大学教授费雪第一次清晰的运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概念。科 林?克拉克详细而明确的界定三次产业理论的内涵,更深层次的发展该理论。 目前我国通用的产业分类方法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 2002) ,主要 分类如下: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 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 房地产业等等。本文在对美国,日本,我国和北京市建筑业的分析主要是运用的三 次产业分类法。其中建筑业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 和其他家住业。 2.2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投入产出理论的具体应用,结合经济学理论和数学,系统和 定量的表现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投入产出表也被称为产业联系平 衡表或里昂惕夫表,可以分析各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波及效应,分析各产 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等等。本文正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对 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进行定量研究。 由于投入产出表中部门众多,建筑业作为其中的一个产业,其特点难以准确的 表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加方便的对建筑业进行总量和结构分析,本文将对表中的 所有部门进行调整,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是作为原来的产业,将第二产业中的 建筑业单独作为一个产业另立出来,而不包括建筑业的第二产业作为本文的第二产 业。调整后的投入产出表如下表所示: 10 表 2.1 四部门投入产出表 中间使用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产出 投入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非 建筑 业) 建 筑 业 第 三 产 业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城 镇 居 民 消 费 政 府 消 费 额 固 定 资 本 形 成 存 货 调 整 合 计 调 出 出 口 总 产 出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非建 筑业) 建筑业 中 间 投 入 第三 产业 ij x xi 折旧 d 劳动力 报酬 v 生产净 税额 t 增 加 值 营业 盈余 s 总投入 x j 资料来源:中国投入产出学会 对产业进行分类和调整后,整体上并不改变投入产出表本来的平衡关系。各产 业中间需求之和仍然等于各产业中间投入之和,各产业总需求也等于各产业总投入, 也就是投入依然等于产出。但投入产出表被整合之后却能更方便地突出建筑业与三 大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特性,便于本文的分析。 i 11 2.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产业关联的主要指标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建筑业进行产业关联研究,主要是从产业关联度 和产业波及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2.2.1 产业关联度的相关指标 (1)建筑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直接消耗某产业产品的数量。若设 aij是第 j 产业产品对第 i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那么可以得到: aij = xij /xj (i,j=1,2,n) (2.1)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nnnn n aaa aa a l llll l l 21 22221 n11211 a aa ,其中 xij表示第 j 产业对第 i产 业的直接消耗量,x j表示第 j 产业的总产值。某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越大,代表着 该行业对其他产业产品的需求量和依赖程度越大。本文通过建筑业对其他产业和其 他产业对建筑业的直接消耗两方面描述建筑业和经济系统的直接依赖关系。 2)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 接消耗系数的总和,令 b ij表示 j 产业对 i 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aij代表直接消耗系 数,bika kj表示一种产品通过中间产品 k 对于另一个产品的间接消耗量,则 bij=aij+ = n 1k kjika b (2.2) 经过推导可以得到矩阵 b 和矩阵 a 之间的关系:b=(i- a) 1 - i ,其中式中 12 b= bbnn n n bbb bbb b l llll l l 21 22221 11211 bb 。 矩阵(i- a) 1 被称为里昂惕夫矩阵, 表示第 j 部门每生产一个最终需求产品而需要 i部门的总产出,在研究产业关联的过程中它是核心矩阵。本文将通过建筑业的完全 消耗系数系统的反应建筑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直接和全部间接影响之和。 (2)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1)中间需求率 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的中间需求与总需求之比,即 i产业的中间需求率(ii) 等于 i产业的中间需求 = n 1j ij x和总需求 xi之比。 ii= = n 1j ij x/xi (i,j=1,2, ,n) (2.3) 因此可得出如下结论:最终需求率=1- 中间需求率 一般来讲,中间需求率大的行业,其产出作为其他产业的投入也比较大,相应 的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而最终需求率大的行业,其产出用于最终需求就比较大, 具有最终产品产业的特征。 2)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即 j 产业的中间投入率(l j) 是 j 产业的中间投入 = n 1i ij x和总投入 xj之比。 l j= = n 1i ij x/xj (i , j=1,2, ,n) (2.4) 因此可得到如下结论:毛附加价值率=1- 中间投入率,一般的中间投入率越高的 产业,毛附加值率就越低。 13 依据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过程中把中间需求率作为横轴,中间投入率作为纵轴,然后把数据归类于坐标中 的四个象限中,形成了如下的产业立体结构。本论文将 0.5 作为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 入率的分界点。 表 2.2 产业立体结构 中间需求率小(0.5) 中间投入率大(0.5) 最终需求型制造业 中间投入型制造业 中间投入率小( 1 ,则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处于平均水平之上;若 ei= 1 ,说明该产业的 感应度处于平均水平;若 e i 1 ,则该产业的感应度小于平均水平。同理,影响力也 和感应度相似。 感应度系数越大的产业,受国民经济拉动的作用越明显,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 大的制约作用,应该得到优先发展。影响力系数越大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 用越大,在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将该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计算建筑业 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可以判断出建筑业是否可以得到优先发展,或是否可 以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2 )生产诱发系数 最终需求项目的生产诱发系数是通过把该产业的最终需求项目的诱发产值额除 以相应的最终需求项目的合计数所得到得值。即: s i w = = = n k s k n k s kik y yc 1 1 i=1,2,3,n;s=1,2,3,4 (2.7) s wi表示第 i 产业第 s 种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 s k n k iky c =1 表示第 i 产业由 s 项最终需求所诱发的产值额, = n k k y 1 s 表示各产业第 s 种最终需求的合计数。 通过建筑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可以了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调出和出口对建筑 15 业的生产诱发影响程度,从而可以判断增加哪项最终需求才能对建筑业的生产起到 最大的诱发作用。 (3 )价格波及效应 价格波及效应是指由于国民经济之间产业关联,某产业的价格变化引起其它产 业价格变动的程度。假设第 n个产业的价格水平变化了p n,那么其他产业的价格 变化可用如下公式表述: 1 2 1 n p p p l = nn nn nn n nn n b b b b b b 1, 2 1 l * n p (2.8) 其中 b ij是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 本文将从北京市建筑业对其他产业的价格波及效应和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价格 波及效应两方面分析出建筑业的波及特性。 16 3 2005 年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本章将对最新的 2005 年北京市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延长表进行产业整合,主要 归并为 4 个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非建筑业)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同时本章 企图针对该投入产出表对北京市建筑业进行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波及效应研究,从而 对建筑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得到一个理性定量的认识。 3.1 北京市建筑业的发展概述 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可找出关于北京 gdp 方面的数据: 表 3.1 北京经济发展状况 gdp(亿元) 6886.31 人均 gdp 44774.44733 建筑业 gdp(万元) 18940436 建筑业人均 gdp 12314.97789 建筑业比重 27.50% 固定资产折旧(千元) 2810700.00 劳动者报酬(千元) 17855025 生产税净额(千元) 7354386.00 营业盈余(千元) 3926561.00 产值利税率 3.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市 2005 年的人均 gdp 为 44774 元,建筑业人均 gdp 高达 12314 元,而我国 2005 年的人均 gdp 才达到 14000 元,说明了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 平已经大幅度的超过中国经济的平均发展水平。同时建筑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 着 27.5%的比重,说明了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门。同时北京市的产值利税 率才 3.88%,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不相符。 17 3.2 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关联度分析 3.2.1 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关系 通过对北京市 2005 年的 42 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可计算出建筑业和其他 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表 3.2 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28269066 0.008263089 0.001190499 0.001668312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0.231968106 0.562775485 0.605223055 0.216709088 建筑业 0.000680634 0.002087446 0 0.025785407 第三产业 0.120204872 0.194878525 0.23687737 0.326796676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1)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关系 由上表可以看出建筑业对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按大小排列依次是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建筑业。建筑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达到 0.605,主要 是因为在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很多都来源于第二产业的产 品。建筑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远小于第二产业,达到 0.236,主要表现在建 筑业的生产过程中对物流业,信息技术,金融等直接消耗。建筑业对第一产业和自 身的直接消耗系数都比较低,可以忽略不计。 (2)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上表还可以表现出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直接消耗,按大小依次排列为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建筑业,从消耗的数量上讲,第三产业对建筑业的消耗数量 很大, 如运输、 仓储业等行业对建筑业存在着密切的依赖关系, 消耗系数达到 0.0258, 而其他的三个行业对建筑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很小,可忽略不计。 18 3.2.2 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完全消耗关系 建筑业和其他产业的直接消耗关系反应了在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的直接联系,但 是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间接消耗。因此单独计算直接消耗系数 矩阵不足以全面反应建筑业和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将通过建筑业的完全消 耗矩阵更加明显地反应各产业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 在求出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后,可计算出里昂惕夫逆 矩阵,根据两者关系即可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表 3.3 北京市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0.4075 0.0335 0.0256 0.0153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1.0493 1.743 1.8883 0.9579 建筑业 0.0176 0.0266 0.0275 0.048 第三产业 0.5613 0.8094 0.9127 0.7823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1)建筑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从上表可以看出建筑业对其他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按绝对值大小依次为第二产 业 1.8883,第三产业 0.9127,第三产业 0.0275 和第一产业 0.0256,建筑业对第二产 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占据了全部比例的 50%以上,表现出建筑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第 二产业的严重依赖,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直接消耗 0.605;建筑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 消耗达到了 0.9127,也远远大于直接消耗 0.237;建筑业对自身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0.0275,而直接消耗系数为 0,说明了建筑业对自身的消耗只是表现为间接消耗;建 筑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 0.0256,也远远大于直接消耗系数的 0.0012。通 过完全消耗系数和直接消耗系数的一一比较,发现国民经济中看似没有联系的产业, 总是可以借用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发生着间接消耗关系。因此,在国民经济的发 展过程中,重点发展建筑业,利用与各产业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关系可以拉动相关产 19 业的发展。 (2)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 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按权重依次为第三产业0.048, 建筑业0.0275, 第二产业 0.0266 和第一产业 0.0176。对比直接消耗系数第三产业 0.0257,建筑业 0, 第二产业 0.0021,第一产业 0.0007,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建筑业和第一产业的完全 消耗系数和直接消耗系数之间的差距很大。说明几乎所有产业都与建筑业有关,主 要表现在间接联系上,尽管其他产业对建筑业的消耗系数很小,所以在政策的制定 过程中利用建筑业和各产业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发展各行业的同时可以一定程 度上拉动建筑业的发展。 3.2.3 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使用率 利用 2005 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可以求出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使用率: 表 3.4 北京市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使用率 北京市 中间需求率 中间投入率 第一产业 0.590726552 0.635544272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1.057554788 0.768004544 建筑业 0.148279962 0.843290925 第三产业 0.504478047 0.570959482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上表显示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若以 0.5 为分界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 产业均大于 0.5,其产品主要是用来作为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大于 1, 主要是因为在第二产业的最终需求 项目中很多产业的存货调整项为负值,调入项和进口项数值较大,导致总产出小于 中间使用部分。而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才达到 0.148,远远小于 0.5,因此建筑业的 最终需求率很高,其产出主要用于最终需求,具有最终产品产业的特点。 上表还同时显示各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按大小依次为建筑业 0.843,第二产业 20 0.768,第一产业 0.635 和第三产业 0.571。以 0.5 为分界点,四个产业的中间投入率 均大于 0.5,其中建筑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毛附加值率最低,属于高投入,低附加 值,带动能力强的产业。 由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综合可以看出,建筑业的中间需求率小于 0.5,中间投入率大于 0.5,因此北京市的建筑业属于最终需求型制造业,成为支持国 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 3.3 北京市建筑业的产业波及分析 3.3.1 建筑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 对 2005 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里昂惕夫逆矩阵进行运算,可以得出北京市建筑 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指标: 表 3.5 北京市建筑业的感应度和影响力 感应度 感应度系数 影响力 影响力系数 第一产业 1.4819 0.445489937 3.0357 0.912594508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6.6385 1.995671061 3.6125 1.085992575 建筑业 1.1197 0.33660509 3.8541 1.158622556 第三产业 4.0657 1.222233913 2.8035 0.842790362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从上表的感应度和感应度系数看,建筑业的感应度为 1.1197,表示当社会各部 门均增加一单位产出,拉动建筑业产出增加 1.1197 单位,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建 筑业和第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均远远小于 1, 表示两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远低于社会的 平均水平,并且建筑业还是四个产业中数值最小,感应度系数才达到了 0.3366,受 国民经济的感应效果比较弱;第二产业高达 1.9956,第三产业高达 1.2222,表明第 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容易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上可以看出,建筑业的影响力达到了 3.8541,表示当建 21 筑业增加一单位产出,将推动国民经济增加 3.8541 个单位产出;建筑业的影响力系 数为 1.1586,在四个部门中数值最大,表示建筑业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很大的辐 射作用,可以带动其他有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四部门中最低,但是其影响力在四部门中最高,影响力 系数远远大于感应度系数。因此,在北京市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大力发展建 筑业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依赖经济发展拉动建筑业发展。 3.3.2 建筑业的生产诱发作用 建筑业的生产诱发额是指建筑业的一个最终需求量(最终消费,资本形成,调 出和出口) ,因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而生产诱发系数是指生产诱 发额与相应的最终需求额合计之比。 由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出各产业最终需求总量的变动对建筑业生 产的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如下表: 表 3.6 北京市建筑业的生产诱发额 生产诱发额 (亿元)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调出 出口 第一产业 0.3221 0.1992 0.1073 0.0997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4.8297 6.6237 7.7184 4.8078 建筑业 0.1834 1.686 0.4765 0.2004 第三产业 5.2977 3.9796 6.1587 3.6509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表 3.7 北京市建筑业的生产诱发系数表 生产诱发系数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调出 出口 第一产业 0.09100155 0.055630027 0.023599534 0.03625982 第二产业(非建筑业) 1.36451476 1.849782172 1.697582862 1.748545243 建筑业 0.05181523 0.470844504 0.104801284 0.072883328 第三产业 1.49673683 1.111371761 1.354542855 1.327793134 数据来源:根据北京市 2005 年投入产出表整理 22 由生产诱发额表可以看出各项最终需求对建筑业的生产诱发额按大小排列是资 本形成,调出,出口和最终消费。通过对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形成对建筑业 的诱发作用最大,生产诱发系数达到 0.4708,其次依次是调出 0.1048,出口 0.0728 和最终消费 0.0518。也就是说增加一单位的资本形成会诱发建筑业生产增加 0.47 单 位。从理论上说,固定资产投资是资本形成的一部分,而建筑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 最主要行业,那么资本形成和建筑业之间呈现相关度系数比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随 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建筑业努力扩展国外市场,生产需求增加较快,出口和调出 体现了建筑业发展新趋势,能够拉动建筑业的发展。最终消费的增加也能拉动建筑 业 0.0518 的比例。 综上所述,北京市建筑业应该以资本形成这一最终需求为主来拉动建筑业的生 产,同时辅助结合出口,调出和最终消费,才能更好的诱发北京市建筑业的发展。 3.3.3 建筑业的价格波及效应 通过北京市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可以计算出北京市建筑业以及其他三个产业 之间的价格波及效应。以下均假设每个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 100%,可得到价格波及 效果表: 表 3.8 北京市建筑业的价格波及效应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非建筑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上涨 100% 1 0.02380107 0.018188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