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设计(三).doc_第1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三).doc_第2页
隆中对教学设计(三).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上 隆中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示例 一、备读,内引激趣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形象,可讲故事,可说成语,可谈典故,为下一步自读做好充分准备。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 3师生同读,通过范读、齐读,规范字音、句读、语气。 三、诵读,思考问题 1根据课后习题一,明确自读要求。 2学生诵读,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并用原文回答问题。 四、品读,探究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鼓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味,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交流,为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2设置问题,进一步交流: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研读,比较延伸 参考问题: ,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可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3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4鼓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研究“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学生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掌握。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与、探究、发现的自读会读能力,力求达到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隆中对教学设计示例 2 设计思路: ,发现问题,疑难字、词、句意的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后,教师精要讲解的方法学习。 ,教师应通过设计带有启发性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来解决。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二。 2深刻体会诸葛亮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二、整体感知 这篇传记,记叙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生平事迹片段,反映了诸葛亮 的雄才大略和高度的预见性,以及刘备渴求贤才的谦逊风度。 介绍作者,初步了解陈寿的创作风格。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然后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面解释,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三、讨论分析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三节之间的关系,详写了哪一内容。 (3)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归纳得出答案: (l)第一部分(l)写诸葛亮隐居隆中和不平凡的政治抱负。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叙述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提出的对策。 第四部分(6)写“隆中对”的余波一一关、张不悦。 (2)第三部分写得最详,因为第一、二、四从侧面烘托诸葛亮,而第三部分隆中对是正面描写。 (3)诸葛亮是为了使刘备能欲信大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