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摘 要 在一个全球化多媒体的信息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的电视业正在进 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新闻立台”的观念让电视新闻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普及和新闻 源头的共享,决定了独家新闻已经不再是独家占有的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吸引更 多的观众, “新闻故事化”成为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 式。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它是在对小说研究的基础上,又逐渐拓展 到其他研究领域的,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也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得到了运用。现如 今,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开始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观众,因为人们更喜欢在听故事的 过程中获得信息。同时国外节目的成功经验、电视的娱乐化倾向以及市场化的媒体运作 等因素都是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产生的重要因素。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电视新闻,与其它形式的新闻不同,电视新闻在讲故事的过程中 因其试听因素的加入比其它新闻报道形式更加优越。论文的研究重点是第三部分:电视 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了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方式,包括叙 事视角的运用、典型人物的选取、细节的把握等等。 电视新闻运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对电视新闻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 是其本质始终是“新闻” ,应本着真实第一,好看为辅的原则,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原则。 关键词:叙事,故事化,电视新闻 iv abstract in the globalized multiple media information er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edia becomes more and more fierce, and chinese television is taking place a profound change. the concept of “news establishment” makes the tv news prominently important.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n order to attract more and more audience, “news storytelling” becomes a popular expression pattern in the news report by more and more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arratology,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e novel research, and gradually expands other research fields, and its related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television news story. at recent, more and more tv news starts to adopt storytelling pattern to attract audience, because people prefer to obtain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istening to the story.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v new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news. due to the adding of audio-visual factor in the process of telling stories, tv news is superior to other forms of news report.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ch emphasis that focuses on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research of tv news that adopts plenty of cases, and analyzes story expressions of tv news, including the usag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the select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ertainty of the details and so on. it seems like a double-edge sword for tv news to use storytelling expressions. whereas the essence is “news”,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that truth is first and attraction second, and insist on the factuality principle of news. key words: aarrative, storytelling, tv news 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绪 论 1 绪 论 (一)选题价值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是吃着故事长大的。对于新闻而言,为了使其内容更 易于被观众接受,讲故事的方法开始运用在其中。美国著名节目60 分钟能够经久不 衰就是以一个个鲜活的新闻故事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的。 在我国,出现较早的采用故事化手段报道新闻的是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晚报浏览开办的新闻故事。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倾向 逐渐显现。1993 年 5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其子栏目生活空间最早 运用了讲故事的手段进行叙事。 该栏目在 2000 年 11 月 27 日改版中更名为 百姓故事 , 并进一步明确了栏目的宗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用镜头记录普通中国人的喜怒哀 乐,关注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您共同分享人生” 。 “讲述老百姓自 己的故事”的宣传语也深入人心,一度成为了中国新闻界的流行语。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开始使用讲故事的手段, “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 电视节目制作的常用手法。在省级电视台中,辽宁卫视有王刚讲故事 、江西卫视有 传奇故事 、宁波电视台有天天故事会 、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也有天天故事会 、 河南电视台有 拍案说法 、 兰州电视台公共频道有 新闻故事会 、 辽宁都市频道有 都 市故事会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也在节目中 大量使用了讲故事的手法,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包含有“封面故事”、“新闻故事” 的板块,给观众讲述不同的法制故事。共同关注则是以公益慈善为品牌特色的日播 专题栏目,通过节目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以 2002 年开播的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兴起将新闻故事化趋向推向 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闻编辑中的故事化已经使电视新闻从过去重视“告知”渐渐转变为 现在的重在“叙事” 。2005 年,四川卫视把频道定位确定为中国故事,以观众最喜欢的 三类节目电视剧(虚拟故事) 、新闻(正在发生的故事)和专题(真实故事)为主 干进行节目编排及栏目设置。 (引自 2005 年 9 月四川电视台台长陈华在四川卫视故事定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2 位专家研讨会上的发言)2006 年重庆卫视也提出了“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口号。讲 故事似乎已经成为电视台稳保收视率的法宝。 叙事学作为一门,始终对各种叙事作品有深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罗兰巴特在他 的经典著作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的开头提出了他的著名论断: “叙事遍布于神话、 传说、寓言、民间故事、小说、史诗、历史、悲剧、正剧、喜剧、哑剧、绘画、彩绘玻 璃窗、电影,连环西、社会杂闻、会话。而且,以这些几乎无限的形式出现的叙事遍布 于一切时代、一切地方、一切社会。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 ”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的文学批判理论对叙事学的兴起产生有着深厚的影响。 叙事 学理论最早被用于小说的研究,事实证明,叙事学对于电视新闻故事化,同样有很强的 指导意义。 近年来叙事学被大量的运用于媒介的研究,当然也进入了电视新闻的研究范围,运 用叙事学的理论对电视新闻进行研究,采用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利于电视工作者在 新闻节目制作或是新闻播报时改变原有刻板的“告知” ,而选用更贴近受众的“讲述” 的方式,提高观众的收视热情,把观众留在电视机前。 (二)文献综述 新闻故事化的研究是以新闻叙事学的研究为基础的, 也有学者把新闻故事化等同与 新闻叙事,看做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电视新闻的故事化研究需要建立在对新闻叙事学 的理论研究之上,不同之处在于电视中特有元素的介入。 1. 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近几年我国新闻叙事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变化, 我国新闻界也逐渐重视对新闻 叙事的研究,目前已翻译出版了大量国外新闻叙事专著。国内现有的相关电视叙事研究 与新闻叙事研究相关的译著有: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争旗译的媒介事 件 ,其中对媒介事件这一电视新闻叙事的特殊形态进行了论述,特别指出了重大事件 现场直播具有的强大的社会力量。托伊恩a.梵迪克著,曾庆香译的作为话语的新 闻 ,研究了报纸新闻中的话语体系。相关的论文包括:罗伯特爱伦编,麦永雄、柏 敬泽译的重组话语频道 ,其中收录了拉萨科兹洛夫的叙事理论与电视一文, 对电视叙事尤其是电视剧的叙事策略进行了探讨;此外,大卫麦克奎恩著,苗棣、赵 绪 论 3 长军、李黎丹译的理解电视中的“新闻叙事”一节从新闻学的角度审视了新闻的制 作过程与传播过程;约翰菲斯克著,祁阿红、张鲲译的电视文化中的“电视叙事” 一节探讨了电视叙事的特点, “新闻叙事”论述了新闻叙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对新闻叙事的研究。在我国,用叙事学理论对新闻进行分析起步较晚。1994 年孙皖宁在新闻与传播研究第 4 期发表文章传播学研究中的仪式派一暨叙事文文 体分析法介绍是我们看到的最早向新闻界介绍叙述学方法的文章。专著方面有中国广 播出版社 2005 年出版的曾庆香的新闻叙事学 ,主要是对新闻话语进行研究,对电视 新闻研究涉及较少;岳麓书社 2005 年出版的何纯的新闻叙事学 ,是以报纸新闻报道 进行研究的,同样对电视新闻少有涉及。博士论文方面,较早开始研究的集中在复旦大 学,分别是 2003 年王燕的新闻语体研究 ,2004 年黎明洁的叙事学视角下的新闻写 作改革研究 , 蔡玮的 新闻类语篇研究的语体学意义 , 但研究的范围同样是报纸新闻。 硕士论文中较早的研究有暨南大学钟茜 2004 年论文新闻故事化报道研究等。 (2)对电视新闻叙事的研究。电视新闻在叙事方式上借鉴了包括纸媒、广播、电 影等许多前辈媒介的经典叙事方式。电视新闻叙事研究方面,专著有扬琴 2008 年出版 的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研究对象是报道内容主要为过去事实的 史态新闻,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欧阳照 2010 年出版的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是迄 今为止对于电视新闻叙事学方面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关的博士论文有中国传媒大学电视 系讲师崔林所著电视新闻语言:模式符号叙事 ,主要是对直播类电视新闻节目 进行的研究。硕士论文有华中师范大学李媛 2004 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论电视新闻报道 中的叙事探讨了电视新闻与叙事的关系、特点以及叙事的范畴等问题。华中科技大学 敖俊杰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论电视新闻叙事表象下的意识形态诉求,是对电视新 闻中叙事文本话语层面所体现的意识形态的研究。 还有一些论文是对某一类电视新闻节 目的叙事研究,例如何平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 、李蓉的结构与语 言的力量析中央电视台的叙事艺术等。 (3)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的研究。新闻故事化的迅速发展,也引起了我国学者们的 广泛关注。例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希光在其著作畸变的媒体中的第 三章好记者要超越一夜风流中提到在新闻中要讲述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讲述代表时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4 代发展趋势的故事以及在新闻报道上突破倒金字塔的模式。潘知常、孔德明主编 2007 年出版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中第二篇“新 闻类节目的策划”从新闻策划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进行了论述。 电视新闻故事化研究也有一些相关硕士论文,例如:上海师范大学屈定琴 2008 年 硕士学位论文读解电视节目的故事化潮流对电视新闻节目、谈话节目、科教节目、 娱乐节目的故事化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周媛媛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论近年来新闻 传播的故事化倾向 主要运用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理论对新闻传播中故事化的优缺点进 行研究。山东大学相琨 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研究是对 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的研究,除此之外,湖北大学何桂英 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新闻 故事化研究 、西北大学雷雁林 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新闻故事化探究中对新闻故事 化的定义及特征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东北师范大学王喆 2007 年硕士论文本体化的嬗 变我国电视新闻叙事源流初探着重对电视新闻叙事的本体进行研究。 针对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存在的问题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纪巍发表的 电视新闻故事化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电视新闻在故事化的过程中应注重信息的传 播、新闻的真实性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的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例如从央视的成功看电视新闻的故事化 、 评电视新闻节目“彻底故事化”以四川 卫视新闻故事化栏目“新闻连连看”为例等。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涉及内容包括叙事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使用多种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对国内外的经典的叙事学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理论框架, 指导论文写作。 个案分析法:对有代表性的故事化新闻节目从理论的层面做出分析,并进行对比, 从而找到其内在规律。 本文还将通过宏观和微观研究相结合、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对国内新闻故事化 的现状作归纳分析,并在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新闻故事化的原因、表 现及弊端。 绪 论 5 (四)创新之处 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叙事格局中的大众消费因素凸现,原有的处于主 导地位的叙事因素被冲淡,故事化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一种叙事方式。本文基于当前 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现象,对电视新闻进行文化层面的深入分析。通过某些特色鲜明的 栏目入手,从由局部分析整体,寻找个体的个性与个体之间的共性,由点到面,结合叙 事学理论对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解读, 探析对电视新闻故事化有益的表 达方式, 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对电视新闻故事化过程中这个 “度” 的把握有所帮助。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6 一、叙事学与电视新闻故事化 (一)叙事学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叙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法国。叙事学是由拉丁文 词根 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 logie(科学)构成的。顾名思义,叙事学 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然而这种定义经不起深究。因为叙事学研究对象“叙 事作品”的界定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1968 年法国文艺理论家托多洛夫发表了诗学 ,以讨论叙述形式作为本书所关注 的中心,对于此后在叙事学研究中引起人们注意的诸如叙事作品中的视角、文本结构、 叙述的句法、转换、语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但他并没有在这本书中对所做的研究冠 以叙事学的名称。 ” 1969 年托多洛夫发表了 语法 一书。 在这本中写道:“ 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述学,即关于叙事作 品的科学。 ”2 1966 年,在叙事学的研究中,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率先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 及“故事” (story)和“话语” (discoures) ,并被叙事学界普遍采纳。这一理论运用到电 视叙事中,指的是要讲好一个故事,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一是故事部分,究竟发 生了什么和对谁发生;二是话语,也就是故事的讲述方式,即这个故事是怎样被人讲出 来的。 ”3 根据这两个层次叙事学的理论研究可分为:叙事结构研究和叙事话语的研究。前者 受到普洛普的影响, 表现为仅关注被叙述的故事事件的结构层面, 着重探讨事件的功能、 结构规律和发展逻辑,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这些研究创立了新闻 叙事在故事层面的基本语法规则。后者的研究以热奈特的研究为代表,关注的是叙述者 在话语层次上表达事件的各种方法,如倒叙、视角的运用等。 在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中, 普遍情况是把叙事直接等同于讲故事。 罗伯特 c 艾 伦在重组话语频道中就指出:情景喜剧、动作系列片、卡通片、肥皂剧、晚间新闻、 广告、音乐电视、游戏节目、体育节目、访谈节目,他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奥秘, 一、叙事学与电视新闻故事化 7 这就是: 叙事。所谓电视叙事,就是讲故事。好的电视叙事,无疑就应该讲的是一个“好 故事” 。4 (二)叙事学理论与新闻的结合 研究叙事结构的叙事理论受到俄国学者普洛普的直接影响, 他主要关注的是被叙述 故事的结构层面。他从结构主义的立场出发,以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功能为基本单位, 从俄国一百个神话故事中总结出 31 种固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包含了童话里的所有典型 情节,分别属于六个阶段:准备阶段、复杂化阶段、转移阶段、斗争阶段、返回阶段、 认出阶段。并提出了故事中的人物大都可以被归纳为七种类型:英雄、恶棍、施主、遣 送者、伪英雄、帮助者、公主和他的父亲。 法国学者布雷蒙在普洛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序列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基本的 序列由三个有逻辑关联的功能组成,任何变化过程都有三个必然的阶段:可能性的出现 实现可能性的过程由此产生的结果。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新闻报道,因为新闻 报道中的事件也必定是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接在一起的, 从叙事逻辑角度进行分析就是通 过衡量新闻叙事中事件与事件之间内在的连贯性分析所产生叙事效果。 法国叙事学家托多洛夫认为故事的基本情节包括从静止状态不平衡重新 达到平衡。 在新闻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安定的社会环境正常的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通过解决问题回复正常秩序。 罗兰巴特第一个对故事中时间的重要程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并非所有的故事事 件都是同等重要的。 在发生的事件中有一个等级差别, 有些事件积极推动了故事的进展, 并且/或者引起更多的可能,而另外一些事件则平淡无奇。 ”5巴特把前一种称为“核心 事件” , 后一种称为“催化事件” 。查特曼又将之对应的称为“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 。 核心事件是故事的关键或转折点,不能被省略。这一概念运用到新闻叙事研究中,有利 于我们从叙事学角度对新闻报道中重要性不同的事件进行划分。 与普洛普的相对应,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从神话逻辑中总结出了二元对立 的基本结构,和法国叙事学家格雷玛斯一样,更注重故事深层结构中的逻辑关系。他们 认为,根据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可以将它们抽象为六种行动者,构成三类对立,即: 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着、助手与对头。在新闻事件中,各种人物关系都可以在这 六种行动者中找到原型。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8 (三)电视新闻故事化 对于电视新闻故事化研究,国内最早的雏形大概是 1999 年 6 月叶进军发表于电 视研究上的论故事化电视新闻的魅力一文。 “新闻故事化”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 可能始于 2002 年 2 月李世成发表的电视新闻故事化刍议 。自 2004 年开始,学界对 于新闻的故事化研究逐渐多了起来。 所谓新闻故事化,现在学界普遍使用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的定义,即 “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 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事 件、环境是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基本要素。当然,一件新闻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人物,更不 可能是在真空的环境发生的, 所以它他们构成了新闻故事化的基础。 也有一些观点把 “情 节”作为故事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故事”与“情节”的区别,福斯特指出: “故事(story)是按其时序叙述一 些事件,情节(plot)同样是叙述这些事件,但是重点落在因果关系上” , “国王死了然 后王后也死了是个故事。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因悲伤而死,则是个情节。 ”两者都包 含了时间上的连续,但是“情节”所体现出的因果关系更强烈, “如果是故事,我们问: 然后呢?如果是个情节,我们就问为什么呢? ”6 我认为“情节”是电视新闻故事化中的一个方面,是包含在故事之中的,可以使电 视新闻可看性更强,更加有利于在节目的制作中突出新闻事件中的矛盾,引起观看的悬 念。例如很多法制类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就非常注重情节的设置,在对于一些事件的相关 情况进行介绍之后,就会提出新的问题,使观众不得不通过继续观看找寻答案,以此达 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但是在消息类的电视新闻,所涉及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较少,更多的 是对新闻事件的描述,例如新闻频道播出的广州记忆:感动瞬间这则消息仅仅是通 过对广州亚运会上值得人们记住的感人的瞬间进行了梳理,通过剪辑集中播放,依然能 够感动观众。 一般来说,故事化新闻报道是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一种写作方式。新 闻中充分运用故事化叙事的优势,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从而达到更佳的传播 效果。 关于电视新闻故事化学界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李媛在硕士毕业论文论电视新 一、叙事学与电视新闻故事化 9 闻报道中的叙事将“电视新闻叙事”界定为: “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元 素的图像、声音为传播符号,讲述新近或正在发生的故事。 ” 周媛媛在硕士毕业论文论近年来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倾向中认为, “新闻故事化 就是运用文学手法,将新闻事实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赋予新闻以一定美感效 应的新闻表现形式。它注重细节的描绘、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背景的交代等,把 新闻事实当作一个故事叙述出来,既指报道新闻故事也指报道新闻的故事化技巧。 ” 我认为,电视新闻故事化就是运用电视语言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我们通 常看到的电视新闻,有一些纯信息通报式的新闻,例如天气预报、最新的经济发展数据 统计等等, 它们只是对一些信息进行通报, 整个报道基本上没有人物, 也没有什么事件, 因此这种纯信息通报本身不能进行故事化。除此之外,我认为电视新闻的故事化可以有 两种形式。 1. 把故事化的手法运用到新闻报道中 具体表现在把新闻人物或事件用生动活泼的故事讲出来, 在新闻中关注与新闻事件 相关的新闻人物,由一个人物写起或是由一个事件引入,这类方式在消息类的电视新闻 中最为常见。 李希光在畸变的媒体一书中,把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的差异归结为以下 10 个 方面(见表 1-1) : 表 1-1 硬新闻与讲故事新闻的差异 采写手法 硬新闻 讲故事新闻 作者 新闻记者 剧本作家 开头 倒金字塔 趣闻轶事 描述 事实(最重要的事实) 场景(最有戏剧行的瞬间) 穿插 引语 对话 内容 新闻性的信息 新闻中的故事 追求 事实的准确 生活的真理 采访方式 拦路采访 同车采访 关注焦点 事件 人物 要素 新闻要素 人性要素 结尾 没结尾(直截了当陈述重要事 实) 戏剧性的结尾(用细节制造一种期待情绪, 直到最后一段)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10 这是李希光针对报纸新闻故事化的论述,但对电视新闻依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电视新闻关于柬埔寨踩踏事件的报道,如果仅仅是作为一条消息,主要报道的是遇 难人数、受伤人数及救助的情况等等。若是从讲故事的角度,可以以一个新闻事件中人 物的角度去描写,更加关注事件中人物的命运。同时,这种关注一个普通人的命运的报 道方式,易于和普通的观众产生共鸣。 除了以上 10 个方面之外,他还在书中论述了具体的故事叙述技巧,其中,故事化 新闻写作中的 5 个 w:“who”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what” 变成了故事情节, “where” 变成了故事发生的场景, “when”是故事发生的时序, “why”是故事的动机, “how” 是叙述的方式。 有所不同的是“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多元素的图像、声音为 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所作的报道。 ” 电视新闻的叙事符号与报纸 和广播相比丰富许多,这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2. “讲述新闻故事”的电视新闻 这类电视新闻多以新闻节目的形式出现, 故事化的电视新闻节目大都为观众讲述一 个较为完整的故事。节目在后期制作上尽力做到充分完整, 调用多种体裁、表现手段来 表现细节和情节,使故事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与消息类的电视新闻注重时效性相比, 这类电视节目更加注重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的深度调查、深度挖掘、对相关情节的不同 安排,同时注重因果关系、突出情节。这类节目研究的范围更为宽泛,其中存在的问题 也更集中,因此在后面的电视新闻故事化研究中大多是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 叙事学家查特曼曾经运用形式对实质、表达(能指)对内容(所指)的二分法对叙 事文进行了这样的区分:表达的形式、表达的实质、内容的形式和内容的实质。叙事学 研究的就是其中的“表达的形式”和“内容的形式”两项。7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电视 新闻报道中叙事要研究的就是:电视新闻的各种叙述方式和故事的组成要素。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电视新闻故事化的表达方式, 对于电视新闻的报道中传达出的观 点、思想、意见、看法等,归于电视新闻的意识形态研究,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另外, 本文把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归于谈话节目,也不再本文的研究之列。 新闻与其它形式的作品如小说、戏剧、电影等最大的不同,换言之新闻叙事最大的 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应以真实性视为新闻的生命。作为电视新闻,相对于报纸、广播 一、叙事学与电视新闻故事化 11 而言,因为它的声、画兼备的优势,也使得电视在三大传统新闻媒介中无可争议地成为 人们获取新闻的首要选择。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12 二、电视新闻故事化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倾向的日益明显,电视新闻故事这种形式的 日益成熟,大量的电视新闻故事节日的涌现,我们对电视新闻故事化这种现象的关注也 日益增多了起来,对它的理论研究更是成为了一个热门。 (一)国外成功经验 现在中国很多的电视节目都能够在国外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原型, 说到电视新闻的故 事化时,我们绝不可能忽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 分钟 ,它是对美国电视观众 影响最大的、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新闻杂志类节目。在每期节目的开头,主持人都会 说“今晚请看60 分钟的这些故事和安迪 鲁尼的评论” ,请注意,他用的是“故事” 一词。由此可见,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该栏目收视率的重要支撑。具体表现在对新闻事 件情节精心的选取和挖掘,突出表现事件中的矛盾,抓取和提炼事件中的细节,把握和 控制叙事节奏,同时,为了避免说理,常以形象化的信息为论据。 60 分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自 1968 年开播直到现在创下了一个个收视奇迹, 在 1999 年更是创下了 1412 家电视台同时在黄金时段转播其节目的记录。 美国历史最悠 久的收视率最高的 10 个节目之中就有着它的一席之地,连续 22 年高居收视率的前 10 名,其中 5 次成为美国收视率第一的电视节目,它曾经 78 次获得美国电视最高奖“艾 美奖” ,该奖项的评委团对60 分钟的评价是“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深入了故事的核心, 进入了人物内心,编排自由富有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样式”。 8 直到现在它依然 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面对越发挑剔的电视观众、同行业之间越演越烈的竞争, 60 分钟无疑给了中国电视新闻的变革指出了一条成功的经验之路。 中国的电视人可以汲取60 分钟在节目形态,节目表现样式、节目组合方式等业 务领域的经验,尽管这种经验的表达有时显得琐碎而肤浅。而这也许正像 60 分钟的节 目主持人华莱士所说的, “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的故 事,而我们的方法和经验全部在我们的节目里面了。 ”9 三、电视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 13 (二)电视的娱乐化倾向 娱乐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身心联动的体验,结果应该达到某种惬意和满足感,就是 美国学者提出的“高峰体验”或“高潮体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 加快、压力不断增大,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迫切需要休闲娱乐,需要寻求新鲜事物 的刺激,以便在紧张和劳累之后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享受。娱乐是人的一种本能,它总是 激起人们的情感愉悦,从中获得心理、生理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从而积极乐观地对待人 生。电视艺术具有满足广大观众娱乐需求的功能,电视媒体自然被受众期待为一种娱乐 工具。作为节目来说,一些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 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节目。 目前,电视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向,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 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娱乐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成为媒体刺激受众的重要手段,几乎 各种类型的节目,都在探索娱乐化功能的创造空间。 我们纵观各大电视媒体,从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 ,到江苏电视台南京 零距离 ,再到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不难看出,现在的节目越来越贴近民众,生动 性、娱乐性不断加强。在湖南卫视红极一时的晚间新闻更是开全国娱乐式播报新闻 的先河。 在电视新闻语言的表达上,自凤凰早班车早期的主持人开创了“说新闻”的播 报模式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开始采用这一手段与观众“聊新闻” 。 观众不希望被教育,希望能在一种轻松地环境中,如同朋友聊天一般获得信息。在有些 节目中,主持人还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或幽默、或犀利、或中肯的点评,有时这些点评还 会成为电视新闻的又一看点。 在电视节目的内容上,有一些电视新闻因其极强的情节,也会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表 现出娱乐性。美国夜线节目的大牌主持人 ted kopple 在看了关于伊拉克的报道时感 觉脉搏剧烈的跳动,全身热些沸腾,他对哈弗大学新闻政治中心主任说这些电视报道 “dammed good entertainment! (真他妈棒的娱乐节目) ”10 (三)媒体的市场化运作 “新闻界是一个场,新闻场具有特殊的一点,那就是比其他的文化生产场,更受外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14 部力量的钳制。它直接受需求的支配,也许比政治场还更加受市场、受公众的控制。是 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 这一自身难以自主的、 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 同时又以其结构,对其他所有场施加控制力。改变节目的叙事形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 提高节目收视率,保证栏目能够长期生存。 ”11 收视率是电视台衡量节目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中央电视台就采用了末位淘汰 制,通过收看节目人数的多少及收视率判断节目是否播出。从世界范围来看,电视台的 经营实际上就是一种企业经营,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广告利润的高低又取决 于收视率。虽然收视率不能完全等同与节目质量,它受节目播出时段、播出频道、收视 地域等多方面的情况的影响, 但是目前业界和学术界还是认为收视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 映节目的长期收视情况、成为节目质量的指标。 为了更好的抓住观众,吸引观众的眼球,战胜观众手中的遥控器,提高节目的收视 率,节目的创作者就不得不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寻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媒体开始采 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媒体不仅仅担负着传播信息的使命,还需要把自己的产品节 目推销出去。 这时的电视观众已经成为这一特殊商品的的消费者。 作为出售商品的商家, 媒体必然要追求商业的利益,如何使利益最大化成为传媒运作的指导性原则。他们公开 将市场策略运用于新闻采编部门, 市场理念进入新闻制作过程, 经济学中的 “大数法则” 、 “通用法则”也开始起作用,也就是“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 ; “什 么商品投入小,产出大,就在媒体采取市场之后,大众营销哪些商品” 。12要满足受众 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消费热情,就需要转变原有的理念,采用更吸引观众的 新闻播报方法,电视新闻以故事化的形式表达就应运而生。 另一方面就是供需关系的影响。 现在电视节目总的数量可以说已远远超过了观众的 需求,因而出现了信息的相对过剩。这种过剩对媒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面对海量信 息的受众必然会做出有选择地接触,进而再有选择性地理解和记忆。 “媒介依靠掌控信 息渠道霸权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己不复存在, 而怎样在海量信息的时代吸引眼球则成为 媒介竞争的焦点。 ”13更多的争夺观众使台与台、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征服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就必须满足观众的需要,对于同一节目 类型,更要突出其鲜明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制作出针对不同受众需要的电视节目。电 视新闻节目也是如此,电视观众口味难调,对于新闻的要求也不一样,听故事是人类共 同的爱好,处于海量信息大潮中的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快餐式”的信息获得,而倾向于 三、电视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 15 追求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新闻背后故事的深度挖掘又可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四)受众的收视心理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说: “新文学的核心就是采集和讲述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满足 公众的利益兴趣和需求。 ”电视新闻选择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传递信息,其意义还在于 给报道一个可视性的外壳,形象生动感性的故事描绘,契合了受众轻松化的消费心理, 既能为受众“解惑” ,又能为受众带来消费的愉悦,实现“解压”和“解闷” 。14之所以 出现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倾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电视媒介自身对收视率的狂热追 求。受众本身即具有新闻娱乐的“本能”需求。归根到底,这都是人们的本能兴趣。而 在故事化的新闻中, 电视媒体在内容的选择和新闻的表现上恰好满足了人们这种原始的 心理需求。电视新闻故事化正是这种选择和表现的一种实现形式。 信息消费的轻松化,是指当今的受众更偏向于在一种轻松、幽默、平等的状态下心 情愉悦地接受以轻松活泼、 嬉笑怒骂、 富于个性等风格特征为呈现方式的新闻信息产品, 传统新闻节目那种板着面孔对受众进行“强行灌输”和“政治说教”方式已为观众所难 以接受。15 大众传播学的受众研究和媒介经济学研究表明, 媒体的传播能够在多大限度地满足 受众的合理要求,就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受众的决策力、消费力和话 语权应当成为媒体传播真正的参考源,所以包括电视在内的各种媒体为了赢得大量受 众,都开始注重研究受众的需求。 通过对电视节目收视的研究不难发现, 观众的认同感对于媒体传播预期效果的达到 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要求节目要调动起观众的积极性。电视媒体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 特定手段设置悬念,是观众对未知情景中的冲突产生期待,并在答案得到揭晓之后获得 欣赏快感。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16 三、电视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 “新闻就是这么多,看看我是怎么说” ,这是北京一家报纸的广告词。现在的独家 新闻已经不再是独家占有的概念,更多的是以独家的表达方式、独家的角度、独家快速 时间所到达的深度,构成与别人不一样的崭新的视角和报道方式。要想在新闻大潮中异 军突起,就必须要考虑新闻的表达方式和讲故事的方式。故事化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故 事,寻找疑点,设置悬念,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因此,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受众的 兴趣和喜爱,深深地吸引着受众的眼球。许多新闻采编人员把讲好故事作为制做新闻的 一个准则,力争把故事讲得透彻,讲得精彩,使新闻更加贴近生活,吸引受众。可见, 追求新闻生活化、故事化已成为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视新闻的故事化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是“谁说”以及“怎么说” 。要把相同的新 闻事件讲出不同的味道,就必须要从与之相关的方面着手去研究。 (一)电视新闻中叙事者 谁是叙述者,或者简单的说,谁是讲故事的人?作为观众,在收看电视时,感觉电 视节目主持人就是最直接的故事的叙述者,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电视动辄喜欢直接 讲话直接讲话涉及这样一种情景的出现:某人在电视上这个人可能是位新闻 节目主持人、 访谈节目主持人、 系列节目主持人、 新闻广播员等面对摄像机镜头 看 上去是直接跟在家里看电视的观众说话似的这种直接的人际交流给人的印象如此 强烈,以至于丹拉瑟道声晚安之时,作为观众的我很可能对着屏幕回答: 晚安, 丹 。 ” 16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电视新闻特别是一个新闻栏目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就 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集体的创作,观众看到的电视新闻内容是经过后期的加工和筛选 的,主持人、记者、后期的编辑、摄像人员、制片人以及编审、监制等等在信息传递到 观众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观众收看到的新闻是这些人集体劳动的成果。那 是不是说所有这些人都是电视新闻的叙述者呢?恐怕不能如此定义。 从人际交流的角度 上看,主持人、记者是直接和观众交流的,直接与观众对话,观众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 三、电视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 17 他们在对自己讲述事实、表达观点。编辑、制片人、编审、监制等更多是处理幕后的工 作,没有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不被电视观众所看到,不直接与电视观众交流。叙事学 中叙述者的原型是指大声把话讲出来的人, 我把这句话理解为能够明显让观众听到讲话 声音的人,因此我认为电视新闻的叙述者主要包括主持人和采访新闻的记者。 1. 叙事视角的分类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不同的人共同经历一件事,但他们对于 事件的看法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视角的改 变有时也会使新闻更加好看。 叙事视角(narrative perspective)就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 “在对叙事 文本的情境、事件、人物等进行描述时,总有一个看待所有这一切的视角,或者说观察 点,通过这一观察点将所看的一切呈现出来,并借由同一个或不同的叙述者之口将它们 说出来。 ”17 叙述视角的选择不仅决定了叙事作品题材的选择和情节的安排, 它还决定了叙述者 对故事中人物的道德评价和对事件的价值判断。而新闻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对某一新 闻事件进行观察和叙述故事的特殊眼光和角度。 学界对于叙事视角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曾庆香在新闻叙事学一书中谈到:关于 叙事视角的分析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根据叙述者掌握的关于故事中情况的多少, 可以分为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拥有全知视角的叙述者像无所不知的上帝,知道故事中 人物的过去与未来。拥有限知视角的叙述者只是通过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野观察事物, 只了解部分的情况,并把它们当成整体。 “全知显得客观、公正,而限知则主观、偏见” ; 其二,根据故事的叙述者观察故事的位置是处于故事之内还是故事之外,可以分为内视 角和外视角。拥有内视角的叙述者本身就是故事中的人物。拥有外视角的叙述者与故事 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叙事。 “内视角可以对人物的言行、心理作再 现式的细致描摹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偏见和感情色彩。外视角较易于对事件进行宏 观把握和客观评价,因此往往比较冷静、客观、可靠” 。其三,根据叙事视角是否发生 转移,可以分为单一视角和多元视角。拥有单一视角的叙述者仅从某一个人的视角叙述 事件,多元视角是由不同人物所承担的观察、叙述故事主体的不断变换。 “单一视角会 给故事造成一些知和不知、真实和空幻的联想空间。多元视角达到对事件进行全方位多 论中国电视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18 侧面的描述” 。其四,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其中第一人称叙事中叙述者是在 叙述自己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知过程,真实感强,第三人称叙述者不参与 情节,不在故事中充当任何角色,只是起到客观叙述的作用。 曾庆香还把叙述视角分为:编辑性的全知叙述视角;中性的全知叙事视角; “戏剧 方式”叙事视角;第一人称见证人叙事视角;第一人称主人公叙事视角;第三人称证人 的叙事视角;不定时当事人的叙事视角;多重式当事人的叙事视角。而热奈特认为“视 角” 、 “视野”和“视点”是过于专门的视觉用语,他采用了较为抽象的“聚焦”一词。 欧阳照在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中根据叙事者是否是故事中的人物,把叙述者 分为同质叙述者和异质叙述者。她认为,同质叙述者本身是作为一个人物参与到所讲的 故事中的,叙述声音带有人物角色的感情和特有的叙述视角,叙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 个性特征。异质叙述者置身于故事之外,立场更加客观、全面。二是根据叙述者聚焦的 不同,将他们主要分为零聚焦的叙述者、有限聚焦叙述者和外聚焦的叙述者。两者的区 别在于“同质叙述者是叙述者和聚焦者的合一,叙述者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投影硬件配置方案设计
- 工厂改造景观建筑方案设计
- 观光小火车路基施工方案
- 屋面垂直爬梯施工方案
- 出入境辅警考试题及答案
- 职务代理制度管理办法
- 教师思想汇报范文大全
- 美术丝巾拓印活动方案策划
- 企业并购章程及程序
- 信息技术外包行业市场分析
- 跨境电商第三方物流合作中的三方保密协议及责任划分
- 网信专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19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25重点更新解读
-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 挖煤专业毕业论文
- 山路车辆行车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转基因玉米培训课件
- 建筑设计公司结构设计师工作手册
- 2025年青海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类护理学专业知识试题
- 宝宝呛奶科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