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_第1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_第2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_第3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_第4页
(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俗学专业论文)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1f 枧河畔村落远眺 图2 圩日在古龙村歌圩对歌的中年人 图3 圩日到古龙村歌圩对歌的老人图4 古龙村张学初收藏的古壮字手抄歌本 图5 春节矮山乡阳耀屯山歌赛上拍摄歌王对歌场面的图6 流- 河乡东田村农户家购买的山歌光鼎 山歌爱好者 【以上图片均为覃慧宁拍摄】 宣州一下枧河流域牡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内容摘要 在宜州一下枧河地区传承的壮族歌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其歌俗、歌作、 歌者与歌艺的丰富内涵,都凸现出当地壮族文化的鲜明个性,在下枧河阳同山水交融 的稻作文化生境下,其传统山歌习俗展示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 人文景观,是广西壮族文化中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口承文化传统在全球化浪 潮和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与当今多数民间文化同样显示出多重复杂的特质:既接受并 融合以电子传播媒介为标志的现代大众文化如利用家庭数码影碟机、数码摄像 机、光盘刻录机等记录和展演对歌活动,并把具有时代特征的话语唱入传统山歌;义 夹杂市场经济因素专人组织摄录和售卖山歌光盘、民间个人花钱请歌手在传统礼 俗活动或商业活动中表演;同时还主动与主流政治话语融合,为政府所用、为政策做 宣传如民间山歌手积极参加宜州市政府各级单位主办的对歌活动,传唱政策山 歌,获得政府颁发的“歌王”称号,等等。 这一地区歌咏传承正处于转型阶段。一方面,这里过去几乎人人会唱山歌,处处 歌圩热闹的状况已经随着交通的发展、大众媒介信息及汉文化教育的广泛普及而逐渐 消逝,加之“文革”十年禁歌造成的传承断层,现在山歌爱好者大多为中老年人,3 0 岁以下年龄段很少有喜爱山歌的,一些文化价值较高的山歌如创世古歌、谜语歌等甚 至存在灭绝的危机,需要抓紧抢救性保护。另一方面,在政府积极主办山歌活动及民 间山歌光盘流行的推动下,宣州一下枧河地区壮族歌咏习俗在新的时代呈现出新l u 特 质并存、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的面貌,既保留着传统对歌活动传情达意、作为交流载 体的传统口头传承的特点,也体现出积极与现代文明交流结合,成为新兴电子媒介传 播内容的双重性。 人类文化表述史上,在书写传承文化尚未普及之前,口头传承文化曾占有重要地 位,现代电子媒介兴起后,以电视和广播为代表的口头传播方式重新成为文化传承的 主流之一,现代宣州一下枧河地区的口传歌咏文化的价值就在于:首先,它以咏唱作 为个人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古老模式, 它的传承体系维系着当地人共通的精神世界、保持着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并对现代工 业化社会中个体生存方式日益孤立隔膜、缺乏本真的交流表达,人与人的生存竞争同 益激烈的现实,具有反思性的意义:其次,这一地区歌咏文化在历史中的演化和在现 实中的适应性变迁,对于考察壮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及认识壮族文化的特质都是具有重 1 宜州一下视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要意义的;同时,口头传承的壮族歌咏文化作为无文字时代的产物,不仅流传至今, 而且仍具有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它作为现代多元文化的内容,对现代人文 建设有着启发性的意义;最后,下枧河地区及至整个宜州的民族民涮歌咏文化与政府 行为的联系日益紧密,历史上官方对少数民族歌咏文化基本采取边缘化的措施,现在 的宜州市政府对壮族歌咏文化则相当重视与扶持,从而官方的主流文化与民间非主流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交流融合的趋势,而政府力量、学术界力量和外来商业力量 的介入,使宜州一下枧河地区歌咏文化出现更加纷繁复杂的现代特质,研究其现状及 发展趋势对更全面地认识及保护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i ;3 传文化,传承,壮族歌咏文化,宜州一下枧河流域 宜州一下规河溉域壮族歌咏习俗传乐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h a sb e e na l o n gh i s t o r yo fz h u a n g - b a l l a d sc u l t u r ei ny i z h o u x i a j i a nr i v e r d i s t r i c t t h i s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ew h i c hc o n t a i n st h ec u s t o m ,t h es o n g s ,t h es i n g e r sa sw e l la s t h ea r to fb a l l a d sf o r m sd i s t i n g u i s hc h a r a c t e ro fl o c a lt h ez h u a n g sc u l t u r e i ti sx i a i i a n r i v e rr u r a la r e a sr i c e f i e l df a r m i n gc u l t u r e ,m o u n t a i o sa n dr i v e r st h a tb o r nt h eh a b i t a tw i t h 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o l kb a l l a d sc u s t o m t h u s ah a r m o n i o u sh u m a n i s mc u l t u r a lv i s i o nt h a t s h o w st h ec o e x i s t e n c eo f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 ,p e o p l ea n dp e o p l e ,p e o p l ea n ds o c i e t yb e c a m e o n eo ft h ei m p o r t a n t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so ft h ez h u a n g s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 i n c e t h i so r a lt r a d i t i o ni si n h e r i t e d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i d ea n dc h i n e s eo f f i c i a l c u l t u r e ,a sm o s to ft l l ee t h n i c s c u l t u r en o w a d a y s i td e m o n s t r a t e sm u l t i p l e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 s p e c i a l i t y o nt h eo n eh a n d ,t h el o c a lp e o p l ea l r e a d ya c c e p t e da n dm e l t i n gp o p u l a r l i t e r a t u r ee s p e c i a l l yt h ee l e c t r o n i cc o n m m n i c a t i o nm e d i as u c ha sv c d 、d i g i t a lv i d i c o n a n dd i g i t a lv i d e or e c o r d e r w i t ht h e s ee l e c t r o n i cf a c i l i t i e st h e yr e c o r da n dp e r f o r i l lt h e c u s t o mo fs i n g i n gi na n t i p h o n a ls t y l ei nw h i c ht h e ye v e nc o m p o s et h el y r i c sw i t hm o d e m w e r d s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t h ec u l t u r ea l s om i x e sw i t ht h ee c o n o m i cf a c t o ro ft h em a r k e t t h es p e c i a lm e s s e n g e rt a k e sap h o t o g r a p ho fa n dr e c o r d sa n ds e l l st h ef o l ks o n gc d , i n d i v i d u a ls p e n d sm o n e yi n v i t i n gt h es i n g e rt op e r f o r mi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e t i q u e t t ea n d c u s t o mp a r t i e so rt h eb u s i n e s sa c t i v i t yi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p e o p l em e e tw i t h t h ep o l i t i c a lw o r d so f t h em a i n s t r e a ma c t i v e l y i ti su s e dt op u b l i c i z ep o l i c yb yg o v e r n m e n t i ft h eb a l l a d ss i n g e r sj o i nt h eb a l l a d sp a r t yh e l db yt h em u n i c i p a ld e p a r t m e n t s ,a n ds i n g b a l l a d sa b o u tt h ep o l i c y , h ew i l l 吨啦j 霉巫g ;i p 鼎,:t i t l e i s s u 田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c t c t h i sh e r i t a g eo fo r a lt r a d i t i o ni si nac o u r s eo ft r a n s i t i o n i nh i s t o r y , m o s to ft h el o c a l p e o p l ec o u l ds i n gf o l ks o n g sf r e e l ya sw e l lt h es i n g i n gf a l r so f t h eb a l l a d so n c ew e r el i v e l y i nm a n yv i l l a g e h o w e v e r , t h e s ec u s t o m sh a sb e e nf a d ea w a yg r a d u a l l ya sar e s u l to ft h e e x t e n s i v e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m a s sm e d i a h a i l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e v e r y w h e r ea sw e l la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i na d d i t i o n i ti sa l s od u et ot h ep r o h i b i t i o no f t r a n s m i t t i n gb a l l a d sd u r i n gc u l t u r er e v o l u t i o n i nl a t e2 0 y e a r st h eb a l l a d s f a n sa r em o s t l y t h ee l d e r l y t h o s eu n d e rt h ea g eo f3 0a r es e l d o mi n t e r e s t e e li nl o c a lb a l l a d s c o n s e q u e n t l v i ti su r g e n tt op r o t e c tt h ea n c i e n tg e n e s i ss o n g ,r i d d l es o n g ,e t c a ss o o na sp o s s i b l e ,w h i c h a r er a r eb u tl i k e l yf a e i n gac r i s i so f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 i th a sb e e no w et og o v e r n m e n t sa c t i v e l y b a l l a d sp a r t i e sa n dt h ep o p u l a r i t yo f b a l l a d s - c di nt h ef o l kt h a tm o r ea n dm o r el o c a lp e o p l e e n j o ys i n g i n gt h eb a l l a d sa g a i n a c c o r d i n g l y i th a sd e m o n s t r a t e dn e ws p e c i a l i t i e s i n t e g r a t i n gw i t ht h eo l do fc u s t o mw h i c hh a v e b e e n1 i n k e dt o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c l o s e l y a s0 1 1 6 o ft h ea n c i e n tc a r r i e r so fo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t h ea n t i s t r o p h i cs t y l ee n a b l es i n g e r st o c o n v e yf e e l i n g ,i d e a sa n dc o n v e n t i o n sw i t he a c ho t h e r a tt h es a n l et i m e ,w i t hp r o g r a m si n t h eb a l l a d s c do rt e l e v i s i o n t h i so r a lt r a d i t i o np a s s e do nb ye l e c t r o n i ct e c h n o l o g ys h o w s i t sd u a l i s mo ne i t h e rt r a d i t i o n a lo rm o d e ml e v e l t h eo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o n c ew a st h em a i n s t r e a mo fc u l t u r a le x p r e s si nt h eh u m a n c u l t u r a lh i s t o r yb e f o r et h ew r i t i n gc u l t u r eh a db e e np o p u l a r i z e d n o wi ti sr e p r e s e n t e ds i n c e t va n dr a d i ob e c o m et h em a i n l ym e d i u mt ot r a n s m i t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a st h eo r a lc u l t u r e r e n a i s s a n c ea g a i na f t e rm o d e me l e c t r o n i cm e d i ar i s e s t h er e a l i z a b l ev a l u e so ft h eb a l l a d s c u l t u r ea ty i z h o u x i a j i a nr i v e ra r e ai u s tl i e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f a c t o r s :f i r s to fa l l ,i th a s s h o w na na n c i e n tb u th a r m o n i o u sm o d ew h i c hp e o p l ea n dn a t u r e ,p e o p l ea n dp e o p l e , p e o p l ea n ds o c i e t yc a ng e ta l o n gm i l d l y t h es y s t e mo f h e r i t a g eh o l d st h ei n d i g e n et o g e t h e r 3 宜州一下桃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i nt h es p i r i t u a ll i f ea n dk e e p st h e i r s e l v e se t h i c a li d e n t i t y m o r e o v e r , i ti sas e l f - r e f l e c t i o nt o m o d e mi n d u s t r i a l i z e ds o c i e t yt h a tp e r s o n a le x p r e s s i o na n de x c h a n g eh a sb e c o m ei s o l a t e d 、 m o n o t o n ea n dl a c km n t u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w i t ht h ef i e r c e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 a st h e a n t i s t r o p h i cs t y l et h a ti sf u l lo fc r e a t i v ea n di si m p l i c a t e di ni n d i v i d u a ln a t u r e s e c o n d l y , j t i sw i t hi m p o r t a n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r e s e a r c ho nt h ev i c i s s i t u d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z h u a n gc u l t u r e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i sr e g i o n a lo r a lt r a d i t i o n sh i s t o r ye v o l v e m e n ta s w e l la sa d a p t a b i l i t yi nm o d e me r a m e a n w h i l e w i t h o u ta n y1 i t e r a lr e c o r d t h ez h u a n g b a l l a d s c u l t u r en o to n l ys p r e a dt i l ln o w a d a y sb u ta l s oi sf u l lo fu n i q u ec r e a t i v i t ya n d i m a g i n a t i o n s oi tw o u l dm a k eg r e a ts e n s et ob u i l d i n gm o d e mh u m a n i t ya st h ec o n t e n to f m o d e md i v e r s ec u l t u r e f i n a l l y 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f o l kc u l t u r ea n do m c i a lc u l t u r e h a sb e c o m em o r ea n dm o r ec l o s ea ty i z h o u x i a j i a nr i v e rd i s t r i c t ,e v e na tt h ew h o l ey i z h o u c i t y t h o u g ht h em i n o r i t i e s b a l l a d sc u l t u r e sw e r eb a s i c a l l yt r e a t e dw i t hb r i n k m a n s h i p h i s t o r i c a l l y , t o d a yi th a sb e e ns u s t m n e da n dg o tu s e dt oa g i t p r o pb yt h eg o v e r n m e n tw h i c h l e a dt ot h et r e n dt h a tb o t ht h ef o l kc u l t u r ea n do 衔c i a lc u l t u r em a yc o m b i n ei ns o m ed e g r e e t h ei n v o l v e m e n to fg o v e r n m e n t ss t r e n g t h a c a d e m i a ss t r e n g t ha n do u t s i d ec o m m e r c i a l s t r e n g t hs h o u l dm a k et h et r a d i t i o na tt h i sa r e aa p p e a rn u m e r o u s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m o d e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e v e n t u a l l y , t os t u d yi t s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p o s s i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i so f h i s t o r i c i s ma n dr e a l i s t i ci m p o r t a n c ef o rp e o p l et ol e a r na n dt h e nt op r o t e c to u r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sh e r i t a g ei nt o d a y sw o r l d k e y w o r d s :i n t a n g i b l ec u l t u r a lh e r i t a g e ,o r a lc u l t u r e ,i n h e r i t ,z h u a n g sb a l l a d sc u l t u r e y i z h o u - x i a j i a nr i v e rd i s t r i c t 童 宜州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绪论 ( 一) 研究对象及文献综述 1 、研究对象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宜州市,壮族人口占其总人 口的7 0 以上,是这里居住的各民族中历史最悠久的。壮汉文化在这一地区既有交融 又各具特色,且下枧河中下游流域的祥贝乡和流河乡( 2 0 0 4 年8 月更名为刘三姐乡, 本文为便于叙述仍按当地习惯沿用此旧名) 存留着大量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 这旱的壮族民众有用山歌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传统,从生产劳动到 礼仪习俗,从男女爱情到娱乐活动乃至教育后代,都离不开唱山歌,歌咏成为除语言 之外当地壮族民众交流思想、表达个性并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这个地区已成为 研究壮族歌咏文化的重要基地。 2 0 0 4 年,笔者分别于2 月、4 月、6 月、8 月和1 0 月在下枧河中下游地区进行了 五次实地调查,主要在下枧河流经的祥贝乡做村落个案考察,以此为中心,调查和收 集宜州一下枧河地区及其所隶属的宜州市的民间歌咏习俗、山歌作品,访问了歌王、 歌师、歌手及歌谣爱好者,并了解山歌光盘这一新兴的山歌传播介质制作和销售的状 况;还走访了中共宜州市委宣传部、文化馆、广播电视局、山歌学会等部门和单位, 调查近十年来该市政府部门组织的山歌活动的情况。试图对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山歌传 承的历史与现状,歌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以及新的历史条件下歌咏习俗展现的新特 征进行考察和梳理,从而阐释歌咏文化变迁的面貌并分析其发展的前景。 2 、文献综述 本文的参考文献主要包括民族歌咏文化研究、口承一书写文化理论研究和传播学 研究三个方面的专著和专论。在广西,运用民族学理论研究与民歌相关的礼俗节庆和 民歌艺术的专著,有潘其旭的壮族歌圩研究、黄勇刹的歌海漫记和壮族歌 谣概论,黄桂秋的壮族仪式歌谣与民俗文化:运用历史考证和文化考察相结合的 方法研究歌仙刘三姐及与其相关歌俗的有覃桂清的刘三姐纵横,韦其麟的壮族 民间文学概观一书也有专章论及壮族民问歌谣及民间长歌。探讨广西歌咏文化的论 s 宣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骐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有我国民俗学奠基人钟敬文教授在1 9 8 1 年发表的刘三姐乃歌圩风俗之女儿 ( 刘三姐传说试论中的一节) ,壮族语言学家韦庆稳先生同年发表的( 越人歌) 与壮语的关系试探;综合研究“歌仙刘三姐”文化现象及相关文化品牌开发的论文 集刘三姐文化品牌研究;陆晓芹的壮族歌圩当代流变论,覃桂清的壮族歌圩 当代流变论和三月三源流考等。对我国民歌艺术进行整体研究及介绍的文 献则有张紫晨的歌谣小史,朱介凡的中国歌谣论,吴超的中国民歌等。 探讨口承一书写文化的分野及两者传承和传播的文献在国外具代表性的有美国 学者约翰迈尔斯弗里( j o h n m i l e s f o l e y ) 著、朝戈金译的口头诗学:帕里一洛德 理论一书,瓦尔特翁( w a l t e r o n g ) 著i 张海洋译的基于口传的思维和表述特点, 美国民俗学家玛格丽特米尔斯( m a r g a r e tm i l l s ) 的论文口承书写研究的新方向: 国际视野中的地方方言、民族知识学与民族修辞学等。在国内,有云南省民族文学 研究所王亚南教授的专著口承文化论云南无文字民族古风研究以及论文口 承文化与岁时民俗、口承文化蜕变论和口承文明的渊薮、,巴奠曲布嫫的口 头传统书写文化电子传媒体,朝戈金的论文民俗学视角下的口头传统,刘宗迪 的口头传统:人文学术的新视野等。 关于各种媒介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中的历史、传播模式及功能的论著有传播学界的 多伦多传播学派奠基者之一,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 m a s h a l lm c t u h a n ) 的媒 介通论:人体的延伸和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的导师多伦多学派的另一奠 基人哈罗德伊尼斯的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国内的传播学专著有吴文虎 主编的传播学概论,胡正荣的传播学总论等。研究大众传播、电子媒介对现 代社会和文化艺术影响的专著,国外的有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尼克斯蒂文 森的认识媒介文化,萨拉基迪的人类学及其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圈内的 则有孙信茹的论文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周泽雄的千年文化经验的 失落信息高速公路引起的感叹( 东方) 等。 此外,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经典理论著作中有关民族文化的互动、变迁和 认同的论述,文化深描的阐释方式,以及对田野考察方法的指导都是笔者探讨民族歌 咏文化的重要支柱。 另一方面,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经开始认识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 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遗产在幽家 和国际发展、各文化间相互容忍、相互协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的l _ _ _ f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头文化是口头传统的生命活力所在,口头传统又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当前世界受到一系列浪潮的涤荡: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标准化”和文化整合效应, 传统村落的城镇化和都市化,区域冲突和移民潮,旅游浪潮和电子媒体影响,现代教 育制度对人们知识格局的改变等等,这一切都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总体文化面貌, 传统文化迅速被人们遗忘,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正面临着加速消失的危险,并受 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威胁。 广西壮族的传统的口承歌谣文化也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宜州一下枧河流域的壮族歌谣 文化作为一1 种古老的活态口承文化,以其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成为展示现代文化多样 性的范本,更是亟需得到多方面力量的重视与保护。2 0 0 4 年7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决 定在宜州市下枧河流域的祥贝乡与流河乡设立“刘三姐壮族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为全区六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试点项目之一,目的就是更系统全面地收集和保 护这里的歌谣文化遗产。 ( 二) 概念界定及文献回顾 1 、概念界定 本文所考察的对象是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文化此处使用“歌咏”而不 用“歌谣”、“山歌”或“民歌”等概念指称这一文化,是基于以下概念界定: ( 1 ) 歌与谣:梁启超先生在其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序论”开篇论述道:“歌 谣是不会做诗的人( 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 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 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他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能令人 人传诵,历几千年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驾专门诗家的诗而上之。歌谣自然 是用来唱的,但严格论之,歌与谣又自有别,诗经魏风园有桃篇我歌且谣。 毛传云合乐日歌,徒歌曰谣然则有乐谱者谓之歌,无者谓之谣。虽然,人类 必先有歌而后有乐,凡歌没有不先自徒歌起者。”据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俗学概论: “歌谣分称,最早见于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歌因配乐和 受曲调制约,一般节奏比较徐缓。谣不配乐,没有曲调,取吟诵方式,章句格式比较 自由,节奏一般比较紧促。歌与谣,也常统称之为歌谣。”2 可见歌谣是诗 歌的源头,具有篇幅短、抒情性和韵律感强,随情感而发的特点,严格来说歌谣可细 分为配乐演唱的“歌”与无曲调吟诵的“谣”两大类。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 2 ) 歌谣与歌咏:“咏”,据汉语大字典,指“歌唱;曼声长吟。”现代汉语 词典:“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歌咏吟咏”;“谣”,据汉语大字典,指“不 用乐器的歌唱”:“民间流行的歌谣”。可见歌咏与歌谣对“歌”的表述出发点不同, “歌咏”蕴含有吟唱的动态性意义,“歌谣”则是从文学意义上定义“歌”的形式的 特征。 ( 3 ) 山歌与民歌:据陶立瑶民族民间文学基础理论:“也有一些民族直接用 民歌、山歌、歌谣称呼自己的口头韵文作品( 除叙事诗、史诗) 。但无论表 现形式如何多种多样,它们都是民间的歌唱和吟诵。”广西通行的西南官话一般用“山 歌”固定称呼民间创作并传唱的歌谣,山歌作为一种民间歌谣,就是配合固定曲调在 对歌场合歌唱的,但有时在人们r 常生活中也会以“谣”的形式,脱离旋律,吟咏l l 歌的歌词,因此用学术话语表述即是:山歌既出现于“歌”的演唱场合,也有“谣” 的吟诵的场合。从文学体裁上来看,山歌主要为五言或七言绝句体式,其词既有固定 歌旬的,也有临场现编的。 本文在将山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论述时则称之为“歌谣”;在叙述当地人的介绍 或阐释山歌习俗时则用“山歌”以贴近事实和当地人的话语;尤需指出的是,以t l i 歌 为核心形成的文化,作为一种动态的、活态的且属于口头传承的文化,笔者认为概括 为“歌咏文化”能较为准确和全面地涵盖与它相关的文化的内涵。 2 、问题的提出 我国各民族的歌咏文化作为一种民族口传文化类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新 世纪依然具有独特价值和生命力。自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民 俗学、文艺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歌咏文化,并把歌咏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重要 组成部分的研究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取得不少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歌俗、歌者、歌作和歌艺等在内的民族歌咏文化的内容大都 具一定的活态性,即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传承和传播的特性:它既不是固态的文化 标本,也不单纯是艺术表演或文学表现形式。在以书写文化的传播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中,现代大众传媒的传播活动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和 因特网等电子媒介设备都是以声音、语言亦或图像信号为载体完成传播活动,民族歌 咏文化作为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古老文化传统口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以声 音、语苦以及现场展演传播其内容,这一与电子媒介相近的特质,使两类分别是极为 现代和极为古老的文化传播方式出现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所以,要全面深入地剖析壮 g 宜州一下视河流域牡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翡保护 族歌咏传承在现代的性质、特征、价值及其发展规律,需要审视历史上它与主流书写 文化的关系,更需要调查研究今天它与大众媒体和大众传播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大 众传媒背景下的现代歌咏文化研究不仅应从文学、艺术和文化等角度观照歌咏文化本 身的各种事象,还须在整体上认识到书写文化传统和口承文化传统各具不同的传承亦 或传播特质,从各类媒介传播歌咏文化的载体和模式及其与书写文化传统的关系等方 面,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歌咏文化的丰富内涵。 过去的研究对广西民族歌咏文化的考察大多从民间信仰、民i n i l 俗以及民族艺术 形式的角度出发,而笔者力图将之视为一种e l 头传承的活态文化习俗,从口承一书写 文化关系变迁的角度,运用人类学文化认同、变迁、互动和口传文化展演等理论的同 时,结合传播学媒介传播等理论,在全面考察与广西歌咏文化相关的历史和现代文本 资料和宣州整体文化特征,及深入收集田野个案的基础上,多角度观照歌俗、歌者、 歌作和歌艺等民歌文化内容从具有时代性的角度切入广西民族民间歌咏文化研究, 赋予全球化时代的歌咏研究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并探讨以下四个 方面内容:( 1 )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承传的各类山歌的价值及其现状;( 2 ) 该地区山歌 习俗的历史变迁,特别是受电子传播媒介影响的歌咏传承体系在现代的转型;( 3 ) 当 地歌咏文化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学术界等各方面对其保护与开发的 现状及今后保护的对策;( 4 ) 保护这一文化对现代文化多元化及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 义。 二、宜州一下枧河流域歌咏文化的自然 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 ( - - ) 自然生态环境 位处桂西北与桂北之间的下枧河,属珠江水系,发源于九万大山腹地,自九万大 山南沿流出天河镇和怀群乡( 均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此段称剑江;进入宜州市祥 贝乡的一段传统上被称为l 临江,经流河乡与龙江汇合的一段则被称为下枧河,最后龙 江河水汇入柳江。现在从罗城县流入宜州境内的河段一般被统称为下枧河。宜州市处 于下枧河中下游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峰林谷地,地势较平缓,岩溶峰丛林立,山一l 多溶 岩洞穴。这一河段水量丰盈,河水蜿蜒于连绵不绝的山峦翠竹之间,清澄透碧,两岸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山丘的形体线条或峭拔高耸,或平缓圆润,交杂峰林与峰丛谷地特征,山问植被青翠, 笔直优美的枫树、松树、杉树等树种遍植山野,自然环境宜人,物产更是丰富多样。 下枧河中下游流域的村寨聚落大多背山面水,是原生态的壮族村落,村前阡陌沟 涧纵横,鱼池菏塘点缀其间,涧中常有怪石,水畔多植翠竹,田野上遍植具有岭南生 态特色的温带农作物和果树林木( 见图1 ) 。和广西绝大多数壮族地区一样,下枧河 流域的农业文化为典型的稻作文化,饭稻羹鱼,很多地名是带有稻作文化特有含义的 壮语地名,还有一整套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 ( - - ) 历史文化背景 宜州市历史文化悠久,建制于公元前1 1 1 年( 汉武帝元鼎六年) ,时名定周县, 汉代在今桂中及桂西北一带只设此县,县治在今宜州市。自公元6 3 0 年( 唐贞观四年) 至1 9 5 7 年的1 3 0 0 多年间,宣山县均为历代州、郡、府、路、司等行政地区的首治之 县,直至1 9 9 3 年9 月9 日以后撤宜山县,设宜山市。由于此县属政治军事重镇,历 代不少显要名流或因任职、迁谪,或因考察、羁旅而流寓县内。 作为桂西北的文化名城,唐宋以来,宜州深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和濡染,儒家文化 发达,出现了不少地方名人,对整个桂西北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辐射作用。宋 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晚年谪居并仙逝于此,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阶段创作的 诗词、日记及书法作品,他对宜州形成崇文重学的风气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下枧河中下游所处的宜州是中原文化和岭南西瓯、骆越民族文化碰撞、交流、汇 融的边缘地带,不仅是一方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地,更是南北各民族文化交流、传播 的重镇,壮汉文化融汇,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间口承歌谣文化。宜州的山歌分为汉歌、 壮歌、百姓歌、瑶歌等4 ,虽唱腔各有不同,但构成方式、押韵方式、平仄格式与五 者。、七言绝旬古诗都有相似之处,其中大量采用的起兴、比喻手法也如同诗句,简洁 而生动,吸收了汉文化中五、七言诗歌的创作手法;而以歌交流、以歌传情、以歌择 配甚至以歌判断人的艳媸美丑、好坏善恶,则是不受儒家礼法教化约束的西瓯、骆越 原住民族遗风。这一地区的歌咏文化属于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由此可见一斑,也i l j 因它融汇了各民族的智慧才获得了延续至今的生命力。下枧河中下游地区壮族歌谣文 化的代表即是歌仙刘三姐:清代道光八年( 公元1 8 2 8 年) 宜州庆远府志记载: “刘三,相传唐朝时下枧树壮女。性爱唱歌,其兄恶之,与登近河悬崖砍柴,三身 在崖外,手攀一藤,其兄将藤砍断,三落水,流至梧州。州民捞起,立庙祀之,号 1 0 宜,h 一下枧河流域s 芏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龙母,甚灵验。”5 这是现存关于岭南歌仙刘三姐最早的文字记载。至今这罩 众多的壮族村落里歌圩活动及与歌咏文化相关的民俗活动仍然盛行,关于刘三姐的传 说故事更是广泛流传于下枧河流域。 一个地域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对当地文化特质的影响巨大。位) 二r 枧河上游源头处的九万大山,即是壮民族的母亲河红水河流经地区,壮族聚居历 史悠久,壮文化底蕴深厚:位于下枧河下游的宜州如上所述,又是历史上桂西北政治 文化重镇,由于这一流域为重峦阻隔,与外界交通不便,既保持了比较原生态的壮族 文化,又受到汉族文化的相当影响,所以宜州一下枧河流域是处于壮族文化与汉族文 化交流的中间区域,所传承的文化以壮族文化为主体,而又受一定汉族文化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 三、山歌的种类、形式及其流传现状 下枧河中下游流域的壮族山歌历史之悠久,底蕴之丰厚,就体现于这里歌谣种类 之齐全和内容之丰富,不仅有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也保 存有传说歌、谜语歌、创世歌等类歌谣。近二十多年来劳动歌和儿歌等已经较少传唱, 但仪式歌、生活歌、情歌、谜语歌和历史传说歌、创世歌等仍然在民间流传。 据笔者询问一些6 0 岁以上的歌手,劳动歌在l o 多年前,也就是8 0 年代中期还 听到有人在劳动时唱,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时候自娱自乐的习俗。歌滔内容和农 业劳动相关,有二十四节气歌、四季歌等,一般是一方问、一方答:各个节气和季节 的自然特点如何,何时播种、何时插秧、何时收割水稻,各种农作物、果蔬在何节气 栽种和收获等。因为繁重的农业劳动是单调枯燥而艰苦的,人们边千活边唱山歌,就 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歌谣上,从而消减心灵的疲乏寂寞。现在随着机械化和电气化农 业工具的普及,乡村里的农业劳动强度已经比起十多年前大大降低,过去需要大量人 力手工小规模完成的农业劳动,如犁田、收割、打谷等,大都可以用机械迅速完成, 在马达的轰鸣声里,劳动歌谣逐渐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功能。另一方面,现在当地农 村的主要劳动力即5 0 岁以下的人口对传统山歌的记忆和传承比历史上其他时期淡漠 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壮族歌咏习俗传承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 一) 山歌的主要内容及流传情况 儿歌在民间消失同样也存在这样的年龄因素。现在2 0 岁上下的祥贝人几乎对山 歌都毫无兴趣甚至听不懂山歌,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用汉语普通话和汉字传授的现 代科学文化教育,对本民族歌谣文化价值的认知基本还处于朦胧阶段。会唱儿歌的人 年龄几乎都在7 0 岁以上,只有一些3 0 岁到5 0 岁的中年人回忆孩童时代听过老人给 他们唱儿歌。老人们说:“早都没唱什么儿歌了,现在的娃崽都喜欢看电视、听流行 歌曲,哪罩爱听我们唱的这种歌啊! ”在邻近罗城县的祥贝乡拉托村中村屯,两位女 歌手凭记忆给我唱了几首儿歌,大致内容是教孩予数数:“笼里关了一只鸡,一只鸡 有两条腿,两只鸡有几条腿? ”因为太久没有唱,现在她们已经无法完整记忆这 些儿歌了。 仪式歌、情歌、谜语歌、创世歌等歌谣现在还广泛流传,以下具体介绍其内容及 流传情况: 1 仪式歌 宜州一下枧河流域传统上在婚札、新生儿满月、老人做寿等民间礼俗活动中人们 都要以唱山歌的方式庆贺主家,而丧礼上则没有唱歌的习俗。据老人们说,山歌是高 兴才唱的,人去世了都是伤心的,所以不唱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