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苏州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 的发展研究的发展研究 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陈玲玲陈玲玲 指 导 教指 导 教 师师: 单鹏飞(副教授)单鹏飞(副教授) 学 科 专学 科 专 业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 苏州科技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二一二年六月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suzhou master candidate: lingling chen supervisor: pengfei shan (associate professor) maj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june, 2012 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和使用授权使用授权书书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2 年 6 月 12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书 苏州科技学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 为目的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2年 6月 12日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12年 6月 12日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i 摘摘 要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苏州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试点之一, 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文在城乡一体化 背景下研究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梳理,探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 化发展关系,总结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借鉴经验。 其次,系统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农业服 务设施、存在问题以及优势条件进行分析。 再次,提出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路径、 布局建设以及成功案例剖析。 最后,提出苏州农业现代化的保障措施,从参与主体、科技创新、经济立法、金 融体系、农民教育与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苏州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ii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 ,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griculture, farmer and countryside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modernization, it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uzhou is one pilo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based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 it forms for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attern of integration quickl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is paper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o research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suzhou. firstly, the paper combs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ncept and related theory, explores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mode of experience. secondly, i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suzhou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from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existing problem and advantage to analysis. aga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uzhou,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goal, development principles, development path, the layout of a building and successful case analysis.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suzhou, from the participating subjects,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legislation, financial system, education of peasants and land transfer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key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suzhou.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ii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abstract . ii 目目 录录 . iii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 viii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 1 1.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 1 1.1.1 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发展 . 1 1.1.2 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 1 1.1.3 苏州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 1 1.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1.2.1 研究目的 . 2 1.2.2 理论意义 . 2 1.2.3 实践意义 . 2 1.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1.3.1 研究内容 . 2 1.3.2 研究方法 . 3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 4 2.12.1 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 . 4 2.1.1 农业现代化相关概念与特征 . 4 2.1.2 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 . 6 2.1.3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道路 . 7 2.1.4 农业现代化发展标准 . 8 2.1.5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 . 9 2.22.2 农业发展相关理论农业发展相关理论 . 10 2.2.1 农业区位理论 . 10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11 2.2.3 技术诱导创新理论 . 11 2.2.4 农业合作组织理论 . 12 2.32.3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 . 13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iv 2.3.1 城乡一体化 . 13 2.3.2 城乡一体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 . 13 第三章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借鉴 . 15 3.13.1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模式国内外农业现代化模式 . 15 3.1.1 美国模式 . 15 3.1.2 法国模式 . 16 3.1.3 日本模式 . 16 3.1.4 韩国模式 . 17 3.1.5 台湾模式 . 19 3.23.2 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启示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启示 . 20 3.2.1 积极推行灵活的土地政策 . 20 3.2.2 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20 3.2.3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合作组织 . 21 3.2.4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水平 . 21 3.2.5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手段不可或缺 . 22 3.2.6 拓展农业功能丰富农业发展内容 . 22 第四章第四章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 . 23 4.14.1 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 . 23 4.1.1 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 23 4.1.2 农业空间分异发展,产业地域特色凸显 . 25 4.1.3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 . 27 4.1.4 地产农产品的保护与品牌农业有机结合 . 28 4.1.5“三大合作”不断完善农业经营机制 . 28 4.1.6 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多层次现代农业发展 . 29 4.24.2 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 . 29 4.2.1 水稻和园艺蔬菜为主的种植业 . 29 4.2.2 特色产品丰富的林果业 . 33 4.2.3 商品化水平高的畜牧业 . 34 4.2.4 淡水养殖发达的渔业 . 36 4.34.3 农业服务设施发展农业服务设施发展 . 38 4.3.1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加大 . 38 4.3.2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 38 4.3.3 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 38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 4.3.4 现代农业园区示范效应显著 . 39 4.44.4 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 44 4.4.1 农业内部结构需要优化 . 44 4.4.2 农业人口外地化明显且劳动者素质需提高 . 44 4.4.3 科技农业发展还未广泛推广普及 . 44 4.4.4 农产品有效供给与食品安全压力增大 . 44 4.4.5 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水平不等且以政府投资为主 . 45 4.54.5 农业现代化发展条件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条件分析 . 45 4.5.1 区位交通优势 . 45 4.5.2 资源优势 . 45 4.5.3 农业基础优势 . 46 4.5.4 科技优势明显 . 46 4.5.5 政府强势支持与保障 . 46 4.5.6 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显 . 47 第五章第五章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划 . 48 5.15.1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 48 5.25.2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原则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原则 . 48 5.2.1 因地制宜原则 . 48 5.2.2 市场导向原则 . 48 5.2.3 科技先导原则 . 48 5.2.4 多元参与原则 . 49 5.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9 5.2.6 规模化原则 . 49 5.35.3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 49 5.3.1 加快农业功能升级,发展外向型农业 . 49 5.3.2 推进农业园区模式,转变规模经营方式 . 50 5.3.3 注重地产农产保护,实现一村一品 . 50 5.3.4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 . 51 5.3.5 强化合作组织分工,发展专业化生产 . 51 5.3.6 重视农村环保,积极发展农业旅游 . 52 5.5.4 4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布局建设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布局建设 . 52 5.4.1 优质水稻基地布局建设 . 52 5.4.2 高效园艺基地布局建设 . 56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i 5.4.3 精品畜禽基地布局建设 . 59 5.4.4 特色水产基地布局建设 . 62 5.4.5 生态林地基地布局建设 . 65 5.55.5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功案例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成功案例 . 68 5.5.1 优质稻米种植常熟古里(坞坵)现代农业示范区 . 68 5.5.2 高效设施园艺张家港市凤凰水蜜桃科技示范园 . 70 5.5.3 科学渔业养殖吴江市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 . 72 5.5.4 产业化畜禽生产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 . 74 第六章第六章 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保障措施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保障措施 . 76 6.16.1 转变政府角色,引导转变政府角色,引导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 . 7676 6.1.1 健全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体制 . 76 6.1.2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 76 6.26.2 注重科技兴农,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注重科技兴农,提高创新发展能力 . 77 6.2.1 提高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 . 77 6.2.2 推广绿色低碳的农村发展方式 . 77 6.36.3 构建现代农业参与机制,发展农民教育构建现代农业参与机制,发展农民教育 . 77 6.3.1 构建“四位一体”农业参与主体 . 77 6.3.2 开展树立现代农业意识的农民教育 . 78 6.46.4 加强农业立法保障,完善农业投资体系加强农业立法保障,完善农业投资体系 . 78 6.4.1 加强农业经济立法提高政策效率 . 78 6.4.2 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资金投融体系 . 79 6.56.5 建立现代农业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业土地经营管理制度 . 79 6.5.1 通过使用权资本化创新土地流转形式 . 79 6.5.2 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保障农民权益 . 80 第七章第七章 结语结语 . 81 7.17.1 主要研究结论主要研究结论 . 81 7.1.1 梳理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经验 . 81 7.1.2 全面概括的总结苏州农业发展状况 . 81 7.1.3 提出苏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划 . 81 7.1.4 提出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 82 7.27.2 不足与展望不足与展望 . 82 参考文献 . 83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vii 致 谢 . 86 作者简介 . 87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viii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 4-1 苏州部分年份农业生产总产值图 . 23 图 4-2 19802010 年国民三产比例及农业内部产业比例图 . 24 图 4-3 2010 年苏州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图 . 25 图 4-4 苏州市域地貌类型分布图 . 26 图 4-5 2010 年苏州各地区农业产业构成比值图 . 27 图 4-6 苏州种植业分布现状 . 32 图 4-7 2010 年苏州市各地林业产值及占全市比例 . 33 图 4-8 2010 年苏州市各地区牧业产值及占总产值比重 . 34 图 4-9 苏州市畜禽养殖分布图 . 35 图 4-10 2010 年苏州市各地区渔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图. 36 图 4-11 苏州市渔业生产分布图 . 37 图 4-12 苏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分布图 . 43 图 5-1 苏州市优质水稻空间布局图 . 55 图 5-2 苏州市高效园艺空间布局图 . 58 图 5-3 苏州市精品畜禽空间布局图 . 61 图 5-4 苏州市特色水产养殖空间布局图 . 64 图 5-5 苏州市生态林建设空间布局图 . 67 图 5-6 常熟古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模式 . 69 图 5-7 常熟古里现代农业示范园 . 69 图 5-8 张家港市凤凰水蜜桃科技示范园发展模式 . 71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表目录 ix 图 5-9 张家港凤凰水蜜桃科技示范园规划图 . 71 图 5-10 吴江市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发展模式 . 73 图 5-11 吴江市长漾渔业生态科技示范园 . 73 图 5-12 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发展模式 . 75 图 5-13 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 . 75 表 2-1 农业现代化发展标准 . 8 表 2-2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 . 10 表 4-1 2010 年苏州市各市、区耕地发展情况 . 25 表 4-2 2010 年苏州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 . 30 表 4-3 苏州市各地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占全市播种面积比例 . 30 表 4-4 苏州市各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占全市种植面积比例 . 31 表 4-5 2010 年苏州市蚕桑、茶叶、水果生产情况 . 33 表 4-6 苏州 2010 年牧业生产情况 . 34 表 4-7 苏州市渔业生产劳动力分布情况 . 36 表 4-8 苏州市部分现代农业示范园一览表 . 39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新农村建设重视农业发展 十六大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措施。2007年中央一 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 径。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会议重点放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提 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 产承包的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 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 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1.1.2 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既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又影响着国民经济其 他部门的发展。所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重视支持与保护农业,促进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 发展阶段,进入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在农村, 农村的发展是影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 产业,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农业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 战略意义。 1.1.3 苏州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苏州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一直是中国最具开拓性的地区 之一。如今,作为全国城乡一体化试点地区,苏州正致力于打破城乡界限,用多种新 颖有效的方法扶持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目前已初步显现出城乡 一体化的模样。苏州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现代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现代农业生产 方式、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典型示范经验,农民增收取得很大提高,农业现代 化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地区农业现代化 发展模式和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的研究,结合当前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生态对 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基于苏州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以及优势条件,明确苏州农业现代 化发展的基本目标, 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 空间布局、 建设内容以及保障措施, 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2 理论意义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研究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以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理 论研究比较丰富,实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对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不显著。 苏州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 就,农村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经验,诠释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业现代 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发展模式,拓展了农业现代化新的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本文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先进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并学习借鉴农业区位理 论、技术创新理论、农业合作社理论等研究成果,基于苏州农业发展具体实际,提出 苏州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发展原则、 发展路径、 布局建设以及保障措施, 为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为与苏州城市发展相似的地区提供借鉴,具有实践 的指导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在回顾农业现代化概念、特征、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农业发展的相 关理论的基础上,将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四部分: 1.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借鉴通过对国内外国家、 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模式的梳理, 总结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应注意的各方面, 为苏州农业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3 2.概述苏州农业现状发展状况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掌握苏州农业发展 状况,通过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发展及农业服务设施发展了解苏州农业发展现 状,总结苏州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苏州农业现代化推进的优势条件,为下文 苏州农业发展提供一个总体把握概况。 3.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基于先进经验与发展现状,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明确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发展原则、发展路径、空间布局与建设以及成 功案例剖析,对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定位,发展苏州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4.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措施提出推进苏州农业现代化的保障措施, 注 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保障策略的可操作性、实践性、指导性,更好实现农业快 速发展。 1.3.2 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期刊、杂志、报刊、著作、网络等相关资料,对农业现 代化发展体系进行概括总结,从而为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研究奠定理论研究基础。 (2)调查研究法:对苏州农业发展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业发展情况,并搜集 农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分析苏州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 农业发展存在的有利条件。 (3)归纳演绎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实例的研究归纳出农业发展的影响 因素、未来农业发展前景等,演绎出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与内容。 (4)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由于农业发展包含内容广泛,本文采用以定性分 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总结苏州农业发展特征,并提出苏州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标、发展路径、布局建设以及措施等。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4 第二章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2.1 农业现代化理论 农业现代化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结合农业的特点提出。现代化涉及人类活动的 各个方面,不仅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而且包括文化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等内容。其中,社会现代化指一个全方位的整体社会变迁或整个社会有机 体的转型,其中心内容和物质基础则是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是社会经济 现代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制约因素。 2.1.1 农业现代化相关概念与特征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不 同的历史阶段和地域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内涵。 许多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 发界定了不同的农业现代化概念,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目标论(也称工业化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 就是农业工业化,即实现农业发展的“四化”建设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 气化。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实践的起步,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不 断深化。 2.过程论:过程论研究学者将农业现代化定义为其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止境的 过程,阶段性、渐进性和动态发展是其显著特征。因此,过程论对农业现代化的定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3.系统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凸显,让学者 们意识到农业现代化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应将农业现代化发展看成一个系统 工程。 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到农业、 农村、 农民等多项内容, 是一个由技术、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组成生产体系。 4.可持续发展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超载利用、粗放经 营等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得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断出现且日益严重,使 得土地稀缺性价值不断凸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增强,高科 技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可见,无论从何种角度对农业现代化进行界定,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一直在不 断发展,内容随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变化,与一定时期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相适应。 因此,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界定不能简单地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加以定义和解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5 释。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其所包含的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不断扩大。对农业现代化内容的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农业现代 化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生产活动的开展和认识程度的加深,农业现代化发展必 然会面临新的问题,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外延也必然随之扩展。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是一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 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也是一个综合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战略,更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 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对农业现代化概念的多种分析总结 和结合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现代化的概念为:农业现代化是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利用先进工业技术装备农业,利 用现代社会管理方法创新农业管理体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发展 具有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二)现代农业的概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与农业现代化概念一样,现代农业也是动态 变化的,既有对传统农业的继承与发展,又具有科学技术性和先进时代性的特质。雷 海章(2003)认为现代农业是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 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1。肖毅谌(2004)认为现代农业的实质内涵是:现代农业 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组织管 理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